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37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23年5月1日靈命日糧讀經註釋 [複製鏈接]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3-5-1 07:33:4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rbc 於 2023-5-1 07:34 編輯

【彼前三8】「總而言之,你們都要同心,彼此體恤,相愛如弟兄,存慈憐謙卑的心。」

    〔原文直譯〕「總而言之,(你們)眾人都要同心合意,同情體恤,親愛弟兄,心存柔和,謙讓相待。」

    〔原文字義〕「總而言之」最後,結局;「體恤」感同身受,分憂;「慈憐」同情。

    〔文意註解〕「總而言之」:意指8~11節的話,乃是二11~三11這一段有關生活教訓的總結。

          「你們都要同心」:『你們』指在社會上、在教會中、在家庭裏的各種人;『都要』表示沒有一個人能例外;『同心』意指都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如此才能有一樣的心(參腓二2,4),彼此和諧一致。

          「彼此體恤」:指對別人的處境感同身受,就是與喜樂的人同樂,與哀哭的人同哭(羅十二15)。

          「相愛如弟兄」:原文只有一個字,用來形容弟兄相愛之情,表示我們都是從神而生的,自然也就愛從神生的弟兄(參約壹五1)。

          「存慈憐謙卑的心」:『慈憐』指對人滿有憐憫的心腸(參弗四32);『謙卑』指壓低自己,使與對方站在同一水平,含有俯就的意思。

    〔話中之光〕(一)「同心」的最好方程式,在基本原則上──同心;在不重要的事情上──自由;在一切的事上──愛心。

          (二)一個基督徒若不能與他人同心合一,則絕不能過一個基督徒的生活;同樣地,教會裏面若分爭結黨,則不配稱為主的教會。

          (三)人際關係最大的難處在於彼此的「心情」不同,所思所想、所感所觸、所愛所慕、所悲所哀,在在都無法相通;改善人際關係的第一步,首須調整己心,使與對方一致。

          (四)我們應當盡力排除萬難,放下己見,設法進到別人的感覺裏面,這樣,才能與眾人有和諧的關係。

          (五)屬靈的認識和經歷越深的人,乃是那些能夠放下身段,設身處地,體認別人的處境和感覺的人(參來二17~18;四15~16)。

          (六)「體恤」和自私是絕不能同時共存的。若以一己之私為重,體恤則不能存在;體恤之心,只有在忘我及悲憫他人苦痛時,才能應運而生。基督在那裏掌權,那裏便有體恤之心。

          (七)每個人的行為背後都有各種原因及動機,若能多一點考慮別人,多一點體恤,則人與人之間的問題便會減少。否則,誤會往往變成問題的起點。

          (八)愛神與愛人是絕不能分割的,兩者有脣齒相依的密切關係。

          (九)今天在教會中,許多人有弟兄之名,卻無弟兄之情,有的甚至見面如同仇敵,連外人都不如。

          (十)現代社會中,悲憫心腸似乎已經成為失落的美德,每每聽見悲慘的新聞報導,卻無動於衷,缺乏悲憫之心,偶或受感,卻又缺乏行動。

          (十一)聖經不是叫我們對罪惡和罪行存憐憫的心,而是對犯罪的人存憐憫的心(參猶23);對人陷於試探或罪惡中的痛苦有所同情,並謙卑地承認自己也可能落在別人的失敗中,並不因別人的失敗自傲。

          (十二)「謙卑」的主要意思是為他人著想,以他人為先,言談舉止滿有仁慈。謙卑就是先服侍他人,樂於幫助別人,並懂得立刻回謝別人的善待。謙卑的人不會粗魯、鄙俗,也不會無禮。

【彼前三9】「不以惡報惡,以辱罵還辱罵,倒要祝福;因你們是為此蒙召,好叫你們承受福氣。」

    〔原文直譯〕「不要以惡報惡,或以辱駡還辱駡;但倒要祝福,因為知道你們是為承受祝福而蒙召的。」

    〔原文字義〕「辱罵」謾罵;「倒要」相反的。

    〔文意註解〕「不以惡報惡,以辱罵還辱罵」:這是饒恕敵人,屬於消極方面的態度。

          「倒要祝福」:『祝福』原文意指一直的祝福;這是善待敵人,為對方禱告求福(參太五44;徒七60),屬於積極方面的態度。

          「因你們是為此蒙召」:指神呼召我們的目的,是為宣揚祂的美德(參二9),包括消極方面禁戒肉體的私慾(參二11)──不以惡報惡,以辱罵還辱罵,積極方面行善(參二15)──倒要祝福。

          「好叫你們承受福氣」:『好叫』一詞表明前面的表現(參8~9節)乃是蒙神祝福的條件;『承受福氣』就是得著存留在天上的基業(參一4),也就是得享祂永遠的榮耀(參五10,1,4)。

    〔話中之光〕(一)神的國度裏,絕不容許報復的行為,也不容許羞辱別人,不管是直接還是間接的行動。

          (二)我們基督徒蒙召是為承傳神的祝福──不但自己蒙福,並且也使別人蒙福。

          (三)基督徒不是蒙召去傷害他人,而是要造福他人;不是要咒詛,而是要祝褔。

          (四)祝福別人,結果反叫自己更為蒙福;別人若不配得我們所祝的福,那福仍舊歸到我們的身上(參太十13)。

【彼前三10】「因為經上說:『人若愛生命,願享美福,須要禁止舌頭不出惡言,嘴唇不說詭詐的話;』」

    〔原文直譯〕「因為(誰若)願意愛生命,看見好日子,他的舌頭就應當禁止不出惡(言),他的嘴唇不說欺騙(的話);」

    〔原文字義〕「美福」美好的日子;「禁止」停止,斷絕;「詭詐」心計,欺騙。

    〔文意註解〕「因為經上說」:10~12節的話引自詩卅四12~16。

          「人若愛生命,願享美福」:『生命』不是指今生的生命,乃是指永遠的生命(參太十六25);『美福』原文意指擁有美好之物為福分的日子,但不是指今生的福氣,乃是指永遠的福氣(參9節)。

          「須要禁止舌頭不出惡言,嘴唇不說詭詐的話」:『須要』表示下面所列的項目乃是享受生命和美福的條件;『惡言』指報復的話(參9節;二23);『詭詐的話』指一切違反聖潔性質的話(參二1,22)。

    〔話中之光〕(一)神是賞善罰惡的,所以人應有合宜的表現,才能得神賜福。

          (二)「言為心聲」,一個人的言語表露他是甚麼樣的人,憑甚麼樣的生命而活,所以人若要追求真道,首須從話語著手。

          (三)「心裏所充滿的,口裏就說出來」(太十二34),所以我們若想要對付自己的話語,必須先對付自己的存心(參一13)。

【彼前三11】「『也要離惡行善;尋求和睦,一心追趕。』」

    〔原文直譯〕「讓他避開邪惡而行善;讓他尋求和平而追隨它。」

    〔原文字義〕「離」離開,避開,轉向;「追趕」追蹤,追逼,追求。

    〔文意註解〕「也要離惡行善」:『離惡』指像逃債一樣的逃離罪惡;『行善』指有好行為(參二12)。消極方面要避開罪惡,積極方面要行出良善。

          「尋求和睦,一心追趕」:『尋求和睦』指找機會製造和睦,不但與人和睦,並且也使人和睦(太五9);『一心追趕』指全力以赴,竭力追求以期能獲得所該得著的(參腓三12~14)。

    〔話中之光〕(一)熱愛屬靈生命的基督徒,必須有兩方面的奔跑:一面要逃離罪惡,另一面要追趕良善與和睦。

          (二)離惡行善重在自我規律,尋求和睦重在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三)真正的「和睦」,必須先能與神和好(西一20~22),然後自己心中有平安(西三15;腓四7),再後與眾人和睦(來十二14)。

          (四)勝過惡行的唯一方法,就是不要加以抵抗,聽任其自行消亡。抵抗只會火上加油,製造更多的惡。惡行沒有遇上反抗及阻力,對方只是默默地忍受,惡就會尖鋒盡失,而自行消亡了。

【彼前三12】「因為,主的眼看顧義人;主的耳聽他們的祈禱。惟有行惡的人,主向他們變臉。」

    〔原文字義〕「看顧」在上面,停留其上;「變臉」顯出臉色,反臉對敵。

    〔文意註解〕「因為,主的眼看顧義人」:『因為』說明為甚麼10~11節所列的條件能給我們帶來屬天的美福;『看顧』意指從上面垂顧,含有保護和供應的意思;『義人』指與行惡的人(本節末句)相對,也與不敬虔和犯罪的人(參四18)相反,就是心存敬畏、熱心行善的人(參13,15節)。

          「主的耳聽他們的祈禱」:『聽…祈禱』暗示有求必應(參太七7~8);『他們』指義人。

          「惟有行惡的人,主向他們變臉」:『行惡的人』指不遵行神旨意的人(參二15);『變臉』表示不喜悅、發怒、棄絕。

    〔話中之光〕(一)主的眼目看顧,主的耳朵傾聽,主的臉面顯顏色──祂真是全神灌注地關心人的情形,我們豈可忽略祂的心意?

          (二)是福是禍,完全在乎人的選擇──若要享美福,便須行善作義人;若作行惡的人,便不能盼望從神得著福氣。

          (三)我們若不照聖經的原則待人,而憑肉體的報復待人,就等於把自己摒於主的看顧之外了。因為主的眼目是看顧義人的,我們不能行惡人所行的,卻想得義人所得的看顧。

【彼前三13】「你們若是熱心行善,有誰害你們呢?」

    〔原文字義〕「熱心」熱情,熱衷於某事,切慕;「害」傷害,作惡。

    〔文意註解〕「你們若是熱心行善」:『熱心』按原文意指如同狂熱愛國主義者奮銳黨人那樣的熱情;『熱心行善』指以行善為職志,投身其中的人。

          「有誰害你們呢?」這話不是說沒有人會加害熱心行善的人,乃是說任何反對的人最多僅能傷害我們的身體,卻不能傷害到我們的屬靈生命(參太十28)。

    〔話中之光〕(一)約翰施理曾說:「沒有熱愛的心,其心則不純;缺乏熱忱的美德,其美德則速逝。」

          (二)一個人若充滿行善熱心,則其他惡事就對他無能為力了。

          (三)敵人對基督徒所能做的,無論多惡劣也不會是永恆的傷害。敵人可以傷害他的身體,但決不能傷害他的靈魂。

【彼前三14】「你們就是為義受苦,也是有福的。不要怕人的威嚇(的威嚇:或譯所怕的),也不要驚慌;」

    〔原文直譯〕「但你們如果為義而受苦,也是有福的。你們不要怕他們所怕的(或他們的威嚇),也不要慌亂不安;」

    〔原文字義〕「受苦」受害;「威嚇」使之害怕;「驚慌」動搖,困擾,騷擾,心緒不安。

    〔文意註解〕「你們就是為義受苦,也是有福的」:這句話按意思引自主耶穌的登山寶訓『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太五10~12)。

          「不要怕人的威嚇,也不要驚慌」:『怕人的威嚇』按原文應譯作『怕人所怕的』;全句可能引自賽八12『他們所怕的,你們不要怕,也不要畏懼。』

    〔話中之光〕(一)信徒在受逼迫時,若體會有主基督的同在,他們就有從神而來的膽量,引導他們作美好的見證。

          (二)與其懼怕仇敵,倒不如全心信靠神,相信基督統管一切,由祂掌管我們的思想和情感,仇敵就沒有辦法動搖我們了。

          (三)有人曾說:「我們不大畏懼神,是因為我們過於懼怕人。」

【彼前三15】「只要心裏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

    〔原文直譯〕「只要在你們的心裏尊主基督為聖。時常作好防守的準備,用溫柔和敬畏來答覆任何人詢問你們關於你們裏面盼望的緣由;」

    〔原文字義〕「尊…為聖」分別為聖;「緣由」說明,交代;「回答」解釋,辨護。

    〔文意註解〕「只要心裏尊主基督為聖」:『尊主基督為聖』意指將基督從各樣事物中聖別出來,尊祂為主,使祂在凡事上居首位(參西一18)。

          「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盼望』指對承受永遠生命的活盼望(參一3);『緣由』指合理的解釋。

          「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常作準備』指平時就作好準備如何回答的工夫;『溫柔』指回答時的態度溫文有禮;『敬畏的心』指回答時的存心和動機出於對神的敬畏。準備是對己,溫柔是對人,敬畏是對神。

    〔話中之光〕(一)真正尊主基督為聖的人,應當讓祂主宰我們生命的每一範疇,包括我們的財產、職業、收藏、婚姻、閒暇等等。

          (二)人若心裏尊主基督為大,對這人來說,生命中最寶貴的,乃是他與神之間的關係,而這關係是世上任何事物也不能奪去的。

          (三)一位有主在心的人,必定滿有敬畏及溫柔。他敬畏神,因為他深知神是那一位;他有溫柔,因為他是由神作主,而非自我作主。

          (四)一個可悲的現象,就是有許多基督徒對本身所信的是甚麼,及為甚麼要信,都啞口無言,或一竅不通。基督徒必須在心智與屬靈上作好準備,能為自己的信仰作出合理的解釋。

          (五)欲使人歸信基督的最佳方法,乃是不斷地以好言相勸;強蠻的頑辯,只有促使人見基督教則迴避之。

          (六)神學上的爭辯最易令人大動肝火;宗教見解的差異,最易令雙方互相敵視。無論在傳講福音或為真道辯護時,我們必須以愛心進行。

【彼前三16】「存著無虧的良心,叫你們在何事上被毀謗,就在何事上可以叫那誣賴你們在基督裏有好品行的人,自覺羞愧。」

    〔原文直譯〕「持守著純善的良心,使那些誣賴你們這在基督裏有好品行的人,就在毀謗你們是作惡者的事上,自覺慚愧。」

    〔原文字義〕「無虧」美好的,完美的;「誣賴」凌辱,騷擾;「自覺羞愧」感慚愧。

    〔文意註解〕「存著無虧的良心」:指行事為人良心沒有不安,自覺對得住神(參二19)。

          「叫你們在何事上被毀謗」:『被毀謗』指被人以莫須有的罪名加在身上;世人常因對方不是同路人而隨意怪罪別人(參四4)。

          「就在何事上可以叫那誣賴你們在基督裏有好品行的人,自覺羞愧」:『誣賴』指惡意地用傷人的言語或行為來對待別人;『在基督裏』指以基督為其生活的規範,並在凡事上聯於基督;『有好品行的人』相當於本段聖經裏的『義人』、『熱心行善的人』、『心裏尊主基督為聖的人』和『存著無虧的良心的人』(12~16節);『自覺羞愧』指其良心受控告,但不一定會歸結於真正的悔改(參太廿七3~4;林後七10)。

    〔話中之光〕(一)基督徒的生活,是信仰的最佳辯護!讓我們的行為能無虧於良心。讓我們以無瑕及清高的生活,來面對批評。

          (二)我們不能避免別人的攻擊,但至少可以減少給別人找話柄的機會。只要我們所做的事都正確,別人便找不到批評指責的理由,反而叫他們自慚形穢,所以要以好行為勝過一切批評。

          (三)有人曾如此說:「所謂聖人,就是其生活能令他人更容易相信神的人。」

          (四)一個人必須「在基督裏」行事為人,才能在神眼中看為是「好品行的人」。

          (五)言語若不謹慎,常會自食其果,自取其辱。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