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37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耶利米書】第四章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7-3-21 10:44:3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內容綱要

【仇敵必如雲上來(四1-31)】
   一、悔改的前景(1-4)
   二、猶大國的審判(5-22)
   三、一線曙光(23-31)
──《新舊約輔讀》

逐節詳解

【耶四1】「耶和華說:“以色列啊,你若回來歸向我,若從我眼前除掉你可憎的偶像,你就不被遷移。」
  〔呂振中譯〕「永恆主發神諭說:『以色列阿,你若轉回,轉回來歸我吧!你若從我面前除掉你可憎之像,而不漫遊無拘,」
  〔暫編註解〕「你就不被遷移」:原文可譯作「你若不離開(我)」。
         以色列啊。可能特指被擄的北方以色列各支派,但有人認為這裡是泛指。第3節是直接針對猶大國的。
         可憎的偶像。特指他們的偶像(申27:15;29:17;王上11:5,7;王下23:13;代下15:8;結20:7,8)。
         遷移(nud)。“沒有目標”,“無家可歸”。這個動詞的分詞形式在創4:12,14譯為“流離飄蕩”。
     1~2 約西亞的改革(三6)對許多人來說顯然只有表面的影響。
       1~4以民若真心悔改,神會悅納。“你就不被遷移”亦作“你若不走錯路”。以民悔改,列國得福。
     1-4說明神所悅納的悔改,是內心真正的改變。
         1~4悔改所帶來的靈性更新: 指出了能使犯了罪的以色列和猶大走上公義的方法:①丟棄一切神看為可憎之物(1節);②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2節);③要開墾荒地(3節);④為心靈行割禮(4節)。這些要求催促他們首先解決現有的問題,之後設定正確的目標而向前邁進。真心悔改的人,應切斷對昔日罪孽的所有迷戀,使靈性基於神話語更新,遵行真理和公正、公義之神的旨意。在本文:①可憎的: 指一切放諸於神之上而敬拜的;②荒地: 指拒絕神話語的關閉之心;③心裡:  是指包括知、情、意在內的整個內在生命,即指仍然存留著的外邦人之心。

【耶四2】「你必憑誠實、公平、公義,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列國必因耶和華稱自己為有福,也必因他誇耀。”」
  〔呂振中譯〕「又指着永活的永恆主來起誓,憑忠誠公平公義來起誓,那麼列國就必靠着永恆主而給自己祝福,也必因着他而誇耀了。』」
  〔暫編註解〕「你必憑 ...... 」:亦可譯作「你若憑 ...... 」(參耶12:16)。
         「稱自己為有福」:或作「蒙福」。選民悔改,不單對自己有益,列國也蒙福氣。(參創12:3; 18:8; 22:18; 26:4)
       很多學者認為1-2上乃蒙福的條件,2下才是後果。
     你必……起誓。或“如果你……起誓”。是第1節的繼續。憑神的名起誓是對神主權的承認(見申10:20;耶12:16;見申6:13注釋)。不可再指著其他神起誓。百姓要證明在自己心中把神放在首位。
         列國。這個條件句的結果是:“列國必……”。神的旨意是讓以色列的悔改引發周圍各國的悔改(見詩102:13,15;見本冊注釋第29,30頁)。向以色列保證的福氣是:“在蒼天之下,每一個國家和個人蒙福的條件和程度都是相等的”。
         因祂。即“因神”。

【耶四3】「耶和華對猶大和耶路撒冷人如此說:“要開墾你們的荒地,不要撒種在荊棘中。」
  〔呂振中譯〕「因為永恆主對猶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這麼說:『要把鬆你們的休耕地,不要撒種在荊棘中。」
  〔暫編註解〕“荒地”。沒有耕種的地。
       這裡形容田裡長滿荊棘,農夫被逼放棄它,另開闢新的農地。先知以此比喻猶大的光景:她的罪惡已根深蒂固,不是奉行傳統宗教禮儀所能解決,乃需要從心裡徹底的改變,從頭做起。
     猶大。本節特別奉勸南方的猶大國悔改和改革。
         和耶路撒冷人。KJV版為“和耶路撒冷”。
         荒地。也可譯為“開墾未曾開墾的土地”。
         撒種在荊棘中。參耶穌撒種的比喻(太13:7,22)。如果不拔除荊棘和雜草,它們會窒息改革的種子(見路8:7)。猶大必須清除偶像崇拜,和道德與社會上的罪惡。不可滿足于像約西亞治下的那種不徹底的改革。

【耶四4】「猶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哪,你們當自行割禮歸耶和華,將心裡的污穢除掉;恐怕我的忿怒因你們的惡行發作,如火著起,甚至無人能以熄滅。”」
  〔呂振中譯〕「猶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哪,你們要再行割禮歸永恆主,將你們的心的包皮除掉,免得我的烈怒因你們行為之敗壞而發出,正如同火、一直焚燒,無人能撲滅。』」
  〔暫編註解〕“自行割禮”:內心真正聖潔(看創十七10;申十16;三十6)。
       “自行割禮”。這裏的意思是比喻性的,有潔淨、脫離肉體之罪惡的意思(申一○16,三○6;結四四7)。
     「污穢」:原文作「陽皮」。神所要求的是內心受割禮,包括順服(見申10:16; 徒7:51)及愛祂(見申30:6)。
         你們當自行割禮。所有的猶太人在肉身上都是受過割禮的,但不都是 “歸耶和華”的。先知設法顯示割禮的真正意義,反對單從形式上理解割禮。割禮是為了表達內心對神的獻身,作為放棄偶像崇拜的標誌(見創17:10,11注釋)。除去心中的污穢,意味著清除一切的不潔(見申10:16;30:6)。真實的割禮是內在的,而不是外在的(見羅2:28,29;腓3:3;西2:11)。
         無人能以熄滅。先知把神對罪的忿怒比作無法熄滅的火,即無人能熄滅的火,直到它完成消滅的工作(見耶7:20)。

【耶四5】「“你們當傳揚在猶大,宣告在耶路撒冷說:‘你們當在國中吹角,高聲呼叫說:你們當聚集,我們好進入堅固城。’」
  〔呂振中譯〕「你們要在猶大宣告,要在耶路撒冷公布說:『要在境內吹號角,高聲呼叫說:“你們要聚集攏來,我們好進入有堡壘的城!”」
  〔暫編註解〕「吹角」:是面對敵人入侵時所發的警報。
         你們當傳揚在猶大。先知開始了一個新的話題,涉及將要來臨的災禍。他首先說要為一個強大敵人的入侵,作好認真的準備。
         你們當在國中吹角。這是警報的信號,告訴百姓迫近的危險(見何5:8;珥2:1)。
         高聲呼叫說,你們當聚集。這個警告將使居民帶著家人和財產離開空曠之地,進入加固的城市裡避難。對於入侵之敵的恐懼,曾使利甲人逃到耶路撒冷(見耶35:11)。
         5~6“角”和“大旗”均用在軍隊行軍<民2:2,旗幟的用途>之際或大敵逼近之時(6:1;珥2:1)。本文則是在後者的涵義上加以使用。早在百餘年前,以賽亞、何西阿和彌迦等先知均預言了巴比倫的入侵(賽29:1-16;何8:1-4;彌3:12)。然而,百姓卻對此漠不關心。神命令這些百姓,要吹角豎旗以警報戰爭已來臨,從而造成審判的緊迫感。這幅圖像勾勒了督促悔改到底的神,與判逆到底的百姓。
       5~18 這裏生動地描述巴比倫的入侵(用了說預言的現在時態,視審判為正在進行的事件,其應驗是確定的)。耶利米把這事件比作尋找獵物的“獅子”(7節)、從沙漠吹來的“一陣熱風”(幹風,11節)和逐漸密佈的戰雲(13節)。
         5-18  警報吹響:為了剷除百姓根深蒂固的罪惡,神的鞭撻已經到了門口,嚴厲的審判將無可避免。先知用:獅子(7)、熱風(11)、雲、旋風、鷹(13)和警衛(17)比喻敵人的入侵,他們將吞吃、襲卷一切生靈。
         5~31警告逼近的審判: 在施行審判之前,神通常會予以警告。本文亦如此(5-31節),共兩次警告。第一次警告(5-18節)較為簡單,只要求他們“洗去心中的惡”(14節);第二次警告(19-31節),則清楚地描繪遭受審判之時的情景,強調這就要成就所警告的一切。審判工具被喻為“從密林中上來的獅子”(7節)和“從曠野淨光的高處刮來的熱風”(11節),這些均指巴比倫。巴比倫於B.C.60佔領亞述,繼而開始掌握近東地區的霸權。他們如同饑餓的獅子走出密林而吞吃食物一樣,吞滅了周邊的列國;猶如吹幹植物的熱風(11節;拿4:8)一樣,使周邊的列國變成荒地。神之所以在施行審判之前先予以警告,是因他以恩慈之心想給選民賜下悔改的機會。同時,日後施行審判之際,也使人心與之同證神的信實。神非人,必不致說謊。也非人子,必不致後悔;他必然會成就自己所說的話(民23:19)。
     四5至六30宣佈將臨的刑罰。
         4:5-6:30  將臨的審判。

【耶四6】「應當向錫安豎立大旗,要逃避,不要遲延;因我必使災禍與大毀滅從北方來到。”」
  〔呂振中譯〕「要向錫安豎起旌旗;要逃難,不要耽擱;因為我必使災禍及大破毀從北方來到。」
  〔暫編註解〕「大旗」:指在高處懸掛的訊號,通常是為聚集眾人準備出戰,這裡是叫人疏散。
       大旗。見詩60:4注釋。它掛在高高的旗杆上,指引難民前往錫安。
     要逃避(`uz)。“避難”。家小和財產都要搬到城裡。
         不要遲延。參太24:16-18。
         我必使。或“我正使”。
         從北方。顯然指巴比倫人(見耶1:14注釋)。《耶利米書》一再說災禍來自北方(見耶1:13,14;6:1,22;13:20;25:9)。
         耶利米所描述北方入侵的敵人完全適合於迦勒底人,還特別提到尼布甲尼撒為北方的侵略者(耶25:9)。

【耶四7】「有獅子從密林中上來,是毀壞列國的。它已經動身,出離本處,要使你的地荒涼,使你的城邑變為荒場,無人居住。」
  〔呂振中譯〕「有獅子從其叢藪中上來了,有毀壞列國的已經起身;他從他的地方出發,要使你的地荒涼,使你的城市倒壞,無人居住。」
  〔暫編註解〕“獅子”:指巴比倫。
       「密林」:是獸穴的所在地。
     有獅子。比喻迦勒底侵略者不可抗拒的力量和兇猛(耶49:19;50:17,44;參創49:9;箴30:30;賽5:29;但7:4;啟5:5)。
         上來。耶利米用戲劇現在時來描寫將來的侵略。
         列國的。猶大和周圍的國家都會受到入侵和征服(見耶25:9;27:6)。
         動身(nasa`)。基本含義是“拔出帳棚的木樁”,“拆除帳棚”,從而引申出“出發進軍”的詞義。尼布甲尼撒“已經動身”。
         荒涼。原意是“恐懼”。迦勒底人的一再入侵使猶大地幾乎無人居住(見耶2:15;39:9)。

【耶四8】「因此,你們當腰束麻布,大聲哀號,因為耶和華的烈怒沒有向我們轉消。」
  〔呂振中譯〕「因此你們當腰束麻布,慟哭哀號;因為永恆主的烈怒並沒有向我們轉消。』」
  〔暫編註解〕麻布。用粗黑的毛布做成的寬鬆衣服,或一塊這樣的布,在舉哀或屈辱時穿戴(見創37:34注釋)。
     沒有向我們轉消。約西亞為改革付出的高尚努力沒有產生充分的效果。瑪拿西執政時所引進的許多罪惡依然盛行(見王下24:3注釋)。

【耶四9】「耶和華說:“到那時君王和首領的心,都要消滅,祭司都要驚奇,先知都要詫異。”」
  〔呂振中譯〕「『永恆主發神諭說:當那日子君王和首領的心都必消失;祭司都必驚駭,神言人都必詫異。』」
  〔暫編註解〕「心都要消滅」:即喪膽。
       「驚奇」、「詫異」:皆有震慌、慌張之意。
     要消滅。第9節描寫侵略對首領們所造成的影響。“心……要消滅”比喻勇氣的喪失。
         先知。假先知引誘百姓產生虛假的安全感。他們要詫異自己的預言沒有應驗。

【耶四10】「我說:“哀哉!主耶和華啊,你真是大大地欺哄這百姓和耶路撒冷,說:‘你們必得平安。’其實刀劍害及性命了。”」
  〔呂振中譯〕「他們〔傳統:我說〕必說:『哀阿,主永恆主阿,你真是大大欺騙了這人民和耶路撒冷,說:“你們必得平安無事”;其實刀劍竟害及了他們的性命了。』」
  〔暫編註解〕神從來不欺哄他的百姓。耶利米說,神“欺哄”了他的百姓(參二十7~18注),是因為他們未能完全明白即將來臨的審判的啟示。事實上,神已經清楚警告過他的百姓,審判將會臨到。“你們必得平安”為假先知所傳信息。
       耶利米抱怨神欺哄百姓,容許假先知傳講他們的“平安”信息。
     這是先知與神的對話。
         「必得平安」:是當時假先知所傳的信息(參6:14; 14:13; 23:16-17),耶利米可能抱怨神允許假先知傳欺哄百姓的信息(參王上22:19-23),事實上神已很清楚地警告猶大將臨的災禍(參5:13; 14:15-16)。
         主耶和華啊……耶路撒冷: 神絕不會欺哄人。惟有人才欺人並自欺(9:4;雅1:26;約壹1:8)。然而,耶利米似乎在指責神欺哄了百姓。事實上,此番言論並非是對神的直接抗議,乃是在諷刺百姓的愚頑。他們行惡必然惹動審判,卻聽信假先知的話,以為不會有審判。如今,他們看到審判已臨到,就誤以為神欺哄了自己。這就是本節的背景。本節:①揭露了百姓的愚蒙。他們混淆了神所應許的一般恩典(林後8:9)和假先知所預言的“平安”。神的一般恩典是澆灌給那些履行應許條件之人的(出20:6;申7:12),但是這些民從未想過要履行那些條件,反而違背了它;②表明假先知宣告平安而欺哄了百姓。他們假藉神的名字,發出了假預言(23:17;27:9)。雖然真先知一再予以警告,百姓卻聽信了假先知的預言。就這一點而言,百姓又一次被自己所欺騙。
         有人認為本節難解。神似乎受到欺哄的指控。說話的人據認為是耶利米。其實解釋本段最自然的方法,就是視先知用強調的語言來表達他的感受(見賽63:17;拿4:3,4等)。耶利米在其他地方也說了類似的話(見耶20:7)。先知可能認為耶3:14-18的應許很快就會實現。他也可能想到撒下7:12-16和王上2:33有關於大衛的家永存的預言。所以迫近的災難使他非常失望。
         還有其他的解釋方法:一,改動母音後可譯成“有人說”等。其主語要麼是百姓中的一個,要麼是假先知中的一個。七十士譯本的亞曆山太抄本為“他們說”,無疑指假先知。二,這句話是假先知在看到他們所預言的和平沒有來到而說的。三,把神所沒有阻止的事說成是祂做的(見撒下12:11;16:22;24:1注釋)。耶利米似乎在說:“你讓他們受到假先知的大大欺騙”(見王上22:22;賽63:17;結14:9;帖後2:11)。四,這是一個問句:“你允許你的子民這樣受欺哄嗎?”五,把“欺哄”理解為“失望”,或譯成:“你讓百姓大受欺騙。”

【耶四11】「那時,必有話對這百姓和耶路撒冷說:“有一陣熱風從曠野淨光的高處向我的眾民(原文作“民女”)刮來,不是為簸揚,也不是為揚淨。」
  〔呂振中譯〕「那時必有話對這人民和耶路撒冷說:在曠野無草木的高處上有一陣熱風向我子民〔原文:我人民的女子〕颳來,不是為了簸揚,也不是為了揚淨,」
  〔暫編註解〕「簸揚」:指用風將穀篩掉。但這猛風連穀粒也吹走,暗示審判要臨到所有的百姓。
       一陣熱風。來自沙漠的幹熱的東風,因為其猛烈和過分乾燥炎熱,而成為這個國家氣候的災難。
         高處(shephayim)。“光禿的山頂”。
         不是為簸揚。在巴勒斯坦,微風主要來自西方。這些西風不但給秋收的工人帶來涼爽,有可用于簸揚穀粒。但強勁的東風卻沒有用處。它只能毀壞植物,並且太猛烈,無法簸揚穀粒。它只有害處,所以象徵沒有憐恤的懲罰。
     11~12“熱風”:夾著砂的幹風,不是為了吹去穀殼和砂粒,留下穀粒(“簸揚”、“揚淨”),而是全都吹走,喻神的審判必臨到全體百姓。“必有一陣更大的風”指同一熱風,但風勢之大不是百姓承受得了的,因為來自耶和華。

【耶四12】「必有一陣更大的風從這些地方為我刮來;現在我又必發出判語攻擊他們。”
  〔呂振中譯〕「必有一陣太大的風、不是這穀子所受得了的、為我颳來。現在是我要說出判語來定他們的罪。』」
  〔暫編註解〕「為我」:指敵軍的入侵是出於神的旨意。
       有一陣更大的風: 與11節的“熱風”相同,只是強調了熱風作為自然現象的性質,而後者的隱喻意味較強。所謂“熱風”是指從巴勒斯坦東部的沙漠地帶吹來的高溫乾燥之風,它的破壞力極強,足以使植物枯乾(拿4:8),與來自地中海的高溫、潮濕之風截然不同。“更大的風”則比喻了吞滅列國的巴比倫之威風,當時,她是剛剛登上國際舞臺的新興勢力。
     一陣更大的風從這些地方。指比用於簸揚穀粒的涼風更強的風。這樣的風會把穀粒和穀殼一同吹走。
         為我。 英文KJV版為“向我”。
         判語,攻擊他們。可怕的東風象徵即將臨到猶大和耶路撒冷罪人的懲罰。祂“發出判語”,不僅藉著言辭,而且藉著行動。本節原文的“我”是強調的。

【耶四13】「看哪,仇敵必如雲上來,他的戰車如旋風,他的馬匹比鷹更快。我們有禍了!我們敗落了!」
  〔呂振中譯〕「看吧,仇敵必如雲上來,他的戰車如旋風,他的馬匹比鷹還快:我們有禍了!我們敗亡啦!」
  〔暫編註解〕“仇敵”指巴比倫。“如雲”:敵人數目之多如密雲遮蓋地面(參結三十八16)。
       「雲」:指帶來暴風雨的密雲遮蓋全地(參結38:9, 16; 珥2:2)。
     仇敵必如雲上來。指 “毀壞列國的”(第7節)。這個希伯來動詞常用來表示出發打仗(見士1:1注釋)。
         如雲。可能比喻仇敵突然出現,執行神的懲罰,以及侵略軍的人數眾多(見結38:16;珥2:2)。
         旋風。無疑比喻敵人行動的迅速,以其入侵所造成的混亂。
         比鷹更快。這是聖經所常用的比喻(見耶48:40;申28:49;撒下1:23;哀4:19;哈1:8)。
         我們有禍了!百姓看到自己絕望地落入侵略軍的手中,就發出了恐怖的呼喊(見第20節;耶9:18,19)。

【耶四14】「耶路撒冷啊,你當洗去心中的惡,使你可以得救。惡念存在你心裡要到幾時呢?」
  〔呂振中譯〕「耶路撒冷阿,將你心中壞處洗淨,使你可以得救哦;你奸惡的事念存於你心裏、要到幾時呢?」
  〔暫編註解〕洗去心中的惡: “洗去”不僅僅是指用手搓洗,且意味著用腳踩踏來使之更乾淨。有人認為本節是指,只有藐視罪、甚至不存邪惡的心懷意念,才能得救,如同清洗衣物時用腳踩踏一樣。亦即,他們認為本節蘊含著救恩的必備條件是悔改的思想,並將悔改歸於人的自由意志。但是,本節的物件是已蒙揀選的子民,因此有別於使人得救的悔改。本節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應除去假冒為善的儀式或形式,乃要全然順服神,從而保持屬靈的聖潔。而不是用手蹉著洗。有些人主張說應漠視惡如用腳踩著洗去汙,絲毫不懷惡念時才能得到救贖。即認為包含了“救贖的必要條件是悔改”,並且也包含了悔改的自由意志。這句子適合於已被揀選的百姓,與得救的悔改是不同的,即本節意味在日常生活中,丟棄假冒偽善的意識或行為,在順服神的旨意中保守屬靈的貞潔。
       你當洗去心中的惡。耶路撒冷得救的唯一途徑就是徹底悔改,洗心革面。改革如果不觸心靈,就不能帶來拯救。要得到清潔的泉水,源頭必須先潔淨。要結出好果子,樹種必須優良(見賽1:16,17;太15:19;林後7:1)。
     得救。本節主要指暫時擺脫迫近的懲罰,但心靈的真正潔淨總會伴隨著屬靈的新生(見帖後2:13;多3:5)。
         惡念。指 “邪惡的念頭”。

【耶四15】「有聲音從但傳揚,從以法蓮山報禍患。」
  〔呂振中譯〕「聽阿,有聲音從但宣告着,從以法蓮山地公布災禍的消息。」
  〔暫編註解〕“但”:又名“利善”;在以色列地北部。從北方而來的敵軍最先來到但,然後南侵。“以法蓮山”距耶城僅數公里,形容敵軍行動迅速,即將逼近猶大國邊境。
       「但」:在以色列北界。
     「以法蓮山」:大約從示劍伸展至伯特利,距耶路撒冷僅數裡之遙,顯示敵人來侵的消息已傳到南國的邊界。
         從以法蓮山報禍患: 以法蓮山與耶路撒冷相去不遠(代下19:4)。故這句話是指耶路撒冷與整個猶大的滅亡已迫在眉睫。
         從但。是巴勒斯坦的北界(見申34:1),常常和它的南界別是巴一同提到(士20:1;撒上3:20;等)。但位於黑門山腳,原為西頓人居住,名叫利善。西頓人北遷以後,但支派佔領了利善,重新命名為“但”(見書19:47注釋)。
         以法蓮山。關於這個地名的位置和意義,見撒上1章的補充注釋。在但之後馬上提到以法蓮,說明入侵的消息迅速傳開,或侵略者迅速逼近。以法蓮的邊境離耶路撒冷很近。

【耶四16】「你們當傳給列國,報告攻擊耶路撒冷的事說:“有探望的人從遠方來到,向猶大的城邑大聲呐喊。」
  〔呂振中譯〕「要向列國提說:「看哪!他來了」,要將攻擊耶路撒冷的事公布出來:『有圍困者從遠地來到,向猶大的城市大聲挑戰。」
  〔暫編註解〕「報告 ...... 的事」:或作「當向耶路撒冷宣告」。
       「探望的人」:原文作「守望者」,這裡是指敵軍監視及封鎖被圍困的城。
     你們當傳。先知呼籲附近的國家觀看即將臨到選民的懲罰。耶路撒冷的陷落是對外邦人的警告。
         探望的人。圍攻耶路撒冷的迦勒底人嚴密地監視著,很少有人會逃脫(見賽1:8)。

【耶四17】「他們周圍攻擊耶路撒冷,好像看守田園的,因為她背叛了我。這是耶和華說的。」
  〔呂振中譯〕「他們把耶路撒冷四面圍住,好像看守田地的,因為她悖逆了我:這是永恆主發神諭說的。」
  〔暫編註解〕「看守田園的」:指駐守家園負責保衛牛羊和農作物的人。先知以此比喻敵人圍攻京城,目的是要佔領土地,據為己有。
     巴勒斯坦的農田通常沒有籬笆,只是間隔地立著界石(見申19:14注釋)。看守莊稼的人要提防野獸和強盜。耶利米把尼布甲尼撒的軍隊的帳棚和營壘比作牧人和農夫為了保護牲口和莊稼而支搭的棚子。

【耶四18】「你的行動,你的作為,招惹這事,這是你罪惡的結果,實在是苦,是害及你心了。”」
  〔呂振中譯〕「你所行所作的招惹了這些事到你身上來:這是你的惡果,實在真苦,直達到你心底。』」
  〔暫編註解〕你的行動,你的作為。可以理解為固定的習慣和個人的行為。這句話經常出現在聖經中(耶7:3,5;18:11;26:13;35:15)。
       招惹這事。見耶2:14注釋;詩107:17。
     罪惡。原文既能指罪惡本身,也可以指罪惡所帶來的災難(見耶1:14注釋)。本節顯然指後者。

【耶四19】「我的肺腑啊,我的肺腑啊,我心疼痛!我心在我裡面煩躁不安,我不能靜默不言,因為我已經聽見角聲和打仗的喊聲。」
  〔呂振中譯〕「我的肺腑阿,我的肺腑阿,我翻騰難過;我心房的墻直跳動着;我的心向我自己在悲歎哀鳴;我不能緘默不作聲;因為我聽見了號角聲,戰爭的吶喊。」
  〔暫編註解〕心疼痛……煩燥不安: 耶利米藉著默示看到了來入侵的仇敵,藉著心靈之耳聞聽了戰爭的警報,便懷著心如刀割一般的痛苦,作了一首哀歌(19-31節)。耶利米之所以如此痛苦萬分,悲傷不已,是因:①敵人的攻勢威猛可怖;②他清楚這些可怕的災難之所以臨到百姓,是因他們頑梗不以警告為警告。耶利米冥思苦想,欲以警告之外的其它方式,破除他們的愚頑,最終作一首哀歌,來描繪戰爭。先知耶利米充滿激情,為要剷除百姓的罪行而用盡了方法,且冒著污辱和逼迫,矢志不渝地忠於自己所蒙的呼召。
         我的肺腑啊。這是最痛苦的呼聲。希伯來人視臟腑為最強烈感情的所在(見創43:30;王上3:26)本節由一系列痛苦的呼喊組成,發洩了近乎絕望的極端傷痛。先知在這裡表達了他面對迫近之災難的感受。先知所看到的,是尼布甲尼撒給猶大帶來的可怕毀壞和荒涼(見耶1:14注釋)。他的話也描述了最後臨到執迷不悟之世界的苦難。
       19-22  先知痛苦的呼喊:耶利米的傳道生涯一直處於進退兩難的矛盾裡,一方面由於與假先知對抗,他希望他審判的信息得以成就,證明自己真是神所差的先知;另一方面他又為將臨的審判所驚嚇,面對國家毀滅的厄運,內心的哀慟無可比擬(參9:1; 13:17; 14:17),所以他寧願假先知所傳的信息才是真的(見28:6)。
     19~26本節至26節(22節除外)為耶利米看見國土和人民被摧毀的情景發出的哀號,22節是神說的話,責備百姓。
         19~31 耶利米因將來極大的審判而驚駭。那毀壞性之高,足可與世界起初的狀況相比(“空虛混沌”,23節;比較創一2)。即使到了毀滅的最後一刻,仍有人嘗試安撫他們的敵人,象妓女那樣引誘他們(29~31節)。“肺腑”(19節)。感到痛苦。“愚昧”(22節)。愚蠢。“用顏料修飾眼目”(30節)。直譯作:你用顏料擴大你的眼睛。

【耶四20】「毀壞的信息連絡不絕,因為全地荒廢。我的帳棚忽然毀壞,我的幔子頃刻破裂。」
  〔呂振中譯〕「破毀接着破毀;因為全國盡都毀壞;我的帳棚忽然毀壞,我的幔子一眨眼間就破裂。」
  〔暫編註解〕毀壞。“粉碎”或“破壞”。
       信息連絡不絕。災難的消息接二連三(見申32:23;結7:26)。
     地('eres)。本章所描寫的,原來指巴比倫的軍隊給猶大地帶來的毀壞,但是也指神最後大日時的狀況。
         我的帳棚。泛指住所。
         幔子。指“帳篷的幔子”(見耶10:20;賽54:2)。

【耶四21】「我看見大旗,聽見角聲,要到幾時呢?」
  〔呂振中譯〕「我看旌旗、要到幾時呢?我聽見號角聲、要到多久呢?」
  〔暫編註解〕我看見……到幾時呢: 在上文,耶利米指出仇敵即使是在天涯海角,也必比鷹更快地抵達猶大(13、15節)。在本節,他則預言仇敵(巴比倫)無須花費很多時間,來佔領猶大。這一點要比以往的預言有所發展。耶利米之所以漸進而具體地暴露仇敵的侵略性,是為了強調審判已逼近,從而警告百姓。
       要到幾時呢?是希望看到戰爭迅速結束的人所發的絕望的呼喚。
     大旗。見第6節注釋。

【耶四22】「耶和華說:“我的百姓愚頑,不認識我,他們是愚昧無知的兒女,有智慧行惡,沒有知識行善。”」
  〔呂振中譯〕「『因為我的人民愚妄,連我、他們也不認識;愚頑的兒女阿、他們!無知阿、他們!他們有智巧去作壞事,要怎樣行善、卻不曉得。」
  〔暫編註解〕耶和華說。神雖然沒有直接回答懲罰要持久多久的問題,但祂說明了這些懲罰在道德上原因。如果祂的子民堅持愚頑悖逆,懲罰顯然就會繼續下去。
     愚昧無知。 英KJV版為“醉酒的。”

【耶四23】「先知說:“我觀看地,不料,地是空虛混沌;我觀看天,天也無光。」
  〔呂振中譯〕「我觀看大地,阿,地沒有定形,混混沌沌;我觀看天,天呢、沒有光。」
  〔暫編註解〕“地是空虛混沌”如世界未成形前一樣混亂(創一2)。“天也無光”:黑暗一片,與神創造時賜光給世界相反。
         我觀看。先知形象地描述他在預言的異像中所看到的東西。“我觀看……,不料”共出現四次(第23-26節)。
         地('eres)。見第20節注釋。關於預言既用於當時,又用於遙遠的將來,見申18:15注釋。耶4:23-2也是描寫千年的荒涼。
         空虛混沌。該詞也用來描述地球最初的狀態(創1:2)。在神的大日,地球將部份地回到那種狀態(見啟20:1注釋)。
         無光。參創1:2;見耶4:24注釋。
       23~26預言猶大將被毀滅: 使用了創1:2節中“空虛”和“混沌”這些原用來描繪神創造世界之前的狀態,此處則指巴比倫對猶大的摧毀慘不忍睹。因著人的過犯,神的震怒波及到了天和地(23節)、大山和小山(24節)、人和空中的鳥(25節)以及肥田和城邑(26節)。這些事實表明,蒙神祝福的人理當過著順服與感恩的生活。當他開始無視神的護理之時,祝福反而會演變為巨大災禍。耶路撒冷在被毀之時,其光景也極其悲慘,但尚不及此預言。由此看來,此預言的完全成就(太24:3-31),可能是在這世界的末了。
     23-28  毀滅的異象:先知以啟示文學的手法描述大地遭破壞的淒涼結局(參賽24章),彷佛宇宙受造之初空虛混沌的情形(參創1:2)。

【耶四24】「我觀看大山,不料,盡都震動,小山也都搖來搖去。」
  〔呂振中譯〕「我觀看山嶺,阿,山嶺全都震動,小山也都搖來搖去。」
  〔暫編註解〕「山」:是穩定和力量的象徵。
       盡都震動。先知用比喻來描述了他所看到耶路撒冷遭圍攻的狀況(見第25節注釋)。
         搖來搖去。即“搖晃”。
     24~28異象中見到神所創造的山,空中的鳥和人,盡都毀滅,是一次巨大的破壞。堅強的城堡毫無用處(29節)。

【耶四25】「我觀看,不料,無人,空中的飛鳥也都躲避。」
  〔呂振中譯〕「我觀看,阿,沒有人;空中的飛鳥也都逃掉。」
  〔暫編註解〕先知看不到人的蹤影(見耶36:29;44:22注釋)。

【耶四26】「我觀看,不料,肥田變為荒地,一切城邑在耶和華面前,因他的烈怒都被拆毀。”」
  〔呂振中譯〕「我觀看,阿,園地竟變為曠野;一切城市、在永恆主面前、因他的烈怒、都被拆毀。」
  〔暫編註解〕肥田。直譯是“果園”,指全地最富饒的地區(見耶2:7注釋)。本來肥沃的土地,現在變成一片荒涼。

【耶四27】「耶和華如此說:“全地必然荒涼,我卻不毀滅淨盡。」
  〔呂振中譯〕「因為永恆主這麼說:『全國都必荒涼;但我卻不盡行毀滅。」
  〔暫編註解〕慈愛的神表現在祂的憐憫中(“不毀滅淨盡”)。
     雖然所描述的毀滅是可怕的,但不是最後的滅亡。先知預言以色列和猶大將返回故鄉(見耶3:14-18注釋)。同樣,千年荒蕪的地球也將重現生機(見彼後3:12,13)。

【耶四28】「因此,地要悲哀,在上的天也必黑暗。因為我言已出,我意已定,必不後悔,也不轉意不作。」
  〔呂振中譯〕「因此地必悲哀,上面的天也必黑暗;因為我已經說出,必不後悔;我已經定意〔七十子譯本:我已經定意;必不後悔〕,必不轉回。』」
  〔暫編註解〕我意已定……也不轉意不作: 表現出了神的強烈意志。亦即,巴比倫對猶大的大舉入侵是出於神的計畫,而神必不會取消它。神是永恆之神,他的所有話語和意念也必存留到永遠(民23:19)。然而,神的意願並非要永遠地除滅猶大這一國家,乃是出於慈愛而欲永遠除淨猶大的罪(27節)。
       因此。這裡把大自然擬人化,說她為地球的荒涼而傷心。
     必黑暗。蒼天躲在烏雲裡哀悼荒蕪的地球。
         因為我言已出。災禍肯定要來臨,正如犯罪會招惹懲罰一樣。

【耶四29】「各城的人因馬兵和弓箭手的響聲就都逃跑,進入密林,爬上磐石;各城被撇下,無人住在其中。」
  〔呂振中譯〕「由於馬兵和弓箭手的響聲、全國〔傳統:全城〕的人盡都逃跑,進入密林,爬上石頭;各城都被撇下,無人住在裏面。」
  〔暫編註解〕各城的人。敵軍臨近時,各城的人都將逃跑。
       馬兵和弓箭手。在古碑上也是這樣描繪亞述和迦勒底的軍隊。
         爬上磐石。或“在岩石中間”。 在猶太人的歷史中,岩石和洞穴常用來避難(見士6:2;撒上13:6;14:11;24:3;王上18:13;耶16:16)。
         人('ish)。“成年男性”。 'adam則泛指人類(如第25節)。
     29-31  錫安毀滅前的掙扎:錫安宛如濃妝的妓女,在最後關頭仍想勾引敵人和解,但枉費心機,反為愛人所殺。以列色移情別戀(參2:36-37),結局就是自取滅亡。

【耶四30】「你淒涼的時候要怎樣行呢?你雖穿上朱紅衣服,佩戴黃金裝飾,用顏料修飾眼目,這樣標緻是枉然的。戀愛你的藐視你,並且尋索你的性命。”」
  〔呂振中譯〕「你呢、被毀壞的阿,幹麼穿上朱紅服裝,佩戴黃金裝飾,用顏料修飾眼睛,徒然自顯美麗呢?那些戀愛你的藐視你,尋索你的性命呢。」
  〔暫編註解〕「標緻」:原文指「打扮」。
       修飾: 紅衣、金飾、修眼,均是娼妓用來招引客人的手段。有時,這些是比喻拜偶像之人的裝扮(賽3:18-23);有時則用以比喻被強大國家侵略的弱小國家,滿載禮物去求得其它國家的幫助。本節屬於後者。亦即,猶大遭受巴比倫的侵略,為了擺脫危機獻禮物給南邊的埃及,以求得幫助。然而,猶大的此番舉動極其愚頑,等於是無視先知單單信靠神的勸告(賽31:1),而去領帶傷人之手的葦杖(王下18:21)。因為猶大百姓背判了神,神也從自已的土地驅逐了他們,奪回其自由,使之淪為奴隸。人若離棄了神,唯有空虛相伴(路15:11-17)。
         你淒涼的時候。或 “你啊,淒涼的人”。原文的“你”是陰性的,指耶路撒冷(見第31節)。這裡把耶路撒冷擬人化,說她枉然地打扮自己,取悅於追求她的人。
         要怎樣行呢?“錫安女子”遭到巴比倫人圍攻的時候要怎樣行呢(第31節)?她的驕傲和自信的沒有基礎的,因為她處在絕境之中。為什麼她還指望拯救自己呢?
         修飾眼目。直譯是“擴大你的眼睛”。指東方婦女人用黑色顏料色塗抹眼眶的習慣(見王下9:30注釋)。這種黑色的粉末有金屬的光彩,使眼睛顯大顯亮。
         戀愛你的。指耶路撒冷所討好的外國勢力。猶大不斷設法與外國結盟,尋求安全(見耶2:33,36注釋)。但向外國“情人”尋求安全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費的。
     30~31“錫安女子”:耶城和居民。大難當頭,百姓希望與強如和解。“穿上朱紅衣服…眼目”:打扮自己勾引敵人。“挓挱”手:祈禱求助的意思。“在殺人的跟前,我的心發昏了”亦作“我的心發昏,我的性命已落在殺人者手中”。神的刑罰不可逃避。

【耶四31】「我聽見有聲音,仿佛婦人產難的聲音,好像生頭胎疼痛的聲音,是錫安女子的聲音(“女子”就是指“民”的意思)。她喘著氣,挓挲手,說:“我有禍了!在殺人的跟前,我的心發昏了。”」
  〔呂振中譯〕「因為我聽見有聲音、像婦人翻騰絞痛的聲音,彷彿生頭胎孩子產難的聲音,是錫安子民〔原文:女子〕的聲音;她喘着氣,挓挲着手,說:『哦,我有禍了!在殺人者跟前、我的心發昏了。』」
  〔暫編註解〕以臨產婦人形容選民痛苦無助的情景。
       「挓挲手」:即「伸手」或「舉手」,通常是祈禱的手勢。這裡有求救之意。
     「在殺人 ...... 發昏了」:或譯作「我昏倒了,我的性命落在殺人者(的手中)」。
         我有禍了……我的心發昏了: 猶大被至信不疑的盟軍所背判,終於被巴比倫侵略者所淪陷,陷入了極大的痛苦之中。本節將猶大所受的痛苦,比作人間最大最重之痛苦——生產的痛苦(創13:16)。這可以說是人軟弱的一面,他原千方百計地搜尋走出危機之策,這一切終成徒勞之舉之後便墜入絕望。愚頑之人不全然信靠神掌管歷史的主權,而去投靠軍事大國,最終走向悲慘的結局。
         錫安女子。比喻耶路撒冷或其中的居民(見賽1:8)。
         她喘著氣。 英KJV版為“哀悼她自己”。
         挓挲手。表示痛苦和求助(哀1:17)。

【暫編註解資料來源】
《啟導本聖經註釋》․《雷氏研讀本》․《串珠聖經註釋》․《聖經精讀本──耶利米註解》․《SDA聖經注釋》․

※以上內容摘錄自『查經資料大全』,更多相關內容,請上 http://www.ccbiblestudy.org/index-T.htm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