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36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耶利米書】第一章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7-3-21 10:40:4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內容綱要

【分別為聖(一1-10)】
   一、神揀選人不是朝夕之事(5)
   二、人對神的揀選多是抗拒及諸多推搪(6)
   三、當神揀選人時,祂會賜他力量以完成祂給予的使命(7~9)。
──《新舊約輔讀》

【你當束腰(一11-19)】
   一、一根杏樹枝(11-12)——含有醒來、儆醒、謹守之意。
   二、一個燒開的鍋(13-15)——燒開的鍋之烈火從北向南而傾,是預表凓敵人的來臨。
   三、安慰與應許(16-19)
──《新舊約輔讀》

逐節詳解

【耶一1】「雅憫地亞拿突城的祭司中,希勒家的兒子耶利米的話記在下面。」
  〔呂振中譯〕「便雅憫地亞拿突城的祭司中、希勒家的兒子耶利米、的言行記在下面。」
  〔暫編註解〕“亞拿突”:利未人城邑(書二十一18),在耶路撒冷東北約4公里。耶利米先知出生在這裡。自所羅門王時代開始,此城已安排有祭司居住(王上二26)。耶利米是祭司又是先知,名字的意思是“耶和華至高”。
       “話”。也譯作“行為”(五28:“作惡〔行〕”),指耶利米的預言以及其事奉期間的事件。“耶利米”的名可以指“耶和華高舉”或“耶和華建立”。“亞拿突”。今天的阿納他(A n a t a),位於耶路撒冷以北約三英里(4.8公里)。
     「亞拿突」:位於耶路撒冷東北約五公里(三英里)處,昔日祭司亞比亞他曾被所羅門王遣回此地(參王上2:26)。
         耶利米的話。預言書較常見的開頭語是“耶和華的話臨到”等(結1:3;何1:1;珥1:1等)。七十士譯本的開頭語是:“上帝的話臨到耶利米。”有些猶太解經家認為原文的開頭語較短,是因為《耶利米書》不但包括預言,也記錄了耶利米的個人生活(見摩1:1)。
         希勒家。可能不是那個發現“律法書”(王下22:8)的著名大祭司。耶利米的父親住在亞拿突,說明他可能是亞比亞他的後裔。亞比亞他在所羅門的時代被免去祭司職務(王上2:26,27,35)。
         祭司中。和一些其他先知一樣,耶利米生為祭司,並得到上帝的特別宣召(見結1:3;亞1:1)。
         亞拿突。是便雅憫支派劃給亞倫後裔的四座城市之一(見書21:17,18),位於耶路撒冷東北約4公里處,緊挨著橄欖山。
         1-3 序言:這是編輯的標題 , 介紹先知耶利米的背景 ── 他來自一個祭司的家庭,以及先知一生事奉的日期──從約西亞十三年(主前六二七年)至西底家十一年(主前五八六年) 。  事實上,40-45章顯示西底家十一年以後,耶利米仍繼續事奉一些時日(參簡介)。除此之外,本段清楚指出:先知的信息來自耶和華的啟示。
         1:1-19  先知蒙召。
         1:1~19耶利米蒙召作先知:本章介紹了耶利米蒙召作先知的過程。當時的社會極其黑暗,猶大的靈性大大墮落,事奉偶像甚於事奉神,依靠強鄰的保護過於信靠神的權能。比起其它先知書,本章尤為詳盡地記錄了耶利米蒙召作先知的過程(比較,結1:1-3;何1:1;摩1:1)。與摩西一樣,耶利米雖然蒙了聖召,但卻沒有欣然回應(出3:11)。那是因為,當時的社會已腐敗到無以復加的地步,滿口謊言的得到尊敬,宣告真理的卻遭受逼迫。在這種光景中,耶利米未能領悟神的偉大計畫,反而急於辯解,“我不知怎樣說,因為我是年幼的”(6節)。但是,神通過兩個異象(11-16節)和必給予幫助的堅固應許(17-19節),使他認識到神的呼召是不可更改的。耶利米試圖以難以擔當先知使命為理由,回避神的呼召,但最終不得不勇敢地接受神的託付。通過耶利米我們認識到,作為履行神之大使命的傳道者(太28:19),聖徒不應該回避而且也無法躲避神的呼召。倘若蒙召作傳道之人的我們閉口不傳福音,神也會興起石頭來成就此事(路19:40)。

【耶一2】「猶大王亞們的兒子約西亞在位十三年,耶和華的話臨到耶利米。」
  〔呂振中譯〕「當猶大王亞們的兒子約西亞的日子,他執政的十三年那時候,永恆主的話傳與耶利米。」
  〔暫編註解〕此時即主前626年。耶利米在猶大國約西亞作王時開始作先知,年約20歲(一6)。約西亞王在國中曾推行了一連串改革,清除偶像,復興宗教。耶利米雖支持此運動,但指出只在禮儀上改革,若不改變人心,不能挽救猶大亡國的厄運。
       “在位十三年”。主前627年。
     十三年。約西元前626年。

【耶一3】「從猶大王約西亞的兒子約雅敬在位的時候,直到猶大王約西亞的兒子西底家在位的末年,就是十一年五月間耶路撒冷人被擄的時候,耶和華的話也常臨到耶利米。」
  〔呂振中譯〕「當猶大王約西亞的兒子約雅敬的日子,直到猶大王約西亞的兒子西底家十一年底,直到五月間耶路撒冷人流亡的時候,永恆主的話都常常傳與耶利米。」
  〔暫編註解〕西底家時期,耶路撒冷人的被擄,時在主前587年。耶利米在耶京被擄後一段時期,還有侍奉。他一生事主超過四十年。
       “耶路撒冷人被擄的時候”。主前586年。然而,耶利米繼續事奉一段不長的日子。
     十一年。即西元前586年。最後的被擄始于當年猶太曆的五月。由於耶利米此後繼續從事聖工,他擔任先知的時間超過40年。

【耶一4】「耶利米說,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
  〔呂振中譯〕「永恆主的話傳與我,說:」
  〔暫編註解〕一~二十章所記載的為在“約西亞”和“約雅敬”(3節)二王在位年間先知對猶大國的預言。20~39章則記載不同時期所說的預言,一直講到耶路撒冷淪陷為止。40~45章是在耶路撒冷淪陷之後所講的預言。
       耶和華的話臨到我: 明確表明本書的全部預言,並不是耶利米個人的見解,而是統治以色列並把人類引向公義的神之信息。
         第一章顯然是全書的序言。耶利米一開始就說明自己作為上帝先知的資格。他的職務不是出於人的挑選,而是出於上帝的直接委派。深深認識到自己的神聖恩召,是他從事聖工的動力,並支持他度過同胞反對的沮喪時刻。
     4-19  先知的蒙召與使命:耶利米早在母腹中已被神揀選,他的使命是去向列邦傳神的話,內容包括消極的毀滅與積極的重建。雖然耶利米提出自己不能勝任的原因,但神的差遣不容推辭,神已指定宣講的內容和對象,並要親自保守先知。接著兩個異像是為證實先知的蒙召與使命,也是先知向百姓宣告的信息。全段強調先知的職分和信息是直接從神而來。

【耶一5】「 “我未將你造在腹中,我已曉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別你為聖;我已派你作列國的先知。”」
  〔呂振中譯〕「『我未將你形成在你母腹中,就已認識了你;你未出母胎,我就將你分別為聖;派了你做列國的神言人。』」
  〔暫編註解〕神呼召耶利米作先知。祂有選召的權力,因為宇宙和人都是祂所造(參加一15;創二7;詩一一九73)。“列國”包括猶大在內。耶利米先知的侍奉在地理上不限於一個民族,而是普世的。他的信息關乎萬民(二十五8~38;46~51章)。
       耶利米出生前,神已經把他分別出來作先知的事奉。保羅被揀選的過程也類似(加一15)。“曉得”。不但是頭腦上的知識,這語還包括雙方的關係(創四1;摩三2)。
     「曉得」:包括與對方進入一親密的關係,這裡特別是指揀選(參摩3:2)。
         「作列的國的先知」:耶利米不單向猶大宣講神的信息,亦同時向外邦宣告神的審判(見46-51章)。
         本節的四個詞彙,表明了神的計畫必然會使耶利米擔當先知職分。 造: 是神在造人時使用(創2:7)的詞,表明神對耶利米的創造性主權如同窯匠的主權(18:1-4)。 曉得: 意指“關注被預定蒙選擇的物件”或“加以教導,雕琢成揀選的物件”(摩3:2)。在創18:19 相同意義的詞翻譯為“選擇”。 分別你為聖: 意指“分隔”或“使之聖潔”,意味著潔淨使之用在聖潔的用途上,整理乾淨。 派你作: 意指分配或承認,表明任命耶利米為先知。這四個動詞共同表明,神定意要使耶利米擔負先知之責,整個過程不按人的意念,是神主權性的恩典之中的任命。耶利米的使命範圍,不僅包括他的祖國猶大,也包括鄰近的列邦(25:8-38;46-51章)。
         我未將你造。上帝在耶利米出生以前,就已定意讓他擔任先知的職位。上帝在祂的大計畫中,也給每一個人分配了職責。
         分別你為聖(qadash)。也可譯為“宣佈你為聖”(見創2:3注釋)。上帝特別安排耶利米擔任先知的工作。
         已派(nathan)。就像在出生前就蒙揀選的施洗約翰一樣(路1:15)。耶利米可以拒絕服從上帝的呼召。人人在出生時都獲得了一定的機會,我們的責任就是利用這些機會,使之實現。上帝對於今日的每一個人也都安排了計畫。“在人生中為我們所指定的特殊位置是取決於我們的能力”。我們應該找到自己的位置,努力實行上帝對於我們的旨意和計畫。
         先知。先知是直接接受上帝啟示,並向他人傳達的人。他的責任主要不是說預言,而是作為上帝的代言人,和祂話語的解釋者。先知所得的啟示可能與將來有關,也可能不涉及將來。
         列國(goyim)。或譯為“外邦人”。耶利米將擔任上帝的使者,不僅針對猶大,也針對周圍的外邦國家。

【耶一6】「我就說:“主耶和華啊,我不知怎樣說,因為我是年幼的。”」
  〔呂振中譯〕「我就說:『阿,主永恆主阿,你看;我不曉得說話,因為我年輕。』」
  〔暫編註解〕“年幼”。這語用來指嬰孩(出二6)和年輕人(創一四24)。此時耶利米的年齡約近二十歲或二十多歲。
       「不知怎樣說」:指由於缺乏經驗或訓練以致沒有資格代表神說話。
     我是年幼的: “年幼”亦指“年青人”或“少年”,意為“我是毫無經驗的無能之輩,什麼也不懂”。正如摩西在曠野蒙神呼召(出4:10)作出辯解一樣,耶利米也想要回避神的呼召而作了一番辯解。但是,根據第7節,缺乏經驗和沒有能力,並不能成為拒絕神的呼召的理由(提前4:12),因為神使蒙召的人既有能力又剛強(18節;出4:12-17)。
         主耶和華啊。這個青年人一想到自己要擔任先知,就驚恐不已。他深感自己的不配,對於眼前的使命畏縮不前,擔心自己與世人無法協調。正如在他後來工作時所傾訴的那樣(耶15:10),他害怕人們的敵意。
         我不知怎樣說。耶利米提出自己缺乏擔任先知所需要的口才。身為先知,他必須與偉人和平民說話。沒有口才,他如何贏得百姓的注意,為上帝而影響他們呢(見出3:11;4:10注釋)?他覺得自己無法用適當的語言來表達他的信息。
         年幼(na`ar)。見創41:12;出33:11。從耶利米服務的年限來看,他當時可能還不到25歲,也許只有18歲或20歲。Na`ar 在其他經文中指青年人(見創41:12;見王上3:7注釋)。

【耶一7】「耶和華對我說:“你不要說‘我是年幼的’,因為我差遣你到誰那裡去,你都要去;我吩咐你說什麼話,你都要說。」
  〔呂振中譯〕「永恆主對我說:『你不要說“我年輕”;因為我差遣你去見誰,你都要去;我吩咐你說甚麼話,你都要說。」
  〔暫編註解〕“年幼”。更可作:年輕。耶利米的反對被駁回,因為他所傳信息的權威在於揀選他的那一位(比較約一五16)。
       神拒絕了先知的理由,明確地向他宣佈了祂的旨意。在神下達命令的時候,不可再有私心雜念。我們唯一的責任就是順從。耶利米必須前往神所指示的任何地方或任何物件,不論是拜偶像的國王,說謊的先知,還是不公正的法官,總之包括各個等級的人,無論他們多麼顯赫,或有權有勢。耶利米曾說:“我不知怎樣說。”神的回答是:“無論我吩咐你說什麼話,你都要說”。神會使他勝任他奉命所做的任何事情(見出4:10-12;太10:18,19)。
     7~17指出了耶利米在執行神的命令之前,所當預備的兩個事項:①束腰:  巴勒斯坦人穿的是長褂,因此他們在旅行、奔跑、作戰或從事勞作時,都要束腰。本節意味著要準備隨時迅速行動。用來束腰的帶子,象徵屬靈爭戰的武器——真理(弗6:14)或公義(賽11:5);②起來: 指猶如坐在聖殿美門口的瘸腿之人一樣,跳起來奔走跳躍(徒3:2-8),而不是從床榻起身。

【耶一8】「你不要懼怕他們,因為我與你同在,要拯救你。這是耶和華說的。”」
  〔呂振中譯〕「你不要懼怕他們,因為是我與你同在,要援救你:這是永恆主發神諭說的。』」
  〔暫編註解〕“因為我與你同在”:神響徹古今的聲音,連最軟弱的人聽了也能變為剛強,奮勇侍奉祂(一19;出三12)。
       “你不要懼怕”。神也曾向其它人說類似的話:亞伯拉罕(創一五1)、摩西(民二一34;申三2)、但以理(但一○12,19)、馬利亞(路一30)、彼得(路五10)和保羅(徒二七24)。
     神應許幫助和保護祂的先知。想到神的同在,耶利米就不再畏縮與恐懼,並堅強起來。他受到許多強敵的攻擊。他不受人歡迎的教訓和尖銳的指責,經常使他處身在極端的危險之中。然而這個應許至少重複了兩次(耶1:19;15:20),成為他巨大力量和安慰的源泉。同樣,耶穌那句著名的應許:“我就常與你們同在”(太28:18-20),也給那些努力執行偉大福音使命的基督徒帶來勇氣和力量。

【耶一9】「於是耶和華伸手按我的口,對我說:“我已將當說的話傳給你。」
  〔呂振中譯〕「於是永恆主伸手觸着我的口。永恆主對我說:『看哪,我將我的話放你口中。」
  〔暫編註解〕「伸手按我的口」:意思是將信息傳給先知,正如下半節原文作「我將我的話放在你的口中」(與申18:18的原文相同)。
       伸手按我的口: 人的舌頭性本惡(雅3:2)。在不同的情況之下,時而祝福,時而咒詛(箴11:9-11;羅馬10:8-10)。因此,神在呼召工人時,就像以賽亞蒙召時一樣,用手觸摸人的口(賽6:6,7)。這意味著,赦免過去的罪並使之聖潔,而且要徹底拔除世界的虛假和邪惡,用潔淨的嘴唇播種傳揚真實和公義。此處不僅具有上述意義,還具有去除漫延於猶大的罪惡,而且也澆灌播種公義所需的神話語(來4:12)。因此,神按手在耶利米的口上是對耶利米的辯解: “我不知怎樣說,因為我是年幼的”的根本性回答。
     先知蒙召後,就履行了這個嚴肅的就職儀式,象徵他獲得了思維和語言的新能力。神按了耶利米的口(見賽6:6,7),就是向他保證,他所傳的信息絕不會模棱兩可。他要出去宣講聖靈所啟示他的話語(見耶5:14;15:16;參賽51:16;59:21;太10:20;彼後1:21)。

【耶一10】「看哪,我今日立你在列邦列國之上,為要施行拔出、拆毀、毀壞、傾覆,又要建立、栽植。”」
  〔呂振中譯〕「瞧吧,我今日立了你來管列邦列國,是要拔除,要拆毀,要毀滅,要傾覆,要建立,要栽植。』」
  〔暫編註解〕耶利米是宣告滅亡的先知(“拔出、拆毀、毀壞、傾覆”),也是宣告復興的先知(“建立、栽植”);看十二14~15;十八7~10;二十四6;三十一28;四十二10;四十五4。先知的信息有刑罰也有應許,有禍也有福。
       耶利米將要預言毀壞和祝福。
     拔出、拆毀、毀壞、傾覆、又要建立、栽植: 前面四個動詞強調耶利米是宣告審判的先知,後兩個動詞則表明他又是宣告恢復的先知。在這裡我們不僅看到了耶利米先知事工的性質,更重要的是看出了神對人類的期待。神雖然會懲罰犯罪的人類,卻通過本節暗示了必與人類一同建立自己的國度(弗2:1-10)。
         在列邦列國之上。先知受權擔任神的代表。“立”的原文指任命某人擔任監督,主管或首腦(見創39:4,5;民1:50;王下25:23)。耶利米被任命為神的代表,有權宣佈神對於各國的旨意。他的話應該被看作神的話(見賽55:10,11)。
         拔出。這裡把宣佈神旨意的先知說成是這些旨意的執行者(見耶5:14;賽6:10;結43:3)。耶利米的工作具有雙重的性質——毀滅與建造。耶1:10的比喻涉及建築和農業。有四個動詞表達懲罰的毀滅階段。有兩個動詞宣佈神恢復和醫治的旨意。《耶利米書》是對這些話的詮釋。

【耶一11】[耶和華的話又臨到我說:“耶利米,你看見什麼?”我說:“我看見一根杏樹枝。”
  〔呂振中譯〕「永恆主的話傳與我,說:『耶利米阿,你看見甚麼?』我說:『我看見一根杏樹枝子。』」
  〔暫編註解〕「杏樹」:與12節「留意保守」(原文作「警醒」,參詩102:7; 127:1)為雙關語 , 兩者於原文皆出自同一字根, 讀音也非常接近。
         杏樹是春天最早發芽的植物,彷佛是從冬天的睡眠中首先醒過來,故以此字眼為名。神借用杏樹的異象指示耶利米,祂對自己的約言(尤其是對悖逆者的審判)一直是覺醒的,且一定要實現。
         杏樹(shaqed)。詞根是shaqad(“警醒的”)。顯然是因為杏樹是春天最早復蘇的樹。這種樹在巴勒斯坦一月份就開花。
       11~12 那杏樹(希伯來文是shaqed)的目的是要向耶利米再保證,神不會睡,而會“留意保守”(希伯來文是shoqed)祂的話,成就祂的旨意。(編者按:兩個希伯來文的子音相同,讀音相近)。
     11~12“吝樹”的異象有雙重含意。“吝樹”比其他樹木更早開花,宣告早春來臨(在陰曆二、三月),這是說神所定的恩典會很快來到(10節)。“吝樹”(shaqed)在希伯來文和“警醒”、“留意”(shoqed)一字十分相似;一語雙關,提醒先知,神注意並管理人間一切,祂所說的話一定應驗(“留意保守”)。
         11~12通過第一個異象——杏枝,使耶利米明確地認識到了呼召。此異象象徵以色列雖然在受審判,但神卻警醒不睡而保護(詩21:4)“餘民”(亞9:8)。“杏樹”包含“清醒”或“看守”之意,使人聯想到既不打盹也不睡覺,且永遠不離開自己百姓的神之保守。拉丁文的武加大譯本就是從這種角度,將此句翻譯為“守望者的杖”,這守望者的杖象徵保守(詩23:4)或責罰(詩89:32),必每時每刻保護羊群。此異象給耶利米提供了根據,使他以喜樂的心擔當這向同胞宣告審判的艱難的先知使命。
         11~16使耶利米見異象的緣由:耶利米所看到的兩個異象,象徵猶大將因拜偶像和行惡,遭受巴比倫的侵略(13節)。神之所以給耶利米看這些異像是為了:①傳遞他所當要承擔的事工內容;②藉著異象激起耶利米對同胞的憐憫,促使他欣然回應作先知的呼召,不再猶豫不決。

【耶一12】「耶和華對我說:“你看得不錯;因為我留意保守我的話,使得成就。”」
  〔呂振中譯〕「永恆主對我說:『你看得不錯,因為我正在警戒關顧〔與上“杏樹”一詞子音相同,讀音相似〕我的話、來作成它。』」
  〔暫編註解〕留意保守。源於希伯來語詞shaqad(見第11節注釋)。第11,12節運用了雙關的手法,很有意思。現嘗試意譯如下:“我看見醒來之樹的枝子。……你看得不錯,因為我清醒看守我的話,使得成就。”或“我見到看守之樹的枝子……因為我看守我的話,使得成就。”

【耶一13】「耶和華的話第二次臨到我說:“你看見什麼?”我說:“我看見一個燒開的鍋,從北而傾。”」
  〔呂振中譯〕「永恆主的話第二次傳與我,說:『你看見甚麼?』我說:『我看見一個爐風大吹的鍋,它的面從北方而來的。』」
  〔暫編註解〕“一個燒開的鍋,從北而傾”:神的刑罰,也就是巴比倫人的侵略,會從北方來到。
       「燒開」原文作「被吹」,指鍋下的火被風吹至猛烈,形容燒熱的鍋,內有正在沸騰的水(參伯41:20)。
         「從北而傾」:指鍋向南傾斜,以致沸水瀉出來,流入南面。這是代表來自北方的災難(14),尤其是指巴比倫(即迦勒底)和亞蘭(見王下24:2; 耶25:9; 35:11)這些外族的入侵(15)。這些外邦不一定位於猶大的北面,但他們是由北面入侵巴勒斯坦,所以稱為「北方列國的眾族」(15)。
         鍋(sir)。是烹飪(見王下4:38)和洗濯(詩60:8)的器皿。第二個異像代表神所保守使之成就的“話”,說明了成就話語的器皿。這裡所展示的是沸騰的鍋,在熊熊大火之上燃燒(見伯41:20)。
         從北而傾。那口鍋顯然向北傾斜,準備向南方的猶大倒出沸騰的物質。
     13~16 一個燒開的“鍋”(用來煮食或洗濯的大器皿),“從北”而傾,指巴比倫即將從北面入侵(三18)。
         13~16通過第二個異象——燒開的鍋,耶利米看到足以毀滅世界的可怕勢力自北而下。這可怕的勢力指當時以新興的勢力登上國際舞臺的巴比倫(結24:2-5)。神主宰世界萬物,可以按照神的旨意使用這一切,來成就所計畫的。在這裡,神使用巴比倫來作審判的工具。“燒開”表明神憤怒的程度,意味任何人都不能逃避神的憤怒。我們可以由此聯想審判工具巴比倫的威儀。

【耶一14】「和華對我說:“必有災禍從北方發出,臨到這地的一切居民。”」
  〔呂振中譯〕「永恆主對我說:『必有災禍從北方爆發,來到這地所有的居民。」
  〔暫編註解〕從北方。見對耶4:6注釋;參結26:7。雖然巴比倫位於猶大的東方,卻是從北方侵入巴勒斯坦猶大地的。因為部隊不可能穿越沙漠直接地從東面進入巴勒斯坦。聖經經常提到巴比倫在希伯來人的北面。這不是指侵略者國家的位置,而是指他們入侵的方向。因為東方或北方的侵略者,都是從北方來的。聖經也說俘虜被帶到北方,神又使他們從那裡回來(見耶3:18;23:8;31:8;亞2:6)。
       災禍。指先知早已預言的災禍(見彌3:12)。ra`ah既能指道德上的罪惡,也能指困苦,不幸或災難。
     14~15這裡描寫巴比倫人兵臨城下的情景。

【耶一15】「耶和華說:“看哪,我要召北方列國的眾族,他們要來,各安座位在耶路撒冷的城門口,周圍攻擊城牆,又要攻擊猶大的一切城邑。」
  〔呂振中譯〕「因為,你看吧,永恆主發神諭說:我必召北方列國的眾族;他們必來,各安座位在耶路撒冷的城門口,周圍攻擊所有的城墻,攻擊猶大所有的城。」
  〔暫編註解〕「安座位在 ...... 城門口」:代表征服和統治。
       我要召。或“我正呼召”。原文表示正在進行的動作。
     北方列國。見第14節注釋。指構成北方入侵之國的各個部族(見耶25:9)。可譯為“北方的各族,甚至是各國”。採用複數是要強調即將來臨的災難。
         城門口。在東方,城門是實施審判的場所(見創19:1;書20:4;伯29:7注釋)。入侵之仇敵的首領們將會在耶路撒冷的城門設立他們權力的座位(耶39:3-5;參耶43:9,10)。

【耶一16】「至於這民的一切惡,就是離棄我,向別神燒香,跪拜自己手所造的,我要發出我的判語攻擊他們。
  〔呂振中譯〕「至於這人民所有的壞事,就是離棄了我、向別的神燻祭、敬拜自己手所造的、這些事:我就要說出我的判語,來定他們的罪。」
  〔暫編註解〕「發出 ...... 攻擊他們」:即「向他們提出訴訟」。
     所提到的罪行在瑪拿西的邪惡統治期間特別明顯(見代下33:1-7)。

【耶一17】「所以你當束腰,起來將我所吩咐你的一切話告訴他們。不要因他們驚惶,免得我使你在他們面前驚惶。
  〔呂振中譯〕「因此你,務要束腰,站立起來,將我所吩咐你的一切話告訴他們;不要因他們而驚慌,免得我使你在他們面前膽怯。」
  〔暫編註解〕「束腰」:以前的人穿著長袍不便行動,工作前須在腰間把衣服束起,這裡是指待命出發。
       「驚惶」:原文「破碎」,有喪失士氣之意。
         你當束腰。這個比喻來自東方人在出行或勞動前束起長袍的習慣(見王上18:46;王下4:29;9:1;見詩65:6注釋)。耶利米要為他的工作做好果斷的準備(見路12:35;彼前1:13)。他要坦然無畏地宣佈神賜給他的任何信息。
         驚惶。一再鼓勵他勇敢,說明這位年輕的先知生性膽小(見提前4:12;6:13;提後2:3),並暗示耶利米的工作將遇到強大的反對。
     17~19 神吩咐耶利米要剛強,像“堅城”一樣,於是耶利米便作了四十多年的堅城,同時沒有失去他溫柔的心靈。
         17~19神通過異象使耶利米認識到神的呼召,再強調必保護他的應許,命令耶利米接受先知的使命,大膽地去宣講神的話語。由此可知,神以恩慈與忍耐不斷地勸勉、激勵自己的選民。

【耶一18】「看哪,我今日使你成為堅城、鐵柱、銅牆,與全地,和猶大的君王、首領、祭司,並地上的眾民反對。
  〔呂振中譯〕「而我呢、看哪,我今日乃是使你成為堡壘城,成為鐵柱、銅墻、以抵禦全地,敵擋猶大的列王和首領、她的祭司、和國內的眾民。」
  〔暫編註解〕「堅城、鐵柱、銅牆」:皆指堅固,不能征服的狀況。
       「全地和猶大的 ...... 」:或作「全國就是猶大的 ...... 」。
     堅城: 象徵安全(箴18:11,19);鐵柱: 象徵威嚴和力量(加2:9;啟3:12)。銅牆: 象徵堅固(15:20)。耶利米因懼怕頑梗的百姓逼迫他,故未能毫不猶豫地接受作先知的呼召,神藉著這些象徵性比喻來給耶利米加添勇氣(6節)。神邀請耶利米毅然決然地履行先知事工,因為神保守耶利米,仇敵的任何詭計均不能傷及他。耶利米確信神的這種保護,所以在40多年的苦難中,仍然忠實地完成了先知的使命。蒙神呼召作主工作的人在進入自己的禾場之前,首先要有兩個意識:①明確的蒙召意識,是神呼召他作主的工人; ②同工意識,當他為主作工時,神必常常與他同在。若沒有這些,不僅不能完成使命,而且必然會陷入驕傲或喪志。
         我今日使你成為。這裡的“我”與第17節的“你”相對應。這兩個代詞的原文都是強調的。先知要大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神則會保護他,賜給他所需要的力量。
         堅城。象徵力量和戰無不勝。

【耶一19】「他們要攻擊你,卻不能勝你,因為我與你同在,要拯救你。這是耶和華說的。”」
  〔呂振中譯〕「他們必攻擊你,卻不能制勝你;因為是我與你同在、要援救你:這是永恆主發神諭說的。』」
  〔暫編註解〕這裡告訴耶利米:神的聖工將遭到敵人的最猛烈的反對。他就像耶穌的門徒一樣,如同羊進入狼群之中(路10:3)。但神會與他同在,並保護他(見出33:14)。

【暫編註解資料來源】
《啟導本聖經註釋》․《雷氏研讀本》․《串珠聖經註釋》․《聖經精讀本──耶利米註解》․《SDA聖經注釋》․

※以上內容摘錄自『查經資料大全』,更多相關內容,請上 http://www.ccbiblestudy.org/index-T.htm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