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39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以賽亞書】第三十章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7-2-26 10:09:3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內容綱要

【得力的秘訣(卅1~18)】
   一、徒然的幫助(1~7節)──以色列面對亞述的威脅,他們不曉得求問神,仰賴祂的幫助,卻差遣使者下到埃及求救
   二、藐視訓誨(8~14節)——百姓只願聽見吉利的事。要求說平安柔和的話,掩耳不聽正直的話
   三、得力的途徑(15~18節)──安靜等候神
──《新舊約輔讀》

【耶和華的聲音(卅19~33)】
   一、指示正路的教師(19~26節)──耶和華是施恩好憐憫的神
   二、在神祝福之下更新的現象(23~26節)——大地將有豐盛的出產,日月將加倍發射光輝
   三、審判列國和亞述(27~33節)──神不單懲治以色列,祂的杖亦擊打以色列的仇敵
──《新舊約輔讀》

逐節詳解

【賽三十1】「耶和華說:“禍哉!這悖逆的兒女。他們同謀,卻不由於我,結盟,卻不由於我的靈,以致罪上加罪;」
  〔呂振中譯〕「永恆主發神諭說:『有禍阿,這些悖逆的兒女!設下計謀,卻不由於我!奠酒結盟,卻不由於我的靈,以致罪上加罪!」
  〔暫編註解〕「悖逆的兒女」:就是慫恿希西家依靠埃及的領袖們。
         禍哉,這悖逆的兒女。以賽亞仍想著西拿基立的入侵,也就是拉伯沙基嘲笑希西家依賴埃及的時候(王下18:19,21;賽36:4,6)。本章證明猶大有許多要與埃及結盟。這些膽怯的人沒有求助於神,信賴祂,卻悖逆祂,向外邦人求助。
         罪上加罪。猶大受到亞述軍隊的討伐是因為自己的罪。現在猶大向埃及求助來對抗亞述,是罪上加罪。
       1~2亞述大軍南下,迫近耶路撒冷,希西家在朝廷親埃派的慫恿下,向埃及乞援,以賽亞直斥其非,指出以色列人的罪,是在國難中沒有去尋求神,反去尋求埃及的蔭庇,顯明他們對埃及的信賴超過神。
         1~2悖逆的兒女: 以色列有慣例,悖逆之子要在城內居民面前用石頭打死。以賽亞藉此警告以色列的腐敗已非常嚴重。並沒有求問我:  猶大與埃及締結外交關係,本身並不是罪,得罪神的是因他們並未行在神旨意當中。
     1~7 進一步警告希西家不要尋求埃及的“結盟”來對抗亞述(比較出二三32)。大使正在“瑣安”(或泰尼斯;參看第十九章11至14節的腳註)和“哈內斯”(阿納斯[Ahnas],孟斐斯以南55英里,或88公里)談判。倚靠一個正在衰落的勢力——埃及——來對抗亞述,只會為猶大帶來“羞辱”(3,5節)。
         1-7  斥責往埃及求援的猶大使臣:當時亞述揮軍南下平亂,逐漸逼近猶大,希西家受到國內傾埃及的強大勢力所逼,秘密遣使向埃及求援,以賽亞知道這事後,極力反對,並加指斥。
         1~9猶大與埃及結盟。28-31章主要論及選民的墮落及由此而來的審判與恢復,與此相關的亞述、巴比倫、埃及的國際局勢的變化。28,29章主要指出對內的墮落及其結果,30,31章主要談到對外問題——埃及。此二章與其他獨立成篇的預言一樣,內容包括 :百姓的墮落、警告審判、寬恕與安慰的預言、對仇敵的審判等。從屬靈角度看,埃及如同死屍聚在一處的墳地,猶大為克服一時的危機,與埃及結盟,無異于向死亡求助。結盟的結果,不僅未能克服危機,反而惹動亞述的憤怒,使猶大更受虧損。如同預言,欲助猶大的埃及軍隊反被亞述所敗。B.C.701,亞述王西拿基立攻陷除耶路撒冷之外的所有城邑,有200,150名猶太人被擄去(王下18:13-16)。此後,猶大一直遭受西拿基立、以撒哈頓、亞斯那巴的入侵。100年後的先知耶利米也警告與埃及結盟的危險性(耶2:18)。
         30:1~33猶大因埃及所遭的禍。與其他預言一樣,同時宣告警告與安慰、祝福與審判。可分為三部分 :①闡明猶大與埃及結盟是受審判的必然原因,神對猶大的審判(1-17節);②繼續展開救贖史,應許在新約時代將藉基督賜下更加豐盛的恩典(18-26節);③神用於擊打猶大的工具亞述遭到滅亡(27-33節)。

【賽三十2】「起身下埃及去,並沒有求問我。要靠法老的力量加添自己的力量,並投在埃及的蔭下。」
  〔呂振中譯〕「他們起身下埃及去,並沒有求問我的許可〔同詞:口〕,就要在法老的保護〔原文:逃難所〕下去逃難,在埃及的蔭庇下去躲避!」
  〔暫編註解〕加添自己的力量。即尋求保護。
     投在埃及的蔭下。這裡常年日照,沒有多少陰涼處。此時的埃及是虛弱的,無法提供對抗亞述的有效幫助。沒過幾年,埃及自己也遭到以沙哈頓和亞述巴尼帕軍隊的侵犯。猶大的親埃及集團向埃及求助並沒有請教神,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是在違背神的旨意。在進入應許之地的時候,神禁止以色列人與當地的居民立約(出23:32,33;申7:2;士2:2)。約書亞在與基遍人立約時也沒有求問神(書9:14)。

【賽三十3】「所以,法老的力量必作你們的羞辱;投在埃及的蔭下,要為你們的慚愧。」
  〔呂振中譯〕「故此法老的保護〔原文:逃難所〕必變為你們的慚愧,躲避於埃及的蔭庇下必成為你們的恥辱。」
  〔暫編註解〕先知指出這種外交政策是錯誤的,徒勞無功的。
       埃及這時是一個虛弱的國家(見第2節注釋)。西拿基立嘲笑猶大的百姓指望一個沒有能力幫助他們的國家,並宣佈埃及“壓傷的葦杖”會刺透依仗它之人的手(賽36:6;王下18:21)。
     3~5人作判斷的局限。因懼怕亞述入侵,猶大第13代王希西家與埃及第25代王Shabako結盟。當時,埃及第25代王朝統一埃及不過十餘年,在許多方面尚未整頓,也未能發揮強大的統帥力。猶大判斷世界政局出現錯誤,在屬靈方面無視神的主權,依賴眼見的埃及力量,犯下不信之罪,因此他們的毀滅是理所當然的(19:1-20:6;王下18:19以下)。從此埃及未能再稱霸世界,與巴勒斯坦一樣,淪為亞述、巴比倫、波斯、希臘、羅馬等帝國的附屬國。

【賽三十4】「他們的首領已在瑣安,他們的使臣到了哈內斯。」
  〔呂振中譯〕「因為他們的首領雖已在瑣安,他的使者雖抵達了哈內斯,」
  〔暫編註解〕“瑣安”和“哈內斯”都是埃及的城邑。
       「瑣安」、「哈內斯」:分別位於埃及的三角洲與中部,大概是使臣與埃及官員會面商議締約的地方。
     已在瑣安。該城位於尼羅河支流的塔尼提克(Tanitic)河畔,被認定為現代尼羅河三角洲東部的聖哈格(Sân el-Hagar )村。由於尼羅河三角洲在不斷擴大,尼羅河口的位置比聖經時代要靠北得多。瑣安可能是摩西時代尼羅河口的一個港口。建於希布倫以後七年(民13:22)。喜克索斯人(見創39:1;45:10注釋)以該城為首都,稱之為阿瓦裡斯(Avaris)。後名塔尼斯(Tanis)。以賽亞過後一個世紀,到了以西結的時代,她似乎仍是一座重要的城市(結30:14)。
         哈內斯。要麼是尼羅河三角洲東部的赫拉克裡歐波利斯(Heracleopolis),要麼是尼羅河西岸、孟斐斯以南約90公里的赫拉克裡歐波利斯。

【賽三十5】「他們必因那不利於他們的民蒙羞。那民並非幫助,也非利益,只作羞恥淩辱。”」
  〔呂振中譯〕「但他們都必因無益的族民而慚愧;那族民帶來的並不是幫助,也不是益處,只是慚愧與羞辱而已。』」
  〔暫編註解〕與埃及結盟只能帶來羞辱。他們所承諾的援助比沒有更加糟糕,使猶大招惹了亞述的怒氣。幾年前,正因為何細亞與埃及的結盟,拒絕向亞述進貢,才導致撒縵以色進攻撒瑪利亞(王下17:4-6)。

【賽三十6】「論南方牲畜的默示:他們把財物馱在驢駒的脊背上,將寶物馱在駱駝的肉鞍上,經過艱難困苦之地,就是公獅、母獅、蝮蛇、火焰的飛龍之地,往那不利於他們的民那裡去。」
  〔呂振中譯〕「他們用南地的牲畜馱〔傳統:神託〕財物,經過艱難困苦之地,有公獅、母獅、蝮蛇、和能飛的火蛇之地,把資財馱在驢駒的脊背上,將寶物馱在駱駝的肉鞍上,到無益的族民那裏去。」
  〔暫編註解〕“南方”:即“南地”,是從迦南往埃及必經之路。
       「南方牲畜」:指馱著財物往南方求援的驢駒、駱駝。
     「艱難困苦之地」:指從猶大到埃及之間的荒蕪曠野(申8:15的「大而可怕的曠野」),這地居住有各種野獸,而猶大使臣須秘密地經此前往埃及。
         「火焰的飛龍」:神話中的惡獸,在此形容曠野的可怕;或指當地的一種長尾鳥類。
         形象地描述歷經艱險、尋求埃及軍事援助的使臣。一針見血地指出世人不是仰望神帶人進入祝福,反而竭力追求不能使其永遠飽足的生存方式。南方牲畜: 象徵充滿野心的埃及人。
         在這個嚴肅的信息中,先知形象地描寫了使者卑躬屈膝的旅程。他們用驢和駱駝馱著禮物,經過尼革和埃及荒漠向神拯救他們所脫離的國家求援。他們經過的土地十分荒涼,常有野獸和毒蛇出沒。

【賽三十7】「埃及的幫助是徒然無益的,所以我稱他為坐而不動的拉哈伯。」
  〔呂振中譯〕「因為埃及的幫助是徒然而空洞的;故此我稱牠為“坐而不動〔或譯:被制服〕的拉哈伯”。」
  〔暫編註解〕“拉哈伯”:神話中的海怪,代表埃及(五十一9;詩八十七4;八十九10)。“坐而不動”:喻埃及不能幫助與她結盟的以色列。
       “坐而不動的拉哈伯”。拉哈伯是一隻神祕的海怪,牠常常坐在尼羅河無所事事。這裏指埃及(五一9;詩八七4)。
     「坐而不動的拉哈伯」:拉哈伯是神話中威猛的海怪,在此形容埃及。所謂「坐而不動」,一方面表示埃及沒有履行盟約出兵協助猶大抵抗亞述,另一方面指他徒有外表,沒有實力。
         拉哈伯: 具有“傲慢”或“自誇”之意,約伯記、詩篇及先知書中使用此詞。在詩歌文學中,此詞象徵魔鬼之力或鬼怪“monster”(伯9:13;26:12;詩87:4;89:10)。使用此詞的經文顯明神隱藏於萬物的能力,表明神在與拉哈伯的對峙中得勝。以此稱呼埃及,含有詩意及預言意義。埃及和巴比倫(21:1-10)被稱為拉哈伯,這是敵擋神的仇敵撒但的一種稱呼。
         拉哈伯。指埃及;見詩87:4注釋;參賽51:9。埃及答應説明,但在需要時卻袖手旁觀。

【賽三十8】「現今你去,在他們面前將這話刻在版上、寫在書上,以便傳留後世,直到永永遠遠。」
  〔呂振中譯〕「如今你去,在他們面前將這話寫在版上,記在書上,以便傳留後日,做證據到永遠〔傳統:到永遠〕。」
  〔暫編註解〕寫在書上。以賽亞將要傳達的重要真理遠遠超越當前的場合。其中的教訓是為以後的各個世代(見林前10:11)。拉哈伯(見賽30:7注釋),即大魚(見賽51:9;見伯9:13注釋),正代表大騙子撒但(啟12:9)。那些放棄神向埃及求助的人實際上是投靠撒但,結果毫無所獲,因為撒但是被打敗了的仇敵。他連自己都救不了。以下的信息要刻在版上。
         以便留傳後世。《塔古姆》,亞蘭語譯本和武加大譯本都是“作為證據”。
       8-11堅持找外援的領袖拒絕先知的教導,卻喜歡聽支持他們的話語。神要以賽亞將 的話記於版上,見證這些人的不是。
     8-17  背叛神的結果:信靠神是得勝的秘訣,但以色列人甯放棄這信心(15),要倚賴盟國的軍事援助,結果必像斷垣殘瓦,破敗不堪。
         8~17神以慈愛等候悔改。神命令以賽亞用文字記錄警告,以此作為將來審判百姓的證據。警告內容:闡明猶大當受審判的必然原因 ;記錄神不記前嫌,督促他們悔改得救信靠神。神只須冷靜地審判罪人,但他卻猶如懲罰兒女的父母,杖打之後再撫慰,等候罪人悔改歸回,使人不禁流淚(49:15;羅2:4)。

【賽三十9】「因為他們是悖逆的百姓、說謊的兒女,不肯聽從耶和華訓誨的兒女。」
  〔呂振中譯〕「因為他們是悖逆的人民、不忠實的兒女,不肯聽從永恆主指教的兒女。」
  〔暫編註解〕以色列追隨撒但違抗神。他們像他們的父魔鬼一樣(約8:44),以謊言為避難所(見賽28:15注釋)。

【賽三十10】「他們對先見說:“不要望見不吉利的事”,對先知說:“不要向我們講正直的話,要向我們說柔和的話,言虛幻的事。」
  〔呂振中譯〕「他們對先見們說:『不要見異象哦』;對見異象的人說:『不要向我們傳講對的異象哦;只要向我們說圓滑的話,傳講虛幻的異象好啦;」
  〔暫編註解〕「柔和的話」:指順耳、諂媚的話。
       「虛幻的事」:指虛假的預言。
     說柔和的話: 罪人不願直面自己的醜惡本質,喜愛瞬間的矯飾與虛裝,多於愛永恆的真理。以賽亞並未以溫柔的話語取悅他們,反而嚴厲地宣告神的警告。
         撒但被趕出天國以後,就以欺騙世界為目的(啟12:9)。猶大的百姓受了欺騙追隨他們的父魔鬼。他們不理睬神的先知,不歡迎他們的信息,遠離真理,陶醉於錯謬,喜歡明知是錯誤的信息。

【賽三十11】「你們要離棄正道,偏離直路,不要在我們面前再提說以色列的聖者。”」
  〔呂振中譯〕「離棄這條路吧!離開這路徑、轉走一邊吧!別在我們面前再提以色列之聖者了!』」
  〔暫編註解〕這些悖逆的領袖要求以賽亞不要再向他們宣講神的話。
       「以色列的聖者」:這名稱與審判有關(見1:4注),但悖逆的選民偏忽略它。
     他們明知以賽亞是真先知,卻故意回避他和神。一想到聖潔的事,他們就煩惱怨恨。

【賽三十12】「所以,以色列的聖者如此說:“因為你們藐視這訓誨的話,倚賴欺壓和乖僻,以此為可靠的;」
  〔呂振中譯〕「因此以色列之聖者這麼說:『你們棄絕了這話語,而倚賴欺壓和乖僻,走依靠它,」
  〔暫編註解〕「倚賴欺壓和乖僻」:可指道德上的敗壞,但更可指向埃及求助一事。
       所以。神回應第8-11節所表達的態度。大部份百姓不願聽從。所以以賽亞的話在審判的日子裡將成為對他們不利的證據。
         欺壓和乖僻。死海古卷1Qisa為“你們將歡喜乖僻”。這些惡人欺壓弱者,然後以自己的所作所為而自豪。公義和樂意受教是神真兒女的標誌。這些墮落的人傲慢地拒絕以賽亞的話語,證明了對他們判決的公正性。
     12-14  神的刑罰忽然臨到。

【賽三十13】「故此,這罪孽在你們身上,好像將要破裂凸出來的高牆,頃刻之間忽然坍塌。」
  〔呂振中譯〕「那麼這罪罰對於你們就必像有裂縫、凸出來、行將倒塌的高墻;其崩垮〔同詞:毀壞〕準會在頃刻間突然臨到的。」
  〔暫編註解〕高牆破裂凸出來表明快要坍塌了。在沙土上建造的房屋肯定會倒塌(見太7:26,27注釋)。

【賽三十14】「要被打碎,好像把窯匠的瓦器打碎,毫不顧惜,甚至碎塊中找不到一片可用以從爐內取火、從池中舀水。”」
  〔呂振中譯〕「主必毀壞它,像窯匠的瓦器之被毀壞,砸到碎碎,毫不顧惜,甚至碎塊中也找不到一片瓦,可以用來從燒炭中去取火,從沼池中去舀水的。』」
  〔暫編註解〕猶大被擊打如瓦器給人打碎,一無用處。有學者認為這是日後猶大國破家亡的事。
       窯匠的瓦器。瓦器一旦打破,就無法修復再用。耶路撒冷沒有悔改的人也是如此。等待著他們的乃是毀滅的厄運。
     毫不顧惜。即祂將不同情。

【賽三十15】「主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曾如此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你們竟自不肯。」
  〔呂振中譯〕「因為主永恆主以色列之聖者這麼說:『你們之得救、在乎歸回與安靜;你們之得力、在於寧靜與信靠。』你們逕自不肯;」
  〔暫編註解〕「歸回安息」:意指順從神,屈服於亞述的箝制而不與埃及聯盟反抗。
       猶大唯一的希望就是離開罪惡回歸神。只有這樣,他們才會找到信心,安息和平安。他們指望人的力量,只能是失望,痛苦和失敗,但信靠神則會得到平安,安息和力量。
     15-17領袖們不肯仰賴神的拯救,自尋路徑,卻招致敗亡。

【賽三十16】「你們卻說:“不然,我們要騎馬奔走。”所以你們必然奔走。又說:“我們要騎飛快的牲口。”所以追趕你們的也必飛快。」
  〔呂振中譯〕「你們卻說:『不!我們要騎馬奔跑;』故此你們真地要逃跑;你們又說:『我們要騎迅速輕快的』;故此追趕你們的也必迅速輕快。」
  〔暫編註解〕「騎馬奔走」:指往埃及求助。
       「追趕你們的,也必飛快」:指求外援沒有用,不足應付敵人亞述。
         埃及以馬匹著稱。猶太人希望埃及向他們提供馬匹,以便抵抗亞述人。以賽亞宣稱這樣的馬匹只有利於撤退。古代的馬匹幾乎只用於戰爭。
     16~17  16節談到終不悔改的人在審判時無處可藏;17節使用對比及誇張手法(利26:8;申32:30),有力地預示審判帶來的悲慘與荒蕪。此預言從屬靈角度象徵惡人末世的下場。

【賽三十17】「一人叱喝,必令千人逃跑;五人叱喝,你們都必逃跑。以致剩下的,好像山頂的旗杆,岡上的大旗。」
  〔呂振中譯〕「一人叱喝,千人就發顫〔傳統:一〕,五人叱喝,你們就逃跑,以致你們剩下的就像山頂上的旗杆,岡陵上的旌旗。」
  〔暫編註解〕「以致剩下的 ...... 大旗」:形容猶大經敵人蹂 後剩下的百姓孤淒的情況。
       一人叱喝。神已應許祂的子民,如果他們忠於祂,五個人就能追趕一百人,一百人將“追趕一萬人”(利26:8)。但由於猶大的悖逆,所應許的福氣發生了逆轉。在以賽亞的時代,埃及的皮安希吹噓靠著他的神阿曼的幫助,“許多人將在少數人面前逃跑,一個人將打敗一千人”。以賽亞用諷刺的語氣宣佈,逃跑的將是墮落的猶太人所依靠的埃及軍隊。
     好像山頂的旗杆。猶大剩下來就像山峰上的一棵孤樹,或高山上的一支旗竿。所有的過路人都會看到犯罪的可怕後果。

【賽三十18】「耶和華必然等候,要施恩給你們;必然興起,好憐憫你們。因為耶和華是公平的 神,凡等候他的都是有福的。」
  〔呂振中譯〕「因此永恆主必等候來恩待你們;因此永恆主必興起〔傳統:自尊為至高〕來憐憫你們;因為永恆主是公平的神;凡等候他的全都有福。」
  〔暫編註解〕「公平的神」:指神在審判中仍施憐憫,賜福與等候祂的人。
         神很不願意懲罰祂犯錯的兒女。祂警告過他們,並向他們提供一切悔改得救的機會。
       18~26 千禧年之榮耀的描述,但“大行殺戮的日子”(25節)是指哈米吉多頓。
     18~26預言彌賽亞國度中的福樂。
         18-26  審判後的醫治:神的兒女雖然悖逆, 仍忍耐等候施恩,使他們經過管教後,蒙憐憫、獲醫治、得復興。
         18~26神的撫慰與恢復的應許。神此番舉止猶如父母撫摸受到體罰的兒女的傷處。公平的神: 神不單施行審判,也以慈愛拯救悔改歸回之人(詩51:4)。因此,神的目的並不在於審判,乃在於拯救,體現神慈愛與公義的完美結合。神的慈愛並非是無條件地偏愛某些特定人物,神的公義也不是沒有仁愛的冷酷審判。神的公義以慈愛為前提,慈愛以公義為出發點。

【賽三十19】「百姓必在錫安、在耶路撒冷居住,你不再哭泣。主必因你哀求的聲音施恩給你;他聽見的時候,就必應允你。」
  〔呂振中譯〕「哦,錫安裏的人民、住在耶路撒冷的人哪〔傳統:因為錫安裏的人民必住在耶路撒冷〕,你一定不必再哭;他一定因你的哀呼聲來恩待你;他聽見時候就要應你。」
  〔暫編註解〕你哀求的聲音: 在伯38:41與詩31:22出現類似用詞。約伯記記錄烏鴉求食的哀求聲,詩31篇大衛求告神從悲歎中拯救自己。這是“為生存而發的哀鳴切求之聲”。在憑己力全無指望的處境中,相信惟有神才能解決,此求告神必垂聽。
     這些安慰耶路撒冷居民的話特別適合於他們在撒瑪利亞陷落、以色列人被擄以後的憂慮和沮喪時期。錫安的居民現在得到保證。他們不會遭遇他們北方鄰居的命運。神會傾聽他們的呼求,拯救他們和他們的城市(見賽37:21-36)。

【賽三十20】「主雖然以艱難給你當餅,以困苦給你當水,你的教師卻不再隱藏,你眼必看見你的教師。」
  〔呂振中譯〕「主雖給你們艱難飯和窘迫水,你的導師今後必不躲藏;你必親眼看見你的導師。」
  〔暫編註解〕“教師”。指神。關於神這位千禧年的教師,參看第二章3節。
       「你的教師」:在此與「主」平行,很可能指神自己。
         以艱難給你當餅。這個預言應驗在西拿基立入侵猶大之時。那時只有耶路撒冷倖免於難。
         隱藏。直譯是“隱藏自己”。將要降臨該地的懲罰似乎表明神已拋棄了他們(見詩13:1;83:1等)。但忠實的猶大教師,以及以賽亞和他的同工最終會得到認可。他們的信心會得到獎賞。當神解救耶路撒冷的時候,他們和他們的信息都會得到確認。
     20~26悔改者所得的祝福。18、19節敘述神必垂聽並拯救悔改的百姓,本段經文記述得蒙赦免的結果 :①更加豐盛而明確的啟示帶來更加富足的靈糧;②人生所結的果實皆飽滿。並非是單純的物質祝福,而指找到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在歷史中,指猶大悔改,神會藉著猶大擴展彌賽亞國度;從屬靈角度,指悔改者的生命必受更大祝福,此祝福將延續到永恆的天國。

【賽三十21】「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聽見後邊有聲音說:“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
  〔呂振中譯〕「你遍於右、或遍於左、的時候,你總要親耳聽見,從後邊有話在說:『這就是路:你要行它!』」
  〔暫編註解〕“正路”:神的律法所指示合乎真理的道路。
       神要使祂的百姓行正路。
     他們快要迷路的時候,神答應差遣祂的聖靈引導他們,指示他們正路,並糾正他們的錯誤。只要願意,所有的人都能聽到這“微小的聲音”(王上19:12)。

【賽三十22】「你雕刻偶像所包的銀子和鑄造偶像所鍍的金子,你要玷污、要拋棄,好像污穢之物,對偶像說:“去吧!”」
  〔呂振中譯〕「你那包銀的雕像和鍍金的鑄像、你們都要作為俗用,都要撒掉,如同月經布;對它說:『去吧!』」
  〔暫編註解〕「玷污」:即憎厭,視為不潔。
     希西家和猶大虔誠的人懷著對神的熱忱,搗毀了他們雕刻的柱像和偶像(見代下31:1)。這些崇拜的物品將會被當作垃圾拋棄。正如耶路撒冷頑梗的居民不願意理睬以色列的聖者(賽30:11),忠實的餘民也將與偶像崇拜脫離一切的關係。

【賽三十23】「你將種子撒在地裡,主必降雨在其上,並使地所出的糧肥美豐盛。到那時,你的牲畜必在寬闊的草場吃草。」
  〔呂振中譯〕「你撒在土地的種子、主必降雨給它;並使糧食、土地上的出產、豐腴又肥美。當那日子、你的牲畜必在寬闊的草地上喫草;」
  〔暫編註解〕關於千禧年期間的豐收,參看阿摩司書九章13至15節。
       播種以後所下的是早雨(見珥2:23注釋),也就是秋雨。這裡的應許包括屬世和屬靈方面的福氣。這個民族所獲得的福氣將體現在筐子,倉庫,田間的果實和牛羊增加上(申28:3-5;珥2:24-26),此外他們還將享受神聖靈的傾降(珥2:28,29;徒2:17,18)。
     23-25神使選民靈性上得復興,亦使大自然蒙福,五穀豐登,牲畜飽足。(參該1:4-6)

【賽三十24】「耕地的牛和驢駒必吃加鹽的料,這料是用木鍁和杈子揚淨的。」
  〔呂振中譯〕「耕種土地的牛和驢駒必喫加鹽的料,就是用木杴和杈子揚淨的。」
  〔暫編註解〕「加鹽的料」:指飼料經過特別處理,更適合牲畜口味。
       「這料是用 ...... 揚淨的」:揚淨過的谷原是給人食用的,現因豐收連牲畜也可吃到。
     耕地的。[見創45:6注釋)。
         加鹽的料。直譯是“混合飼料”或“濕飼料”,即“用糠麩煮成的飼料”,據認為是牲口的最佳飼料。用於耕田的最卑微的牛驢,也得到了最好的飼料。它們一般是用大麥混合乾草或禾杆餵養的,但以賽亞說(第23節),那時連卑微的驢也會吃去殼的穀粒,可能還加上鹽或含堿的草。本節是要證明物產豐富。人類的待遇自然要好得多了。
         杈子。即揚穀的叉子(見太3:12注釋)。

【賽三十25】「在大行殺戮的日子、高臺倒塌的時候,各高山岡陵必有川流河湧。」
  〔呂振中譯〕「當大行殺戮的日子、譙樓倒塌的時候,各崇山各高岡之上、必有河溝流水。」
  〔暫編註解〕「在大行殺戮 ...... 的時候」:指神施行審判,將高傲之輩(「高臺」除去之時。
       「各高山 ...... 川流河湧」:連高山上也水源充足。
         在大行殺戮的日子。就是神制服祂所有敵人的日子(見賽66:16;耶25:33;亞14:1-3,8,9等)。
         高臺倒塌。即敵人城牆上堅固的塔樓。參見那奧秘之巴比倫的傾倒(耶51:8,29;啟16:19;18:21;見賽13:1-18注釋)。
         川流河湧。以賽亞看見平時乾旱貧瘠的高山岡陵被溪流所滋潤。連不毛之地也長出了豐富的莊稼。先知預見到一個黃金時代,地球將恢復當初的富饒和美麗。神也願意向大地傾降天國豐富的恩典,使世界乾旱不毛之地變成美麗的花園和繁茂的田野(見賽35:1,2;41:17-19;43:19,20;44:3,4;55:1;約4:10,13,14;約7:37-39)。
     25~26在大行殺戮的日子……醫治他民鞭傷的日子: 指同一日。只是,對仇敵而言是前者,對神的子民而言是後者。世界末日將會如此(啟21:1-8)。

【賽三十26】「當耶和華纏裹他百姓的損處、醫治他民鞭傷的日子,月光必像日光,日光必加七倍,像七日的光一樣。」
  〔呂振中譯〕「當永恆主綁紮他人民的傷口,醫治其受打之重傷的日子,月光必像日光,日光必加七倍,像七個日頭的光一樣。」
  〔暫編註解〕總結整段,指日後的光景遠勝從前。神與子民的關係更為密切,大自然呈現新氣象(也可能指神作祂子民的光)。
       日光。在以賽亞所描寫的世界裡,沒有東西擋住月亮或太陽的光輝(見亞14:6,7;啟21:23)。
     七倍。無法確定真的是可見光增加了七倍,或只是指亮度大大增加,或是指品質上,而非數量上的完美。

【賽三十27】「看哪,耶和華的名從遠方來,怒氣燒起,密煙上騰。他的嘴唇滿有忿恨,他的舌頭像吞滅的火。」
  〔呂振中譯〕「看哪,有威名的永恆主〔原文:永恆主的名〕從遠方而來,他的怒氣燒起,上騰的煙濃密;他的嘴脣滿有盛怒,他的舌頭像吞滅的火;」
  〔暫編註解〕「耶和華的名」:即耶和華的能力、榮耀。
       「從遠方來」:神如同在老遠等候,讓亞述肆虐一番後,即來審判他(參18)。
         耶和華的名。神前來幫助祂受到圍攻的子民(見啟19:11-21)。擁有神之名的乃是基督(出23:21)。
         神發怒是在最後的七災時(啟15:1,7;16:1)。基督複臨時要“以嘴裡的氣”(賽11:4)和烈火(詩50:3;97:3;彼後3:10)消滅惡人。
         27~28神有不同的形象:對待仇敵,如同憤怒的猛獸;有時又會溫柔地將軟弱的羊群領到青草地(詩23:1-6)。神熱切地關注我們。
     27~33 以賽亞再次預言亞述軍隊的毀滅。
         27-33  神在怒氣中審判、懲罰亞述。
         :27~33對亞述的審判。描繪神對外邦仇敵亞述的審判,他們欺壓神的百姓猶大,並非基於正義,乃為滿足自己的私欲。與20-26節在祝福之日猶大將蒙的祝福形成對比。可知,神對以色列及仇敵施行的審判不同(27:7-11)。當然,相同的是,不論仇敵還是以色列,犯罪就要受懲罰。不同的是,受罰後的以色列仍得恢復,受罰的仇敵將就此告終。以色列將歸向神,而仇敵既不知審判意義,也終不肯悔改(創18:26-32)。當然,仇敵中若有肯悔改的人,也必與以色列一同得救(得2:10-12;拿3:5-10;徒10:44,45)。

【賽三十28】「他的氣如漲溢的河水,直漲到頸項,要用毀滅的篩籮篩淨列國,並且在眾民的口中必有使人錯行的嚼環。」
  〔呂振中譯〕「他的氣如漲溢的谿河,直漲到人的脖子,要用毀滅的篩籮篩淨列國;用使人走錯的轡頭放在萬族之民口中。」
  〔暫編註解〕“使人錯行的嚼環”:“嚼環”為安在馬嘴上的金屬環,騎馬的人用以引導馬奔跑的方向。“在眾民的口中,必有使人錯行的嚼環”:即是說百姓被人帶錯路。
       列國在神的審判下,如糠秕被篩去,又如畜牲被嚼環牽引,步向滅亡,不能逃脫。
     漲溢的河水。這裡把基督的憤怒描寫為水流沖走前面的一切事物(見賽8:8)。
         篩淨列國。小麥要與無價值的外殼分離(見太3:12;13:38-40注釋)。穀殼要完全燒盡(見傳1:2注釋),分離的工具叫“篩籮”。
         嚼環。這裡的比喻再次發生變化,描寫各國受一種勢力所控制,在違背自己意志的情況下,被迫從事毀滅的工作。

【賽三十29】「你們必唱歌,像守聖節的夜間一樣,並且心中喜樂,像人吹笛,上耶和華的山,到以色列的磐石那裡。」
  〔呂振中譯〕「你們必有歌唱,像守朝拜聖節之夜一樣;必有心中的喜樂,像人吹笛走路,上永恆主的山,到以色列之磐石那裏。」
  〔暫編註解〕神的子民見神介入、審判敵人,便高興快樂,像守逾越節(「守聖節的夜間」)和進聖殿朝見神之時一樣。
       你們必……喜樂: 以色列歡唱喜樂的情形,如同出埃及時守逾越節(出12:6;利23:5)、紀念脫離仇敵哈曼的陰謀歡度普珥節(斯9:22)。意味著從亞述的威脅中得到解放,屬靈意義上指從死亡的咒詛中得到釋放。
     聖節。這裡的聖節可能指秋收時的住棚節(利23:34,39-43;尼8:14-18)。這是一個歡慶的場面。後來這個節日有一個夜間的儀式,聖殿的庭院,被掛在二個高柱頂上的大燈所照亮。燈光還照到城區的遠處。住棚節常常被稱為“節”(王上8:2;代下7:8,9)。燈光的儀式是為了紀念帶領以色列人經過曠野的光柱,並預表世上的光彌賽亞的來臨。在這個節日裡,百姓歡天喜地來到耶路撒冷,高唱聖歌並吹奏起樂器。
         以色列的磐石。英KJV版為“以色列的大能者”(見申32:4;詩18:2,31,46等;賽2:10;17:10)。

【賽三十30】「耶和華必使人聽他威嚴的聲音,又顯他降罰的膀臂和他怒中的忿恨,並吞滅的火焰與霹雷、暴風、冰雹。」
  〔呂振中譯〕「永恆主必使人聽他威嚴的聲音,使人看他膀臂之下擊,他忿怒中的震怒、和吞滅的火燄、傾盆大雨、暴風、冰雹。」
  〔暫編註解〕祂威嚴的聲音。以賽亞用以上的話來比述亞述軍隊的失敗(見第31節)。聖經其他地方還用這樣的話來描述基督複臨時的真實事件(啟16:18-21;19:15)。
       降罰的臂膀。直譯是“臂膀落下”。
     霹雷。直譯是“雲中霹靂”。

【賽三十31】「亞述人必因耶和華的聲音驚惶,耶和華必用杖擊打他。」
  〔呂振中譯〕「永恆主使杖打的時候,亞述人必因永恆主的聲音而驚慌。」
  〔暫編註解〕在以賽亞的時代,亞述是猶大最大的敵人。本節的預言指西拿基立軍隊的毀滅(見賽37:36)。正如亞述用杖擊打他人,神忿怒的杖也要擊打他。同樣,所有的惡人終將受到“鐵杖”的擊打(詩2:9;啟2:27;12:5;參賽19:15)。

【賽三十32】耶和華必將命定的杖加在他身上,每打一下,人必擊鼓彈琴。打仗的時候,耶和華必掄起手來與他交戰。
  〔呂振中譯〕「永恆主所加於他身上的懲罰〔傳統:根基〕之杖、每打一下,就有擊鼓彈琴的聲音;永恆主必用掄起來的打仗之手跟他交戰。」
  〔暫編註解〕「必擊鼓彈琴」:神對亞述的懲罰使選民雀躍萬分,以鼓和琴和應神的行動。
     本節前半句的原文含義不明。一些古代聖經手稿是“懲罰之杖的每一次打擊”。如果這樣解讀,那就是指神對亞述的每一次懲罰,神的子民都要發出勝利和歡樂的歌聲。

【賽三十33】「原來陀斐特又深又寬,早已為王預備好了,其中堆的是火與許多木柴。耶和華的氣如一股硫磺火,使他著起來。」
  〔呂振中譯〕「因為有一個焚燒處〔傳統:陀裴特〕早已安排好了,居然又是為了君王〔或譯:摩洛,亞捫人的神〕而豫備的,又深又寬;它堆的是火跟許多木柴;永恆主的氣如一條硫磺火流,把它點著起來。」
  〔暫編註解〕“陀斐特”即在耶路撒冷城西南面的欣嫩子穀。以色列人曾在這裡向偶像焚獻兒女為祭;後來,成了專門焚化垃圾的地方。“陀斐特”一名意為焚燒。神要象燒垃圾一樣焚燒亞述王。
       “陀斐特”。焚燒的地方;欣嫩穀的名字(在耶路撒冷西南角以外),摩洛的膜拜,包括獻嬰兒為祭,在這裏舉行。“王”。指摩洛。
     「陀斐特」:耶路撒冷城南面的山谷,以色列人曾在此把兒女經火獻祭給異教神摩洛(參利18:21; 王下16:3-4)。
         整節比喻陀斐特燒著的火早已為亞述王預備妥當,這個可憎的山谷將成為仇敵葬身之地。
         陀斐特: 耶7:31指焚燒以色列的兒女獻給摩洛的地方。王預備好了: 指神必擊打仇敵,要使用昔日拜偶像之徒所用的可怕的方法,這是極其嚴厲的審判。又深又寬: 如同得到神幫助的約書亞擊殺許多艾城人,放置在旁未予埋葬(書8:24-28)一樣,也要丟棄因神震怒而死的亞述軍兵屍體(王下19:35)。在屬靈意義上指神的仇敵將被投入地獄之火(啟20:10;21:8)。
         再次比喻西拿基立軍隊的毀滅(見第30節注釋)。陀斐陀就是耶路撒冷南面的欣嫩子穀。人們常在那裡把活人,特別是兒童奉獻給摩洛(見王下16:3;23:10;耶7:31注釋;參耶19:6,11-13)。它象徵末日的火。希伯來語的欣嫩子穀(Ge Hinnom),希臘語是Geenna,在《新約》裡常譯為“地獄”(見太5:22注釋)。本節描述陀斐特是神的敵人被火焚燒的地方(見賽33:14;來12:29;啟20:9)。

【暫編註解資料來源】
《啟導本聖經註釋》․《雷氏研讀本》․《串珠聖經註釋》․《聖經精讀本──箴言註解》․《SDA聖經注釋》․

※以上內容摘錄自『查經資料大全』,更多相關內容,請上 http://www.ccbiblestudy.org/index-T.htm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