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32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23年4月10日靈命日糧讀經註釋 [複製鏈接]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3-4-10 07:58:3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rbc 於 2023-4-10 07:59 編輯

【士七1】「耶路巴力就是基甸,他和一切跟隨的人早晨起來,在哈律泉旁安營。米甸營在他們北邊的平原,靠近摩利岡。」

   〔呂振中譯〕「耶路巴力、就是基甸、他和他所有跟隨的眾民、清早起來,在哈律泉旁邊紮營;米甸營在他們北邊的,在山谷中、靠近摩利山岡。」

   〔原文字義〕「耶路巴力」讓巴力抗爭;「基甸」砍伐人;「哈律」懼怕,顫抖,驚恐;「米甸」爭鬥;「摩利」教師。

   〔文意註解〕「耶路巴力就是基甸,他和一切跟隨的人早晨起來,在哈律泉旁安營」:『耶路巴力就是基甸』因他父親的一句話,基甸就被取名「耶路巴力」(參士六31~32),意思是「讓巴力抗爭吧」;『哈律泉』位於以薩迦境內基利波山北麓。

         「米甸營在他們北邊的平原,靠近摩利岡」:『米甸營』指米甸人、亞瑪力人和東方人聯合的大軍(參12節)駐紮地;『北邊的平原』即指耶斯列平原(參士六33);『摩利岡』位於他泊山與基利波山之間,在耶斯列平原中間隆起的一片丘陵。

【士七2】「耶和華對基甸說:“跟隨你的人過多,我不能將米甸人交在他們手中,免得以色列人向我誇大,說:‘是我們自己的手救了我們。’」

   〔呂振中譯〕「永恆主對基甸說:『跟從你的眾民太多、過於我要把米甸人交在他們手中的,免得以色列人向我炫耀自己說:“是我自己的手拯救了我的。”」

   〔原文字義〕「誇大」自誇。

   〔文意註解〕「耶和華對基甸說:跟隨你的人過多,我不能將米甸人交在他們手中」:米甸人有十三萬五千人(參士八10),基甸只有三萬二千人(3節),但神卻告訴基甸跟隨他的人過多,理由在下句。

         「免得以色列人向我誇大,說:是我們自己的手救了我們」:『誇大』指得勝後的自誇;『自己的手』指單憑自己的力量。

   〔話中之光〕(一)我們相信,只需靠自己的力量必能成就大事,這種自滿就是我們的仇敵。神為了使基甸的兵士除去這種心態,所以將他們的人數由三萬二千減至三百人(參6節)。以這少數人打敗仇敵,勝利當然是出於神,他們便不能自誇。我們像基甸一樣,必須明白若靠自己力量爭戰是極危險的,只有倚靠神,不倚靠自己,才能有勝利的把握。

         (二)曾經有人在交戰以前,對所部的官兵說:「我們人數少更好,勝利將屬於我們有特權的少數人。…人越少,我們所得榮耀的分也越大!」人數處於劣勢,那只是言不由心,在沒有辦法的情勢下,激勵士氣的說詞。神不願人誇揚自己,偷竊神的榮耀,說是人的手拯救了他自己;而更可笑的是,那些膽小卻顧畏縮不前的人(參3節),在別人戰勝功成之後,卻是出來說大話,裝英雄的人。

【士七3】「現在你要向這些人宣告說:‘凡懼怕膽怯的,可以離開基列山回去。’”於是有二萬二千人回去,只剩下一萬。」

   〔呂振中譯〕「現在你要向這眾民明白宣告說:凡懼怕戰慄的可以回去、離開基列山』;於是眾民中有二萬二千人回去;還剩下一萬。」

   〔原文字義〕「懼怕」令人害怕的;「膽怯」顫抖的;「基列」多岩之地。

   〔文意註解〕「現在你要向這些人宣告說:凡懼怕膽怯的,可以離開基列山回去」:『懼怕膽怯的』士氣是爭戰得勝的要素;『基列山』可能是基利波山的別名,或是附近一座不出名的山。

         「於是有二萬二千人回去,只剩下一萬」:一下子減少三分之二的人,相當顯著。

   〔話中之光〕(一)第一次選擇的結果,有二萬二千人回去。因為他們:(1)要榮耀自己(參2節)。我們捨得生命,卻捨不得榮耀。不只當勝過撒但,也當勝過自己。神只要為祂作工,而不誇功的人。為神作工以後,只當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路十七10)。當忘記耕了多少田,放了多少羊。神不能與我們同分榮耀。如果我們自己有所盼望,我們就是被淘汰的。(2)懼怕膽怯(參3節)。懼怕膽怯的,都請回家。必須不愛惜自己,必須忍受痛苦。最大的痛苦,不是物質的,乃是屬靈的。凡要榮耀自己和懼怕膽怯的人,都要被淘汰。得勝不在乎人多,乃在乎認識神。

         (二)懼怕和膽怯是從魔鬼來的、在屬靈的爭戰上、魔鬼要使神的子民懼怕和膽怯、使我們不敢與牠爭戰。主耶穌說「不要怕、只要信」(可四40;五36)。懼怕和膽怯的人因為體貼自己的肉體、愛自己、愛自己的得失、愛自己的地位、愛自己的面子、愛自己的名譽、愛自己的錢財、怕有所損失。這是活在肉體裏的人。他們失去了對主的信心。這種人是不能打仗的。

【士七4】「耶和華對基甸說:“人還是過多。你要帶他們下到水旁,我好在那裡為你試試他們。我指點誰說:‘這人可以同你去。’他就可以同你去;我指點誰說:‘這人不可同你去。’他就不可同你去。”」

   〔呂振中譯〕「永恆主對基甸說:『人還是太多;你要帶着他們下到水邊,我好在那裏為你一試他們:我指着誰對你說:“這個人可以同你去”,他就可以同你去;我指着誰對你說:“這個人不可同你去”,他就不可同你去。』」

   〔原文字義〕「試試」試驗,精鍊。

   〔文意註解〕「耶和華對基甸說:人還是過多。你要帶他們下到水旁,我好在那裡為你試試他們」:『人還是過多』指一萬人還是太多;『下到水旁』指從哈律泉流出來的溪水旁。

         「我指點誰說:這人可以同你去。他就可以同你去;我指點誰說:這人不可同你去。他就不可同你去」:誰可不可以同去,都在於神的揀選。

   〔話中之光〕(一)實際上,神留下這三百人,並不是因為他們是否警醒、是否懼怕,而是因為他們屬於少數。因為神的爭戰不在乎人數,也不在乎戰士的警醒和膽量,只在乎神的同在。這三百人甚至不必帶武器,因為神自己會使米甸全營的人「用刀互相擊殺」(參22節)。

         (二)在落選者中間,有三等人是神所不錄用的。神把他們遣散了,因為神不放心他們:(1)神不放心驕傲自負的人(參2節);(2)神不放心膽怯自卑的人(參3節);(3)神不放心懶惰大意的人(參4節)。

【士七5】「基甸就帶他們下到水旁。耶和華對基甸說:“凡用舌頭舔水,像狗舔的,要使他單站在一處;凡跪下喝水的,也要使他單站在一處。”」

   〔呂振中譯〕「基甸便帶着眾民下到水邊;永恆主對基甸說:『凡用舌頭舔水、像狗舔的,你要把他單安置在一處;凡屈身跪下喝水的、你也要把他安置在一處。』」

   〔原文字義〕「舔」舐,餂。

   〔文意註解〕「基甸就帶他們下到水旁。耶和華對基甸說:凡用舌頭舔水,像狗舔的,要使他單站在一處」:『像狗舔的』即指雙腳仍舊站著,用手捧水來喝,像狗用舌頭舔水一樣。

         「凡跪下喝水的,也要使他單站在一處」:『跪下喝水的』即指雙膝著地,俯首嘴巴就近水來喝的。

   〔話中之光〕(一)水的試驗(原文沒有水旁的旁字):水是表徵生命(參約四10;啟廿二1)。水的試驗、用以表徵一個人、在屬靈的戰爭中、接受生命的態度。喝水的方式、表徵接受生命的途徑、和接受生命的速度。

         (二)跪下喝水的人、他們不能穿著軍裝跪下、他們要先將背包取下、放在地上、也許還要摘脫部份軍裝、才能跪下(參撒上十七38~39)。這種喝水的方式、耽延時間、不利於戰場上的分秒必爭(參弗五16),這會給敵人留地步(參弗四27)。用手捧著舔水的、不需要化時間跪下,不需要化時間先除去身上的重負。他們能快速的接受生命。他們是「努力的人」(太十一12)。

【士七6】「於是用手捧著舔水的有三百人,其餘的都跪下喝水。」

   〔呂振中譯〕「於是用手捧到嘴邊舔水者、數目有三百人;其餘的眾民都屈身跪下喝水。」

   〔文意註解〕「於是用手捧著舔水的有三百人,其餘的都跪下喝水」:兩種喝水法相較:(1)站著捧水喝的人很少,跪著就水喝的人佔絕對多數;(2)前者警覺性高,可以隨機應變;(3)後者顯得優閒安逸,來不及應對突發的狀況。

   〔話中之光〕(一)猶太史學家約瑟夫指出:「跪下喝水的」是勇敢的人,「用手捧著舔水的」吵鬧沒秩序,是會因敵人而懼怕的人;神特地選用這吵鬧沒秩序的三百人,正是不讓他們把得勝歸於自己。

         (二)另有一說:「用手捧著舔水的」比較具有警覺性與敵情觀念,喝水時仍注意周遭的狀況;「跪下喝水的」則顯得只注意到自己的方便與舒適,並沒有考慮到跪下喝水會花時間且來不及應付任何狀況,此乃行軍大忌之一。

         (三)「三百人」是三乘一百。三是神的數字,一百是結實的倍數(參太十三8)。三百人表徵神所揀選的得勝者。他們對生命的追求是努力的,結實是多的,他們追求豐盛的生命(參約十10)。神的生命能通過他們在別人身上發動(參林後四11~12)。神看重的不是人數,神看重的是生命的成熟。

【士七7】「耶和華對基甸說:“我要用這舔水的三百人拯救你們,將米甸人交在你手中;其餘的人,都可以各歸各處去。”」

   〔呂振中譯〕「永恆主對基甸說:『我要用這舔水的三百人拯救你們,將米甸人交在你手中;其餘的眾民可以各往自己的地方去。』」

   〔原文字義〕「交在」給,置,放;「各歸各處」立足之地。

   〔文意註解〕「耶和華對基甸說:我要用這舔水的三百人拯救你們,將米甸人交在你手中」:神似乎要除去基甸的自信心,轉而全然信靠神。

         「其餘的人,都可以各歸各處去」:『各歸各處』即指各歸各的帳棚(參8節)。

   〔話中之光〕(一)第二次的選擇,是藉著喝水的事(參4~7節)。小事常顯出我們自己是如何。當日猶太人和亞拉伯人行路,是將行李背在背上。在路上喝水有兩個法子:(1)將行李放下,用口對水而喝;(2)為趕路,並防備劫路的,就不放下行李,用手捧水而喝。有機會放縱而不放縱的人,是經過十字架對付的人。這樣的人,神能用他。無論如何,都肯讓十字架對付的人,神才能用他。

         (二)基甸好像沒聽見過「算術即是戰術」的話。幸而他沒聽見過。神並不著意以多為勝的想法。神所使用的人也是如此。基甸只想弄清楚是出於神的呼召,一旦這個解決了,他甚麼都肯為神幹,冒甚麼險,犯甚麼難,都不成問題。這是神所用器皿的共同條件。這是信心英雄的本色。

【士七8】「這三百人就帶著食物和角;其餘的以色列人,基甸都打發他們各歸各的帳棚,只留下這三百人。米甸營在他下邊的平原裡。」

   〔呂振中譯〕「於是這三百眾民、手中拿着乾糧跟號角;其餘的以色列人、基甸都打發各回各家去,只留下那三百人。當時米甸營就在他下邊山谷中。」

   〔原文字義〕「食物」隨身糧食;「角」號角。

   〔文意註解〕「這三百人就帶著食物和角;其餘的以色列人,基甸都打發他們各歸各的帳棚,只留下那三百人」:『食物和角』和下面所記的「角和空瓶」(參16節)有關連,可能是從那些回去的人取得的隨身攜帶用品。

         「米甸營在他下邊的平原裡」:『下邊的平原』即指基利波山腳下的耶斯列平原(參1節)。

   〔話中之光〕(一)神使信靠祂的人得勝,不在於人多少。基甸和他的三百勇士,是何等的信心!原來神已使敵人懼怕,三百人吹角,打破瓦瓶,高舉火炬,就可戰勝敵人。「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裏,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林後四7)。在神提拔、使用、加力給我們之前,祂先要我們看清自己的光景。祂要我們降卑、倒空,帶我們到死亡的塵埃之中。

【士七9】「當那夜,耶和華吩咐基甸說:“起來,下到米甸營裡去,因我已將他們交在你手中。」

   〔呂振中譯〕「那一夜、永恆主對基甸說:『起來,下去攻營,因為我已把他們交在你手中。」

   〔原文字義〕「起來」起身,起立。

   〔文意註解〕「當那夜,耶和華吩咐基甸說:起來,下到米甸營裡去,因我已將他們交在你手中」:神知道基甸需要瞭解敵情,才有膽量下去攻營(參11節)。

   〔話中之光〕(一)神體諒基甸心中的焦慮、掙扎和懼怕(參11節),所以吩咐他「下到米甸營裡去」,要讓他很有把握地知道,神已經將仇敵交在自己的手中,好堅固他的「膽量」。人常常把自己的理智、情感或意志誤認為是信心,其實那只是從肉體裡出來的自信。真正的信心是神所賜的,也是神所堅固的。有信心的人即使軟弱,神也必然會把我們的信心堅固到夠祂使用的地步。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