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53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18年2月14日靈命日糧讀經註釋 [複製鏈接]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8-2-14 06:19:2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rbc 於 2018-2-14 06:42 編輯

約翰福音14章1-14節https://www.biblegateway.com/passage/?search=%E7%B4%84%E7%BF%B0%E7%A6%8F%E9%9F%B3+14%3A1-14&version=CUVMPT

【約十四1】「『你們心裏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

﹝原文直譯﹞「不要讓你們的心被困擾;你們當信入神,也當信入我。」

﹝原文字義﹞「心裏」心懷;「憂愁」攪擾,困惑,煩惱。

﹝文意註解﹞「你們心裏不要憂愁,」『你們』指主的門徒;他們心裏憂愁的原因有二:(1)主即將與他們分離(參十三33);(2)對他們自己往後的處境感到恐慌。

「你們信神,也當信我,」『信』字原文乃『信入』,指主觀經歷上的信,而不是客觀道理上的信;這裏將『神』與『我』相提並論,暗示祂(基督)乃是那無所不在的神,並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約十四2】「在我父的家裏,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豫備地方去。」

﹝原文字義﹞「住處」房間,寓所,府宅,邸第。

﹝文意註解﹞「在我父的家裏,有許多住處,」『我父的家』就是神的居所(殿);神不但是住在天上,祂也是與基督互為居所(參10~11節;八16,29;十38)。父神在地上原只以基督的身體作為殿,但是藉著祂的死而復活,基督屬靈的身體已經被建立起來(參二19~21)。如今,就著團體而論,教會就是神的殿,是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參弗二21~22);而就著個別的信徒而論,我們每一個基督徒的身子也是神的殿,也是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參林前三16~17;六19)。這樣,在父神的家裏,就有了『許多住處』。

「我去原是為你們豫備地方去,」主耶穌的『去』,乃是指藉著祂肉身的死,離開了祂的門徒;『豫備』表示需要一段時間,實際上,主耶穌是在死後第三日復活的;『地方』則是指藉著祂的死而復活,所產生的教會。

所謂的教會,並不是指物質的建築物,也不是指宗教的團體組織,乃是指一種屬靈的生機體。人的血肉之體不是構成教會的要素。主耶穌的死,是為救贖我們脫離罪惡的敗壞;祂的復活,是為使我們有分於神聖的生命與性情(參彼後一4)。

教會一面是『神的家』(參提前三15),有神居住在其中;一面又是『神家裏的人』(參弗二19)的集合體,是信徒靈性生存與活動的所在。換句話說,教會就是神與信徒同住的地方。由此可見,主的死而復活,乃是為我們信徒豫備地方的必要過程。

﹝問題改正﹞「在我父的家裏,有許多住處,」按照基督教傳統的解釋,認為這是指『在父神所在的天堂裏,有足夠的地方可供信徒永遠居住』。這個說法,雖然我們不能斷然指明完全錯誤,但從主耶穌在本章中所要表達的意思來看,卻有商榷的餘地:

1.本章中主耶穌『去』的目的,乃是為著祂的『來』,而祂所提到的『就必再來』(3節)、『我必到你們這裏來』(18節)、『到那日』(20節)、『我們要到他那裏去,與他同住』(23節)和『還要到你們這裏來』(28節)等,都是指著祂死而復活以後,在聖靈的形態裏臨到信徒,而不是指世界末日主第二次降臨說的。

2.本章中主耶穌應許信徒,因著祂的『去』後再『來』,便能享受諸多屬靈的好處,都是指當信徒還活在地上的時候便可以享受得到的,而沒有一樣必須等到信徒死後才能享受。

3.主所說:『你們在我裏面,我也在你們裏面』(20節),是指彼此互為居所(住處)的意思,這也是當我們還活在地上的時候,便能實際地經歷的屬靈事實。

4.主又說:『我們(神與基督)要到他那裏去,與他同住』(23節);這裏的『同住』在原文與『住處』同一個字。這是證明主耶穌死而復活所豫備的地方(住處),乃是從地上就開始實現的。

因此,我們宜就全章的觀點,來解釋這『許多住處』的含意。



【約十四3】「我若去為你們豫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裏去;我在那裏,叫你們也在那裏。」

﹝原文字義﹞「來」正在來;「接」迎接,帶著。

﹝文意註解﹞「我若去為你們豫備了地方,」『若』字乃作『當』或『既』字解,並不是說『不一定』。

「就必再來,」『再來』並不是指主的第二次降臨(參帖前四16~17),而是指祂死而復活之後,在靈裏復臨(參18~19節;廿19~22)。

『我若去...就必再來』這話證明主耶穌的『去』,乃是為著祂的『來』;在肉身裏的耶穌必須『去』,在靈裏的基督才能『來』。主耶穌的『去』,是為著成功救贖;基督的『來』,是為著分賜生命。

「接你們到我那裏去,」這話不是指被接到天上去;若是這樣,我們便必須等到死後才能去了。『我那裏』乃是指祂(基督)自己裏面,正如主在後面所說:『你們在我裏面』(參20節)。

「我在那裏,叫你們也在那裏,」主在靈裏臨到信徒,乃是要將信徒都迎接到祂自己裏面(參20節),而祂自己乃是在父神裏面(參10~11節),故信徒在祂裏面,也就都被帶到父神裏面(參23節)。



【約十四4】「我往那裏去,你們知道;那條路,你們也知道(有古卷作我往那裏去,你們知道那條路)。』」

﹝文意註解﹞「我往那裏去,你們知道,」因主曾告訴他們,祂將要回到父神那裏(參七33;十三3)。

「那條路,你們也知道,」『路』意即『方法、途徑』;此刻門徒應已知道,往父神那裏去的路無他,乃是藉著相信主耶穌基督(參三36)。

  

【約十四5】「多馬對祂說:『主阿,我們不知道你往那裏去,怎麼知道那條路呢?』」

﹝文意註解﹞多馬生性多疑(參廿25),且受物質觀念的束縛,因此無法跟上主耶穌的啟示。



【約十四6】「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

﹝原文直譯﹞「耶穌對他說,我就是那道路、那真實、那生命;若不是藉著我,就沒有人能來到達父。」

﹝文意註解﹞「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原文在道路、真理和生命三個名詞前面,各有一個定冠詞(the),表示這三樣並不是一般普通的事物,乃是特有所指。『道路』指通往神的門路(參一51);『真理』指認識神的憑藉(參一18);『生命』指享受神的權柄(參一12)。

自從伊甸園發生那次慘案以後,人和神絕對隔絕。人沒有可能再和神親近,除非有三個主要的條件得到解決:(1)他必須先有一條正確的道路;(2)他必須先認識真理;(3)他必須先有神自己的生命。地上有許多的路,可是沒有一條路,是能領他到神那裏的正路。地上也可以有真理,可是不能叫他認識神。地上也有各種生命,可是沒有一個生命就是神自己的生命。因之,人沒有可能親近神。

主耶穌自己實在是道路;在十字架上祂的身體被擘開,闢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使我們能以親近神(參來十20)。祂實在是真理,神的真理藉著祂表明出來(參一18)。祂實在是生命,我們由祂也得了生命(參廿31)。因之,我們一信耶穌是神的兒子,接受祂作我們的救主,我們就解決了親近神的三個條件──道路、真理、生命──我們就能夠到神那裏,稱呼祂『阿爸,父』。

「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到父那裏去』按原文更好繙作『到達父』;它不是指父所在的地方,而是指父自己(the Father)。主作我們的道路、真理、生命,不是為著把我們帶到天上去,乃是要把我們帶到父神裏面。


【約十四7】「你們若認識我,也就認識我的父。從今以後,你們認識祂,並且已經看見祂。』」

﹝文意註解﹞「你們若認識我,也就認識我的父,」基督是父懷裏的獨生子,將父表明出來(參一18);因此,人只要認識基督,也就認識父神。

「已經看見祂,」並不是指看見神的本體,乃是指看見神的聖潔、公義、憐憫和慈愛等神性(參西一15;二9;來一3)。


【約十四8】「腓力對祂說:『求主將父顯給我們看,我們就知足了。』」

﹝原文字義﹞「知足」足夠,滿意。

﹝文意註解﹞腓力大概渴望以肉眼看到神的顯現,他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約十四9】「耶穌對他說:『腓力,我與你們同在這樣長久,你還不認識我麼?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你怎麼說,將父顯給我們看呢?」

﹝文意註解﹞「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指門徒在主耶穌的身上,必然看見神性的美德。


【約十四10】「我在父裏面,父在我裏面,你不信麼?我對你們所說的話,不是憑著自己說的,乃是住在我裏面的父作祂自己的事。」

﹝文意註解﹞「你不信麼?」信心是人能看見屬靈事物的根基。

「乃是住在我裏面的父作祂自己的事,」表明主不是憑著祂外面的人活著,乃是憑著在祂裏面的父神而活。


【約十四11】「你們當信我,我在父裏面,父在我裏面;即或不信,也當因我所作的事信我。」

﹝文意註解﹞主在本節的意思是說,門徒既然看見祂的言行,就應該信祂是在神裏面,神也在祂裏面,因為祂的言行完全是出於神的。


【約十四12】「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我所作的事,信我的人也要作;並且要作比這更大的事;因為我往父那裏去。」

﹝文意註解﹞「並且要作比這更大的事,」『更大的事』有兩層的意思:(1)範圍更廣大(參太廿八18~20);(2)效果更巨大(參徒二41)。


【約十四13】「你們奉我的名,無論求甚麼,我必成就,叫父因兒子得榮耀。」

﹝原文直譯﹞「而且你們在我的名裏,無論求甚麼,我必作成,叫父在子身上得榮耀。」

﹝文意註解﹞「你們奉我的名,」原文是指『你們在我的名裏』;主的名就是主自己,所以在主的名裏,意思就是在主的裏面,與主聯合為一,支取主的權柄。

「叫父因兒子得榮耀,」凡是主因祂的名所成就的事,都是彰顯父神的本性,叫人在我們身上看見父神,因此就得著榮耀。

本節表明下列幾件事:(1)信徒必須與主聯合為一(奉主的名),禱告才有功效;(2)信徒禱告,主作事;(3)禱告能得著答應,目的是為榮耀神。


【約十四14】「你們若奉我的名求甚麼,我必成就。」

﹝文意註解﹞「我必成就,」『我』字指主耶穌;有解經家認為,本節提供新約信徒一個根據,可以直接向主耶穌禱告。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