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43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歷代志下】提要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6-9-2 11:05:2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壹、書名

卷名像《列王記》一樣,《歷代志》上和下原來合為一卷。希伯來原文的意思是“當時代的事件”,系保存在東方宮廷中記錄當時事件的日誌(見王下14:18,28;15:6,21,31;代上27:24;尼12:23;參帖6:1,2)。七十士譯本將它分為兩卷,所採用的卷名意思是“補遺第一卷”和“補遺第二卷”。希臘文譯者採用這樣的卷名,表明他們把《歷代志》看作是《撒母耳記》和《列王記》的補充,提供了以前的史書中所省略的細節。英文本的譯名來自哲羅姆拉丁譯本,體現了希伯來原文的意思。一些武加大版本採用了複數形式,英文譯者承襲了這一做法。
  一份馬所拉學者在希伯來原文卷末的注釋指出:歷代志上、下原為一卷,並說明代上27:25是處在中間的一節。此外,約瑟弗斯,奧裡金,哲羅姆以及塔木德經都把《歷代志》看為一卷。武加大譯本仿照七十士譯本把本書分為兩卷。其他文本及現代希伯來文本的聖經也都效仿了此種分法。──《SDA聖經註釋》

貳、作者

作 者
《歷代志》是由一位編者將某些早期文獻編輯成書(9.1;29.29—30)。猶太人傳統認為本書的編纂者是以斯拉。 --《修訂和合本聖經》
作者:以斯拉   日期:主前450~425年──《雷氏研讀本聖經註釋》
作者
  仔細研究《歷代志》、《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的希伯來原文,可以發現它們的語言、文體和觀點十分接近。這些相似性表明它們可能出自同一位作者。一些人注意到,《歷代志》最後一部分並沒有說完,而由《以斯拉記》頭幾節繼續完成。這表明原來兩卷並不分開(曆下36:22,23;參拉1:1-3)。《歷代志下》36章和《以斯拉記》第一章的敘述是連續性的。也許是後來把它分成兩卷時,才在《以斯拉書》的開頭幾節重複《歷代志下》的最後幾節。也有人認為在《歷代志》的末尾處加上《以斯拉記》的頭幾節是為了使該卷書不至於以耶路撒冷的毀滅結束。早期猶太作家一般都認為《歷代志》為以斯拉所作。──《SDA聖經註釋》

叁、寫作時地

時間
本書內容所包括的時間約有四百七十九年,自主前一○一五起,至主前五三六年止。── 倪柝聲《聖經提要》
寫作時間當在主前450年前後。──《啟導本聖經註釋》
日期:主前450~425年──《雷氏研讀本聖經註釋》

肆、主旨要義

【本書要旨】本書的性質和歷代志上一樣,仍是以神的看法和話語來解釋猶大國的歷史。它的目的仍是使歸回故國的百姓認識神的作為而歸順祂。本書主要的信息是凡要有活潑的信心和過得勝生活的人,絕對要履行的條件就是:尋求、相信、事奉和愛主。── 楊震宇《每日讀經》
在本書內特別顯明的是宗教與國家的關係;列王政績之優劣,國家之治亂,完全關於宗教之興衰。如國內每次改革,皆以宗教復興;每次衰敗,皆以宗教腐敗。國君有道,皆以在宗教上熱心;國君無道,亦皆因在宗教上冷淡。此書內特別提到亞比雅對軍士的宗教演講(13:4~12),並他們因呼求耶和華而得勝(13:15)。亞撒有病時,因“沒有求耶和華,只求醫生”而死亡(16:12);約沙法與以色列王亞哈交好之愚昧(20:35);烏西雅因干犯聖事而生大麻瘋(26:16~21);瑪拿西以無道被擄;後以悔改歸國,複坐王位等事(33:11~13)。所以在本書更顯出耶和華的政治於他所揀選的子民。如稱本書為宗教史亦無不可,因在書內所記,無處不看見神在選民中,如何昭著。在以前列祖時代,好像看見宗教勢力於家庭;在這王國時代,就看見宗教勢力於國家;于以後先知時代,就看見宗教勢力如何對於世界了。耶和華以色列的神說:“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藐視我的,他必被輕視。”(撒上2:30)── 賈玉銘《歷代赤志下要義》

伍、寫本書的動機

寫作目的 我們知道以斯拉在主前458年帶領一群被擄的猶太人返回巴勒斯坦,並且希望為百姓建立真正屬靈的根基。為了達到目的,作者編寫歷代志,就是要強調種族和宗教純淨的重要性,力陳律法、聖殿和祭司制度的應有地位。因此,他省略諸王和先知一些活動的詳情,卻重百姓豐富的遺產,以及他們與神建立何等有福之約的關係。──《雷氏研讀本聖經註釋》
本書作者重寫歷史的目的,是要告訴新一代的猶太人,只有大衛的子孫才是「真命天子」;只有大衛所屬的支派──猶大(即歸國後的猶太人)才是「真以色列」。北國的十支派因背叛大衛家而受懲罰,已被撇棄,就好像好些南國的君王,因為沒有好好地忠心事奉耶和華,最終失敗。神是賞善罰惡的神,現在只要回國的百姓真心跟從耶和華,就必能長久居住在 帶領他們歸回的應許地,否則必會再次遭受刑罰。 ── 《串珠聖經注釋》

陸、本書的重要性

【為什麼要讀歷代志下?】
Ø  任何人若想要從神的看法來解釋猶大國盛衰的原因(代下七14,十五2),和深入了解神如何管教和審判祂子民的背道,與神的揀選和保守,就必須讀本書。
Ø  從歷代志下,我們看到人尋求神和順服神的重要。閱讀本書,可以從猶大活生生的歷史和拜偶像的悲慘結局中,汲取不改變的屬靈法則──尋求和順服耶和華的結果就是祝福和得勝;不尋求和不順服耶和華的結果就是咒詛和失敗。這可以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之中,使我們能過著討神喜悅的生活。
Ø  本書記載猶大國分裂后的五次大復興和四次蒙神的拯救。藉此鼓勵我們要聆聽神的聲音,除去生命中的一切偶像,單單事奉和愛祂,並領受祂的救贖與醫治,以致使我們蒙恩復興,必能在失敗的逆境中,過得勝的生活。── 楊震宇《每日讀經》

柒、本書的特點

一 本書記載猶大國分裂後的五次大復興:(一)在亞撒作王年間,(代下十四~十六,)(二)在約沙法作王年間,(十七,十九~二十,)(三)在約阿施作王年間,(二三1~二四16,)(四)在希西家作王年間,(二九~三一,)(五)在約西亞作王年間。(三四1~三五19。)似乎王的母親和當時代的祭司極能影響王的選擇和行動。
二 ‘這虔誠的事以後,亞述王西拿基立,來侵入猶大,圍困一切堅固城,想要攻破佔據,’(三二1,)在虔誠的事以後,常有仇敵撒但的攻擊。
三 本書記載神四次大施拯救:(一)拯救亞比雅脫離耶羅波安的手,(十三14~20,)(二)拯救亞撒脫離古實王謝拉的手,(十四9~
13,)(三)拯救約沙法脫離摩押、亞捫、米烏尼聯軍的手,(二十1~26,)(四)拯救希西家脫離亞述王西拿基立的手。(三二20~22。)
── 倪柝聲《聖經提要》
【本書有四大特色】
   一、本書的內容和文字有很多與撒母耳記和列王紀相同(代上十章至代下卅六章相當於撒上卅一章至王下廿五章)
   二、歷代志特別著重數位的記錄,而書內的數字往往比平行的撒母耳記和列王紀的來得大
   三、本書作者明顯地是由果報神學的觀點來解釋歷史,他試圖說明:一些很好的君王之所以遭遇悲慘的收場,都是由於他們犯了某些錯誤之故
   四、本書對於一些人物的描述與以前某些歷史人物相似(代下二13-15;出卅五30-35)
——《串珠聖經注釋》

捌、本書與其他聖經書卷的關係

與前幾卷書之關係
  前面已經提過,儘管歷代志跟撒母耳記或列王紀討論的都是同時代的歷史,它本身卻是有其獨特的觀點、角度、中心,與及目的,而且它成書的日期,也遠較前四書為遲。現在我們試把歷代志與撒母耳記及列王紀之關係,分別列出來。
   (1)撒母耳記和列王紀(以前書代)是傳記式的;而歷代志則類似統計式。
   (2)前書是從一個先知的觀點而寫;歷代志則是以祭司的觀點而編。
   (3)前書同時記載著南北國的歷史;歷代志則只記南國猶大的歷史。
   (4)前書的著重點是國位、寶座;歷代志則以聖殿、敬拜為中心。
   (5)從其影響而言,前書是一鑒戒,表明犯罪所帶來的刑罰;歷代志則是一激勵,要百姓重新向神盡忠。
   (6)前書是有聞必錄,把國家之大事作一簡單而忠實之記錄;歷代志則是經過選擇,為要表明某一特別的中心思想。
   (7)自創世記到列王紀下,每一卷書的記事方式都是漸進的,隨著時代的更換而向前的,但歷代志所記的卻不是新的事物(除了為要顯明是被擄歸回時才成書的小部分外),乃是把過去曾發生過的事物來個檢討,好把歷史的教訓說得清楚明白,那就是:國家興亡的主因,端在乎百姓對耶和華是順服或背逆而定。我們要強調地指出,這原則從來沒有改變過,它適用於以色列,也同樣可運用于英美或中國。
── 巴斯德《歷代志上研究》
與後幾卷書之關係
  艾利葛下面一段話很值得注意:
  「仔細閱讀歷代志、以斯拉,及尼希米三卷書的希伯來文,就會發覺它們不單在形式與用字方面十分相似——均是屬於希伯來後期的作品,就是一般的觀點,旁徵博引的手法,對律法的引用,尤其是對某些問題的重視,如族譜、數目、禮儀、節期,以及在聖殿司職的人員和工作,對聖殿之音樂特別看重,和任何對公共崇拜有關聯的細節等等,歷代志、以斯拉,和尼希米三書都是十分相似的,這就更足以說明它們合起來,便是一卷偉大而又獨立的史記了。」
  不單如此,我們若留意歷代志下最後一節,和以斯拉記第一節,艾利葛上述的理由就更有力:「波斯王古列如此說,耶和華天上的神已將天下萬國賜給我,又囑咐我在猶大的耶路撒冷為他建造殿宇,你們中間凡作他子民的,可以上去,願耶和華他的神與他同在。」——這句話意思是不完整的。
  「波斯王古列元年,耶和華為要應驗藉耶利米口所說的話,就激動波斯王古列的心,使他下詔通告全國。」——歷代志尾一節意思不完全的地方,這一節就補足了。
  事實上,現存有些希臘文抄本中,此三卷書是聯為一本,沒有分開的。
  我們為什麼特意討論這三卷書的緊密關係呢?這是有理由的:原來很久以前,當猶太人編匯舊約的正典時,他們曾把歷代志放於瑪拉基書之後,今天也有些聖經學者作如斯主張,他們的理由是,這樣一來,就可以更容易看出馬太福音族譜的由來。但錯了,我們絕不可以把歷代志和以斯拉記、尼希米記分開,我們今天在聖經的次序是對的;它們是一組完整的歷史書,把被擄前史和被擄後史聯接起來,它回顧過去有王治理他們的一段時間,又開拓將來沒有王位寶座的一段歷史,我們絕不可以分開被擄後期的四卷歷史書——歷代志、以斯拉記、尼希米記、以斯帖記,它們四卷書的主題,聯起來就是一個整體,也是一個重要的啟示:
   歷代志:  回顧
   以斯拉記:恢復
   尼希米記:重建
   以斯帖記:保存
── 巴斯德《歷代志上研究》
與新約的關係
  一、本書強調大衛之約(代下7:18,13:5,21:7),這約依據 神對大衛的應許,這應許引伸出 神的揀選;祂的揀選又是出於祂的慈愛。新約羅馬書的主題信息也包括聖約(9:4)、揀選(9~11章)和慈愛(5:8,8:37)三方面。
  二、本書提及會眾奉獻的態度是自願、樂意(代上29:9);保羅教導信徒捐獻時也要有這種態度:自動、樂意(林後8:4,9:7)。由此可見,信徒奉獻或捐獻金錢若不是出於勉強,而是甘心情願的,必蒙 神喜愛。 --《聖經新譯本》

玖、鑰節

鑰節:‘猶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哪,要聽我說,信耶和華你們的神,就必立穩;信祂的先知,就必亨通。’(二十20。)── 倪柝聲《聖經提要》
「那時,耶和華的殿有雲充滿,甚至祭司不能站立供職,因為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神的殿。」(代下五13下~14)
「你們若順從耶和華,耶和華必與你們同在;你們若尋求祂,就必尋見;你們若離棄祂,祂必離棄你們。」(代下十五2)
「波斯王古列如此說:耶和華天上的神已將天下萬國賜給我,又囑咐我在猶大的耶路撒冷為他建造殿宇。你們中間凡作他子民的,可以上去,願耶和華他的神與他同在。」(代下三十六23)
── 楊震宇《每日讀經》
這稱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禱告,尋求我的面、轉離他們的惡行、我必從天上垂聽,赦免他們的罪,醫治他們的地。(7:14)──《靈修版聖經註釋》

拾、鑰字

鑰句:‘尋求耶和華。’(七14,十一16,十四4,7,十五2,4,12~13,15,十七4,十九3,二十3~4,二二9,二六5,三十19,三一21,三四3。)尋求耶和華的結果就是祝福、成功和得勝。不尋求耶和華的結果就是咒詛和失敗。(十二14,十六12。)── 倪柝聲《聖經提要》

※以上內容摘錄自『查經資料大全』,更多相關內容,請上 http://www.ccbiblestudy.org/index-T.htm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