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9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24年6月18日靈命日糧讀經註釋 [複製鏈接]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4-6-18 07:20:4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rbc 於 2024-6-18 07:21 編輯

【詩六十八3】「惟有義人必然歡喜,在神面前高興快樂。」

  用三個表示快樂的詞強調歡樂的呼籲。第3節最後引出勝利的歡歌。── SDA聖經注釋

【詩六十八4】「你們當向神唱詩,歌頌他的名,為那坐車行過曠野的修平大路。他的名是耶和華,要在他面前歡樂。」

         “耶和華”。原文是J A H,是耶威(Yahweh)的縮寫。參看創世記二章4節和出埃及記三章15節的腳註。本詩篇使用的其它希伯來神名字包括:以羅欣(Elohim,1節)、“全能者”(伊利沙代〔E l S h a d d a i〕,14節)、耶威(Y a h w e h,16節)、“耶和華神”(Y a hElohim,18節)、“主”(Adonai,19節)和“主耶和華”(Yahweh Adonai,20節)。――《詩篇雷氏研讀本》

         “坐車行過曠野”:迦南文學中形容巴力駕雨雲的戰車,賜雨水給人。詩人指出真正賜雨水的是耶和華,當在祂面前歡樂。――《啟導本詩篇註釋》

         讚美詩的引言。

          「為那坐車行過曠野的,修平大路」:可作「向那乘駕密雲者高唱讚歌」。這大概是針對迦南人的異教,他們以為雨水是巴力神所賜,所以稱它為「乘駕密雲者」,但詩人要指出,那真正控制雨雲的是耶和華,所以接著便加上一句「他的名是耶和華」。――《串珠聖經註釋》

         那坐車行過曠野的: 描述王駕車輦,威風凜凜出行的場面,藉此表明以色列在曠野彷徨時,神與之同在。修平大路: 為王到曠野,在前面預備道路(可1:2,3)。詩人委婉暗示,要蒙受神的恩典,聖徒應當持有這種心態。――《聖經精讀本》

    這節華麗的詩詞,中間一行可有不同的譯法,正如 RSV小字所示,因為高舉(高聲歌頌,或像一般的意思,指一條大路,如:賽五十七14,和合本同)和雲彩(或為「曠野」),兩字的含義模糊不定兩種譯法都講得通,因為另有經文記載,我們蒙召是要在曠野開道路(賽四十3);不過若第4節只限在地上,就無法預示33節諸天的大響聲。其實可能這兩節的異像是相同的,即天上的戰車及駕馭的主人;參十八10,一○四3。──《丁道爾聖經註釋》

         「為那坐車行過曠野的修平大路」(4節)也可譯為「當高舉那駕雲者」(英文NIV譯本)。迦南人認為偶像巴力掌管風雨和天氣,所以烏加列史詩文學經常將巴力稱為「駕雲者」。而詩人指出,真正賜雨水的是神,「祂的名是耶和華」,當「在祂面前歡樂」。──《聖經綜合解讀》

         ●「歌頌」:SH 2167,「演奏樂器」、「唱」。

         ◎ 68:4 「為那坐車行過曠野的,修平大路」:也可以翻譯為「向那乘駕密雲者高唱讚歌」。如果意義是後者,則是針對迦南的巴力信仰。他們以為雨水是巴力神所賜,所以稱巴力為「乘駕密雲者」。──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歌頌。源於(salal)。基本含義是“舉起”,“高舉”。

  那坐車行過曠野的(rokeb ba′araboth)。解釋有些困難。英文KJV版比較獨特,把′araboth譯為“諸天”。因為其他地方′arabah均指“曠野”。但烏加列語把′arabah中的b拼為p,意為“雲彩”。烏加列語中無母音的詞rkb ′rpt(“駕雲者”),經常用來指巴力。所以KJV版譯為“諸天”,一般認為比較接近原文的含義。

  耶和華(Yah)。Yahweh的縮寫(見出6:3;出15:2注釋)。── SDA聖經注釋

【詩六十八4 坐車行過曠野】和合本的「坐車行過曠野」,新國際本譯作「駕在雲上」。烏加列史詩文學經常將神祇巴力形容為「駕雲者」。《巴力與亞拿特》迴圈和英雄故事《阿赫特》都可以找著例證。本節描述神掌管風和天氣,又一次證明了詩篇能將其他文化的故事修改,以求彰顯神對大自然和萬國有普世性的控制能力(見:詩一○四3;耶四13)。同時作為證據,駁斥其他神祇能夠提供神在約中所應許之豐饒的想法。──《舊約聖經背景註釋》

【詩六十八5】「神在他的聖所作孤兒的父,作寡婦的伸冤者。」

  神用祂的善良的行為向人顯示祂的品格。人越與祂親密地交往,就越瞭解祂對自己兒女的關愛。基督“把祂的帳篷搭在人的帳篷旁邊,好住在我們中間,使我們瞭解祂神聖的品格和生命”。

  “作孤兒的父,作寡婦的伸冤者”在烏加列文獻裡出現兩次,指古代一位公義的國王。── SDA聖經注釋

【詩六十八5;6】神滿有恩惠慈愛,保護看顧鰥寡孤獨。“享福”亦作“安全順遂之處”。“乾燥之地”指不毛之地。有人因原文Kosarot為舊約罕用字,可能為一借用字,指“女歌唱者”或迦南音樂女神之名,故譯“享福”為“歌唱”。從上下文看,神使孤獨的人有家,相對而言,祂也使失去自由的人得到自由與安全。――《啟導本詩篇註釋》

         讚美的原因。

          「享福」:應作「唱歌」。――《串珠聖經註釋》

         作孤兒的父,作寡婦的伸冤者: 詩人婉轉表現神扶持弱者的性情。神揀選世上貧賤和愚拙的人,不是富有和有智慧的人(林前1:26~28)。福音就是向貧窮的人許下天上的祝福。使被囚的出來享福: 與上述含義相近,暗示神引領為奴的以色列出埃及,進入迦南。 ――《聖經精讀本》

         保護無助的人,審判不法之徒,原是真正王者的記號,無論對神對人都成立,甚至異教徒也如此認為;因此以這兩節作為頌贊拯救之王的結尾,極其合宜。但是,約櫃既令人想起出埃及,也影響這裡的詮釋。那次的拯救使漂流者有家,被囚者得釋,背叛者受懲,是這類行動的典範。神的行動模式,在這些事件中非常清楚而完整(它所預表的福音行動,亦是如此),因此,它可以解釋神其餘的作為,而我們在其他地方所見的,常只是一部分而已。──《丁道爾聖經註釋》

         神是有憐憫、有公義的神,祂保護無助者、審判悖逆者(5~6節)。神拯救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為奴之地、拯救信徒脫離黑暗權勢,也是出於祂的憐憫和慈愛的本性,並非因為我們配得拯救。──《聖經綜合解讀》

         ◎ 68:5~6 強調神關注被壓迫者的權益,出手拯救他們。也暗示神拯救被奴役的以色列人出埃及,也是出於他關心被壓迫之人的特質。──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六十八6】「神叫孤獨的有家,使被囚的出來享福;惟有悖逆的住在乾燥之地。」

         “悖逆的”。死在曠野中而沒有進入迦南的百姓。――《詩篇雷氏研讀本》

         「孤獨的」(6節)可能指以色列人在曠野飄流。──《聖經綜合解讀》

         「使被囚的出來享福」(6節),可能指以色列人離開埃及。──《聖經綜合解讀》

         「享福」(6節)原文是「興盛繁榮」。──《聖經綜合解讀》

         「悖逆的」(6節)可能指倒斃曠野的不順服的百姓。──《聖經綜合解讀》

         ●「享福」:SH 3574,「興盛繁榮」。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乾燥之地」:SH 6707,「乾涸之地」,聖經中僅出現於此。──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神叫孤獨的。可能指貧窮的男子付不起新娘的聘金(參雅各的故事;創29:18),無法結婚。神看顧他,幫助他建立一個家庭。烏加列語文獻中也有類似的比喻:“未婚者的房屋是關閉的”。

  被囚(kosharoth)。《舊約》中只出現在這裡。英文KJV版譯為“鏈子”不很準確。最近的注釋者認為是指“幸福”或“興旺”。在烏加列語文獻中該詞意為“女歌手”。所以這句話可譯為“使被囚的隨著歌手出來”。── SDA聖經注釋

【詩六十八6 孤獨的有家】埃及的《善辯之農夫》為這個看顧軟弱者的責任提供了模範。這篇中王國時代的智慧文學呼籲君王作孤兒的父,「無母之人的母」。這篇詩形容耶和華為富於同情心的立法者,保證孤兒、寡婦、異鄉人(在本節譯作「孤獨的」),和任何以色列宗族的成員一樣,都可以得到照料(有關為無助者秉公行義的法律,見:申二十四17~18、19~22的註釋)。傳道書四8~9亦有討論離群、孤獨、被人遺忘之人的苦況。──《舊約聖經背景註釋》

【詩六十八6 使被囚的出來】在古代近東,新王在即位的第一或第二年會頒佈法令,釋放(因欠債)被囚的人(這法令以後又會定期宣佈)。例如:在舊巴比倫時代,阿米薩杜卡王(主前十七世紀)以沙馬士名義取消了所有債務。故此,本節所描述的「禧年」主要是與(因經濟或法律理由)欠債者和釋放債奴有關。這個巴比倫法令和以色列不同之處,在於前者沒有證據得到神明的認可,只是君主心血來潮的結果。有關理想君王把它付諸實行的例證,可參看十一篇1節的註釋。歷史記載猶大國最後一位元君王西底家也曾宣告自由(耶三十四8~10)。有關正直君王之統治特徵的討論,可參看四十九章9~10節的註釋。──《舊約聖經背景註釋》

【詩六十八19】「天天背負我們重擔的主,就是拯救我們的神,是應當稱頌的。細拉」

         全以色列都有代表出席,從(南部的)小“便雅憫”和大“猶大”至北部的“西布倫”和“拿弗他利”。――《詩篇雷氏研讀本》

         如果仇敵得勢,必做負重擔的奴隸。神拯救我們的結果,是使人從這重擔下釋放出來。“天天”是不斷的意思,神過去拯救,現在仍舊拯救。――《啟導本詩篇註釋》

         神的同在不是暫時的,乃是直到永遠。 ――《聖經精讀本》

    勝利的繼承者,這一段的鑰字為天天一字(19節),不妨更加強譯為「一天又一天」;這字將救贖的故事與現在和將來緊緊相扣。首先,有神充分足夠的照顧,祂天天背負我們。從前的翻譯:「就是天天裝載(祝福)給我們的」(AV)並非不可能,因為經文直譯為「為我們裝上」(參,將貨馱在驢上,尼十三15);不過這裡更可能是以神為背負重擔者。這個比方在以賽亞書四十六1~4,和六十三9,刻劃得很動人;祂的愛是永不倦怠的,相形之下,異教則顯得笨重又無用,而祂所幫助的人也顯得何等善變。──《丁道爾聖經註釋》

         神不但是「拯救我們的神」(19節),也是「天天背負我們重擔的主」(19節),祂「必懷抱,也必拯救」(賽四十六3~4;六十三9),對我們的愛永不止息。因此,我們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都應當仰望祂、跟隨祂;除神之外,無論是倚靠人、勢力還是偶像,結果都是「一同彎腰屈身,不能保全重馱,自己倒被擄去」(賽四十六2)。──《聖經綜合解讀》

         ●「天天」:SH 3117+SH 3117,「一日一日」。

         ●「背負我們重擔」:SH 6006,「負重」、「承載」、「負荷」。──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背負我們重擔。原文指“像牧人一樣攜帶”,或“背負擔子”(見亞12:3)。── SDA聖經注釋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