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18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23年6月20日靈命日糧讀經註釋 [複製鏈接]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3-6-20 07:04:1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rbc 於 2023-6-20 07:04 編輯

【雅一19】「我親愛的弟兄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但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

    〔原文直譯〕「我親愛的弟兄們,故此你們該知道,每一個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

    〔原文字義〕「快快的」迅速的,敏捷的;「慢慢的」(本節共兩次)遲延的,緩慢的;「動怒」忿怒,生氣。

    〔文意註解〕「我親愛的弟兄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廣義的『知道』指13~18節所敘述的話;狹義的『知道』則指18節的話,特別是指『用真道生了我們』的話。

          「但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快快的聽』意指應當注重聽取神的道(參21~22節),因為它對我們大有益處。

          「慢慢的說」:意指應當在自己的話語上小心(參三1~12),亦即要勒住舌頭(參26節)。

          「慢慢的動怒」:意指應當小心控制自己的情感(參三14~16;四1~2)。

    〔話中之光〕(一)自以為聰明或屬靈,而好說話、好批評的人,甚或在動怒中的人,是很難以安靜下來敬聽真道或接受別人的觀點的。

          (二)『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永遠都是生活的最佳原則。

          (三)『快快的聽』叫我們多認識神的心意而少惹神發怒;『慢慢的說』可以少惹人發怒;『慢慢的動怒』可以消除自己怒氣。

【雅一20】「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

    〔原文直譯〕「因為人的忿怒,並不達致神的公義。」

    〔原文字義〕「怒氣」忿怒,生氣;「成就」作出,作成,完成,達致,產生,實現;「義」公義,公平,公正,遵照規範。

    〔文意註解〕「人的怒氣」:這裏的怒氣應是指不受約束、任意發洩(參19節)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神的義』意思有二:(1)神所喜悅的善行(參27節);(2)神藉耶穌基督所完成的救恩(羅三25)。

          本節並非說我們永遠不可生氣,乃是說不受約束的生氣對於神的心意無所助益。

【雅一21】「所以你們要脫去一切的污穢和盈餘的邪惡,存溫柔的心領受那所栽種的道,就是能救你們靈魂的道。」

    〔原文直譯〕「所以,你們既脫去了一切的污穢,和種種的邪惡,就該在溫柔中領受那栽種的話,就是能救你們魂的(話)。」

    〔原文字義〕「脫去」除去,剝去(如脫下衣服);「污穢」骯髒;「盈餘的」超過的,過量的;「邪惡」惡劣,卑劣;「栽種的」種下的,在內萌芽的;「道」(原文僅有一次)話;「靈魂」魂。

    〔文意註解〕「所以你們要脫去一切的污穢和盈餘的邪惡」:『一切的污穢』重在指外面的惡行;『盈餘的邪惡』重在指裏面的惡念。

          「存溫柔的心領受那所栽種的道」:『溫柔的心』按原文無『的心』二字,溫柔指安靜順服神的態度,它與『動怒』(參19節)成對比;『所栽種的道』指神的話如種子撒在人的心田裏面(路八11,15)。

          「就是能救你們靈魂的道」:『靈魂』原文僅有魂字,指人的魂生命(參太十六25),即人自己;『救你們靈魂的道』此處不是指重生時的得救,而是指重生以後在試煉和試探中的得救。

    〔話中之光〕(一)人的罪能使人聽不見神的聲音,故如欲聆聽神的話語,須先除去裏外的惡念和惡行。

          (二)內心祥和,能克制一己之意氣,溫馴而謙虛的人,才有受教的耳朵,領受神的話語。

          (三)神的話乃是『拯救的道』,因為它能解決一切試探困難和生活中的困擾。

          (四)基督徒不可以為得救後就與『道』無關了,因這道已成為基督徒永久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恆常在他裏面說話、引導他。

【雅一22】「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

    〔原文直譯〕「只是你們要作行道者,而不要單作聽(道)者,(單聽而不行)乃是欺哄自己。」

    〔原文字義〕「行道」話的遵行者;「聽道」聽的人;「自己欺哄」欺騙,誤算,錯誤的推論或判斷,錯誤的估計或評價。

    〔文意註解〕「只是你們要行道」:『行道』原文指道的實行者,將所聽見的神的話實行出來,才是聰明人(太七24)。

          「不要單單聽道」:『聽道』原文指道的聽眾,只聽而不行,乃是無知的人(太七26)。

          「自己欺哄自己」:原文意指欺哄的人把行動作在自己身上。

    〔話中之光〕(一)用耳朵適當地接受了的道,必須也影響我們的舌頭、雙腳和雙手。換句話說,要將所聽到的,在生活中實行出來。

          (二)人不能尚未明白道是甚麼而行道;但一個若聽、讀,甚至背誦了神的話的人,如果僅止於此,便是半途而廢。

          (三)真正的『聽道』包括順從神的道,亦即『行道』;聽而不行,等於沒聽。

          (四)世界上最可怕的欺哄,莫過於知道真理而不行真理的人,那是最壞的欺詐事件,再也沒有比一個自己欺詐自己更嚴重。

【雅一23】「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

    〔原文直譯〕「因為任何人若是聽道者,而不是行(道)者,這就像一個人對著鏡子觀看他生來的面貌」:

    〔原文字義〕「聽道」聽『話』的人;「行道」遵行的人;「看」關注,思慮,注意,仔細觀看;「本來的」天生的,與生俱來的,自然的,未曾修飾的;「面目」面貌,臉面。

    〔文意註解〕「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因為』指底下乃解釋22節的話。

          「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鏡子』在此喻指神的道;『自己本來的面目』喻指帶著污穢和邪惡(參21節)的天然本相。

    〔話中之光〕(一)『道』的主要功用之一,乃是顯明人在神面前的真實光景,藉此更多『否認己』,更多信靠神。

          (二)讀經乃是為要把神的話應用在自己身上,但有許多基督徒竟是為別人而讀經,藉神的話來指責別人的不是。

【雅一24】「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

    〔原文直譯〕「及至他觀看自己過了就走開,並且隨即忘了他原來的長相。」

    〔原文字義〕「看見」仔細觀看了;「走後」走開,離去;「隨即」馬上,立刻;「相貌」本來的樣子。

    〔文意註解〕「看見,走後」:喻指聽道之後,在日常生活中。

          「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隨即忘了』表明道並沒有進到他的心裏面,以致在日常生活中沒有應用道。

【雅一25】「惟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並且時常如此,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在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

    〔原文直譯〕「惟有詳細察看那完備、使人得以自由的律法,並且時常謹守的,他不是一個容易忘記的聽(道)者,而是一個切實的行(道)者,這樣的人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有福。」

    〔原文字義〕「詳細察看」駐足細看,看清楚,俯身細察,凝視;「全備」完全的,完備的;「時常如此」停留其中,呆在旁邊,保持,繼續;「忘」忘掉,忽略;「實在」行為,工作;「行出來」遵行者;「所行的」(原文與『行出來』同字)。

    〔文意註解〕「惟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詳細察看』指下工夫考查聖經(參徒十七11);『全備…之律法』意指神的道不僅它本身毫無缺陷,並且還能成全行道的人(參4節);『使人自由之律法』意指神的道並非捆綁人,反而能叫人得以自由(參二12;約八32)。

          「並且時常如此」:按原文的結構含有時常與神的話在一起,又或住在神的話語裏面的意思。

          「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在行出來」:意指這種人,道已深入其內心(參詩一百十九11),他與道結合在一起,他的行為就是道的發表。

          「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表明神的話大有功效,必要在遵神話而行的人身上成就神的美意,凡他所行的必蒙神祝福(參賽五十五11)。

    〔話中之光〕(一)神的話誠然是屬靈的鏡子(參23節),但人須詳細察看,並且是時常如此,才不至於過後即忘,且能實在行出來。

          (二)要實踐聽、行並重的生活,必須專心細看,時常察看,牢記和實在行出來。除此以外並無他法。

          (三)神的話乃是活的,其作工的方式,先是進到一個人的內心深處,然後從他的行事為人表現出來。

【雅一26】「若有人自以為虔誠,卻不勒住他的舌頭,反欺哄自己的心,這人的虔誠是虛的。」

    〔原文直譯〕「你們中間若有人自以為是虔誠的,卻不勒住他的舌頭,反而欺哄他自己的心,這人的虔誠是徒勞無效的。」

    〔原文字義〕「自以為」認為,心裏認定;「虔誠」有宗教心,敬畏神;「勒住」用嚼環牽引或駕馭,控制,管制,約束;「虛的」空虛的,空洞的,無用的,徒勞無效。

    〔文意註解〕「若有人自以為虔誠」:『若有人』雖為假定語氣,但也暗示確有這種人;『自以為』從下面的『卻』字表示乃是一種不被別人認可的心態;『虔誠』指敬畏神,嚴守信仰規條或禮儀的人。

          「卻不勒住他的舌頭」:意指胡亂發言,自以為是,實則一無所知。

          「反欺哄自己的心」:所言違背所思,即心口不一致。

          「這人的虔誠是虛的」:意指僅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提後三5)。

    〔話中之光〕(一)許多神的兒女只用嘴唇尊敬神,心卻遠離神(參太十五8);但也有許多人反其道而行,內心自以為尊敬神,嘴唇卻不受神的約束(參三2)。兩者都是神所定罪的。

          (二)正常的基督徒乃是『心口一致』的基督徒,他所說的,就是他所想的;他的內心若受道的管束,他的舌頭也必受道的勒住。

【雅一27】「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

    〔原文直譯〕「在神和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乃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和寡婦,保守自己不受世界的沾染。」

    〔原文字義〕「神我們的父」神與父;「清潔」純正;「沒有玷污」無污穢的;「看顧」訪問,提供幫助;「患難」壓迫,困頓;「保守」防守,守衛;「不沾染」沒有瑕疵;「世俗」世界,世界體系。

    〔文意註解〕「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這裏指純正、真實而無欺詐的虔誠,與前面『虛的虔誠』(參26節)相對立。

          「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在此代表人群中最需要別人幫助的軟弱的人(參徒二十35)。

          「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意指從世界分別出來(參林後六17),不與世界同流合污。

    〔話中之光〕(一)真正的虔誠,必須藉著積極應用神的教訓而與神有適當的關係。

          (二)真正敬虔的人,必須像『神我們的父』一樣,作那些無父者之父──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

          (三)人若與世俗為友,便是與神為敵(參四4);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裏面了(約壹二15)。

          (四)基督徒是『入世』而『超世』的人;一面看顧世界上『弱勢』的人,另一面卻不受世界上那些『強勢』的人的影響。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