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21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23年6月3日靈命日糧讀經註釋 [複製鏈接]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3-6-3 07:48:3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rbc 於 2023-6-3 07:49 編輯

【詩一百卅九1】「耶和華啊,你已經鑒察我,認識我。」

         這首詩篇主要提到神的四個偉大的屬性:祂認識一切的事(1~6節),祂存在於各處(7~12節),祂創造人類的能力(13~18節),以及祂的聖潔——因祂的聖潔而毀滅惡人和鑑察信徒的心(19~24節)。

         “鑑察”(也見於23節)。這字詞用於採礦時仔細的勘察(比較伯二八3,“查究”)和對一個國家進行窺探(比較士一八2;“窺探”)。 ――《詩篇雷氏研讀本》

         這是一首求告詩,求神鑒察詩人對神的矢志不二。神知道人心,人的一言一行都在神的鑒察中,無一事神不知。詩人被人誣陷,神一定知道他無辜,因此向神求救。

    全詩分四大段,每段六節,主題逐段展開,而以“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作結。――《啟導本詩篇註釋》

         這是一篇個人的祈禱詩。1-18  祈求的基礎:詩人被陷害誣告,向神求救;他祈禱的基礎有三:1 神知道詩人本是無辜:因祂無所不知(1-6);2神知道詩人是無辜的,因祂無所不在(7-12)3 神知道詩人的一切(包括他的無辜):因他是神所創造,是神在他母腹把他湊合起來的(13-18)。19-22  祈求內容:詩人求神懲罰誣捏逼迫他的仇敵。這些仇人是他所痛恨的,因他們憎惡和背叛神。23-24  結語:詩人再次求神察驗他,引導他走永生的道路。

             「你已經鑒察我,認識我」:或作「你鑒察我,認識我」。――《串珠聖經註釋》

         全知全能之神: 這首大衛所作的個人性讚美詩尤為突出了對神的全知與無限大能的稱頌。神“認識我”,是大衛通過經歷神而得到的極其寶貴的經驗。詩人在這樣的事實面前再一次驚喜而稱謝,並基於此番領悟,對無視神之全知全能的惡人表示強烈的憎惡。認識大衛的神亦認識我們。對神的引領與臨在的領悟,必為我們的生命旅程加添大力量。本詩由:①認識我的神(1-6節);②無所不在的神(7-12節);③造我的神(13-18節);④詩人恨惡惡人而看顧自己(19-24節)等詩段組成。

         監察我: 與23節的“監察”相同,相當於在採礦時的精密檢查(伯28:3)。神已細細查究了我一切心思意念(17:3)。 ――《聖經精讀本》

         本詩的主題是神的無所不知和無所不在。詩人承認神無所不在。祂不僅全能,而且全知;祂造人始於母腹;人無法躲避因祂的存在。本詩的語言與《約伯記》相似;韻律整齊,分為四段,每段六節。第一段(第1-6節)描寫神無所不知;第二段(第7-12節)描寫祂無所不在;第三段(第13-18節)說明詩人心中所深信的這些真理的理由。在最後一段(第19-24節)裡,詩人改變話題,表示他不喜歡惡人。在結束時他祈求讓自己的心靈與神有正常的關係,蒙祂引領走永生的道路。

  神監察每一個人的心(耶17:10)。只有祂知道裡面藏著什麼。人往往不知道自己的真實狀況。 ――《SDA聖經注釋》

【詩一百卅九1~6】這段對神全知的描述非常生動而具體;不是以教條方式寫出,而是以崇敬的態度承認這事實,這正是詩篇的精神。神的這種知識是極其詳盡的,好像一部絕不失誤的接收器,每一樣都照原相收錄;但還不只如此,這知識是主動的,親切的:他會分辨我們(2b節,和合:知道);篩淨我們(3a節,細察是根據與篩有關的字而來);對我們的內心徹底(全,和合:沒有……不)瞭解,甚至超過我們的自我認識(2b、4節;參,摩四13);環繞我們;將手按在我們身上(5節)。

  對這件事,我們第一個反應可能是第6節,覺得奇妙無比,但第二個反應也許是一股想逃的衝動,這正是下一段的動因。──《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一百卅九2】「我坐下,我起來,你都曉得,你從遠處知道我的意念;」

         “曉得”。這裏可能指人不能逃避神的全知,或指神總是知道我們的處境,並且能保護我們。――《詩篇雷氏研讀本》

         「坐下」、「起來」:一切行動。――《串珠聖經註釋》

         我坐下,我起來,你都曉得: 意指神注視著我的每一舉手投足,你從遠處知道我的意念: 神超越時空地恒久監察看顧我們。 ――《聖經精讀本》

【詩一百卅九2~3】“坐下”、“起來”、“行路”、“躺臥”:一舉一動神都觀察到。――《啟導本詩篇註釋》

【詩一三九2~4 古代近東神明之無所不知】在古代暗示神祇或君王無所不曉,知識無限,並不是罕見的作法。同樣,拿波尼度自稱有智慧,知曉一切,並能看見隱藏之事(見:撒下十四19)。但在大部分情況下,這不過是自表優越而已。這首詩篇雖然沒有必要從這角度理解,必須瞭解的是本詩不是討論神學上的抽象事物,而是視神為司法者。耶和華被稱為審判官,知道所有關於詩人案件的資料,能夠作出智慧而公平的判決。一首讚美古拉的詩歌讚美她的配偶,說他是「檢察天之高處,審查冥界之底部」者(Foster 英譯)。作為太陽神的沙馬士不但被讚美為視察全地,更進一步被形容為知其心意,見其足跡。神明被描述為智慧無限則比較常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一百卅九3】「我行路,我躺臥,你都細察,你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

         「行路」、「躺臥」:一切作息,兩節都用兩個互相對立的事物來表示整體和全部。――《串珠聖經註釋》

【詩一百卅九4】「耶和華啊,我舌頭上的話,你沒有一句不知道的。」

         可意譯作「耶和華啊,我還沒有開口,你已知道我要說甚麽」。――《串珠聖經註釋》

         我們的嘴唇與舌頭所發的話語轉瞬即逝,然而神不僅一一紀念並且監察我們內心的動機。 ――《聖經精讀本》

  本節暗示還沒有說出來的話,神就已經知道了。在神面前,一切都是敞開透明的。 ――《SDA聖經注釋》

【詩一百卅九5】「你在我前後環繞我,按手在我身上。」

         「環繞」:指維護。

          「按手在我身上」:指「用手將我庇護」。――《串珠聖經註釋》

  神從四面圍繞著我們。我們躲不開祂的同在。 ――《SDA聖經注釋》

【詩一百卅九6】「這樣的知識奇妙,是我不能測的;至高,是我不能及的。」

         “奇妙”。神的全知並不是人所能理解的。――《詩篇雷氏研讀本》

         這樣的知識奇妙,是我不能測的: 屬神的智慧和知識是那麼奇妙而驚人,靠著人的思維是決不能領會和把握。我們只有藉著啟示才能窺探那精深的奧秘(弗3:31)。 ――《聖經精讀本》

  神的知識是我們所測不透的。 ――《SDA聖經注釋》

【詩一百卅九7】「我往哪裡去,躲避你的靈?我往哪裡逃,躲避你的面?」

    想要逃離神的面(RSV:你的同在,原文直譯:你的面),是從墮落以來就存在的衝動。當然,這裡談躲避或許純粹是文學筆法,要將神的遍存以戲劇化方式表達出來;但此處至少向神流露出一種矛盾的心態,有點像逃家的孩子。第10節能讚賞神的長臂,知道那是單單出於愛,然而第11、12節卻顯示,要盡可能躲到底。阿摩司書九2以下所用的一些比方,讓人想到這一段話;那裡描寫,想要逃脫公義審判的人,必定會被搜尋出來。如果大衛在這裡不是想到逃跑的話,便可能會高唱:「誰能使我與你的愛隔絕?誰能將我趕逐離開你的面?」正如保羅在羅馬書八38、39所說的。不過本詩的結尾對此點並沒有懷疑或遲疑。──《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人不是暗示要躲避神的靈,而是說在廣袤的宇宙中聖靈無處不在。 ――《SDA聖經注釋》

【詩一百卅九7~12】無所不在的神: 詩人在這裡論及了無論是隱藏在靈界與宇宙的哪個角落都無法逃避神的視線。大衛在此處並非要故意避開神,而只是力圖表現神的全知與無所不在。我們由此可知,即使是我們因得罪神而欲躲避他,也必不能辦到(拿1:3-17)。 ――《聖經精讀本》

【詩一百卅九8】「我若升到天上,你在那裡;我若在陰間下榻,你也在那裡。」

         “陰間”(希伯來文是Sheol)。即使死人居住的地方,也不在神的全知以外(比較啟一四10)。有關陰間的含義,參看創世記三十七章35節的腳註。――《詩篇雷氏研讀本》

         「陰間」:最低之處,與高天相對。――《串珠聖經註釋》

    陰間,請參六5所闡釋它在舊約中的含義。福音為本節第二行添加了全新的風貌,首先,基督曾為我們而降下陰間,但陰間並不能「拘禁」祂(徒二24、31);其次,對我們而言,陰間已成為樂園。大衛的驚呼:「祂也在那裡!」因著保羅熱情的話:「與主同在,好得無比」,而不再顯得曖昧不明。──《丁道爾聖經註釋》

  天上。參摩9:2。

  陰間(she'ol)。見箴15:11注釋。 ――《SDA聖經注釋》

【詩一三九8 天上和陰間】這對比表達神管轄範圍之廣。在一封亞馬拿書函中,地區統治者塔吉(Tagi)接受法老的轄權,說:「我們要上到天上,還是要下到冥界呢?我們的頭在你手中」(Moran 英譯)。同樣一首讚美沙馬士的詩歌確指沒有沙馬士,「沒有人能夠下入深處(或陰間)」。──《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一百卅九8~9】“天上”、“陰間”、“清晨”(日出之處)、“海極”(夕陽西沉的地方):神無所不在。――《啟導本詩篇註釋》

【詩一三九8~12 古代近東神明之無所不在】要分辨「有權利到所有地方」和「同時在所有地方」並不容易。詩人的話不過是表示前者,並且也是古代近東的標準看法。正義之神往往就是太陽神,沒有一處地方不被他的光線照到,他看見一切事物。即使冥界他也知道。他們相信太陽在夜間橫越冥界,日落之後從地平線的西端走到東端,以便次日的日出。因此,作為審判官的他,可以擁有一切所需的資料。暗中行事變得沒有可能。古代近東並沒有神明同時在所有地方出現的概念,與基督教神學心目中的無所不在很有分別。──《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一百卅九9】「我若展開清晨的翅膀,飛到海極居住,」

         即使人能從東(“清晨”)飛到西(地中海最遠之處),也不能逃避神的存在。――《詩篇雷氏研讀本》

         詩人就是飛往日出的東方,或住在極西的海洋,仍逃不出神的手掌;即使黑暗把詩人遮蔽,他仍不能擺脫神的掌握,因黑暗和光亮對神毫無區別(11-12)。――《串珠聖經註釋》

         清晨的翅膀: 指黎明時分的朝霞,意指即使快如光速地逃到海角也不能走出神的視野。――《聖經精讀本》

    清晨的翅膀,對這一優雅詞彙的解釋,請見五十七8的註釋。作者很可能是想到天際從地平線的一端跨越至另一端,因為在以色列,海自然是西方的同義詞。──《丁道爾聖經註釋》

  參詩18:10;瑪4:2。黎明之光就像長了翅膀,迅速佈滿天空。 ――《SDA聖經注釋》

【詩一三九9 清晨的翅膀】本節所用的可能是描寫太陽的字眼(與清晨一同升起=東方;在海之彼端下落=西方),但「清晨」等同于「晨星」則比較常見。天體(或與之相關的神祇)被形容為有翅膀並不罕見,但「清晨的翅膀」一語,則沒有在亞喀得文獻中出現。──《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一百卅九10】「就是在那裡,你的手必引導我,你的右手也必扶持我。」

  神大能的“右手”一路上扶助祂的兒女。在遙遠孤獨的崗位上工作的傳道人,可以從這個應許中得到安慰。 ――《SDA聖經注釋》

【詩一百卅九10~12】RSV對希伯來經文第10節作了忠實的翻譯;TEV則過分自由。但是第11節希伯來經文為「黑暗將打傷我」,這可能是抄寫的錯誤,而原來或許是「遮蔽我」,除非(可能性甚微)黑暗在此是痛苦的比方(參安德生),這勉強可以解釋,但成為非常模糊的表達法。──《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一百卅九11】「我若說:“黑暗必定遮蔽我,我周圍的亮光必成為黑夜”,」

  人無法在黑暗中躲避神。那些想在夜間作惡,躲開神洞察一切之慧眼的人是想錯了。黑夜可以躲避人,但不能躲避神。 ――《SDA聖經注釋》

【詩一百卅九12】「黑暗也不能遮蔽我使你不見,黑夜卻如白晝發亮。黑暗和光明,在你看都是一樣。」

         “不能遮蔽我使你不見”。神全能的眼睛能在黑暗中透視物件。――《詩篇雷氏研讀本》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