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23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23年4月8日靈命日糧讀經註釋 [複製鏈接]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3-4-8 08:35:2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rbc 於 2023-4-8 08:36 編輯

【約廿1】「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天還黑的時候,抹大拉的馬利亞來到墳墓那裏,看見石頭從墳墓挪開了。」

    ﹝背景註解﹞當時富貴人的墳墓是一個由巨岩鑿出來的石洞,有如一房間,內有石床、石桌、石椅,供親人廬墓哀思之用;洞後方有一低矮長方形凹槽,供存放用香料薰過的屍身;石洞的入口處,則用餅狀的大石擋住,大石底部嵌放在一條岩床所鑿的軌槽內,須要身強力壯的人才能把大石輥開。

    ﹝文意註解﹞「七日的第一日」:猶太人的曆法是一週七天,並以第七天為安息日(參創二2~3),故安息日是一週的最後一天,次日即另一週新的開始,就是禮拜天,也就是今天基督徒所稱的『主日』(參啟一10)。猶太人以禮拜天為『七日的第一日』,新約信徒則把禮拜天叫作『主日』,是為了記念主耶穌的復活(參徒廿7;林前十六2)。

          「清早」:根據羅馬計時法,夜間共分四更:(1)一更晚間六時至九時;(2)二更晚間九時至半夜;(3)三更半夜至凌晨三時;(4)四更凌晨三時至六時。『清早』即指四更。

          「抹大拉的馬利亞」:主耶穌曾從她身上趕出七個鬼(參路八2;可十六9)。

          「來到墳墓那裏」:目的是要膏抹耶穌的身體(參可十六1)。

    ﹝靈意註解﹞「七日的第一日」:象徵新時代的起頭;主的死葬結束了一切舊造,主的復活引進了新造。

          「清早」:象徵主復活的生命,衝破了黑暗的權勢,為坐在死蔭之地的人,帶來了清晨的日光(參四16;路一78~79)。

          「抹大拉的馬利亞」:她一路跟隨主直到十字架下(參太廿七56~57),是最後離開墳墓(參太廿七61),也是最早回到墳墓的,所以她可作一切被主吸引而愛主並追求主之人的代表。

          「石頭從墳墓挪開了」:象徵復活的能力除去一切的障礙,使生命得以彰顯出來。

    ﹝話中之光﹞(一)主耶穌是在「七日的第一日」復活,象徵基督的復活,帶來一個新的開始;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五17)。

          (二)「清早」:信徒甚麼時候活在舊造裏面,甚麼時候就在黑夜的蔭影裏;甚麼時候活在新造裏面,甚麼時候就有了屬靈的天亮。

          (三)主是在受害的『第三日』復活(參十六21;十七23;廿19)。而在神當初復造的工作裏,也是在第三日長出生命來(參創一11~13);因此,主在第三日復活,象徵神生命的彰顯。

          (四)主說,我是復活,我也是生命(約十一25原文);復活不只表明祂是那生命的主(參徒三15),並且也顯明生命吞滅死亡(林後四10~11;五4)。

          (五)天時還黑,地處墳間,因著基督的吸引,令一弱小女子如馬利亞者,竟然也敢前去。是的,榮美可愛的基督,是遠超過一切黑暗和死亡的;所以凡受祂吸引的人,也能同樣無懼於黑暗和死亡的權勢,而勇往直前。

          (六)「石頭從墳墓挪開了」:愛主、事奉主,必定會遭遇許多的難處和阻礙(巨大的石頭所象徵的),但我們不必為此憂慮如何解決。當我們不避一切艱難困苦而挺身向前時,就會發現許多的難處(石頭)早已被主挪開了。

【約廿2】「就跑來見西門彼得,和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對他們說:『有人把主從墳墓裏挪了去,我們不知道放在那裏。』」

    ﹝文意註解﹞「和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指使徒約翰(參十三23;廿一7)。

          「我們不知道放在那裏」:『我們』這詞暗示除抹大拉的馬利亞之外,尙有其他人一起往墳墓去(參太廿八1;可十六1;路廿四10);『不知道放在那裏』顯然她沒有想到會有復活的事。

    ﹝話中之光﹞(一)慌張地看,慌張地跑,慌張地報信,結果叫人慌張;凡是慌張不經過細查的消息,都是容易錯誤的。

          (二)祂雖經過墳墓,但墳墓並非祂的終站;照樣,我們雖然都要死,但死亡並非我們的終站。

          (三)墳墓如何不能扣留祂,死亡如何不能拘禁祂(參徒二24),信主的人也如何不能長久停留在死地;我們既已得著主復活的生命,就應當經常有『生命吞滅死亡』的經歷。

          (四)基督教有兩個最寶貴的東西,就是十字架和空墳墓。世界上所有宗教教主的墳墓,都有骸骨埋在裏面;唯有我們的主耶穌,祂復活了,剩下一個空墳墓。

【約廿3】「彼得和那門徒就出來,往墳墓那裏去。」

    ﹝文意註解﹞「彼得和那門徒就出來」:他們因怕猶太人,所以一直躲在房子裏面(參10,19節);『出來』即指從住所出來。

【約廿4】「兩個人同跑,那門徒比彼得跑的更快,先到了墳墓;」

    ﹝文意註解﹞「那門徒比彼得跑的更快」:顯然約翰比彼得年輕。

【約廿5】「低頭往裏看,就見細麻布還放在那裏;只是沒有進去。」

    ﹝原文字義﹞「看」刻意細心的看(表示觀看者希望看到一些重要的東西)。

    ﹝背景註解﹞猶太人殯殮的習俗,是將屍身以長條細麻布加香料纏裹,頭部另用裹頭巾包好(參十一44;十九40)。

    ﹝文意註解﹞「就見細麻布還放在那裏」:『細麻布』就是那緊緊裹住耶穌身體的裹屍布;令那門徒心裏希奇的事,可能是主的身體不在,但當初包裹的形狀還在,並不混亂。若是被人偷去,必將細麻布和身體一起挪走,或是把細麻布解開,則其形狀一定會很亂。

    ﹝靈意註解﹞「就見細麻布還放在那裏」:主耶穌進入墳墓時所包裹的『細麻布』,象徵祂帶著舊造被埋葬;但當祂復活從墳墓裏出來的時候,乃是將舊造撇在墳墓裏。

    ﹝話中之光﹞(一)信徒應當脫去行為上的舊人,並且穿上新人(參弗四22~23;西三9~10)。

          (二)細麻布和裹頭巾(參7節),乃是兩個愛主的門徒作在主身上的東西(參十九38~40),成了主復活所留下的證據,為主的復活作見證。凡是我們因著愛主的緣故作在祂身上的每一件事,都是美好的見證。

【約廿6】「西門彼得隨後也到了,進墳墓裏去,就看見細麻布還放在那裏;」                                                                                                   

    ﹝原文字義﹞「看見」不假思索的看。

    ﹝文意註解﹞「就看見細麻布還放在那裏」:裹屍的細麻布保持原狀放在那裏,證明主耶穌的身體不是被人偷去(參太廿八11~13)。所以放在那裏的細麻布,乃是主復活的見證。

          主復活後的身體,不受任何物體的阻隔,可以自由進出行動(參19節),當然也能通過細麻布的裹纏,自由離去。

【約廿7】「又看見耶穌的裹頭巾,沒有和細麻布放在一處,是另在一處捲著。」

    ﹝原文字義﹞「看見」(原文無此字);「捲著」原狀捲起。

    ﹝背景註解﹞通常在鑿出來的墳墓裏放置屍體時,是頭部朝裏,腳部朝外(入口處),因此,人從墓口必先見到包裹屍身的細麻布,然後往裏面才會看到裹頭巾。

    ﹝文意註解﹞「是另在一處捲著」:並不表示它是被整理過的,而是指它仍然按著原來包紮頭部的樣子捲著。

【約廿8】「先到墳墓的那門徒也進去,看見就信了。」

    ﹝原文字義﹞「看見」明白的看。

    ﹝文意註解﹞本節在原文開頭有『於是』一詞,表示時間上的先後,意思是:約翰受了彼得榜樣的鼓勵,就在時候首次進墳墓裏去。

          「看見就信了」:不是指相信婦女的報告——主耶穌的身體真的被人挪走了(參2節);而是指相信主耶穌已經復活了。

                約翰之相信主耶穌復活,不是因為舊約的經文(如詩十六12;賽五十三10~11等)的教導,而是因為目睹細麻布與裹頭巾照原來纏裹的形狀放置著,知道屍首不是被人解開然後挪走(參十九40)。

【約廿9】「因為他們還不明白聖經的意思,就是耶穌必要從死裏復活。」

    ﹝文意註解﹞「因為他們還不明白聖經的意思」:這話表明他們先是目睹復活的事實,後才知道聖經中有關復活的豫言。這就是說,他們並不是虛構一個故事,去迎合他們心中既存的一個觀念。

          「耶穌必要從死裏復活」:舊約聖經(就是神的話)指著主耶穌所說,祂必要從死裏復活的話,都必須應驗(參路廿四44~46;詩十六10;徒十三34~35)。

    ﹝話中之光﹞(一)基督若沒有復活,我們所信和所傳的便都是枉然(林前十五14),因為:

                1.主藉著從死裏復活,以大能顯明是神的兒子(羅一4)。                                2.神叫耶穌復活,向我們證明祂是神的兒子(徒十三33;詩二7)。

                3.耶穌被交給人,是為我們的過犯;復活,是為叫我們稱義(羅四25)。

                4.基督若沒有復活,我們便仍舊在罪裏(林前十五17)。

                5.基督是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基督既已復活,照樣,在基督裏的眾人也都要復活(林前十五20~23)。

                6.信徒若不復活,就只在今生有指望,因此算是比世人更可憐(林前十五19)。

          (二)許多信徒可能知道主復活的道理,但不一定對它有透徹的認識;我們若要認識主復活的事實,就必須愛祂並且殷勤尋找祂。

          (三)凡是不明白聖經,不知道基督復活的人,他們只好回自己的住處(參10節),過著面向墳墓哭泣的一種生活(參11節)。

【約廿10】「於是兩個門徒回自己的住處去了。」

    ﹝文意註解﹞「回自己的住處去了」:『住處』或譯作『家』。本節表明他們雖然看見主不在那裏了,但他們仍不以為意;他們在主之外,仍有一個去處。

    ﹝靈意註解﹞『兩個門徒』是男性,在聖經裏男性代表理智和知識;他們憑理智觀察事物,得知主復活的事實,就覺得滿意,而放心回到自己的住處。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