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45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馬太福音】第二章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7-7-25 11:19:3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壹、內容綱要

【博士拜王】
   一、博士從東方來(1~2節)
    二、問道於耶路撒冷(3~8節)
    三、隨星引領得見王(9~10節)
    四、敬拜奉獻(11節)
    五、改道而回(12節)

【王的逃亡】
   一、逃往埃及(13~15節)
    二、希律屠嬰(16~18節)
    三、回到拿撒勒(19~23節)

貳、逐節詳解

【太二1】「當希律王的時候,耶穌生在猶太的伯利恆。有幾個博士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說:」
    ﹝原文字義﹞「伯利恆」糧食之家,麵包之屋;「博士」有智慧的人,天象觀察家,術士。
    ﹝背景註解﹞「希律王」即歷史上的以東人『大希律』,約在主前四十年被羅馬封為治理猶太的王。他為人暴虐無道,甚至殺害自己的妻兒。
          「伯利恆」是距耶路撒冷約六哩的南方小鎮,是大衛王的故鄉(撒上十六18),因此被猶太人視為『大衛的城』(路二11)。
    ﹝文意註解﹞「有幾個博士從東方來」東方包括亞拉伯、巴比倫、波斯等地,由於他們是專程來拜『猶太人的王』(參2節),故較合理的解釋,應指古時對猶太人頗為友善的波斯(參拉一1;尼一1)。猶太人曾被擄到波斯,但獲歷代諸王的贊助,分批回故土重建聖殿、聖城。
    ﹝靈意註解﹞「當希律王的時候」象徵黑暗掌權的時候。『希律王』代表撒但,牠是今世的君王,是敵擋基督、反對基督的;『希律』也代表撒但所利用的工具,許多世人和政權被撒但所使用,來抵擋基督、殺害基督徒。
          「伯利恆」豫表神的教會,滿有屬靈的糧食。
          「有幾個博士從東方來」『博士』代表一班真心要主,肯付代價追求基督的人;『東方』指原本不認識主的外邦之地。主的救恩臨到外邦人,乃要激動神的選民發憤(羅十一11)。
    ﹝話中之光﹞(一)「當希律王的時候」世界的君王,多是與主為敵的;何處有主耶穌降臨,何處就有希律王操權。
          (二)現今是黑暗掌權的時候,也正是主快要再來的時候;主第一次降生時的情形如何,主第二次再臨時的情形也如何。
          (三)當時代最黑暗時,天就亮了。主一來,天就亮了,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路一78)。
          (四)當主再來時,將先來到教會(「伯利恆」)中,因為審判要從神的家起首(彼前四17);我們故當預備好自己,方能安然見主(彼後三14)。
          (五)「耶穌生在猶太的伯利恆」『伯利恆』乃是一座小城;這世界的特點是喜歡大,作大官,賺大錢...,但基督的特點是微小。
          (六)「伯利恆」的字義是『糧食之家』──基督是供應全世界糧食的;只有到主這裏來,才能得到生命的飽足。
          (七)教會所以會有豐滿的糧食供應,乃因教會中有基督為王;甚麼時候教會不尊主為大,甚麼時候教會就出現屬靈的饑荒。
          (八)「有幾個博士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東方博士以為猶太人的王必生在京城耶路撒冷,但祂卻生在小城伯利恆;我們追求基督,千萬不可照天然的觀念、憑人的頭腦推理。
          (九)跟從主的人,應當與世人有不同的眼光──在無人注意、無人認識的地方,與祂同行。

【太二2】「『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在哪裏?我們在東方看見祂的星,特來拜祂。』」
    ﹝文意註解﹞「我們在東方看見祂的星」有些學者認為這星可能是土星和木星重疊出現的現象,但第九節描述這星『在他們前頭行』,可見它不是一顆普通的星、行星或慧星,而應是一種超自然的特異現象。
    ﹝靈意註解﹞「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猶太人』是神的選民,故可視為一切屬神之人的代表;耶穌基督降世,乃要作信祂之人的王。
          「我們在東方看見祂的星」天上的星象徵屬天的啟示和亮光,也指著聖靈在我們裏面的光照與引導。當大地滿了黑暗的時候,有一班清心愛主的人,他們活在主前,過著仰望天的生活,因而得著神屬天的啟示和亮光。
    ﹝話中之光﹞(一)自己看見了星,卻又來問別人「在哪裏?」這顯出他們的錯誤;看見星的人,應該始終持定那星。
          (二)這顆星並未在猶太地顯現,而在「東方」異邦之地出現,這說出:
                1.神棄絕那些只在外表遵守規條、禮儀,內心卻不渴慕主的宗教家。
                2.聖地、聖城、聖殿、聖經、聖民、聖祭司等神聖的事物,雖然可以幫助我們認識真神,但我們的心態若是不正確的話,它們反而可能成為我們的攔阻。
                3.聖經知識固然重要,但沒有『異象和啟示』(「星」)的知識,仍然於事無補。
          (三)基督來到世上,乃是為著作王;祂要在信主的人心中設立寶座,作王掌權。
          (四)博士遠道來拜,說出基督乃是普天下的王,當得所有世人的敬拜。
          (五)東方博士長途跋涉,只是為著來拜祂;可見惟有得著啟示、看見異象的人,才能付代價尋找主耶穌,而啟示也是人真實敬拜主的根源。

【太二3】「希律王聽見了,就心裏不安;耶路撒冷合城的人,也都不安。」
    ﹝文意註解﹞「希律王聽見了,就心裏不安」他的不安想必是怕自己的王位受影響,因為他不是猶太人。
          「耶路撒冷合城的人,也都不安」他們的不安是怕社會動盪生亂,致使他們物質受損、生命或有危險。
    ﹝靈意註解﹞「希律王聽見了,就心裏不安」這是象徵陰府的不安。
          「耶路撒冷合城的人,也都不安」這是象徵失敗信徒的不安。
    ﹝話中之光﹞(一)基督和彼列不能相和(林後六15);屬天的王降生,屬地的王就不安;屬神的一來到,屬人的就不安。
          (二)基督若能在我們的心中作王掌權,這世界的王就要對我們無能為力了,因此撒但總要竭盡牠所能的,想篡奪主在我們心目中的地位。
          (三)信徒在世上雖有苦難,但在主裏卻有平安(約十六33);我們千萬不要為著貪求屬世的平安順利,而不敢追求主、愛主。
          (四)「耶路撒冷合城的人,也都不安;」主首次降臨時如此,主第二次再來時,恐怕也要如此。許多基督徒口口聲聲盼望主快再來,但當主真的再來時,也會心感不安。
          (五)我們今天若是作個有名無實的基督徒,貪愛世界,恐怕當主再來的時候,也會感到不安了。
          (六)天然的人以為基督一來,他就要失去世界的享受,因此對主敬而遠之;惟有愛主的人們才會歡迎祂。
          (七)當主再來時,祂所要查問的,不是我們現在的理想和話語,乃是我們靈中的實在光景。如果我們現在與那位要來的主,是生疏的,或者心中尚有隱藏的罪,尚有愛慕的人事物,沒有升天的靈,與祂沒有親密的交通,恐怕祂來時,我們也要心裏不安。

【太二4】「他就召齊了祭司長和民間的文士,問他們說:『基督當生在何處?』」
    ﹝文意註解﹞「祭司長」原文是複數,指較高級的祭司,多為撒都該人,大祭司是從祭司長當中選出來的。
          「民間的文士」指對舊約律法有研究的人們,多為法利賽人。
          「基督當生在何處?」凡稍微懂得一點猶太知識的人,都知道東方博士所提『那生下來作猶太人的王』(2節),就是指著基督(亦即彌賽亞)說的。
    ﹝靈意註解﹞『耶路撒冷』(1節),象徵宗教的。
          「祭司長」象徵宗教家,如牧師、傳道人等。
          「民間的文士」象徵神學家,講究律法、字句、規條的。
          『有先知記著說』(5節),象徵傳統的宗教知識。
    ﹝話中之光﹞(一)我們縱然熟悉聖經,知道很多的道理知識,但仍可能沒有啟示,也沒有遇見主。
          (二)祭司長和文士代表在宗教上和基督有關連的人。他們在字面上承認基督,但在心靈裏卻和基督沒有關係。他們空具對基督的知識,並沒有摸著基督的實際。宗教把基督完全搞成一門子學問、道理來研究,和基督自己並沒有發生靈裏的接觸和交通。這就是今天許多宗教徒所犯的毛病。

【太二5】「他們回答說:『在猶太的伯利恆。因為有先知記著,說」
    ﹝文意註解﹞「他們」不是一個人,乃是一個團體;這些人對聖經很熟悉。
          「在猶太的伯利恆」這個答案完全正確。
    ﹝話中之光﹞(一)任何人只要對聖經稍有研究,便可讀出基督當生「在猶太的伯利恆」;但頭腦的讀法,只能叫人知道祂,卻不能叫人渴慕祂。
          (二)祭司長和文士們以『腦』背聖經,博士們卻以『心』尋基督。與其滿腦裝滿聖經字句的知識,不如全心充滿對基督的熱愛;與其滿口背誦經節如流,不如一心記念救主。
          (三)我們最好能作博士,又作文士;若是只能作其中的一方,則寧可作博士,而不作文士。
          (四)文士只知以聖經教訓別人,卻忘記了教訓自己。我們應當受這活的道(基督)所吸引,而來查考這寫的道(聖經)。

【太二6】「猶大地的伯利恆啊,你在猶大諸城中,並不是最小的;因為將來有一位君王,要從你那裏出來,牧養我以色列民。』」
    ﹝文意註解﹞所引聖經出自彌迦書五章二節;祭司長和文士熟悉聖經知識,他們對答如流,且答案正確。
          「牧養」包括引導、保護和餵養。
    ﹝話中之光﹞(一)東方的博士們有天上的星,卻沒有先知的話;他們有神的啟示,還必須對照聖經的真理,才能清楚明白神的旨意。
          (二)只要存心正確,聖經知識有其合用的時候,因此我們在平時就要把神的話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裏(西三16),以備不時之需。
          (三)伯利恆城雖小,卻因主降生而名垂千古;許多信徒的身分地位雖然卑微,但是若真能讓主在他們身上彰顯出來,自必為多人所敬重。
          (四)主這位屬天的君王不是用權勢來轄制神的子民,而是用愛心來牧養、照顧、保護我們的(弗五25,29)。

【太二7】「當下,希律暗暗地召了博士來,細問那星是甚麼時候出現的。」
    ﹝文意註解﹞「暗暗地召了博士來」表示他行事不光明磊落,想要利用他們來提供一些他所欲知道的資料。
          「細問那星是甚麼時候出現的」事實上,希律是要藉此估計那小孩究有多大。
    ﹝話中之光﹞(一)仇敵作事都是暗暗的,不是光明正大。
          (二)信徒作事應當光明正大,凡不可告人的事,務要禁戒。

【太二8】「就差他們往伯利恆去,說:『你們去仔細尋訪那小孩子,尋到了,就來報信,我也好去拜他。』」
    ﹝文意註解﹞本節希律假意要去拜主,目的是要騙取主降生的確切地點。
    ﹝話中之光﹞(一)希律口裏說是要「拜祂」,心裏卻是想要殺祂(參16節)。仁義在口,兇殺在心;用謊言和虛假,來遮蓋他惡毒的存心。今日希律黨的人,竟是何其的多!藉著敬拜的虛名,而欲行其毀滅教會的實意者,比比皆是。
          (二)地上邪惡政權的走狗,以及別有用心的異端邪派首領,常會利用『敬拜神』作為掩護,從事他們敵對基督、破壞教會的工作。
          (三)連撒但也裝作光明的天使,所以牠的差役也會裝作基督徒(林後十一13~15);今天在教會中也有許多口是心非的假信徒。

【太二9】「他們聽見王的話,就去了。在東方所看見的那星,忽然在他們前頭行,直行到小孩子的地方,就在上頭停住了。」
    ﹝文意註解﹞「他們...去了」注意祭司長和文士並沒有跟他們前去尋訪基督,可見他們對基督的降生漠不關心,無心要彌賽亞。
    ﹝靈意註解﹞「那星...在他們前頭行」那星是指神在我們心靈裏面的光照與引導(參閱2節﹝靈意註解﹞);當信徒在主的事和主的話語上留意的時候,心靈裏面會發出亮光,如同晨星出現(彼後一19),引導我們。
    ﹝話中之光﹞(一)「在東方所看見的那星」就是第一次所看見的那星(2節);當人順服第一次的啟示和引導,就必會有後續的啟示和引導。亞伯拉罕必須先照神的啟示,離開本地、本族、父家,然後才會有進一步的『指示』(創十二1)。
          (二)博士們在得到第一次的啟示後,犯了一個錯誤,就是憑頭腦理智而去耶路撒冷,結果反而看不見那星;等到他們一離開耶路撒冷,又看見那星在前頭行。這告訴我們,人只有在神引導的路,才有亮光;一離開了神指定的路,就會落在黑暗裏。
          (三)博士們不見了希律,不見了文士,不見了耶路撒冷,就見了神引導的星。在我們的經歷上,神也是這樣的帶領我們。如果我們真是順服祂,祂必定供給我們一切的需用。
          (四)本節沒有提到任何一個文士或法利賽人跟去伯利恆;我們若沒有一顆渴慕主的心,則雖有豐富的聖經知識,卻仍與我們無益,因為它們不能幫助我們接觸到活的基督。
          (五)讀經不可專為教導別人,應當為著自己能得引導而讀經。
          (六)那星直行到小孩子的地方;一切屬天的啟示,都是引人到基督面前,叫人看見基督的,並不是叫人看見別的道理教訓等。
          (七)許多傳道人不引人到主面前,反倒引人到他們自己面前,這樣的人,必然不是主手中的「星」(啟一20)。
          (八)聖經知識只給我們原則的引導(指出祂要生在伯利恆),而聖靈的運行感動,則給我們細則的引導(「直行到小孩子的地方」)。
          (九)切莫單憑頭腦相信字句上和歷史上的基督,而要運用心靈和誠實來接觸並敬拜這位又真又活的基督。
          (十)「就在上頭停住了」未達目的,決不停住;神的帶領,總是有始有終的。
          (十一)我們的心若非找到主自己,也沒有安息;能知道『主自己』才是我們該停留的地方,是何等的美好!

【太二10】「他們看見那星,就大大地歡喜;」
    ﹝原文直譯﹞「他們既看見那星,就都極其慶賀,大大歡喜。」
    ﹝話中之光﹞(一)人看見屬天的啟示和亮光,無不大大地歡喜的。
          (二)基督是我們喜樂的源頭;凡有助於使我們摸著主的,也必叫我們歡喜快樂。
          (三)尋找主的人,都會有喜樂;從前的辛苦跋涉,並非徒勞,終必換來「大大地歡喜」。
          (四)一個信主的人,如果他裏面的感情總是冷漠,絲毫不受主的影響,恐怕他還不能配稱作基督徒;一個正常的基督徒,不只是信主,也應當愛主。

【太二11】「進了房子,看見小孩子和祂母親馬利亞,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開寶盒,拿黃金、乳香、沒藥為禮物獻給祂。」
    ﹝文意註解﹞「進了房子,看見小孩子」博士們是『進了房子』,不是外面的『馬槽』;他們所看見的,也不是『嬰孩』(參路二16),而是『小孩子』。可見此時距主降生已有一段不少的時間。
          今日基督教界多認為東方博士共有三位,這是從所獻的禮物共有三樣推測而來,但這種推測並不可靠。
          按當時東方人的習俗,「黃金」是獻給君王的禮物;「乳香」是獻給祭司的禮物;「沒藥」是獻給垂死者的禮物。
    ﹝靈意註解﹞在聖經裏,「黃金」象徵神性的尊貴榮耀,「乳香」象徵復活的馨香,「沒藥」象徵受死的苦;這三種禮物說出了基督的三個特點:祂是道成肉身,亦即神降世成為人(『黃金』),為我們罪人捨身受死(『沒藥』),最終復活高升(『乳香』)。
    ﹝話中之光﹞(一)他們進了房子,才看見小孩子;人要看見基督,必須進到靈裏或教會中。
          (二)「見...拜...獻」這是屬靈的次序:我們真實的敬拜,是從看見主而來的;凡真實敬拜主的人,自然要向祂有所奉獻。
          (三)「看見小孩子和祂母親馬利亞」注意先記小孩子,後說母親,可見這小孩子大過母親;主應當在凡事上居首位(西一18)。
          (四)「就俯伏拜那小孩子」見到小孩子和母親,卻只拜小孩子,不拜母親;說出除了基督,不可敬拜任何別的(太四10)。
          (五)我們對主的奉獻,是根據對主的認識;認識主越深,我們的奉獻也就越大;我們若認識主的寶貴,必然樂意把最貴重的禮物獻給祂。
          (六)我們應當將我們的最好,我們的一切,都奉獻給這位愛我們、為我們捨己的主。
          (七)跪下的膝蓋,必須先有降服的心志;奉獻的禮物,必須先有奉獻的愛心。
          (八)「乳香」又象徵生活為人的馨香(參林後二14~15);耶穌基督在世有三個特點:有作神的榮耀──「黃金」;有在地上完全的生活──「乳香」;又有得勝的死──「沒藥」。
          (九)父神知道約瑟全家逃亡的旅費需要,所以差遣東方博士來獻黃金;我們若敢於遵行神的話,那麼神必負責供給我們一切的費用。
          (十)財物若扣在我們的手中,用途有限;但是一擺在主的手中,就要發揮極大的功用,成就神的旨意。

【太二12】「博士因為在夢中被主指示,不要回去見希律,就從別的路回本地去了。」
    ﹝文意註解﹞「不要回去見希律」因希律不懷好意,恐會被希律利用作嚮導。
    ﹝話中之光﹞(一)凡見過主的人,就不能再回頭去見魔鬼所利用的人、事、物(「希律」)了。
          (二)順從神,不順從人,這是應當的(徒五29)。
          (三)我們沒有神的指示則已,一有神的指示就當立即順服。
          (四)我們在尚未知道神的旨意之先,最好不要立定主意──要作甚麼?要如何作?我們所有的計劃,當一知道不是神的旨意時,必須能立刻改變方可。切不可強項,顧到臉面,而悖逆神。
          (五)得著了基督的人,應當走「別的路」;人在信主前後,其行事為人,應當有所不同。
          (六)人一奉獻給主,就不能再走原來的路了;我們每一次在靈裏遇見主,必然會叫我們走在新路上。

【太二13】「他們去後,有主的使者向約瑟夢中顯現,說:『起來!帶著小孩子同祂母親,逃往埃及,住在那裏,等我吩咐你;因為希律必尋找小孩子,要除滅祂。』」
    ﹝文意註解﹞馬太一、二章特多提到夢中的指引,這是因為那時還沒有聖靈『內住』人的裏面,故需此類超自然的夢兆;今天我們信徒有了聖經的話和聖靈的見證,若再回頭去尋求超自然的夢兆,恐有誤入歧途之險。
    ﹝話中之光﹞(一)主從嬰孩時就須逃亡,說出祂為我們飄泊,好叫我們因祂得享安息。
          (二)主的逃亡說出基督的羔羊性──退讓不爭,至終得勝;主的道路是藉退讓而得勝。信徒遇到難處和逼迫時,要順從裏面羔羊的靈。
          (三)撒但總是盡牠所能的,想要除掉基督在我們心裏的地位,否則就直接除滅我們,不讓我們作基督的見證人。
          (四)今天我們信徒很少有夢中得主指示的情形,但我們的裏面有聖靈作保惠師,祂要將一切的事指教我們(約十四26)。
          (五)神不施展大能保護耶穌,叫祂免於逃難;今天我們若遭遇到甚麼難處或災禍,並非神不理睬我們,而是有祂的美意(太十一26)。
          (六)約瑟受神重託,背負重擔,別國離鄉;我們若要服事主,就不能盼望照常過安舒的日子。
          (七)「等我吩咐你」可見神的引導是一步一步的;我們必須先順服第一步的引導,然後才會有第二步的引導。
          (八)我們凡事應當安靜等候神的話語(「住在那裏,等我吩咐你」);神不說話,我們就不動,這是服事神的人所該有的態度。

【太二14】「約瑟就起來,夜間帶著小孩子和他母親往埃及去;」
    ﹝文意註解﹞「夜間」大概就是他作夢的那一夜。
          「就起來」這是立即的順服。
    ﹝話中之光﹞(一)我們一有了主的引導,應當即刻信而順從,這是我們蒙保守的路。
          (二)當四圍滿了黑暗(「夜間」),環境滿了艱難時,也正是我們順服主的帶領的時候。
          (三)有許多的時候,我們陷入危險、艱難、糾纏,都是因為我們不信、不順服。有主引導的人,多半要在夜裏行走,而世人則反有平坦順利的路途。

【太二15】「住在那裏,直到希律死了。這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說:『我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
    ﹝文意註解﹞本節的「住在那裏」,是約瑟的順服;第十三節的『住在那裏』,是神的命令。
          本章共有四次提到「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5,15,18,23節),表明基督降生後的一切情勢和遭遇,都在神預先安排之下。
          「我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這句話原是指神把以色列人從埃及召出來說的(何十一1);馬太把這句話應用在主耶穌身上,表明舊約裏有些以色列人的經歷,也是豫表基督的。
    ﹝話中之光﹞(一)「住在那裏,直到...」我們順服了神第一步的引導之後,還得繼續等候仰望神下一步的引導,步步等候仰望與跟隨。
          (二)順服神的話,有時須要立刻遵行(14節),有時則須要忍耐等待神的時候;如果該快的倒慢,該等候的反著急,都會破壞神的計劃。
          (三)馬太福音一再強調「這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這說出主的行徑都在神的旨意中;基督就是神旨意的實現。
          (四)神指著以色列人所說的豫言,現在應驗在主身上,乃表明主在凡事上與祂的弟兄相同,好作我們的大祭司(來二17)。
          (五)有時我們雖然會遭遇難處,但只要我們有神應許的話語,便可以安然等候神的時間來到,因為祂的應許都要成就(林後一20)。

【太二16】「希律見自己被博士愚弄,就大大發怒,差人將伯利恆城裏,並四境所有的男孩,照著他向博士仔細查問的時候,凡兩歲以裏的,都殺盡了。」
    ﹝靈意註解﹞『兩歲以裏的男孩』代表清新愛主的基督徒;希律殺男孩,表面上是表現了人性的殘暴與自私,背後真正的原因,乃出於撒但要破壞神的救贖計劃。
    ﹝話中之光﹞(一)希律殺害男孩子,說出得勝者總是撒但所忌恨、所要殺害的(啟十二4~5)。
          (二)世人所以恨我們,只因為我們不屬世界(約十五19);凡愛主不愛世界的,必然要遭世人的忌恨。

【太二17】「這就應了先知耶利米的話,說:」
    ﹝文意註解﹞本節意思是指這個成就與先知所說的相同,在靈意上相合,但不是那豫言真正的目的。

【太二18】「『在拉瑪聽見號咷大哭的聲音,是拉結哭她兒女,不肯受安慰,因為他們都不在了。』」
    ﹝背景註解﹞拉結原葬在伯利恆,古時又名以法他(創卅五19),後可能被她幼子便雅憫的子孫,移葬便雅憫族境內的「拉瑪」,又名『泄撒』(撒上十2;書十八25)。先知耶利米作此豫言,用意在藉著描繪以色列民被擄到巴比倫的悲慘遭遇(耶卅一15),鼓勵他們回轉仰望神,因神應許必要使他們歸回復國而得安慰(耶卅一16~17)。
    ﹝文意註解﹞「拉結」在此代表伯利恆所有被殺男孩的母親。
          本節是一種寓意的寫法:先知耶利米以拉結為以色列之母,描述以色列被擄的悲慘情形;如今被使徒馬太引用來描述嬰孩被希律慘殺的情形。
    ﹝話中之光﹞(一)人若棄絕基督,就要因此而遭受大苦;沒有基督的地方,不免會有「號咷大哭」。
          (二)信徒的眼目應當放在將來──今日雖有苦難,但榮耀即將來臨;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詩卅5)。

【太二19】「希律死了以後,有主的使者,在埃及向約瑟夢中顯現,說:」
    ﹝話中之光﹞(一)「希律死了!」黑暗的權勢雖盡其所能要除滅從神來的,但最終死亡的乃是撒但自己,基督卻永遠活著。
    (二)所有頂撞神、敵擋神的人,終歸會死,因為祂是王。

【太二20】「『起來!帶著小孩子和祂母親往以色列地去,因為要害小孩子性命的人已經死了。』」
    ﹝話中之光﹞(一)人在極短的時間內可能很兇,但時間站在神這一邊,人的性命總歸太短。
          (二)教會的歷史,總是勝過那些要害教會之人的性命。

【太二21】「約瑟就起來,把小孩子和祂母親帶到以色列地去;」
    ﹝話中之光﹞(一)約瑟本來隻身一人,自由自在,如今受神託付,攜妻帶子,不是「起來帶」(13節),就是「夜間帶」(14節);不是「帶著」(20節),就是「帶到」(21節);真是滿了負擔。
          (二)信徒在神面前的價值,就看他是否被神驗中,託付責任;喜歡逍遙自在的人,恐怕神也不會把屬靈的責任託付給他哩!
          (三)「約瑟就起來」他的順服,表明他認識神,對神的話有信心;只有認識神,而信靠祂的人,才能聽從祂。

【太二22】「只因聽見亞基老接著他父親希律作了猶太王,就怕往那裏去,又在夢中被主指示,便往加利利境內去了。」
    ﹝背景註解﹞大希律死後,其國土分成三部分,給他的三個兒子分別統治;「亞基老」作猶太地的王,但因他暴虐無道,不久即被罷黜。
          「加利利」屬希律安提帕王的轄區;加利利地素為猶太人所輕視(約七41,52)。
    ﹝話中之光﹞(一)約瑟的『怕』,表示他是一個有思想的人;順服神的旨意,並不是就作一個沒有思想的人,相反的,是更要作一個有思想的人。如果神的旨意不加上人理性的思索領會,不但很容易出問題,甚至連是否是神的旨意,也會出問題。
          (二)我們不只要有神的引導,也要有常識;神只命令約瑟回以色列地,並未命他住在那裏,他此時若回耶路撒冷,就要出事。因他有常識,稍停一停,就被神進一步的引導,往加利利去了。

【太二23】「到了一座城,名叫拿撒勒,就住在那裏。這是要應驗先知所說,祂將稱為拿撒勒人的話了。」
    ﹝文意註解﹞許多解經家對「祂將稱為拿撒勒人」有如下兩種解釋:
                1.「拿撒勒人」與希伯來文『拿細耳人』(民六2)一字的發音相近,或指祂是真正分別為聖的拿細耳人(約十七19)。
                2.與希伯來文『一條』(賽十一1)相似,指祂是從耶西殘株上抽出的一條嫩芽。
          舊約裏面從未提及「拿撒勒」,而本節的「先知」在原文是複數詞,故最合理的解釋應當是指應驗眾先知所說有關彌賽亞豫言的隱意──祂在世時會『被人藐視』(詩廿二6;賽四十九7;五十三3),而作一個加利利的「拿撒勒人」,乃是被一般猶太人所藐視的(參約一46;七41,52)。
    ﹝話中之光﹞信徒千萬不可拿人的出身和外貌來待人(雅二1~7)。

叁、靈訓要義

【人們對於君王降生的不同反應】
   一、希律王:
          1.不安(3節)──懷有敵意
          2.險詐(7~8節)──利用人的好心,圖謀不詭
          3.兇殺(16~17節)──為保自己的王位,殘殺無辜
    二、耶路撒冷合城的人──不安(3節):
          1.怕人不怕神
          2.貪享平安無事,怕受牽累
    三、祭司長和文士──漠不關心(4~6節):
          1.對基督只有字句上的知識
          2.對祂沒有愛慕的心,故未跟隨東方博士去尋找主
    四、東方博士:
          1.看見星(2節)──有屬天的啟示
          2.從東方來(1節)──長途跋涉,肯付代價
          3.特來拜祂(2節)──敬畏神
          4.那星在他們前頭行(9節)──有聖靈明確的帶領
          5.俯伏拜那小孩子(11節)──對基督有正確的信仰
          6.拿黃金、乳香、沒藥獻給祂(11節)──對基督有正確的認識和敬拜,且肯奉獻貴重的禮物
          7.絕對遵從主的指示(12節)

【幾等人的信仰】
    一、耶路撒冷合城的人的信仰,是盲目的,是求安的(3節下)
    二、祭司長、文士們的信仰,是頭腦的,是職業的(4~6節)
    三、希律的信仰,是假冒為善的,是利用的(7~8節)
    四、博士們的信仰,是真實的,是有效果的:
          1.有聖靈的感動和人的立志(2節)
          2.有聖經的教導(5~6節)
          3.有聖靈(星)清楚的引領(9節)
          4.有自己的奉獻(11節)
          5.有道路的變更(12節)

【神引導信徒的方法】
   一、用聖經中的話(5~6節)
    二、用星(9節)──聖靈和話中的靈
    三、用夢(12節)──特殊的啟示

【太二章中四個豫言的屬靈意義】
   一、伯利恆將出君王的豫言(6節)──豫表我們得救,主降生在信徒的裏面
    二、從埃及召出兒子的豫言(15節)──豫表主要帶領信徒脫離世界
    三、拉結哭兒女的豫言(18節)──豫表信徒在世上與主同受苦難
    四、稱為拿撒勒人的豫言(23節)──豫表信徒雖受世人藐視,但終要被神高舉

【從耶穌基督第一次的降生看祂第二次再來】
    一、主再來的時間和地點:
          1.「當希律王的時候」(1節)──黑夜已深,白晝將近(羅十三12)
          2.「生在猶太的伯利恆」(1節)──審判要從神的家起首(彼前四17)
    二、主再來顯出各種的情況:
          1.「有幾個博士從東方來...拜祂」(1~2節)──愛主、有異象的人,渴慕主的顯現
          2.「希律王聽見了,就心裏不安」(3節)──因為魔鬼知道自己的時候不多(啟十二12)
          3.「耶路撒冷合城的人,也都不安」(3節)──因為他們還沒有豫備好
          4.祭司長和民間的文士無法去尋訪祂(4~6,9節)──他們有聖經知識,卻無心要主
    三、主再來時所要發生的事:
          1.魔鬼會「大大發怒」(16節),但終究「死了」(19節)──要被除去
          2.「凡兩歲以裏的,都殺盡了」(16節)──清心愛主的人要受迫害
          3.「有主的使者向約瑟夢中顯現」(13,19,22節)──主要差遣祂的使者引導、保守我們
          4.「這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15,17,23節)──主的話都要一一成就
    四、主的再來是一件隱密的事:
          1.說是要從伯利恆出來(6節),又說「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15節),若沒有考慮時間的因素,的確叫人覺得困惑
          2.按常理當生在耶路撒冷(1~2節),但舊約卻說當生在猶太的伯利恆(5~6節),實際又是長在拿撒勒城(23節)
    五、我們當如何才能尋見主的臨在?
        1.藉著觀看天上的星(2節)──在主的話上留意(彼後一19),以得到屬天的光照與引導
          2.不可隨從人的天然觀念(1~2節)
          3.接受聖經真理的指正(5~6節)
          4.「那星...在他們前頭行」(9節)──緊緊地跟隨聖靈活的引導
          5.「進了房子」(11節)──要進到靈和教會中
    六、尋見主臨在的結果:
          1.「俯伏拜那小孩子,拿黃金、乳香、沒藥獻給祂」(11節)──獻上真實的敬拜
          2.「就從別的路回本地去了」(12節)──奔走別的路

【約瑟的順服】
    一、立刻的順服(14節)
    二、忍耐的順服(15節)
    三、謹慎的順服(22節)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馬太福音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馬太福音提要」末尾處

本查經注釋是出自《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查經資料大全》http://www.ccbiblestudy.org/index-T.htm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