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44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何西阿書】第三章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7-6-13 14:45:2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壹、內容綱要

【不貞的妻子(三)】
   一、神命何西阿再娶淫婦(1節)
   二、何西阿遵神命娶淫婦(2節)
   三、何西阿指示淫妻獨居多日,象徵以色列人悔改淫行(3~4節)
   四、末後的日子,以色列人必以敬畏的心歸向神(5節)

貳、逐節詳解

【何三1】「耶和華對我說:『你再去愛一個淫婦,就是她情人所愛的;好像以色列人,雖然偏向別神,喜愛葡萄餅,耶和華還是愛他們。』」
  〔呂振中譯〕「永恆主對我說:『你再去、愛這婦人,她情人所愛、又是淫婦的;好像永恆主愛以色列人;雖然他們偏向別的神,喜愛葡萄餅,永恆主還是愛他們。』」
  〔原文字義〕「愛」愛,情人,可愛;「淫」犯姦淫;「情人」朋友,同伴;「偏向」轉向,轉離;「別」其他的;「喜愛」(原文和「愛」同字);「愛(本節最後的「愛」字)」神對人的愛,人與人的愛,男女間的愛。
  〔文意註解〕「耶和華對我說:你再去愛一個淫婦」神命令先知何西阿再取淫婦,這淫婦是誰,雖然沒有指明,但大多數解經家同意,就是他原先所娶的妻子歌篾(參一3),他跟何西阿生了一對兒女後,離家淫奔,另找情人(參二5)。
         「就是她情人所愛的」這裡的「情人」按原文的意思也可解作丈夫,指她的前夫,就是何西阿。因本句明白說她被對方所愛,而不是她愛對方,歌篾離家淫奔,因她要「隨從所愛的」(參二5)。可見,何西阿仍愛歌篾,預表神仍愛以色列人。
         「好像以色列人,雖然偏向別神」淫婦歌篾預表以色列人,背棄了選召他們的真神,而去愛別的偶像假神。
         「喜愛葡萄餅」他們一面用葡萄餅祭拜巴力,一面也喜愛葡萄餅的滋味;故此,葡萄餅用來象徵他們所喜愛的事物,意指他們在真神之外,另有所愛。
         「耶和華還是愛他們」正如何西阿不嫌棄歌篾的移情別戀,仍舊愛她,預表耶和華神還是愛以色列人,願意收回他們。
  〔話中之光〕(一)人間的愛是有條件的愛,因對方可愛,並且也愛我,所以我才愛對方;但神愛我們,不是因為我們可愛,甚至我們還會變心不再愛神,而神卻仍然愛我們。
         (二)許多人表面上看似愛神,實際上在神之外另有所愛──偏向別神,喜愛葡萄餅──心目中另有偶像,喜愛美好的事物,所以十足是「淫婦」。
         (三)神命何西阿去愛一個淫婦,表明神的愛乃是不改變的愛──祂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約十三1)。

【何三2】「我便用銀子十五舍客勒,大麥一賀梅珥半,買她歸我。」
  〔呂振中譯〕「我便用銀子十五舍客勒(『舍客勒』∶大的約等於一兩小的約等於半兩),大麥一賀梅珥(一『賀梅珥』約等於四石)、又大麥一勒特克(通譯:半『賀梅珥』,但量難確定)買她歸我。」
  〔原文字義〕「舍客勒」(原文無此字);「買」交易。
  〔文意註解〕「我便用銀子十五舍客勒」相當於半個奴僕或婢女的贖價(參出二十一32);銀子在聖經裡表徵救贖。
         「大麥一賀梅珥半」在當時大約值銀子十五舍克勒;現金和實物相加,正好相當於一個奴僕或婢女的贖價。為何付現金和實物各半?可能因為何西阿臨時籌措不足現金,另以實物代之。或者大麥另有象徵性的意義,例如丈夫若懷疑妻子行淫,須帶著大麥麵去見祭司(參民五11~15)。
         「買她歸我」暗示她可能賣身為妓,或積欠債務,所以需要付出代價贖回。
  〔話中之光〕(一)神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就付出重大的代價,差遣祂獨生愛子耶穌基督,為我們在十字架上捨命,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參羅五8)。
         (二)因為我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我們的身子上榮耀神(參林前六20)。

【何三3】「我對她說:『你當多日為我獨居,不可行淫,不可歸別人為妻,我向你也必這樣。』」
  〔呂振中譯〕「我對她說:『你應當為我過著靜居守己的生活許多年日,不可行淫,不可歸別人為妻;我對你也要善守夫道。』」
  〔原文字義〕「行淫」犯姦淫,作妓女;「我向你也必這樣」(原文無此片語)。
  〔文意註解〕「我對她說:你當多日為我獨居」多日獨居的用意在潔身自愛,悔改淫行。
         「不可行淫,不可歸別人為妻」意指在獨居期間,不可與男人發生性行為,也不可嫁給別的男人。
         「我向你也必這樣」意指先知何西阿也同樣不與異性發生關係,不另娶別妻。
  〔話中之光〕(一)你們這些淫亂的人(原文是淫婦)哪,豈不知與世俗為友,就是與神為敵嗎?所以凡想要與世俗為友的,就是與神為敵了(雅四4)。
         (二)親愛的弟兄啊,我們現在是神的兒女,將來如何,還未顯明;但我們知道,主若顯現,我們必要像祂、因為必得見祂的真體。凡向祂有這指望的,就潔淨自己,像祂潔淨一樣(約壹三2~3)。

【何三4】「以色列人也必多日獨居,無君王,無首領,無祭祀,無柱像,無以弗得,無家中的神像。」
  〔呂振中譯〕「因為以色列人也要許多年日過著靜居守己的生活;沒有王、沒有首領、沒有祭祀、沒有聖柱、沒有以弗得、沒有家神像。」
  〔原文字義〕「首領」統治者,族長,長老;「祭祀」祭物,節期;「柱像」柱子,石柱;「以弗得」祭司服;「神像」偶像。
  〔文意註解〕「以色列人也必多日獨居」象徵以色列人有一段很長的年日,歷經亡國被擄的痛苦,沒有正常的宗教信仰祭祀活動,從中汲取教訓,悔改歸向神。
         「無君王,無首領」意指失去獨立自主的權利。
         「無祭祀,…無以弗得」意指失去正常的宗教信仰和活動。
         「無柱像,…無家中的神像」以色列人在被擄期間,由於亡國的慘痛教訓,似乎也因此棄絕了迦南地的異教風俗,不再敬拜偶像假神。
  〔話中之光〕(一)「獨居」意指分別為聖,不讓神以外的一切人(君王,首領)、事(祭祀)、物(柱像,以弗得、神像),在我們的心中佔據地位。
         (二)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淨的物,我就收納你們。我要作你們的父;你們要作我的兒女。這是全能的主說的(林後六17~18)。

【何三5】「後來以色列人必歸回〔或譯:回心轉意〕,尋求他們的神──耶和華和他們的王大衛。在末後的日子,必以敬畏的心歸向耶和華,領受祂的恩惠。」
  〔呂振中譯〕「後來以色列人必回轉過來,尋求他們的神永恆主、和他們的王大衛;日後他們必以戰驚恐懼地傾慕永恆主和他的恩惠。」
  〔原文字義〕「歸回」返回,轉回;「尋求」渴求,堅求;「大衛」受鍾愛的;「末後」盡頭,最後;「敬畏」恐懼,極其懼怕;「恩惠」良善,好的事物。
  〔文意註解〕「後來以色列人必歸回」意指以色列人必從被擄之地歸回到迦南美地;根據聖經紀載,先後至少有兩次比較大規模的歸回運動:(1)同著省長所羅巴伯回去的有四萬九千八百九十七名(參拉二1~67;尼七8~67);(2)同文士以斯拉回去的總人數約有五、六千人(參拉八1~14,和八14註解)。
         「尋求他們的神耶和華和他們的王大衛」意指歸回的以色列人必在宗教信仰上和政治上合而為一:(1)相信耶和華真神,不再拜偶像假神;(2)原來的南北兩國必合成一個國家。
         「在末後的日子,必以敬畏的心歸向耶和華,領受祂的恩惠」意指當世界末期時,以色列人必因大災難的教訓,以敬畏的心歸向耶和華,領受祂的恩典。
  〔靈意註解〕「尋求他們的神耶和華和他們的王大衛」二者合而為一,即指救主耶穌基督;當末日,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參羅十一26)。
  〔話中之光〕(一)我們若轉向神,神就必轉向我們(參亞一3;瑪三7)。
         (二)苦難能幫助我們學會順從(參來五8)而敬畏神;凡敬畏耶和華的,無論大小,主必賜福給他(詩一百十五13)。

叁、靈訓要義

【悔改的真諦實意──歸回或回心轉意】
   一、悔改的人──淫婦──偏向別神,喜愛葡萄餅(1節上)
   二、悔改的動機(吸引)──神不改變的愛(1節下)
   三、悔改的必需(理由)──神為我們付出重大的代價(2節)
   四、悔改的證實──多日獨居(3~4節)──清楚對付神之外的一切人、事、物
   五、悔改的意義──歸回(回心轉意),尋求神(5節上)
   六、悔改的果效(結局)──以敬畏的心歸向耶和華,領受祂的恩惠(5節下)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何西阿書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何西阿書提要」末尾處

本查經注釋是出自《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查經資料大全》http://www.ccbiblestudy.org/index-T.htm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