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50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以西結書】第二十八章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7-5-16 11:28:2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內容綱要

【神公義的審判(二十八1~26)】
   一、 神啟示哀歌(11~19)
   二、 神斥責泰爾、西頓及一切與神為敵的國家
——《新舊約輔讀》

逐節詳解

【結二十八1】「耶和華的話又臨到我說:」
  〔呂振中譯〕「永恆主的話傳與我說:」
  〔暫編註解〕本分為三段。第一段(第1-10節)是針對推羅王的預言。他的覆滅是因為他那無法容忍的狂妄自大。第二段(第11-19節)是一首關於推羅王的哀歌。這段預言轉而喻指推羅的真正統治者撒但。該段的注釋說明了這種轉喻的原則。第三段最短(第20-26節),是關於另一個主要的腓尼基城市——西頓的預言。
     1-10推羅王的驕人成績使他誤以為自己身分可匹比上帝,因此必被貶抑,慘遭毀滅。
       1~19這段經文包含了對推羅王(二十八1,12)、撒但(二十八12),和推羅城(二十八7~8,18~19)三方面的信息。
         1-19  推羅王因高傲受罰:當時的推羅王是謁巴力二世(謁巴力一世是耶洗別的父親,參王上16:31)  , 以高傲僭妄聞名,  像古代近東許多君王一樣目中無人,自比為神。本章的推羅王可代表推羅這個墮落的城邦。
     1~19本文是關於推羅的最後預言,主要是痛斥了推羅王的狂傲,經濟的繁榮,使推羅王在外邦中享有盛名,他就與神相比。因此,神斥責推羅王愚蠢地竟然心存驕傲,斷然宣告了對他的審判。由此可知,沒有感恩的心,必然會生髮出驕傲(申8:12-14;但4:30)。這一點依然適用於今天的國家和個人。當個人或國家過於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以及財富時,他們往往誤以為自己擁有無限的能力,把自己當作神

【結二十八2】「“人子啊,你對推羅君王說,主耶和華如此說:因你心裡高傲,說:‘我是神,我在海中坐 神之位。’你雖然居心自比 神,也不過是人,並不是神!」
  〔呂振中譯〕「『人子阿,你要對推羅的人君說:主永恆主這麼說:因你心裏高傲,說:“我乃是神;我在海中心,坐神的寶座”;其實你不過是人,並不是神,儘管你居心、自以為有神的心機。──」
  〔暫編註解〕當時的“推羅君王”是伊托堡二世(Ittobal Ⅱ)。“在海中坐神之位”是指當巴比倫王來攻城時,推羅退到離岸1公里外的一個小島據守,尼布甲尼撒王無可奈何,不能將此島攻下(參二十六12注)。
       “推羅君王”。當時在位君王以託巴力二世(Ittobaal II)的驕傲受到嚴厲的譴責。
     「我在海中」:推羅的海島與陸地相隔,在海中央自成一國。
         我在海中坐神之位: 形容人總是忘卻自己的本相,目中無人的可憎光景。推羅在貿易往來中蜚聲商界,就開始將自己視為神。被造物妄想與神平起平坐,是屬乎魔鬼的驕傲。當人忘記自己的本份,而欲成為超越神的時候,就會暴露隱藏在內心深處的邪惡性情。置身貧苦卑賤時,人不會驕傲。然而,一旦獲得了名譽和財富,就會滋生出驕傲。不論是獲得成功或受到挫折時,我們都要靠著神的幫助,在神面前謙卑(徒12:23;林前10:12)。
         君王(nagid)。“領袖”,“首領”。據約瑟弗斯記載,尼布甲尼撒圍城時的推羅國王是艾斯巴力(《駁亞皮昂》I.21)。但先知無疑是斥責所有推羅國王的狂傲。
         神之位。可能指推羅的美麗風景和戰略性地位。有人認為是指巴力-麥爾卡特(Melkarth)的殿坐落在那裡。
         2~5指出了推羅王視自己為神的驕傲,和誇口自己的才智的狂妄。這是他受到審判的第一個原因。

【結二十八3】「(看哪,你比但以理更有智慧,什麼秘事都不能向你隱藏。」
  〔呂振中譯〕「哼,你居然比但以理還有智慧!任何祕密事你看都不糢糊;」
  〔暫編註解〕“但以理”。無疑是聖經中的但以理。參看第十四章14節的腳註。
       「但以理」:參14:14注。耶和華諷刺推羅王以為自己比賢人但以理更有智慧。
     你比但以理更有智慧: 這是一種驕傲,藉著比較自己和對方,顯示自己的優越。在貿易過程中,推羅王掌握了各地區的歷史、文化及各民族的特徵,將自己比作從神的靈得著智慧的但以理,從而陷入了驕傲。在此,我們可以察看比較意識的弊端和被造意識的重要性:①比較意識:今天的聖徒生活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容易事事與別人相比較。問題是,比較很難帶來建設性的意見,反而導致破壞性的結局。亦即,當我在比較中看到自己佔優勢,心中就滋生優越感和傲慢之心;當別人比我優秀時,就易產生自卑感,進而灰心喪氣。這種比較意識會導致驕傲或自卑,都會誘發敵對情緒和分裂,對立和鬥爭,是破壞共同體和平與安定的毒素;②被造意識:這種精神會承認,他人與我均是按照神的形象所造的被造物(創1:27;林後5:17)。它承認人人都是神的傑作,是擁有不同個性與資質的,有尊嚴的人格。當我們以這種態度對待別人的時候,就會尊重對方,也會擁有正確的自我意識。只要人擁有被造意識,就可以去除驕傲,團結協助、結出和平的果子。當我們承認自己身上有獨特的優缺點,同時也接納他人的優缺點時,就可以揚長避短,使人人得著益處。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夠喜人之喜,憂人之憂。聖徒應當遵循神的創造秩序而擁有被造意識,不可隨從世界的風俗而持有比較意識。這就是討神喜悅,使人和平的道路(耶43:2)。
         這是一句反話。但以理在巴比倫的宮廷中是以智慧和能揭示奧秘而著稱的(但1:20;2:48;4:18;5:11-14等)。把推羅國王比作這樣的人,可能是因為他引以為榮的優越感。有人認為這裡的但以理是指西元前14世紀的沙姆拉角(Ras Shamrah)書板上所提到的主人公(見結14:14注釋)。這似乎是不大可能的。

【結二十八4】「你靠自己的智慧聰明得了金銀財寶,收入庫中。」
  〔呂振中譯〕「靠着你的智慧聰明,你為自己得了資財;你得了金銀收入你的府庫;」

【結二十八5】「你靠自己的大智慧和貿易增添資財,又因資財心裡高傲。)」
  〔呂振中譯〕「靠着你作生意的大智慧你增大了你的資財,你竟因你的資財而心裏高傲!──就因這樣,」
  〔暫編註解〕因資財心裡高傲: 在聖經中,資財本身並非是惡的。但是,倘若濫用資財,就會忘卻神(申8:13,14),陷入試探(提前6:9)。甚至會阻礙我們的天國之行(太19:23)。推羅也因物質財富而抵擋神。因此,聖徒首先要渴慕屬靈財富(詩119:4)與屬天的智慧(箴3:13,14;16:16)。

【結二十八6】「所以主耶和華如此說:因你居心自比 神,」
  〔呂振中譯〕「故此主永恆主這麼說:『你居心既自以為有神的心機,」
  〔暫編註解〕6~10本文記錄了狂傲的推羅王將會落到何等下場。神必徹底懲治驕傲之輩(賽14:12-20)。

【結二十八7】「我必使外邦人,就是列國中的強暴人臨到你這裡,他們必拔刀砍壞你用智慧得來的美物,褻瀆你的榮光。」
  〔呂振中譯〕「那麼你就看吧,我必導引外族人、列國中的強橫人、來攻擊你;他們拔刀來砍壞你用智慧得來的美麗,污辱你的光華。」
  〔暫編註解〕“外邦人”:指巴比倫人(二十六7)。
       “外邦人”。即巴比倫人(比較二六7)。
     「強暴人」:列國中最強暴之國,這裡指巴比倫。
         列國的強暴者: 此人多次出現在本書,指神的審判工具—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26:7;29:18;30:10)。
         列國中的強暴人。以西結在其他地方用這個片語指巴比倫軍隊(結30:10,11;31:12;32:12)。

【結二十八8】「他們必使你下坑,你必死在海中,與被殺的人一樣。」
  〔呂振中譯〕「他們必使你下冥坑;死在海中心,像被刺死的人那樣的死。」
  〔暫編註解〕“下坑”:指死。“與被殺的人一樣”:指不得安葬。
       “坑”。希伯來文是Sheol。“死在海中”。即不得埋葬。
     必死在海中: 意指在與外界徹底斷決而無人援助的情況下,悲慘地死去。在末後的日子,撒但也會落到如此下場。在神的審判台前,撒但將會失去自己所仰賴的一切,永遠被關在硫磺火湖裡(啟20:10)。
         死。原文是表示強調的複數,指遭遇而死亡。

【結二十八9】「在殺你的人面前你還能說‘我是神’嗎?其實你在殺害你的人手中,不過是人,並不是神。」
  〔呂振中譯〕「在殺你者面前你還能說:“我是神”麼?在刺殺你者手中,你不過是人,並不是神呀。」
  〔暫編註解〕不過是人,並不是神: 受到神的審判之後,推羅王將重新認識。在神的懲罰和審判面前,他才痛悟到自己不過是有限的被造物。
     不過是人。有譯本為將來時態。

【結二十八10】「你必死在外邦人手中,與未受割禮(或作“不潔”。下同)的人一樣,因為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呂振中譯〕「你必死在外族人手中,像沒受割禮的人那樣的死;因為我是說了,主永恆主發神諭說。』」
  〔暫編註解〕“與未受割禮的人一樣”:從以色列人的觀點,外邦人“未受割禮”是不潔淨、受鄙視的。此即謂受辱而死。
       “ 死在…… 與未收割禮的人一樣”。即羞恥的死亡。
     死如「未受割禮的人」指備受屈辱之死,因為未受割禮的人無分於與神立約的團體。這樣的收場與推羅原有的榮華富貴成一強烈對比。
         與未受割禮的人一樣: 在古代以色列社會中,未受割禮者的死是遭到神的烈怒和詛咒的羞辱之事(創17:14;出12:48)。因此,本文意指推羅王將會在巴比倫軍隊的手中,蒙羞而死。若有人得著了救恩受了屬靈的割禮,卻仍然活在罪惡裡,就必然會受到懲戒,並會落得羞愧的結局(羅11:22;林前9:27)。
         希羅多德說(ii.104),腓尼基人也是行割禮的。他們和猶太人一樣,看不起未受割禮的人。

【結二十八11】「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
  〔呂振中譯〕「永恆主的話又傳與我說:」
  〔暫編註解〕解經家將這裡二十八11~17一段話和《以賽亞書》十四12~17解釋為指撒但而說的話。撒但在驕傲自大的推羅王和其他君王背後做工作、是推動者,是肉眼看不見的王(《創世記》三14~15)。參《以賽亞書》十四12注。
       11-19推羅王被描述為伊甸園中原始的受造物,受造之初全然美麗,智慧充足,在聖山護守神的寶座,享盡尊榮,可惜因多行不義而被驅逐、懲罰。傳統認為這段經文指撒但的墮落,對此提供了一些細節資料。
     11~19 這段提到一些超越常人的特徵,所描述的顯然不是人類的“推羅王”,而是撒但。若是這樣,第12至15節描述撒但在墮落之前獨有的權利,第16至19節是他的審判。“無所不備”(12節)。即撒但原來的智慧與美麗是完美的。
         11~19遵照神的命令,以西結為推羅王作了哀歌。本文可以分為三部分:①推羅王的威嚴和榮耀(12-14節);②王因物質的富足變得不義(15-18節);③推羅王因著驕傲而受審判(19節)。此哀歌描繪了一個因貪戀物質而失去對神的摯愛與忠誠的人(啟2:4,5)。

【結二十八12】「“人子啊,你為推羅王作起哀歌,說主耶和華如此說:你無所不備,智慧充足,全然美麗。」
  〔呂振中譯〕「『人子阿,你要為推羅王舉哀唱歌,對他說:主永恆主這麼說:『你是“完美”之印章,滿有才智,十全美麗,」
  〔暫編註解〕「你無所不備」:或作「你這完美的印記(或標誌)」,表示全備無缺。
       全然美麗: 字面意思“你被造的完全”,“你是完美的模型”,這是指推羅王作為一國之君,的確治理有方(耶22:24)。
     推羅王。第11-19節雖然是有關推羅王的哀歌,但不大可能局限于推羅王。其大大超越局部範圍的構思,是很難用“反語”這樣的修辭術語來解答因完全應用於屬世的推羅王而引起的種種問題的。
         以下的說法似乎很難局限於任何屬世的“推羅王”:一,“你曾在伊甸神的園中”(第13節);二,“你是那受膏遮掩(約櫃)的基路伯。我將你安置在神的聖山上”(第14節);三,“你從受造之日所行的都完全,後來在你中間又察出不義”(第15節);四,“我因你褻瀆聖地,就從神的山驅逐你。遮掩約櫃的基路伯啊”(第16節)。當以西結在異象中觀察屬世推羅王的品格和活動時,聖靈似乎揭開了可見與不可見事物之間的帷幕,使先知看見了推羅王所侍奉的那看不見卻大有能力的撒但。以賽亞也曾得見屬世的巴比倫王背後的撒但(結14:4)。巴比倫王的品性和策略都是屬於撒但的(第12-16節)。
         所以如果把這段關於推羅王的預言,視為揭示真正的推羅王撒但的歷史,那就容易解釋得多了。這段經文告訴我們那個後來成為魔鬼撒但的天使是從河而來的,他原來的地位和墮落的歷史。除了本段和賽14:12-14,我們無從獲得有關罪惡之君的起源,原來的地位和墮落原因的合理而完整的記錄。《新約》所提到的撒但(路4:5,6;10:18;約8:44;約壹3:8;彼後2:4;猶1:6;啟12:7-9等),雖然與這些古代的預言完全一致,但是這些經文本身並沒有提供完整的史實。
         聖靈的旨意是要把聖經統一起來。祂要保證為一切重要的事項提供足夠的信息,包括撒但的歷史。祂還決定什麼時候,通過什麼人來提供啟示。本段的適用性在於推羅王明顯地仿效了他的真正領袖──魔鬼。從善惡之爭的角度上看,推羅和所有的異教國家,都受大叛徒的原則所控制。必須充分揭露他對他們歷史的影響。
         無所不備。該詞原文只出現在本節和結43:10(譯為“尺寸”)。本句也可譯為“你為你的完全蓋上了印”。其總的意義是清楚的。路錫甫的智慧,榮耀和美麗超過了其他所有的天使。

【結二十八13】「你曾在伊甸 神的園中,佩戴各樣寶石,就是紅寶石、紅璧璽、金鋼石、水蒼玉、紅瑪瑙、碧玉、藍寶石、綠寶石、紅玉和黃金,又有精美的鼓笛在你那裡,都是在你受造之日預備齊全的。」
  〔呂振中譯〕「你曾在伊甸神園中,有各樣寶石做你的服飾:就是肉紅玉髓、黃玉、金鋼石、黃璧璽〔或譯:瑪瑙;水蒼玉〕、水蒼玉〔或譯:條紋瑪瑙〕、碧玉、藍寶石、紅玉、綠寶石;並且你的「手鼓」和你那裏的寶石座的巧工都是金的,是在你被創造的日子就整備了的。」
  〔暫編註解〕“鼓笛”。用來鑲嵌寶石的座與凹槽。
       「你曾在伊甸」:推羅琳琅滿目的產業猶如伊甸園中壯觀的景象。
     「和黃金,又有精美的鼓笛在你那裡」:原文意思不詳,可能指鑲嵌寶石的托板是用精金製成的。
         伊甸: 字面之意是亞當與夏娃曾住過的花園,比喻了王的權勢和榮耀,王宮美麗舒適地如同伊甸一樣。受造之日:對此有三種見解:①指推羅登基之日;②推羅王誕生之日;③指“被造之日”,即母親懷孕之日。根據本節的後半節,最恰當的是第一個見解。因為鼓笛用在古代近東君王加冕禮中。
         伊甸。這裡從廣義上指神的居所。
         各樣寶石。這裡所提到的寶石在解說大祭司胸牌的寶石時也有列舉(出28:17-20;39:8-14)。但順序不同。本節少了三樣。在七十士譯本中,兩份清單是相同的。例舉這些寶石是為了強調他崇高的地位,是僅次於在天國享有至高榮耀的基督。
         鼓(tuppim)。其單數是toph,通常指小鼓。有人認為toph是鑲珠寶的鼓。
         笛(neqobim)。含義不明。有人認為指礦井。也有人認為是指鑲嵌珠寶的孔。如果是指後者,那就說明珠寶鑲嵌的華麗背景。如果指樂器,那就說明路錫甫是天上唱詩的領隊。
         你受造。路錫甫是受造者,所以與天父和聖子完全不同。祂們的生命是原有的,不是外來的,也不是衍生的。但路錫甫自稱與聖子平等。當神對祂的兒子說:“讓我們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時,撒但很嫉妒耶穌。他希望在造人時與他商議。他希冀只有基督才能行使的權力,所以從尊貴的位置上墮落成為魔鬼。說神創造了魔鬼是不對的。神所創造的是一位美麗,聖潔而無暇的天使。但這個天使把自己變成了魔鬼。

【結二十八14】「你是那受膏遮掩約櫃的基路伯,我將你安置在 神的聖山上,你在發光如火的寶石中間往來。」
  〔呂振中譯〕「我把你安置跟一個護衛者被膏的基路伯在一起;你就在神的聖山上;在發光如火的寶石中間往來。」
  〔暫編註解〕撒但曾擔任守衛神寶座的特殊崗位(比較出二五20)。
       「你是那受膏 ...... 聖山上」:或作「我將你連同守衛的基路伯安置在神的聖山上」。基路伯在這裡的功能並不明顯。
     「神的聖山」:指伊甸園。
         受膏遮掩約櫃的基路伯: 就像基路伯用翅膀護衛施恩座的聖潔一樣,神也膏抹了推羅王,立他統治全域,帶領、保護所有百姓過聖潔的生活。理想的政府及統治者,就是在這地上實現神的公義,增進百姓的社會福利(耶27:5,6)。
         受膏遮掩約櫃的基路伯。這裡用遮蓋猶太聖殿施恩座的基路伯,來說明撒但原來的地位。遮掩約櫃的基路伯路錫甫,侍立在神的榮光中。在神所創造的所有生靈中,他的地位是最高的,是最先向宇宙傳達神旨意的。
         聖山。這裡用山來比喻神政權的所在地,就是天國(見詩48:2注釋)。
         發光如火的寶石。聖經常常用色彩和火焰來象徵神的臨格(見啟4:3)。當神向摩西,亞倫和其他古人顯現時,祂腳下仿佛有平鋪的藍寶石(出24:10)。提到這些細節是為了強調路錫甫的最初特權和後來命運之間的對比。

【結二十八15】「你從受造之日所行的都完全,後來在你中間又察出不義。」
  〔呂振中譯〕「從被創造的日子你的行徑就都完善,直到在你中間發現了不義。」
  〔暫編註解〕“完全”,從道德健全和正直的意義說。撒但在創造時是完全的;可是,驕傲使他墮落(提前三6;賽一四13,14)。
     15~18本文比較了推羅王初始的行為與末後的行為,敘述了推羅王的轉變過程。起初,推羅王如無罪的亞當一樣,有清潔的行為舉止和純潔的政治理念。然而,隨著日益發展的經濟,國庫富足,使他就如墮落的亞當一樣,脫離正道,開始以武力和暴力維持政權,甚至逐漸自高自大漠視神的公義(5節)。就像從伊甸園被驅逐的亞當那樣,他也終將被神離棄而滅亡。由此可知:①財物所帶來的驕傲是損壞純潔信仰的最強有力的要因(申8:12-14;箴11:28);②驕傲是罪的根源 ,必然引發其它的屬靈罪惡與道德上的罪惡(箴18:12)。

【結二十八16】「因你貿易很多,就被強暴的事充滿,以致犯罪,所以我因你褻瀆聖地,就從 神的山驅逐你。遮掩約櫃的基路伯啊,我已將你從發光如火的寶石中除滅。」
  〔呂振中譯〕「因為你作的生意很多,你中間就充滿了強暴的事,以致你犯罪;因此我拋擲你為污俗離開神的地,護衛者基路伯也將你從從發光如火的寶石中除滅掉。」
  〔暫編註解〕「就被強暴的事充滿」:即「你充滿強暴」。後半節或作:「所以我看你如褻瀆的物體,從神的聖山驅逐你,守衛的基路伯也把你從火之石中趕出來。」
       發光如火的寶石: 並非指各種寶石,而是指火柱,即神的保護(亞2:9)。推羅王就是在神的榮耀和權威中得到看顧。
         因你貿易很多。這裡用推羅貿易的畫面,繼續推羅王的比喻。用推羅貪婪而往往不誠實的貿易,來比喻路錫甫在天上邪惡的悖逆活動。
         我已將你從發光如火的寶石中除滅。這是希伯來語原文和七十士譯本的意思。但英RSV版譯為“遮掩約櫃的基路伯驅逐了你”。這種變動是沒有依據的,且否定了撒但是“遮掩約櫃的基路伯”的事實。啟12:7-9說米迦勒(基督,見但10:13注釋)是天軍的領袖,從天國驅逐了大叛徒。
     16~19 這段宣佈了撒但的審判,要等到撒但永遠被扔進火湖裏,審判才完成(啟二○10)。這裏,撒但在神管治下的職務已經終止,但他仍可到天上去(伯一6)。在大災難中期,神要把他從天上扔下來,困於地上(啟一二7~13)。在千禧年開始的時候,他要被扔進無底坑(啟二○1~3),在千禧年末,他會被釋放一段短時間(啟二○7~9),然後永遠被扔進火湖裏。

【結二十八17】「你因美麗心中高傲,又因榮光敗壞智慧,我已將你摔倒在地,使你倒在君王面前,好叫他們目睹眼見。」
  〔呂振中譯〕「你因你的美麗而心裏高傲;又為了你的光華而敗壞你的才智。我將你摔倒於地,使你暴露身體於君王面前,讓他們目睹為快。」
  〔暫編註解〕指出虛榮、奢侈及美貌是促使推羅王墮落的其它要因。神會使因自己的智慧而驕傲的人徹底降卑,並受他人的蔑視(箴29:23)。
     關於路錫甫墮落的原因,見第15節的注釋。

【結二十八18】「你因罪孽眾多,貿易不公,就褻瀆你那裡的聖所。故此,我使火從你中間發出燒滅你,使你在所有觀看的人眼前變為地上的爐灰。」
  〔呂振中譯〕「因你罪孽很多,因你作生意不公道,你污辱了你的「聖地方」;故此我使火從你中間發出燒滅了你,我就使你在所有觀看的人眼前變為地上的爐灰。」
  〔暫編註解〕貿易不公: 意指推羅王靠著自己的聰明,在商業活動中暴取不義之財。在神面前,這些不公平的交易和牟取的暴利是可憎的行為,是出賣自己的信仰良心的行為(18:8,13)。因此,聖徒當憑著良心進行清潔、公正的交易(摩8:5-8)。 使火從你中間發出:  神的審判就是叫巴比倫軍隊擄掠、焚燒推羅城。罪必招致神的懲戒。正如16、17節所示,審判的終極原因在於推羅王本人的內心,不在乎外因(賽59:2,3)。聖徒當常常努力持守純潔的良心與信心(箴4:23)。
       你那裡的聖所。顯然指天上的聖所,因罪惡的產生而受到玷污。
     使你在所有觀看的人眼前變為地上的爐灰。用燒毀推羅及其國王來比喻撒但的毀滅。在末日,罪惡的創始者真的是用烈火消滅的。那時將除去罪的一切痕跡,潔淨地球,好在將來給義人居住(啟20:14,15;21:1)。

【結二十八19】「各國民中,凡認識你的,都必為你驚奇。你令人驚恐,不再存留於世,直到永遠。”」
  〔呂振中譯〕「列族之民中凡認識你的都必為你而驚駭;你遭受了可怕的災難,就永遠不存在了。』」
  〔暫編註解〕都必為你驚奇。撒但在火湖裡的時間要超過所有的罪人。聖城裡的義人將目睹潔淨的火焰。
     不再存留於世,直到永遠。這句話保證,罪惡一旦根除,將永遠不再汙損神的宇宙(見鴻1:9)。神允許悖逆得到充分的發展,從而為將來提供了保障。神廣袤宇宙的居民,已經對罪惡產生了屬靈的免疫力,可以保證他們將來不再犯罪。悖逆神政權的後果已經充分暴露。大家都深深認識到神品格的公義,善良和智慧。罪再也不可能侵入神所再造的地球,破壞完全的和諧。

【結二十八20】「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
  〔呂振中譯〕「永恆主的話傳與我說:」
  〔暫編註解〕20-23  論要西頓:西頓位於推羅以北約四十公里(廿五英里)的地中海岸邊。這裡並沒有列出西頓的罪過,可能他也像其他國邦一樣,視猶大的毀壞為利己的機會。
     20~23 “西頓”,推羅的鄰居,也將要受罰。參看約珥書三章4至8節的腳註。
         20~24以西結預言了西頓的滅亡。神抵擋西頓的原因有以下幾點:①不公平的交易:與推羅一樣,西頓也是腓尼基王國的城市,在與其他國家進行交易的時候,犯下了許多的罪;②偶像崇拜:在眾多神祗中,西頓尤為狂熱地崇拜亞斯他錄。推羅和西頓王謁巴力(Ethabaal)的女兒耶洗別,作了以色列王亞哈的王妃(王上16:31),褻瀆了耶和華信仰。推羅不僅自甘墮落,而且間接地誘使以色列犯了罪。聖徒當格外謹慎,不至於因著自己的行為絆倒別人。

【結二十八21】「“人子啊,你要向西頓預言攻擊他,」
  〔呂振中譯〕「『人子阿,你要向西頓板着臉,傳神言攻擊她,」
  〔暫編註解〕西頓是一個腓尼基城市,在推羅以北約25英里,現名賽達爾。

【結二十八22】「說主耶和華如此說:西頓哪,我與你為敵,我必在你中間得榮耀,我在你中間施行審判、顯為聖的時候,人就知道我是耶和華。」
  〔呂振中譯〕「說:主永恆主這麼說:『看吧,西頓,我跟你為敵!我必在你中間得榮耀。我在她身上行判罰,在她身上彰顯為聖時,人就知道、我乃是永恆主。」
  〔暫編註解〕將會證明神掌握著各國的命運(見但4:17注釋)。

【結二十八23】「我必使瘟疫進入西頓,使血流在他街上。被殺的必在其中僕倒,四圍有刀劍臨到他,人就知道我是耶和華。」
  〔呂振中譯〕「我必將瘟疫送進她中間,將流血的事送到她街上;被刺死的人必倒斃於其中,因有刀劍四圍攻擊她;人就知道我乃是永恆主。」
  〔暫編註解〕在尼布甲尼撒圍攻和打敗推羅以後,西頓成為腓尼基的主要城邦。後來大約在西元前526年,岡比西斯控制了西頓。西元前351年左右的一次叛亂導致了城市的毀滅。後來西頓落入亞歷山大的手中。再後來歸屬羅馬。

【結二十八24】「“四圍恨惡以色列家的人,必不再向他們作刺人的荊棘,傷人的蒺藜,人就知道我是主耶和華。”」
  〔呂振中譯〕「『對於色列家,四圍那些輕蔑他們的人、以後必不再向他們作刺人的蒺藜、作給人疼痛的荊棘。人就知道我乃是主永恆主。」
  〔暫編註解〕對鄰國受審的總論:26-28章論及巴勒斯坦鄰國的罪過與下場,為的是使人「知道我是主耶和華」。
       「不再向他們作刺人的荊人的荊棘,傷人的蒺藜」:先前與以色列為敵、時常侵略她的國家既受到審判、紛紛滅亡,以色列將可安享太平。
         本文充分地表達了神對以色列民族的憐恤。外邦人曾經侵擾以色列,且對以色列的滅亡抱有幸災樂禍的態度。神之所以擊殺外邦人,是為了拯救以色列,使他們從痛苦中得到解放(耶23:6;32:37)。並且,神也要從以色列得著榮耀,因為以色列必因著神所施行的恩典,而痛改前非(37:27,28)。
         這個比喻可能引自民33:55。在那裡泛指迦南人。
     24~26 神應許要復興以色列(在基督再來的時候),以及應許他們有平安和安全(在千禧年國度期間)。

【結二十八25】「主耶和華如此說:“我將分散在萬民中的以色列家招聚回來,向他們在列邦人眼前顯為聖的時候,他們就在我賜給我僕人雅各之地仍然居住。」
  〔呂振中譯〕「『主永恆主這麼說:我將以色列家從他們分散去的外族之民中招集回來,在列國人眼前向他們彰顯為聖;那時他們必仍住在他們本地,就是我所賜給我僕人雅各的。」
  〔暫編註解〕按照神的計畫,那些侵犯鄰居,特別是猶太人的國家將會失去勢力。神的子民被擄回歸以後,將重享以前的特權。周圍的國家將會承認耶和華的主權。
       25~26以西結預言了以色列的復興,這與受到審判的外邦相對比。以色列因在神面前犯罪而被擄到列邦,但是將來必因著神的憐憫而回到故土,得享嶄新的生命,且因此愈發彰顯出神的聖潔與榮耀。
     25-26  以色列蒙復興:神的百姓將脫離仇敵的迫害,得以安居樂業。這兩節跟在推羅,西頓受懲的預言之後,表明神在審判與慈愛中都彰顯祂的榮耀和聖潔,使列國得知祂是神。

【結二十八26】「他們要在這地上安然居住。我向四圍恨惡他們的眾人施行審判以後,他們要蓋造房屋,栽種葡萄園,安然居住,就知道我是耶和華他們的 神。”」
  〔呂振中譯〕「他們必在這地安然居住,建造房屋,栽種葡萄園。我向其四圍一切輕看他們、的人施行判罰以後,他們便得以安然居住;人就知道我乃是永恆主他們的神。」
  〔暫編註解〕參賽65:9,10;耶30:18;耶32:41。這是神計畫恢復以色列達到的理想狀態。如果祂的子民實行了祂對於他們的旨意,他們就會安居在自己所建造的房屋中,自由地享用他們所種植的葡萄,再無毀滅之虞。但被擄的嚴厲管教未能實現神履行祂應許所必需的屬靈復興。

【暫編註解資料來源】
《啟導本聖經註釋》․《雷氏研讀本》․《串珠聖經註釋》․《聖經精讀本──以西結註解》․《SDA聖經注釋》․

※以上內容摘錄自『查經資料大全』,更多相關內容,請上 http://www.ccbiblestudy.org/index-T.htm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