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44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以西結書】第二十六章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7-5-16 11:26:2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內容綱要

【惡貫滿盈(二十六1~21)】
   一、預言的核心(1~6)
   二、泰爾受尼布甲尼撒王攻打的情形(7~21)
——《新舊約輔讀》

逐節詳解

【結二十六1】「 第十一年十一月初一日,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
  〔呂振中譯〕「第十一年初一日、永恆主的話傳與我說:」
  〔暫編註解〕這時是主前587年間,耶路撒冷淪陷在即。
       “第十一年”。主前586年,大概在耶路撒冷被征服的前夕。
     「第十一年」:約主前五八六年,即耶京陷落後不久。
         第十一年十一月初一日: 指B.C.586年,這是約雅斤王被擄到巴比倫的(B.C.597)第11年,也是耶路撒冷被毀的那一年(王下25:2;耶39:2)。
         第十一年。就是約雅斤被擄第十一年(見結1:2注釋)。如果這是西底家即位的年份(王下25:2-4,8,9),那就是耶路撒冷淪陷之年(西元前587或586年)。沒有說是哪一個月。有人認為預言是在耶路撒冷淪陷以後發出的(見結26:2)。如果以西結所用的是秋季年曆,就有這種可能性。但也有可能是預言該城的傾覆。
         關於亞捫,摩押,以東和非利士人的預言比較短。關於推羅的預言則有三章(結26-28章)。關於以西結所斥責的另一個重要國家——埃及的預言,共有四章。
         1~19本文續前章之後,繼續記錄了神對巴勒斯坦沿海北部的腓尼基首都推羅的審判。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成就了此審判。本文的內容可分三部分:①對推羅的審判:因為他們譏誚了耶路撒冷的滅亡(1節);②為瀕臨毀滅的推羅作哀歌(27:1-36);③神審判狂傲的推羅王(28:1-19)。我們可以從推羅的滅亡中得出以下教訓:①物質上的富足極有可能導致精神上的貧乏:推羅是以地中海為中心的國際貿易的中心,他們的文明給周邊國家帶去了極大的影響,物質也極富有(27:3-25)。但是,他們在精神上卻跌進了墮落的深淵。科學的急速發展,使當代人的物質、經濟、生活日益豐富,但是信仰卻日益世俗化、低俗化,本文無疑是在為這種困境中的現代文明敲響了警鐘;②過於豐盛的物質會使人以其它偶像替代神:推羅心醉於自己的榮華富貴,而將自己視為神明(28章)。當今社會亦憑藉世俗的思想理念和物質等替代神,藉以麻醉人的靈魂。
         1-21  預言推羅傾覆。1-6  預言的核心。7節以後先知才一一精細的描寫審判的步驟及內容。
         26:1~21本文記載神對商業城市推羅的審判。在貿易上,推羅對以色列持有競爭意識。並且也像其他外邦人那樣對耶路撒冷具有敵意和憎惡之心。當他們看到耶路撒冷被巴比倫所滅的時候,便想到貿易量更多,經濟利潤將會更加可觀,而滿心歡喜。推羅並沒有從鄰國的滅亡汲取屬靈的教訓,反而卑鄙地想要利用這機會,神就宣告要審判推羅。今天,世人巧妙地利用弱者的弱點而謀取私利,本文暗示神將會嚴厲地審判這卑劣無恥的行為。
         26:1-28:19  論推羅:推羅位於耶路撒冷西北約一百六十公里(一百英里)。是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城雖小但卻極富裕,居民多以海外貿易為生。城分兩部分,一在陸地,一為海島,二者有一長堤連接。臨敵時,推羅人逃往海島,以此為防禦城。一直以來推羅與耶路撒冷都有貿易之爭,但推羅在當時卻是古代腓尼基的最大港口。主前五九四年推羅曾加入反叛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的聯盟(參耶27:3), 據史家的記載,尼布甲尼撒圍攻推羅達十三年,後來雙方舉行和談 (參29:18) , 巴比倫對推羅取得某程度的宗主權。主前三三三年亞歷山大圍攻推羅七個月,填海造壩直抵推羅海島(參26:12),終於消滅推羅。本段的預言主要是指尼布甲尼撒所帶來的破壞,間也穿插亞歷山大致命的打擊。推羅的罪行大致也是幸災樂禍:看到耶路撒冷的陷落,感到有利於自己獨佔國際貿易的企圖,因此沾沾自喜。本段可分三部分:1 26:1-21預言推羅傾覆;2 27:1-36描述推羅有如一艘商船將沈沒海底;3 28:1-19預言驕傲的推羅王沒落。

【結二十六2】「“人子啊,因推羅向耶路撒冷說:‘啊哈!那作眾民之門的已經破壞,向我開放;他既變為荒場,我必豐盛。’」
  〔呂振中譯〕「『人子阿,關於耶路撒冷、推羅既譏笑說:“阿哈!那做列族之民門戶的已經破壞了;她已經轉而屬於我了;我必得豐滿;她卻荒廢了!”」
  〔暫編註解〕推羅是腓尼基一個商港,繁華鼎盛,顯赫一時。遠在以西結之前一百多年,以賽亞已經預言過推羅的傾覆(賽二十三章)。以西結在這裡再提出,巴比倫王會來圍困推羅城。參二十六12注。
       “眾民之門”指耶路撒冷;耶路撒冷當時是重要的政治和經濟中心(耶二十七3),可與推羅城抗衡。
     “推羅”。位於地中海沿岸、在亞柯和西頓中間的一個古代腓尼基城邦。她在希蘭王(主前980~947年)的管轄之下十分繁榮,曾為大衛的王宮(撒下五11,12)、所羅門的王宮和聖殿(代下二)的興建提供人手和材料。“開放”。若經過耶路撒冷的陸路不能使用,推羅便期望更多的貿易可透過她的港口運輸出去。推羅包括大陸上一個城市和離岸的一個小島。
         「阿哈」:參25:3。
         「眾民之門」:指耶路撒冷原是南北商隊必經之門戶,推羅慶幸耶京陷落,以為從此可取代她的地位。
         眾民之門……向我開放: 耶路撒冷原是列邦的經濟中心,各國的鉅賈們頻繁來往於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一滅亡,推羅就獨霸經濟利益。推羅並沒有直接的軍事力量戰勝猶大,而是借用第三國力量,間接地佔據了有利的地位。他本當認清自己位置謙卑地面對現實,而不應該自高自大。有時我們也會親眼目睹仇敵的滅亡,我們當懷有同情和慈悲之心,而不應盲目自大(太5:38-42;羅12:20,21)。
         推羅。推羅是一座強大的商業城市,包括位於大陸的推羅舊城,和建在離岸約半英里石島上的推羅新城。該島面積約有140英畝。推羅新城有兩個港口,一個在北面,一個在南面。推羅人從這裡派出船隊,遠至大西洋,非洲西部,甚至可能到英國。推羅在西班牙和非洲北部建立了殖民地,如著名的迦太基,加迪斯(Gades )和阿夫季拉( Abdera)。推羅又人因工匠而聞名於世。推羅的產品,如銅器,紡織品(特別是紫色布匹),玻璃器皿和陶器,在世界各處都享有盛名。
         腓尼基人使用閃族的一種語言。他們的宗教在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他們的主神是推羅的保護神麥爾卡特(Melkarth],有時稱為巴力-麥爾卡特)。這顯然是以色列人在耶洗別的影響下所崇拜的巴力。他們還用最墮落的儀式崇拜亞斯他錄和其他神。關於古腓尼基的歷史,見創10:6,15,17,18注釋。
         啊哈。見結25:3注釋。推羅為耶路撒冷的傾覆而高興,完全出於自私的動機。在所羅門的時代,耶路撒冷是內陸商業的大中心。來自阿拉伯,甚至是印度的貿易都要經過她。耶路撒冷無疑藉著與腓尼基人的貿易而致富。即使在她衰落的時候,由於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她無疑仍然是推羅人希望壟斷的許多交易的中心。

【結二十六3】「所以,主耶和華如此說:推羅啊,我必與你為敵,使許多國民上來攻擊你,如同海使波浪湧上來一樣。」
  〔呂振中譯〕「那麼主永恆主就這麼說:看吧,推羅,我跟你作敵;我必叫許多國上來攻擊你,如同海使它的波浪湧上來一樣。」
  〔暫編註解〕許多國民。這裡可能是指尼布甲尼撒和“地上屬他的各國各邦”,即他的盟國(見耶34:1)。先知可能展望到幾百年以後。尼布甲尼撒摧毀了推羅舊城,並連續蹂躪了這個驕傲的城市以後,推羅成為波斯帝國的一部份,但保持著相對獨立的狀態。後來它被馬其頓人統治。再後來被羅馬人統治。
     3~14 “許多國民”參與毀滅推羅。“尼布甲尼撒”(7節)圍攻大陸上的城十三年(主前585~572年)才把她毀滅。主前332年,亞歷山大大帝圍攻島上的城六個月,最後用大陸上被毀之城的瓦礫建一條隄道通往海島,才把她征服。這城後來被重建,在馬太福音十五章21至28節、馬可福音三章8節、馬太福音十一章21、22節和使徒行傳二十一章3至6節都有提及。推羅在主後1291年幾乎被伊斯蘭教徒完全毀滅。

【結二十六4】「他們必破壞推羅的牆垣,拆毀她的城樓。我也要刮淨塵土,使她成為淨光的磐石。」
  〔呂振中譯〕「他們必毀壞推羅的墻,翻倒她的譙樓;我必刮淨她的塵土,使它成為光溜溜的磐石。」
  〔暫編註解〕「淨光的磐石」:先知在這裡帶有諷刺的口吻,因推羅這名稱於原文解作「磐石」。
       刮淨塵土。比喻徹底的毀滅。後來亞歷山大圍攻推羅新城時,從大陸到海島築了一個堤道,用推羅舊城的石頭作為材料。
     4~5淨光的磐石……曬網的地方: 推羅是位於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之城,是海洋貿易中心。當希蘭作推羅王時,曾為所羅門的建殿工程,提供過建築材料和技術(王上5:1-10)。然而,當年的華麗建築、堅固的城牆,均遭到破壞,成為毫無用處的地方。敵擋神的所有勢力均因神的審判而瓦解(詩68:1;89:10)。

【結二十六5】「她必在海中作曬網的地方,也必成為列國的擄物。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呂振中譯〕「她必在海中做鋪網的地方;也必成為列國的擄掠物;因為我已經說了,主永恆主發神諭說。」
  〔暫編註解〕「她必在海中作曬網的地方」:他必如海中央豎起的一塊淨石,只能供漁夫曬網之用。
     在古推羅的遺址上,現在仍有漁夫在曬網。

【結二十六6】「屬推羅城邑的居民(“城邑的居民”原文作“田間的眾女。”八節同)必被刀劍殺滅,他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
  〔呂振中譯〕「她在大陸上的廂鎮的人必被刀劍殺戮;他們就知道我乃是永恆主。」
  〔暫編註解〕(田間的眾女)……知道我是耶和華: 指居住在推羅的周邊城邑或村莊裡的居民。他們終將會在審判中確知神是活神(確信耶和華神的存在)。
     可能指與推羅結盟的城市,與她同遭厄運。

【結二十六7】「主耶和華如此說:“我必使諸王之王的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率領馬匹、車輛、馬兵、軍隊和許多人民,從北方來攻擊你推羅。」
  〔呂振中譯〕「『因為主永恆主這麼說:看吧,我必導引諸王之王、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率領馬匹車輛、馬兵、和許多團兵眾〔傳統:馬兵、團隊、和許多人民〕、從北方來攻擊你推羅。」
  〔暫編註解〕「諸王之王」:是當時常用的形容詞,表達征服者的威勢。
       巴比倫是代神審判推羅的國家。他們佔領了許多國家,擄走了那些國家的君王和百姓,叫他們作自己的附屬國(但2:37,38)。
         尼布甲尼撒。見但1:1注釋)。
         諸王之王。但以理也這樣稱呼尼布甲尼撒(但2:37)。波斯王也採用這個稱呼(見拉7:12)。從銘文中也可看出。
         從北方來。指入侵的方向(見耶1:14注釋)。
         馬匹。所提到的各軍種都屬陸軍。我們沒有找到使用海軍的記錄。海軍對於攻取海島城市是很有用的。圍攻持續了13年。尼布甲尼撒完全摧毀了陸地的城市,但沒有攻下推羅島。後來達成協議,推羅接受巴比倫的統治。
     7-14描繪尼布甲尼撒攻打推羅的情形,作為審判的實現。
         7~14推羅將會被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所徹底毀滅。凡譏誚神子民的人,均會落入這種下場。

【結二十六8】「他必用刀劍殺滅屬你城邑的居民,也必造台、築壘、舉盾牌攻擊你。」
  〔呂振中譯〕「他必用刀劍殺戮你在大陸上的廂鎮的人;他必築壘攻擊你,倒土堆攻擊你,立屏牌攻擊你。」
  〔暫編註解〕「屬你城邑的居民」:原文作「你在陸地上的女兒(居民)」,指最先被攻打的是推羅建在陸地上的部分,其次才是海島。
       第8-12節描寫進攻陸地城市的一般方法。
     8~9羅列了尼布甲尼撒為侵略推羅所動員的武器,為了攻陷沿海城市推羅,他似乎花費許多精力(參照29:18)。

【結二十六9】「他必安設撞城錘攻破你的牆垣,用鐵器拆毀你的城樓。」
  〔呂振中譯〕「他必用進攻機之迫擊攻打你的城墻,用刀斧拆毀你的譙樓。」

【結二十六10】「因他的馬匹眾多,塵土揚起遮蔽你。他進入你的城門,好像人進入已有破口之城。那時,你的牆垣必因騎馬的和戰車、輜重車的響聲震動。」
  〔呂振中譯〕「因於他馬匹之洶涌、他們揚起的飛塵都遮蔽了你;他進入你的城門、好像人進入已有裂口的城;那時你的墻就因馬兵的響聲、滾滾旋轉的輪子和車輛的響聲而震動。」

【結二十六11】「他的馬蹄必踐踏你一切的街道,他必用刀殺戮你的居民,你堅固的柱子(或作“柱像”)必倒在地上。」
  〔呂振中譯〕「他的馬蹄必踐踏你所有的街道;你的人民他必用刀殺戮;你崇拜的堅固柱子必倒在地上。」
  〔暫編註解〕「堅固的柱子」:史家記載推羅的祭神殿中有兩大支柱,一金一翡翠,這詞也可能表示城邑堅固,牢不可破。
       堅固的柱子(柱像): 並非為紀念某一英雄或君王的碑,乃是顯示推羅的力量和榮耀及民族力量的碑,立在推羅的神殿中。
     柱子(或作柱像)。“masseboth”。可能指希羅多德所描述的兩根著名的柱子(ii.44),一根是黃金的,一根是翡翠的,安置在推羅巴力麥爾卡特(Melkarth)的殿中。

【結二十六12】「人必以你的財寶為擄物,以你的貨財為掠物,破壞你的牆垣,拆毀你華美的房屋,將你的石頭、木頭、塵土都拋在水中。」
  〔呂振中譯〕「人必以你的資財為戰利品,以你的財貨為掠物;他們必翻倒你的墻,拆毀你的娛槳館子,將你的石頭木頭和塵土都拋在水中。」
  〔暫編註解〕對推羅的預言得著巧妙而獨特的應驗。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征服了推羅城,應驗了《以西結書》的預言。但他卻無從實現二十六12的話,將推羅城的遺物“拋”在海中。那時,推羅城中的一些人逃亡到地中海上一個小島,離岸不遠,重新建立新城。三百年之後,希臘帝國亞歷山大大帝為了要征服這個島,便把推羅舊址的遺物用來填海,成為一條通往城島的堤道,以便攻城。他所作的應驗了《以西結書》的預言。推羅舊址成了“淨光的磐石”,一無所有(二十六14)。
       將你的石頭、木頭、塵土都拋在水中: 有些人認為這是指希臘的亞歷山大大帝,把推羅的木頭拋在水中,用它作成堤,攻擊推羅的事件(B.C.333)。但是觀其上下文脈,最恰當的解釋應該是推羅徹底被摧毀(4,5節)。
     歷史上沒有記錄尼布甲尼撒曾試圖在大陸和海島之間建造堤道。但亞歷山大這樣做了。即使這樣,他還得動用他的海軍,才於西元前332年征服這個海島城市(狄奧多羅·西庫路斯xvii.40-46頁)。

【結二十六13】「我必使你唱歌的聲音止息,人也不再聽見你彈琴的聲音。」
  〔呂振中譯〕「我必使你歌曲的音響止息;你琴瑟的聲音、人必不再聽到。」
  〔暫編註解〕仔細閱讀啟示錄,就會發現其中的表號和語言與《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西結書》和《但以理書》十分相似。約翰顯然在聖靈的引導下,廣泛採用了《舊約》讀者所熟悉和瞭解的、古代先知的語言和比喻,來描述人類歷史的重大事件。因此,對於巴比倫和推羅荒涼的描述,為約翰刻畫奧秘之巴比倫的衰落提供了語言素材(又見賽13:1-22;賽14:1-32;賽23:1;47:1;耶25:12;50:1注釋)。研究古代先知對於當時事件的描述,會有助於更清晰地理解《啟示錄》的表號和語言(見申18:15注釋)。

【結二十六14】「我必使你成為淨光的磐石,作曬網的地方;你不得再被建造,因為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呂振中譯〕「我必使你成為光溜溜的磐石;你必做鋪網的地方;你必不再被建造;因為我永恆主說了,永恆主發神諭說。」
  〔暫編註解〕雖然推羅周圍的地區都被佔領了,但推羅城本身從未被重建。
       不得再被建造: 此預言首先因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的入侵而得到成就,並通過希臘的亞歷山大大帝完全成就。B.C.332年,亞歷山大大帝(B.C.336-323)修築了連接島嶼和本土的長堤(長800m,寬60m),徹底攻佔了利用地理優勢而頑強抵抗的推羅。由此可知,神的話語必然得到應驗(民23:19;彼前1:25)。
     不得再被建造。有人覺得這個預言難以理解,因為如今在推羅半島上有一社區,人口約14,000。這個半島就是從前的海島和堤道。有人認為這個預言只適用於陸地的城市。他們指出那裡一片荒涼,甚至無法確定古城的位置,這證明先知的話已經應驗。但我們必須認識到,即使在大陸古城的遺址上興建了一座新城,也不違背以西結的預言。因為以西結的預言是針對當時高度文明和輝煌的推羅。那個文明和與它相關的城市將要摧毀。這一位置上的任何現代建築都不能代表古代文化的復蘇,因此也不違背先知的話語。
         況且“不得再”(lo'…`od)只是指“一段時間”,長短要依據上下文來確定。約瑟曾“伏在父親的頸項上,哭了許久”(`od,創46:29)。從推羅的歷史來看,這裡的“不得再”是相對的(見第21節注釋)。又見賽13:20注釋。

【結二十六15】「主耶和華對推羅如此說:“在你中間行殺戮,受傷之人唉哼的時候,因你傾倒的響聲,海島豈不都震動嗎?」
  〔呂振中譯〕「『主永恆主對推羅這麼說:在你中間有大行殺戮的事,受刺傷的人都在唉哼着──那時沿海地帶聽到你傾覆的響聲,豈不都震動麼?」
  〔暫編註解〕海島('iyyim)。指島嶼和沿海地區。
     15~16 “靠海的君王”。推羅的商業貿易夥伴,他們因推羅的陷落而哀悼。
         15-18  為推羅唱哀歌:當推羅傾倒時,素來與她貿易往來的城市無不震驚,紛紛為她哀悼。
         15~18周邊的眾島和與推羅進行貿易的眾多國家,聽到推羅滅亡的消息,就都驚訝不已。神的公義之審判是警告人,使人警覺的契機(49:13;徒5:11)。

【結二十六16】「那時靠海的君王必都下位,除去朝服,脫下花衣,披上戰兢,坐在地上,時刻發抖,為你驚駭。」
  〔呂振中譯〕「那時靠海的人君都必從寶座上下來,除去外袍,剝下刺繡的衣服,披上戰兢為服裝,坐在地上,息息發抖,因你而驚駭。」
  〔暫編註解〕描寫當時君王哀悼時的儀式。
       「靠海的君王」:是曾與推羅有貿易往來的王國之君。
     海的君王: 並非指推羅周邊國家的帝王,而是指在那裡從商的富賈。他們之所以被稱為王,是因為他們利用自己的財富過著王公貴族一般的生活。時刻……驚駭: “時刻”的希伯來語,意指“在所有時刻”。這表明他們的懼怕和恐懼從未離開過他們半步。
         海的君王。即“商人的首領”,就是那些靠經商獲得財富和權勢的人,而不是指國家的領袖(見賽23:8)。這裡用東方人舉哀的方式來描述他們的驚訝和悲傷。

【結二十六17】「他們必為你作起哀歌說:‘你這有名之城,素為航海之人居住,在海上為最堅固的,平日你和居民,使一切住在那裡的人無不驚恐,現在何竟毀滅了?」
  〔呂振中譯〕「他們必為了你而舉哀唱歌、而論到你說:“素被頌讚的城,為航海的之人居住,堅牢鞏固於海上的阿,你和你的居民素來將你們之可怕加於海上一切居民的阿,你怎麼從海滅沒而絕跡〔傳統:被居住〕了呢!」
  〔暫編註解〕哀歌: 推羅曾經是世界性的貿易港口,是眾人所憧憬和羡慕的城邑。然而,現在人們不會再謳歌其業績,只會唱哀歌以舉哀。這種鮮明地對比,再次曉諭我們抵擋仇視神百姓的人,終會陷入悲哀的下場(詩1:6)。因為神必以公義擊敗所有邪惡勢力,而贏得最終的勝利。
     航海之人居住。七十士譯本只是“來自海洋”。

【結二十六18】「如今在你這傾覆的日子,海島都必戰兢,海中的群島見你歸於無有,就都驚惶。’”」
  〔呂振中譯〕「如今在你傾覆的日子沿海地帶全都戰兢;海中島嶼見你歸於無有,也都驚惶。”」
  〔暫編註解〕驚惶。無疑是因為推羅的貿易曾大大促進了它的繁榮。

【結二十六19】「主耶和華如此說:“推羅啊,我使你變為荒涼,如無人居住的城邑,又使深水漫過你,大水淹沒你。」
  〔呂振中譯〕「『因為主永恆主這麼說:我使你變為荒廢的城市、如同無人居住的城市;我又使深洋的水來漫過你,使大水淹沒你,」
  〔暫編註解〕「深水」、「大水」:引用神話式詞句,描寫推羅永不超生的命運。
         深水漫過你: 指洪水將徹底淹沒推羅的諸城。本節附加說明了20節所示的刑罰——永遠的滅亡,即推羅的一切均會陷進陰府。
         第19-21節說推羅陷入深坑之中。所有的死人都聚集在這裡。有時在詩歌裡,如在賽14章中說,當一個新來者來到的時候,坑裡的居民被會起來歡迎他(見賽14:9,10注釋)。當然這都是比喻。以西結對埃及也用了這個比喻(結32:18-32)。
       19-21  推羅下入陰府。
     19~21 推羅要被海水淹沒(19節),死去(進入“地的深處”;20節),永不被重建(21節)。
        19~21本文的主題是推羅的滅亡。推羅曾經是豪奢淫逸的不夜城,將來卻會因神的審判而變成灰暗的街頭,只有漆黑的冷寂陪伴著她。

【結二十六20】「那時,我要叫你下入陰府,與古時的人一同在地的深處久已荒涼之地居住,使你不再有居民。我也要在活人之地顯榮耀(“我也云云”或作“在活人之地不再有榮耀”)。 」
  〔呂振中譯〕「那時我就叫你跟那些下陰坑的人一起下到古時的人那裏;我就使你住在地府之最低處、在久已荒廢之地,跟那些下了陰坑的人在一起,使你不再有居民,也不得在活人之地有位置〔傳統:我要在活人之地顯華美〕。」
  〔暫編註解〕「下入陰府」:即滅絕生存的氣息,沒有復興的可能。
       「使你不再有居民 ...... 顯榮耀」:根據古譯本可譯作「使你不再在人的境界重現」,指推羅被滅的終極性。
     用挪亞時代的洪水審判比喻了對推羅的審判。陰府:希伯來語,指人死後去的地方。本文中的“地的深處”、“久已荒涼之地”、“古時的人所居住之地”都是相同的內涵,是指死人之地。這句話意味著推羅的華美將要從這地上銷聲匿跡。離棄神的人付出的辛勞和努力,或許會結出華美、榮耀的果子,但終必像朝露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只留下虛空和死亡(詩1:4;37:35,36)。 不再……在活人之地顯榮耀: “活人之地”的字面之意是指有人居住的地方,也可以說是象徵與神同在的地方。本節暗示推羅不僅會遭到世人的唾棄,也將會與神隔絕,而徹底滅亡。
         七十士譯本似乎更好一些:“你不再站立”。原文的意思是:驕傲的推羅現在對猶大幸災樂禍,將被列入死人之中。神會支持祂的子民。

【結二十六21】「我必叫你令人驚恐,不再存留於世,人雖尋找你,卻永尋不見。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呂振中譯〕「我必使你遭受可怕的災難,你就不存在了;人雖尋找你,也永遠不能再找着:這是主永恆主發神諭說的。』」
  〔暫編註解〕不再存留於世。直譯是“不再有你”。
     永尋不見(`od)。見第14節注釋。該詞與le`olam相關。le`olam直譯是“一個世代”。`olam 的時間長度根據上下文來確定(見出21:6注釋)。`od 和le`olam 結合在一起,似乎強調時間長度。因此以西結的話象徵推羅的古老文化和文明將永遠消失。這個古老的帝國將一蹶不振。

【暫編註解資料來源】
《啟導本聖經註釋》․《雷氏研讀本》․《串珠聖經註釋》․《聖經精讀本──以西結註解》․《SDA聖經注釋》․

※以上內容摘錄自『查經資料大全』,更多相關內容,請上 http://www.ccbiblestudy.org/index-T.htm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