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31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耶利米書】第二十七章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7-4-7 10:38:3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內容綱要

【索與軛(二十七1~22)】
   一、列國必服事巴比倫(1~11)
   二、對王的勸諫(12~15)
   三、聖物被擄(16~22)
──《新舊約輔讀》

逐節詳解

【耶二十七1】「猶大王約西亞的兒子約雅敬(“約雅敬”是“西底家”的別名。看第三節)登基的時候,有這話從耶和華臨到耶利米說,」
  〔呂振中譯〕「猶大王約西亞的兒子西底家〔傳統:約雅敬〕開始掌國政的時候,有這話出於永恆主而傳與耶利米說;」
  〔暫編註解〕「約雅敬」:應根據部分古卷及古本譯作「西底家」(參本章3, 12, 28:1)。
         約雅敬: 希臘語譯本和武加大譯本均譯為“約雅敬”;但敘利亞和阿拉伯譯本則譯作是“西底家”。是根據本章的寫作時期和3,12節,後者的翻譯接近原意。前者可能是手抄者的筆誤。
         約雅敬。在些希伯來語文稿是“西底家”,無疑也是正確的,有第3和第12節為證(見耶28:1)。雖然西底家執政是出於尼布甲尼撒的安排(見王下24:17-19),但他和周圍向巴比倫納貢的國王們從未放棄擺脫迦勒底人之軛的希望。本章的事件發生在西底家第四年,約於西元前593年(見耶28:1注釋)。
       1~3 “約雅敬”。有些抄本作“西底家”,而根據第3和12節,那是正確的。第3節所提到的列國的使臣在耶路撒冷聚集,與猶大共謀抵抗尼布甲尼撒。耶利米警告他們,這陰謀只會帶來奴役(以“軛”來象徵,2節)。惟有順從尼布甲尼撒,他們才有存活的指望。
         1-11  給各國使節的警告。
         1-22  警告聯盟:本章的歷史背景參24章注。西底家登基第四年(主前五九四年),尼布甲尼撒帝國的西方臣屬國趁東帝國發生動亂之際,密謀叛變,猶大鄰國的使節齊集耶路撒冷,欲說服西底家加入反叛聯盟,另外,國內一些假先知更宣稱巴比倫的統治即將結束,被劫掠的聖殿器皿即將歸還,反叛的時機似乎一觸即發。耶利米再以象徵性的動作轉達神的警告:神既已授權尼布甲尼撒,立他為全地之主,與巴比倫為敵者就是與神為敵,神必討罪。
         27:1~22真先知和假先知: 猶大直接或間接地受到了巴比倫的殘酷欺壓,全力以赴的試圖通過與周邊國家締結政治、外交、軍事同盟,從而脫離巴比倫的壓迫,恢復猶大王國的自主性和獨立性。但是B.C.592,因著巴比倫的入侵,約雅斤和數千名百姓終於被擄去,而西底家則繼位作了猶大王。早在很久以前,耶利米先知就預言過這種結果,在西底家王在位初期,他宣告滅亡已臨近周邊列國(1-11節)和猶大,並強烈勸告西底家不要對抗掌管歷史之神的審判工具——巴比倫(12,13節)。當時,假先知曾預言,猶大將永遠堅立,巴比倫則會速速滅亡。多數民眾亦對此堅信不疑。這樣的信息必然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因此,耶利米和假先知之間必然會發生衝突(14-18節)。本章以當時的背景為基礎,帶來了以下幾點教訓:①人的墮落性情之一就是拒絕真理而輕意接受謊言(弗4:18);②神的子女應當培養屬靈的分辨力,如此,才不會被假先知所誘惑(提後3:14-16);③無論是在何時,聖徒都要高舉真理,站在正義的一邊(徒14:13-22);④當神予以警告和責備之時,若不即時悔改,就必然會受到神的審判(撒上15:10-30);⑤有時,神也會利用不信之人作審判的工具。其一例就是,社會對教會內部腐敗的批評和責難。
     二十七1~二十九32這三章為耶利米與假先知間的爭論。這大概是西底家王在位的事(主前594年)。假先知說巴比倫快覆亡,猶大應該反叛尼布甲尼撒王,與鄰國合作共抗巴比倫,耶利米力斥其非。

【耶二十七2】「耶和華對我如此說:“你作繩索與軛,加在自己的頸項上,」
  〔呂振中譯〕「永恆主對我這麼說:『你要為自己作繩索和軛,掛在自己的脖子上。」
  〔暫編註解〕“繩索”和“軛”表明擄掠的將臨。
       「繩索與軛」:安置牛軛的方法,是以皮條橫杠套在牛頸上。
     繩索和軛: 通常象徵對主權的服從,但在本節象徵審判,這是猶大無視並不順服神的警告而導致的結果。這是神為了更有效地傳講自己的信息而使用的方法之一(賽20:1-6;結4:1;12:3;24:4,5)。
         發佈這樣的象徵性預言(見賽20:2;耶18;19;結12:5-7;徒21:11),是要使百姓對他們所面臨的事有深刻的印象,在可能的情況下,喚醒他們認識到自己屬靈上的虧欠。耶利米扮演成一個被捆綁的囚奴或負軛的牲口,吸引大家的注意力,產生了單憑說話所達不到的效果。涉及謀反的各國,尤其是西底家,根本沒有理由可以認為他們的計畫會有任何成功的機會。

【耶二十七3】「藉那些來到耶路撒冷見猶大王西底家的使臣之手,把繩索與軛送到以東王、摩押王、亞捫王、推羅王、西頓王那裡,」
  〔呂振中譯〕「要藉着那些到耶路撒冷來見猶大王西底家的使臣的手、把信息送到以東王、摩押王、亞捫人的王、推羅王、西頓王那裏。」
  〔暫編註解〕這些國家的使臣聚集在耶路撒冷,與猶大王密謀對抗巴比倫。
       西底家: 是猶大的最後一位君王,在位時間為B.C.597-586。他原是約西亞16代王和立拿人耶利米的女兒哈慕他所生的第三子,本名為瑪探雅。B.C.597,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入侵耶路撒冷時,廢去約雅斤的王位,而立他為王,並給他起了一個巴比倫人的名字——西底家(王下23:31;24:17,18;代上3:15)。他21歲登基,約統治猶大11年(王下24:18)。他與其父王約西亞相反,象歷代以色列和猶大的諸王一樣,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代下36:11-14)。他拒絕了耶利米讓他向巴比倫投降的勸告,反而聽從了反巴比倫派的主張,與以東、摩押、亞捫、推羅、西頓、埃及等結盟而試圖謀反,卻終告失敗(結17:1-21)。結果他親眼目睹了眾子被殺的慘狀,自己也被剜了眼睛,悲慘地死在異國他鄉(52:1-11)。
     如本節所示,上述諸王已派“使臣”來見西底家,勸說他加入反對尼布甲尼撒的同盟。這些國家的排名順序與11年以前耶25:21,22的預言是一樣的。以前的預言這時已部分應驗。但不知怎麼這些國王仍幻想背叛尼布甲尼撒能取得成功。

【耶二十七4】「且囑咐使臣傳與他們的主人說,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如此說:」
  〔呂振中譯〕「並且囑咐使臣傳與他們的主上說:“萬軍之永恆主以色列之神這麼說:」
  〔暫編註解〕囑咐使臣。耶利米奉命告訴上述國王的代表,他們的努力是不會成功的。按照神的天意,巴比倫將不可阻擋地征服各國,作為祂懲罰他們犯罪的工具。
       萬軍之耶和華。見耶7:3注釋。這個稱呼放在“以色列的神”前面,是要讓不認識神的各國知道,真神神,天上“萬軍”之主,是地球的軍隊所無法相比的(見書5:14;詩24:10注釋)。
     4~6掌管萬物的神: 周邊列國的使臣之所以來到耶路撒冷,是為了締結反巴比倫同盟。然而,耶利米卻宣告他們的企圖是毫無意義的,因神已經將猶大和周邊列國交在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手上。在這裡,耶利米特地將神描述為是創造和掌管宇宙萬物的主,這是為闡明,神可以按照自己的旨意行在地上,對此,任何人都不得提出異議。事實上,神總是為每一個人提供恰如其分的物質和環境。因此,我們應該懂得知足。即使在人看來尚有很多的缺乏,但也要像使徒保羅那樣,常懷知足之心(腓4:11-13)。這就是信徒的基本生活態度。

【耶二十七5】「我用大能和伸出來的膀臂,創造大地和地上的人民、牲畜,我看給誰相宜,就把地給誰。」
  〔呂振中譯〕「『是我用大能力和伸出的膀臂造了大地和地面上的人及牲口;我看誰適當,就把地給誰。」
  〔暫編註解〕「伸出來的膀臂」:形容神無比的大能。
       伸出來的膀臂: 意指神為子民施行拯救的大能(出6:6;申4:34;詩136:12;賽52:10)。
     就把地給誰。提醒人注意創造世界的神(摩4:13;9:6)控制著世界的命運。祂“廢王,立王”(見詩83:18;但2:21;5:18,19;詳見耶4:17注釋)。
         相宜。似乎指“適宜”的。

【耶二十七6】「現在我將這些地都交給我僕人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的手,我也將田野的走獸給他使用。」
  〔呂振中譯〕「現在呢、是我將這些都交給我僕人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的手;田野間的走獸呢、我也給他、供他使用。」
〔暫編註解〕神稱尼布甲尼撒為“我僕人”,這與聖經所說的僕人有所不同(書1:2;撒上3:9;賽42:1;提後2:24),只是說尼布甲尼撒作了神的審判工具。 田野的走獸: 指幫助巴比倫毀滅以色列的列國。論到這些列國,是為了指出選民的屬靈無知。亦即,連列國也都順服神的計畫,而服從尼布甲尼撒;這些選民卻沒有認識到這是神懲罰他們的護理,反而繼續頑固地反抗。
       我僕人。見耶25:9注釋。
         田野的走獸。勝利的軍隊專門奪取被征服民族的牛馬,加重他們的痛苦和絕望。
     6~7巴比倫帝國立國之後,只有三代便亡國(但五章),這三代君王是尼布甲尼撒、拿波尼度和伯沙撒。

【耶二十七7】「列國都必服侍他和他的兒孫,直到他本國遭報的日期來到。那時,多國和大君王,要使他作他們的奴僕。」
  〔呂振中譯〕「列國都必服事他和他的兒子、孫子,直到他本國之地──甚至是他本人──遭報的時期來到;那時許多國許多大王都必使他做奴僕。」
  〔暫編註解〕「兒孫」:泛指尼布甲尼撒之後的巴比倫王,並非單指他的後裔,因除了他兒子以未米羅達(於主五六○年被弑)之外,尼布甲尼撒的子孫沒有一個登上巴比倫的王位。
       耶利米明確地宣告猶大將受到巴比倫的長期壓制,斷然否定了假先知所說猶大將很快就恢復的主張。同時他也指出,巴比倫雖然作了神的審判工具而權傾一時,但因其本質上的悖道必然會遭到滅亡,從而給猶大百姓帶去了一線希望和安慰。 他和他的兒孫: 指尼布甲尼撒、以未米羅達(王下25:27),以及伯沙撒(但5:1)等三代。伯沙撒在位之時,瑪代人大利烏殺了伯沙撒後取了迦勒底國,成就了此預言(但5:30,31)。
     他的兒孫。本節暗示尼布甲尼撒以後巴比倫帝國的短暫性,因為他的家系,不論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在他之後都不超過第二代。這裡可能指尼布甲尼撒的女婿拿波尼度和他女婿的兒子伯沙撒)。他們是尼布甲尼撒之後最有名的統治者。但情況不一定是如此。與其說是指某些尼布甲尼撒的繼位者,倒不如說是指這個國度只能短暫地存在,時間沒有說明。
         要使他作他們的奴僕。雖然“列國都必服事”尼布甲尼撒,但這個巴比倫國王不可能建立一個永久的帝國。波斯和其他民族將會征服巴比倫國王,“使他作他們的奴僕”(見耶51:11,27-29)。

【耶二十七8】「“無論哪一邦哪一國,不肯服侍這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也不把頸項放在巴比倫王的軛下,我必用刀劍、饑荒、瘟疫刑罰那邦,直到我藉巴比倫王的手將他們毀滅。這是耶和華說的。」
  〔呂振中譯〕「『將來無論哪一國哪一邦不服事他,不服事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不將脖子放在巴比倫王的軛下的,我必用刀劍、饑荒、和瘟疫、去察罰那國,永恆主發神諭說,直到把他們都交在巴比倫王手中〔仿敘利亞他古米翻譯的〕。」
  〔暫編註解〕「藉巴比倫王的手,將他們毀滅」:有古卷作「將他們交在巴比倫王的手裡」。
       神嚴重警告了對抗巴比倫的人。亦即,神視對抗為對神的挑戰,必給予徹底的懲罰。
         再次列舉了戰爭,刀劍,饑荒和瘟疫的懲罰(見耶14:12注釋)。
     8~11 耶利米警告這些使臣不要背叛尼布甲尼撒。

【耶二十七9】「至於你們,不可聽從你們的先知和占卜的、圓夢的、觀兆的,以及行邪術的。他們告訴你們說,你們不至服侍巴比倫王。」
  〔呂振中譯〕「你們呢、可不要聽你們的神言人、占卜者、和作夢者、算命者、和行邪術者:他們告訴你們說:“你們必不至於服事巴比倫王。”」
  〔暫編註解〕「圓夢的」:原文作「你們的夢」:古譯本作「作夢的」,指解夢的術士。
       占卜的。他們用抽籤等方法來決定行動的方案(見結21:21;但1:20注釋)。
         觀兆的。見利19:26注釋。
         行邪術的。見出7:11;但2:2注釋;參賽47:9,12。所有這些異教先知的預言顯然都敦促這五個國家聯合起來對抗尼布甲尼撒。
     9~10周邊國家的光景與猶大相仿。他們也在四處鼓吹巴比倫必速速滅亡,並且據此認為要繼續對抗巴比倫,直到最後。

【耶二十七10】「他們向你們說假預言,要叫你們遷移,遠離本地,以致我將你們趕出去,使你們滅亡。」
  〔呂振中譯〕「因為他們向你們傳的神言是虛假,以致你們遷移、遠離你的土地,以致我放逐你們,使你們滅亡。」
  〔暫編註解〕耶利米藉著神的啟示,知道那些國王聽了異教先知的假話會有什麼後果。這些國王和他們的軍隊將前去參戰並被消滅,就像亞哈聽了假先知“口中作謊言的靈”(王上22:15-37)一樣的下場。

【耶二十七11】「但哪一邦肯把頸項放在巴比倫王的軛下,服侍他,我必使那邦仍在本地存留,得以耕種居住。這是耶和華說的。”」
  〔呂振中譯〕「但哪一國肯將脖子放在巴比倫王的軛下、去服事他的,我必使那國仍留在自己的土地上,去耕種,去住在那裏:這是永恆主發神諭說的。』」
  〔暫編註解〕8節宣告了神必殲滅對抗巴比倫之人的堅定意志(8節),本節則宣告要歸服於巴比倫,這或許會帶來一時的痛苦和愁煩,但和平和患難均在乎神,神必幫助他們恢復過去的榮耀。須注意的一點是,要服事巴比倫王是指,要順服神的主權性護理,而非指其字面意義。因為若是指後者,就等於拜偶像(出20:4-6;徒14:8-18)。

【耶二十七12】「我就照這一切的話,對猶大王西底家說:“要把你們的頸項放在巴比倫王的軛下,服侍他和他的百姓,便得存活。」
  〔呂振中譯〕「對猶大王西底家我也照這一切話告訴他說:『要把你們的脖子放在巴比倫王的軛下、去服事他和他的人民,以得存活。」
  〔暫編註解〕“西底家”是猶大人被擄後,巴比倫王設立在猶大地代巴比倫行使管治權的傀儡王(王下二十四17)。後來西底家反叛巴比倫王;猶大地再受到全面徹底的毀滅(王下二十五章)。
         對周圍各國的勸告(第11節)特地向“猶大王西底家”轉達。國王作為百姓的領袖,如果有這樣的願望,就會領導國家服從巴比倫。
       12-15  給西底家的勸告:可惜西底家始終不肯聽耶利米的話,決意背叛巴比倫,結果耶路撒冷淪陷,西底家被拿,最後死於巴比倫(見王下25:1-7), 應驗了耶利米的預言。
     12~15 耶利米警告西底家不要背叛,並且不要相信假先知的話。
         12~15對西底家王的警告: 在上文,耶利米向外邦人宣告了神的警告(1-11節);在本文中,他將矛頭轉向了猶大百姓。尤其是懇切地呼籲猶大王西底家。實際上,他所真正關心的不是外邦人,而是猶大。這表明,在耶利米時代神的救贖範圍尚沒有擴大到外邦。耶利米向猶大宣告了曾向外邦宣告的警告,這就清楚地表明,即使是蒙神揀選的猶大人,也無法逃脫神的審判。因此,我們一定要剷除一些錯誤的信仰,以為既然已蒙神揀選,就可隨意犯罪,因為神必施行赦免。聖徒的特權必然伴隨著責任和義務,倘若忘記了這一點,就可以說是已失去了作神兒女的資格(箴1:31;賽3:10;腓1:11)。

【耶二十七13】「你和你的百姓為何要因刀劍、饑荒、瘟疫死亡,正如耶和華論到不服侍巴比倫王的那國說的話呢?」
  〔呂振中譯〕「你和你人民為甚麼硬要由刀劍、饑荒、和瘟疫、去死亡,像永恆主論到那不服事巴比倫王的那種國所說的話呢?」
  〔暫編註解〕刀劍。見耶14:12;27:8注釋。
     那國。不僅是一個國家。這裡指任何不服從巴比倫的國家。

【耶二十七14】「不可聽那些先知對你們所說的話。他們說:‘你們不至服侍巴比倫王,’其實他們向你們說假預言。」
  〔呂振中譯〕「那些神言人告訴你們說:“你們必不至於服事巴比倫王」的,他們的話你們可不要聽,因為他們向你們傳為神言的乃是虛假。」
  〔暫編註解〕關於這些假先知的欺騙,見耶14:13;23:1,2,11,21,23,30,31,33,34注釋。
     14~15當時的假先知,專門假借神的聖名發出假預言(15節;23:21)。他們沒有洞察到隱藏在歷史背後的神旨意和護理,只是盲目地相信以色列民族的特權。面對深陷困境的猶大百姓,他們鼓吹毫無根據的樂觀主義,沖淡了神的審判性質,進而使他們陷進耽於罪行的屬靈慣性(mannerism)。於是耶利米斷言他們的預言是“假預言”,並且宣告他們必然滅亡(啟19:20;20:10,13;21:8)。

【耶二十七15】「耶和華說:‘我並沒有打發他們,他們卻托我的名說假預言,好使我將你們和向你們說預言的那些先知,趕出去一同滅亡。’”」
  〔呂振中譯〕「因為永恆主發神諭說,我並沒有差遣他們,是他們冒我的名去傳假神言,使我將你們、和那些向你們傳神言的人、都放逐出去一同滅亡。』」
  〔暫編註解〕好使(lema`an)。不一定指目的,因為lema`an 也可用于諷刺的意義。本節不是強調神的目的,而是強調猶大悖逆的後果。聖經經常把神所不加制止的事說成是神做的(見王上22:22注釋)。

【耶二十七16】「我又對祭司和這眾民說:“耶和華如此說:你們不可聽那先知對你們所說的預言。他們說:‘耶和華殿中的器皿快要從巴比倫帶回來。’其實他們向你們說假預言。」
  〔呂振中譯〕「對祭司們和這眾民我也告訴他們說:『永恆主這麼說:你們可不要聽你們的神言人的話,他們向你們傳神言說:“看吧,永恆主殿中的器皿就快要從巴比倫帶回來”;其實他們向你們說傳的是假神言。」
  〔暫編註解〕這些“殿中的器皿”是在主前597年時被巴比倫人帶走的。古時,戰勝國會將戰敗國的偶像放在自己的神廟中。耶路撒冷聖殿中沒有偶像,尼布甲尼撒便拿走其聖器保存在廟內(拉一7)。
       “器皿”。在主前597年被帶往巴比倫去,這些器皿必不如假先知所預言很快就被送回來。事實上,所留下的不久還要被尼布甲尼撒帶往巴比倫去(22節)。一個征服者通常會把被征服之百姓的偶像帶回國,放在自己神明的廟宇裏。由於猶太教是沒有偶像的宗教,所以征服者便把聖殿的器皿取去。
         快要……帶回來: 在28:3,假先知哈拿尼雅預言說,2年之內聖殿的器皿都要回到原處,而按照耶利米的預言,日後還有70年的俘虜生活(賽23:15;但9:2)。
         在西底家登上王位以前,尼布甲尼撒已擄走這些“耶和華殿中的器皿”(王下24:10-13;代下36:7)。為了安慰因遭受這重大損失而悲哀的百姓,假先知們預言這些神聖的器皿很快就會回到耶路撒冷。然而這些器皿要到居魯士歸還猶太人之時才運回來(拉1:7-11)。
     16-22  給祭司與罪民的信息。
         16~22假預言的虛妄性: 耶利米向祭司和百姓警告說,巴比倫的軛必將速速被折斷的預言是虛謊之言,倘若聽信那預言就會加速國家的滅亡。同時他指出祭司在濫用假先知的信息,諷刺約雅斤王在位時,被挪到巴比倫的聖殿器具和王宮之寶(王下24:13),不久便會歸還的荒謬見解,主張這種想法只會招致猶大的滅亡。因為這種想法助長反巴比倫的政見,最終會惹動巴比倫的猛烈攻擊。必須指明的一點是,祭司<民8:5-26,利未人的祭司職分>本應具備屬靈的洞察力和分辨力,然而,他們卻與平民無異,無知、愚頑地不加以分辯就聽信了假先知的話。

【耶二十七17】「不可聽從他們,只管服侍巴比倫王,便得存活,這城何至變為荒場呢?」
  〔呂振中譯〕「你們不要聽他們;只管服事巴比倫王,以得存活。為甚麼要讓這城變為荒廢呢?」
  〔暫編註解〕聖殿器皿很快就會回歸的假預言,顯然是叛亂的誘因之一。耶利米看到叛亂不但會導致耶路撒冷的浩劫荒蕪,也會導致聖殿的毀滅。

【耶二十七18】「他們若果是先知,有耶和華的話臨到他們,讓他們祈求萬軍之耶和華使那在耶和華殿中和猶大王宮內,並耶路撒冷剩下的器皿,不被帶到巴比倫去。」
  〔呂振中譯〕「他們如果是神言人,如果有永恆主的話傳與他們,那麼就讓他們祈求萬軍之永恆主使那在永恆主殿中、和猶大王宮中、以及在耶路撒冷剩下的器皿、不被帶到巴比倫去呀。」
  〔暫編註解〕先知譏諷了假先知所說猶大必速速得到恢復的愚蠢想法。先知斥責他們,要為剩下的器皿不至被奪去而求告神。“祈求”意指“相遇”或“去求見”,在這裡則喻指仲裁。
     耶利米勸假先知,與其白費力氣想收回已從聖殿擄走的器皿,倒不如求神使尼布甲尼撒以前沒擄走的器皿“不被帶到巴比倫去”。

【耶二十七19】「因為萬軍之耶和華論到柱子、銅海、盆座,並剩在這城裡的器皿,」
  〔呂振中譯〕「因為萬軍之永恆主是這麼說、論到這些柱子、這些銅海、和盆座、以及剩在這城裏的器皿、」
  〔暫編註解〕關於本節所論到的聖殿器皿,請參照代下4:19-22的圖表。
     被稱為雅斤和波阿斯的兩根銅柱設在聖殿門廊的兩邊(見王上7:15注釋)。關於馱“銅海”的十二隻銅牛,見王上7:23注釋。十個“盆座”見王上7:27-37的描述。雖然本節沒有提到,約櫃此時依然還在聖殿裡,直到耶路撒冷最後被圍攻時才隱藏起來。

【耶二十七20】「就是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擄掠猶大王約雅敬的兒子耶哥尼雅,和猶大耶路撒冷一切貴胄的時候所沒有掠去的器皿。」
  〔呂振中譯〕「就是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使猶大王約雅敬的兒子耶哥尼雅、和猶大耶路撒冷一切顯貴的人、從耶路撒冷流亡到巴比倫去時候所沒有拿去的器皿:」
  〔暫編註解〕耶哥尼雅。見耶22:24注釋。

【耶二十七21】「論到那在耶和華殿中和猶大王宮內,並耶路撒冷剩下的器皿,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如此說:」
  〔呂振中譯〕「論到那在永恆主殿中、和猶大王宮中、以及耶路撒冷剩下的器皿、萬軍之永恆主以色列之神是這麼說的:」

【耶二十七22】「必被帶到巴比倫存在那裡,直到我眷顧以色列人的日子。那時,我必將這器皿帶回來交還此地。這是耶和華說的。”」
  〔呂振中譯〕「那些器皿必被帶到巴比倫,存在那裏,直到我眷顧以色列人〔原文:他們。“眷顧”或譯:“察罰”〕的日子,那時我必將這些器皿帶上來、交還這地:這是永恆主發神諭說的。』」
  〔暫編註解〕西底家反叛巴比倫王之後,巴比倫人再來擄掠耶路撒冷(主前586年),將以前未有擄走的殿中器皿擄去(王下二十五13~17)。不過,七十年後,以色列民回歸本土時,猶太人獲准將這些器皿帶回聖殿(拉一章)。
       「眷顧以色列人」:原文作「眷顧它們(指器皿)」。
     被帶到巴比倫。關於這個預言的應驗,見王下25:13-15。
         直到我眷顧以色列人的日子。指被擄七十年結束的時候(見耶25:11,12;29:10;但9:2)。

【暫編註解資料來源】
《啟導本聖經註釋》․《雷氏研讀本》․《串珠聖經註釋》․《聖經精讀本──箴言註解》․《SDA聖經注釋》․

※以上內容摘錄自『查經資料大全』,更多相關內容,請上 http://www.ccbiblestudy.org/index-T.htm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