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39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耶利米書】第二十六章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7-4-7 10:37:5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內容綱要

【知不易為(二十六1~24)】
   一、用心良苦(1~7)
   二、先知的被捕(8~15)
   三、先知被釋(16~19、24)
   四、烏利亞被殺(20~23)
──《新舊約輔讀》

逐節詳解

【耶二十六1】「猶大王約西亞的兒子約雅敬登基的時候,有這話從耶和華臨到耶利米說:」
  〔呂振中譯〕「猶大王約西亞的兒子約雅敬開始掌國政的時候、有以下這話出於永恆主而傳與耶利米說:」
  〔暫編註解〕“登基的時候”指主前609至608年。
         這次預言的具體日期不明確(見耶28:1注釋),但肯定是在西元前609年和605年之間,尼布甲尼撒第一次圍攻耶路撒冷之前(見但1:1注釋)。因為本章沒有提巴比倫,只是描寫約雅敬與埃及友好。本章簡要歸納了耶7-10章的聖殿演講,記錄了百姓和首領對演講的反應,以及整個事件的最後結果(見耶7:1注釋)。
       1-24  聖殿院內的爭執。
         26:1~24猶大百姓的悖逆狀: 本章鮮明地對比了耶利米和悖逆的猶大百姓。耶利米是冒著生命危險執行先知的使命,百姓在聽到神的信息之後,不僅不思悔改,反而想要逼迫謀害先知。亦即,本文栩栩如生地描述了理當受到審判之猶大的悖逆狀。在此,尤須銘記的是墮落百姓的本性。當特定的人宣告神的信息時,他們並沒有分辯對錯,僅僅是接受取悅自己和令自己心滿意足的信息。當時的猶大百姓過的是以自己為本的信仰生活,他們不假思索地接受假先知所宣講的和平信息(9:8),卻絲毫也不肯接受耶利米所宣告的審判信息。本章的事件發生在猶大王約雅敬在位初期(B.C.608),由此可知,神給了猶大充分的時間去悔改。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神恒久忍耐(出34:6,7),且充滿慈愛和憐憫(哀3:22,23;約壹4:8,16)的性情。
     本章為7章所記耶利米聖殿講詞的綜述(2~6節)和所引起的後果,包括先知的自辯。章末記有亞希甘保護先知的事(參王下二十二12,14)。
         26-29章耶利米與假先知的爭論。本章開始是傳記體裁的史料,記述先知耶利米生平事蹟,先知多以第三人稱出現,可能是編輯取材於先知的回憶錄之故。
         26:1~29:32耶利米結束12篇講道後,耶利米轉換方向記錄了充滿衝突和逼迫的自己的生平,因此間接地勸誡猶大從愚昧而邪惡的道路中歸向神。描述耶利米困難生平的此部分,要比十二篇講道的記錄年代(2:1-25:38)稍晚一些(26章——B.C.608;27章——B.C.595;28章——B.C.593;29章——B.C.597-594)。從這種事實中可以看到包括假宗教領導者的所有百姓,聽道越多,心越剛硬。即他們沒有悔改罪,反而習慣性地把自己的情況成為合理化,因此陷入罪孽充盈的陷阱中。神祈盼百姓曉得自己所犯的罪,而且無論處在什麼樣的境況,立即認罪悔改,歸向神。這部分的內容構成如下:①耶利米激昂的講道,以及由此所受的逼迫和威脅(26:1-24);②耶利米催促列國和以色列順應神護理的信息(27:1-22);③假先知哈拿尼雅和耶利米的衝突(28:1-17);④耶利米對巴比倫俘虜的勸勉,以及對假先知命運的警告(29:1-32)。

【耶二十六2】「“耶和華如此說:你站在耶和華殿的院內,對猶大眾城邑的人,就是到耶和華殿來禮拜的,說我所吩咐你的一切話,一字不可刪減。」
  〔呂振中譯〕「『永恆主這麼說:你要站在永恆主之殿的院子,對猶大眾城市的人、那些到永恆主之殿來敬拜的、將我所吩咐你對他們說的話都告訴他們,一個字也不可減少。」
  〔暫編註解〕不可刪減: 神對摩西(申12:32)和使徒約翰(啟22:18,19)也曾說過類似的話。神可能是擔心耶利米因懼怕猶大百姓的逼迫,而以同樣的比例宣告救贖和審判的預言。這也是嚴禁人為地解釋神話語的命令。蒙召見證神話語的人:①不應該隨意解說神的話語,或憑自己的智慧傳講(林前2:4,13;彼後1:20);②為了認識話語所蘊含的豐盛屬靈意義,就要深入默想神的話語(徒17:11;提後2:15;啟1:3)。
       站在耶和華殿的院內。見耶7:2注釋。本章2-6節歸納了耶7:1-15。可能當時正是節日,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參加敬拜的人。
         一字不可刪減。在神的信息中顯然有耶利米不想傳給百姓的內容。
     2-6這裡的講詞是7:1-15「聖殿講章」的摘要,引出本章先知耶利米險遭殺身之禍的事件。由於先知的信息直接打擊百姓的宗教信念,宣講聖殿將如示羅一般湮滅(參串),結果引來一場騷動,充滿敵意的宗教領袖、群眾欲將他處死,幸有官長亞希甘挺身力護,先知方免於難。

【耶二十六3】「或者他們肯聽從,各人回頭離開惡道,使我後悔不將我因他們所行的惡,想要施行的災禍降與他們。」
  〔呂振中譯〕「或者他們肯聽從,各人回轉、離開各人邪惡的壞行徑,使我改變心意、不將我因他們敗壞之行為想要施行的災禍、降與他們。」
  〔暫編註解〕「後悔」:見18:8注。
       明確講述了神差派耶利米的目的。那不是為了宣告審判和咒詛,乃是為了督促他們悔改。只有徹底的悔改,才是躲避神已迫在眉睫之審判的惟一道路,這也是神的心願(代下30:9;結33:11)。
     或者。所警告的災禍非常嚴重(見第6節),以致神表示希望不施行災禍。
         後悔。見第19節注釋。

【耶二十六4】「你要對他們說:‘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若不聽從我,不遵行我設立在你們面前的律法,」
  〔呂振中譯〕「你要對他們說:“永恆主這麼說:你們若不聽從我,不按我的律法、我在你們面前所立的律法、而行,」
  〔暫編註解〕先知的職責就是向百姓傳授神律法對他們的要求,盡力使他們明白(見耶7:25-28;25:4-7)。

【耶二十六5】「不聽我從早起來差遣到你們那裡去我僕人眾先知的話(你們還是沒有聽從),」
  〔呂振中譯〕「不聽從我所差遣,又及時又屢次地差遣,到你們那裏去的、我那些僕人神言人的話,(你們還是沒有聽從),」
  〔暫編註解〕「從早起來」:見25:3-4注。
       你們還是沒有聽從: 本節表明,這是在最後一次督促他們悔改。這也為那些不思悔改而依然不順服神的聖徒,敲響了警鐘。亦即神的忍耐不會永無止境。其一例就是,在挪亞方舟事件中,一直等候百姓悔改的神,終於用洪水審判了他們(創7:10)。
     見耶7:13注釋。

【耶二十六6】「我就必使這殿如示羅,使這城為地上萬國所咒詛的。’”」
  〔呂振中譯〕「那麼我就必使這殿同示羅一樣,我必使這城變為地上萬國所引為受咒詛之對象。”』」
  〔暫編註解〕“如示羅”:參七14注。
       示羅: 是以法蓮的城邑,位於耶路撒冷北部32公里處。這是約書亞率領以色列進入迦南地,繼吉甲之後第二次設立會幕的地方(書18:1),直到以利任祭司為止,都是宗教和軍事中心(士21:19;撒上1:3)。然而,因著以色列百姓的罪惡,非利士人奪走了約櫃,之後此地就失去了其重要性(撒上4:1-11)。
     這個古代聖所的位址已遭摧毀(見耶7:12,14注釋)。

【耶二十六7】「耶利米在耶和華殿中說的這些話,祭司、先知與眾民都聽見了。」
  〔呂振中譯〕「耶利米在永恆主殿中說了這些話、祭司們神言人們和眾民都聽見了。」
  〔暫編註解〕祭司、先知與眾民: 這些人雖敬拜神,卻專行可憎之事。出乎意外的是,他們竟聽完了耶利米的預言。對此M.Henry曾說:“他們之所以聽完講道,是為了挑出問題逼迫耶利米,而不是因為被話語的威嚴所震攝”。據他們後來的所作所為來看(8,9節),此番解釋頗有說服力。他們的這種態度是出於對神的輕慢,也是因為懼怕自己的罪行被公之於眾。
     神委派耶利米以特殊方式向他自己所屬的兩等人傳達一個警告。他生為祭司(見耶1:1注釋),又被神任命為先知(見耶1:5注釋)。假先知特別敵視耶利米(耶23:9-40)。

【耶二十六8】「耶利米說完了耶和華所吩咐他對眾人說的一切話,祭司、先知與眾民都來抓住他,說:“你必要死!」
  〔呂振中譯〕「耶利米講完了永恆主所吩咐他對眾民說的一切話,祭司神言人和眾民都來捉住他,說:『你一定必須死!」
  〔暫編註解〕祭司,先知和“眾民” 在罪孽和自欺之中決心止息忠實指出他們罪惡的斥責聲。
     8~9真實地描繪了猶大百姓的滔天大罪,面對悔改認罪的最後一次機會,他們絲毫也不肯回心轉意。這也是常見於良心已麻木的人與某些今日聖徒的現象,他們厭棄責備他們的講道,只喜歡祝福和安慰他們的講道。有些人不肯基於客觀真理接受聖經的話語,而是根據自己的主觀價值判斷標準,或喜好,將話語相對化。這種現象隨罪惡的氾濫而日益增多。

【耶二十六9】「你為何托耶和華的名預言說:‘這殿必如示羅,這城必變為荒場無人居住’呢?”於是眾民都在耶和華的殿中,聚集到耶利米那裡。」
  〔呂振中譯〕「你為甚麼冒永恆主的名傳神言、說這殿必像示羅那樣,這城必變為荒廢,沒有人居住呢?』眾民在永恆主殿裏就都聚集攏來擁到耶利米周圍。」
  〔暫編註解〕“如示羅”。荒涼。參看第七章12至14節的腳註。
     以色列人所引以為榮的聖殿將遭遇古代示羅聖所的厄運(見耶7:4注釋),這種無法忍受的說法,使“眾民”聯合起來反對先知。他們的全部信心都建立在嚴格遵守聖殿外表的禮節上。

【耶二十六10】「猶大的首領聽見這事,就從王宮上到耶和華的殿,坐在耶和華殿的新門口。」
  〔呂振中譯〕「猶大的首領貴族聽見這些事,就從王宮上永恆主的殿,去坐在永恆主之殿的新門口。」
  〔暫編註解〕“猶大的首領”:猶大國王宮中的高官。
       耶利米傳達神警告時候,這些王室的首領顯然不在場,而可能在“王宮”裡與國王商議。現在他們回到聖殿,“坐”下來聽耶利米接著會說什麼。
     10~11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手握權柄的人,為了自己的榮譽和權力,而不擇手段的現象。猶大領袖為了殺害基督而起訴他的事件,也是一例(太26:66;27:12)。重權力之毒的人,從不肯去思考權力的存在目的,而只是一味地追求權力的魅力,最終使權力淪為罪惡的工具<22:1-7,領袖的責任>。

【耶二十六11】「祭司、先知對首領和眾民說:“這人是該死的,因為他說預言攻擊這城,正如你們親耳所聽見的。”」
  〔呂振中譯〕「祭司和神言人對首領和眾民說:『這人真是該死,因為他傳神言攻擊這城,正如你們親耳聽見的。』」
  〔暫編註解〕在這裡我們看到了黑暗時代所常見的借刀殺人的事例。人們把被誣告犯有異端和褻瀆罪名的人交在世俗的人手中,予以懲罰和殺害。

【耶二十六12】「耶利米就對眾首領和眾民說:“耶和華差遣我預言,攻擊這殿和這城,說你們所聽見的這一切話。」
  〔呂振中譯〕「耶利米對所有的首領和眾民說:『是永恆主差遣了我來傳神言、斥責這殿和這城,說你們所聽見的這一切話。」
  〔暫編註解〕真正的先知和傳道者總是表白他們的信息不是出於自己的選擇和想像,而是直接來自神(見撒下23:1-3;摩3:7,8;彼後1:20,21)。
       12~15倚靠神之人的剛強無畏: 耶利米毫不動搖地再次力言神所命令的話語。面對死亡,耶利米之所以如此剛強勇武,是因為他像彼得和保羅(徒12:6;23:11)一樣,確信神是以馬內利的神(太1:23)。
     12~15 耶利米的自辯是:神差遣了他;他們仍可悔改;而他們若是殺了他,便是殺了一個無辜的人。

【耶二十六13】「現在要改正你們的行動作為,聽從耶和華你們 神的話,他就必後悔,不將所說的災禍降與你們。」
  〔呂振中譯〕「現在呢、你們要改善你們所行所作的,聽從永恆主你們的神的聲音,永恆主就必改變心意、不降他所說要降與你們的災禍。」
  〔暫編註解〕現在要改正你們的行動作為。耶利米的回答非常簡單,就是神給了他信息。如果神的子民能改弦更張,所警告的毀滅仍有可能避免。
     祂就必後悔。見第19節注釋。

【耶二十六14】「至於我,我在你們手中,你們眼看何為善,何為正,就那樣待我吧!」
  〔呂振中譯〕「至於我呢、你看,我都在你們手中;你們看怎麼好、怎麼正當,就怎麼辦我好啦。」
  〔暫編註解〕我在你們手中: 意味耶利米的生死取決於百姓的意志。
     耶利米視死如歸,更增強了他信息的力量。事實上這樣的態度反而救了他。首領們對耶利米的真誠十分滿意,就採取措施保護他的性命。

【耶二十六15】「但你們要確實地知道,若把我治死,就使無辜人的血歸到你們和這城,並其中的居民了,因為耶和華實在差遣我到你們這裡來,將這一切話傳與你們耳中。”」
  〔呂振中譯〕「不過你們要確實知道,你們若把我治死,就必使無辜人的血歸到你們和這城、以及它的居民,因為永恆主實在差遣了我到你們中間來,將這一切話傳到你們耳中。』」
  〔暫編註解〕先知的呼籲是針對“眾首領和眾民”(見第12節),而不是針對祭司和先知。他不可能指望他們來主持正義。但首領們對流無辜者的血特別猶豫,因為這位無辜者不是為自己說話,而是在為神說話。

【耶二十六16】「首領和眾民就對祭司、先知說:“這人是不該死的,因為他是奉耶和華我們 神的名向我們說話。”」
  〔呂振中譯〕「首領和眾民就對祭司和神言人們說:『這人不該死,因為他是奉永恆主我們的神的名向我們說話的。』」
  〔暫編註解〕「首領」:指接受先知自我辯護與屬靈權柄的一班朝廷官員。
       耶利米坦率的信息顯然扭轉了公眾的態度。他的性命也得以倖免。
     16~19長老們的辯護:在本文中,政治領袖、百姓和長老反對控訴耶利米的宗教領袖,以彌迦的預言(彌3:12)為判例,辯護耶利米是無罪的。根據當時的審判習俗,辯護人並不是預先選定的,被告的清白只有在審判過程中得到認可之時,才由幾位權威人士為其進行辯護。本案的判例是,在希西家為王時,雖然彌迦宣告了耶路撒冷的滅亡,但希西家卻沒有忿怒,反而當作了悔改己過的機會(代下32:26;彌3:12)。

【耶二十六17】「國中的長老就有幾個人起來,對聚會的眾民說:」
  〔呂振中譯〕「地方上的長老就有幾個人起來,對人民全體大眾說:」
  〔暫編註解〕長老: 參見申21:6,聖經中的長老職分。
     稱為長老是因他們的地位(見王上8:1;20:7)或年齡。由於他們的年齡和智慧,他們的意見很受尊重。

【耶二十六18】「“當猶大王希西家的日子,有摩利沙人彌迦對猶大眾人預言說:‘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錫安必被耕種像一塊田,耶路撒冷必變為亂堆,這殿的山必像叢林的高處。’」
  〔呂振中譯〕「『當猶大王希西家的日子、有摩利沙人彌迦對猶大的眾民傳神言說:“萬軍之永恆主這麼說:錫安必被人犁像田地;耶路撒冷必變為荒堆;這殿的山必像森林的山丘。”」
  〔暫編註解〕“摩利沙人彌迦”:即《彌迦書》的作者(一1)。他的預言見《彌迦書》三12.
       「叢林的高處」:指長滿叢林無人居住的山岡。
         摩利沙人彌迦: 彌迦是約但、亞哈斯和希西家作猶大王時的先知,與阿摩司的兒子以賽亞先知同處一個時代。關於其生平和晚年沒有更多的資料。 錫安必……高處: 本節與“我要……”(7:14)具有相同的相等意義。猶大人一直將耶路撒冷視為銅牆鐵壁,因為內中有聖殿。因此,本節所帶給他們的衝擊是巨大無比的。即便是基督用自己血所買來的教會(徒20:28),只要是墮落了,就會從原處挪走燈檯(啟2:5)。這些話語都暗示著,即便是靠著恩典得救的聖徒,只要是離棄了神,就必受審判。
         彌迦。就是《彌迦書》的作家(見彌1:1)。
     18~19 “希西家”,在七十年前聽了先知彌迦的話(彌三12),祈求赦罪,耶路撒冷便得以倖免於難。
         18-19與20-23所引述的兩件史實顯示百姓變幻無常的態度,也說明了先知處境的危險性。

【耶二十六19】「猶大王希西家和猶大眾人豈是把他治死呢?希西家豈不是敬畏耶和華,懇求他的恩嗎?耶和華就後悔,不把自己所說的災禍降與他們。若治死這人,我們就作了大惡,自害己命。”」
  〔呂振中譯〕「猶大王希西家和猶大眾人哪有把他治死呢?希西家豈不是敬畏永恆主,求他的情面;而永恆主就改變心意、不降他所說要降與他們的災禍麼?但我們呢、我們竟要行個大惡〔同詞:災禍〕、來害自己的性命了!』」
  〔暫編註解〕敬畏耶和華。聖經中其他地方沒有提這件事,但這樣做符合希西家的性格(見代下29:4-10;32:26)。
       耶和華就後悔。見創6:6;出32:14;民23:19;士2:18;珥2:13注釋。
     作了大惡。原文的意思是,如果他們殺害了無辜的先知,就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傷害。本節與迦瑪列在公會前的忠告相一致:“若是出於神,你們就不能敗壞他們。恐怕你們倒是攻擊神了”(見徒5:34-39)。長老的忠告使耶利米得以繼續他的聖工。主要由於亞希甘對先知的支持,國家的首領們聽從了長老們的勸導(見耶26:24)。

【耶二十六20】「又有一個人奉耶和華的名說預言,是基列耶琳人示瑪雅的兒子烏利亞。他照耶利米的一切話說預言,攻擊這城和這地。」
  〔呂振中譯〕「又有一個人、基列耶琳人示瑪雅的兒子烏利亞、奉永恆主的名傳神言;他斥責這城和這地所傳的神言、都像耶利米所說的話。」
  〔暫編註解〕“示瑪雅的兒子烏利亞”的出身,聖經沒有詳細記載。他曾經一度說預言,但因為畏死而逃往埃及,結果反被猶大人所殺。基列耶琳是一個基遍人城邑(書九17),位於耶路撒冷西面約14公里。
         示瑪雅的兒子烏利亞: 是出身於基列耶琳的無名先知,只出現在本文中。他是因預言耶路撒冷的滅亡,而遭到約雅敬的忌恨,被處以死刑。
         提到這件事可能是為了說明耶利米的經歷不是他所獨有的。
       20~23烏利亞的殉道: 本文記錄了奉耶和華的聖名,宣告耶路撒冷將要滅亡的,另一位先知烏利亞殉道的事件。之所以記載此事件,似乎是為了刻畫耶利米作為先知的使命。與烏利亞一樣,預言耶路撒冷的滅亡,對耶利米而言也是冒著生命危險的事情。本文突出了耶利米的使命意識,他全然無所畏懼地傳講了審判信息。
     20~23 約雅敬把怒氣發洩在另一位先知烏利亞身上,雖然他已逃往埃及去,但仍被引渡回國處死。

【耶二十六21】「約雅敬王和他眾勇士、眾首領聽見了烏利亞的話,王就想要把他治死。烏利亞聽見就懼怕,逃往埃及去了。」
  〔呂振中譯〕「約雅敬王和他的眾勇士眾首領聽見了烏利亞的話,王就想法子要治死他;烏利亞聽見就懼怕,逃往埃及。」
  〔暫編註解〕逃往埃及去了: 烏利亞雖然順服神的命令而宣告了耶路撒冷的滅亡,但是卻因感到性命難保,就逃往埃及去了。從中,我們也能看到先知軟弱的一面。神所喜悅的是“剛強壯膽的”僕人(書1:7),而軟弱的信心卻促使他逃往埃及,這也是不信神的結果。
     參耶羅波安(王上11:40),哈達(王上11:17,18),約瑟和馬利亞(太2:13-15)的類似經歷。這個尼羅河國家經常接納猶大的難民。

【耶二十六22】「約雅敬王便打發亞革波的兒子以利拿單,帶領幾個人往埃及去。」
  〔呂振中譯〕「約雅敬王打發了人到埃及去,打發亞革波的兒子以利拿單、和幾個人跟着他往埃及去。」
  〔暫編註解〕帶領幾個人往埃及去。根據古代的條約,雙方承諾交還各自的政治犯。
     以利拿單。可能是國王的岳父(見王下24:8)。以利拿單是對耶利米好感的首領之一(耶36:12)。

【耶二十六23】「他們就從埃及將烏利亞帶出來,送到約雅敬王那裡,王用刀殺了他,把他的屍首拋在平民的墳地中。」
  〔呂振中譯〕「這些人就從埃及將烏利亞帶出來,送到約雅敬王那裏;王就用刀擊殺了他,把他的屍體拋在平民的墳地。」
  〔暫編註解〕「平民的墳地」:位於耶路撒冷城外汲淪溪邊(參王下23:6)。
     關於先知殉道的例子,見王上19:10,14;代下24:19-22。根據猶太人的傳說,以賽亞是被瑪拿西用“鋸鋸死”的(見來11:37)。烏利亞受到了最恥辱的待遇。“他的屍首”不能與他的祖先同葬,被拋在汲淪谷“平民的墳地中”。後來犯下這種暴行的國王,自己也“被埋葬,好像埋驢一樣”,沒有傳統的葬禮或舉哀(耶22:18,19)。

【耶二十六24】「然而沙番的兒子亞希甘保護耶利米,不交在百姓的手中治死他。」
  〔呂振中譯〕「雖然如此,沙番的兒子亞希甘的手卻保護着耶利米,以致沒有人把耶利米交在人民手中去處死他。」
  〔暫編註解〕不畏死、不逃亡的耶利米,反而得以保存生命(比較20~23節),這是為神工作的人的好榜樣。
       “亞希甘”有分參與約西亞的復興運動(王下二十二12)。他的兒子基大利在百姓被擄後,作了猶大地的省長(王下二十五22)。
     “亞希甘”。曾協助約西亞進行改革(王下二二12),也是基大利的父親,基大利就是耶路撒冷淪陷後擔任猶大省長的倒楣人(王下二五22)。
         「沙番」:是猶大王約西亞改革時的書記(王下22:3),這人的家族給予先知耶利米不少支持和保護(參耶36:10-25; 39:14)。
         亞希甘的父親可能是約西亞改革時期的著名文士沙番。他監督了聖殿的修復(見王下22:3,8-14;代下34:8,14-21)。亞希甘的兄弟基瑪利(耶36:12,25)和以利亞薩(耶29:3)也有同樣高貴的品格。尼布甲尼撒征服猶大以後,耶利米就(耶40:5,6)躲到“猶大城邑的省長”,亞希甘的兒子基大利那裡去。

【暫編註解資料來源】
《啟導本聖經註釋》․《雷氏研讀本》․《串珠聖經註釋》․《聖經精讀本──箴言註解》․《SDA聖經注釋》․

※以上內容摘錄自『查經資料大全』,更多相關內容,請上 http://www.ccbiblestudy.org/index-T.htm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