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36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以賽亞書】第四十九章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7-3-7 11:46:3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內容綱要

【與神對話(四十九1~26)】
   一、神是否忘記?
         1、神的應許證明祂是一個嚴謹的父親
         2、祂亦有一顆慈母的心(15)
         3、祂不會忘記祂的兒女,祂的眼目也看顧他們(16)。
   二、神是否缺乏能力?(24)
         1、祂是歷史的主(25~26)
         2、祂是創造的神(五十2~3)
         3、神也是無微不至的
──《新舊約輔讀》

逐節詳解

【賽四十九1】「 眾海島啊,當聽我言!遠方的眾民哪,留心而聽!自我出胎,耶和華就選召我;自出母腹,他就提我的名。」
  〔呂振中譯〕「沿海地帶阿,聽我吧!遠方萬國之民哪,留心聽哦!從我在母胎中,永恆主就呼召了我,從我母腹裏他就提起了我的名。」
  〔暫編註解〕“自我出胎…就選召我”:先知耶利米和使徒保羅的蒙召與此相似(耶一5;加以15)。
         眾海島啊。以賽亞對地中海沿岸的外邦民族說話。本節開始了《以賽亞書》的一個重要的部分(賽49-53章)。其中神的“僕人”主要指基督(見賽41:8注釋)。這個部分的主題是神的“僕人”和祂在這個世界的光榮使命。以色列要復興,外邦人要召集。
         自我出胎,耶和華就選召我。基督從受孕的時刻起,就已分別出來要從事拯救人類的目標(太1:20,21)。這是有關彌賽亞和祂工作的無與倫比的預言。
       1~6本節至6節為第二首“僕人之歌”。這僕人自出胎便為神選召,他與四十二1~4第一首“僕人之歌”中的僕人相同,有復興以色列的使命,並要光照在黑暗中的外邦人,施行救恩到地極(6節)。從2節看,這僕人有先知的職分,為神有力代言人;但他最後要完成神的大計畫。這裡關於僕人的話可以是以賽亞,但要到耶穌基督這位彌賽亞來到世間後,才在祂身上完全應驗。
         1-6  受苦的僕人復興以色列:本段是第二首僕人之歌(參42:1-4注), 描述這僕人的蒙召,指出他受託的使命是要復興以色列,並作外邦的光,向世界施行拯救。他就是第一首僕人之歌所論說的那位「僕人」,而不是也有「神的僕人」之稱的以色列民族(參42:18-19)。
     1~7 “僕人”。這裏指彌賽亞(比較四一8,四二1),祂被稱為“以色列”,因為神的一切期望只在祂裏面實現(四九3)。祂的使命是叫以色列“歸回”神那裏,並為“外邦人”帶來“光”(6節)。雖然祂第一次降臨時被人藐視,但到了第二次降臨的時候,祂卻要受人敬拜(7節)。
         1~7彌賽亞的受難與榮耀。以賽亞的第二首“僕人之歌”。本書著名的四首“僕人之歌”分為三種:①關於耶和華的歌(第一首,42:1-9);②僕人之歌,關於彌賽亞的歌(第二、三首,49:1-6;50:4-9);③關於聖徒的歌(第四首,52:13-53:12)。其中,第一首主要講述彌賽亞蒙召的神性起源,及此事工蘊含的神慈愛;第二首(僕人之歌),預言以色列救贖事工的失敗,反而為彌賽亞的普世事工提供基礎。
         1~21以色列的救贖者。第三部分的第二段,主要圍繞彌賽亞——耶穌基督的預言展開,可以分成前後兩個部分。前半部(49-53章),描繪以色列的救贖者彌賽亞所受的苦難。後半部(54-57章),描述藉著彌賽亞所受的苦難,以色列百姓得蒙救贖及得救後得享榮耀。經文中受難的僕人及他將治理世界的異象,不適用於歷史中的任何人,只能指耶穌基督。聖經從創世記就開始預言耶穌,但從本卷書經文隱藏的含義,不得不承認聖經啟示的神性權威,再次屈膝感謝神,將這些啟示賜給我們。
         49:1~26彌賽亞的使命。第三部分第二段,主題比較單一,各章節的銜接也比較平易。本章分為三部分:①救恩的執行者、完成者、神僕人的第二首歌(1-7節);②以色列得救後,錫安城再次被建造(8-23節);③預言巴比倫將被攻陷(24-26節)。看似②和③的順序顛倒,不過,考慮到以賽亞發預言時,巴比倫尚未具備帝國的框架,可知此預言帶出的衝擊何等巨大。對當時的人而言,耶路撒冷被攻陷可能是意料中的事情,但巴比倫的變故卻很難想像。所以以賽亞使用這種順序。其實本書多次重複此類預言,參考當時的歷史背景,就可以理解。以賽亞並未一味地簡單重複相似的內容,乃是在不同狀況中,講述新的觀點時加以重複。
         本章起至55章主要預言百姓從異域回歸,錫安得以重建。

【賽四十九2】「他使我的口如快刀,將我藏在他手蔭之下;又使我成為磨亮的箭,將我藏在他箭袋之中。」
  〔呂振中譯〕「他使我的口如快刀,他將我掩護在他手的蔭影下,又使我成為磨淨的箭,將我藏在他的箭袋中。」
  〔暫編註解〕僕人有先知的職分,代表神傳講信息。
       「刀」、「箭」:形容神話語的能力(參耶23:29; 弗6:17;來4:12; 啟1:16):將刀藏在神的手蔭,把箭藏在神的箭袋中,表示裝備好,俟機行事。
     如快刀。即彌賽亞的信息是有效的。快刀象徵神的道鋒利穿透的能力(見何6:5;弗6:17;帖後2:8;來4:12;啟1:16;19:15,21)。
         箭。也象徵基督的話語鋒利穿透的能力。
         在祂的箭袋之中。神把基督隱藏起來,直到祂執行使命的時機成熟(可1:15;加4:4)。隨著但以理所預言的時辰來到(見但9:25;可1:5注釋),基督降臨這個世界,迅速地完成祂的使命。

【賽四十九3】「對我說:“你是我的僕人以色列,我必因你得榮耀。”」
  〔呂振中譯〕「他對我說:『你是我僕人以色列、我必因你而得榮耀的。』」
  〔暫編註解〕「你是我的僕人以色列」:這與5-6節的內容( 僕人的使命是復興以色列)似有予盾,這種對僕人模棱兩可的描述是個大奧秘,只有在新約時代主耶穌身上才得到完滿的答案:祂成就了神的計劃,是理想的、不失敗的「以色列」、義僕。
       僕人以色列: “以色列”既可指整個以色列民族,亦可單指雅各(創32:28)。本文指後者,如同雅各是族長時代蒙揀選的族長,在此與以色列同格的僕人就是指新以色列,是將要得救的所有僕人。
     見賽41:8注釋。

【賽四十九4】「 我卻說:“我勞碌是徒然,我盡力是虛無虛空;然而,我當得的理必在耶和華那裡,我的賞賜必在我 神那裡。”」
  〔呂振中譯〕「但我卻說:『我是白白勞碌的;我費盡了力量、是虛空而徒然的;其實我伸冤的權利是在永恆主那裏我可得的賞報是在於我的神。』」
  〔暫編註解〕暗示僕人的工作被人藐視、遭厭棄,但他在受苦中仍信靠仰望神。
     本節回答第3節對以色列所說的話。以色列中忠心的人因不幸而灰心。即將來臨的巴比倫之囚使他們覺得繼續盼所應許給以色列的光榮前途是徒勞的。日子似乎延遲,一切異象都落了空(見結12:22-28)。基督有時也這樣因祂為人類的工作不受感激而深感失望。

【賽四十九5】「 耶和華從我出胎,造就我作他的僕人,要使雅各歸向他,使以色列到他那裡聚集。(原來耶和華看我為尊貴,我的 神也成為我的力量)。」
  〔呂振中譯〕「現在呢、永恆主說:就是那從我母腹中便形成了我做他僕人,好使雅各回轉來歸向他,使以色列被收聚而歸於他、的永恆主──我在永恆主眼中被看為尊貴,我的神也成了我的力量──」
  〔暫編註解〕這句話依然是彌賽亞說的。
     使以色列到祂那裡聚集”。KJV版為“雖然以色列不聚集。”原文lo是“到祂那裡”,而不是lo'(“不”)。九份希伯來語文稿,《塔古姆》,死海古卷1Qisa均為“使以色列到祂那裡聚集”。基督來,是要把以色列帶回到神那裡(見結34:11-16;太15:24)。

【賽四十九6】「 現在他說:“你作我的僕人,使雅各眾支派復興,使以色列中得保全的歸回尚為小事;我還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極。”」
  〔呂振中譯〕「是這位永恆主說:『你做我僕人,使雅各眾族派得以重立起來,使以色列中得保存的能夠歸回──這還是輕微的事,我還要使你做外國人之光,使我的拯救能施到地儘邊呢。』」
  〔暫編註解〕直到地極: 敘述句,太28:18-20是命令句。本文是神對耶穌的宣告,馬太福音是耶穌對門徒的指示。耶穌命令門徒完成的使命,是神預先對耶穌的宣告。我們要相信耶穌及他的指示。
     雖然彌賽亞降臨要像牧人那樣招聚以色列中迷失的羊(見第5節注釋),但祂“另外有羊,不是這個圈裡的”(約10:16)。祂不但來作以色列的救主,也作全世界的救主(約3:16)。民族之間的障礙要破除(弗2:14)。祂希望的信息要傳遍天下(太24:14)。

【賽四十九7】「 救贖主以色列的聖者耶和華,對那被人所藐視、本國所憎惡、官長所虐待的如此說:“君王要看見就站起,首領也要下拜,都因信實的耶和華,就是揀選你以色列的聖者。”」
  〔呂振中譯〕「那贖回以色列者、以色列之聖者、永恆主對那藐視自己、被列國厭惡、做轄制人者奴僕的、這麼說:『君王必看見你而起立,公侯也必下拜;都因可信可靠的永恆主、以色列之聖者、揀選了你、的緣故。』」
  〔暫編註解〕「本國所憎惡」:原意指在別的民中被人憎惡。
       「君王要看見 ...... 下拜」:意指以色列被擄之民命運扭轉,重返家園,使外邦的首領感到驚訝。
         君王要看見。參賽52:15。彌賽亞要來作“僕人”(賽49:5;52:13;見賽41:8注釋),被人藐視(賽52:14;53:2,3)。但有朝一日地上最尊貴的人也會跪倒在祂腳前尊崇祂(見詩72:10,11;見賽45:23;52:13-15注釋)。沒有一人比祂更受憎恨,也沒有一人比他更受敬愛。因為祂自我降卑,獲得了“超乎萬名之上的名”。人在祂面前“無不屈膝”(腓2:8-10)。
     7-13  以色列民歡歡喜喜地回歸:本段轉而描述以色列民族:他雖被外邦君王轄制(「那被捆縛的人」; 9), 必蒙神引領從四面八方平安歸回。

【賽四十九8】「耶和華如此說:“在悅納的時候,我應允了你;在拯救的日子,我濟助了你。我要保護你,使你作眾民的中保(“中保”原文作“約”),復興遍地,使人承受荒涼之地為業。」
  〔呂振中譯〕「永恆主這麼說:『在悅納的時候我應了你,在拯救的日子我濟助了你;我守護着你,使你向萬族之民做立約證,去把大地重立起來,使人承受荒涼的遺產以為業;」
  〔暫編註解〕神保證拯救以色列民歸回本土。
       「使你作眾民的中保」:參42:6注。
         「荒涼之地」:就是選民被逐離開的猶大地。
         如果這首僕人之歌是關於耶穌,就會出現一個難題就是:本詩歌的結束該在第8節還是在第7節。問題的焦點集中在本節的第二人稱代詞“你”是指誰。參照其他經文,穩妥的解釋是:詩歌應該在第7節結束,本節的“你”是指以色列民族,而非指彌賽亞。
         在悅納的時候。指基督的生活和工作(見賽61:2;參路4:19)。基督來到這個世界,就是為了在神和人之間確立新約(見耶31:31-34;太26:28;路22:20;來8:6-13)。
         荒涼之地。這是比喻。彌賽亞要在祂的子民身上實現對先祖的一切應許。他們要與祂“同作後嗣”(羅8:17;參照加3:29;弗3:6;來1:14)。地球因為罪而在屬靈上變得荒涼貧瘠,但及至時候滿足,神就差遣祂的兒子來到這個世界(加4:4)。藉著祂,“醫治的恩澤如洪流一般,傾泄在世人身上,永不阻塞,也不撤回,直到救恩計畫完成在地球之上”。彌賽亞的來臨開創了“耶和華的恩年”,“建立先前淒涼之處,重修歷代荒涼之城”(賽61:1-4;參路4:18,19)。
     8~12 以色列在千禧年國度的復興,以及當時的特徵。

【賽四十九9】「對那被捆綁的人說:‘出來吧!’對那在黑暗的人說:‘顯露吧!’他們在路上必得飲食,在一切淨光的高處必有食物。」
  〔呂振中譯〕「對那被捆綁的人說“出來!”對那在黑暗中的人說“顯露出來!”他們沿路上必有喫的,他們的牧場必在一切素無草木的高處上;」
  〔暫編註解〕對那被捆綁的人說。見賽42:7注釋。
         黑暗。就是無知與罪惡的黑暗。基督來到地上,是要作世界的光,引人出黑暗進入祂福音榮耀拯救的光(約1:4,5,9;3:19;8:12;9:5;12:35,36,46;彼前2:9)。
       9~10淨光的高處: 專用名詞,並非指某一特定的山,指沒有樹木花草生長的荒山禿嶺,荒蕪的世界。必有食物: 以賽亞將聖徒比作軟弱的羊群。滿有憐憫的牧人牽引羊群,帶領他們進入神應許的祝福之地(10節)。
     9-11  有關選民回歸途中的描述,另見40:11; 41:18; 43:19-20。
         9~13以色列的恢復。將第8節悅納的時候與拯救的日子進行比較,本段論及激動人心的解放與恢復,似乎與以色列的禧年制度有關(61:1,2;利25:10)。不過,此自由、恢復的喜樂超越以色列政治上得到自由、恢復的意義,暗示聖徒從罪中得釋放的自由、恢復。

【賽四十九10】「不饑不渴,炎熱和烈日必不傷害他們,因為憐恤他們的,必引導他們,領他們到水泉旁邊。」
  〔呂振中譯〕「他們必不饑餓,不口渴,炎熱和烈日必不傷害他們,因為憐恤他們的、必率領他們,引導他們到水泉旁。」
  〔暫編註解〕不饑不渴。這是牛羊受到溫柔牧者的看顧,不缺草場也不缺水的畫面(見詩23章;約10:11,14)。
     炎熱。來自沙漠裡幹熱的風。

【賽四十九11】「我必使我的眾山成為大道,我的大路也被修高。」
  〔呂振中譯〕「我必使我的眾山成為道路,我的大路也被修高。」
  〔暫編註解〕大路。用來向各國傳揚福音,並讓人到耶路撒冷去敬拜真神的(見賽11:16;35:8;40:3;62:10注釋)。

【賽四十九12】「看哪,這些從遠方來,這些從北方、從西方來,這些從秦國來(“秦”原音作“希尼”)。” 」
  〔呂振中譯〕「看哪,有人從遠方來,看哪有人從北方從西方來,有人從色耶尼〔傳統:色尼姆〕地而來呢。』」
  〔暫編註解〕從本節可知,以色列人打散後將分佈甚廣。“秦國”(原文作()曾為上一世紀不少學者解釋為中國,但死海發現的《以賽亞書》古抄本(),《以西結書》二十九10及三十6作“色弗尼”(),指住在古埃及南疆的人。《耶利米書》四十四1說其地早有猶大人居住。現代考古學家發現尼羅河上游地區的一座小鎮,主前六百年已有猶大人居住的遺跡,故“這些從秦國回來”一語是說“這些從極南方來”。
       “秦國”。原文作:希尼。其位置不能確定,可能是埃及的阿斯旺(Aswan)。
     「秦國」:曾被解釋作中國,但更合理的是指當時埃及的最南界,尼羅河上游一帶的地區;考古學家發現其中一城鎮於主前六百年已有猶大人居住的遺跡。
         從遠方來。以色列人流亡者要從遠方回到故土。從地極也有人來就近真光(見第11節注釋;見賽56:6-8)。
         希尼。顯然指猶大的南面或東面,因為北面和西面已經提到了。這也許是很遠的地方。關於“希尼”,有各種推測,但都未能確定。傳統的解釋是指中國,其依據是希伯來語Sinim,與西元前三世紀後半葉統治中國的“秦朝”( Ch'in)發音的相似性。中國很早就與西方國家有商業上的往來。在埃及古城底比斯,就發現了寫有中文的陶瓷品。波斯的猶太人似乎也與中國的絲綢商人有交易。但在以賽亞的時代過去多世紀之前,沒有證據證明Sinim 或Ch'in 是指中國的。由於缺乏歷史證據表明是指中國,有些學者認為應為Sewen(im)或Syene,即位於埃及北部的阿斯旺。亞蘭語似乎確認這一說法。死海古卷1Qisa為‘Sewenyyim“,似乎也傾向於指Syene。七十士譯本為“波斯”。也有人認為這是指位於汛曠野的西奈(出16:1),腓尼基或北阿拉伯沙漠。

【賽四十九13】「諸天哪,應當歡呼!大地啊,應當快樂!眾山哪,應當發聲歌唱!因為耶和華已經安慰他的百姓,也要憐恤他困苦之民。」
  〔呂振中譯〕「諸天哪,歡呼哦!大地阿,快樂哦!眾山哪,爆發歡呼聲哦!因為永恆主已安慰他的人民了,他必憐恤他的困苦人。」
  〔暫編註解〕對神所施的救恩發出頌歌回應。
       諸天哪……大地啊: 天與地曾作為神宣告審判以色列的證人出現(1:2),此處卻應邀參加以色列得救的筵席。天與地以人為中心,共歡喜同憂愁。人類得救的喜樂會再次充滿整個宇宙(羅8:18-25)。
     諸天哪,應當歡呼。見賽44:23注釋;參詩96:11,12。
         已經安慰祂的百姓。見賽14,15;40:1節注釋。

【賽四十九14】「錫安說:“耶和華離棄了我;主忘記了我。”」
  〔呂振中譯〕「但錫安說:『永恆主離棄了我了,我的主忘記了我了。』」
  〔暫編註解〕表示面對如此驚人的拯救應許,卻還有人心存懷疑。
         神對於祂的子民有偉大的計畫。他們卻以為祂忘記了他們(見賽40:27;54:6,7注釋;參詩137:1-4)。
       14-23  錫安要再度繁榮:本段以猶大首都錫安為中心。主前五八六年猶大淪亡後,錫安城便陷於頹垣敗瓦中,荒涼一片,神似乎已忘記祂的聖城(14),讓她悲慘過活,好像喪子獨居的寡婦(21上)。在此神安慰百姓,保證祂並沒有忘記錫安(15),必使她獲得重建(16-17) ,  以色列民要回歸居住(18),屆時必因居民太多致容納不下(19-20) 。  錫安不用驚奇(21),因她的兒女必被召回(22-23上),她便知道神是信實的(23下)。
     14~23應許錫安城得以重建(16~17節),人口眾多(18~20節),興盛於世。以色列在受苦之後得到保護和看顧(四十九22~23)。
         14~26 耶和華在此鼓勵將被擄的子民。祂沒有忘記他們(14~18節);祂把他們領回本國(19~23節),並懲罰他們的仇敵(24~26節)。第19至21節所描述的一大群人的歸回,必定在從巴比倫歸回的少數餘民以外,所展望的是基督的第二次降臨(太二四31)。

【賽四十九15】「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
  〔呂振中譯〕「『婦人哪能忘記她嗍奶的孩子,而不憐憫她親腹生的兒子呢?就使有忘記的,但我呢、我是不會忘記你的。」
  〔暫編註解〕母親對兒女的愛,是人間最偉大的愛。以賽亞用母愛來比喻神對祂子民的愛。
     15~21神確認應許。神再次回答心存懷疑的以色列,表明了神對以色列的深深的愛。神站在毫無資格得到救恩的罪人的門口,不斷敲打人的心門(啟3:20)。從神充滿眷愛、憐憫的呼喚中,人應當學會信靠、盼望,認識到背叛神的嚴重性與可憎性。

【賽四十九16】「 看哪,我將你銘刻在我掌上,你的牆垣常在我眼前。」
  〔呂振中譯〕「看哪,我把你刻在我手掌上;你的城墻不斷地在我面前。」
  〔暫編註解〕「你的牆垣」:指錫安城完美的牆垣;表示神有重建的計劃。
       你的牆垣常在我眼前: 牆垣意味著人生活的保護網。神瞭解並紀念聖徒的生活。已被擄至巴比倫的以色列,牆垣已倒塌,毫無希望可言。然而,在神看來,牆垣依舊聳立在原處。全知全能的神,按旨意成就預言。在神看來,牆垣絲毫無損地屹立著。
     將你銘刻。以色列擔心神忘記了祂對他們列祖聖約的應許(見第14節注釋)。以賽亞時代以色列的狀態似乎證明了這種遺忘。但以賽亞宣佈,他們沒有理解神對他們民族的愛是多麼深沉和恒久(見申7:7,8)。在永恆的歲月裡,基督手中的釘痕將永遠見證祂對罪人的愛(見約15:13)。
         你的牆垣。就是錫安的城牆,象徵的國家力量和幸福。

【賽四十九17】「你的兒女必急速歸回,毀壞你的、使你荒廢的,必都離你出去。」
  〔呂振中譯〕「建造你的〔傳統:你的兒女們〕比拆毀你的敏捷;那使你荒廢的、必都離開你而去。」
  〔暫編註解〕你的兒女。指被擄的猶太人。他們將回來重建尼布甲尼撒所毀壞的耶路撒冷城牆(王下25:10)。
     毀壞你的。亞述人,或特指巴比倫人。毀滅耶路撒冷的人自己將遭到毀滅。

【賽四十九18】「 你舉目向四方觀看,他們都聚集來到你這裡。耶和華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你必要以他們為妝飾佩戴,以他們為華帶束腰,像新婦一樣。」
  〔呂振中譯〕「你舉目向四方觀看吧;他們都集合到你這裏來了。永恆主發神諭說:『我指着永活的我來起誓,你必將他們都穿戴上如妝飾品,你必以他們為華帶來束腰、像新婦一樣。」
  〔暫編註解〕像新婦一樣: 從巴比倫歸回的俘虜,重建耶路撒冷,其屬靈意義象徵新約時代悔改聖徒的聚集——教會(來12:22,23)。聖經將教會——新耶路撒冷,描繪為等候新郎耶穌的新婦(啟19:7)。如同舊約時代,被擄歸回的人將耶路撒冷建為光照鄰邦的新都市,今日教會也當藉著真正悔改的聖徒的善行,保持等候主的新婦當有的純潔、美好。
       他們都。即回歸的流亡者(見賽60:4,5),和悔改的外邦人一起,重建立錫安的城牆(賽60:3,4,10)。
     以他們為妝飾佩戴。這裡描寫錫安住著居民,就像新娘佩戴著妝飾一樣。回歸的流亡者和悔改的外邦人對於她來說,就像是優雅美麗的裝飾(見賽62:3;瑪3:17)。

【賽四十九19】「“至於你荒廢淒涼之處,並你被毀壞之地,現今眾民居住必顯為太窄;吞滅你的必離你遙遠。」
  〔呂振中譯〕「『至於你荒廢淒涼之處、和你那被拆毀之地、現在給眾民居住、必顯為太窄;那吞滅你的必離你很遠。」
  〔暫編註解〕顯為太窄。猶大將重新住滿居民。如果回歸的百姓能保持忠心,人口的增加就會使原來的領土顯得太小(見賽54:2,3;亞10:10)。
     吞滅你。見第17節。

【賽四十九20】「你必聽見喪子之後所生的兒女說:‘這地方我居住太窄,求你給我地方居住。’」
  〔呂振中譯〕「你喪子以後所生的兒女還要說給你聽、說:『這地方給我住太窄;請讓位置給我,讓我居住。』」
  〔暫編註解〕喪子之後所生的兒女: 因戰爭與饑荒失去許多兒女的耶路撒冷,重新得到兒女。仿佛亞當得到塞特代替亞伯一樣(創4:25);又如房屋倒塌失去十個兒女的約伯,重新得到十個兒女一樣(伯1:19;42:13)。屬靈意義,日後外邦人將藉著耶穌基督的受難,立志相信耶和華,他們將會補償基督因被釘十字架受損的榮耀,一心一意服侍基督。撒迦利亞用“城中街上必滿有男孩玩耍”(亞8:5)來表達此景象。
     錫安曾喪失了她的兒女,並被她的丈夫耶和華所拋棄。但她重新會有兒女(見賽54:1)。

【賽四十九21】「那時你心裡必說:‘我既喪子獨居,是被擄的,漂流在外,誰給我生這些,誰將這些養大呢?撇下我一人獨居的時候,這些在哪裡呢?’”」
  〔呂振中譯〕「那時你心裏必說:“我既喪子,又不能孕育,又是被擄、被放逐於外的,誰給我生了這些孩子呢?誰將這些孩子養大呢?看哪,我被剩下、獨自一人:這些孩子從哪兒來呢?”』」
  〔暫編註解〕誰給我生這些?錫安以為自己已被拋棄而獨居(見第14節注釋)。她完全不理解她後來的狀況(見賽54:1)。
     被擄的。在預言巴比倫之囚的時候,以賽亞在聖靈的感動下說到以色列在“巴比倫的河邊”的經驗(詩137:1)。

【賽四十九22】「主耶和華如此說:“我必向列國舉手,向萬民豎立大旗,他們必將你的眾子懷中抱來,將你的眾女肩上扛來。」
  〔呂振中譯〕「主永恆主這麼說:『看吧,我必向列國舉手,向萬族之民立起我的旌旗;他們必將你的眾兒子抱在懷中帶來,將你的眾女兒放在肩上扛來。」
  〔暫編註解〕「豎立大旗」:參11:12注。
       「抱」、「肩上扛」:暗示以色列餘民得到保護和看顧。(參23的「養父」、「乳母」)
         被擄的時期結束以後,列國將幫助猶太人回歸故土,重建錫安(見拉7:15;8:25-27注釋)。
     22~23向萬民豎立大旗: 與11:10-12;13:2;18:3一同,藉著從巴比倫被擄之地歸回的歷史事件,預表外邦人的歸回及教會的勝利。

【賽四十九23】「 列王必作你的養父,王后必作你的乳母;他們必將臉伏地,向你下拜,並舔你腳上的塵土。你便知道我是耶和華,等候我的必不至羞愧。”」
  〔呂振中譯〕「列王必做你的養父,他們的王后必做你的奶媽;他們必將臉伏地,向你下拜,餂你腳上的塵土;你便知道我乃是永恆主,等候我的必不至於失望。』」
  〔暫編註解〕「將臉伏地 ...... 塵土」:卑躬屈膝的表現。有些學者認為本節是指錫安末後的榮耀,或是指新約教會有基督為首,外邦向教會降服。
       列王必作你的養父……向你下拜: 兩句話似乎彼此矛盾。前者指外邦國家雖並非出於本意,卻幫助教會發展。例如,新約時代的羅馬帝國統一天下,使基督教傳遍世界。相反,後者指外邦人不得不屈服在福音面前。例如,羅馬帝國曾千方百計逼迫基督教,最後卻立其為國教。
     養父。地上的統治者將會幫助猶太人從巴比倫回歸並重建錫安。

【賽四十九24】「 勇士搶去的豈能奪回?該擄掠的豈能解救嗎?」
  〔呂振中譯〕「勇士拿去的、哪能拿回?強橫人〔傳統:義者〕擄掠的、能解搭救過來?」
  〔暫編註解〕勇士搶去的?這是一句反問句。其回答在第25,26節。
         該擄掠的。死海古卷1Qisa為“暴君的俘虜”,似乎更符合上下文。
       24~26神超越的能力。就如在24節提到的問題,在古代社會,一個民族慘遭失敗,其首都、王族與宗教都會遭到破壞,幾乎不可能維持民族精神或重新獨立。若要恢復自由,只有一條路,就是擄掠他們的國家被第三國佔領,新征服者寬待他們。但這種情形幾乎不可能發生。在屬靈意義上,如同我們生來就是罪人,不能更改(創26:10;王下14:6)。正如神摧毀仇敵巴比倫,救出猶大,他必從仇敵撒但手中拯救我們,賜給我們全新的自由。
     24-26  耶和華是救主、救贖主及大能者:當時有以色列人懷疑神的拯救能力,認為神不可能從強大的巴比倫手中把他們救出來(24),神於是強調祂不獨要拯救以色列人,且報復他的仇敵(25-26)。

【賽四十九25】「 但耶和華如此說:“就是勇士所擄掠的,也可以奪回;強暴人所搶的,也可以解救。與你相爭的,我必與他相爭,我要拯救你的兒女。」
  〔呂振中譯〕「實在的,永恆主是這麼說:『就是勇士擄掠的、也可以拿回,就使強橫人拿去的、也可以搭救過來;跟你相爭的、我必跟他相爭;你的兒女、我必拯救。」
  〔暫編註解〕所擄掠的。首先指被亞述人和尼布甲尼撒俘虜的希伯來人。也寓指所有被撒但所俘虜的人。
       我要拯救。答案是強調性的。神能夠而且願意拯救。祂的子民沒有什麼值得懼怕的。他們不必關注壓迫者的力量,而要關注他們偉大救主的能力。
     你的兒女。就是錫安的兒女(見第14-22節)。以賽亞在這裡特指散居在異國他鄉的希伯來人。希伯來語的“兒女”通常指“兒子”,是“後裔”的同義詞。(王下2:3,5,7,15;詩149:2等)。反對神和祂子民的人將會互相攻擊(結38:21;亞14:13),自我毀滅。今日的父母有權利為他們的兒女提說賜給古代以色列人的應許,因為我們的孩子是神慈愛的對象。

【賽四十九26】「 並且我必使那欺壓你的吃自己的肉,也要以自己的血喝醉,好像喝甜酒一樣。凡有血氣的,必都知道我耶和華是你的救主,是你的救贖主,是雅各的大能者。”」
  〔呂振中譯〕「我必使欺負你的、喫自己的肉,他們必喝自己的血到醉,像喝甜酒一樣;血肉之人都必知道我永恆主乃是拯救你的,是贖回你的,是雅各之大能者。』」
  〔暫編註解〕「吃自己的肉 ...... 喝醉」:意指互相殘殺。
       「救贖主」:參41:14注。
     神藉歷史證明自己,他的一切作為都是為了堅固聖徒的信仰。我們應敏銳於神在我們生命中的工作。
         凡有血氣的。見賽45:23注釋。

【暫編註解資料來源】
《啟導本聖經註釋》․《雷氏研讀本》․《串珠聖經註釋》․《聖經精讀本──箴言註解》․《SDA聖經注釋》․

※以上內容摘錄自『查經資料大全』,更多相關內容,請上 http://www.ccbiblestudy.org/index-T.htm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