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46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傳道書】第五章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7-1-29 08:14:0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壹、內容綱要

【人生心態的探索】
   一、對神:是否敬畏神(1~7節)
   二、對人:是否待人公義、公平(8~9節)
   三、對物:是否對所得知足(10~12節)
   四、對事:是否為風勞碌(13~17節)
   五、對己:是否享受自己的分(18~20節)

貳、逐節詳解

【傳五1】「你到神的殿要謹慎腳步。因為近前聽,勝過愚昧人獻祭(或作“勝過獻愚昧人的祭”),他們本不知道所作的是惡。」
  〔呂振中譯〕「〔希伯來經卷作傳4:17〕你到神的殿、要謹慎腳步;走近前去聽、勝過愚頑人的獻祭;因為他們不知別的,只知作壞事。」
  〔原文字義〕「謹慎」留心注意,看守;「腳步」腳;「近前」接近的;「聽」聽從,聽見。
  〔文意註解〕「你到神的殿要謹慎腳步」意指到神面前須戒慎戒懼,外表敬虔的行為,要配上內裡誠實的存心。
         「因為近前聽,勝過愚昧人獻祭」意指聽命勝於獻祭(撒上十五22);神所看重的,不是人為祂作甚麼,乃是人尊重神的話。
         「他們本不知道所作的是惡」意指愚昧人自以為是向神作好事,豈知在神看來卻是作惡事。
  〔話中之光〕(一)先從神領受,後向神奉獻;出於人自己的一切,乃是愚昧,也是惡事。
         (二)人憑自己不能為神作工,必須先讓神作工在我們身上(參弗二10),然後我們才能照著神在我們心裡的運行(參腓二13),獻上我們的一份。

【傳五2】「你在神面前不可冒失開口,也不可心急發言,因為神在天上,你在地下,所以你的言語要寡少。」
  〔呂振中譯〕「〔希伯來經卷作傳5:1〕你在神面前不可隨隨便便開口,你的心也不可急於發言;因為神在天上,而你在下地,故此你的話總要少。」
  〔原文字義〕「冒失」急促,干擾;「急」加速,急切;「寡少」一點點,少量。
  〔文意註解〕「你在神面前不可冒失開口,也不可心急發言」在神面前開口和發言當然是指禱告,信徒應當不住的禱告(帖前五17),神也喜歡我們常常向祂禱告(路十八1);冒失和心急是指禱告的事項和內容沒有經過思考,就隨便出口,說出神不喜悅或自己不該說的話語。
         「因為神在天上,你在地下」有幾個意思:(1)地位不同,對神應當存著尊敬、敬畏的心和態度;(2)眼光不同,一切事物神看得很清楚,我們只模糊看到身邊事物,且看的角度有限;(3)能力不同,神無所不能,但我們有許多事作不到,卻隨便說出誓願的話。
         「所以你的言語要寡少」這裡的言語是指:(1)心口不一的話不可說;(2)叫人聽而不是讓神聽的禱告;(3)無用的重複話(參太六7);(4)堆砌辭藻、好聽卻沒有意義的話;(5)自己能力所不及的誓願話等。寡少意指要盡可能不說不適當的話。
  〔話中之光〕(一)信徒鄭重其事的禱告要多說,隨隨便便的禱告要少說,且最好不說。
         (二)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祂,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祂(約四23)。

【傳五3】「事務多,就令人作夢;言語多,就顯出愚昧。」
  〔呂振中譯〕「事務多能令人作夢;話語多、愚頑人的聲音就發出。」
  〔原文字義〕「事務」工作,職業;「愚昧」傻瓜,笨蛋。
  〔文意註解〕「事務多,就令人作夢」意指一個人日常接觸的事務一繁多,思慮也就多而混雜,其情其景難免出現在睡夢中。
         「言語多,就顯出愚昧」話語多了,難免有時會語無倫次,顯出愚昧;本節是接續第2節,故此處的言語是指禱告的話。
  〔話中之光〕(一)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經過我們腦海的事務,總會留下痕跡。求主不要讓我們胡思亂想,更不要讓我們胡言亂語或胡作非為。
         (二)神不只管我們所「信」的,神也管我們所「說」的;神不只管我們心中的意念,神也管我們口裏的說話。主耶穌對推羅西頓那個婦人說:「因這句話,你回去吧,鬼已經離開你的女兒了」(可七29)。可見我們禱告的話語非常重要。

【傳五4】「你向神許願,償還不可遲延,因他不喜悅愚昧人,所以你許的願應當償還。」
  〔呂振中譯〕「你向神許了願,償還不可遲延;因為他不喜悅愚頑人;所以你許的願、你總要還。」
  〔原文字義〕「願」誓言;「償還」賠償,回報;「遲延」延緩,滯留。
  〔文意註解〕「你向神許願,償還不可遲延」意指凡我們向神所立下的誓願,必須在適時內還願;例如哈拿許願說,若神賜她一個兒子,就必使他終身歸與耶和華(參撒上一11),後來她真的向神還願,也就是撒母耳的來歷(參撒上一27~28)。
         「因為他不喜悅愚頑人;所以你許的願、你總要還」意指許願而不還願的人,乃是神所不喜悅的愚頑人。
  〔話中之光〕(一)在新約時代,主耶穌教導門徒說,甚麼誓都不可起(參太五34)。基督徒不必向神起誓,因為祂知道我們的存心;也不必向人發誓,因為沒有必要用言語取信於人。
         (二)基督徒平時說話要誠實可靠,是就說是,不必加進甚麼東西;不必請天、地、神來為我們作見證(參太五34~37)。我們平常為人必須誠誠實實,沒有是而又非,這樣,別人即或不信任我們的話,也不必用發誓來為自己辯護,信不信由他。

【傳五5】「你許願不還,不如不許。」
  〔呂振中譯〕「許願不還,不如不許。」
  〔原文字義〕「許願」發誓;「還」賠償,履行。
  〔文意註解〕「你許願不還,不如不許」不許願並非犯罪,但許願不還便犯了罪,所以說不如不許。
  〔話中之光〕(一)有的信徒,在神的感動之下,有時會對某種聖工,口頭或書面承諾支持,請記得,一旦作出承諾,便要盡力履行。
         (二)可能有些基督徒懷有錯誤的觀念,以為向神許願將來必回報神,就必會帶下神的祝福,這種觀念含有賄賂神的意味,乃是侮辱神。

【傳五6】「不可任你的口使肉體犯罪,也不可在祭司(原文作“使者”)面前說是錯許了。為何使神因你的聲音發怒,敗壞你手所作的呢?」
  〔呂振中譯〕「不可任你的口使你〔希伯來文:你的肉體〕受定罪〔或譯:使你犯罪〕;也不可在祭司〔原文:使者〕面前說是錯許了。為甚麼神因你的聲音而發怒,以玫他敗壞你的手所作的工呢?」
  〔原文字義〕「任」給,允許;「犯罪」不中的,錯過目標;「祭司」使者,天使;「錯」無心的過失;「發怒」怒氣沖沖;「敗壞」捆綁,破壞。
  〔文意註解〕「不可任你的口使肉體犯罪」口是人肉身的一部分,口若說話不算數,也就是令整個肉身犯罪。
         「也不可在祭司面前說是錯許了」本句有三種意思:(1)譯作祭司的原文是使者,可指神或基督(參瑪三1),向祂說我錯許了願;(2)指天使,向天使說我許錯了願;(3)指祭司,因祭司負責收取眾人還願所獻之物並加以估價(參利二十七8),向祭司說我許錯了願,請他重新估價。
         「為何使神因你的聲音發怒,敗壞你手所作的呢?」你的聲音指冒失開口許願或隨便找藉口改換所許的願;你手所作的指許願後,在神的祝福之下所成就的工。全句意指不可讓你的不守信而惹神發怒,以致毀了你整個工程,反倒使自己受到虧損(參林前三13~15)。
  〔話中之光〕(一)神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藉著祂也都是實在的,叫神因我們得榮耀(林後一20)。
         (二)我們基督徒,特別是事奉神的人,所說的話和所傳的道,絕對不可是而又非的(參林後一18)。

【傳五7】「多夢和多言,其中多有虛幻,你只要敬畏神。」
  〔呂振中譯〕「由於事情多、夢就多了;就有許多虛虛幻幻的事〔本行詞語有位置顛倒之處。今點竄譯之〕:但你呢、只要敬畏神。」
  〔原文字義〕「多」很多,豐富;「虛幻」蒸氣,呼吸,虛空;「敬畏」懼怕,害怕。
  〔文意註解〕「多夢和多言,其中多有虛幻」本節是1~6節的結論,所以這裡的多夢和多言是以第3節為背景(請參閱第3節註解),意指我們在神面前,不要有太多的思慮和幻想(多夢),也不要隨便夸夸其詞的禱告許願(多言),因為它們多半不切實際。
         「你只要敬畏神」意指敬畏神乃是蒙神悅納的秘訣。
  〔話中之光〕(一)許多信徒在親近神的時候,在他們的意識裡仍以自我為中心,與當日雅各的許願(參創二十八20~22)非常相似,這是不認識神的人所作的。
         (二)認識神的人,每一次來到神面前,總是在心靈和誠實裡(參約四24),存著敬畏的心敬拜祂(參撒上十二24)。

【傳五8】「你若在一省之中見窮人受欺壓,並奪去公義、公平的事,不要因此詫異。因有一位高過居高位的鑒察,在他們以上還有更高的。」
  〔呂振中譯〕「你若在一省之中見窮乏人受欺壓、而公平公義的權利被剝奪,你不要因這事而詫異;因為有一位高於居高位者在鑒察着,而在他們以上還有更高的。」
  〔原文字義〕「欺壓」壓迫,勒索;「奪去」搶劫,掠奪;「公義」正義,審判;「公平」公正,正直;「詫異」感到震驚,大吃一驚;「高過」高的,升高的;「居高位」(原文與「高過」同字);「鑒察」保守,看守;「更高的」(原文與「高過」同字)。
  〔文意註解〕「你若在一省之中見窮人受欺壓,並奪去公義、公平的事,不要因此詫異」一省之中泛指廣大地域,窮人泛指沒有權勢的人;在社會上,沒有權勢的人被人欺壓,不受公義、公平的對待,這種情形到處可見,並不希奇。
         「因有一位高過居高位的鑒察,在他們以上還有更高的」本句有兩種解法:(1)在有權勢者之上還有一位最高的權能者,就是神在鑒察他們,使受欺壓者有伸冤之處;(2)鑒察又可譯作照應,意指在官場裡官官相護,難怪欺壓人的事層出不窮。
  〔話中之光〕(一)在社會上,特權階級剝削一般的人,而且剝削者彼此掩護,這種不公不義的現象屢見不鮮;然而在眾人以上,仍有一位至高者在鑒察。
         (二)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羅十二19)。
         (三)公義和公平是神寶座的根基(詩八十九14);祂要按公義審判世界,按公正審判萬民(詩九十八9)。

【傳五9】「況且地的益處歸眾人,就是君王也受田地的供應。」
  〔呂振中譯〕「但君王對國家、對有耕種之田地的、大體說來,總是有益處的。」
  〔原文字義〕「地」土地;「益處」好處,利潤;「供應」工作,服事。
  〔文意註解〕「況且地的益處歸眾人」意指在人世間雖然有不平等的現象(參8節),但在神所創造的自然界裡,卻照顧到眾人的權益,絕無不公。
         「就是君王也受田地的供應」意指連一國至尊的君王,也與百姓一樣仰賴大地的供應,造物主並未厚此薄彼。
  〔話中之光〕(一)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因為祂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太五44~45)。
         (二)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一20)。

【傳五10】「貪愛銀子的,不因得銀子知足;貪愛豐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這也是虛空。」
  〔呂振中譯〕「貪愛銀子的、不因得銀子而知足;貪愛財富的、不因得收入而知足;這也是虛空。」
  〔原文字義〕「貪愛」愛,情愛;「知足」滿意,滿足;「豐富」財富,多量;「利益」所得,收益。
  〔文意註解〕「貪愛銀子的,不因得銀子知足」銀子指錢財,錢財可以換取物質和精神的享受;然而一方面由於人心本身就是無窮盡的慾壑,另一方面由於錢財無法給人帶來安全感,所以無論得到多少錢財,都不能叫貪心的人知足。
         「貪愛豐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豐富指龐大的資產,利益指資產的增加;錢財是換取資產的媒介,而資產則是錢財的實質表現。對一個貪婪的人來說,錢財如何不能滿足他,資產也同樣不能滿足他。
         「這也是虛空」意指錢財和資產都不能填滿貪婪之心的空處,所以感覺虛空。
  〔話中之光〕(一)貪心和知足彼此相對,永遠不能合在一起;貪心的人,永遠不得知足;知足的人,決不至於貪心。
         (二)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因為我們沒有帶甚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甚麼去。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前六6~8)。

【傳五11】「貨物增添,吃的人也增添,物主得什麼益處呢?不過眼看而已。」
  〔呂振中譯〕「財物加多,喫的人也加多;物主得了甚麼益處呢?不過是眼看着罷了。」
  〔原文字義〕「貨物」好的,令人愉悅的;「增添」增多,變多(首字);很多,變成多(次字);「物主」擁有者,主人;「益處」成功,利益。
  〔文意註解〕「貨物增添,吃的人也增添」按理說,追求財富完全是為著滿足一己的私心;然而,財富一增加,靠他財富而活的人(如工人、顧問等)也必增加,他們竟成了他的負擔。
         「物主得什麼益處呢?不過眼看而已」物主指增加財富的人,也就是財主;財主從所增加的財富中,並沒有得到多少額外的享受與好處,只不過眼目所能見的財富增多而已。
  〔話中之光〕(一)財富增加,負擔也增加;本來自己賺錢,自家享受,現在還須為員工擔代,從自私的觀點來看,有點得不償失的感覺。
         (二)有人認為若是沒有追求增加財富的欲望,社會就不會進步,文明也不會昌盛;然而,社會的進步和文明的昌盛,還是不能滿足人心深處的欲望,可見根本的問題不在於物質,乃在於心靈裡有沒有神。

【傳五12】「勞碌的人不拘吃多吃少,睡得香甜;富足人的豐滿,卻不容他睡覺。」
  〔呂振中譯〕「勞力的人不拘喫少喫多,其睡眠總是香甜;但富人的飽飫卻不容他安睡。」
  〔原文字義〕「勞碌的人」工作,服事;「香甜」甜的,宜人;「豐滿」充分,飽足。
  〔文意註解〕「勞碌的人不拘吃多吃少,睡得香甜」意指勞苦作工的人,他所擁有的財富雖然不多,不論他的享受多寡,卻能心安理得、睡得香甜。
         「富足人的豐滿,卻不容他睡覺」意指富足的人所能享受的物資雖然豐富,但他所承擔的掛慮也相對增多,所以不能安眠。
  〔話中之光〕(一)有人說,金錢可以買一張舒適的床,卻不能買一夜的安眠。
         (二)人生的問題,不在於外在物質的貧窮或富足,乃在於內在心靈能否知足享安息。

【傳五13】「我見日光之下,有一宗大禍患,就是財主積存資財,反害自己。」
  〔呂振中譯〕「我看日光之下有一宗大禍患:就是財富積守着、反而害到財主;」
  〔原文字義〕「禍患」壞的,惡的;「財主」財富;「積存」保守,看守;「資財」(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我見日光之下,有一宗大禍患」大禍患按原文可譯為嚴重的病症,或嚴重的錯誤。
         「就是財主積存資財,反害自己」財主積存資財按原文可譯為守財奴,就是賺錢捨不得花用;反害自己意指反而叫自己成了錢財的奴隸。
         13~17節若從錢財的觀點來看,可視為10~12節的接續;若從勞碌的觀點來看,可視為獨立的一段,人為錯誤的目標而勞碌,結果兩手空空。
  〔話中之光〕(一)「財主」原指擁有大量錢財的人,可以隨意運用手中的錢財;但世上有一種不正常的症狀,那就是「財主」反成了「財奴」。
         (二)財主原是受託管理錢財的人,所以要在管理錢財的事上必須忠心,將來才能受託管理那真實的錢財(參路十六9~11)。

【傳五14】「因遭遇禍患,這些資財就消滅;那人若生了兒子,手裡也一無所有。」
  〔呂振中譯〕「因事業之不景氣,財富都失掉;人生了兒子,手裏卻一無所有。」
  〔原文字義〕「遭遇」工作,職業;「資財」(原文無此字);「消滅」消失,失喪;「一無所有」任何事物。
  〔文意註解〕「因遭遇禍患,這些資財就消滅」遭遇禍患按原文意指他所經營的事業失敗了,當然手中所擁有的錢財也隨之化為烏有。
         「那人若生了兒子,手裡也一無所有」意指財主即便是有兒子繼承一切,但手中也沒有甚麼可以交託出去。
  〔話中之光〕(一)你要囑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只要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的享受的神(提前六17)。
         (二)不要為自己積儹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只要積儹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太六19~20)。

【傳五15】「他怎樣從母胎赤身而來,也必照樣赤身而去;他所勞碌得來的,手中分毫不能帶去。」
  〔呂振中譯〕「他怎樣出母腹,也必怎樣去世,赤祼祼地去;他勞碌得來的,手甚麼也不能帶去。」
  〔原文字義〕「胎」肚腹,子宮;「赤身」赤裸;「照樣赤身」(原文無此字);「分毫」任何事物。
  〔文意註解〕「他怎樣從母胎赤身而來,也必照樣赤身而去」意指他沒有帶甚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甚麼去(參提前六7)。
         「他所勞碌得來的,手中分毫不能帶去」手中分毫意指有形的財物;本句表示生前勞碌所得一切有形的財物,死時分毫都不能帶走。
  〔話中之光〕(一)死亡是一個很大的分界線:身外之物在生前雖可以擁有,死後卻不能帶走。不過,身內之物如品格、行為、屬靈建造、靈命等,仍須向神交賬。
         (二)屬世的勞苦所得,死後不歸我有;但在主裡面的勞苦決不徒然,因此,信徒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參林前十五58)。

【傳五16】「他來的情形怎樣,他去的情形也怎樣。這也是一宗大禍患。他為風勞碌有什麼益處呢?」
  〔呂振中譯〕「16~17他怎樣來,他也準備怎樣地去:這也是一宗大禍患:他為了風而勞碌、有甚麼益處呢?又儘他一生的日子都在黑暗和悲哀中〔傳統:在黑暗中喫〕,多有煩惱,又有病症嘔氣,有甚麼益處呢?」
  〔原文字義〕「情形」對應地,完全相同地,恰似;「禍患」壞的,惡的;「風」氣,靈。
  〔文意註解〕「他來的情形怎樣,他去的情形也怎樣」這裡的原文強調前後兩者完全相同,來時兩掌之中僅有風(空氣),去時兩掌也僅有風。
         「這也是一宗大禍患」意指這也是一齣人生大悲劇。
         「他為風勞碌有什麼益處呢?」風看不見、摸不著,似無還有;為風勞碌喻指空忙一場,毫無所獲。
  〔話中之光〕(一)聖靈如風(參約三8),但聖靈的風並非空洞不可捉摸(參徒二2~4);基督徒在聖靈之風的催逼下作工,必滿有能力和果效(參徒一8)。
         (二)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來十一1)。我們憑著信心,將那不能看見的事物實化,所以不是為風勞碌,而是在主裡面有確實的把握。

【傳五17】「並且他終身在黑暗中吃喝,多有煩惱,又有病患嘔氣。」
  〔呂振中譯〕「16~17他怎樣來,他也準備怎樣地去:這也是一宗大禍患:他為了風而勞碌、有甚麼益處呢?又儘他一生的日子都在黑暗和悲哀中〔傳統:在黑暗中喫〕,多有煩惱,又有病症嘔氣,有甚麼益處呢?」
  〔原文字義〕「終身」日子,一生;「黑暗中」幽暗,隱密處;「煩惱」生氣,憤恨;「病患」病;「嘔氣」暴怒,憤怒。
  〔文意註解〕「並且他終身在黑暗中吃喝」意指在黑暗中生活,不知道活著的意義。
         「多有煩惱,又有病患嘔氣」意指精神和肉身諸事不順遂,對人生滿了悲觀。
  〔話中之光〕(一)不信主的人生,既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也不知往哪裡去,在黑暗中摸索著過活,實在令人煩惱、嘔氣。
         (二)那吩咐光從黑暗裏照出來的神,已經照在我們心裏,叫我們得知神榮耀的光,顯在耶穌基督的面上。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林後四6,16)。

【傳五18】「我所見為善為美的,就是人在神賜他一生的日子吃喝,享受日光之下勞碌得來的好處,因為這是他的份。」
  〔呂振中譯〕「我所看為美為善之事的、就是人在神賜給他一生小小數目的日子裏喫喝,經驗享受他在日光之下勞勞碌碌得來的好處,因為這是他的分。」
  〔原文字義〕「善」好的,另人愉悅的;「美」美好,美麗;「賜」給,賜與;「一生」生命;「日子」一天,時間;「好處」好的,令人愉悅的;「份」一份,應得的部分。
  〔文意註解〕「我所見為善為美的」意指因著經歷而認識了人生中善美的事。
         「就是人在神賜他一生的日子吃喝,享受日光之下勞碌得來的好處」這句話解釋人生中善美的事是甚麼:(1)出於神的恩賜和人的勞碌,也就是有正常的神與人的關係;(2)一生的日子和日光之下,也就是在神所賜的時空下,抓住機會;(3)吃喝和享受好處,也就是享受正常的人生。
         「因為這是他的份」意指這是神所命定給各人的一份。
  〔話中之光〕(一)真正的幸福和內心的平安來自與神的正常關係。神樂意將好東西賜給祂的兒女(參太七11)。
         (二)有勞碌才有享受。懶惰的人無緣享受神恩。
         (三)人一生的日子有限。總要趁著還有今日,努力作工並歡樂享受。

【傳五19】「神賜人資財豐富,使他能以吃用,能取自己的份,在他勞碌中喜樂,這乃是神的恩賜。」
  〔呂振中譯〕「並且每一個人、神既賜給他財富資產,神也使他能力可以喫用,能取得自己的分,能在他的勞碌中歡喜抉樂:這正是神的恩賜。」
  〔原文字義〕「資財」財富;「豐富」財寶,財富;「取」拿走,舉起;「份」一份,應得的部分;「喜樂」歡喜,快樂;「恩賜」禮物,獎賞。
  〔文意註解〕「神賜人資財豐富,使他能以吃用」有兩個要件:(1)神賜能以吃用的豐富資財;(2)神也賜能以吃用的能力。
         「能取自己的份」意指有能力可以取用神所賜給各人命定的一份。
         「在他勞碌中喜樂,這乃是神的恩賜」意指雖然勞苦,卻仍能有滿足的喜樂,這就是神的恩賜。
  〔話中之光〕(一)在神面前,勞碌是我們的份,享受而喜樂也是我們的份;一個份是付出該付的代價,另一個份是盡情享受該得的收獲。
         (二)神賜給豐富的資財是給我們享受的,並不是給我們囤積的;當我們自己享受有餘時,就當與人分享神的恩賜。

【傳五20】「他不多思念自己一生的年日,因為神應他的心使他喜樂。」
  〔呂振中譯〕「因此人也不必逕縈懷於他一生的年日有多少,只要神使他的心忙於亨樂就好啦。」
  〔原文字義〕「思念」記得,回憶;「年日」日子,時間;「應」佔有,忙於。
  〔文意註解〕「他不多思念自己一生的年日」有二意:(1)不再念念不忘一生的年日究竟有多少;(2)因有滿足的喜樂而不在意一生中勞碌、痛苦的日子。
         「因為神應他的心使他喜樂」應字意指回應、回答;全句意指神已經照著他心裡所想望的,賞賜他喜樂。
  〔話中之光〕(一)神是我們喜樂的源頭;在神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祂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參詩十六11)。
         (二)喜樂使人忘卻憂患的日子;積極在主裡面享受喜樂,勝過消極在自己心中痛苦。
         (三)不思念自己受苦的年日,但要數算自己蒙恩的日子(參詩九十12),好叫我們能智慧地活在神面前。

叁、靈訓要義

【如何得著喜樂滿足的人生】
   一、對神:只要敬畏神(1~7節)
         1.到神的殿要謹慎腳步(1節)
         2.聽命勝於獻祭(1節)
         3.在神面前禱告真誠(2~3節)
         4.向神許願必要償還(4~6節)
         5.在神面前不要有不切實際的想法(7節)
   二、對人:待人公義、公平(8~9節)
         1.因有一位至高者在鑒察(8節)
         2.神所創造的大自然是公義、公平的(9節)
   三、對物:對所得錢財要知足(10~12節)
         1.不要貪愛錢財(10節)
         2.錢財增多,責任也相對增多(11節)
         3.寧可勞碌吃自己的飯,睡得香甜(12節)
   四、對事:不要為風勞碌(13~17節)
         1.財主積存錢財,自己可能反而變成財奴(13節)
         2.財主可能因事業失敗,錢財化為烏有(14~16節)
         3.為追求無定的錢財身心勞累,結果反而得不償失(17節)
   五、對己:享受神所賜給自己的分(18~20節)
         1.神賜給各人一份,使他一生的日子可以吃喝(18節)
         2.活著的時候享受自己勞碌所得,乃一件善美的事(18節)
         3.神的恩賜就是使各人能取用自己的份(19節)
         4.神以喜樂回應各人渴慕的心(20節)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傳道書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傳道書提要」末尾處

※以上內容摘錄自『查經資料大全』,更多相關內容,請上 http://www.ccbiblestudy.org/index-T.htm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