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45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箴言】第二十五章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7-1-24 17:15:2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內容綱要

【所羅門箴言集(二十五1~28)】
一、論君王(2~7)
二、論守秘(9~10)
三、論勸戒(15)──忍耐的心、柔和的舌
——《新舊約輔讀》

逐節詳解

【箴二十五1】「以下也是所羅門的箴言,是猶大王希西家的人所謄錄的。」
  〔呂振中譯〕「以下這些話也是所羅門的箴言;是猶大王希西家的人所謄錄的。」
  〔暫編註解〕“謄錄”。即從所羅門的作品摘錄而來,並且編成“箴言”。
         「希西家」:他是一位獲神稱讚的猶大國王,曾獲神加增十五年的壽命(參賽39:5)。
         希西家的人: 首屈一指的是舍伯那和約亞等人(王下18:18)。當時,他們在希西家王的身邊輔佐他,並抄寫聖經或研究顧問書。
         謄錄的。原指“移動”,後來指“抄寫”。這些箴言顯然是從其他作品或文集中抄錄的,或源於一些口頭材料。在協助抄寫的人中,可能有先知以賽亞,書記舍伯那和史官約亞(王下18:18;參代下26:22)。
         25:1~27本文是所羅門箴言的第二部分,由所羅門的後人彙編成集。本文多少重複了第一部分箴言(10:1-22:16)所談論的內容(25:2-7;26:13-16;26:17-28等)。倘若比較相同的內容,就可以知道希西家的大臣描述得更詳細。希西家(B.C.728-697)是南王朝的第13代君王,是以色列歷史上最有才華的君王之一。對內,他斷然根絕了污染以色列全域的崇拜偶像之風,並修復了耶路撒冷聖殿,竭盡全力侍立在神面前。對外,為了預防亞述的侵略,推行了大規模的國防政策(王下18:1-20:21;代下29:1-32:33;賽36:1-39:8)。希西家本人是否留下文學作品無從知曉,只是他對文學藝術等表現出了極大的關心。
       二五1~二九27 這部分是所羅門的箴言,由希西家王(主前715~686年)所設立的編輯加以整理。
         25:1-29:27 所羅門箴言第二集。
     本章至二十九章為“所羅門的箴言”第二集。注明為希西家王的人所眷錄。有的一句一節,有少數一句佔2至3節。希西家是以色列國分為南北,北國被滅後第一位統治全以色列民的國王(不過只限在南國猶大)。在他任內(主前715~697年)國勢興旺,在聖殿中恢復詩歌的頌贊和敬拜,尤重大衛統一時期的作品(代下二十九30),收集所羅門(統一王朝最後一任國王)箴言的努力獲他支持當極自然。

【箴二十五2】「將事隱秘,乃 神的榮耀;將事察清乃君王的榮耀。」
  〔呂振中譯〕「將事情隱蔽着、是神的榮耀;將事情察考透了、乃君王的光榮〔同詞:榮耀〕。」
  〔暫編註解〕神造宇宙,管理世界,奇妙難測,人歸榮耀給祂(伯三十七5,14;賽四十12~17;羅十一33~36)。國王若能分辨是非,公正處事,也是他的榮耀。
       神在管理宇宙方面隱藏一些事情,但君王必須清楚地查察,好作出正確的決定。
     人無法全然認識神的屬性、計畫等,只能知道神所啟示出來的那一部分。對人來說,神總是介於神秘與隱秘之中(申29:29),也正因如此,神更是敬拜與讚美的物件。當君王為百姓的安寧與福祉,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力量時,就會受到百姓的愛戴。須知,這樣的王是神的器皿,神為了成就自己對人的旨意而高舉他、使用他。
         神的榮耀。神的無限乃是祂的榮耀。所以祂的許多事要向人被罪遮暗的有限心靈隱藏(申29:29)。我們現在所無法充分理解的聖經奧秘,證明聖經是神的話語。
         君王的榮耀(kabod)。“榮耀”的原文與上半句相同。
         將事察清。一個統治者必須確保讓最卑微的人能得到他們應得的公正,才能使他的臣民滿意。他的榮耀就讓百姓瞭解他已查明重大事件的全部細節,並按嚴格的公正予以解決。

【箴二十五3】「天之高,地之厚,君王之心也測不透。」
  〔呂振中譯〕「天之高聳、地之深厚、就如君王的心之察考不透。」
  〔暫編註解〕君王不輕言諾,不隨便表示看見,看去好象天高海深,神秘難測。
       一個人不能估計天的高度和地的深度,他同樣不能瞭解統治者內心的思想。
     天。大氣層的厚度是可以測定的。但星空的高度則無法確定。高倍數的新型望遠鏡雖能觀察很遠的距離,卻不能測定星空的界限。所以天的高度是無法測度的。每一個新的發明都證明還有更遠的距離需要探索。
         地。正如人類無法進入太遙遠的外太空,他們對地球內部的探測也十分有限。利用聲波的探測和對地震的研究,確已獲得有價值的信息,但對於地球核心部分物質的瞭解仍與所羅門的時代一樣缺乏。
         測不透。正如我們無法測透天之高和地之厚,人們也無法測透君王的心。就是最親密的人之間,也不知道對方想的是什麼。即使是自以為靠奉承討國王歡心的侍臣,也從來不知道自己何時會被另一個人所取代。

【箴二十五4】「除去銀子的渣滓,就有銀子出來,銀匠能以作器皿;」
  〔呂振中譯〕「除去銀子的渣滓,銀子出爐時,就完完全全煉淨〔傳統:器皿給熬煉者〕。」
  〔暫編註解〕銀匠。“熔煉者”。關於除去雜質,見詩12:6;結22:20;瑪3:3。
       4-5 除去惡人,國位才得堅位。
     4~5用煉銀去雜質始得純銀為喻,說明國王應除去朝中奸惡之輩和社會中的害群之馬,國位才能堅立。
         4~5這兩節經文形成很巧妙的對偶句。為了更加生動地傳達5節的信息,4節使用了比喻。

【箴二十五5】「除去王面前的惡人,國位就靠公義堅立。」
  〔呂振中譯〕「除去王面前的惡人,他的國位就靠公義而堅立。」
  〔暫編註解〕除去王面前的惡人: 古往今來,因未能及時預防奸臣的謀反與詭計,使國家陷入危難中的事件比比皆是。以色列亦不例外。尤其是在北王朝以色列的19位君王當中,有8人被叛逆者所殺害(王上15:27,28;16:8,9)。
     除去銀子的雜質,會使銀子美麗而堅固。同樣,除去宮廷中奉承國王,引誘他犯罪的惡人,也會使國家提高威望,得到鞏固。統治者自己應該負起責任識別和去除不稱職的人。這樣的淨化有利於國家的興旺和百姓的幸福。

【箴二十五6】「不要在王面前妄自尊大,不要在大人的位上站立。」
  〔呂振中譯〕「不要在王面前妄自尊大;不要在大人物的位子上站着;」
  〔暫編註解〕“妄自尊大”。直譯作:不尊重自己。那是一個宴會場合。不要坐在留給更尊貴之賓客的位置上(比較路一四7~11)。
         「大人的位」:當時朝廷的座位按官階排列,官階越高,位子愈近王的座位。
         參路14:7-11。
       6-7 在宮廷中不可妄自尊大。
     6~7“在王面前”可能指國王宴請群臣(參二十三1),座位按官階而設(參路十四7~11)。人在體面的場合應懂得謙恭禮讓,由別人來加增自己的榮耀;不要自己強求,以免受辱。
         6~7描繪了那些受到王的邀請參加筵席的大臣,必存驕傲,爭坐上席的無禮之舉。耶穌引用這些經文來教導我們,要在所有場合保持謙卑的心(路14:7-11)。

【箴二十五7】「寧可有人說:請你上來,強如在你覲見的王子面前叫你退下。」
  〔呂振中譯〕「寧可有人對你說:『請上這兒來!』也不可在權貴面前被退下。你的眼看見甚麼,」
  〔暫編註解〕哈曼曾竭力想使自己在波斯宮廷擁有大權。他以為自己會得到尊榮,就迫不及待地詢問國王喜歡的是誰(斯6:6-11)。但令他大失面子的是,國王命令他把榮譽加給他所恨的人。這個人從不尋求自己的榮譽,卻因忠心的服務而得到國王的提拔。那些急於在宮廷中爬上高位,卻眼見別人當眾受寵的人,將會懊惱至極(見路14:7-11)。

【箴二十五8】「不要冒失出去與人爭競,免得至終被他羞辱,你就不知道怎樣行了。」
  〔呂振中譯〕「你不可冒然出去爭論;因為〔傳統:「免得」或「恐怕」〕你鄰舍若羞辱你,你到底要怎麼辦呢?」
  〔暫編註解〕最好是勿與人爭訟;如不得已,應小心謹慎處理。
       “爭競”。即進行訴訟。
         這是警告人不要貿然訴訟,因為在理的一方不一定能保證官司會打贏,而且人對自己案情的判斷也不一定準確。
     8-10本段可有兩種解釋:1 教人不要輕率上法庭;2 教人說話謹慎,不隨便洩露人家的秘密。

【箴二十五9】「你與鄰舍爭訟,要與他一人辯論,不可洩漏人的密事,」
  〔呂振中譯〕「有爭論,只好跟你鄰舍一人爭論就夠了;不可洩露別人的祕密;」
  〔暫編註解〕把案件送上法庭之前,先要搜集證據,並要保持機密。
       無論是私下的談判或在法庭作證,都不要隨意公開第三者的秘密。
         參太18:15。在發生矛盾的時候,首先要悄悄找到對方與他溝通。即使對方的過錯顯然多一些,但你也可能有不對的地方。你承認自己小小的過錯,往往會促使對方認識更大的過錯,結果雙方就和解了。一般人的做法是在見到對方以前就把事情弄得滿城風雨,使和解幾乎不可能實現。
     9~10洩漏他人秘密乃好事者的行徑,敗壞名聲,為人所不恥。

【箴二十五10】「恐怕聽見的人罵你,你的臭名就難以脫離。」
  〔呂振中譯〕「恐怕聽見的人辱罵你,你的惡名就永脫不掉。」
  〔暫編註解〕“臭名”。即惡人所告你的。
       假若第三者聽見,必會指責洩露秘密者,別人也會不屑他的所為。
     別人看見你背信棄義的行為就會罵你。七十士譯本增加了一段:“視你如同死亡。善意和友誼會使人自由,所以你要保持它們,以免受到責備,並要平和地關注你的道路。

【箴二十五11】「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
  〔呂振中譯〕「一句話說得合乎機宜、就如金蘋果鑲嵌在銀的雕刻物上。」
  〔暫編註解〕話說得合宜,聽的人也歡喜。“蘋果”指果香濃馥的水果。“金”可指顏色或質地。“銀網子”指鑲嵌的座子。全句很可能指配合得好,一定吸引人。
       “說的合宜”。直譯作:說得合時;即在適當的場合裏說。“網子”。雕塑。這比喻很含糊,信息卻十分清晰。
     「蘋果」:可指各種的水果,不一定是蘋果。
         「網子」:指雕刻品。
         「金蘋果在銀網子」可能是一件美觀而有價值的藝術精品。
         這節經文使用了美麗而卓絕的隱喻。銀網中的金蘋果,不僅有迷人的外表,更具有美妙無比的味道與馨香。話說得合宜的人必被重用。
         以合適的方式,在合適的時機說話,需要很高明的技巧,就如金蘋果放在銀網子裡。

【箴二十五12】「智慧人的勸戒,在順從的人耳中,好像金耳環和精金的妝飾。」
  〔呂振中譯〕「智慧人的勸責〔傳統:勸責者〕在聽從的人耳中、如金耳環或黃金的妝飾品。」
  〔暫編註解〕“順從”。聆聽為要遵從。
     耳環(nezem)。鼻環(見賽3:21;見創24:22注釋)或耳環(出32:2,3)。這裡可能指與金頸鏈相匹配的耳環。所羅門擁有富麗堂皇的住宅,和大量貴重的珠寶。順從的耳朵接受智者的責備,就像佩帶珠寶,使優良的品格更加優美。

【箴二十五13】「忠信的使者,叫差他的人心裡舒暢,就如在收割時,有冰雪的涼氣。」
  〔呂振中譯〕「忠信的奉差人對於差遣的人,就如收割時有冰雪的涼氣,使主人的精神爽快。」
  〔暫編註解〕收穫季在夏天,非下雪之時。可能指調有山中積雪的冰水。更可能是一種比喻說法,有信實的使者就象炎熱天氣喝冰水那末舒服。
       “冰雪的涼氣”。即從雪山流下來的冰水,或一陣冰涼的山風。
     「收割時」:六月至九月炎熱的季節。
         「冰雪的涼氣」:或作「冰雪的涼水」。
         當要差遣使者的時候,大半是碰到了重大或緊急的事情。若主人聽到派去的使者,迅速而正確地履行了使命,無疑會非常高興。收割時有冰雪的涼氣: 巴勒斯坦地區的秋收季節,天氣酷熱而陽光曝曬。尤其是採摘無花果、葡萄等夏日水果的時候,是最熱的時節。在這樣的酷熱中,若能呼吸到冰雪的氣息,必然爽快無比。也有人將冰雪解釋成雲霧、涼風或積藏的雪等。本節的屬靈意義是,耶穌至死忠於神,以此撫慰神憂傷的心,(創6:5,6),因為神為人的罪惡而歎息憂慮已久。
         冰雪的涼氣。這裡顯然不是指秋收時下雪,因為這時降雪很討厭的,(箴26:1),可能會給農作物帶來災難。“冰雪的涼氣”指的是冰涼的飲料,在秋收炎熱的日子裡是很受人歡迎的。在機械冷藏的技術發明以前,利用冰雪冷藏是有雪地帶的富人所享有的特權。
         忠信的使者。參箴10:26;13:17。在電訊發達的今天,很難理解即使是強大的國王也十分依賴他們的使節。使節奉派外出,全權負責處理事務,可能要花好幾個月的時間來完成任務。

【箴二十五14】「空誇贈送禮物的,好像無雨的風雲。」
  〔呂振中譯〕「自誇送禮而不實在送禮的人、是只有雲霧跟風、而沒有雨。」
  〔暫編註解〕說了不做,象風雲湧現卻帶不來雨一樣令人失望。
       吹牛者的禮物不能與他所應允的相比。
     在巴勒斯坦乾旱的季節,風雲給人帶來雨水的希望,而無雨的風雲只叫人大失所望。
         警告了那些答應送人禮物,從而叫人滿心期待,卻又不履行諾言的人,把他們比作不降雨的風和雲。
         風雲往往是降雨的前兆(見王上18:45)。在乾旱季節,空中的雲彩不降雨,人們會有受騙的感覺。就像人承諾送禮,卻沒有兌現一樣。有些人老是承諾要為朋友和熟人做大事,但從來不打算實現。這種行為的後果要比單單不給所承諾的禮物嚴重得多。言而無信會影響人的整個品格,甚至會削弱人對神的的信心。

【箴二十五15】「恒常忍耐可以勸動君王,柔和的舌頭能折斷骨頭。」
  〔呂振中譯〕「持久忍氣〔同詞:不輕易發怒〕能使掌權者受勸動;柔和的舌頭能折斷人的骨幹。」
  〔暫編註解〕“恆常忍耐”。自製和溫柔的言語,對於固執的反對是有效的。
       恒常忍耐。在對手面前能鎮定耐心地闡述事實,進行論辯,往往能改變國王或法官的主意。一個人所申述的案情如果沒有馬上被人接受就急噪發怒,那是非常不智的。有些律師就是要設法讓對手生氣,自己卻保持鎮靜,因為他們知道這種迥然不同的態度會給法官帶來重大的影響。
     折斷骨頭。溫文爾雅,以理服人的說話方式超過武力的效果。直接的攻擊只能使對方更加固執,但溫柔感人的說話,往往會使對方的敵意如冰雪在陽光底下那樣融化。

【箴二十五16】「你得了蜜嗎?只可吃夠而已,恐怕你過飽就嘔吐出來。」
  〔呂振中譯〕「你若得了蜜,只可喫彀了就好;免得你喫過飽了,就嘔吐出來。」
  〔暫編註解〕只可吃夠而已: 貪多必膩,貪婪或驕傲是破壞節制與謙卑等美德的主要原因。在屬靈生活中,聖徒也當照著自己所得恩賜的分量,智慧地思量並行動(羅12:3;林後10:13)。
       參箴24:13;25:27。本節主要不是討論具體的飲食,而是用飲食的原則來闡述箴25:17的格言。任何東西,即使是好的,如果過量了,也會帶來壞處。就連不斷尋求屬靈訓誨的人,如果不把所得到的分給別人,也會因過度而失衡。
     16~17立身處世,凡事應適可而止。

【箴二十五17】「你的腳要少進鄰舍的家,恐怕他厭煩你,恨惡你。」
  〔呂振中譯〕「你的腳要少進鄰舍的家,免得他膩了〔同詞:飽飫〕,就厭惡你。」
  〔暫編註解〕按照容易出錯之人的價值觀,物以稀為貴,物以多為賤。訪問的次數太多就不大受歡迎了。走得太近往往會導致輕視,除非家庭關係的紐帶把人的心緊密地聯繫起來。如果沒有這種相互之間親密的愛,過多的社交在新鮮感過去以後,就回變得乏味,厭倦,甚至是討厭。

【箴二十五18】「作假見證陷害鄰舍的,就是大槌,是利刀,是快箭。」
  〔呂振中譯〕「作假見證陷害鄰舍的人、是大槌〔傳統:擊散〕、是利刀、是快箭。」
  〔暫編註解〕本節用三種武器比喻假見證對朋友的傷害。大槌在戰場上可以打碎人的骨骼,使人血肉模糊。有時對人名譽的攻擊也會使人身敗名裂。尖刻的話語會造成很深的傷痕,如同利刀傷人,甚至置人於死地。但誹謗者最喜歡用的武器是快箭。遠處射來的箭,會穿透心臟,摧毀意志。箭手隱藏自己的敵意,常常把自己偽裝成朋友。這樣的攻擊既違背了第九誡,也違背了第六誡(出20:13,16)。

【箴二十五19】「患難時倚靠不忠誠的人,好像破壞的牙,錯骨縫的腳。」
  〔呂振中譯〕「患難時倚靠背信的人、就像倚靠壞牙齒和搖搖顫的腳。」
  〔暫編註解〕“錯骨縫的腳”。直譯作:滑倒的腳。錯置的信心能帶來煩惱與災難。
       「錯骨縫的腳」:或作「脫節的腳」。
     牙齒和腳壞了,都不能發揮正常功能;同樣,若倚靠不忠誠的人,在患難時必得不到幫助。
         人在危難當中,必不放過任何一線生機。遭遇患難的人,也會不假思索地逢人便訴苦。但正如不能用“破壞的牙”吃東西,不能用錯位的腳行走一樣,不真誠的人提供不了絲毫幫助。正可謂“患難見真情”(17:17;18:24)。
         本節用兩個生動的比喻說明在患難時依靠不忠誠朋友的危險。錯位的腳骨和斷裂的牙齒是無法立時復原的。但人可以馬上不再信任明顯不可靠的朋友(見賽36:6)。

【箴二十五20】「對傷心的人唱歌,就如冷天脫衣服,又如堿上倒醋。」
  〔呂振中譯〕「詩歌對悲傷的心、就如冷天脫衣服,又如放醋在傷口〔傳統:鹼〕上。」
  〔暫編註解〕“堿上倒醋”:把酸醋倒在堿上會冒起蒸氣和泡沫。對傷心人唱歌只會激起更多的傷痛,與“冷天脫衣服”同為不合時宜。
       對傷心的人唱歌,就象冷天脫衣服那樣無情,或在鹼上倒醋那樣無用。
     鹼上倒了醋會冒起泡沫,引起一陣騷亂。
         有譯本將「鹼上倒醋」。改譯作「傷口上倒了醋」,即引起傷口更刺痛,意思與上半節更為銜接。
         對傷心的人唱歌是沒能正確分辨時機的行為。即使是再好的動機若表達得不合時宜,反而會惹出麻煩。如堿上倒醋: “堿”是古代的天然碳酸堿,東方人主要用來洗滌。若在堿上倒醋立刻就會沸騰起來。比喻此行為非但沒有安慰憂傷的人,反而加增了其痛苦。
         脫。不是脫別人的衣服,而是脫自己的。在寒冷的冬天脫下暖和的衣服招惹疾病乃是愚蠢的。
         堿。不是硝石(硝酸鈉),而是用於清洗的泡堿,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鈉(耶2:22)。在泡堿裡倒醋既愚蠢又浪費。因為醋和泡堿這兩種化合物相互反應,會中和成為鹽。七十士譯本把“堿”譯為“瘡”或“傷口”。那就需要改動原文的一個輔音,用neteq來代替neter。
         正如脫掉衣服是愚蠢之舉,會導致生病,把醋和堿混合是浪費之舉,會惹人生氣,對傷心的人唱歡樂的歌也是這樣。聰明的人生來就知道,與憂慮的人開玩笑,勸他們振作起來,放棄自己的悲傷,卻不去做任何事情來改變造成困難的條件,這樣做是很愚蠢的。

【箴二十五21】「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飯吃;若渴了,就給他水喝;」
  〔呂振中譯〕「仇恨你的若餓了,你就給他飯喫;若渴了,你就給他水喝;」
  〔暫編註解〕「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可指敵人因受感動,將炭火堆在頭上,自我處罰以表示懺悔。
         參王下6:19-23;箴24:17,18;太5:44。
       21-22 愛仇敵。
     21~22 善待敵人會使他感到羞愧,也給行善者帶來祝福。“炭火”能點燃仇敵的羞恥,也許還能叫他悔改。在埃及人的儀式裏,一個有罪的人,頭上要頂一盆炭火,以表示他的悔意。

【箴二十五22】「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耶和華也必賞賜你。」
  〔呂振中譯〕「因為這樣行,你是捏炭火堆在他頭上,永恆主必賞報你。」
  〔暫編註解〕“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是埃及處治犯人的一種方法。犯人把一盆炭火頂在頭上以示悔悟。此處是說以善報惡,可令人改過自新。即令仇敵頑固如故,神也會獎賞你以善勝惡的好行為。看《羅馬書》十二20注。
       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 對人的審判權在於神,而不在於人。對仇敵當採取“以善勝惡”的態度(羅12:20,21)。聖徒當謹記以下事實:①本節以及詩140:10和羅12:20中的報復,都是關乎生死的嚴重報復;②為了維護社會的安寧與秩序,而採取的合法措施符合聖經的精神(羅13:3,4);③本節警告我們不可陷入惡人的奸計與圈套;④當我們還作仇敵之時,神藉著基督的恩典救贖了我們(羅5:10)。
     這個比喻有好幾種解釋。有人認為炭火象徵仇敵所感受的恥辱和懊悔,是無辜的一方對他的報應。但是我們不能想像神讚賞復仇。祂說復仇是屬於祂的事(來10:30),吩咐我們要愛仇敵,不論他們對我們做了什麼(太5:44;雅5:6-8)。不論這個比喻是什麼意思,它最有可能是指要善待仇敵,即使這樣做會提供他進一步傷害我們的機會。
         我們善待仇敵,當他們真有與我們和解的意思時就去尋找他們,這也就是把悔悟和傷心的火堆在他的頭上,好燒盡一切惡意,與我們成為好友和神的同工。

【箴二十五23】「北風生雨,讒謗人的舌頭也生怒容。」
  〔呂振中譯〕「北風生霖雨;暗中誹謗人、的口舌、能使人生怒容。」
  〔暫編註解〕巴勒斯坦北部乾燥,“北風”當指從海上帶來雨水的西風(參路十二54)。
       「北風」:指在巴勒斯坦帶來雨水的西北風。
     北風生雨: 巴勒斯坦地區的北風極其乾燥,幾乎不會降雨。因此有些學者認為,本節是在巴勒斯坦之外的地方記錄的。讒毀人的舌頭也生怒容: “容”的希伯來語是複數。故本節的意思是,讒毀人的不僅給一人帶去壞影響,而且中傷離間眾人。
         生(chil)。“卷”,“舞”或“纏”。該詞在賽51:2裡指撒拉“生養”以色列人,在詩90:2指神“生出”地球。雖然巴勒斯坦的好天氣來自北方(伯37:22),北風也會帶來雨水。
         按照英文KJV版的譯法,後半句的意思是怒容產生報復的威脅,使誹謗者住口。更有可能是怒容使人用“隱藏的舌頭”說話。或顛倒語序變成“誹謗生怒氣。”

【箴二十五24】「寧可住在房頂的角上,不在寬闊的房屋與爭吵的婦人同住。」
  〔呂振中譯〕「寧可住房頂的犄角,也不跟爭吵的婦人住寬闊〔傳統:同伴〕的房屋。」
  〔暫編註解〕看二十一9注。
     參箴21:9。

【箴二十五25】「有好消息從遠方來,就如拿涼水給口渴的人喝。」
  〔呂振中譯〕「好消息從遠地而來,正如涼水給疲乏的人喝。」
  〔暫編註解〕因郵政機制不發達,當時很難聽到身居遠處之人的消息,人們一般是通過周遊各國的商人來傳達消息。遠方的親戚所捎來的好消息,就如同擺在口渴之人眼前的涼水。 好消息: 與耶穌基督的福音(good news)相關。耶穌曾應許說,他要將喝了就永遠不再渴的活水白白地賜給那靈裡饑渴的人(約4:13;7:37)。
       在通訊落後的年代,出門遠行的人很少有消息傳回來。只有通過回來的人所帶來的消息,才知道他是否活著,任務有沒有完成。
     正如遠方的消息使聽見的人心中快樂,從屬靈的意義上說,先知所傳天國的佳音,也給我們在行走陰鬱的世路時帶來鼓舞。藉著他們:“我們聽說了光明聖潔之地;聽到了,就滿心快樂”。

【箴二十五26】「義人在惡人面前退縮,好像趟渾之泉,弄濁之井。」
  〔呂振中譯〕「義人在惡人面前退讓,好像踹渾的泉源、踏濁的水源。」
  〔暫編註解〕義人是大家心裡信賴的人,若在惡人前畏縮不前,背棄眾人,就象泉水,雖然湧流如故,已經污濁,有清泉之名,卻無其實。
       更可作:義人在惡人面前動搖,就好象被踐踏的泉水和被破壞的泉源一樣。義人的缺點影響那些學會依賴他的人。
     「退縮」:原文指失腳,描寫義人因害怕惡人而做出不應該的事情。
         義人應成為水泉,一直流到永生(箴10:11;約4:14);但是如果他在不信者和仇敵面前不主持正義,堅持真理,他就成為用髒腳趟渾弄髒的水。沒有人願意喝這樣的水,因為根本不好喝。既有神應許始終支持他(賽51:12;太28:20),信徒如果因道德的懦弱而放棄自己的立場,那就是一種恥辱。

【箴二十五27】「吃蜜過多是不好的,考究自己的榮耀也是可厭的。」
  〔呂振中譯〕「喫蜜過多很不好;和盤托出自己的光榮、並不是真光榮。」
  〔暫編註解〕本節箴言警告人不要過分專注於自己的榮耀。過猶不及,無論在好事或在壞事上也一樣。
       本節的譯文很難保留大多數箴言所擁有的對應特徵。翻譯家和注釋家提出了不同的譯文,盡力接近原文前後兩個分句的對應。前半句的語言比較清楚,為後半句作了鋪墊。希伯來語的“榮耀”kabod 也有“榮譽”的意思,許多人把這句話譯為“藐視榮譽的就是榮譽”;但是這不符合前半句對於“過多”的警告。也有人譯為“尋求榮譽會帶來困難”,或“尋找榮譽會有負擔”,源於kabod 的另一個詞義:“重量”。
     有一種譯文符合“過多”的警告:“尋找重物的乃是重擔”。這是警告過度的學習。吃蜜是有益的。學習也是有益的。但是如果過度,福氣就會變為負擔(見傳12:12)。但我們無法確定原來的含義。

【箴二十五28】「人不制伏自己的心,好像毀壞的城邑,沒有牆垣。」
  〔呂振中譯〕「人不抑制自己的心、就像被拆破的城、沒有城墻。」
  〔暫編註解〕城邑沒有牆垣,敵人容易進來;人無節制能力,易為思雨侵入。
       一個沒有自製能力的人,很容易受到自己的慾望和一時衝動的興致所攻擊。
     沒有城牆的城市是四面受敵的(見尼2:13)。同樣,一個不能克制自己情感和欲望的人肯定會屈服於誘惑。罪惡的誘餌從外而來,憤怒的言行由內而生。

【暫編註解資料來源】
《啟導本聖經註釋》․《雷氏研讀本》․《串珠聖經註釋》․《聖經精讀本──箴言註解》․《SDA聖經注釋》․

※以上內容摘錄自『查經資料大全』,更多相關內容,請上 http://www.ccbiblestudy.org/index-T.htm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