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35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箴言】第十五章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7-1-19 10:33:1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內容綱要

【喜樂人生(十五1~33)】
一、論管教(5)
二、論神的心意(8)
三、論計謀(22)
四、論神的看顧(25)
五、論喜樂(30)
六、論尊榮(33b)
——《新舊約輔讀》

逐節詳解

【箴十五1】「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
  〔呂振中譯〕「柔和的回答使烈怒消退;傷人的話語能激起忿怒。」
  〔暫編註解〕回答柔和……言語暴戾: 本章多次強調了言談的重要性(2,4,7,14,23節)。當爭吵與憤怒使氣氛非常緊張時,不易說出柔和的話。只要陷進感情的漩窩,任何人都難以脫身。為了擔負“使人和睦的”使命,需要忍耐、節制、親善、睿智等聖經中的諸般美德。
       這種方法十分有效,甚至連老練的騙子也可以利用。柔和的回答能幫助他們控制受害者,使對方蒙受更大的損失。人的本性是以憤怒對付憤怒,結果矛盾越來越深,傷痕越來越大。只有心中充滿對別人的愛才會有真正柔和的回答。即使在這個時候,愛心也常常使人保持沉默,直到對方怒氣消退。但沉默應是充滿愛心和同情的,而不是扳著面孔閉口不言(見撒上25:14-35;太5:39;彼前3:9)。
     15:1~33本章繼續比較了義人與惡人。惡人說愚昧的話,厭棄訓誨,貪不義之財。相反,義人則傳揚知識,行事謙卑,在貧乏中也會敬畏耶和華。所以惡人要遭到排斥,義人要蒙受美意與眷愛。本章強有力地督促人敬畏耶和華。

【箴十五2】「智慧人的舌善發知識;愚昧人的口吐出愚昧。」
  〔呂振中譯〕「智慧人的舌頭滴下知識〔傳統:使知識美好〕;愚頑人的口吐出愚妄。」
  〔暫編註解〕“善發知識”,或有技巧地運用知識,使之令人滿意。
     在過去的150年裡,知識有了很大的增長。對事實的瞭解也與日俱增。但雖然人們擁有這麼多知識,但並沒有因此而比他們的祖先更聰明些。他們不肯敬畏耶和華,所以就沒有智慧的開端(箴9:10)。他們的知識越多,前途就越可怕。

【箴十五3】「耶和華的眼目無處不在,惡人善人,他都鑒察。」
  〔呂振中譯〕「永恆主的眼目無所不在;壞人好人他都鑒察。」
  〔暫編註解〕「鑒察」:這詞多描寫哨兵站在高臺上偵察敵軍的一舉一動。
       刻畫了耶和華無所不在與無所不知的屬性。所有人的行為與意念在神面前是一覽無遺的,這實際上是對惡的可怕警告和對義人的撫慰之言(太10:26)。 耶和華: 特指立約之神(The Covenant of God )。
     有時人們覺得,神監察他們是為了找茬批評他們。其實我們的天父是以憐憫和慈愛的眼光照看我們。因為祂知道我們本性的脆弱(見來4:13;詩33:13;90:8;103:13,14)。

【箴十五4】「溫良的舌是生命樹,乖謬的嘴使人心碎。」
  〔呂振中譯〕「溫良的口舌是生命樹;在那上頭乖戾的、能使人心〔原文:靈〕碎。」
  〔暫編註解〕溫良的舌“亦作”使人得醫治的言語“。這種言語是生命樹,令人活潑有力。
       “溫良的”。直譯作:醫治的。“生命樹”。參看第三章18節的腳註。
     「生命樹」:即賜人生命。溫和的言語可以醫治傷心的人。(提前6:3; 提後1:13)
         「乖謬的嘴」:詭詐歪曲的口舌。
         溫良的舌。直譯是“醫治的舌”。這裡把溫良的舌能治病與乖謬的嘴使人心碎相對比。乖謬的舌所造成的傷痕存在人的心中。傷人的話往往使人痛苦好多年,消耗人的精力和體力,擾亂人的屬靈生活。溫良的舌可以安撫這些傷口並阻止損害,所以被比作生命樹(見雅3:1-10)。

【箴十五5】「愚妄人藐視父親的管教,領受責備的,得著見識。」
  〔呂振中譯〕「愚妄人藐視父親的管教;注意受勸責的乃是精明。」
  〔暫編註解〕參箴6:23;19:25。

【箴十五6】「義人家中多有財寶;惡人得利反受擾害。」
  〔呂振中譯〕「義人家中〔“中”字係由下行移此。參他古米〕多有貲財;惡人的進項〔傳統此處原有個“中”字,今據九古卷參他古米移上行譯之〕總會被截斷〔傳統:搞壞〕。」
  〔暫編註解〕義人慷慨又不貪戀,所以蒙神賜福(看創十四23)。惡人貪財為利所害(看書七章亞幹的事)。
       “得利”指收入。
     利。就是“財產”。義人獲得財產並儲存起來。惡人獲利反而給他帶來更大的麻煩,而不是福氣。

【箴十五7】「智慧人的嘴播揚知識,愚昧人的心並不如此。」
  〔呂振中譯〕「智慧人的嘴脣散播着知識;愚頑人的心並不明理〔傳統:並不如此〕。」
  〔暫編註解〕「愚昧人的心,並不如此」:即並不明理。(參民27:7的「有理」)

【箴十五8】「惡人獻祭,為耶和華所憎惡;正直人祈禱,為他所喜悅。」
  〔呂振中譯〕「惡人的祭物、永恆主所厭惡;正直人的祈禱、神所喜悅。」
  〔暫編註解〕比起外在形式,聖經更強調內在真實。在人類社會,不能無視形式或儀式,但形式不能成為目的,它只能是工具。耶和華大大責備了以色列形式上的祭祀、節期和禱告等(士1:12)。耶穌也警告了當時陷進假冒為善與形式主義的文士與法利賽人<可7:1-23,關於假冒為善>,並現身說法地教導了安息日的真正意義(出31:12-17;太5:20;23:13;路6:1-10)。本節對照了惡人所獻昂貴的祭和義人所獻真實的禱告。就禱告而言,最重要的是在神面前坦誠地敞開自己的誠實無偽之心(路18:11-14)。當我們敞開自己,並使自己的生活更合乎神心意的時候,所獻上的禱告必不會落空。
     罪人獻祭是想購買主的悅納,好繼續作惡而不受懲罰。義人純樸的祈禱就是向神獻上順服的心為祭。神的赦免不是用任何價錢購買的,而是白白賜給一切放棄自己罪孽的人(見撒上15:22;賽1:11;耶6:20)。

【箴十五9】「惡人的道路,為耶和華所憎惡;追求公義的,為他所喜愛。」
  〔呂振中譯〕「惡人所行的是永恆主所厭惡;追求公義的人帝卻喜愛。」
  〔暫編註解〕神憎惡惡人的道路,但是喜愛義人。義人不但隨從公義,而且熱心追求公義,所以本節的“喜悅”採用了強調形式(見提前6:11)。

【箴十五10】「捨棄正路的,必受嚴刑;恨惡責備的,必致死亡。」
  〔呂振中譯〕「捨棄正路的必受嚴厲的懲罰;恨惡勸責的必致早死。」
  〔暫編註解〕惡人可能會突然遭遇災難性的結局。在一千年結束的時候,他們還將面臨更嚴重的懲罰,就是第二次的死(啟20:5-15)。

【箴十五11】「陰間和滅亡尚在耶和華眼前,何況世人的心呢?」
  〔呂振中譯〕「陰間和滅亡處〔原文:亞巴頓〕尚且在永恆主面前,何況世人的心呢?」
  〔暫編註解〕“ 陰間和滅亡” ( 希伯來文是Sheol和Abaddon)。這兩個同義詞都指死人的地方——墳墓。本節指出神的無所不知(比較詩一三九7~12)。
       陰間和滅亡: 這是舊約聖經所指“死亡”或“死人所居住的地方”<伯 緒論,希伯來人的陰間概念>,相應的新約用語是“地獄”或“無底坑”(路8:31;啟9:2)。何況世人的心呢: 對人而言,死亡是不可抗拒的。除了聖經所啟示的內容,身後世界仍是一個神秘領域。神既然對神秘世界都瞭若指掌,何況人心。(11:31;19:7 )等也使用了與本節相同的表現手法。
     陰間(she'ol)。該詞來歷不明。有人認為其詞根可能指“詢問”;有人認為是“空虛”;也有人不對其詞源下正面的結論。在英文KJV版中she'ol譯為“墳墓”31次,“地獄”31次,“坑”6次。研究一下she'ol所出現的章節,就會發現它的用法是比喻性的,指死後的去處(創37:35;撒上2:6;伯7:9;14:13;詩49:14,15)。she'ol 可直譯為“墳墓”。但聖經作者們用she'ol 比喻死人安眠之所(見撒下12:23注釋)。他們是處在無意識的狀態,除非進行修辭性的描寫(見結32:21)。She'ol 被說成是有閂(伯17:16)和有門(賽38:10),位於極深之處,與高天相對照(申32:22;伯11:8;詩86:13;139:8)。聖經從來沒有說She'ol 是死後懲罰的場所。其希臘譯文hades也一樣,只有一處例外(路16:23)。希臘語中的gehenna(可9:43-48)則表示死後懲罰的場所。
         滅亡('abaddon)。其詞根是'abad,意為“迷路”,“死亡”。關於’abbadon為死亡之所,見伯26:6注釋。
         本節的含義比較清楚。神知道滅亡之人的品行和行為,祂更瞭解活著之人心思(見詩33:13-15;90:8;139:1-16;來4:12,13)。

【箴十五12】「褻慢人不愛受責備,他也不就近智慧人。」
  〔呂振中譯〕「褻慢人不愛勸責他的;他不去找智慧人〔七十字作:不去跟智慧人在一起〕。」
  〔暫編註解〕“褻慢人”逃避智慧人,因為他討厭智慧人的責備。
       「他也不就近智慧人」:因不願受智慧人的教導或責備。
     褻慢人和心地剛硬的罪人都不肯接受指教(見賽29:20,21)。

【箴十五13】「心中喜樂,面帶笑容;心裡憂愁,靈被損傷。」
  〔呂振中譯〕「喜樂的心能使臉面有光彩;由於心裏的憂傷、心靈就頹喪。」
  〔暫編註解〕憂傷的思想能壓碎人的心靈。
       「靈被損傷」:心靈頹喪。
     心中充滿光明和平安,臉上就洋溢著喜樂。但心裡持續地憂愁,就會給精神帶來傷害。當憂慮占著上風時,人的恢復能力就會不斷削弱,直到完全失去了抵抗力。心靈的疾病會在身體上反映出來(見箴17:22)。

【箴十五14】「聰明人心求知識;愚昧人口吃愚昧。」
  〔呂振中譯〕「明達人的心尋求知識;愚頑人的口拿愚妄做糧食。」

【箴十五15】「困苦人的日子都是愁苦;心中歡暢的,常享豐筵。」
  〔呂振中譯〕「困苦人的日子都是困難;心裏高興、乃不斷的筵席。」
  〔暫編註解〕一個人的性情對他的環境有重要的影響。
       困苦人: 從後半句的“心中歡暢的”來看,這是指因邪惡思想與作為而惶恐不安的人。這些人總是害怕自己會遭到所作惡事的報應,懷著“無人追趕,也要逃跑”(利26:7)的心情生活。
     精神的痛苦可能會造成每天生活的愁苦。悲觀主義者為無法改變的過去和無法預測的將來憂慮,所以沒有聰明地利用他唯一所擁有的現在。這種消極的態度妨礙了他的眼光,並影響了別人。知足常樂的人會把一點點快樂當作一席歡宴。他們忘記過去的困難,滿懷喜樂和信心,展望天父慈愛關照之下的未來(路12:22-32)。

【箴十五16】「少有財寶,敬畏耶和華,強如多有財寶,煩亂不安。」
  〔呂振中譯〕「少所有而敬畏永恆主、勝過許多財寶、而有煩亂於其中。」
  〔暫編註解〕錢財得來不義,夜睡難安枕(十2)。
     本節強調了第15節的真理。很少有人能在大筆財富面前不動心的,因為它會誘惑人貪愛錢財,疏忽為來生做準備。在完美的新世界裡,將有無限的財富賜給在品格上達到完美的人(見提前6:6-10,17-19)。

【箴十五17】「吃素菜,彼此相愛,強如吃肥牛,彼此相恨。」
  〔呂振中譯〕「一分青菜而有相愛,勝過一隻肥牛、而有相恨於其中。」
  〔暫編註解〕“肥牛”。象徵珍饈百味。
       本節的文學韻味很濃。我們周圍有很多家庭雖然在物質上很富裕,卻因缺乏愛而陷入不幸與困境。愛可以使人忍受一切困苦(彼前4:8)。錢財不會給人帶來幸福,反而加增憂慮。耶穌甚至說,財主進天國近乎不可能(太19:23)。當人擁有錢財的時候,容易試圖用錢來解決一切難題,並且為了解決更大問題追求更多幸福,會更加貪戀錢財,以致於崇拜瑪門(太6:24)。因此,聖徒當將盼望存在天上,以錢財為手段,去愛神和鄰舍(提前6:7)。

【箴十五18】「暴怒的人挑啟爭端;忍怒的人止息紛爭。」
  〔呂振中譯〕「愛發烈怒的人能惹起紛爭;不輕易發怒的、會平息吵鬧。」
  〔暫編註解〕“暴怒的人”。直譯作:憎恨的人,即脾氣暴躁的人。
     易怒的人不僅自己難受,也影響他所接觸的人(見箴15:1;參箴14:29;29:22;來12:14)。

【箴十五19】「懶惰人的道,像荊棘的籬笆;正直人的路,是平坦的大道。」
  〔呂振中譯〕「懶惰人的道路攔滿着荊棘〔傳統:像荊棘的籬笆〕;殷勤人〔傳統:正直人〕的路徑是康莊大道。」
  〔暫編註解〕懶惰人要走捷徑,偏偏困難重重,而正直人的路卻是暢通無阻。
     內心的態度會影響整個環境。懶惰人刻意躲避一切難題。但他越想到困難,他所看見的困難也就越多。而當義人堅定行走天路時,他面前的困難就會消失。因為他的信心得到神的幫助,使他能步步行走平坦的大道。這條道路遠遠高過這個世界。

【箴十五20】「智慧子使父親喜樂,愚昧人藐視母親。」
  〔呂振中譯〕「有智慧的兒子使父親喜樂;愚頑之人藐視母親。」
  〔暫編註解〕智慧子使父親喜樂: 兒女無微不至地關懷,奉養失去生活能力的或已年邁的父母,自然是盡孝,但更好的孝道是,兒女健康地成長並正直、誠實地面對人生,這樣的人會給父母帶來很大的喜樂,這也是報答親恩的基礎。聖經把盡孝規定為信仰的具體德性和必須實踐的義務(出20:12)。嘴裡說信神卻不盡孝的人,可以說是自欺欺人。
     孩子長大以後,即使發現母親和別人一樣也會犯錯,母子的親情依然會使他完全尊重自己的母親。只有無教養的人才抹殺早年的記憶,藐視自己的母親(箴10:1)。

【箴十五21】「無知的人以愚妄為樂;聰明的人按正直而行。」
  〔呂振中譯〕「全無心思的人以愚妄為喜樂;明哲的人爽直直行事。」
  〔暫編註解〕“聰明”。直譯作:“心”,意即悟性。
     見箴10:23注釋。

【箴十五22】「不先商議,所謀無效;謀士眾多,所謀乃成。」
  〔呂振中譯〕「不經商議、所謀的必失敗;謀士眾多、計劃乃立得成。」
  〔暫編註解〕謀士眾多,所謀乃成: 不管是企業還是國家或團契,它擁有多少有才華的人,就決定著其興衰浮沉。具備熱情與實力的人,做恰如其分的工作,使那團契發展迅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由眾人組成的群體,會發生很多問題。倘若謀士能夠恰當地處理這一切事情,群體就會熔為一體 ;若不然,就會發生內部紛爭與混亂。聖徒當在最為奇妙的策士——基督的引領之下,致力於建立教會的工作(賽9:6;弗4:12)。
       參箴11:14。

【箴十五23】「口善應對,自覺喜樂,話合其時,何等美好。」
  〔呂振中譯〕「由於口中之善應對、人可得喜樂;合乎其時的話、何等的美好阿!」
  〔暫編註解〕話合其時: 生活可以說是由言語來組成的。合時宜的言語會更加滋潤生活(1節)。在信仰生活中,聖徒藉著神的話語,和對神話語的信心來彼此相交,使靈性逐漸成熟。根據不同的情況,這樣的相交體現在撫慰、勸勉和訓誨等形式上。
     當一個人給人以合適的答覆或聰明的勸告時,他就會體驗到行善的快樂(見箴10:31,32;25:11)。

【箴十五24】「智慧人從生命的道上升,使他遠離在下的陰間。」
  〔呂振中譯〕「明智人的路徑是上升、到真生命的,故此他能躲避到下面的陰間之路。」
  〔暫編註解〕上升的生命之道與在下的陰間: 這是擺在眾人面前的道路。人們雖然生活在這個世界,卻都在隱約地體驗天國或地獄。胸懷屬天的盼望,並以客旅的心情生活的人,不僅充足地享受天國的安慰與喜樂,在現實中,也活得充實而自足(太6:33;腓3:20)。沒有屬天盼望的人,則執迷于眼前的現實,不願思考人生的真正意義。縱使他願意真摯地面對生活,也必會因環境的險惡與自身的軟弱而倍受挫折。
     智慧人的生命之道是通往上方的,雖然陡峭艱難,但有報賞。

【箴十五25】「耶和華必拆毀驕傲人的家,卻要立定寡婦的地界。」
  〔呂振中譯〕「驕傲人的家永恆主必扯毀;寡婦的地界主卻要立定。」
  〔暫編註解〕古時以石為記,標誌土地主權。擅移碑石改變地界,等同偷盜(申十九14)。神看顧孤獨無依的人,保守寡婦不為人所害。
       「寡婦」:象徵軟弱無助的人(參詩68:5; 彼前5:5)。
     立定寡婦的地界: 希伯來人相信未老先死,是罪所帶來的災禍,此災禍會牽累妻子。寡婦常常受到蔑視。因此,聖經多處嚴厲責備虐待寡婦的行為(伯22:9;賽1:23等)。聖經把寡婦視為保護的對象,規定不可拿寡婦的衣裳作當頭(申24:17),收割莊稼時也要留些給寡婦(申24:19-21)<詩10:14;救濟的物件與方法>。耶穌也指責了侵吞寡婦家產的人,再一次證明了聖經對寡婦的關懷(路20:47)。
         地界。關於地界的規定,見箴22:28。
         寡婦的。神特別看顧孤兒寡婦。雖然這些不幸的人今生可能要受苦,並常常被貪婪的人所傷害,但只要他們信靠祂,祂就會使這一切互相效力,好讓他們獲益。增加食油的奇跡,證明神能夠而且願意幫助失去親人的人,雖然祂通常是採用不很顯眼的方式(見詩68:5;耶49:11)。

【箴十五26】「惡謀為耶和華所憎惡,良言乃為純淨。」
  〔呂振中譯〕「邪惡的計謀、永恆主所厭惡;純潔的真言、神所喜悅乃為純淨〔傳統:可喜悅的真言是純潔的〕。」
  〔暫編註解〕“良言乃為純淨“是說神喜悅純淨的言語。
       「良言乃為純淨」:純潔的言語為神所悅納。
     行動來自思想(箴23:7: 可7:21)。單靠從外面的阻止作惡,無法使心靈保持純潔無罪。

【箴十五27】「貪戀財利的,擾害己家;恨惡賄賂的,必得存活。」
  〔呂振中譯〕「貪圖不義之財的、把自己的家搞壞;恨惡賄賂禮的、必得以活着。」
  〔暫編註解〕“貪戀財利”。更可作:用暴力取得不義之財。
       貪戀財利的,擾害己家: 這句話令我們想起亞幹。亞幹因貪婪的緣故,私自隱藏了一些在耶利哥戰役中得到的戰利品,最終全家人與他一起死亡(書7:1-25)。貪婪的人不會為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感到知足(賽56:11)。為了滿足自己肉體的情欲,他們會毫不猶豫地行出各樣不義與惡事(弗5:3)。貪婪所誘發的動機與結果,與聖靈的帶領完全相反。聖徒應當首先聽從聖靈的帶領,借著聖靈的幫助,克服肉身的欲望(加5:16,17)。
     本節的似乎主要涉及貪贓枉法(見申16:19;賽1:23;結22:12)。這種為貪財而出賣靈魂的人,是得不到恒久財富的。他的行為遲早要暴露。不勞而獲的,終必貧窮。

【箴十五28】「義人的心,思量如何回答,惡人的口,吐出惡言。」
  〔呂振中譯〕「義人的心、思量了纔應對;惡人的口吐出壞話。」
  〔暫編註解〕義人說話要先經過思考,一方面為了對別人有幫助,一方面也要防止出口傷人(見箴15:2;太12:35,36)。

【箴十五29】「耶和華遠離惡人,卻聽義人的禱告。」
  〔呂振中譯〕「永恆主跟惡人、離開很遠;義人的禱告他卻要聽。」
  〔暫編註解〕耶和華離人並不很遠,除非他們拒絕尋求祂。那些把自己的欲望放在順從神之前的人,會發現自己的罪使他們與神分離(見箴15:8;賽59:1-4)。

【箴十五30】「眼有光,使心喜樂;好信息,使骨滋潤。」
  〔呂振中譯〕「垂青之眼使人心喜樂;好消息使骨頭滋潤。」
  〔暫編註解〕“眼有光“:令人喜悅鼓舞的眼神,見到心裡喜樂。
       “眼有光”。即聽見好消息時眼睛所發出的光亮。“使骨滋潤”。就是使身體健壯。
     「眼有光」:可指一切叫人開心的慈祥目光或其他友善的態度。
         這一節經文非常出色地運用了對偶句。看(眼)和聽(好消息),心和身(骨)各自形成對偶句。眼睛是最寶貴的肢體之一(7:2)。倘若不曾擁有辯明真理的屬靈眼光,就是屬靈的盲人(太6:22)。好消息: 對聖徒來說,沒有比福音更好的信息(可1:1)。耶穌親自見證了天國的福音(太4:23),復活之後也顯現給門徒,囑託他們要為福音勞苦(太28:18-20)。保羅也曾告白,為了福音他將不惜生命(林後12:15)。文明的發展使生活更加方便,但這有可能削弱人們對福音的迫切之心。腐敗往往在安逸和懶惰中發芽。因此聖徒當時刻警醒,時常紀念自己守望者的使命(可13:33)。
         所羅門指出思想態度與身體健康的密切聯繫(見第13節;箴16:24)。

【箴十五31】「聽從生命責備的,必常在智慧人中。」
  〔呂振中譯〕「耳朵聽賜生命之勸責的、必居於智慧人中間。」
  〔暫編註解〕“生命責備”。即若留心去聽,就能延長生命的責備。
       聽從生命責備的: 這句經文指出了本書所收錄的智慧之言,均與生命有關。
     就是聽從指導永生之路的勸勉(見第5,10,32節)。

【箴十五32】「棄絕管教的,輕看自己的生命,聽從責備的,卻得智慧。」
  〔呂振中譯〕「規避管教的是鄙視自己;聽從勸責的擁有己心。」
  〔暫編註解〕拒絕管教就是輕忽自己的性命。這些事情表面上雖小,但每一個決定都影響永恆的命運(見箴8:36)。

【箴十五33】「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訓誨,尊榮以前,必有謙卑。」
  〔呂振中譯〕「敬畏永恆主是智慧中的功課;要得尊榮、先要謙卑。」
  〔暫編註解〕滿招損,謙受益。人若能謙卑才會受人尊敬(太二十三12),才可得智慧(十一2)。
     敬畏耶和華神乃是真正的謙卑。要接受使人智慧的訓誨,就要有這樣的態度。在屬世的事務上也是這樣。要獲得真正的尊榮,就必須謙卑地向前人學習怎樣攀登成功的階梯(見箴18:12;太23:12;雅4:6)。就基督而言,高升之前,也必須經歷屈辱和受苦(腓2:5-11;來12:2;彼前1:11)。

【暫編註解資料來源】
《啟導本聖經註釋》․《雷氏研讀本》․《串珠聖經註釋》․《聖經精讀本──箴言註解》․《SDA聖經注釋》․

※以上內容摘錄自『查經資料大全』,更多相關內容,請上 http://www.ccbiblestudy.org/index-T.htm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