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40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詩篇】第十一篇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6-11-9 10:55:5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內容綱要

【祂是那可靠的蔭庇所(十一1~7)】
一、可靠的蔭庇所(十一1~3)
   二、堅固穩妥之地(十一4)
   三、公義的審判者(十一5~7)
──《新舊約輔讀》


逐節詳解

【詩十一1】「我是投靠耶和華。你們怎麼對我說,“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去。」
  〔呂振中譯〕「〔大衛的詩,屬於指揮集。〕我是避難於永恆主裏面的;你們怎能對我說:『你要像鳥逃往山上去呢〔傳統:鳥阿,逃往你們的山上去〕?」
  〔暫編註解〕“我是投靠耶和華”是說“耶和華是我投靠之所”。“象鳥飛往你的山”可能是句俗諺,指人到絕處(2節),走為上策。“投靠”亦作“避難所”。靠神來抵抗惡人,並非逃避;否則詩人可聽朋友的話逃往山上。中文用“投靠”為帶著信心的譯筆。
         投靠(chasah)。“尋求避難”。本詩一開始就表達了絕對的信心,結束時(第7節)也是這樣的語氣。這個觀念在本節當中被打斷了。
         你們怎麼對我說?這個勸告一直延續到第3節結束。
         我。英文KJV 為“我的靈”(見詩16:10注釋)。
         像鳥飛。可能是一句格言,用來警告逃生的人。有誰能找到躲在叢林和岩縫中的小鳥呢?這個畫面希伯來人一定非常熟悉,因為他們有時會在洞穴裡藏身。大衛心裡很平安,因為他藏身在神裡。這個觀念經常出現在《詩篇》裡。
         1~3 “你們怎麼對我說……”?那顯然是朋友善意的忠告,叫大衛採納逃亡的權宜辦法。“根基”。社會的根基。
         1-3  朋友勸催逃亡:詩人面臨急險,仇敵要暗殺他(2),故友好請他逃往山中,以避鋒頭。
       本篇不是直接向神說話,因此不是求告也不是禱告,而是“信靠之詩”。1、4兩節描寫詩人來到聖殿,躲避惡人,他不接受朋友的勸告逃往他處,只信賴神,把自己交托在祂手中。傳統認為此詩乃大衛在《撒上》十八章所記歷史背景中所作。題注可看第四篇題解。
     詩一一 在這首表達信靠主的詩歌裏,大衛面對逃跑之引誘(1~3節),卻顯出他對耶和華的信心;耶和華必毀滅惡人,拯救義人(4~7節)。背景可能是掃羅意圖殺害大衛(撒上一八11和一九10)。

【詩十一2】「看哪,惡人彎弓,把箭搭在弦上,要在暗中射那心裡正直的人」
  〔呂振中譯〕「看哪,惡人拉緊了弓,把箭搭在弦上,要在暗中射那心裏正直的人。」
  〔暫編註解〕這裏的“弓”和“箭”可能是實際的攻擊,也可指用毀謗的話語來攻擊。
       就是偷偷地,不懷好意地,在受害者失去警覺的時候。

【詩十一3】「根基若毀壞,義人還能作什麼呢?”」
  〔呂振中譯〕「根基若〔或譯:既〕毀壞,義人還能作〔或譯:曾作了〕甚麼?』」
  〔暫編註解〕「根基若毀壞 ...... 作甚麽呢」:指社會沒有法紀,義人只能逃至深山幽谷。
       另一解釋是以「義人」作「那義者」(即耶和華),意思是:在這種情況下,神又有何行動呢?
     根基指好的政權所應依賴的原則。如果根基毀壞了,義人還能做什麼呢?如果國王和他的顧問藐視他們本該維護的原則,他們肯定就會垮臺。義人這時無可奈何,只能逃生。但是詩人並不聽勸說。4-6節是他的回答。

【詩十一4】「耶和華在他的聖殿裡,耶和華的寶座在天上。他的慧眼察看世人。」
  〔呂振中譯〕「永恆主在他的聖殿堂;永恆主的寶座在天上;他的眼觀看着世界,他的眼目〔原文:眼皮〕察驗着人類。」
  〔暫編註解〕在天上。參哈2:20。有神在天上,所以詩人無所畏懼。受迫害的人有一位可以求告的保護者。詩人斬釘截鐵地回應勸他的人。
         祂的慧眼察看。雖然神在天上,祂仍觀察祂地上兒女的舉動。神的觀察並不驚人所聞。祂憑著慈愛和公義,看到事實的真相。神在天上並無不諧之處,但祂仍關懷著祂在地上的兒女(見賽57:15)。
       4~7 大衛寧願走信心的路。
     4-7  詩人卻要單單倚靠神:他不用害怕惡人,因所信靠的神是君王(4),是審判官(5),必會刑罰惡人(6)。

【詩十一5】「耶和華試驗義人,惟有惡人和喜愛強暴的人,他心裡恨惡。」
  〔呂振中譯〕「永恆主試驗義人和惡人;他的心恨惡那愛強暴的。」
  〔暫編註解〕試驗義人。神考驗所有的人,包括義人,但祂悅納義人,保證眷顧他們。
       恨惡。神的本性是憎恨罪惡的。祂討厭罪惡在人間存在。這裡用人的語言來表達觀念,把罪和罪人等同起來(見賽1:14;見詩2:4注釋)。

【詩十一6】「他要向惡人密佈網羅,有烈火、硫磺、熱風作他們杯中的份。」
  〔呂振中譯〕「他必向惡人下炭火跟硫磺雨;必有焚燒的風做他們杯中的分。」
  〔暫編註解〕“杯中的份”指當得的報應或惡人的命運。聖經“杯”表示人當得到的份,例如惡人喝忿怒的杯(賽五十一17),義人得救恩的杯(一一六13)。
       “網羅”。可能指燒的炭,或指圈套。
     「杯中的分」:指神為他們所定下的懲罰。
         網羅(pachim)。“陷阱”。 英文RSV版譯為“火炭和硫磺”,是把原文的pachame 改為pachim。這種改法只是出於推測。七十士譯本與希伯來文是一致的。這裡可能暗指所多瑪和蛾摩拉的厄運(創19:24,28)。參耶穌再來時惡人的毀滅(路17:29,30)。
         杯。這是比喻。神向惡人拿起杯子要他們喝。在古希臘,對受害人的懲罰往往是讓他飲下一杯毒酒。聖經常用杯來代表惡人的命運(見詩75:8;啟14:10;16:19)。

【詩十一7】「因為耶和華是公義。他喜愛公義。正直人必得見他的面。」
  〔呂振中譯〕「因為永恆主至為公義;他喜愛公義的行為;正直人必瞻仰他的聖容。」
  〔暫編註解〕“正直人必得見他的面”指今生命運的改變,無死後得見神面之意。義人飽受苦難,現在已可體會到與神同在的喜悅。
       「見他的面」:即經歷到祂的同在和恩寵。
     喜愛公義。義人是無所畏懼的;他們安心投靠神。大衛就這樣繼續闡述第一節所開始的觀念。
         正直人必得見他的面。虔誠的人可以來到神面前(見詩4:6注釋;又見約壹3:2;啟22:4)。
        “面對面我必要見主,
   在星空中遙遠處;
   面對面見主的榮耀,
   到那時心意滿足!”(《讚美詩》505版205首)
  正是因為這樣完全信賴與天上神的交往,支持著詩人依靠神每日的照顧。

【暫編註解材料來源】
《啟導本聖經註釋》․《雷氏研讀本聖經註釋》․《串珠聖經註釋》․《SDA聖經註釋》․

※以上內容摘錄自『查經資料大全』,更多相關內容,請上 http://www.ccbiblestudy.org/index-T.htm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