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36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箴言】第十四章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7-1-19 10:32:2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內容綱要

【通達人(十四1~35)】
一、論自知(8)
二、論死亡之路(12)
三、論快樂(13)
四、論胸襟(29~30)
五、論敬神(31)
——《新舊約輔讀》

逐節詳解

【箴十四1】「智慧婦人建立家室,愚妄婦人親手拆毀。」
  〔呂振中譯〕「智慧〔傳統:婦人的智慧〕建立她的家室;愚妄親手拆毀它。」
  〔暫編註解〕智慧的婦人勤儉持家,丈夫無內顧之憂。子女有慈母的愛護,闔家歡樂。愚昧婦人可令家道敗落。
       作者的訓誨對象,從兒子轉到妻子身上(10:1;13:1)。本節指出,為了使一個家庭堅固起來,妻子也需要擁有智慧。本節的婦人也可以說是基督的新娘——眾聖徒,智慧的聖徒能夠造就基督的身體——教會,愚妄的聖徒則有損於教會。
         如果沒有聰明勤勞的女人管理,家庭就不穩固。家裡的女人如果愚蠢,她不但會疏忽安排家務,而且因為她愚昧的行為,在外面樹敵,在家裡惹起爭端(見箴24:3;31:10-31)。
     14:1~35前章主要談論個人,本章則將焦點集中在家庭與國家的問題上。家庭或國家的興旺,決定于其成員的義與不義。專行不義而敵對神的路,充滿了敗壞與神的震怒,但敬畏耶和華而行義施善之處,則充滿平安、喜樂與真生命。由此可知,蒙神眷愛與呼召的聖徒,對社會的責任之大<弗 緒論,信徒的社會參與>。

【箴十四2】「行動正直的,敬畏耶和華,行事乖僻的,卻藐視他。」
  〔呂振中譯〕「按正直行的、敬畏永恆主;行徑乖僻的、卻藐視他。」
  〔暫編註解〕敬畏耶和華。義人的敬畏和罪人在展望前途和命運時的恐懼是完全不同的。
     藐視他。渺小的人類,只是宇宙中的微塵,竟敢藐視創造和掌管著浩大宇宙中無數恒星及周圍行星的主,妄稱祂的聖名,這是多麼奇怪的事實啊!

【箴十四3】「愚妄人口中驕傲,如杖責打己身,智慧人的嘴必保守自己。」
  〔呂振中譯〕「愚妄人的口招來背上的苔條〔傳統:驕傲的枝條〕;智慧人的嘴脣能保守自己。」
  〔暫編註解〕「如杖責打己身」:也可指如杖叫人受創。
     智慧人的話語是謙虛友善的。這樣的話語能贏得朋友,防止傷害(見箴13:3;15:1)。

【箴十四4】「家裡無牛,槽頭乾淨,土產加多乃憑牛力。」
  〔呂振中譯〕「沒有牛、就沒有〔傳統:槽〕穀子;出產豐盛、由於耕牛的力量。」
  〔暫編註解〕凡事都須付代價,養牛雖然要用飼料,但可以增加生產,也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意思。
       牛生產牛奶,但也必生糞肥。某些擾亂不安是成長和成就的代價。
     雖然養牛須喂飼料,並常要清潔槽頭,但牛幫助農耕,使土地有出產。
         家裡無牛……加多: 這句話最好理解為“勞動是辛苦的,但其成果卻極為寶貴”。西方有句俗語,說“忍耐雖苦,果子卻甜”。若有人因勞動艱辛而無所事事地消磨時間,就等於自己放棄了生命的重要部分。人都嚮往安穩的生活,尤其是生活在複雜的現代社會中的人,易以方便為主的態度對待每件事,也容易懷疑沒有什麼事情值得付出刻苦努力。但觀望周圍,就會發現當作的事情已堆積如山,即使會使分身術也做不完。當遵行神旨意並傳神話語的聖徒,則要面對更多的事。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適合自己去作的領域,竭盡全力去作。若有人以自己氣力不足為藉口,不去作任何事,主再來的日子他必受責罰(太25:24-30)。
         乾淨。就是“空的”。要使槽頭和穀倉滿溢,就需要農民辛勤勞動,耕牛犁地脫谷有力。凡不關照自己農田的人不可能得到豐盛的回報(見箴12:11;28:19)。
         “乾淨”的原文bar可以指“品德的純潔”(詩19:8;24:4),但似乎沒有 “空”的意思。Bar 也可以譯為“五穀”(創41:35等)。稍加改動,就能譯為“家裡無牛無糧”。

【箴十四5】「誠實見證人,不說謊話;假見證人,吐出謊言。」
  〔呂振中譯〕「可靠的證人不撒謊;假證人噴吐出謊言。」
  〔暫編註解〕假見證人: 古代沒有特殊的搜查方法,因此證人對審判起很大作用,證人的陳述將決定審判的方向。因此,以色列的律法嚴禁作假見證(出20:16),耶穌也親自教導不可作假見證(太19:18)。控告是撒但的主要屬性之一(啟12:10),這與假見證有密切關聯。愛弟兄是基督徒的生活指南,作假見證卻是與此相反的罪惡。聖徒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相反,要寬恕人並積極地關愛人,以顯明按神的形象所造之新人的樣子(西3:8-10)。
     義人自然會說真話(見箴12:17注釋),偽證人則會撒謊。誠實的見證人不會也不願意說謊(見箴13:5)。

【箴十四6】「褻慢人尋智慧,卻尋不著,聰明人易得知識。」
  〔呂振中譯〕「褻慢人尋智慧,卻尋不着;明達人得知識很輕易。」
  〔暫編註解〕沒有智慧和有智慧的人,區別在於尋求的態度。褻慢人不肯接受指教,所以“尋不著”智慧。聰明人謙卑受教。他並不盲目接受所有的話語,而是傾聽考察所聽到的一切。結果他獲得許多有價值的知識(詩25:9;帖前5:21)。

【箴十四7】「到愚昧人面前,不見他嘴中有知識。」
  〔呂振中譯〕「離開愚頑人面前吧!因為在那裏你不會認識到知識的嘴脣。」
  〔暫編註解〕愚昧人: 與其說是指無知或沒有教養的人,不如說是指因缺乏智慧、心存驕傲而無視神、敵對神的人(詩14:1)。
     本節強調箴13:20的教訓。與愚昧頑梗的人交往,是有損無益的。

【箴十四8】「通達人的智慧,在乎明白己道,愚昧人的愚妄,乃是詭詐(或作“自歎”)。 」
  〔呂振中譯〕「精明人的智慧在乎明白白己的道路;愚頑人的愚妄卻有欺詐性。」
  〔暫編註解〕精明人小心地考慮他的行為和習慣,愚昧人卻回避有關其輕浮之生活方式的問題。
       「詭詐」:自欺欺人。
     愚昧的人欺騙別人,以為會有利益。他沒有考慮自己行為的後果。通達人的智慧在於他審慎考慮自己的每一個計畫和行動。他所追求的道路是以通向永生為目標的。他知道自己的內心有一種力量在運作。否則他就會迷路(見耶17:9;弗5:15)。

【箴十四9】「愚妄人犯罪,以為戲耍(或作“贖愆祭愚弄愚妄人”),正直人互相喜悅。」
  〔呂振中譯〕「罪的報應〔傳統:有罪的情狀〕嘲笑着愚妄人;但正直人之間則彼此有喜悅。」
  〔暫編註解〕愚妄人犯罪貽害社會,反引為樂;正直人做事,對神、對人負責,相處融洽。
       可作「罪惡愚弄愚昧人,正直人卻蒙恩寵」:恩寵乃從神而來。
     戲耍(yalis)。這是單數的動詞,需要單數的主語。故可譯為“罪孽嘲笑愚昧人”。不管愚昧人有沒有嘲笑罪孽,罪孽肯定會嘲笑他們的,因為他們不明白罪惡對於他們的控制力(見箴5:22)。

【箴十四10】「心中的苦楚,自己知道;心裡的喜樂,外人無干。」
  〔呂振中譯〕「人自己的苦惱、惟有自己心裏知道;他的喜樂別人也不得分享。」
  〔暫編註解〕“無干”。不分享。
       這裡指出人的最苦與最樂,只有自己知道。
     心中的……無干: 本節告訴我們,人當獨自站在神面前。雖然有親朋好友,但有些問題我們只能自己面對,而這些終極問題的解決只在於神,因為神比我們自己還詳細清楚地知道問題之所在(太10:30)。
         儘管朋友和親人對於我們的悲歡會瞭解一些,但他們無法進入我們的內心,體驗我們的一切痛苦和憂傷。他們也無法充分理解我們的快樂。然而耶穌知道我們最深的悲傷,並分享我們最大的喜樂。

【箴十四11】「奸惡人的房屋必傾倒;正直人的帳棚必興盛。」
  〔呂振中譯〕「惡人的房屋必破毀;正直人的住宅〔原文:帳棚〕必興盛。」
  〔暫編註解〕帳棚(’ohel)。本節對“房屋”和“帳篷” 進行比較。惡人會為今生制定一切的計畫。他要為自己營造安舒的住所。但義人必須記住自己只是客旅。他一路支搭帳篷,正在前往神的城(見來11:9,10)。惡人的房屋遲早要倒塌,使他驕傲的主人在公義的審判者面前恐懼戰驚,無家可歸。義人的帳篷將成為他平安快樂的居所,直到他走完路程。他等候永生國度的來臨。在那裡他將擁有輝煌永恆的宅邸(見箴3:33;12:7;太7:24-27)。

【箴十四12】「有一條路人以為正,至終成為死亡之路。」
  〔呂振中譯〕「有一條路人以為對、以為直的,究竟是條死亡之路。」
  〔暫編註解〕不接受勸善又不肯努力工作的人,喜歡走捷徑,視之為正路,結果自取滅亡。
       成功的捷徑可能是引向滅亡的錯路。
     有一條路人以為正: 人的眼光不能成為絕對的尺度。即使是追求客觀價值的人也各有極限,故當察看自己並將自己的道路交托給神(林後1:9)。因為連撒但都會裝作光明的天使(林後11:14),若沒有源於神的深遂智慧,常有被欺騙的危險。
         本節所提到的死亡之路並不是盲目或無意踏入的。人們在選擇的時候,至少認定這條路眼下還是不錯的。這裡警告人不要依靠自己意識的引導,而不考慮它是否與神的教誨相抵觸。許多自以為神會認可更改祂準確要求的人,最後發現他們喪失了一切。羅馬巡撫彼拉多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雖然他可能不熟悉聖經,但永生之“道”親自以言行來指教他。巡撫以為他與罪惡妥協,仍能保持自己的財富和地位,但妥協的結果是恥辱和死亡(太27:11-26)。

【箴十四13】「人在喜笑中,心也憂愁,快樂至極,就生愁苦。」
  〔呂振中譯〕「人在喜笑中、心也有傷痛;喜樂的終局究竟是愁苦。」
  〔暫編註解〕本節有二解:1,人生本一悲劇,追求快樂難逃此命運;2,哀與樂均非永久,樂極可以生悲。
       雖然歡笑能減輕受苦之人的壓力,但那只是暫時逃避現實的悲劇。
     這是很悲觀的論調,或許指出人的哀樂情緒沒有絕對的分界。
         本節就像傳道書一樣,揭示了人生的虛無與悲劇,但並沒有將純潔明亮的笑顏視為罪惡。本節只是在教導我們,銘記人生的光明背後隱藏著眼淚,懂得珍惜快樂時光,即使憂愁的日子來到也不要喪膽。事實上,人可以說是為承受苦難而存在的(伯5:7)。教會史告訴我們,有許多虔誠的基督徒為了福音的緣故,受了無數苦難<徒8:1,初期教會所遭受的逼迫>。這也成就了女人的後裔將要被撒但傷腳跟的話語(創3:15)。耶穌基督的人生充滿了苦難,最終他又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所以聖徒也當參與他的苦難(路17:25)。聖徒若在世界上身處患難,不可輕易喪膽,乃要靠著思想神來忍耐到底(彼前2:19),盼望隱藏在背後的真祝福並喜樂(太5:11,12)<伯2:7,關於苦難>。
         說明有許多人用笑容來掩蓋自己內心的憂傷。偽裝的快樂最後只能是悲哀(見傳7:4)。

【箴十四14】「心中背道的,必滿得自己的結果,善人必從自己的行為得以知足。」
  〔呂振中譯〕「心偏邪的必飽受所行的之惡果;善人必滿得自己行為〔經點竄翻譯的〕的善報。」
  〔暫編註解〕心中背道的。背道的人是明知故犯。他們自私的滿足很快就會變成厭倦和不滿,儘管這種不滿並不能他悔改。
     從自己。背道的人將結滿惡果,正如義人結滿了善果(見賽3:10)。七十士譯本譯為“頑梗將的人充滿他自己的途徑,義人則充滿他自己的觀念”。

【箴十四15】「愚蒙人是話都信;通達人步步謹慎。」
  〔呂振中譯〕「愚蠢人句句話都信;精明人步步細察。」
  〔暫編註解〕精明人三思而後行。
       是話都信: 沒有確定的目標,輕率地聽從任何人的人,就像被風吹來吹去的雲一樣軟弱,這些人與其說是有包容力,不如說他像孩童一樣無知和優柔寡斷。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世界多姿多彩,不能千篇一律地對待這一切。極度強調人相對的一面、對一切都必存懷疑,固然是不可信的態度,但不經深思熟慮而聽憑別人帶領,也是危險無比的事情。聖徒當系好真理的腰帶(弗6:14),在相信耶穌基督的信心中,確定各樣生活原則,進行真實的爭戰(林前9:26)。
     愚蒙人(pethi)。從褒義上講,是指虛心受教的人。從貶義上講,是指容易受騙的人。

【箴十四16】「智慧人懼怕,就遠離惡事,愚妄人卻狂傲自恃。」
  〔呂振中譯〕「智慧人戰戰兢兢、遠離禍患;愚頑人任性奔放,漫不在乎。」
  〔暫編註解〕智慧人知道在每一條道路上都有敵人的陷阱,所以他用神的道仔細檢查一切行動和新的意念。但愚妄人的狂傲自恃會使他成為撒但的掠物。仇敵很容易把他引入無法逃脫的陷阱(見箴22:3;28:26)。

【箴十四17】「輕易發怒的,行事愚妄;設立詭計的,被人恨惡。」
  〔呂振中譯〕「發怒暴躁的、行事愚妄;有謀算的能彀忍耐〔傳統:被恨惡〕。」
  〔暫編註解〕「設立詭計的,被人恨惡」:或作「有謀算的人鎮定自在」。
     詭計(mezimmoth)。該詞的褒義是“謀略”(箴1:4;2:11;3:21;5:2),貶義是“詭計”,如箴12:2和本節。如果理解為“詭計”,本節就不沒有缺乏通常的對比平行。七十士譯本保留了平行句法,譯為“易怒的人行事不加考慮,明理的人能忍受許多的事”。

【箴十四18】「愚蒙人得愚昧為產業;通達人得知識為冠冕。」
  〔呂振中譯〕「愚蠢人承受愚妄為產業;精明人擁有知識為冠冕。」
  〔暫編註解〕見第15節注釋。愚蒙人不肯學習,故意選擇做愚蒙之父的後嗣。審慎的人則尋求智慧,並接受知識作為榮耀和勝利的冠冕。

【箴十四19】「壞人俯伏在善人面前;惡人俯伏在義人門口。」
  〔呂振中譯〕「壞人俯伏在善人面前;惡人卑屈在義人門口。」
  〔暫編註解〕“俯伏”或指乞求恩惠。
     本節不一定在今生實現,但即使在今生,惡人有時也不得不在義人面前低頭屈膝。正如寓言裡的財主願意向亞伯拉罕和拉撒路低頭(路16:19-31),所有的惡人必將在新耶路撒冷城外屈身,承認他們被排除在天國之外是公正的(見啟20:9,12)。

【箴十四20】「貧窮人連鄰舍也恨他,富足人朋友最多。」
  〔呂振中譯〕「窮乏人連鄰舍也厭惡他;富足人、則許多人愛他。」
  〔暫編註解〕窮人往往是配得榮譽的,而富人則往往卑鄙又傲慢。但窮人卻被人忽視,富人則受人稱讚(見雅2:1-6;參箴18:5;24:23;28:21)。
     20~21在本書中,貧窮與懶惰緊密相關(10:4)。但不能說所有貧窮皆由懶惰所致。我們周圍有很多人,雖然辛勤勞動,卻長期處在貧窮之中。耶穌也曾說過,我們在世上總會碰到窮人(太26:11)。教會要動員一切方法,去幫助有所缺乏的聖徒,也要以同樣的態度,去幫助教會外的貧乏人。尤其為了使枯乾的靈魂,在信心上得到富足而竭盡全力(雅2:5)。

【箴十四21】「藐視鄰舍的,這人有罪;憐憫貧窮的,這人有福。」
  〔呂振中譯〕「藐視鄰舍的、是犯罪的人;恩待貧困的乃為有福。」

【箴十四22】「謀惡的,豈非走入迷途嗎?謀善的,必得慈愛和誠實。」
  〔呂振中譯〕「謀壞事的、不是走迷了路麼?謀善事的、必得到忠愛與誠信。」
  〔暫編註解〕豈非走入迷途麼?這是一個起強調作用的反問句。即使沒有神和沒有永生的報酬,“謀善”依然是值得的。他們會在周圍的人身上遇見良善和誠實。慈愛和誠實是相結合的(詩61:7;85:10;箴3:3;16:6)。

【箴十四23】「諸般勤勞都有益處,嘴上多言乃致窮乏。」
  〔呂振中譯〕「由於諸般勤勞、就有贏餘;嘴脣上空談、只能致窮乏。」
  〔暫編註解〕「嘴上多言,乃致窮乏」:描寫只說而不做的人,結局可憐。

【箴十四24】「智慧人的財,為自己的冠冕,愚妄人的愚昧,終是愚昧。」
  〔呂振中譯〕「智慧人的精明是他們的冠冕;愚頑人的愚妄是他們華冠〔傳統:愚妄〕。」
  〔暫編註解〕智慧人循正途得來的財富是他們的榮耀。愚昧人種下的是愚昧,收割的也是愚昧。
       智慧能帶來財富,愚昧人卻不能成就什麼好事。
     智慧人善於理財,財富對他們來說是錦上添花,增加其地位和影響力。
         有俗語說,刀若在醫生的手中就會挽救人生命,若在強盜手中則會危害人生命。錢財亦然,擁有錢財的人決定其用途。智慧人會付出辛勤勞作的代價來獲取錢財的,並將它用在公義而有價值的地方,使之越發榮耀。愚妄人則為了滿足自己的情欲而蕩盡家產。物質本身是善的,重要的是通過何種方法得到並使用物質。辛苦勞作多少,就會獲得多少,由懶惰與愚蒙帶來的貧窮決不能成為德行。雖說如此,貧乏者總是我們的説明物件。倘若地球村的每一個人,均拿出自己全部的財產,讓大家共用,貧困問題就會立即得到解決。換言之,在絕對意義上,多人遭受貧困之苦,並不是因資源枯竭,而是因財富的過度集中<伯42:12,聖經與財富>。
         財。顯然不是指物質的財富,因為智慧人往往比較貧窮。但智慧人會利用所擁有的給自己帶來榮譽。他們還擁有屬靈和知識方面的財富。
         愚昧('iwweleth)。該詞在本節出現兩次。其詞根'ul的意思是:一,“愚昧”;二,“強壯”,“高升”。有人認為所羅門在使用古代所常見的雙關手法。第一個'iwweleth指“愚昧”,第二個'iwweleth指“高升”。這就得出了以下的箴言:“智慧人使用財富成為他們的裝飾;愚妄人得到高升,非但不是榮耀,反而暴露他們的愚昧”。但這種解釋只是推測。雖然這個詞根有兩種意思,但本節的派生詞沒有“高升”的含義。

【箴十四25】「作真見證的,救人性命;吐出謊言的,施行詭詐。」
  〔呂振中譯〕「做真見證的、援救人的性命;噴吐謊言的、能殘害人〔傳統:是詭詐〕。」
  〔暫編註解〕見證人能救人一命,也能因說詭詐的話而害死無辜的人。
       「施行詭詐」:傷害他人。
     當人的生命因誣告而處在危險之中的時候,誠實人的勇敢見證會解救他們。如果草率接受虛謊的證詞,整個司法體系就不可靠了。

【箴十四26】「敬畏耶和華的,大有倚靠,他的兒女,也有避難所。」
  〔呂振中譯〕「人最堅固的安穩是在於敬畏永恆主;他的兒女有個避難所。」

【箴十四27】「敬畏耶和華,就是生命的泉源,可以使人離開死亡的網羅。」
  〔呂振中譯〕「敬畏永恆主是生命之泉源,它能使人躲開死亡之網羅。」
  〔暫編註解〕“生命的泉源”。參看第十章11節的腳註。
       比較13:14。
     參箴8:13;19:23。

【箴十四28】「帝王榮耀在乎民多;君王衰敗在乎民少。」
  〔呂振中譯〕「君王之尊榮在於人民多;人君之敗落在於國民少。」
  〔暫編註解〕“民多”指人口多。人多國勢強盛。一國的領袖只圖一己利益而無人民的支持,勢必敗亡。
       本節有兩個可能的解釋:1 愈擁有忠心的人民,帝王的地位愈鞏固;2 一國人口愈多,其國勢愈強。
     帝王榮耀在乎民多: 在古代社會,百姓的數量決定了國家的富強,人口眾多是一種財富(王上4:20),但是人口問題卻是現代社會的嚴重問題。聖經告訴我們,人的繁衍是神的祝福,而非罪惡。由此可知,人口問題並非由於人口數量的增多,而是各種社會、經濟問題而引發和深化的結果。
         帝王的榮耀不在戰爭和征服,而在於眾多的百姓生活在和平與安定之中。

【箴十四29】「不輕易發怒的,大有聰明;性情暴躁的,大顯愚妄。」
  〔呂振中譯〕「不輕易發怒的、大有明達;心〔原文:靈〕裏着急的、高抬愚妄。」
  〔暫編註解〕本節的語序暗示自製會帶來大徹大悟。這是真的。人越聰明就越自製,這也是真的。據說諒解一切就會饒恕一切。人的遺傳和環境會對他的性情產生很大的影響。當我們瞭解了造成別人不信任或生氣的原因時,我們的怒氣就減弱了。這並不是說人的品格是由環境決定的,從而給人犯罪提供了藉口。但遺傳和環境往往大大妨礙了成功品格的形成。
     性情暴躁的人在眾人面前暴露了自己的愚妄。他暴露出自己缺乏悟性和自製。這是愚昧人的主要特徵。最聰明的人一旦發了脾氣,也會失去了他的智慧,變成愚昧人。他行事智慧的習慣本來可以防止他像愚昧人那樣發脾氣的。但他頭腦發熱,約束不住自己的言行(見民20:7-13)。

【箴十四30】「心中安靜,是肉體的生命,嫉妒是骨中的朽爛。」
  〔呂振中譯〕「心裏寧靜、使肉體有生命;妒憤激動、能使骨頭朽爛。」
  〔暫編註解〕“安靜”是敬畏神和行在智慧中的結果(三7~18),可得生命。“骨”指整個人。
       「心中安靜」:或作「健全的心靈」。這使身體的軀殼有生命力,可過有意義的人生。
     我們可以試著分別思考心靈和肉體,但決不能分離它們。因為人本身是有機體,心靈和肉體缺一不可。很多時候,保羅書信中的“靈”,是指重生之人的聖潔“生命的樣式”,而不是指離開身體的靈魂(林前2:14,15)。健康的身體會使心靈更加健康,而健康的心靈也會使身體生機勃勃(帖前5:23)。
         心中安靜會使全身安靜。許多真實的疾病是因隱藏著妒忌,罪惡和怒火而引起的。恢復心靈的平靜和信靠就會帶來痊癒。

【箴十四31】「欺壓貧寒的,是辱沒造他的主,憐憫窮乏的,乃是尊敬主。」
  〔呂振中譯〕「欺壓貧寒的、是辱沒了造他的主;恩待窮苦的是尊敬神。」
  〔暫編註解〕神照自己的形像造人,欺壓貧寒就是輕看造他的神。
       “憐憫”。恩待。
     不論何時何地,只要忽視聖經中神的啟示,人們就會普遍疏忽和藐視窮人。這種態度與聖經的教誨完全不同。聖經說神把窮人託付給祂比較幸運的百姓(見約12:8)。以色列的土地法要求每個家庭都要持有一塊土地。他們還有許多改善不幸者命運的規定(見利25:10,23-28;申15:7-11)。
         神允許貧窮存在,在某種程度上為了顯明犯罪和懶惰的後果,並考驗祂子民慷慨之心。不幫助窮人,實際上就是羞辱和悖逆眾人的天父(見可10:21;14:7;加2:10)。

【箴十四32】「惡人在所行的惡上必被推倒,義人臨死,有所投靠。」
  〔呂振中譯〕「惡人必在他所行的壞事上〔或譯:他的災禍中〕被推倒;義人必因他的純全〔傳統:在他死的時候〕而得避難。」
  〔暫編註解〕義人對神有信心,相信死亡是一個受庇護和不永死的地方。
       「有所投靠」:有盼望(參詩73:24)。
     義人臨死,有所投靠: 聖經將死亡界定為罪所帶來的咒詛(創3:19 ;羅6:23),認為死亡不是原本就有的。聖經也明確記錄了勝過死亡的唯一道路,就是得著耶穌復活的權能(提後1:10)<林後 緒論,信徒對死亡的態度>。基督教的核心,可以說是耶穌基督的十字架與復活(徒4:2;林前1:23)。聖徒可以常常藉著復活的盼望,學會自足並且更加充滿活力地(dynamic)生活。因此,背負十字架,就是參與復活的權能。對復活的信心,會使我們更加委身於神。
         惡人面臨著災難,沒有神維護的保證,因為他在平安和興旺的時候沒有忠實地侍奉祂。義人面臨死亡時會保持著一生陪伴他的平靜信靠。

【箴十四33】「智慧存在聰明人心中,愚昧人心裡所存的,顯而易見。」
  〔呂振中譯〕「智慧安居於明達人心中;愚妄〔傳統:被知道的〕住在愚頑人裏面。」
  〔暫編註解〕智慧人不會炫耀自己的知識,愚昧人知識雖然有限,卻誇誇其詞。
       「心裡所存的」:指愚昧人心裡的愚頑。
     本節可以理解為“智慧安靜地住在智慧者的心中,但愚昧人大聲喧嚷他們裡面的愚昧”。七十士譯本後半句為“愚昧人心裡看不見智慧”。

【箴十四34】「公義使邦國高舉,罪惡是人民的羞辱。」
  〔呂振中譯〕「公義使邦國崇高;罪惡是民族的羞辱〔七十字作:使民族貧乏〕。」
  〔暫編註解〕一國或一民族若能遵守神的法度,必享興盛(申二十八1~14);如果偏離正道,犯罪作惡,難逃羞辱的刑罰(申二十八15~68)。
       在道德而不一定在經濟上被“高舉”(正如下半節那相對理論所顯明的)。
     公義使邦國高舉: 天國是公義、和平和聖靈中的喜樂(羅14:17)。在基督裡面稱義的聖徒,聚集在一起就是天國,那裡必充滿平安與喜樂。主禱文祈求神的國度降臨在這世界(太6:10)。雖然聖徒永遠的居所在天上,但也當努力使自己所屬的群體更接近天國。雖然罪惡漫延在這世界,聖徒也不應隨從世界或逃避世界,乃要努力藉著福音解決終極問題,也要懷有解決現存各樣問題的熱忱<弗 緒論,信徒的社會參與>。
         這裡的公義指各方面的善行。就個人而言,善行或惡行的後果不一定馬上表現出來。有些義人一生貧困和痛苦,惡人卻在享受罪中之樂。詩人目睹了這種表面上違背神聖法則的現象。他只有通過展望將來的獎賞,才明確了神對待人類的方式(詩73篇)。但就國家而言,這句話似乎比較現實,儘管時間可能慢一些。每一個國家都有一段試驗的時期,看看他們是否願意實行神的旨意。如果他們拒絕神的原則,就是自取滅亡。

【箴十四35】「智慧的臣子蒙王恩惠;貽羞的僕人遭其震怒。」
  〔呂振中譯〕「明智的臣僕蒙王恩悅;行事可恥的僕人受他震怒。」
  〔暫編註解〕“貽羞”。行為帶來羞恥。
       王恩惠。雖然神允許祂的兒女遭遇苦難,以便讓他們學習教訓,好為永生作準備,雖然有些作惡的人會暫時逃脫行為上的報應,但總的說來,這句箴言仍然是真實的。不可歪曲這句話和其他表達普遍真理的話,指責遭遇苦難的個人或國家有罪,或斷言享受義人福氣的人就一定是義人。
     智慧的臣子。在耶穌的比喻和其他教訓中一再重複本節所表達的真理。銀子(路19:11-27)和才幹(太25:14-30)的比喻,特別強調了這種對比。那些假裝侍奉卻在行為上不檢點的人,將會受到指責和蔑視。

【暫編註解資料來源】
《啟導本聖經註釋》․《雷氏研讀本》․《串珠聖經註釋》․《聖經精讀本──箴言註解》․《SDA聖經注釋》․

※以上內容摘錄自『查經資料大全』,更多相關內容,請上 http://www.ccbiblestudy.org/index-T.htm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