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39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傳道書】第七章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7-1-29 11:16:4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壹、內容綱要

【智慧人生的探索】
   一、愚昧人只顧活著享受虛空的快樂,智慧人關心死亡和死者家屬的感受(1~6節)
   二、分別智慧和愚昧的四種測試(7~10節)
   三、敬畏神乃是智慧的開端(11~18節)
   四、追尋智慧的軌跡,結果找到神自己才是真智慧(19~29節)

貳、逐節詳解

【傳七1】「名譽強如美好的膏油;人死的日子勝過人生的日子。」
  〔呂振中譯〕「好名譽強於好膏油;死的日子勝過生的日子。」
  〔原文字義〕「名譽」名字,名望,榮耀;「強如」好的,令人愉悅的;「美好的」(原文與「強如」同字);「勝過」(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名譽強如美好的膏油」名譽與膏油原文諧音,名譽指眾人對一個人所是的評價,美好的膏油指珍貴的香膏,塗抹在人身上能散發出悅人的香氣;全句意指美好的聲望,勝過珍貴的香膏,因為前者的影響深遠,後者僅能維持暫時的芬芳。
         「人死的日子勝過人生的日子」本句須與前句連在一起看,即所謂「蓋棺論定」,一個人的名譽如何,流芳百世或遺臭萬年,就在他死的時候定案;而美好的膏油僅能生前暫時散發芳香,因此,美好的聲望勝過珍貴的香膏。
  〔話中之光〕(一)「名譽強如美好的膏油」:內在的品質勝過外在的芬芳。
         (二)「人死的日子勝過人生的日子」:人的死亡是進入永恆的開始,而人的出生乃開始短暫且苦難的人生,兩者相較,優劣顯然。
         (三)問題乃在於人活著的時候,是專注於享用美好的膏油呢?或是在意贏得好名譽呢?前者單顧自己的享受,後者顧到別人的感受。
         (四)凡在今世追求安逸,讓自己的魂滿足的,必要在來世叫魂痛苦,失去魂的享受;凡在今世為著主的緣故,使魂受苦的,必要在來世得著魂的滿足(參太十六25)。

【傳七2】「往遭喪的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去,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也必將這事放在心上。」
  〔呂振中譯〕「往有喪事的家去,比往宴飲的家去好;因為死是一切人的終局;活人必須將這事放在心上。」
  〔原文字義〕「遭喪」哀悼;「宴樂」筵席,宴會;「結局」結束,結論。
  〔文意註解〕「往遭喪的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去」前者意指與悲傷的人同悲,後者意指與喜樂的人同樂;同情安慰人勝過與人一同享樂。
         「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也必將這事放在心上」因為說出理由:死亡是人人僅此一次的結束,其餘還活著的人(特別是死者的家人)對此事相當的重視。
  〔話中之光〕(一)我們是怎樣的一個人,在喪葬的場合比在宴樂的場合更容易見證出來;同情安慰比一起吃喝快樂,更能表達我們的感受。
         (二)死亡與喪事,促使人人思考生命,特別是死者的家屬,更容易打開心門傾聽救恩的事,所以是傳福音的良機。

【傳七3】「憂愁強如喜笑,因為面帶愁容,終必使心喜樂。」
  〔呂振中譯〕「愁苦比喜笑好,因為由於愁容、心就好些。」
  〔原文字義〕「憂愁」愁煩,悲商,憤怒;「喜笑」笑,嘲笑,戲弄;「愁容」悲傷,惡劣;「喜樂」美好,喜樂,高興。
  〔文意註解〕「憂愁強如喜笑」意指暫時的憂愁,勝過輕浮的喜笑;這裡的憂愁與遭喪之家相連,而喜笑則與宴樂之家相連(參2節)。
         「因為面帶愁容,終必使心喜樂」面帶愁容意指表顯於外的憂愁,只是暫時的,最終仍會調適心情,以樂觀面對人生,乃至從心底發出喜樂。
  〔話中之光〕(一)憂愁與悲痛往往是化裝的福氣,因為它容易使人心軟化,正視人生的問題,從而尋找人生問題的答案,為餘生帶來契機。
         (二)受苦有益(參來二10;十二1~11),苦難的火焰能淨化信心(參彼前一6~7),終久要給人帶來榮耀的喜樂(參彼前四12~13)。

【傳七4】「智慧人的心,在遭喪之家;愚昧人的心在快樂之家。」
  〔呂振中譯〕「智慧人的心在於有喪事的家;愚頑人的心在於快樂的家。」
  〔原文字義〕「智慧人」精明的,博學的;「遭喪」哀悼;「愚昧人」傻瓜,笨蛋;「快樂」喜悅,歡樂。
  〔文意註解〕「智慧人的心,在遭喪之家」意指智慧人的心思放在人生的結局和未來的事情上(參2節)。
         「愚昧人的心在快樂之家」意指愚昧人的心思放在享受宴樂和眼前的事情上。
  〔話中之光〕(一)智慧人的心思放在人生的正事上,從其中領悟人生的道理和屬靈教訓;愚昧人的心則專注于人生輕浮的一面,追求聲色之樂,對來世漠不關心。
     (二)人一生轉瞬即過,我們應當善用此生,預備迎見神(參摩四12),而不可醉生夢死。

【傳七5】「聽智慧人的責備,強如聽愚昧人的歌唱。」
  〔呂振中譯〕「聽智慧人的叱責,比聽愚頑人的歌曲好。」
  〔原文字義〕「聽—聽到,聽從;「責備」譴責;「歌唱」歌。
  〔文意註解〕「聽智慧人的責備」意指在喪事場合上,學習人生的大道理;此處的責備應不是指責備死者的不是,而是指奔喪者之間經由彼此的交談和見證,而領悟到人生的大道理。
         「強如聽愚昧人的歌唱」意指勝過在宴樂場合上,欣賞靡靡之音或稱讚恭維之話。
  〔話中之光〕(一)一般人在喪事場合上,為著讓喪家有面子,都在那裡歌功頌德,有時甚至言過其實;但最能讓聽者受益的話,還是要推見證福音和人生警戒。
         (二)愚昧人的稱讚和歌唱,是虛空和令人厭煩的(參摩六5~6);智慧人的責備,雖然忠言逆耳,卻能產生正面的果效(參撒下十二1~12)。
         (三)「智慧人的責備,」能加增智慧(參箴二十九15);「愚昧人的歌唱,」空洞無意義。

【傳七6】「愚昧人的笑聲,好像鍋下燒荊棘的爆聲,這也是虛空。」
  〔呂振中譯〕「鍋底下荊棘的爆裂聲怎麼樣,愚頑人的笑聲也怎麼樣:這也是虛空。」
  〔原文字義〕「笑聲」笑,嘲笑,戲弄;「鍋」鍋,荊棘;「荊棘」(原文與「鍋」同字);「爆聲」響聲,噪音。
  〔文意註解〕「愚昧人的笑聲,好像鍋下燒荊棘的爆聲」這是一句古諺,「鍋」和「荊棘」原文是諧音,故說起來饒富意義又有趣味;荊棘不耐燒,迅即熄滅,而燃燒時又容易發出爆聲和冒出火花,但轉瞬即逝,不是很適合當柴火的材料(參詩五十八9)。全句意指愚昧人的笑聲和掌聲(稱讚),只會引人注目,沒有實用的價值。
         「這也是虛空」意指愚昧人的生命膚淺空洞;有的解經家認為本句宜放在第7節。
  〔話中之光〕(一)不合時宜的笑聲和讚美,反而顯出自己的愚昧。

【傳七7】「勒索使智慧人變為愚妄,賄賂能敗壞人的慧心。」
  〔呂振中譯〕「勒索之利使智慧人變為狂妄;賄賂禮能毀滅人的心。」
  〔原文字義〕「勒索」壓迫,奪取;「變為愚妄」愚弄人,行動瘋狂;「賄賂」禮物;「敗壞」破壞,消滅;「慧心」心,心智。
  〔文意註解〕「勒索使智慧人變為愚妄」勒索意指用欺壓手段佔人的便宜,愚妄意指瘋狂不可理喻;本句有兩種解釋:(1)主動的勒索別人,這是不正常的行為,不是智慧人該有的表現;(2)被人勒索或看見人勒索別人,這種情形會使智慧人憤怒,因而失去理性。
         「賄賂能敗壞人的慧心」賄賂意指收買有權力的人,使之扭曲判斷,變成有利於己的行為;敗壞慧心意指使人的理智失效、道德腐敗。
  〔話中之光〕(一)「勒索」和「賄賂」彼此相反,前者野蠻的搶奪,後者文明的巧取,但都是愚蠢的行為,決不是出於明智和良知。
         (二)我們斷案不可屈枉正直;不可看人的外貌。也不可受賄賂;因為賄賂能叫智慧人的眼變瞎了,又能顛倒義人的話(參申十六19)。

【傳七8】「事情的終局強如事情的起頭;存心忍耐的,勝過居心驕傲的。」
  〔呂振中譯〕「事情的結局、比事情的起頭好;心〔原文:靈〕忍耐的,比心〔原文:靈〕驕傲的好。」
  〔原文字義〕「事情」言論,言語,事件;「終局」盡頭,結尾;「起頭」起初,首先;「存心」靈,空氣,氣息;「忍耐」長的,慢慢發怒的;「勝過」好的,令人愉悅的;「居心」(原文與「存心」同字);「驕傲」高的,高傲的。
  〔文意註解〕「事情的終局強如事情的起頭」意指事情的開頭順利,不如事情的結局成功。
         「存心忍耐的,勝過居心驕傲的」意指因為情勢一帆風順而存心驕傲,以致疏於繼續努力的,不如因為情勢不太順暢而存心忍耐,終致獲得成功。
  〔話中之光〕(一)凡事起頭難,但好的開始並不代表成功,俗語說,「行百里半九十,」必須不斷地忍耐,持之以恆,直至有好的結局。
         (二)「存心忍耐」和「居心驕傲」不能並存,驕傲的人沒有耐心,不能等候神;忍耐乃是謙卑的一種特質,願意等候神的時間來到。

【傳七9】「你不要心裡急躁惱怒,因為惱怒存在愚昧人的懷中。」
  〔呂振中譯〕「你不要心〔原文:靈〕裏急躁而惱怒,因為惱怒是存在愚頑人心懷中的。」
  〔原文字義〕「心裡」靈,空氣,氣息;「急躁」急促,加速;「惱怒(首字)」苦惱,生氣;「惱怒(次字)」憤怒,愁煩;「存在」休息,安頓下來;「懷中」胸懷。
  〔文意註解〕「你不要心裡急躁惱怒」心裡急躁惱怒,表示失去自我控制,於事無補,反而傷害自己。
         「因為惱怒存在愚昧人的懷中」懷中指人裡面最深處;全句意指愚昧人的裡面最深處接待惱怒,隨時都會暴發出來。
  〔話中之光〕(一)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雅一20)。
         (二)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箴十五1)。
         (三)聰明人處事成功的秘訣,就是心平氣和,克己節制,而節制乃是聖靈所結的果子之一(參加五22~23)。

【傳七10】「不要說,先前的日子強過如今的日子,是什麼緣故呢?你這樣問,不是出於智慧。」
  〔呂振中譯〕「你不要說:『為甚麼先前的日子比如今這些日子好呢?』因為你問到這事、並不是出於智慧。」
  〔原文字義〕「先前的」第一的,在前的;「強過」好的,令人愉悅的;「如今的日子」(原文無此詞);「智慧」精明,睿智。
  〔文意註解〕「不要說,先前的日子強過如今的日子」意指對現狀不滿足,而對過去念念不忘。
         「是什麼緣故呢?你這樣問,不是出於智慧」意指對上句持懷疑的態度,便不是智者所該有的。
  〔話中之光〕(一)緬懷過去,怨尤今日,不是基督徒該有的態度;我們應該把握現在,追求更好的未來。
         (二)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三13~14)。

【傳七11】「智慧和產業並好,而且見天日的人,得智慧更為有益。」
  〔呂振中譯〕「智慧附加產業是好的,對那得見天日的人都有益處。」
  〔原文字義〕「產業」財產,基業;「並好」好的,令人愉悅的;「天日」太陽;「得智慧」(原文無此字);「更為有益」額外的,更好的。
  〔文意註解〕「智慧和產業並好」意指智慧加上產業兩者兼得,甚為美好;有人說,智慧是內在的財產,產業是外在的財產,兩者兼具,當然好上加好。
       「而且見天日的人,得智慧更為有益」見天日的人指活著的人;人在日光之下生活,需要智慧的指引,所以得智慧更為有益。
  〔話中之光〕(一)有產業而無智慧,所得產業最終可能蕩然無存;有智慧而無產業,可能難於發揮所長,貧窮人的悲哀,就在於此。
         (二)人生在世,最要緊的乃是屬靈的智慧和產業;感謝神,祂使基督成為我們的智慧(參林前一30),並要從主那裡得著基業為賞賜(西三24)。

【傳七12】「因為智慧護庇人,好像銀錢護庇人一樣。惟獨智慧能保全智慧人的生命。這就是知識的益處。」
  〔呂振中譯〕「因為人在智慧之蔭庇下,像在銀錢之蔭庇下一樣;但智慧能使得智慧的人曉得怎樣生活:這便是認識智慧的益處。」
  〔原文字義〕「護庇」陰影,蔭庇;「保全」(原文無此字);「生命」活著,生存;「知識」洞察力,理解;「益處」好處,利潤。
  〔文意註解〕「因為智慧護庇人,好像銀錢護庇人一樣」本句更好翻作:「因為人在智慧的蔭庇下,好像在銀錢的蔭庇下一樣。」意指人生的艱難,有如暴露在烈日曝曬之下,需要遮蔽物才能感到舒適,並免受害。
         「惟獨智慧能保全智慧人的生命」意指屬世的錢財有時反叫擁有者受到惡人的覬覦,惟獨智慧才能保護智慧人的生命;然而,真正的智慧乃是引領人尋得救恩,獲得永生的保障。
         「這就是知識的益處」此處的知識和智慧應視作同義詞,意指智慧比錢財更有益處。
  〔話中之光〕(一)智慧的好處,除了人遇逆境可像錢財一樣護衛人,此外又能助人認識神,得到生命。真智慧來自認識神及敬畏神(參箴一7;九10)。
         (二)財富有時能救人的性命(參箴十三8);智慧則可能救一座城(參傳九15)。
         (三)財富不能購買永遠的拯救(參詩四十九6~7),帶給心靈真正的平安(參路十二15);真智慧則能使人與神建立正確的關係(參詩一百十一10)。

【傳七13】「你要察看神的作為,因神使為曲的,誰能變為直呢?」
  〔呂振中譯〕「你要察看神的作為:他所使彎曲的、誰能使它變直呢?」
  〔原文字義〕「察看」看見,覺察;「作為」行為,工作;「使為曲」彎曲,扭曲;「誰能」有權力,有能力;「變為直」變直;安排整齊。
  〔文意註解〕「你要察看神的作為」意指藉聖經明文所記,以及教會歷史,和生活環境等,觀察神對人的作為,從中學取教訓。
         「因神使為曲的,誰能變為直呢?」意指凡是神所定規的事,人不能加以改變。
  〔話中之光〕(一)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三16~17)。
         (二)神向著人的作為有一定的軌跡,可以藉觀察、揣摩而得知;其實祂離我們各人不遠,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祂(參徒十七27~28)。

【傳七14】「遇亨通的日子,你當喜樂;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因為神使這兩樣並列,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什麼事。」
  〔呂振中譯〕「在境遇好的日子你要喜樂;在境遇不好的日子你要用心看;因為神這樣安排,也那樣安排,是要叫人查不出身後的任何事。」
  〔原文字義〕「亨通」好的,令人愉悅的;「喜樂」(原文與「亨通」同字);「患難」壞的,惡的;「思想」看見,覺察;「並列」並置,對應地;「身後」在…之後,背後。
  〔文意註解〕「遇亨通的日子,你當喜樂」亨通意指凡事順利,原文的「亨通」與「喜樂」同一字根;當生活環境順暢的時候,應當歡樂著獻上感謝。
         「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患難與思想原文諧音;當生活環境遇到艱難困苦時,應當思想並仰望神,一面明白神的心意和帶領,一面求神加力和幫助。
         「因為神使這兩樣並列,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什麼事」兩樣並列指交互發生,身後事指今後或未來所將發生的事;全句意指神使我們時而遇見順境、時而碰到逆境,為的是叫我們不至於太過自信,惟有全心信靠神。
  〔話中之光〕(一)「成功神學」的人認為敬虔的基督徒必蒙神祝福,一生繁榮興盛,以為患難與挫折必是自己召來的,這種信仰非常危險,我們千萬不可學效。
         (二)正常的基督徒,遭遇順境,要常常喜樂;遭遇逆境,要不住的禱告;無論順境或逆境,凡事謝恩(參帖前五16~18)。

【傳七15】「有義人行義,反致滅亡;有惡人行惡,倒享長壽。這都是我在虛度之日中所見過的。」
  〔呂振中譯〕「在我虛幻的日子裏、我都見過以下的事:有義人在行義,反而早死;有惡人在行惡,倒享長壽。」
  〔原文字義〕「義人」公正的,公義的;「行義」公正,正直;「滅亡」消滅,死亡;「惡人」邪惡的,犯法的;「行惡」壞的,惡的;「長壽」變長;「虛度」蒸氣,呼吸,白費地。
  〔文意註解〕「有義人行義,反致滅亡;有惡人行惡,倒享長壽」意指這種情形似乎違反了神公義的法則,不但在現實生活中俯拾皆是,在聖經記載裡也屢見不鮮,例如:義人亞伯被殺身亡,惡人該隱倒享長壽(參創四8,15);又如:拿伯被人誤告見殺,惡人耶洗別則活了不短年日(參王上二十一13;王下九章)。
         「這都是我在虛度之日中所見過的」意指本書作者所羅門就曾親眼見過這種不公的事例。
  〔話中之光〕(一)人生善惡報應無常,並非表示神不公義,只因神公義審判的日子還沒有來到(參羅二4~6)。
         (二)神是公義的(參帖後一6),到末日祂必為義人伸冤,也必懲罰惡人;我們只管照神的旨意受苦,一心為善,將自己靈魂交與那信實的造化之主(參彼前四19)。

【傳七16】「不要行義過分,也不要過於自逞智慧,何必自取敗亡呢?」
  〔呂振中譯〕「你行義不要過度;顯智慧不要過分;為甚麼要自取敗亡呢?」
  〔原文字義〕「過分」為大,許多;「過於」額外的,超過;「自逞智慧」有智慧;表現智慧;「敗亡」使自己淒涼,使自己毀滅。
  〔文意註解〕「不要行義過分」本來作對的事是不會過分的,問題乃在於人們對是非、對錯、義不義的看法,並不是神對事物的看法,有時人自以為是行義,其實在神看來並不是行義,所以行義過分是指自以為義而不顧一切。
         「也不要過於自逞智慧」本來追求智慧是對的,但追求智慧並不等於已經擁有智慧;過於自逞智慧就是過度表現出自以為有智慧,這是驕傲之人的行徑,而智慧的人並不居心驕傲(參8節)。
         「何必自取敗亡呢?」由於上述兩種情形過度自以為是,反而錯了還不自知,結果就是自取敗亡。
  〔話中之光〕(一)法利賽人專注行為上的義,也過度自信,以至於被神棄絕(參路十八9~14),他們就是本節聖經所說毀了自己的實例。他們因為不知道神的義、想要立自己的義、就不服神的義了(羅十3)。
         (二)中國俗語說,「大智若愚。」真正有智慧的人,絕不會自逞智慧。

【傳七17】「不要行惡過分,也不要為人愚昧,何必不到期而死呢?」
  〔呂振中譯〕「你不要一味行惡;不要做愚昧人;為甚麼要到末時呢?」
  〔原文字義〕「行惡」行事邪惡,行事不正;「過分」為大,許多;「為人愚昧」愚昧人;「到期」命運,時刻。
  〔文意註解〕「不要行惡過分」本來不應該行惡,而行惡過分更不應該。這裡的行惡過分是指故意犯罪,肆無忌憚,為所欲為。
         「也不要為人愚昧」意指不但故意犯罪,還自欺欺人地以為神不會介意,這就是為人愚昧。
         「何必不到期而死呢?」意指行惡過分和為人愚昧,會導致神死亡的審判。
  〔話中之光〕(一)作惡多端的人,目中無神,十足愚頑;愚頑人心裡說,沒有神(詩五十三1)。
         (二)敬畏耶和華使人日子加多,但惡人的年歲必被減少(箴十27)。

【傳七18】「你持守這個為美,那個也不要鬆手;因為敬畏神的人,必從這兩樣出來。」
  〔呂振中譯〕「頂好要掌握着這個;那個也不要鬆手;因為敬畏神的人必須把兩樣都掌握得對。」
  〔原文字義〕「持守」抓牢,握住;「為美」好的,另人愉悅的;「鬆手」休息,遺棄;「敬畏」令人害怕的。
  〔文意註解〕「你持守這個為美,那個也不要鬆手」這個指不要行義過分(參16節),亦即不要自以為義;那個指不要行惡過分(參17節),亦即不要目中無神。全句意指這兩個「不要」要堅持到底,千萬不可放棄。
         「因為敬畏神的人,必從這兩樣出來」意指上述兩個「不要」造就敬畏神的人。
  〔話中之光〕(一)敬畏神的人,就是害怕得罪神的人;既不敢相信自己(不行義過分),也絕不放縱自己(不行惡過分)。
         (二)敬畏神的人一無所缺(參詩三十四9);耶和華的使者在敬畏祂的人四圍安營,搭救他們(詩三十四7)。

【傳七19】「智慧使有智慧的人比城中十個官長更有能力。」
  〔呂振中譯〕「智慧使智慧人有能力,比城中十個諮議員更有權勢。」
  〔原文字義〕「官長」主掌的,統治者;「能力」剛強,戰勝。
  〔文意註解〕「智慧使有智慧的人…有能力」意指智慧使人能發揮能力。
         「比城中十個官長更有能力」「十」象徵今世屬地的完全;全句意指智慧能力的影響,遠勝過地上的權力。
  〔話中之光〕(一)以權力治理,倒不如以智慧治理;權力僅能使人身服,智慧卻能使人心服。
         (二)有智慧的,必能得人(箴十一30);得人心者,才能掌權作王。

【傳七20】「時常行善而不犯罪的義人,世上實在沒有。」
  〔呂振中譯〕「地上實在沒有一個義人、時常行善而未嘗犯罪的。」
  〔原文字義〕「善」好的,另人愉悅的;「犯罪」錯過目標,不中的;「實在沒有」(原文無此詞)。
  〔文意註解〕「時常行善而不犯罪的義人」行善與犯罪對立,行善就是不犯罪;時常行善而不犯罪乃是形容義人,這裡將三樣連在一起提說,含有強調的意思。
         「世上實在沒有」意指世上沒有這樣的人。
  〔話中之光〕(一)世上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參羅三10),也沒有一個人行善(參詩十四1~3;五十三1~3)。
         (二)在神的眼中看來,我們都像不潔淨的人,所有的義都像污穢的衣服(參賽六十四6)。

【傳七21】「人所說的一切話,你不要放在心上,恐怕聽見你的僕人咒詛你。」
  〔呂振中譯〕「人所說的話、你不要都放在心上,恐怕你聽見你僕人在咒罵你;」
  〔原文字義〕「一切話」言論,言語,事件;「咒詛」藐視,小看。
  〔文意註解〕「人所說的一切話,你不要放在心上」這裡的「一切話」應與下一句的「咒詛你」連在一起解釋,故不是指別人所說的建言、忠告等類積極的好話,而是指批評、論斷、咒詛等類消極無用的閒話,也就是不要把別人說的一切壞話都放在心上,特別是第三者的傳言,不要刻意去查個水落石出。
         「恐怕聽見你的僕人咒詛你」要知道你自己不是完全人(參20節),總有一些讓別人說話的把柄。
  〔話中之光〕(一)我們不要太在意別人對我們的評論,使徒保羅說,我被你們論斷,或被別人論斷,我都以為極小的事;連我自己也不論斷自己(林前四3)。
         (二)所以,時候未到,甚麼都不要論斷,只等主來,祂要照出暗中的隱情,顯明人心的意念。那時,各人要從神那裏得著稱讚(林前四5)。

【傳七22】「因為你心裡知道,自己也曾屢次咒詛別人。」
  〔呂振中譯〕「因為你心裏也知道、許多次你自己也咒罵過別人。」
  〔原文字義〕「知道」認識,察覺;「屢次」次數,時而;「咒詛」藐視,小看。
  〔文意註解〕「因為你心裡知道」意指我們應當捫心自問。
         「自己也曾屢次咒詛別人」自己也曾常常批評、論斷別人,說別人的壞話。
  〔話中之光〕(一)你們不要論斷人,就不被論斷;你們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你們要饒恕人,就必蒙饒恕(路六37)。
         (二)凡人所說的閒話,當審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來。因為要憑你的話,定你為義;也要憑你的話,定你有罪(太十二36~37)。

【傳七23】「我曾用智慧試驗這一切事,我說:要得智慧,智慧卻離我遠。」
  〔呂振中譯〕「這一切我都用智慧試驗過;我說:『我可有智慧了』;事實上還差得遠呢。」
  〔原文字義〕「試驗」測驗,分析,證明;「離我遠」距離,遙遠。
  〔文意註解〕「我曾用智慧試驗這一切事」試驗指探索、考察。這一切事可分成廣義與狹義兩種:(1)廣義指人生的大道理(參傳一至七章),也就是下面所提的萬事之理(參24~25節);(2)狹義指行為和言語(參1~22節),或指說話和聽話(參21~22節)。
         「我說:要得智慧,智慧卻離我遠」意指屬世的智慧,無法察明人生的奧秘。
  〔話中之光〕(一)世人憑自己的智慧,無法認識神(參林前一21),也無法參透人裡面的事(參林前二11)。
         (二)感謝神,將那賜人智慧和啟示的靈賞給我們,使我們真知道祂(參弗一17),也使我們具有看透萬事的能力(參林前二15)。

【傳七24】「萬事之理,離我甚遠,而且最深,誰能測透呢?」
  〔呂振中譯〕「現在的事實離我很遠,又很深,真深!誰能查出呢?」
  〔原文字義〕「萬事之理」(原文無此詞);「離我甚遠」距離,遙遠;「最深」深的,無從搜尋的;「測透」找到,到達。
  〔文意註解〕「萬事之理,離我甚遠」萬事之理指一切受造之物(包括人和萬物)存立的法則;離我甚遠指我無法參透。
         「而且最深,誰能測透呢?」最深意指極為深奧;誰能測透意指無人能參透。
  〔話中之光〕(一)深哉,神豐富的智慧和知識!祂的判斷何其難測!祂的蹤跡何其難尋(羅十一33)!
         (二)隱秘的事是屬耶和華我們神的;惟有明顯的事是永遠屬我們和我們子孫的(申二十九29);許多時候,聖經裡沒有明說的事,但人們卻喜歡因著好奇而胡亂猜猜測,例如主何日將再來,結果害人害己。

【傳七25】「我轉念,一心要知道,要考察,要尋求智慧和萬事的理由,又要知道邪惡為愚昧,愚昧為狂妄。」
  〔呂振中譯〕「我心裏轉來轉去〔傳統:我轉來轉去,並且我的心〕要知道、要窺探、要尋求智慧和萬事的總和,要知道邪惡是愚頑,愚昧是狂妄。」
  〔原文字義〕「轉念」轉動,轉而;「考察」尋找,搜尋;「尋求」渴求,堅求;「萬事的理由」計算;「愚昧」愚蠢,愚笨;「狂妄」瘋狂。
  〔文意註解〕「我轉念,一心要知道,要考察,要尋求」意指作者被難於參透的情況(參24節)所激發,於是反復思考,一心一意要找出答案。這裡三個同義詞(要知道、要考察、要尋求)並列,表明他下定決心,非得出結論不可。
         「智慧和萬事的理由」指他思考的對象有二:一是智慧(參23節),一是萬事之理(參24節)。
         「又要知道邪惡為愚昧,愚昧為狂妄」在反復思考上述兩個對象之餘,結果發現人行惡乃出於愚昧,過度行惡乃出於瘋狂(參17節)。
  〔話中之光〕(一)作惡的人自以為聰明,其實一切的壞事都是由於人的良知停工,在愚昧無知的狀態下作出來的。
         (二)當一個人淪於為非作歹,不受控制的情況下,那就表示他並不是一個正常的人,而是狂人一個。今天常有人藉口精神不正常來逃避刑責,其實所有犯罪的事都是在不正常的情況下作出來的。

【傳七26】「我得知有等婦人,比死還苦:她的心是網羅,手是鎖鏈。凡蒙神喜悅的人,必能躲避她;有罪的人,卻被她纏住了。」
  〔呂振中譯〕「我查出一宗比死還苦的事:就是有一種婦人是網羅;她的心是網子,她的手是鎖鍊:那使神喜悅的人能躲避她;愛犯罪的人卻被她纏住了。」
  〔原文字義〕「苦」痛苦的;「網羅」網子,圍捕工具;「鎖鏈」捆綁物;「躲避」溜出,逃跑;「纏住」捕捉,抓住。
  〔文意註解〕「我得知有等婦人,比死還苦」這裡是以擬人法借用一個(或一種)婦人來描述愚昧和罪惡,指活在愚昧和罪惡之下的人,生不如死。
         「她的心是網羅,手是鎖鏈」指愚昧和罪惡乃是捆綁人的圈套和陷阱,人一旦陷入其中,便不易逃脫。
         「凡蒙神喜悅的人,必能躲避她」只有屬神又討神喜悅的人,才能免受其害。
         「有罪的人,卻被她纏住了」有罪的人指活在肉體中的人,都要被愚昧和罪惡纏住。
  〔話中之光〕(一)若欲躲避罪的網羅和鎖鏈,惟有親近神、蒙神喜悅;因為我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我們,魔鬼就必離開我們逃跑了(參雅四7~8)。
         (二)罪住在我們的肉體之中(參羅七14,17),所以若隨從肉體的邪情私慾而活,就必被罪纏住了。

【傳七27~28】「傳道者說:“看哪,一千男子中,我找到一個正直人;但眾女子中,沒有找到一個。”我將這事一一比較,要尋求其理,我心仍要尋找,卻未曾找到。」
  〔呂振中譯〕「傳道人說〔仿傳十二8參七十子及平民希臘文譯本調整字母位置翻譯的〕:看哪,這一點我查出了;我一一地計算,要尋得一個總和:就是我心裏屢次尋找着,而未曾找到的:在一千人中我找到了一個正直的男人,但女人呢,在一千人之中、我卻找不到一個正直的。」
  〔原文字義〕「正直人」人,人類;「比較」(原文無此字);「理」計算。
  〔文意註解〕「看哪,一千男子中,我找到一個正直人」在聖經中,往往以男人表徵客觀的真理;本書作者在眾多(一千男子)的所謂道理之中尋找,結果找到了惟一正確的真理,就是神自己。
         「但眾女子中,沒有找到一個」相對的,聖經以女人表徵主觀的經歷;作者在自己的許多經歷(眾女子)中,尋找正道,結果還沒能找到。
         「我將這事一一比較,要尋求其理,我心仍要尋找,卻未曾找到」意指直到如今,仍未能發現可供證實客觀真理的主觀經歷,因為世人都有罪,人憑著自己的努力不能討神的喜悅——人是因信在神面前稱義,不是因行為稱義(參羅三28)。
  〔問題改正〕「看哪,一千男子中,我找到一個正直人;但眾女子中,沒有找到一個」聖經並不提倡「重男輕女」的觀念,所以按字面解釋這兩節經文是絕對行不通的,越解釋越叫人糊塗,最後歸咎於古代的陋習,但聖經教訓是千古不變的。
  〔話中之光〕(一)人間的哲理,貌似正直,實際上都是引人入邪;越講求哲理,就越遠離神。惟有耶穌基督,祂才是道路、真理、生命(參約十四6)。
         (二)主是我們的良人,白而且紅,超乎萬人之上(歌五10)。
         (三)一般基督徒都有一個困惑,就是領受了客觀稱義和成聖的真理(一千男子中找到一個),但在經歷上達不到主觀的稱義和成聖(眾女子中沒有找到一個),難到聖經的教導錯了嗎?不,聖經並沒有錯,錯的是我們自己,沒有真實履行聖經教訓。

【傳七29】「我所找到的只有一件,就是神造人原是正直,但他們尋出許多巧計。」
  〔呂振中譯〕「看哪,只有這一件我查出了:神造人原是正直的,但人卻想法子製作許多巧設的事物來。」
  〔原文字義〕「正直」筆直的,正確的,正直的;「巧計」設計,發明。
  〔文意註解〕「我所找到的只有一件」意指找到了一個答案。
         「就是神造人原是正直」因為神是照著祂自己的形像造人(參創一27),所以人有神的正直和公義,只是後來人犯了罪,原先正直的靈死了(參二17),意即失去了功用,救恩就是使我們重新有正直的靈(參詩五十一10)。
         「但他們尋出許多巧計」意指墮落敗壞的人,中了撒但詭詐的計謀,以致他們的心偏於邪(參林後十5;十一3)。
  〔話中之光〕(一)人的心思是神與撒但的戰場,必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順服基督(參林後十4~5),才能恢復人受造時正直的光景。
         (二)已經蒙恩得救的信徒有一個危險,就是被魔鬼用詭詐誘惑,以致心偏於邪,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純一清潔的心(參林後十一3),也就是失去了正直。

叁、靈訓要義

【智慧人與愚昧人有別】
   一、智慧人看重內在實際,愚昧人看重外在享樂(1~6節)
   二、智慧人看重名譽,愚昧人看重眼前利益(1,7節)
   三、智慧人看重事情的終局,愚昧人看重事情的起頭(8節)
   四、智慧人存心忍耐,愚昧人急躁惱怒(9節)
   五、智慧人面對現今,愚昧人留戀過去(10節)
   六、智慧人看重智力,愚昧人看重財力(11~12節)
   七、智慧人思考事物背後神的作為,愚昧人單顧事物表面的現象(13~14節)
   八、智慧人因敬畏神而行事中庸適度,愚昧人偏於極端(15~18節)
   九、智慧人因尋求智慧而找到神,愚昧人因狂妄邪惡而被罪纏住(19~29節)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傳道書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傳道書提要」末尾處

※以上內容摘錄自『查經資料大全』,更多相關內容,請上 http://www.ccbiblestudy.org/index-T.htm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