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39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耶利米書】第二十三章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7-3-28 11:07:4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內容綱要

【猶大必得救(二十三1~22)】
   一、餘數的應許(1~4)
   二、救贖主的應許(5~8)
   三、先知的罪惡(9~15)
   四、先知的教訓(16~22)
──《新舊約輔讀》

【逃避不了的神(二十三23~40)】
   一、糠脾與麥子(23~32)
         1、他們幼稚的想法和虛幻的生活如糠脾,毫無益處
         2、神的話卻如麥子,充滿養料,能維持生命,更如火和大錘,有強大威力,可以攻破任何堅壘
   二、真偽先知(33~40)
──《新舊約輔讀》

逐節詳解

【耶二十三1】「耶和華說:“那些殘害、趕散我草場之羊的牧人,有禍了!”」
  〔呂振中譯〕「永恆主發神諭說:『有禍阿那些牧民者,那使我牧場的羊喪亡或四散的!』」
  〔暫編註解〕“牧人”:猶大國中的領袖(十21)。
       “牧人”。猶大當中不義的官長。參看第十章21節的腳註。
     「牧人」:指猶大君王和首領。
         有禍了。23章本身並沒有說明這一災禍信息的日期。但該預言是介乎約雅斤被擄之前(耶22:20-30)和約雅斤被擄之後馬上發出的(耶24章)兩個信息之間(耶24章),可以推定本章信息的發佈是在西元前597年間。
         牧人。指猶大的行政首長,以及祭司和先知(見耶2:8注釋)。耶利米把假牧人和神所興起的真牧人進行對比(耶23:1-8)。值得注意的是,大約在這段時間,以西結在被擄之地也把假牧人與真牧人進行對比(見結34章)。
         草場。這裡明確地提醒猶大首領們:神是祂羊群的真正牧人(見詩23;79:13;100:3;約10:11-15)。
         1~2論及了假“牧人”。為要恢復猶大,就須首先除去他們。他們的特點是:①不誠實(結34:2,3);②自私(賽56:11,12);③相爭(創13:7,8);④趕散羊群。牧人的任務原是:①尋找失散的羊(結34:12-16;路15:4,5);②保護羊群(路2:8);③帶領羊群到青草地(代上4:39-41;詩23:2)。這些假牧人的行為卻完全與此背道而弛。當牧人沒有正常地執行任務時,受到虧損的首先是牧場,其次是羊群。倘若牧人繼續怠忽職守,豺狼就會進入羊群並傷及性命。
         1-8  應許將來公義的王:上述諸王肆意殘害神的羊群,將來神要親自設立真牧者來照顧羊群,不像巴比倫王所立的傀儡君王西底家之懦弱無能。這位公義的君王乃出自大衛族系,是以色列人得救的盼望。
         1~8猶大的恢復: 預言不義的領袖將會受到懲戒,百姓則會被擄去,最終會出現公義的領袖,使他們從被擄之地歸還。以色列現在雖因違背神而被擄到巴比倫,但過了一定時間,等到他們悔改之後,神便會按照應許使他們回到本土。應許將要恢復理想中的大衛王朝,就是在預言君王基督的出現,此信息保障了聖徒的終極安全。

【耶二十三2】「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斥責那些牧養他百姓的牧人,如此說:“你們趕散我的羊群,並沒有看顧他們,我必討你們這行惡的罪。這是耶和華說的。」
  〔呂振中譯〕「因此永恆主以色列的神為了斥責那些牧養他〔原文:我〕人民的牧民者就這麼說:『你們、使我的羊群四散,而趕逐他們,並沒有巡察而看顧他們。看吧,我必鑒察你們行為之敗壞而察罰你們:這是永恆主發神諭說的。」
  〔暫編註解〕「討」:於原文與「眷顧」為同一字,指留意追討。
       趕散我的羊群。這個指責在字面上和屬靈上都是真實的。由於領導人的疏忽,殘暴,背道,以色列人被驅逐到埃及,亞述和巴比倫等地。
     我必討。見詩8:4;59:5注釋。由於不忠心的牧人“沒有看顧”羊群,關照他們的需要,神必追“討”這些牧人,懲罰他們“行惡的罪”。

【耶二十三3】「我要將我羊群中所餘剩的,從我趕他們到的各國內招聚出來,領他們歸回本圈,他們也必生養眾多。」
  〔呂振中譯〕「我、我必將我羊群中所餘剩的、從我放逐他們到的列國之地、招集返回他們的莊舍,使他們生殖而繁多。」
  〔暫編註解〕這裡不但應許以色列民被擄七十年後從巴比倫回來,而且應許以色列民可以從世界“各國”回來。
       以色列民最後一次復興歸回之前,必須先經歷一段史無前例的大災難(三十3~10);稱為大衛“公義的苗裔”(5節)、“耶和華我們的義”(6節)的基督要顯現。這次復興與猶大國被擄後七十年,所羅巴伯、以斯拉、尼希米所領導的回國不同(二十九10)。這預言到今天還在等待著應驗(徒十五14~17)。
     神應許他們必從巴比倫被擄之地返回,還應許他們將來要從“各國”出來重聚(比較太二四31)。
         “牧人”或首領雖然難逃厄運,但“羊群中所餘剩的”還是有希望的。先知在巴比倫的軍隊即將圍攻耶路撒冷的時候,給猶大帶來了這些希望的信息,可能是約雅斤被圍困的西元前597年(見第1節注釋)。
         3~4他們也必生養眾多……也不缺少一個: 神應許他們,他將親自招聚假牧人所趕散的群羊,並為他們立一個可治理他們的新牧人。重新被招聚的群羊,恢復了神在創世之時賜給人的命令,亦即你們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的祝福(創1:28)。按照其字面意義,這是指被擄到巴比倫的猶大人,將會重新回到迦南而建立嶄新的民族(拉2:1,2)。然而,若從預言的綜合成就這一角度來看,這是指到了新約時代,世上的所有人均會超越人種和民族而接待基督。

【耶二十三4】「我必設立照管他們的牧人,牧養他們。他們不再懼怕,不再驚惶,也不缺少一個。這是耶和華說的。”」
  〔呂振中譯〕「我必設立照管他們的牧民者來牧養他們;他們必不再懼怕,不再驚慌,也不缺少一個;這是永恆主發神諭說的。」
  〔暫編註解〕惡牧人“只知牧養自己,並不牧養我的羊”(結34:8)。神的旨意是要領導復興的牧人無愧於他們的稱號和託付,成為忠實於“牧長”的牧人(彼前5:2-4)。

【耶二十三5】「耶和華說:“日子將到,我要給大衛興起一個公義的苗裔,他必掌王權,行事有智慧,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義。」
  〔呂振中譯〕「『看吧,日子必到,永恆主發神諭說,我必給大衛興起一個憑義氣救人的苗裔;他必掌王權,精明而亨通,在國中秉公而行義。」
  〔暫編註解〕這“苗裔”就是指彌賽亞。
       “苗裔”。直譯作:芽,彌賽亞的一個稱謂,預示彌賽亞將要帶來的新生命。參看以賽亞書四章2節。祂要為子民帶來公義。
     「給大衛」:或作「從大衛(家族中)」。
         「公義的苗裔」:可解作「正統的後裔」,即大衛王位的合法繼承人,這裡指彌賽亞(參串)。有學者認為此段信息是寫於約雅斤被擄,西底家在猶大執政期間,當時大概起了爭論,究竟大衛的王位是由約雅斤抑或西底家繼承?根據新約太1:11-12,彌賽亞乃屬約雅斤的家族(參耶28:4注)。
         「有智慧」:或作「成功」,指國家興旺。
         苗裔。見賽11:1;亞3:8;6:12注釋。
         有一國王必掌王權。指 “苗裔”基督,祂將會以“公平和公義”治理贖民的國度(見賽9:6,7;但7:13,14;啟11:15)。
         5~6若說3、4節的核心是,被擄的猶大民族將得恢復和新約時代外邦人將歸順神的事件 ;本文則論及了將要引領被擄的猶大人進入迦南地的牧人(即政治、宗教領袖)和代表新約時代之真牧人(即永恆牧人彌賽亞)。耶利米所比喻的彌賽亞具有如下特點:①苗裔: 這是指彌賽亞將會出生于大衛的王統(賽11:1;摩9:11)。實際上,耶穌基督是作為大衛的後裔而來到這世界的(太1:1,20 ;啟22:16)。②王: 狹意上是指與暴君相反的仁君,廣意上則是指擁有絕對公義和王權的彌賽亞。③耶和華我們的義: 因彌賽亞以公義統治這個世界,並且成就了律法的所有要求,聖徒就會因信他而得稱為義人(羅1:17)。

【耶二十三6】「在他的日子,猶大必得救,以色列也安然居住。他的名必稱為耶和華我們的義。”」
  〔呂振中譯〕「當他執政的日子猶大必得救,以色列必安然居住;那時他必稱為“永恆主使我們得勝的義氣”:這就是他的名字。」
  〔暫編註解〕基督再來的時候,以色列和猶大將要得救(羅一一26)、聯合,並且在應許給亞伯拉罕的地上安然居住(創一五18~21)。
       「耶和華我們的義」:可能影射西底家王的名字(耶和華是我的義),這位庸君既無法實現他名字的意義,以色列理想的君王須寄望於將來的彌賽亞。
     以色列。賜給忠心之人復興的應許,這是賜給所有百姓的,包括猶大家和以色列家(見耶3:18注釋)。
         耶和華我們的義。這個名稱使人注意到公義只能來自基督(見羅1:16,17;3:21-25;8:1-4;9:30-33)。

【耶二十三7】「耶和華說:“日子將到,人必不再指著那領以色列人從埃及地上來永生的耶和華起誓,」
  〔呂振中譯〕「『故此你看吧,永恆主發神諭說,日子必到,人必不再指着那領以色列人從埃及地上來的永活永恆主來起誓,」
  〔暫編註解〕“在未來的世代中,”為神的子民所“施行的拯救,在名聲方面必超過那在出埃及時為以色列民所行的”(見耶16:14,15注釋)。
     7~8參見16:14,15。

【耶二十三8】「卻要指著那領以色列家的後裔從北方和趕他們到的各國中上來、永生的耶和華起誓。他們必住在本地。”」
  〔呂振中譯〕「卻要指着那領以色列家的後裔從北方之地上來的、從他〔傳統:我〕所逐他們到的列國之地出來的、永活永恆主來起誓。那麼他們就必住在他們自己的土地了。』」
  〔暫編註解〕有關將來的重聚,參看第十六章15節的腳註。
     北方。見耶1:14注釋。

【耶二十三9】「論到那些先知,我心在我裡面憂傷,我骨頭都發顫;因耶和華和他的聖言,我像醉酒的人,像被酒所勝的人。」
  〔呂振中譯〕「論到那些神言人們:我的心在我裏面破碎了,我的骨頭都發軟了;因永恆主的緣故,因他聖言的緣故,我就像醉酒的人,像人被酒所勝。」
  〔暫編註解〕「發顫」:原文作「軟弱」,形容喪膽的狀況。
         「像醉酒的人」:指渾身無力,不由自主,形容無助的感覺,這是因為先知看見國民的敗壞,亦同時看見神話語的要求及審判。
         這裡突然開始了一個新的段落,斥責假先知的罪惡。
       9-12  先知耶利米為全地背道的情形憂傷。
         9~15宗教領袖的腐敗: 他們從根本上動搖了百姓的信仰,在這一點上其問題要比政治領袖的腐敗更嚴重(27節)。在論及政治領袖的腐敗時,耶利米的口吻還較淡然,此時卻變得無比激昂犀利。耶利米以“我骨頭都發顫,像被酒所勝的人”來表達自己的心情。本文的內容可分為以下兩部分:①假先知的罪狀;②將要臨到假先知的審判。他們的罪狀是:①率先浸於淫亂(10,11節)。這既包括屬靈的淫行,也包括肉體上的淫亂;②不僅對百姓的罪置之不理,甚至助長他們去犯罪(13,14節)。因此,將要臨到他們的審判是:①在所定的日子遭到滅亡(12節);②被迫吃茵陳、喝苦膽水(15節)。
     9~40耶利米斥責假先知,指出他們的惡行和要受的報應。
         9-40  論及假先知:上文斥責政治上的領袖,現在耶利米轉向宗教上的領袖。本書不斷顯示耶利米與國中宗教領的敵對立場(參2:8; 5:31; 6:13-15; 14:13-16)。本段較其他地方更清楚表明真假先知的區別。
         9~40對假先知的警告: 本文是耶利米的第十篇講道。在上文,耶利米警告了諸王。在本文他則論及了假先知的愚妄和將要受到的災難。聖經中具有代表性的假先知有西底家(王上22:11,12)、哈拿尼雅(28:1-17)、巴施戶珥(20:1-6)、挪亞底(尼6:14)、耶洗別(啟2:20)等人,他們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弊害。這些人不肯從根本上解決罪的問題,只宣講了暫時的彌補方法,不僅使百姓偏離神的話語,逼迫真先知,還縱情營私舞弊。耶利米深知內中的隱情,便在他十二篇講道中專門用一篇來痛斥他們的罪孽。偏離神的屬靈領袖,不僅使隨從者的生活衰敗沒落,更是將他們的靈魂引向萬劫不復的毀滅。因此,他們的罪惡遠比百姓的罪可憎<結33:6,宗教領袖的責任>。

【耶二十三10】「地滿了行淫的人。因妄自賭咒,地就悲哀,曠野的草場都枯乾了。他們所行的道乃是惡的,他們的勇力使得不正。」
  〔呂振中譯〕「因為遍地充滿了行姦淫的人;因受咒詛,地就悲哀,曠野的草場都枯乾了。他們行的路程乃是壞的,他們的勇力使得不對。」
  〔暫編註解〕百姓背道被視為「行淫」,是因為他們敬拜巴力,一方面對與他們立約的耶和華不忠,一方面亦可能涉及迦南異教中象徵大地生產力的性交儀式(參2:20; 5:7注)。
       「妄自賭咒」:有古卷作「這些事」。
         「悲哀」:或作「枯乾」(參12:4注);乾旱的刑罰是針對迦南異教的神話,因他們相信雨水是巴力所賜。
         行淫的人。既指這些假先知放蕩的生活,也指在屬靈上他們崇拜其他的神(見耶5:7注釋)。
         他們所行的道。即他們的生活方式。
         他們的勇力。他們以自己的勇力,而不是以公義而自豪。
     10~15 這段描述假先知邪惡的行為。“因妄自賭咒”。更可作:由於咒詛(因他們行淫引致從耶和華而來的咒詛)。

【耶二十三11】「連先知帶祭司,都是褻瀆的,就是在我殿中,我也看見他們的惡。這是耶和華說的。」
  〔呂振中譯〕「因為連神言人帶祭司、都褻瀆神;甚至在我殿中我也看見他們行的壞事:永恆主發神諭說。」
  〔暫編註解〕引導百姓誤入歧途的領袖就是先知、祭司。
       「褻瀆」:原文作「污穢」,指他們因敬奉假神玷污了神的聖殿。
     這些祭司和先知惡劣到竟敢在“耶和華的殿”中犯罪作惡(見耶7:8-11;32:31-34;結8:3-16)。

【耶二十三12】「因此,他們的道路必像黑暗中的滑地,他們必被追趕,在這路中僕倒;因為當追討之年,我必使災禍臨到他們。這是耶和華說的。」
  〔呂振中譯〕「因此、他們的路、對於他們來說、就像墨黑中的滑地,他們準會被推趕而仆倒的;因為當他們被察罰的年日,我必使災禍〔同詞:壞〕臨到他們:這是永恆主發神諭說的。」
  〔暫編註解〕「黑暗中」:可與「被追趕」連接,全句可作「他必在黑暗中追趕」,或「他們必被放逐在黑暗中」。
     追討之年。即“懲罰之年”(見詩8:4;59:5注釋)。

【耶二十三13】「我在撒瑪利亞的先知中曾見愚妄,他們藉巴力說預言,使我的百姓以色列走錯了路。」
  〔呂振中譯〕「在撒瑪利亞的神言人之中我見過令人作嘔的事:他們靠着巴力〔即:外國人的神〕而傳神言,使我人民以色列走錯了路。」
  〔暫編註解〕「愚妄」:或作「今人厭惡的事」。
       愚妄(tiphlah)。即“品德不端”。耶利米在這裡用北方以色列王國假先知的罪惡,來強調南方猶大王國背道的更大的罪責(見耶3:6-10)。
         藉巴力說預言。即以巴力的名義發佈宗教指示(王上18:19;王上22:6,7)。
     13-15  耶路撒冷的惡先知:北國(以撒瑪利亞城為首)的先知曾引百姓誤入歧途,南國(以耶路撒冷為首)的先知比北國更加敗壞,因此當受加倍的懲罰。

【耶二十三14】「我在耶路撒冷的先知中曾見可憎惡的事,他們行姦淫,作事虛妄;又堅固惡人的手,甚至無人回頭離開他的惡。他們在我面前都像所多瑪,耶路撒冷的居民都像蛾摩拉。」
  〔呂振中譯〕「但在耶路撒冷的神言人之中我竟見過令人不寒而慄的事:他們居然行姦淫,行虛假事;又加強作壞事者的手,以致無人回轉〔稍加點竄翻譯的〕離開壞事:他們在我面前都像所多瑪,其〔原文:她〕居民正像蛾摩拉。』」
  〔暫編註解〕“所多瑪”、“蛾摩拉”是亞伯拉罕時代兩個罪大惡極的城,最後為神完全毀滅(創十九章)。
       可憎惡的事。假先知竟敢一方面干犯神的誡命,一方面假借神的名義說預言。耶利米認為他們比公開崇拜巴力更“可憎惡”。鑒於憑偽善之罪的性質,公開犯罪的人要比偽善者更有希望。
     像所多瑪。這些屬靈的領袖罪行嚴重,所以耶利米像以賽亞一樣,把他們比作那些平原城市的“居民”(見賽1:10)。

【耶二十三15】「所以萬軍之耶和華論到先知如此說:我必將茵蔯給他們吃,又將苦膽水給他們喝,因為褻瀆的事出於耶路撒冷的先知,流行遍地。」
  〔呂振中譯〕「因此萬軍之永恆主論到這些神言人是這麼說的:『看吧,我必將苦堇給他們喫,給毒苦水給他們喝;因為有褻瀆神的事從耶路撒冷的神言人發出,傳到遍地。』」
  〔暫編註解〕「茵蔯」:參9:15注。
         「苦膽水」:參8:14注。
       “茵蔯”象徵患難和困苦(哀3:15-19),吃茵蔯就意味著將因神的審判而承受身心的極度痛苦。“苦膽水”具有破壞生命的力量,與使人的靈蘇醒的活水(約7:37,38)。相反,喝苦膽水意味著他們就要死去。
         苦膽。見耶8:14;9:15注釋。
         褻瀆的事。即“不虔誠的事”(見對第11節的注釋)。


【耶二十三16】「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這些先知向你們說預言,你們不要聽他們的話。他們以虛空教訓你們,所說的異象,是出於自己的心,不是出於耶和華的口。」
  〔呂振中譯〕「萬軍之永恆主這麼說:『這些向你們傳神言的神言人、他們的話你們不要聽;他們使你們滿有虛空的盼望;他們講異象、是出於他們自己的心,不是出於永恆主的口。」
  〔暫編註解〕萬軍之耶和華。見耶7:3注釋。
       以虛空教訓你們。直譯是“使你們變為虛妄”,就是給你們虛幻的希望。這裡說明了真先知與假先知的區別。真先知斥責百姓的罪,宣佈說如果他們不悔改,就會受到神的懲罰。假先知則用虛假平安的保證安撫百姓。他們的話 “不是出於耶和華的口”(見耶14:13注釋)。
     16~17 這些先知正在傳達平安的虛假信息。“以虛空教訓你們”。給你們虛假的盼望。
         16-22  假先知的信息乃出於已意:假先知未奉差遣,未蒙神諭,一味虛報平安,諂媚百姓。
         16~22要警誡假先知: 在上文,耶利米強烈地斥責了假先知的行為,他不僅自己去作惡,更助長百姓去行惡,且對此置之不理(9-15節)。在本文,耶利米轉換方向,首先分析假先知的信息,之後勸百姓不可信賴他們。耶利米正視到,假先知是使百姓陷於腐敗的主要原因,假先知的信息則為整個社會的腐敗提供了合理化的解釋。撒但常披著最屬靈和宗教性的外衣走近人,卻歪曲真理,有損神的榮耀(林後11:14)。聖徒不可被人的外表和談吐所迷惑,乃要根據其人格的果子和信息是否忠於神話語,來分辯真先知和假先知(約10:8,12;約壹4:1-3)。與耶利米一樣,使徒約翰也曾警誡過假先知(約壹4:1)。

【耶二十三17】「他們常對藐視我的人說:‘耶和華說:你們必享平安。’又對一切按自己頑梗之心而行的人說:‘必沒有災禍臨到你們。’」
  〔呂振中譯〕「他們不斷地對藐視永恆主之話的人說〔傳統:對藐視我的人說:永恆主說〕:“你們必平安無事”;又對所有隨着自己頑強之心意而行的人說:“必沒有災禍〔同詞:壞〕會臨到你們。”』」
  〔暫編註解〕「他們常對 ...... 耶和華說」:有古譯本作「他們常對藐視耶和華話語的人說」。
       平安。見耶6:14注釋。
     頑梗(見耶3:17;13:10;18:12)。假先知的話使百姓更加頑固地犯罪,而不是引導他們悔改。

【耶二十三18】「有誰站在耶和華的會中,得以聽見並會悟他的話呢?有誰留心聽他的話呢?」
  〔呂振中譯〕「因為他們中間有誰曾站在永恆主之機密圈中,得以理會而聽到他的話呢?有誰曾留心聽他的話而聽得到呢?」
  〔暫編註解〕「站在耶和華的會中」:指真先知好比出席過天庭的會議,參與神深謀遠慮的決議,明白神的心意,並且奉差遺神的信息,即關乎審判的信息,使百姓得以轉離離惡道。
       為了論證假先知並不出於神的事實,耶利米指出他們未曾參加“耶和華的會”。所謂“耶和華的會”,是指神為了將自己的旨意公之於世,而與自己僕人進行的屬靈的相交(賽40:14)。神和其僕人的相交暗示,神在動工時並不會躲人耳目,而是會預先告訴信實的僕人,之後公開地作成自己的工作(摩3:7)。因此,警醒的人便會預先得知神的旨意,其言行舉止也就能夠合乎真道。然而,神並不是具體地啟示任何一件事。譬如,耶穌再來的時辰的問題尚隱藏在神的奧秘計畫中(太24:36)。
         即在這些假先知之中,有誰獲得神的許可,得以瞭解祂秘密的計畫和旨意呢?見摩3:7注釋。
     18~40 這段指出真先知的生命(18節)與信息(28節)跟假先知(32節)有所不同。

【耶二十三19】「看哪,耶和華的忿怒好像暴風,已經發出,是暴烈的旋風,必轉到惡人的頭上。」
  〔呂振中譯〕「看哪,永恆主的旋風!的震怒已經發出!是旋轉的狂風,必旋轉到惡人的頭上。」
  〔暫編註解〕形象地描寫神的忿怒臨到了悖逆的人身上。
     19~20參見30:23,24。

【耶二十三20】「耶和華的怒氣必不轉消,直到他心中所擬定的成就了。末後的日子你們要全然明白。」
  〔呂振中譯〕「永恆主的怒氣必不轉消,直到把他心中的計畫都作成了,都實現了;末後的日子你們就會全然明白。」
  〔暫編註解〕「所擬定的」:指神所計劃的審判。
       「末後的日子」:指審判來臨的時候。
     不轉消。在神的旨意實施以前,祂的“怒氣”是不會撤銷的。
         末後的日子。被擄到巴比倫以後,神的子民才會理解那是為了管教他們(見結14:22,23)。

【耶二十三21】「“我沒有打發那些先知,他們竟自奔跑;我沒有對他們說話,他們竟自預言。」
  〔呂振中譯〕「『我沒有差遣那些神言人,他們竟自奔跑;我沒有對他們說話,他們竟自傳神言。」
  〔暫編註解〕「奔跑」:指逼切地將信息傳開。
       他們竟自奔跑: 是指沒有認識神旨意的假先知,誤將自己的意念當作神的旨意,而熱火沖天地向百姓傳達。
     這些假先知就像自命的使者,不等國王下令,就沖出宮庭,以王的名義,向百姓宣佈他們沒有奉命發表的信息(見撒下18:22-29)。

【耶二十三22】「他們若是站在我的會中,就必使我的百姓聽我的話,又使他們回頭離開惡道和他們所行的惡。”」
  〔呂振中譯〕「他們若是站在我的機密圈中,就必向我的人民宣告我的話,使他們回轉離開他們的壞行徑,離開他們之敗壞行為。』」
  〔暫編註解〕見第18節注釋。憑著好果子,可以識別出神的真使者(太7:20,21)。

【耶二十三23】「耶和華說:“我豈為近處的 神呢?不也為遠處的 神嗎?”」
  〔呂振中譯〕「永恆主發神諭說:『我,難道我只是近處的神?不也是遠處的神麼?」
  〔暫編註解〕真先知在履行自己使命的時候,在思想和行動上相信神就在近處(見詩73:23-26;139:7-12)。假先知的舉止則好像神在他們“遠處”,並不關心於人的動機和行為(見詩10:11;73:11;94:7)。
     23~24為了證明假先知所作之夢的虛妄性,首先論到了神的絕對性。為此,神說到“我豈不充滿天地麼”,以表明自己無所不在的屬性。亦即,神並不局囿於某一特定地點,而是遍佈整個宇宙,甚至鑒察他們的良心(詩139篇)。假先知誤以為能夠欺瞞神而說自己作了夢,然而神卻已看穿了他們,故說到不久之後事實會揭穿他們的預言是虛假的。
       23~32假先知虛幻的夢: 真先知常藉著異象和異夢與神相交,假先知也亦步亦趨地說自己“作了夢”。然而,他們所作的夢無非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編造出來的,只會造成混淆。亦即,正如對巴力等偶像的膜拜玷污了對神的敬拜一樣(賽65:3-56:17),他們的幻夢導致百姓不能分辨神借異象與異夢所賜的啟示(27節)。但最終假先知的信息將破滅(28,29節)。異端邪教在很多方面都與真信仰相似,其根本性的區別在於,他們否定神的絕對性,而根據自己的需要加減神的話語。
     23-32  假預言或真啟示。

【耶二十三24】「耶和華說:“人豈能在隱密處藏身,使我看不見他呢?”耶和華說:“我豈不充滿天地嗎?」
  〔呂振中譯〕「永恆主發神諭說:人哪能在隱密處藏身,使我看不見他呢?永恆主發神諭說:我,難道我不充滿着天地麼?」
  〔暫編註解〕這是有關神無所不在的警告(見詩139篇)。

【耶二十三25】「我已聽見那些先知所說的,就是托我名說的假預言,他們說:‘我作了夢,我作了夢。’」
  〔呂振中譯〕「那些神言人所說的、我都聽見了,他們冒我名傳虛假為神言說:“我作了夢了!我作了夢了!”」
  〔暫編註解〕我作了夢。這是假先知常說的話。重複是為了強調。

【耶二十三26】「說假預言的先知,就是預言本心詭詐的先知,他們這樣存心要到幾時呢?」
  〔呂振中譯〕「傳虛假為神言的神言人,傳自己心中之詭詐為神言的〔傳統:其心中的詭詐之神言人〕,他們心裏存着這樣的意念要到幾時呢?」

【耶二十三27】「他們各人將所作的夢對鄰舍述說,想要使我的百姓忘記我的名,正如他們列祖因巴力忘記我的名一樣。」
  〔呂振中譯〕「他們將所作的夢彼此敘說,想要使我人民因他們的夢而忘了我的名,正如他們列祖因巴力〔即:外國人的神〕的緣故而忘了我的名一樣。」
  〔暫編註解〕「我的名」:代表神的屬性(如出3:13-14; 賽9:6)。
     見第13節注釋。

【耶二十三28】「得夢的先知,可以述說那夢;得我話的人,可以誠實講說我的話。糠秕怎能與麥子比較呢?這是耶和華說的。”」
  〔呂振中譯〕「得了夢的神言人儘可以將夢敘說出來呀;得了我的話的人儘可以老老實實講說我的話呀。永恆主發神諭說,禾槁怎能跟麥子比較呢?」
  〔暫編註解〕“糠秕怎能與麥子比較呢?”:“糠秕”喻假先知空泛而不切實際的言論;“麥子”喻真神餵養人心靈的話語。
       「糠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