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38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耶利米書】第二十九章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7-4-7 10:40:3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內容綱要

【於現狀(二十九1~20)】
   一、勵被擄的人安居異土(1~7)
   二、聽假先知的話(8~9)
   三、必眷顧(10~20)
──《新舊約輔讀》

逐節詳解

【耶二十九1】「先知耶利米從耶路撒冷寄信與被擄的祭司、先知和眾民,並生存的長老,就是尼布甲尼撒從耶路撒冷擄到巴比倫去的。」
  〔呂振中譯〕「以下是一封信的話,就是神言人耶利米從耶路撒冷寄給流亡者生存的長老,以及祭司、神言人和眾民,是尼布甲尼撒使他們從耶路撒冷流亡到巴比倫去的。」
  〔暫編註解〕「生存的長老」:原作「剩下的長老」,可能指部分被擄的長老已去世,或因叛變被殺。
         本章的歷史背景可能是巴比倫剛剛結束第二次入侵(B.C.597,王下24:8-16)之後。
         寄信。可能在約雅斤被俘後不久(見第2節注釋),耶利米把這封信寄給被擄到巴比倫的人(王下24:8-16;代下36:5-8;但1:1-4)。耶利米在故鄉被自己的弟兄藐視和拒絕,於是他把注意力轉到了被擄的人。
         生存的長老。說明並非所有的領袖都被俘了(見結8:1;20:1)。
         1~3西底家派使臣到巴比倫: 本文並沒有講西底家派使臣到巴比倫的目的,根據當時情況,好象是為了獲得尼布甲尼撒的友好和支持。 當時,西底家正處於過度階段,還沒有掌握統治實權。倘若耶哥尼雅此時回來了,他就要讓出王位,故必須儘快確立王權。由此可知,西底家派使臣去巴比倫,絕不是因接受神的警告而歸降巴比倫。
         1-14  勸被擄的人作久居巴比倫的打算:勿聽信假先知的預言,當忍耐等候耶和華的復興,因為耶和華要叫他們末後有指望,何況在異地他們也可親近祂。
       1~23 “信”。寄給那些在主前597年被擄到巴比倫的三千零二十三個猶太人(比較五二28),勸勉他們盡可能過正常的生活(二九4~9),等候神在七十年之後的拯救(10~14節),並且不要理會假先知如“亞哈”和“西底家”的話(21節)。
         29:1-32  致書被擄之民:耶利米這封信是由西底家的使臣送至巴比倫,西底家遣使的目的可能是為表明他對巴比倫的忠誠態度,藉以緩和兩國間的緊張局勢。據巴比倫的編年史所暗示,主前五九四年左右朝內發生糾紛,一些放逐該處的猶太人也牽連在其中,至少有兩人被尼布甲尼撒處決 (參21-22),主要可能是被擄的人當中假先知妄言百姓快要歸回故土,以致有人鋌而走險。本章的編排較為複雜 ,16-20節不見諸七十士譯本,25-28節的經文似乎亦須加以校勘。
         29:1~32寫給巴比倫俘虜的書信: 西底家曾在統治初期(B.C.597-594),派使臣去過巴比倫。耶利米可能是托他們給巴比倫的俘虜捎去了本文的書信。與猶大一樣,假先知的思想已充斥著巴比倫。因此,耶利米開宗明義地勸勉他們,要順應眼前的命運,儘量營造正常的生活(4-7節)。因為,過漫長的70年之後,猶大才有可能得到解放。耶利米首先警告他們,不可受假先知的迷惑(8-14節);繼而指出,留在猶大的百姓也不能逃避神的審判(15-19節)。在書信的後半部分,他預言了假先知的結局(20-32節)。
     本章為耶利米致第二次被擄的人的信。這些百姓是在主前597年被擄的。比較《王下》二十四10~16。猶大國百姓全面而徹底的第三次被擄是在主前586年。參《王下》二十五1~7。耶利米的信,要被擄的百姓知道兩件事。一是他們不會很快歸回,須在那地落籍,娶妻生子(4~7節)。一是不會永無了期地住在外邦。“七十年”後(10節),便要歸回。這封信是托西底家王的使者捷往(3節)。此時,巴比倫朝中有事,有假先知出來,乘機在被擄的猶太人當中散佈巴比倫國權不穩,猶太人就可回歸的消息。有人受愚,起而圖叛(看21~22節)。結果假先知亞哈和西底家(此二人各與以色列和猶大國的王同名),為巴比倫王用火燒死(22節)。

【耶二十九2】「(這在耶哥尼雅王和太后、太監,並猶大、耶路撒冷的首領,以及工匠、鐵匠都離了耶路撒冷以後。)」
  〔呂振中譯〕「(這是在耶哥尼雅王、和太后、太監,跟猶大耶路撒冷的首領、以及工匠鐵匠〔意難確定〕都從耶路撒冷出降了以後。)」
  〔暫編註解〕這在耶哥尼雅王和……以後。見耶22:24注釋。本節可能寫於西底家執政的初期,在耶27章和28章的事件之前(見耶27:1;28:1注釋)。
       太后。見耶13:18。約雅敬的妻子,約雅斤的母親尼護施他,與他一同被擄(王下24:8,12,15)。
     工匠、鐵匠。見耶24:1注釋。

【耶二十九3】「他藉沙番的兒子以利亞薩和希勒家的兒子基瑪利的手寄去。他們二人是猶大王西底家打發往巴比倫去見尼布甲尼撒王的。」
  〔呂振中譯〕「這封信是由沙番的兒子以利亞薩和希勒家的兒子基瑪利經手帶去的:他們二人是猶大王西底家所打發往巴比倫去見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的。」
  〔暫編註解〕巴比倫人沒有禁止在聖地的猶大人和被擄的猶大人通信,大概巴比倫人對被擄的人比較寬大。
       「沙番」:見26:24注。
     以利亞薩: 是耶利米的朋友,也是沙番的兒子。
         他們顯然是耶利米的朋友和支持者,耶利米自然把信託付他們帶給被擄到巴比倫的人。“沙番的兒子”以利亞薩可能是耶利米的保護者亞希甘的兄弟(見耶26:24注釋)。基瑪利可能是約西亞執政時大祭司希勒家的兒子。希勒家曾發現了律法書,並在改革工作中表現突出(見王下22;代下34)。信是從耶路撒冷寄出的(耶29:1)。

【耶二十九4】「信上說:“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對一切被擄去的,就是我使他們從耶路撒冷被擄到巴比倫的人,如此說:」
  〔呂振中譯〕「信上說:『萬軍之永恆主以色列之神對一切流亡的、就是〔傳統:就是我使他們〕從耶路撒冷流亡到巴比倫去的人、這麼說:」
  〔暫編註解〕這封“信”(3節)主要是安慰的信息(4~9節),宣告四類猶大人的命運:1,已經被擄的猶大人(10~14節);2,即將要被擄的猶大人(15~19節);3,已被擄到巴比倫去的假先知(20~23節);4,假先知示瑪雅(24~32節)。
       萬軍之耶和華: 意指“主宰治理宇宙萬物的神”。在本文,則是為了表明被擄的猶大所面臨的所有情況,均在神的主權和護理之下。以色列的神: 意指神雖然使他們成為巴比倫的俘虜,但是絕不會廢棄與他們所立的“恩約”。同時,這也是在警告他們,即使在被擄之地,也要過與神子女相稱的聖潔生活。 一切被擄去的: 是指在巴比倫於B.C.605和B.C.597所興起的兩次侵略戰爭中,有被擄去的許多俘虜(王下24:10-16;但1:3,4)。
     先知告訴被擄的人,他們的遭遇是出於神的安排,應該逆來順受,儘量利用這一局面。

【耶二十九5】「你們要蓋造房屋,住在其中,栽種田園,吃其中所產的,」
  〔呂振中譯〕「你們要建造房屋來居住;要栽種園子來喫它的果實。」
  〔暫編註解〕之所以發出這樣的勸告,說明被擄到巴比倫的猶太人和他們故鄉的弟兄一樣焦躁不安(見耶28章),不願意屈從征服他們的迦勒底人。他們中間的假先知支持了這樣的心態,慫恿他們不順從。耶利米勸告被擄者要忍耐地接受目前被征服的狀態。
     5~6在本文,神命令被擄的百姓定居巴比倫,其目的是為了剷除對假先知的預言所抱有的期待。倘若他們信從假預言,當預言沒有得到成就之際,失望必變成挫折而使他們陷入更悲慘的光景。另一個目的就是,使他們藉著順服命令而悔改認罪,而且表明只有神的恩典才能使他們恢復。 在那裡生養眾多,不至減少: 這是在命令他們,不可丟失必得歸還的盼望,同時也要領悟到苦難的意義。

【耶二十九6】「娶妻生兒女,為你們的兒子娶妻,使你們的女兒嫁人,生兒養女,在那裡生養眾多,不至減少。」
  〔呂振中譯〕「要娶妻生兒女,要為你們的兒子娶妻,使你們的女兒嫁給人;生兒養女,在那裏一直增多,而不減少。」
  〔暫編註解〕“生養眾多,不致減少”:因為過了七十年他們便可以回歸故土,重建家園(10節)。
     在流亡中孫輩的誕生,說明他們被擄至少要持續兩代。這也告訴他們可以在相對和平的環境裡從事自己的工作,因為征服者允許他們擁有房屋和土地(見第5節注釋)。皇家優待但以理一定有助於減輕猶太人的不幸。

【耶二十九7】「我所使你們被擄到的那城,你們要為那城求平安,為那城禱告耶和華,因為那城得平安,你們也隨著得平安。”」
  〔呂振中譯〕「我使你們流亡到的那城,你們要為它求福利,為它禱告永恆主,因為那城得福利,你們也隨着得福利。」
  〔暫編註解〕“那城”:被擄去的猶大人居住的城邑,分佈一定很廣。
       「平安」:或「作福利」。
     對當時的猶大人而言,要為敵國的平安禱告,似乎是極其不近情理的命令。然而,若說前提是巴比倫的安寧與猶大俘虜的生活直接相關,就較易理解這出於神對自己子民的無微不致的關懷。聖徒之所以為自己的家庭、工作、社會、國家和民族禱告,也是因為這些與我們的生活直接相關。
         平安。見耶6:14注釋。為巴比倫祈禱的吩咐,被擄者一定很難做到,因為他們對征服者懷著天然的敵意(見詩137篇)。神對迦勒底人表顯出寬容仁慈的精神,就像後來耶穌對待冷淡的撒瑪利亞人那樣(見路9:54-56)。

【耶二十九8】「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如此說:“不要被你們中間的先知和占卜的誘惑,也不要聽信自己所作的夢,」
  〔呂振中譯〕「因為萬軍之永恆主以色列之神這麼說:不要讓你們中間的神言人和你們的占卜者欺哄你們,也不要聽信他們所作的夢〔傳統:也不要聽信你們的夢,就是你們所促使作的夢〕;」
  〔暫編註解〕“你們中間的先知和占卜的”:指假先知。
       「自己所作的夢」:這是根據古本的譯法;原文可作「你們促使他們所發的夢」。
         先知和占卜的。這些騙子在巴比倫和在猶大一樣行騙,預言猶太人很快就會擺脫囚擄(見耶28:1-3)。"占卜的"是指那些試圖用各種方式解釋徵兆,預言未來的人(見但1:20注釋)。
         自己所作的夢。這些騙人的夢是以色列人所愛聽的,證實了神原先的悲歎:“我的百姓也喜愛這些事”(見耶5:31;賽30:9,10;彌2:11)。
     8~9耶利米警告被擄的猶大百姓,須警誡假先知的占卜和所作的夢。這是因為:①墮落的百姓甚至會強迫假先知只預言好消息(賽30:10,11);②為了謀取私利,假先知竟與這些百姓同流合污了(23:21)。耶利米的警告為現今的兩類人敲響了警鐘。①面對依然偏行己路的聖徒,只宣講祝福的工人;②不喜聞責備之言,只偏愛安慰與祝福之言的聖徒。

【耶二十九9】「因為他們托我的名對你們說假預言,我並沒有差遣他們。這是耶和華說的。”」
  〔呂振中譯〕「因為他們是冒我的名以虛假傳神言;我並沒有差遣他們:這是永恆主發神諭說的。」
  〔暫編註解〕這些騙子大膽而偽善地假裝代表神說話(見耶14:13注釋)。

【耶二十九10】「耶和華如此說:“為巴比倫所定的七十年滿了以後,我要眷顧你們,向你們成就我的恩言,使你們仍回此地。」
  〔呂振中譯〕「『因為永恆主這麼說:為巴比倫定的七十年滿了以後,我必眷顧你們,向你們實行我嘉惠的諾言,使你們返回這地。」
  〔暫編註解〕為巴比倫所定的七十年……使你們仍回此地: 對70年之後將歸回本土的應許,許多猶太人都有可能心存懷疑。B.C.516,歸回本土的猶大人重建聖殿,此應許成就。今天的聖徒也擁有主必再來的應許(徒1:11;林前13:10;啟16:15),但有時也會懷疑這是否真會成就。從巴比倫被擄之地歸回的事件,預表著主的再來,那麼也就可以確信主必再來。
       七十年。為了破除他們短期被擄的幻想,神再次宣佈被擄的時間是足足70年(見耶25:12)。這時大約已經過去了十年(見耶25:1,12注釋)。
     我要眷顧你們。見詩8:4;59:5注釋。在七十個年結束的時候,而不是之前,神將“成就”祂所應許恩典與憐恤的“恩言”,使祂的子民“仍回此地”。

【耶二十九11】「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
  〔呂振中譯〕「因為我知道我向你們懷的意念、永恆主發神諭說、是賜福利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是要給你們好的晚景和希望。」
  〔暫編註解〕平安的意念。見耶6:14注釋。即使是被擄,也對他們有益處(見耶24:5-10注釋)。神鼓勵和安慰祂的子民,應許說到七十年結束的時候,祂會“眷顧”,“使他們得好處”(耶24:6)。
       末後有指望。直譯是“一個後來的結束和指望”。換句話說,神應許祂的選民,雖然他們被擄,一切都是為了他們的好處。如果神為了公義而不得不借助被擄“損傷”了祂兒女的話,祂就會以復興的方式“醫治”他們(見申32:39;伯5:18;何6:1)。
     11~14屬靈操練過程——被擄時期: 在本文耶利米描述了被擄巴比倫並非只是對罪的懲罰,而是使信仰更加成熟的屬靈操練過程(伯23:10)。亦即通過俘虜生活,猶大人將重新建立與神的關係,並且有機會發現自我和磨練自己。對猶大人而言,本文的勸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因為,他們一直認為只有在聖殿所在的耶路撒冷,才能禱告、獻祭,如今,耶利米卻宣告說,在巴比倫也可以作這些。對此基督曾教導我們“也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約4:21-24),這與本文的思想一致。

【耶二十九12】「你們要呼求我,禱告我,我就應允你們。」
  〔呂振中譯〕「你們要呼求我,要來禱告我,我就聽你們。」
  〔暫編註解〕12~13耶利米間接地指責了百姓的漠視與無知,他們還沒有認識到自己正在受神的懲罰,並且必須要悔改認罪。若不即時認罪悔改而放任自流,罪就會使靈眼昏昧。因此,聖徒當不住的禱告,誠實地承認自己的軟弱,並且仰望聖靈的幫助(羅8:26),並要有與罪惡相爭到流血的決心(來12:4)。

【耶二十九13】「你們尋求我,若專心尋求我,就必尋見。」
  〔呂振中譯〕「你們要尋求我、而尋見;你們若全心地尋找我,」
  〔暫編註解〕這個奇妙的應許是申4:29的回應。神說明:祂的子民如果不誠心尋求祂,祂就不能為他們做什麼。

【耶二十九14】「耶和華說:我必被你們尋見,我也必使你們被擄的人歸回,將你們從各國中和我所趕你們到的各處招聚了來,又將你們帶回我使你們被擄掠離開的地方。這是耶和華說的。」
  〔呂振中譯〕「我就給你們找着,永恆主發神諭說;我必恢復你的故業,將你們從各國和我所放逐你們到的各地方招集了來,將你們帶回我使你們開始流亡時所離開的地方:這是永恆主發神諭說的。」
  〔暫編註解〕「使你們被擄的人歸回」:或作「使你們從苦境轉回」(參伯42:10),指神將要復興選民,扭轉他們的厄運。

【耶二十九15】「“你們說:‘耶和華在巴比倫為我們興起先知。’」
  〔呂振中譯〕「『你們既然說永恆主在巴比倫給我們興起了神言人,」
  〔暫編註解〕此節內容似乎與下文沒有直接關係 , 其實是16-19節打斷了整段的思路。被擄的猶大人指出在巴比倫有先知傳講平安的信息(15),先知的回答是:他們都是假先知(20-32)!
       指假先知(見第21節注釋)。這些自誇的人喜歡他們而不喜歡耶利米。
     15~23假先知以及跟隨者的命運: 預言了留在猶大的人(15-20節)和假先知的(21-23節)命運。所謂留在猶大的人,是指違背神要服從巴比倫的命令(27:17),信假先知的預言,希望巴比倫速速遭到滅亡而使猶大得以恢復,而殘留在猶大的所有人。他們以驕傲和屬靈無知,自取了滅亡。

【耶二十九16】「所以耶和華論到坐大衛寶座的王和住在這城裡的一切百姓,就是未曾與你們一同被擄的弟兄,」
  〔呂振中譯〕「那麼永恆主論到那坐大衛寶座的王和那住這城裏的眾民,就是未曾跟你們一同出降而流亡的族弟兄,」
  〔暫編註解〕“坐大衛寶座的王”:西底家。
       坐在大衛寶座的王: 在本節,“王”具有特殊的意義。因為,當時的俘虜把王與得以歸還的盼望聯繫在一起。他們確信,只要耶路撒冷聖殿和大衛的王位尚在,他們就必得恢復。大多數俘虜均屬猶大支派,就更容易建立這種確信。
         論到……的王。即西底家。
     16-20先知暫時扯開話題,宣言留在故土的猶太人必難逃第二回合的審判,藉以強調在復興來臨之前,神先要不折不扣地執行祂的刑罰。

【耶二十九17】「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看哪,我必使刀劍、饑荒、瘟疫臨到他們,使他們像極壞的無花果,壞得不可吃。」
  〔呂振中譯〕「萬軍之永恆主就這麼說;看吧,我必打發刀劍、饑荒、瘟疫、來擊打他們,使他們像令人作嘔的無花果,壞到喫不得。」
  〔暫編註解〕“極壞的無花果”:看二十四8.
       使他們象極壞的無花果: 本節再次論及了24章所使用過的“壞無花果”比喻。“壞無花果”是指“留守之人”的最後光景。正如15-23節的概要,他們作惡以自取了審判。同時,這也指現今屬血氣的基督徒(太5:13-16),他們沒有稱職地擔當作為聖徒的使命,故必然會受到神的審判。
     刀劍。又一次同時提到三種災禍:戰爭引起的刀劍,饑荒和瘟疫(見耶14:12注釋)。
         極壞的(sho`arim)。“可怕的”,“討厭的”,強調極壞(耶24:2)。耶利米再次把約雅斤被擄後留在猶大的人比作沒有食用價值的無花果(見耶24:8-10注釋)。

【耶二十九18】「我必用刀劍、饑荒、瘟疫追趕他們,使他們在天下萬國拋來拋去,在我所趕他們到的各國中,令人咒詛、驚駭、嗤笑、羞辱。」
  〔呂振中譯〕「我必用刀劍、饑荒、瘟疫來追趕他們,使他們成了地上萬國所不寒而慄的對象,在我放逐他們到的列邦中成了令人咒詛、令人驚駭、嗤笑、羞辱的對象,」
  〔暫編註解〕「拋來拋去」:見15:4注。
       刀劍。見第17節;見耶14:12注釋。
     使他們在天下萬國拋來拋去。直譯是“使他們成為恐懼”(見耶24:9注釋)。
         驚駭。見耶25:9注釋。

【耶二十九19】「耶和華說:這是因為他們沒有聽從我的話,就是我從早起來差遣我僕人眾先知去說的,無奈他們不聽。這是耶和華說的。」
  〔呂振中譯〕「因為他們不聽我的話,永恆主發神諭說,就是我差遣我僕人神言人們,又及時又屢次地差遣、去到他們中間的,永恆主發神諭說,無奈他們〔傳統:你們〕不聽。」──」
  〔暫編註解〕「從早起來」:原文可作「不斷地」或「誠摯地」。
       沒有聽從……不聽: 以色列民族的歷史告訴我們,神的祝福和百姓的犯罪,先知的指責和不順服招致的懲罰,悔改和恢復,總是在周而復始。他們故意一致抹殺了神的警告,本節就是強調和指出了這些錯誤。他們雖然擁有認識神的智慧,卻把智慧用於悖逆神。
     從早起來。這個習語表示堅持不懈的努力(見耶7:13節注釋)。

【耶二十九20】「所以你們一切被擄去的,就是我從耶路撒冷打發到巴比倫去的,當聽耶和華的話。”」
  〔呂振中譯〕「所以你們一切將要流亡的,就是我所打發從耶路撒冷到巴比倫去的,你們要聽永恆主的話。」
  〔暫編註解〕我從耶路撒冷打發。見第4節注釋。

【耶二十九21】「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論到哥賴雅的兒子亞哈,並瑪西雅的兒子西底家如此說:“他們是托我名向你們說假預言的,我必將他們交在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的手中,他要在你們眼前殺害他們。」
  〔呂振中譯〕「萬軍之永恆主以色列之神論哥賴雅的兒子亞哈和瑪西雅的兒子西底家是這麼說的:他們是冒我名以虛假傳神言的;看吧,我必將他們交在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手中,他必在你們眼前擊殺他們。」
  〔暫編註解〕亞哈。其他地方沒有提到假先知亞哈和西底家。他們可能是流亡者叛亂的首領。
       尼布甲尼撒。見耶21:2注釋。
     21~22看二十九1~2注。
         21-23  宣告兩個假先知的結局。此二人可能有分鼓動被擄的猶太人叛變。

【耶二十九22】「住巴比倫一切被擄的猶大人必藉這二人賭咒說:‘願耶和華使你像巴比倫王在火中燒的西底家和亞哈一樣。’」
  〔呂振中譯〕「在巴比倫所有流亡的猶大人都必取用這二人的名字做咒詛人的口頭話來說:『願永恆主使你像西底家和亞哈一樣,就是巴比倫王所焙在火中的』,」
  〔暫編註解〕「在火中燒」:是巴比倫人慣用的刑罰(參串)。
       願……使你像……西底家和亞哈一樣: 警告和咒詛不論是在當時還是在日後,凡借耶和華的名說假預言的人,都必被剪除。他們不僅犯了律例(出20:3-17),而且還犯下了姦淫罪,破壞了倫理道德。所以耶利米預言他們必被尼布甲尼撒處以火刑。記錄本節的目的是,使俘虜承認自己的罪,過煥然一新的生活。
     在火中燒。顯然這是巴比倫人處決背叛者所常用的方式(見但3:6,20)。如果這些假先知在被擄者中進行煽動(見第21節注釋),巴比倫人會不惜採用任何殘忍的懲罰。

【耶二十九23】「這二人是在以色列中行了醜事,與鄰舍的妻行淫,又假託我名說我未曾吩咐他們的話。知道的是我,作見證的也是我。這是耶和華說的。”」
  〔呂振中譯〕「因為這二人在以色列中行了癡醜的事,跟鄰舍的妻子行姦淫,又冒我的名說虛假話,是我未曾吩咐他們說的;但知道的是我,作見證的也是我:這是永恆主發神諭說的。”』」
  〔暫編註解〕醜事。直譯是“無感覺”,“愚昧”,源於希伯來語中一個表示淫亂的詞(見創34:7;申22:21;士19:23,24),說明亞哈和西底家等首領像他們在耶路撒冷的同胞一樣,過著墮落放蕩的生活(見耶23:14)。
     知道的是我。這些虛偽的宗教首領一定欺騙百姓相信他們是品行高尚的人。如果假先知的淫蕩公開了,他們在百姓心目的影響力完全就會。神在所有人的眼前揭露了這些背道先知的罪行。

【耶二十九24】「“論到尼希蘭人示瑪雅,你當說:」
  〔呂振中譯〕「論到尼希蘭人示瑪雅、你要說:」
  〔暫編註解〕「尼希蘭」:此地名位置不詳,有學者指出此字之原文字根乃「作夢」,故將「尼希蘭人」譯為「作夢的人」(參27:9; 29:8)。
         論到尼希蘭人示瑪雅,你當說。這裡似乎開始了一個新的段落。第23節結束了從第4節開始的信息。耶利米寫給流亡者的信,激起了巴比倫敵對的假先知們的憤怒。他們想方設法要除掉耶利米。
         示瑪雅。他顯然在巴比倫帶頭反對耶利米。其他地方沒有關於他的記載。
         尼希蘭人。有人認為它源於希伯來語chalam,意為“做夢”,故理解為“做夢的人”。大多數學者否定這種看法。
         24~28假先知的反駁: 對耶利米的書信,假先知的反應非常敏感。他們極力反駁耶利米,因為他們相信自己的主張是絕對正確的。然而,更重要的是他們懼怕耶利米的書信會揭露其真相。假先知示瑪雅給猶大祭司和百姓寫信,以神的聖名指責和咒詛耶利米,公開駁斥耶利米。他們絲毫也不為自己的過錯感到良心上的譴責,反而攻擊耶利米,這種邪惡和無知就是假先知的代表性特徵。為了把自己的不義合理化,他們欣然利用手中的權力,並且慫恿他人與之同流合污。如此,罪具有巨大的傳染性和破壞性。
       24~32 很多被擄到巴比倫的人反對耶利米信中的話,並且試圖策動一次正式的報復,他們透過一個假先知(“示瑪雅”)向耶路撒冷的副祭司“西番雅”(比較五二24)上訴;西番雅把示瑪雅的唸給耶利米聽。真先知耶利米於是譴責那假先知。
     24~32本段背景是被擄百姓中有一位假先知示瑪雅,寫信給耶路撒冷的祭司“西番雅”(25節;五十二24)。西番雅向耶利米念出這信(29節)。耶利米斥責示瑪雅。
         24-32  宣告對另一假先知示瑪雅的判詞:耶利米與假先知間的鬥爭告一段落,耶利米宣告假先知的刑罰,是因他們拒絕聽從神藉 所差遣的僕人所傳的話語,並且他們假託耶和華的名混淆視聽,使神的百姓因此誤入歧途。

【耶二十九25】「萬軍之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如此說:你曾用自己的名寄信給耶路撒冷的眾民和祭司瑪西雅的兒子西番雅,並眾祭司說:」
  〔呂振中譯〕「『萬軍之永恆主以色列之神這麼說:你曾用自己的名寄信給在耶路撒冷的眾民,給祭司瑪西雅的兒子西番雅、和眾祭司說:」
  〔暫編註解〕曾……寄信。這些信件可能是第3節所提到的使者從巴比倫回來的時候帶來的。當信件帶到耶路撒冷時,耶利米進行了評估。結果他寫了一封回信,嚴厲地斥責示瑪雅。
     西番雅。人們希望西番雅作為“大祭司”(耶52:24;參王下25:18),能以他的權威和影響阻止耶利米說預言,把他當作一個騙子來懲罰。西番雅見風使舵為國王西底家工作(見耶21:1;37:3)。後來,當巴比倫的“護衛長”尼布撒拉旦攻佔耶路撒冷時,西番雅被俘遇害(耶52:24-27)。

【耶二十九26】「耶和華已經立你西番雅為祭司,代替祭司耶何耶大,使耶和華殿中有官長,好將一切狂妄自稱為先知的人用枷枷住,用鎖鎖住。」
  〔呂振中譯〕「“永恆主已經立了你西番雅為祭司來代替祭司耶何耶大,使你做永恆主殿中的監督,好將一切瘋狂的、發神言狂的人用枷枷住,用脖子鎖鎖住。」
  〔暫編註解〕耶何耶大。有人認為他被西番雅替換,是因為他不支持叛黨的策略。“大祭司” 可能有責任維持聖殿的秩序,懲罰假先知,所以示瑪雅斥責西番雅三心兩意,膽小怕事,沒有制止揭露示瑪雅信件內容的耶利米(第25節)。
       一切狂妄自稱為先知的人。這是貶義詞,常用來指假冒者(見王9:11的;何9:7)。
     用鎖鎖住。見耶20:2注釋。

【耶二十九27】「現在亞拿突人耶利米向你們自稱為先知,你們為何沒有責備他呢?」
  〔呂振中譯〕「現在呢、亞拿突人耶利米自專地向你們發神言,你們為甚麼沒有責備他呢?」

【耶二十九28】「因為他寄信給我們在巴比倫的人說:‘被擄的事必長久,你們要蓋造房屋,住在其中,栽種田園,吃其中所產的。’”」
  〔呂振中譯〕「因為他寄信給我們在巴比倫的人說:『被擄的時期是會延長很久的;你們要建造房屋來居住,要栽種園子來喫它們的果實。』”」
  〔暫編註解〕被擄的事必長久。見第5,10節。

【耶二十九29】「祭司西番雅就把這信念給先知耶利米聽。」
  〔呂振中譯〕「祭司西番雅把這信念給神言人耶利米聽。」
  〔暫編註解〕西番雅這樣做,顯然是為了把敵人針對耶利米的陰謀警告他,或者勸先知要軟化自己說話的語氣。
     29~32對示瑪雅的審判: 神決定要懲罰示瑪雅,其理由如下:①他不曾蒙召卻作了先知(31節)。這也是在警告現今沒有得到內在的呼召,卻從事聖工的人 ;②他的預言給百姓帶來了致命的損害。沒有比站在神的講臺,卻在宣告自己的錯誤信息或世俗思想更有害處的人了。因為基督教建立在神的話語之上。面對示瑪雅的中傷,耶利米沒有作任何辯護。這一點頗為獨特。對信實的人而言,他人的中傷與誹謬絲毫也不會妨礙他們。我所要賜與我百姓的福樂(32節): 是指從巴比倫解放猶大的事件,可以說這象徵著從罪中得釋放,亦即得救。有人說示瑪雅這等人就是“尚有氣息時拒絕神恩典的人”;聖經也說他們是“沒有資格分領神所賜給教會之救贖恩典的人”。

【耶二十九30】「於是耶和華的話臨到耶利米說:」
  〔呂振中譯〕「於是永恆主的話傳與耶利米說:」

【耶二十九31】「“你當寄信給一切被擄的人說:‘耶和華論到尼希蘭人示瑪雅說:因為示瑪雅向你們說預言,我並沒有差遣他,他使你們倚靠謊言。」
  〔呂振中譯〕「『你要寄信給所有流亡的人說:“永恆主論尼希蘭人示瑪雅是這麼說的:因為示瑪雅向你們傳神言,而我並沒有差遣了他,他竟使你們倚靠着虛假,」
  〔暫編註解〕說明巴比倫和巴勒斯坦之間經常有聯絡。

【耶二十九32】「所以耶和華如此說:我必刑罰尼希蘭人示瑪雅和他的後裔,他必無一人存留住在這民中,也不得見我所要賜與我百姓的福樂,因為他向耶和華說了叛逆的話。這是耶和華說的。’”」
  〔呂振中譯〕「故此永恆主這麼說:看吧,我必察罰尼希蘭人示瑪雅和他的後裔;他必沒有一人住在這人民中間得見〔傳統:也必不得見〕我所要施行於我人民的福樂,永恆主發神諭說,因為他向永恆主說了叛逆的話。”』」
  〔暫編註解〕沒有像亞哈和西底家的情況那樣,預言懲罰示瑪雅的具體方式(見第21,22節)。

【暫編註解資料來源】
《啟導本聖經註釋》․《雷氏研讀本》․《串珠聖經註釋》․《聖經精讀本──箴言註解》․《SDA聖經注釋》․

※以上內容摘錄自『查經資料大全』,更多相關內容,請上 http://www.ccbiblestudy.org/index-T.htm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