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49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以西結書】第四十章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7-5-23 10:32:5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內容綱要

【以西結書第四十章】
   一、生命的聖殿(四十1~37)
   二、尊主為大(四十38~49)
——《新舊約輔讀》

逐節詳解

【結四十1】「我們被擄掠第二十五年,耶路撒冷城攻破後十四年,正在年初,月之初十日,耶和華的靈(原文作“手”)降在我身上,他把我帶到以色列地。」
  〔呂振中譯〕「我們流亡的第二十五年,年頭,那月之十日,京城被擊破之後十四年,正當那日,永恆主的手按在我身上;他把我帶到目的地那裏;」
  〔暫編註解〕日期是主前573年四月。
         時間應是主前五七二年四月,但不能完全確實。
         被擄掠第二十五年: 是陽曆的B.C.573年3,4月份。若說以西結蒙神呼召是在B.C.593(1:1),時光已流逝了20年。 正在年初,月之初十日:  以色列宗教曆的第一個月即亞筆月初十日,是民間曆的7月10日。這一天是以色列百姓為紀念出埃及預備逾越節的那一天(出12:3)。同時,這一天是他們勝利進入應許之地迦南地的激動人心之日(書4:19)。所以,以色列民中沒有一人不知這一天。
         二十五年。如果這裡的計年方式與全書一樣的話,那顯然指約雅斤被擄二十五年(見結1:2注釋)。本節的“我們”(如結33:21)說明以西結是和約雅斤一同被俘的。
         年初(ro'sh hashshanah)。ro'sh 有時譯為“首先”,所以有些人認為這是指一月份,即尼散月。如果這樣,那就是西元前573年4月,或西元前572年4月(取決於以西結採用的是春季年曆,還是秋季年曆)。但如果以西結指的是年初,並按照始於七月(提市黎月)的猶太民用歷來計算被擄,那就是573年10月的贖罪日(見第572頁)。值得注意的是,ro'sh hashshanah 在聖經中只出現一次。猶太人至今仍用它指提市黎月一日,即元旦。但這並不能證明當時也是這個意思。所提到的是初十,而不是初一。
         十四年。約雅斤被擄第25年就是耶路撒冷陷落第14年,符合上一段所提到的三個可能的日期。
         1-4  聖殿山上見異象:先知被提到高山上見異象,有一人領他參觀殿宇的建築。(參啟21:10-15)
         1~4用序言的形式論到以西結見異象的時間和地點。在異象 中手拿量度之竿的人帶領以西結觀看了新聖殿。
         1~20本文具體地記錄了關於新聖殿的異象:內容如下:①序言(40:1-4);②聖殿外院和三個門(40:5-27);③聖殿內院和三個門(40:28-47);④聖殿建築結構(40:48-41:26);⑤聖殿內院的房子(42:1-20);⑥神的榮耀充滿聖殿(43:1-12);⑦祭壇(43:13-27)。本文詳細記述聖殿的結構,是為要使以色列作百姓恢復作為選民的聖潔,就像聖殿聖潔一樣 ;也是為要使被擄巴比倫的以色列俘虜能夠確信必歸回故土;同時,也堅信必然能夠重新建聖殿並與神聯合。
       這時是在主前573年。本書末後九章(四十~四十八章(,在解釋上最少有五種:1,描寫所羅門王的聖殿未被毀滅時的光景。2,主前六世紀以色列民重建的聖殿。3,描寫一座未曾有過的理想聖殿。4,描繪教會和所蒙愛的特別福氣。5,是千禧年國中的聖殿。
     但由於本書屬啟示文學,甚難依字面來作具體解釋,應側重經文傳達的信息。聖殿為神在人間的居所,是神和祂的百姓同在的標誌。當年聖殿為以民的邪惡行為所汙,神從他們中間離開(八~十一章),將來神復興以色列時,祂的榮耀也要重臨,聖殿重建是這重臨的表徵。
         以西結在異象中得見新殿,並得到神關於殿中侍奉體制的規劃,所著重的是以民今後的生活應該恢復以敬拜神為中心,神才會與他們永遠同在,並賜厚福,獲享和平。
         四○~四八 這部分補充以西結多個有關審判的預言。他預見聖殿的重建,“耶和華”與以色列建立正常的關係,以及以色列國民生活的重整。這部分詳細記錄興建將來聖殿的指引,以及在當中的事奉。當中所描述的不是所羅門的殿,其規格跟所羅門的聖殿不同,而且更大。若神所描述的細節是為了幫助從巴比倫歸回的人重建聖殿,而以斯拉、尼希米或哈該卻沒有參考這些指引,是難以解釋的。若那是神與教會之關係的描述,似乎又太象徵性,以致變得沒有意義。若從最單純淺顯的角度去理解,這裏所提到的聖殿與敬拜,必定關乎以色列在基督的千禧年國度裏、在當地重新建立的情況(比較四七及四八章)。
         40:1-48:35  聖殿的異象:以色列的復興包括聖殿的重建,耶和華在 的子民中間重立聖所(參37:26-28) 。 按聖殿是象徵神與以色列人同在的記號,先前因以色列人在聖殿中的褻瀆行為,神離棄 的子民,從聖殿收回 的同在(參8-11),直到復興時,神的榮耀才再回到聖殿中 (43:4-5)。 先知在此用很長的篇幅詳盡地描繪新聖殿的藍圖,大致上是依照所羅門聖殿的規格。 本段與1-3章前後呼應 : 以異象開始也以異象結束;耶和華起先離開聖殿:以後 的榮耀必回歸聖殿。在此異象中,以西結被提,回到聖山,有一人領他巡視新殿各處,由東門進入外院,再至內院,然後到殿宇本身;自那裡出來後才看到神的榮耀重入聖殿。跟著是一連串關於祭司和聖職人員的吩咐,以及劃分殿外土地的方法。解釋這段經文是解經家歷來的難題,不過單從它採用啟示文學的文體看來,這異象不應以字面意思解釋。它的信息可歸納為下列幾方面:1 神與子民永遠同在;2 新時代將以崇拜為中心;3 神的恩賜將如泉源滋潤、灌溉全地;4 必有和諧的制度。
         40:1~48:35記錄本書最後9章的時間,要比其他部分晚幾年。但本文傳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同時與1-39章中的教訓也較協調。尤其本書的特點是始於異象,也終於異象。在1-3章中,以西結看到神察看在被擄之地倍受痛苦的子民;在40-48章中他見到神與歸回故土而重建城邑的百姓同在。在最後的部分描述了神的榮耀重新回到重建的聖殿(43:5),這與聖殿的墮落及神的榮耀離開耶路撒冷的異象(8:1-11:25)形成對比。有些學者主張本書是編匯成冊的,而本文則是添加在以西結末尾的獨立文書。而事實上,本文是本書真正意義上的高潮和結論。很多釋經家對本文的解釋均為不同:①字面解釋法:認為以西結所見到的異象將按文字之意成就。但在歷史上,聖殿從未按此處的藍圖那樣得以重建,故此,此觀點沒有說服力;②象徵性解釋法:認為以西結異象中的聖殿象徵將要出現在新約時代的基督耶穌的教會。作為象徵神所臨格的場所,聖殿預表著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的耶穌。雖然這說法非常出色,但此觀點的難題在於無視了當時的歷史背景象;③默示性解釋法:這種觀點與解釋舊約其他書卷的方法一致,其特點就是對數位採用象徵性解釋法,而對整體異象則以未來性的視角予以解釋。此解釋法認為本文的異像是關於彌賽亞時代到來的預言。最具有說服力的觀點似乎是③的解釋,因為關於聖殿的異象實際上在訴說神的顯現降臨及對立約百姓的彌賽亞時代的祝福。

【結四十2】「在 神的異象中帶我到以色列地。安置在至高的山上,在山上的南邊有仿佛一座城建立。」
  〔呂振中譯〕「在神的異象中他把我帶到以色列地,將我安置在很高的山上;那上頭南邊彷彿有一座城的建築物在我對面〔傳統:在南邊〕。」
  〔暫編註解〕神再次在異象中把以西結領到耶路撒冷(八1~3)。
       「至高的山上」:也許指錫安山,但這裡更可能指理想中的耶和華之山,這在眾山中最高(參詩48:2; 賽2:2) , 從中流出樂園的泉源(結47章; 亞14:8) , 預表以色列的神是世界的主宰,這裡變成了萬民流歸的世界中心(參結38:12)。
     至高的山: 指蒙神呼召的人聚集的聖潔之山——錫安山(珥2:32;來12:22)。錫安原指基遍和推羅貝溫穀之間以峭壁聳立的山頂,後來用以指位於耶路撒冷東南部的“大衛城邑”(王上8:1;代下5:2)。再後來指整個耶路撒冷(10:24)。 仿佛一座城:  意指可與城相比的大聖殿。
         至高的山。先知被安置在一個制高點上,好從有利的角度觀察異象的細節。
         在山上的。KJV版為 “在山邊”。
         仿佛一座城。聖殿及其庭院有圍牆,就像是一座城。關於其大小,見第5節注釋。

【結四十3】「他帶我到那裡,見有一人,顏色(原文作“形狀”)如銅,手拿麻繩和量度的竿,站在門口。」
  〔呂振中譯〕「他把我帶到那裏,我見有一個人,他的形狀像銅的樣子,手裏有麻繩,又有測量竿;他站在門口。」
  〔暫編註解〕“顏色如銅”指這個人是天上靈體;他可能是神子親自向人顯現(四十四2,5)。“麻繩”和“竿”是一長一短兩種量度工具。
       “有一人”。顯然是耶和華的使者(即耶和華自己;四四2,5)。“麻繩”。量度較長的地方。“量度的竿”。量度較短的地方。
     「麻繩」:用以量度長距離。
         「竿」:用以量度短離。
         顏色如銅: 指天使。在聖經中,銅象徵堅固、確實(耶15:20)及神的公義和審判等。在此暗示了天使的超自然的特性。 麻繩和量度的竿:  如同木匠隨身攜帶準繩和尺子一樣,天使拿麻繩和量度的竿。“麻繩”可用來量較長的空間,主要用來測量長度。“量度的竿”是量較短的空間,通常用它來量城牆的高度。“量度”是為了聖潔的目的而“分別”的意思。
         一人。沒有說明是誰。
         麻繩。用來量大的尺寸(見結47:3)。
         量度的竿。見啟11:1;21:15。用來量小的尺寸(見結40:5注釋)。

【結四十4】「那人對我說:“人子啊,凡我所指示你的,你都要用眼看,用耳聽,並要放在心上。我帶你到這裡來,特為要指示你,凡你所見的,你都要告訴以色列家。”」
  〔呂振中譯〕「那人對我說:『人子阿,凡我所要指示你的、你都要用眼看,用耳聽,又放在心上;因為你被我到這裏來,特為的是要讓你看到;如今你要將你所看到的都告訴以色列家。』」
  〔暫編註解〕指示這些複雜細節,是為了讓以色列人瞭解神為他們所設計的輝煌前景。細節的描寫顯然是要敦促百姓滿足必要的條件,並保證神向他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而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見耶29:11)。完整藍圖的展示說明了神的誠意。只要百姓盡到自己的本分,祂會履行祂的諾言。

【結四十5】「我見殿四圍有牆,那人手拿量度的竿,長六肘,每肘是一肘零一掌。他用竿量牆,厚一竿,高一竿。」
  〔呂振中譯〕「我見殿院的外面四圍都有墻圍着:那人手裏有測量竿、長六肘,每肘按常肘加一手掌:他量了那建築物的墻、厚一竿,高一竿。」
  〔暫編註解〕以色列人以“肘”為量度的單位,有兩種長度,一為這裡所說的較長的肘,約相等於51.8公分(20.4英寸);一為較短的肘,約相等於44.7公分(17.6英寸)。“一竿”約相等於3公尺。
       有“牆”圍整個聖殿所在地。“一肘零一掌”。20.679英寸(52.5釐米)。“一竿”。10.3英尺(3米)。
     外牆的尺度。
         「肘」:這裡的肘是普通的肘再加一掌的長度,即約五十二公分(二十英寸半)。這樣,外牆的厚度和高度均是三公尺(十英尺左右)。牆將聖環繞,牆內空地叫做外院。
         用竿量牆……高一竿: 一竿是六個宮廷肘,牆的厚度和高度都是約3.2m。牆起到了區分聖殿內外的作用。
         每肘是一肘零一掌。如果一肘按444.5毫米計算,再加上一掌(1/6肘),以西結的一肘就是518.6毫米。量度的竿是3.12米。
         用竿量牆,厚一竿。指庭院圍牆的厚度。
         本節說圍牆的高和厚是一樣的。沒有說明長度,但四邊的每邊長似乎是500肘(約259米,見結42:16注釋)。這堵牆圍住整個聖殿建築。它並不高(約3米)。前來敬拜的百姓很容易看見圍牆上方聖殿的榮美。
         5~16說明了新聖殿外院的東門。之所以從東門開始說明,是因為此門是出入聖殿之門,而且在聖殿構造上與至聖所正對面<緒論,聖殿剖面圖>,測量聖殿時使用的測量單位是肘(45.6m),比聖經中常用的肘長一掌心,是宮廷的肘(53.2m)。下圖是聖殿東門的平面圖。
         5-27  外院的架構與式度:使者帶領以西結進入東門,通往聖殿的外院。

【結四十6】「他到了朝東的門,就上門的臺階,量門的這檻,寬一竿;又量門的那檻,寬一竿。」
  〔呂振中譯〕「他到了朝東的大門,就上門的臺階,量門的一個門檻,寬一竿。又量另一個門檻,寬一竿。」
  〔暫編註解〕東門的入口前有臺階,門檻的深度是一竿(即三公尺),上了臺階才是進口處,希伯來版本可能有抄寫的錯誤,七十士譯本作:「就上門的臺階、量門的檻,是一竿寬」。
       朝東的門。第6-16節描寫東門或門樓。這是主門,因為它面朝向聖殿的入口。沒有詳細描述,因為它的尺寸與北門和南門相同。
         臺階。聖殿的入口要比周圍的地面高。據推測,這個臺階像北門和南門一樣,有七級(見第22、26節)。
         檻。從外面進去的入口。
         寬一竿。和圍牆的厚度一樣(第5節),即六肘;另一個門口寬肘十肘(第11節)。
     6~16  這段描述寬大的“ 朝東的門”。通向聖殿外院的通道兩旁,每邊有三個“衛房”。

【結四十7】「又有衛房,每房長一竿,寬一竿,相隔五肘。門檻,就是挨著向殿的廊門檻,寬一竿。」
  〔呂振中譯〕「又有守衛室、長一竿、寬一竿;守衛室之相隔有五肘;大門的門檻挨着大門以內的廊子,有一竿。」
  〔暫編註解〕在東門往聖殿外院的通道上,每旁設有三個衛房。
       從聖殿外進入東門沿著走廊左右各有三個衛房。繼續往前走則會有向殿門洞,緊接著就是廊子。衛房:  這些屋子是四方型,是在聖殿警備的利未人所居住的,其面積可能只有今天的三平方米。
         衛房。據第10節,在每個中央通道的兩邊各有三個衛房。房間的面積約為10平方英尺。
         挨著。直譯是“從殿宇”,即“朝裡的”。可能指門樓通道另一端的門檻,通往廊子(第8節)。
     7-16  東門內的架構:一進門就可看到六間衛房(10)通道每邊各三間,每間的四方形,長寬均一竿,房與房間相隔五肘(7) , 每間房後有一小門供侍衛出入外院(即衛房門,13),衛房前堵有矮牆(即「展出的境界」,12)阻住人群進入衛房,侍衛也可在矮牆後觀察走廊行動。過了衛房,走廊通往一寬室(即「廊子」,8) , 通過寬室就進入了外院。寬室內設有小窗(即「窗櫺」,16)。

【結四十8】「他又量向殿門的廊子,寬一竿。」
  〔呂振中譯〕「他又量了大門以內的廊子,有一竿。」
  〔暫編註解〕廊子。或“玄關”(英RSV版)。
       殿門。許多手稿和古版省略了本節第一句話,直接進入第9節:“寬一竿。又量門廊”。接受短經文的人認為這個殿門有一個廊子或玄關。接受長經文的人認為有兩個廊子。所以畫出的圖就不一樣。
     8-9  不少古卷及古譯本作「他又量廊,寬八肘 ...... 」。

【結四十9】「又量門廊,寬八肘;牆柱厚二肘,那門的廊子向著殿。」
  〔呂振中譯〕「量了大門的廊子,有八肘;其挨墻柱有二肘;大門的廊子是在門以內的。」
  〔暫編註解〕八肘。約4.3米。究竟指從東到西的廊子,還是指從北到南的廊子,存在著不同的意見。
     門廊('elim)。“柱子”,或“側柱”。

【結四十10】「東門洞有衛房,這旁三間,那旁三間,都是一樣的尺寸;這邊的柱子和那邊的柱子,也是一樣的尺寸。」
  〔呂振中譯〕「東路大門的守衛室、這邊有三間,那邊有三間:三間都是一樣的尺寸;挨墻柱子這邊和那邊都是一樣的尺寸。」
  〔暫編註解〕衛房。見第7節注釋。

【結四十11】「他量門口,寬十肘,長十三肘。」
  〔呂振中譯〕「他量了大門進口處、其寬有十肘,大門路〔傳統:長〕有十三肘。」
  〔暫編註解〕「十三肘」:這尺寸大概是指兩邊衛房之間的走廊最寬的地方。
       門口。即外面的門檻。
     長十三肘。這裡所量的尺寸有不同意見。有人認為是指門廊有屋頂的部份。也有人認為是指邊房之間的主通道,可能是沒有屋頂的。

【結四十12】「衛房前展出的境界,這邊一肘,那邊一肘;衛房這邊六肘,那邊六肘。」
  〔呂振中譯〕「守衛室前面有矮墻在這邊〔仿七十子及敘利亞譯本經點竄翻譯的〕一肘,有矮墻在那邊也一肘:守衛室是這邊六肘,那邊也六肘。」
  〔暫編註解〕衛房前面可能有柵欄。通道裡可能有一肘寬的障礙,但衛兵可以自由進出,觀察門廳。

【結四十13】「又量門洞,從這衛房頂的後簷到那衛房頂的後簷,寬二十五肘,衛房門及閘相對。」
  〔呂振中譯〕「他又量了大門,從這守衛室的後邊〔傳統:房頂〕到那守衛室的後邊〔傳統:房頂〕,寬二十五肘、這門到那門。」
  〔暫編註解〕「二十五肘」:大概是統計衛房、走廊、內牆的總寬度。
       這衛房……寬二十五肘: 從這衛房頂的屋簷到對面衛房頂的屋簷,其寬為二十五肘。牆寬(一肘)+衛房(六肘)+門洞(十一肘)+衛房(六肘)+牆寬(一肘)=二十五肘。
     從北到南橫過出入口是25肘(約13米)。

【結四十14】「又量(“量”原文作“造”)廊子六十肘。(七十士譯本是二十肘)。牆柱外是院子,有廊為界,在門洞兩邊。」
  〔呂振中譯〕「他量了門廊子、二十肘;而連着大門的門廊子便是院子在四圍〔全節難理解〕。」
  〔暫編註解〕原文意思不詳,根據其他版本可兩種解釋:1 廊子(神院子圍著。)的寬度是二十肘;2 環繞各內牆的總長度,由門口直至面向院子的柱子(或子),是六十肘。
     有人接受七十士譯本 “二十肘”的說法。該譯本可能把'elim(廊子)當作'ulam(門廊),但很難解釋為何用二十代替六十。按照希伯來的原文,門柱是很高的。

【結四十15】「從大門口到內廊前,共五十肘。」
  〔呂振中譯〕「從大門進口處前面、到大門內廊子的儘後面、是五十肘。」
  〔暫編註解〕五十肘。約26.3米。殿門的長是寬的兩倍(第13節)。有一份復原圖按一個廊子計算(見第8節注釋),所得到的總長度如下:外門檻6肘;三間6肘的衛房,共18肘;二個5肘的空間,共10肘;內院門檻6肘;廊子8肘;側柱2肘,總計為五50肘。另一份復原圖按二個廊子計算,採用不同的方式安排這些數位。

【結四十16】「衛房和門洞兩旁柱間並廊子,都有嚴緊的窗櫺,裡邊都有窗櫺,柱上有雕刻的棕樹。」
  〔呂振中譯〕「守衛室和它們的埃墻柱子、大門道兒以內四處、都有內寬外窄的窗櫺,門廊子也是這樣:裏面四處都有窗櫺;其埃墻柱子還有雕刻的棕樹。」
  〔暫編註解〕「棕樹」:棕樹圖是殿柱上見的雕刻(參王上6:20, 32, 35)。
       棕樹: 象徵生命力、富足及榮耀,所以常用於聖殿的雕刻上(王上6:29-35)。聖徒亦當像棕樹一樣,為神使用從神領受的智慧、能力。
     嚴緊的窗櫺。直譯是“關閉的窗戶”,可能指格子型窗戶(見王上6:4注釋)。這些窗戶的精確位置不很清楚。
         棕樹。所羅門聖殿的雕刻也用了相似的裝飾(王上6:29,32)。

【結四十17】「他帶我到外院,見院的四圍有鋪石地,鋪石地上有屋子三十間。」
  〔呂振中譯〕「他帶了我到外院,我就見有屋子,又有鋪石地、是為院子四圍鋪造好的:鋪石地上有屋子三十間。」
  〔暫編註解〕此句亦可譯為:“他帶我到外院,我就看見有此房子,又見院的四圍有鋪石地;鋪石地上有房子三十間。”
       鋪石地: “鋪石地”的字面之意是“鋪路”或“鋪石”。指為了防塵用的鋪石道(代下7:3)。在這鋪石道上有三十間房,東、南、北方向各十間房子。這些房間可能是供祭司居住或給獻平安祭的百姓使用。
         外院。聖殿有兩個院子,內院和外院。
         鋪石地。指外院周圍的鋪石地。
         屋子三十間。沒有說明這些屋子的大小和位置。從對稱的角度來看,沒有聖殿建築的三邊可能各有十間。沒有說明這些屋子是成排建造的,還是單獨建造的。
     17~19 外院“有屋子三十間“。
         17-27  外院朝東,南,北都設有大門口。內院及殿從朝西的牆伸入外院。圍著內院三邊的外院闊度有一百肘(19)。環繞外院貼牆設有三十間屋子(17), 可能供利未人用 (參耶35:2)。 北門(20-23)及南門(24-27)的結構與東門(6-16)一樣。各門前的臺階原來有七級(22, 26)。

【結四十18】「鋪石地,就是矮鋪石地在各門洞兩旁,以門洞的長短為度。」
  〔呂振中譯〕「鋪石地是鋪在大門道兒的每一邊,跟大門道兒的長度相配合:這是低一層的鋪石地。」
  〔暫編註解〕以門洞的長短。鋪石地似乎和殿門建築的長度一樣寬,約50肘(結40:15)。減去外牆的厚度六肘(第5節),剩下鋪石地的寬約44肘。
     矮鋪石地。這樣的表述可能為有別於較高的內院(結41:8)。

【結四十19】「他從下門量到內院外,共寬一百肘,東面、北面都是如此。」
  〔呂振中譯〕「他量了院子的寬度從下門道兒的裏面前頭、到內門道兒〔經點竄翻譯的〕的前面外頭、有一百肘。〔傳統:東面北面大門路〕」
  〔暫編註解〕一百肘: 介紹了外院的規模。這是指下門洞即外院門洞到位於高處的內院門洞之間的距離是一百肘(約53.2m)。
       一百肘。約51.8米。指從外院門內入口到內院門外入口的距離(見第23、27節)。

【結四十20】「他量外院朝北的門,長寬若干。」
  〔呂振中譯〕「他帶領了我向北走,我就見有一條大門道兒〔傳統:東面北面大門路〕朝向北面,屬於外院的。那時他量了它的長度和寬度。」
  〔暫編註解〕外院北門和南門(四十27),和東門的設計一樣。
         第20-22節描述北門,和上述(第6-16節)東門。只是補充說通向殿門(第22節)有七個臺階。
       20~27介紹南門和北門。其規模與上述的東門相同,補充說明了有七個臺階(22節)。也就是說,聖殿要比周圍的地勢略高一些。
     20~27 “朝北”和“朝南”的門跟“朝東”的門類似。

【結四十21】「門洞的衛房,這旁三間,那旁三間。門洞的柱子和廊子與第一門的尺寸一樣。門洞長五十肘,寬二十五肘。」
  〔呂振中譯〕「門道兒的守衛室是這邊三間、那邊三間;其挨墻柱子和廊子跟第一大門的、尺寸一樣;門道兒是長五十肘,寬二十五肘、按常肘算的。」

【結四十22】「其窗櫺和廊子,並雕刻的棕樹,與朝東的門尺寸一樣。登七層臺階上到這門,前面有廊子。」
  〔呂振中譯〕「其窗櫺和廊子的窗櫺〔參宂、蝽節加上的〕以及雕刻的棕樹都跟朝東路之大門的、尺寸一樣;人上七層臺階到了這門,前面就有廊子。」

【結四十23】「內院有門與這門相對,北面、東面都是如此。他從這門量到那門,共一百肘。」
  〔呂振中譯〕「內院有大門跟這外院的大門相對;北面東面都一樣:他從這門量到那門有一百肘。」
  〔暫編註解〕站在外北門的外院(第17節),可以看見內院的北門和東門,各自對著100肘(51.8米)以外的外北門或東門。

【結四十24】「他帶我往南去,見朝南有門。又照先前的尺寸量門洞的柱子和廊子。」
  〔呂振中譯〕「他領了我往南路走,我就見南路有個大門;他量了它的挨墻柱子和廊子;跟其他的、尺寸一樣。」
  〔暫編註解〕第24-27節描寫南門,和上述的東門和北門是一樣的。

【結四十25】「門洞兩旁與廊子的周圍都有窗櫺,和先量的窗櫺一樣。門洞長五十肘,寬二十五肘。」
  〔呂振中譯〕「門道兒和它的廊子四處都有窗櫺,跟其他的窗櫺一樣:門道兒是長五十肘,寬二十五肘。」

【結四十26】「登七層臺階上到這門,前面有廊子,柱上有雕刻的棕樹,這邊一棵,那邊一棵。」
  〔呂振中譯〕「有七層臺階以便登上內門;前面就有廊子;挨墻柱子上有雕刻的棕樹,這邊一棵,那邊一棵。」

【結四十27】「內院朝南有門。從這門量到朝南的那門,共一百肘。」
  〔呂振中譯〕「內院南路有門;他從這門量到外院南路的門有一百肘。」
  〔暫編註解〕內院南門與北門和東門相對應。
     27~47 以西結穿過另一個大門進入內院,而內院是建於較高的平面上,他在那裏看見準備祭牲的設備(39~43節)和一些特別為祭司而設的屋子(45,46節)。他描述通往內院的南(27,28節)、東(32~34節)、北(35~38節)各門。

【結四十28】「他帶我從南門到內院,就照先前的尺寸量南門。」
  〔呂振中譯〕「他帶了我從南門到內院,就量了南門,跟其他的、尺寸一樣。」
  〔暫編註解〕內院的三個門與外院的門基本上是一樣的。區別是前者有八層臺階,而後者只有七層臺階。
       28~37說明了進入內院的三個門,此門與外院的三個門相對。兩者相隔一百肘。內院的地勢比外院又略高一些,從外院進入內院需要登八級臺階。以聖殿為中心,地勢不同的是內院的廊子朝著外院,臺階數多一層,即8個(22,26節)。
     28~47以西結進入聖殿的內院,在那裡有祭祀用具(四十39~43)和祭司住的房子(四十45~46)。
         28-49  內院的構及設備:由外院通往內院也必須經過往內院任何一個朝南、東、北的大門。門的設備與外院大門大致相同,只是這裡寬室在前,然後才是六間的衛房,東南、北門都是一樣(28-37)。

【結四十29】「衛房和柱子,並廊子都照先前的尺寸。門洞兩旁與廊子的周圍都有窗櫺。門洞長五十肘,寬二十五肘。」
  〔呂振中譯〕「其守衛室、其挨墻柱子、與其廊子、都跟其他的、尺寸一樣:門道兒廊子四處都有窗櫺:門道兒是長五十肘,寬二十五肘。」

【結四十30】「周圍有廊子,長二十五肘,寬五肘。」
  〔呂振中譯〕「30~31〔冸節傳統作:四處都有廊子,長二十五肘,寬五肘〕其廊子朝着外院;其挨墻柱子上有雕刻的棕樹;其臺階則有八層。」
  〔暫編註解〕可能是29節抄寫上的重複,有古卷及古譯本沒有此節。

【結四十31】「廊子朝著外院,柱上有雕刻的棕樹。登八層臺階上到這門。」
  〔呂振中譯〕「30~31〔冸節傳統作:四處都有廊子,長二十五肘,寬五肘〕其廊子朝着外院;其挨墻柱子上有雕刻的棕樹;其臺階則有八層。」
  〔暫編註解〕門前有八級的臺階。原來整個聖殿由平地至內院,是一層層的抬高,象徵越來越神聖。
       登八層臺階: 從外界進入外院需登七層臺階,從外院上到內院則需要登八層臺階。臺階共是15層,這與上聖殿的詩篇恰好一致(詩120-134篇)。也就是說,一首詩篇相當於一層臺階。這象徵任何進到神面前的人,均要以感謝和讚美歸榮耀給神。

【結四十32】「他帶我到內院的東面,就照先前的尺寸量東門。」
  〔呂振中譯〕「他帶了我到朝東路的大門道兒〔傳統:到內院的東路〕,就量了那門,跟其他的、尺寸一樣。」
  〔暫編註解〕第32-37節描寫了內院的東門和北門。它們和南門是一樣的。

【結四十33】「衛房和柱子,並廊子都照先前的尺寸。門洞兩旁與廊子的周圍都有窗櫺。門洞長五十肘,寬二十五肘。」
  〔呂振中譯〕「其守衛室、其挨墻柱子、都跟其他的、尺寸一樣:門道兒廊子四處都有窗櫺:門道兒是長五十肘,寬二十五肘。」

【結四十34】「廊子朝著外院。門洞兩旁的柱子,都有雕刻的棕樹。登八層臺階上到這門。」
  〔呂振中譯〕「其廊子朝着外院;其挨墻柱子上有雕刻的棕樹,這邊和那邊都有;其臺階則有八層。」

【結四十35】「他帶我到北門,就照先前的尺寸量那門,」
  〔呂振中譯〕「他帶了我到北門,就測量了那門,跟其他的、尺寸一樣:」

【結四十36】「就是量衛房和柱子,並廊子。門洞周圍都有窗櫺,門洞長五十肘,寬二十五肘。」
  〔呂振中譯〕「就是其守衛室、其挨墻柱子、與其廊子:門道兒四處都有窗櫺;它是長五十肘,寬二十五肘。」

【結四十37】「廊柱朝著外院。門洞兩旁的柱子都有雕刻的棕樹。登八層臺階上到這門。」
  〔呂振中譯〕「其廊子〔傳統:其挨墻柱子〕朝着外院;其挨墻柱子上有雕刻的棕樹,這邊和那邊都有;其臺階則有八層。」

【結四十38】「門洞的柱旁有屋子和門,祭司(原文作“他們”)在那裡洗燔祭牲。」
  〔呂振中譯〕「在大門道兒的廊子〔傳統:的挨墻柱子〕有一間屋子和它的進口;祭司們〔原文:他們〕就在那裏涮洗燔祭牲。」
  〔暫編註解〕在那裡洗燔祭牲: 燔祭牲是為了獻給神而分別為聖的,在這種意義上,它已經是聖潔的,但是當它真正被獻為燔祭時,要再次洗淨。同樣,在相信耶穌基督的瞬間,就已被稱為義。然而,我們不能停止不前,乃要繼續成聖(彼前1:16)。
         本段和北門的描述相似(第35-37節),故有人認為這裡的設備屬於北門。也有人認為這是一個新的段落,指東門(見第40、44節;結43:17;46:1,2)。
       38~43記載了以西結在聖殿獻祭時所需的裝備。以西結並沒有清楚地指出本文所論到的獻祭用桌子是放在東門的廊子,還是放在北門的廊子。查看46:2這些桌子似乎是放置在東門廊子,根據40節或46:19以下,似乎又是放在北門的廊子。或者三個門的廊子中都備有這種獻祭用的裝置,凡來敬拜神的人無論從哪一門進來都能方便地使用。關於41,42節中的十二個桌子具體位於哪裡不得而知,但其中八個桌子用於宰殺祭牲,較小的四個桌子則用於放置宰殺祭牲時所需的工具器皿。
     38-46這裡所描寫的設備不容易確實明白,可能是出於原文的混亂,或因匯集了不同傳統對聖殿的描寫。首先描寫的是入口處的寬室,這是為洗燔祭牲而設,內有八張桌子,方便祭司宰殺及預備燔祭牲,贖罪祭牲和贖愆祭牲。寬室中另有四張石桌安放屠刀,並釘有勾子。

【結四十39】「在門廊內,這邊有兩張桌子,那邊有兩張桌子,在其上可以宰殺燔祭牲、贖罪祭牲和贖愆祭牲。」
  〔呂振中譯〕「在門道兒的廊子裏、這邊有兩張桌子,那邊有兩張桌子,好在那上頭宰殺燔祭牲、解罪祭牲和解罪責祭牲。」
  〔暫編註解〕第39-41節描寫八張桌子。祭牲在這裡宰殺。關於桌子可能的位置,見第40節的注釋。

【結四十40】「上到朝北的門口,這邊有兩張桌子,門廊那邊也有兩張桌子。」
  〔呂振中譯〕「上到朝北的大門的進口那裏、在外頭一邊有兩張桌子;門道兒的廊子的另一邊、也有兩張桌子。」
  〔暫編註解〕朝北的門口。位於東門的北側。究竟這些桌子在北門,東門,還是在所有的三個門,存在不同的見解。

【結四十41】「門這邊有四張桌子,那邊有四張桌子,共八張。在其上祭司宰殺犧牲。」
  〔呂振中譯〕「在門扇旁、這邊有四張桌子,那邊也有四張桌子,共八張:祭司〔原文:他們〕就是在那上頭宰殺祭牲的。」
  〔暫編註解〕祭壇邊預備八張桌子,祭司在那裡宰殺燔祭牲。所羅門的聖殿和會幕中沒有為此準備桌子。這種桌子只出現在此處,這表明在福音時代,將會有許多屬靈的燔祭物被送到神的殿,也將會很多人被雇用來處理這諸多的燔祭物。

【結四十42】「為燔祭牲有四張桌子,是鑿過的石頭作成的,長一肘半,寬一肘半,高一肘。祭司將宰殺燔祭牲和平安祭牲所用的器皿放在其上。」
  〔呂振中譯〕「給燔祭牲用的有四張桌子,是鑿好了的石頭作成的,長一肘半,寬一肘半,高一肘:祭司〔原文:他們〕將宰殺燔祭牲跟平安祭牲的器皿放在上頭。」

【結四十43】「有鉤子,寬一掌,釘在廊內的四圍。桌子上有犧牲的肉。」
  〔呂振中譯〕「有壁架子〔意難確定,或譯:平版〕寬一手掌,安裝在廊子裏面四處;人獻的肉是放在桌子上的。」
  〔暫編註解〕鉤子: 用於宰殺或懸掛祭牲的工具。
     鉤子(shephattayim)。含義不明。只出現在這裡和詩68篇(譯為“羊圈”,見詩68:13注釋,與這裡不一樣)。七十士譯本為shephattayim(“邊緣”)。“鉤子”的譯法是依據《塔古姆》。

【結四十44】「在北門旁,內院裡有屋子,為歌唱的人而設。這屋子朝南,在南門旁,又有一間朝北(“南”原文作“東”)。」
  〔呂振中譯〕「他帶了我從外面進內院,我就見有兩間屋子〔傳統:內門道兒外面有歌唱人屋子〕在內院:一間在北門旁邊,朝着南路;一間在南〔傳統:東〕門旁邊,朝着北路。」
  〔暫編註解〕希伯來版本意思不詳,根據七十士譯本可作「內院的門外有兩間聖屋,一間在北門旁,朝向南面,又有一間在南門旁,朝向北面」。北邊(朝南)的聖屋是為守殿宇的祭司,南邊(朝北)的是為守祭壇的祭司而設。
       沒有說明這些屋子的大小和準確位置。七十士譯本說只有兩間屋子,一間在朝南的北門邊,另一間在朝北的南門邊。但原文暗示這些屋子是在北門和東門邊上。如果這些屋子是在北門和東門或東門和南門中間的夾角處,就不必把“東”改成“南”了。
     44~47關於祭司房間的說明:  這些祭司長是利未人中撒督的後裔(44:15)。服事聖殿的祭司使用北門旁的房間,而在祭壇事奉的祭司則使用南門邊的房間,這是考慮到他們施行其職務時的便利和效率。

【結四十45】「他對我說:“這朝南的屋子是為看守殿宇的祭司;」
  〔呂振中譯〕「他對我說:這間朝着南路的屋子是給守着殿宇職守的祭司用的。」
  〔暫編註解〕看守殿宇的祭司: 負責看守聖殿和聖殿器皿的祭司是革順和哥轄及米拉利的子孫(民3:25-37)。在新約時代,神的聖殿就是我們的身體(林前3:16),我們理當是管好聖殿的管家。在舊約時代,玷污聖殿的人(利15:31;民19:20)或被處以死刑或被百姓驅逐。比起人手用木石所造的聖殿,聖徒更加看重屬靈的聖殿,在神面前遵行話語而過聖潔的與聖徒身份相稱的生活(羅12:1,2)。

【結四十46】「那朝北的屋子是為看守祭壇的祭司。這些祭司,是利未人中撒督的子孫,近前來侍奉耶和華的。”」
  〔呂振中譯〕「那間朝着北路的屋子是給守着祭壇職守的祭司用的:這些祭司是利未人中撒督的子孫;只有他們可以走近永恆主來侍候他。」
  〔暫編註解〕“撒督子孫”:是所羅門所立代替以利家族的正統祭司(王上二26~27;撒上二30~36)。
     “撒督的子孫”。負責獻祭(四三19;四四15;四八11)。所羅門廢黜亞比亞他的時候,取消了以利家擔任祭司的規定,而以撒督取代(王上二26,27;比較撒上二30~36)。
       「撒督的子孫」:參44:15-27。
         看守祭壇的祭司: 事奉祭壇原是亞倫後裔的職份(出27:20-28:4;29:9,44)。大衛作王時,祭司職份分別由以利亞撒的子孫撒督和以他瑪的子孫亞希米勒供職(代上24:3-5)。其後,所羅門王廢黜了幫助亞多尼雅謀反的亞比亞他的職分。從此,唯有撒督和他的子孫擔當祭司職分(王上1:7;2:26,27)。
         關於撒督的祭司職責,見撒下8:17注釋。

【結四十47】「他又量內院,長一百肘,寬一百肘,是見方的。祭壇在殿前。」
  〔呂振中譯〕「他又量了祭壇院子,長一百肘,寬一百肘,是四方的:祭壇在殿的前面。」
  〔暫編註解〕內院是一百肘(50公尺)見方的,祭壇安放在正中。
       內院: 亦稱“祭壇院”(27,28節),院中央設有祭壇。
     這是聖壇的院子,100肘(約51.8米)見方,在內院的中央。

【結四十48】「於是,他帶我到殿前的廊子,量廊子的牆柱。這面厚五肘,那面厚五肘。門兩旁,這邊三肘,那邊三肘。」
  〔呂振中譯〕「於是他帶了我到殿前的廊子,又量了廊子的挨墻柱:這邊厚五肘,那邊厚五肘;門道兒是寬十四肘;門道兒的側面墻是、〔係參七十子修復的〕這邊三肘,那邊三肘。」
  〔暫編註解〕「門兩旁」:七十士譯本在此句之前有「門口寬十四肘」。
         殿前的廊子。第48、49節描寫殿前廊子的尺寸。
         牆柱。或“柱子”,“側柱”(見第9節注釋)。指入口兩邊牆柱的厚度。
         三肘。約1.9米。可能指入口兩邊牆柱的長度。
       48-49  殿前的廊子。
         48~49關於從聖殿內院進入聖所而設立的廊子的說明。廊的長為20肘(約10.6m),寬11肘(約5.85m),從內院上到廊子有臺階。廊子入口兩邊各有一根柱子(王上7:15-22),象徵聖殿的永恆與能力(代下3:15-17)。
     四○48~四一26 描述聖殿本部:首先是前廊(四○48,49);其後是中殿或聖所(四一1,2);跟是“內殿”(3,4節)、“旁屋”(三層高的屋子,每層有三十間,作儲存之用;5~11節)、聖殿後面一座大建築物(12節)、聖殿及其四圍的總體尺寸(13~17節),還有聖殿內部的描述(18~26節)。

【結四十49】「廊子長二十肘,寬十一肘。上廊子有臺階,靠近牆柱又有柱子,這邊一根,那邊一根。」
  〔呂振中譯〕「廊子是長二十肘,寬十二〔傳統:十一〕肘;登十層臺階可以到上頭;靠近挨墻柱還有柱子,這邊一根,那邊一根。」
  〔暫編註解〕「十一肘」:應根據七十土譯本作「十二肘」。
       「有臺階」:七十士譯本作「有十級臺階」。
     廊子……寬十一肘: 許多學者和譯本均認為“十一肘”是誤抄,正確的數字應該是“十二肘”。
         二十肘。有人認為這是指廊子南北走向的長度,並推定旁屋(結41:6,7)沿著建築兩邊延伸向後面。也有人把旁屋局限於北邊和南邊,東西走向的廊子為20肘。
         十一肘。七十士譯本為“十二肘”。
         臺階。像兩個院子一樣,殿宇本身是通過臺階而上的。七十士譯本為十級。殿宇比內院更高一些。
         靠近牆柱又有柱子。像所羅門的聖殿一樣,這個新建築臺階的每一邊都有柱子(見王上7:15-22)。

【暫編註解資料來源】
《啟導本聖經註釋》․《雷氏研讀本》․《串珠聖經註釋》․《聖經精讀本──以西結註解》․《SDA聖經注釋》․

※以上內容摘錄自『查經資料大全』,更多相關內容,請上 http://www.ccbiblestudy.org/index-T.htm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