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17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23年6月1日靈命日糧讀經註釋 [複製鏈接]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3-6-1 07:37:3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rbc 於 2023-6-1 07:38 編輯

【帖前五12】「弟兄們,我們勸你們敬重那在你們中間勞苦的人,就是在主裏面治理你們、勸戒你們的。」

    〔原文字義〕「敬重」看見,認識,賞識,敬仰;「治理」站在前面,帶領。

    〔文意註解〕「敬重那在你們中間勞苦的人」:『敬重』含有承認對方的價值和地位的意思;『勞苦的人』可能是指教會中的長老、執事和教師(參見下一句),他們勞苦服事主並服事聖徒,應當配受敬重(參提前五17)。

          「就是在主裏面治理你們、勸戒你們的」:『治理』按原文字義重在指以身作則,作眾人的表率,使他們照樣跟從;『勸戒』意指教導和警戒。

          本節含示在教會中作領袖的人,至少必須具備三個條件:(1)發乎愛心的勞苦(參一3);(2)在主裏面得體的照管和牧養(參彼前五1~3);(3)在道理上給與信徒正確的指引(提後二15)。

    〔話中之光〕(一)信徒體認主僕的勞苦,瞭解他們為主作工的艱苦,知道他們治理教會的不易,才會對他們有真實的敬重。信徒愈多瞭解傳道事工的困難,就愈會敬重傳道人。

          (二)教會中的領導人物,與社會上領袖人物完全不同;前者勞苦服事,率先作眾人的榜樣,後者作威作福,享受特權,動口不動手。

          (三)勞苦不單是勞力,也是勞心(參林後十一28);凡未將他的心投入事工的,無論多麼的勞苦,在神面前仍不算數。

          (四)惟有自己在行為上能作別人榜樣的,才有立場可以勸戒別人;傳道人必須自己先要行道,他所講的道才會被人尊重。

          (五)今天在教會中最大的問題是,該盡領導責任的人敷衍塞責,該順從的人不甘心敬重,如此情形,當然就沒有所謂的『彼此勸慰,互相建立』(11節)了。

          (六)信徒若不尊敬屬靈領袖,教會就不會和睦;敬重屬靈領袖並且彼此和睦,乃是正常教會必須有的光景。

【帖前五13】「又因他們所作的工,用愛心格外尊重他們。你們也要彼此和睦。」

    〔原文直譯〕「為著他們的工作的緣故,更應本著愛心尊重他們…」

    〔原文字義〕「格外」在上,越過,出了限;「尊重」以為,認為,算為,當作,看作。

    〔文意註解〕「又因他們所作的工」:『又因』表示不僅是因他們的『人』,並且也因他們所作的『工』值得我們敬重。

          「用愛心格外尊重他們」:『格外』按原文也可用在形容『愛心』,即『用格外的愛心尊重他們』,意指不可冷冷地尊重他們,乃是用非常的熱愛來尊重他們;『尊重』按原文字義是『經過考慮和評估後所得的一種認定』。

          「你們也要彼此和睦」:這句話不僅應用在一般基督徒之間的關係,也可應用在治理者與被治理者之間,甚至治理者彼此之間的關係。

    〔話中之光〕(一)一個人的身世、社會地位或天賦才幹,都不是得到別人尊敬的原因;乃是因為『所作的工』本身性質超凡,並且他們對工作無私的投入,才配得信徒『格外尊重』。

          (二)信徒對待主的僕人,不是因為他們有轟轟烈烈的工作和名聲,或淵博的學問和才幹而尊重他們;乃是因為他們羨慕屬靈的善工,甘心勞苦,因此配得尊重。

          (三)凡在愛心裏格外勞苦工作的人(參12節;一3),配得我們用愛心格外尊重他們。

          (四)信徒要以加倍殷勤作工來等候主的再來;我們工作的動力是主,因著盼望主來,我們更要好好工作。

          (五)信徒之間彼此不和睦,傳道人便很難工作;所以『彼此和睦』也是善待主僕的一種方式。

【帖前五14】「我們又勸弟兄們,要警戒不守規矩的人,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軟弱的人,也要向眾人忍耐。」

    〔原文字義〕「灰心」小魂的。

    〔文意註解〕「要警戒不守規矩的人」:『不守規矩』原文中有軍人口氣『離開行列』的意思;『不守規矩的人』除了指不循規蹈矩(參西二5)、犯下過錯的人(參22節;四6)之外,在本書也可能指那些忽略他們日常的本份,閒懶不肯作工,專愛多管閒事的人(參四11~12;帖後三11)。

          「勉勵灰心的人」:『灰心』按原文是指魂的器量小,不能承受打擊;『灰心的人』大概是指被患難所搖動的人(參三3),以及為自己親友死亡而憂傷的人(參四13)。

          「扶助軟弱的人」:『軟弱的人』大概是指身體軟弱而不能正常作工的人(參徒二十35),以及信心不堅固的人(參羅十五1)。

          「也要向眾人忍耐」:這話暗示在教會中所有的肢體都或多或少有缺點和難處,需要以忍耐的心對待眾人。

    〔話中之光〕(一)神允許教會中的肢體有灰心、軟弱的,甚至有不守規矩的,為要叫我們互相勉勵、扶助並警戒;這些事不但是同工的責任,也是全體信徒都該負起的責任。

          (二)剛強的人總要體恤並擔當別人的軟弱(參羅十四1~15;林前八13),不要鄙視並棄絕他們。

          (三)勸勉、警戒、勉勵和扶助別人,應有忍耐,用愛心幫助他們到底。

          (四)教會生活中總會有許多的難處,並且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別人的難處,面對這一切的難處,只有一個不變的原則,就是忍耐,以善報惡(參15節)。

【帖前五15】「你們要謹慎,無論是誰都不可以惡報惡;或是彼此相待,或是待眾人,常要追求良善。」

    〔原文直譯〕「你們要小心,無論何人向著任何人,都不可以惡報惡;卻總要存著追求良善來彼此相待並對待眾人。」

    〔文意註解〕「你們要謹慎」:這話是接在前句『也要向眾人忍耐』之後,表示一般人『忍耐』不了時,便會有激烈的反應,所以必須小心謹慎。

          「無論是誰都不可以惡報惡」:『無論是誰』按原文兩次重複出現(anyone…to anyone),又是主詞,又是受詞,所以更好譯作『無論何人向著任何人』;『以惡報惡』就是把自己降低到與對方相同的程度,而以對方的方式回報,或者用一句更白的話就是:『你既不作基督徒,我也乾脆不作基督徒了。』

          「或是彼此相待,或是待眾人」:意指無論是私底下或是在公眾場合的待人。

          「常要追求良善」:實際上,除了神以外沒有一個是良善的(參太十九17;可十18;路十八19),所以『追求良善』就是尋求神怎樣對待我們,我們也照樣對待別人。

    〔話中之光〕(一)在教會中無論別人怎樣待我們,即使是惡待,也不可以牙還牙;基督徒總要以善勝惡(羅十二21)。

          (二)報復絕不是基督徒應該選擇的方式(參羅十二17;彼前三9)。基督徒蒙召是要去赦免別人(參太五38~42;十八21~35)。

          (三)以血氣對付血氣,就是以惡報惡;以神生命的特性來對待別人,就是追求良善。

【帖前五16】「要常常喜樂」:

    〔文意註解〕『常常喜樂』意指任何時地,任何場合,都能夠喜樂,甚至在患難中也不例外。

          因本節是接續14~15節,故極可能是指在受到眾人惡待時,不單須要忍耐(14節),並且還要喜樂著善待他們(15節)。

    〔話中之光〕(一)我們是因信祂就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彼前一8),可見信主乃是我們喜樂的原因。

          (二)人在值得喜樂的場合自然會高興,但若要能常常喜樂,便不能單倚靠環境,而必須能超越過環境,在任何環境中都可喜樂。

          (三)我們若以今世的事物為樂,我們的喜樂也必變化無常;但我們若以神和神的事為樂(路一46~47),就必能常常喜樂。

          (四)基督徒的喜樂是來自基督所成就的,而且是持久的。

【帖前五17】「不住的禱告」:

    〔文意註解〕『不住的禱告』並不意味著不停地出聲禱告,而是說與神經常保持親密的交通,過著一種『住在主裏面』(約十五4~7)的生活。

    〔話中之光〕(一)基督徒應當不住的把我們的難處交託給神,又不住地從禱告中經歷神的作為。

          (二)禱告乃是信徒屬靈的呼吸,正如肉身的呼吸不能停止,屬靈生命的呼吸也不可停止。

          (三)基督徒凡事都經過默禱求問神之後才予回應,就必看見神施恩的手幫助我們(參尼二4,8)。

【帖前五18】「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

    〔文意註解〕「凡事謝恩」:『凡事』指一切的事,無論大事或小事,順境或逆境,快樂或痛苦;『謝恩』乃因基督徒的際遇,都有神的美意(羅八28),為此向神獻上感謝(參路十21)。

          「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裏向你們所定的旨意」:本句是形容前述三項:(1)常常喜樂;(2)不住的禱告;(3)凡事謝恩。這樣的生活,乃是神給我們基督徒命定的旨意。

    〔話中之光〕(一)基督徒與一般世人有別。因著神所作的一切,基督徒無論在甚麼景況中都不斷感謝神(參弗五20)。

          (二)我們若真正承認自己本來就一無所有,就必能為眼前所僅有的一點點而感謝神了。

【帖前五19】「不要銷滅聖靈的感動;」

    〔原文字義〕「銷滅」熄滅,澆滅,滅火,撲滅,壓抑。

    〔文意註解〕聖靈如火(參徒二3),運行在信徒裏面,往往使人受感而靈裏火熱(參羅十二11『心』原文是『靈』),自然就會待人親熱,服事熱忱(羅十二10~11);但若不順從其感動,就會變得冷淡或不冷不熱(參啟三16)。

    〔話中之光〕(一)聖靈雖然如火焚燒,但仍有可能被我們銷滅或熄滅,故此須要我們信徒的配搭合作。

          (二)信徒愈順從聖靈,聖靈的火就愈被挑旺;信徒若剛硬、抗拒聖靈,聖靈的火就會被熄滅。

【帖前五20】「不要藐視先知的講論。」

    〔原文字義〕「藐視」看為無有,輕看,厭棄。

    〔文意註解〕『先知』指有聖靈的感動,能宣講神的啟示和信息,以造就、安慰、勸勉信徒的人(林前十四3)。

          『先知的講論』在聖經裏比較重在指解明神旨意性質的講道(forth-telling,如林前十四31),而較少指預告性質的說預言(foretelling,如徒十一28)。

          信徒對於先知講論該有的基本態度是不藐視,但也不隨便地接受,乃要慎思明辨(參21節)。

    〔話中之光〕(一)先知正確的講論,是因聖靈的感動而產生的;所以藐視先知的講論,也就相當於銷滅聖靈的感動。

          (二)喜歡聽道並不就等於重視先知的講論;聽道而不行道,就是藐視先知的講論。

          (三)許多信徒像雅典人一樣,喜歡把道理當作新聞說說聽聽(參徒十七19~21),但又不肯用心靈接受,所以從這邊耳朵聽進來,馬上就從那邊耳朵出去了。

【帖前五21】「但要凡事察驗,善美的要持守」:

    〔文意註解〕「但要凡事察驗」:『但』字表示『不要藐視先知的講論』(20節)並不等於『全盤領受先知的講論』;『凡事』當然是指一切的事,但這裏特別重在指先知所有的講論;『察驗』意指考查聖經,在聖經全面且平衡的光中,驗證先知的講論是否符合聖經的教訓(參徒十七11)。

                聖經教訓我們基督徒凡事都要察驗,包括:(1)對先知所講論的道慎思明辨(林前十四29);(2)辨別諸靈(林前十二10);(3)試驗靈是否出於神(約壹四1);(4)察驗何為神的旨意(羅十二2);(5)察驗何為主所喜悅的事(弗五10)。

          「善美的要持守」:這裏不是講行為的善惡,而是指先知的講論(參20節)經察驗後肯定符合聖經原則者為善美,否則即為邪惡。

    〔話中之光〕(一)我們對於任何自稱奉主名而講的道,都不可毫不懷疑地接受,而宜將它們放在『神的話』的光中,一一小心地察驗。

          (二)各樣聖靈的工作和屬靈的恩賜,都有被假借、被濫用的可能;特別是一些超自然的現象,邪靈也會利用人照樣作,因此信徒須要格外的小心察驗。

【帖前五22】「各樣的惡事要禁戒不作。」

    〔原文字義〕「惡事」有害的,不好的,惡毒的。

    〔文意註解〕『惡事』在此特指以聖靈感動為名目,而實際卻非出自聖靈的邪惡行為和現象,包括假先知的講道、說假方言、假冒神醫等;『各樣的惡事』指教會中形形色色、各式各樣的虛假。

    〔話中之光〕(一)假借神的名義說話行事,使眾人誤會了神的心意,這是最惹神憎惡的事;我們務要禁戒不作。

          (二)信徒經過察驗(參21節)之後,確定了某些事和某些話並不符合神的心意,不討神喜悅的,便不該為著任何理由(包括為了討人的喜歡),勉強自己去作。

【帖前五23】「願賜平安的神親自使你們全然成聖!又願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穌基督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摘!」

    〔文意註解〕「願賜平安的神親自使你們全然成聖」:『賜平安的神』原文作『和平的神』或『平安的神』。祂是和平的神,祂不但樂意與人和好,並且也願意人與人和睦(參弗二14~16);而我們也惟有彼此和睦(參13節),才能得著和平之神的同在(林後十三11)。祂是平安的神,樂意賞賜人恩典與平安(參一1);我們也惟有在祂的聖潔上有分,才得享受祂的平安(參來十二10~11)。

                『神親自使你們全然成聖』意指成聖的工作惟有神藉著聖靈才能完成;所以須要我們與聖靈合作,不銷滅聖靈的感動(參19節)。

                『全然成聖』表示徹底、完全的成聖,毫無玷污皺紋等類的病,乃是聖潔沒有瑕疵的(弗五27)。

          「又願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這話清楚指明人有靈、魂、體三部分,詳情請參閱下面的『問題改正』。

                『得蒙保守』與『使…成聖』略有分別;保守是不受外在因素的影響,成聖是經由內在的變化而成功。

          「在我主耶穌基督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摘」:『完全無可指摘』又與『全然成聖』略有分別;前者偏重在指外表的狀態,後者偏重在指內涵的性質。

    〔問題改正〕「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二元論者不能給這句話清楚且妥善的交代,只能藉口這裏乃指整個人,三者不能分割來推託。實則在聖經裏明示靈與魂為不同物,且可將其分開(來四12),只是很多神學家們對兩者的分別弄不清楚,他們本身又缺乏真正屬靈的經歷,因此就把靈與魂混為一談,倡導『靈魂』與『身體』二元論。

          其實,人與萬物不同的地方,就是人有靈、魂、體,而動物只有魂與體,植物只有體。所以當初神造人的時候,特別描述說:『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或作靈)吹在鼻孔裏,他就成了一個活的魂,名叫亞當』(創二7原文另譯)。本節聖經指明人的體是塵土造成的,靈是神藉吹氣賦與的,靈進入人的身體,人就成了一個活的魂。

          人的外『體』,是接觸物質界的機關;『魂』是人的個格,包括心思、情感和意志,是接觸精神界的機關;『靈』是接觸靈界的機關,是神特別賞賜給人,作為人接受神的靈和生命的器官,好使人能與神交通來往。

    〔話中之光〕(一)成聖的能力並非出於人自己,而是出於神。

          (二)要相信神『能』使人成聖,也要相信神『必要』保守信徒在基督裏完全無可指摘(參提後一12)。

【帖前五24】「那召你們的本是信實的,祂必成就這事。」

    〔文意註解〕「那召你們的本是信實的」:『那召你們的』指神自己;『召』指神的乎召或選召;『本是信實的』因祂是信實的神(申七9),祂不能背乎自己(提後二13)。

          「祂必成就這事」:『這事』指使我們全然成聖,並保守我們靈、魂、體完全無可指摘。

          本節含示神的三項特性是我們信徒成聖並臻於完全的保證:(1)神的選召;(2)神的信實;(3)神的大能。

    〔話中之光〕(一)神不是保守全世界的人,也不是保守假信徒,而只保守那些蒙祂許召的人。

          (二)神和聖靈必使我們成聖(19,23節),神的信實和大能也會保守我們直到基督的日子。

【帖前五25】「請弟兄們為我們禱告。」

    〔文意註解〕保羅不但為帖城教會信徒們禱告,也請他們為他禱告,可見他非常重視彼此的代禱,因為代禱能牽動神的手作工。

【帖前五26】「與眾弟兄親嘴問安,務要聖潔。」

    〔文意註解〕「與眾弟兄親嘴問安」:『親嘴問安』原為猶太人見面時歡迎的一種表示(參路七45;廿二48),如現代人的握手;他們是互相擁抱、頰與頰相碰,後來在眾教會間信徒們也以此表示彼此間的交通(參羅十六16;林前十六20;林後十三12)。

          「務要聖潔」:親嘴問安本是彼此相愛的表示,但若裏面的存心和外面的行動不一致,便是虛偽邪惡,在神面前乃為不聖不潔。

【帖前五27】「我指著主囑咐你們,要把這信念給眾弟兄聽。」

    〔文意註解〕「我指著主囑咐你們」:這是一種非常強烈的語氣,要對方不可忽略他的這項吩咐。

          「要把這信念給眾弟兄聽」:保羅的書信字字精鍊,連彼得也讚賞有加(參彼後三15~16),後來經聖靈的感動而被教會收錄為新約聖經的一部分。

    〔話中之光〕今天在教會中,多人注重講道和聽道,少有人注重宣讀聖經;其實聖經若宣讀得好,神的話自會在聽者心中產生作用。

【帖前五28】「願我主耶穌基督的恩常與你們同在!」

    〔文意註解〕本書開始於『願恩惠…歸與你們』,結束於『願…恩常與你們同在』,含示享受恩典乃是信徒達於成聖的秘訣。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