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29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23年7月29日靈命日糧讀經註釋 [複製鏈接]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3-7-29 08:39:2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路五12】「有一回耶穌在一個城裏,有人滿身長了大痲瘋,看見祂,就俯伏在地,求祂說:『主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
    ﹝文意註解﹞「有人滿身長了大痲瘋」:『滿身長了』是醫學用語,指疾病蔓延的程度,福音書中僅路加有此描述。
          「俯伏在地」:這個謙卑俯伏的舉動,表示他認識主的權柄。
          「主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這話說出他一面認識自己的敗壞,需要得著醫治;另一面他也認識主的能力,可以叫他得著醫治。
    ﹝靈意註解﹞「有人滿身長了大痲瘋」:根據舊約聖經的事例,『長大痲瘋』與背叛權柄和不聽從命令有關(參民十二1~10;王下五19~14),所以那個長大痲瘋的,乃是豫表悖逆的百姓,就是以色列人(羅十21)。
                在聖經裏面,『大痲瘋』豫表人污穢的罪:(1)它是從裏面發出來的,表徵罪是出於人的天性;(2)它是不易醫治的,表徵罪性難改;(3)它是容易傳染的,表徵罪具有傳染性;(4)它會使人變作腥臭腐爛至死,表徵罪的污穢可憎,結局悲慘可怕。
    ﹝話中之光﹞(一)我們人的肉體和天然本性,滿了罪污,時常頂撞神,在神的眼中看,都是「長大痲瘋的」。
          (二)罪人得醫治的條件乃是:(1)要認識自己的敗壞;(2)向主俯伏,承認自己的罪;(3)相信主有醫治的能力;(4)求主耶穌。
          (三)我們必須先從自己的寶座上下來,帶著謙卑的心來到主面前(「俯伏在地」),才能經歷主的權能。
          (四)許多時候我們相信主「必能」,但不敢相信主「肯」;信徒不但要相信主的能力,也要相信主的愛心。
          (五)主的「能」是能力的問題,主的「肯」是旨意的問題;主的能力是受祂旨意所支配的。

【路五13】「耶穌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罷。』大痲瘋立刻就離了他的身。」
    ﹝文意註解﹞「伸手摸他」:通常人不可接觸痲瘋病者,以免沾染不潔,但主耶穌反其道而行,是要把潔淨帶給對方。
          「我肯」:原文『我是肯』或『我確實肯』,這話表明主不僅是有能力醫治人,並且祂的心是『十分願意』的。
    ﹝靈意註解﹞「伸手摸他」:主伸手摸他是身體直接的接觸,象徵主道成肉身來到猶太人中間,是猶太信徒所聽見、所看見,親眼看過,親手摸過的(約壹一1)。
    ﹝話中之光﹞(一)主原可以只用一句話,就叫那長大痲瘋的痊癒,但祂卻「伸手摸他」,這是主愛的表現。主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來四15);祂喜歡進到我們的感覺裏面,與我們表同情。
          (二)『摸,』在聖經裏代表聯合;主這位屬天的大醫生,乃是藉著與我們聯合,從我們的裏面醫治我們。
          (三)主耶穌不只『能』(參可九23)醫治病人,並且祂是「肯」醫治。祂若不「肯」,則祂的『能』仍舊與我們無益;但祂的手是『能』,祂的心是「肯」。
          (四)主說「我肯」;在主的心裏有我們罪人的地位,祂並且也進到我們罪人的感覺裏面,對我們的痛苦,感同身受。
          (五)主不僅用口說我肯,並且用手摸他,表示主是完全的肯;人若沒有得著主的救恩,原因不是主不肯,乃是人沒有信心,不肯到主面前來。
          (六)「你潔淨了罷!」主的話中有能力,祂的話一出口,就必產生功效。
          (七)主的工作大部分是用話語命令來成功的;我們若要與主同工,首先必須得著主的話。

【路五14】「耶穌囑咐他:『你切不可告訴人;只要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又要為你得了潔淨,照摩西所吩咐的,獻上禮物,對眾人作證據。』」
    ﹝背景註解﹞按舊約的律法,痲瘋病患得痊癒後,要去給祭司察看,經祭司認定已潔淨後,他就可以獻祭;既獻了祭,就在眾人面前有了見證,成了一件推不翻的事實了(利十四2~20)。
    ﹝文意註解﹞「你切不可告訴人」:這是因為主知道人心裏所存的(約二25),祂不願意人因著不良的動機而來跟隨祂。
          「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 照摩西所吩咐的,獻上禮物」:這是因為當時還是過渡時期,還未正式進入恩典時代中(因主耶穌尚未釘死十字架、完成救贖大工),所以猶太信徒仍須按照舊約律法的規條行事。
          「對眾人作證據」:證明病者已經痊癒,可恢復與人正常交往。
    ﹝靈意註解﹞「照摩西所吩咐的,獻上禮物」:這『禮物』乃是豫表基督,祂自己是罪人得以被神悅納的憑據(參來九9,14,24~28)。
    ﹝話中之光﹞(一)屬天的人不喜歡顯揚(「不可告訴人」),而喜歡隱藏。
          (二)主耶穌並非完全不顧律法上的義(太三15)。信徒不可藉口屬靈,而不理會在人面前作合理合法的見證(「對眾人作證據」)。
          (三)我們得救以後,要繼續不斷的藉著獻上基督,彰顯基督,來討神的喜悅。
          (四)一個罪名遠揚的人得救,若不在眾人面前顯出悔改的證據,他的見證就沒有效力。

【路五15】「但耶穌的名聲越發傳揚出去;有極多的人聚集來聽道,也指望醫治他們的病;」
    ﹝原文字義﹞「傳揚」擴散;「聚集」陪伴,同行。

【路五16】「耶穌卻退到曠野去禱告。」
    ﹝話中之光﹞(一)當極多的人聚集來聽主耶穌的道,並盼望從祂得醫治時,主卻退到曠野去禱告。這說出主的生活何等平衡均勻:祂一面有活在人面前幫助人的生活,另一面有禱告神活在神面前的生活。
          (二)我們的生活也該一面學習關顧別人,服事別人;另一面更要常常禱告,和主交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