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51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約拿書】第一章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7-6-25 11:32:1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壹、內容綱要

【約拿逃避神――叛逆】
   一、神召約拿往尼尼微傳道(1~2節)
   二、約拿違命坐船欲逃往他施(3節)
   三、神使海中起大風浪,約拿卻沉睡底艙(4~5節)
   四、水手掣籤找災因,掣出約拿(6~10節)
   五、約拿被拋在海中,狂浪平息(11~16節)
   六、神安排大魚吞了約拿,在魚腹中三日三夜(17節)

貳、逐節詳解

【拿一1】「耶和華的話臨到亞米太的兒子約拿,說:」
   〔呂振中譯〕「永恆主的話傳與亞米太的兒子約拿、說:」
   〔原文字義〕「亞米太」耶和華的信實,神的真理;「約拿」鴿子。
  〔文意註解〕「耶和華的話臨到…說」意指神向人發出指示、命令。
         「亞米太的兒子約拿」亞米太是迦特希弗人(參王下十四25);迦特原屬非利士人轄境,後為大衛王所征服,俄別以東即為出名的迦特人(參撒下六11)。約拿既為迦特人,表示他和先知阿摩司同樣出身南國,卻指著耶羅波安二世說話(參王下十四25),可見他也是北國以色列的先知,大約與先知何西阿同一時期。
  〔話中之光〕(一)

【拿一2】「你起來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呼喊,因為他們的惡達到我面前。」
   〔呂振中譯〕「『你起來,往尼尼微那大城去,宣告警戒它的居民;因為他們的壞行為上到我面前了。』」
  〔原文字義〕「尼尼微」假神的住處;「呼喊」召喚,宣告;「惡」壞的,惡的;「達到」上升,攀登。
   〔文意註解〕「你起來往尼尼微大城去」尼尼微位於底格裡斯河東岸,距巴勒斯坦約八百公里,為當時亞述的首都。這城當日大概與附近的城邑連成一大區域(參創十11~12),要用三日的時間才可走完(參三4),堪稱大城。
         「向其中的居民呼喊」呼喊意即宣告斥責和警戒的信息。
         「因為他們的惡達到我面前」指亞述不僅敬拜偶像、邪淫缺德,更充斥著令人髮指的暴行(參鴻三章)。
  〔話中之光〕(一)

【拿一3】「約拿卻起來,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下到約帕,遇見一隻船,要往他施去。他就給了船價,上了船,要與船上的人同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
   〔呂振中譯〕「但是約拿卻起來,逃往他施去避永恆主的面;他下到約帕,遇見了一隻船要往他施;他給了船費,就下船,要和他們同往與船上的人同往他施、去避永恆主的面。」
  〔原文字義〕「逃」穿越,逃脫;「他施」黃色的碧玉;「躲避」面,臉;「約帕」美麗的;「遇見」找到,碰上;「船價」報酬,工資。
   〔背景註解〕當時亞述與以色列為仇,約拿對亞述人恨之入骨,極不願見他們悔改蒙神憐憫(參四2),於是抗拒神的命令,往相反方向逃去。
   〔文意註解〕「約拿卻起來」卻字表明約拿並沒有順從神的命令,大概是因為當時亞述與以色列對敵(參王下十五19,29)。
         「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他施位於現今西班牙南部的海岸,距巴勒斯坦約三千二百公里,與推羅城貿易頻繁(參結二十七12)。躲避耶和華意指「離開耶和華的面」。本句可以有兩個解釋:(1)斷絕與神親密的關係,不再作先知事奉(參申十8;代下廿九11);(2)離開神顯現、同在的地方(參創四14,16),免得神的靈臨到他身上吩咐他說預言。
         「下到約帕,遇見一隻船,要往他施去」約帕是當日巴勒斯坦海岸唯一大港,離約拿家鄉迦特希弗約九十六公里。
         「他就給了船價,上了船,要與船上的人同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意指付船費,搭船意欲往相反方向的遠方逃離神。
  〔話中之光〕(一)

【拿一4】「然而耶和華使海中起大風,海就狂風大作,甚至船幾乎破壞。」
   〔呂振中譯〕「然而永恆主卻將大風拋擲在海上,海上就起了大風暴;船很像要破壞的樣子。」
  〔原文字義〕「使」拋,擲;「大」巨大的;「狂風」暴風,暴風雨;「幾乎」認定,看作;「破壞」打斷,打碎。
  〔文意註解〕「然而耶和華使海中起大風」意指這個海上風暴乃出於神的作為。
         「海就狂風大作,甚至船幾乎破壞」意指風浪極大,船幾乎沉沒。
  〔話中之光〕(一)

【拿一5】「水手便懼怕,各人哀求自己的神。他們將船上的貨物拋在海中,為要使船輕些。約拿已下到底艙,躺臥沉睡。」
   〔呂振中譯〕「水手都懼怕,各向自己的神哀呼;他們將船上的物件拋擲在海中,要使他們輕鬆些。但約拿卻早已下到艙底,躺著沉睡呢。」
  〔原文字義〕「水手」船員;「懼怕」害怕,敬畏;「哀求」哭,哀號,呼求幫助;「貨物」物品,器具;「輕些」減少,減輕;「底」盡頭,深處;「沉睡」酣睡,熟睡。
   〔文意註解〕「水手便懼怕,各人哀求自己的神」腓尼基的水手各有守護神,以便在急難時求救。
         「他們將船上的貨物拋在海中,為要使船輕些」指他們拋棄船上的貨物和器具(參徒二十七18~19)。
         「約拿已下到底艙,躺臥沉睡」約拿大概已經心裡明白此一風暴乃出於神的作為,目的是要阻止他(參12節),故他有可能在跟神賭氣,以睡覺表示不理會神。
  〔話中之光〕(一)

【拿一6】「船主到他那裡對他說:『你這沉睡的人哪,為何這樣呢?起來,求告你的神,或者神顧念我們,使我們不致滅亡。』」
   〔呂振中譯〕「於是船長去找他,對他說:『沉睡的人哪,你為什麼這樣?起來,呼求你的神,或者那神想念到我們,使我們不至於滅亡阿。』」
  〔原文字義〕「船主(原文雙字)」船員(首字);大的,強的(次字);「求告」召喚,宣告;「顧念」想到;「滅亡」消滅,致死。
   〔文意註解〕「船主到他那裡對他說:你這沉睡的人哪,為何這樣呢?」意指情況危急,怎麼可以這樣放心睡大覺,好像事不關己的樣子。
         「起來,求告你的神,或者神顧念我們,使我們不致滅亡」船主為求脫險,想盡方法,於是呼籲約拿也求他的神搭救。
  〔話中之光〕(一)

【拿一7】「船上的人彼此說:『來吧,我們掣籤,看看這災臨到我們是因誰的緣故。』於是他們掣籤,掣出約拿來。」
   〔呂振中譯〕「大家就彼此說:『來,我們來拈鬮,看這災禍臨到我們、是因誰的緣故。』於是他們就掣簽拈鬮,便拈出約拿來。」
  〔原文字義〕「掣」倒下,使掉下;「籤」鬮,小卵石;「看看」認識;「災」壞的,惡的。
   〔文意註解〕「船上的人彼此說,來吧,我們掣籤」各人哀求神無效,外面仍狂風大作,於是想到有人可能得罪了他所信靠的神明,招致這場風暴,因而掣簽(參珥三3)想要找出禍首。
         「看看這災臨到我們是因誰的緣故」意指查出誰是導致此次風暴的禍首。
         「於是他們掣籤,掣出約拿來」表示這也是出於神的意思,向眾人暴露問題乃出在約拿身上(參書七18)。
  〔話中之光〕(一)

【拿一8】「眾人對他說:『請你告訴我們,這災臨到我們是因誰的緣故?你以何事為業?你從哪裏來?你是哪一國?屬哪一族的人?』」
   〔呂振中譯〕「眾人對他說:『請告訴我們這災禍臨到我們、是因誰的緣故?你作的什麼職業?你從哪裡來?你本國在什麼地方?你是屬於哪一族之民的?』」
  〔原文字義〕「告訴」顯明,承認;「業」職業,工作;「族」家族。
   〔文意註解〕「眾人對他說:請你告訴我們,這災臨到我們是因誰的緣故?」眾人逼問約拿,他中籤的原因何在。
         「你以何事為業?你從哪裏來?你是哪一國?屬哪一族的人?」這是要查出降災的是哪一位神,因當時各國各族有獨特的宗教,各拜不同的神祗。
  〔話中之光〕(一)

【拿一9】「他說:『我是希伯來人。我敬畏耶和華─那創造滄海旱地之天上的神。』」
   〔呂振中譯〕「他對他們說:『我是個希伯來人;我敬畏的是耶和華,天上的神、那造大海和旱地的。』」
  〔原文字義〕「希伯來人」過河的人,來自遠處的人;「敬畏」害怕,畏懼;「創造」製造,製作;「天上」諸天。
   〔文意註解〕「他說,我是希伯來人」這是昔日以色列人向外族人的自稱。
         「我敬畏耶和華那創造滄海旱地之天上的神」這稱呼表示耶和華不僅是一國一族的神,祂的主權更遍及全世界。
  〔話中之光〕(一)

【拿一10】「他們就大大懼怕,對他說:『你做的是甚麼事呢?』他們已經知道他躲避耶和華,因為他告訴了他們。」
   〔呂振中譯〕「那些人就大大懼怕,對他說:『你幹的這事是什麼事阿!』原來那些人已經知道他是避永恆主之面的,因為他告訴了他們了。」
  〔原文字義〕「大大」巨大的;「懼怕(原文雙字)」害怕,畏懼(首字);憂慮,不安(次字);「躲避」穿越,逃脫;「告訴」顯明,承認。
   〔文意註解〕「他們就大大懼怕」眾人既查出約拿所得罪的是那創造萬有的主宰(參9節),明白此事非同小可,所以大大懼怕。
         「對他說:你做的是甚麼事呢?」眾人對約拿悖逆神的行徑感到驚駭莫名。
         「他們已經知道他躲避耶和華,因為他告訴了他們」意指眾人從約拿的口中知道了使他們陷入困境的緣由。
  〔話中之光〕(一)

【拿一11】「他們問他說:『我們當向你怎樣行,使海浪平靜呢?』這話是因海浪越發翻騰。」
   〔呂振中譯〕「他們就問他說:『我們應該怎樣處置你,使海浪平靜下來、而不衝撞我們?』這是因為海越來越翻騰著。」
  〔原文字義〕「平靜」安靜,無聲;「越發」進行,移動;「翻騰」暴怒,吹襲。
  〔文意註解〕「他們問他說:我們當向你怎樣行,使海浪平靜呢?」他們必然也知道約拿的身分是先知,所以詢問他如何才能平息神的怒氣。風暴既因約拿一人而起,當然平靜風暴的關鍵也在約拿一人。
         「這話是因海浪越發翻騰」意指情勢越發危險,必須立即採取行動。
  〔話中之光〕(一)

【拿一12】「他對他們說:『你們將我抬起來,拋在海中,海就平靜了;我知道你們遭這大風是因我的緣故。』」
   〔呂振中譯〕「他便對他們說:『你們將我抬起、拋擲在海中,海就平靜下來、不衝撞你們了;因為我知道這場大風暴臨到你們、是因我的緣故。』」
  〔原文字義〕「抬起」舉起,升起;「平靜」安靜,無聲;「知道」認識;「緣故」誰,哪個。
  〔文意註解〕「他對他們說:你們將我抬起來,拋在海中,海就平靜了」約拿這話表示他坦然接受神對他的懲治,願意犧牲自己,保全眾人的性命。
         「我知道你們遭這大風是因我的緣故」意指這場風暴既是因他而起,故願意一人承擔責任,免得連累眾人。
  〔話中之光〕(一)

【拿一13】「然而那些人竭力盪槳,要把船攏岸,卻是不能,因為海浪越發向他們翻騰。」
   〔呂振中譯〕「然而那些人卻竭力才槳、要把船攏岸,仍然不能;因為海越來越翻騰而衝撞著他們。」
  〔原文字義〕「竭力盪槳」划,挖;「攏」返回,轉回;「岸」乾地,旱地;「越發」進行,移動;「翻騰」暴怒,吹襲。
   〔文意註解〕「然而那些人竭力盪槳,要把船攏岸」巴勒斯坦沿岸多有礁石,水手面對風浪時,通常寧願將船搖出海,也不願把船攏岸,以免觸礁擱淺;這次他們努力攏岸,大概是不忍心眼睜睜把約拿拋下海送死,想把約拿送上岸去,改往尼尼微覆命,以平息神的怒氣。
         「卻是不能,因為海浪越發向他們翻騰」意指神不同意他們的作法。
  〔話中之光〕(一)

【拿一14】「他們便求告耶和華說:『耶和華啊,我們懇求你,不要因這人的性命使我們死亡,不要使流無辜血的罪歸與我們;因為你──耶和華是隨自己的意旨行事。』」
   〔呂振中譯〕「他們便呼求永恆主說:『哦永恆主阿,求你不要因這人的性命而使我們滅亡哦!不要使流無辜人之血的罪歸於我們哦!因為永恆主阿、是你照自己的旨意主動這事的。』」
  〔原文字義〕「求告」召喚,宣告;「懇求」現在懇求;「死亡」消滅,致死;「無辜」無辜的,乾淨的;「隨自己的意旨」以…為樂,樂意去作。
   〔文意註解〕「他們便求告耶和華說:耶和華啊,我們懇求你」他們原先是「個人哀求自己的神」(參5節),現在聽了約拿的見證,認識耶和華是創造萬有的主宰,所以轉而求告耶和華神。
         「不要因這人的性命使我們死亡,不要使流無辜血的罪歸與我們」意指水手們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惟有把約拿拋下海中。他們首先祈求耶和華不要向他們追討殺約拿之罪,因約拿並沒有得罪他們,以致他們非親手殺他不可。
         「因為你──耶和華是隨自己的意旨行事」現在他們認識耶和華神定意阻止約拿前往他施(參3節),而在船無法攏岸的情況下(參13節),將約拿拋下海中乃是唯一符合神旨意的事。
  〔話中之光〕(一)

【拿一15】「他們遂將約拿抬起,拋在海中,海的狂浪就平息了。」
   〔呂振中譯〕「他們便將約拿抬起、拋擲在海中,海就停止其震怒了。」
  〔原文字義〕「狂浪」暴怒,風暴;「平息」停止,站住不動。
  〔文意註解〕「他們遂將約拿抬起,拋在海中」水手們經過了合理的程序:(1)查出罪魁禍首(參7節);(2)知道他在躲避那創造萬有之主的真神(參10節);(3)又知道風浪是因他而起(參12節);(4)試圖把船攏岸以救約拿的性命,卻是不能(參13節);(5)得出結論必須犧牲約拿的性命,但仍先禱告求神原諒(參14節);(6)最後付諸實行。
         「海的狂浪就平息了」意指神垂聽他們的禱告。
  〔話中之光〕(一)

【拿一16】「那些人便大大敬畏耶和華,向耶和華獻祭,並且許願。」
   〔呂振中譯〕「那些人便大大敬畏永恆主,向永恆主獻祭,並且許願。」
  〔原文字義〕「大大」巨大的;「敬畏(原文雙字)」害怕,畏懼(首字);憂慮,不安(次字);「許」發誓;「願」誓言。
   〔文意註解〕「那些人便大大敬畏耶和華」那些人指外族水手們;他們在親身經歷中認識了耶和華神的大能和不可抗命兩件事,因此「極度地懼怕」(原文字義)祂。
         「向耶和華獻祭,並且許願」指這些外族人承認耶和華的能力,但不表示他們歸信耶和華。他們可能像亞述王從各地遷移安置在撒瑪利亞的異族人一樣,又懼怕耶和華,又事奉自己的神(參王下十七33)。
  〔話中之光〕(一)

【拿一17】「耶和華安排一條大魚吞了約拿,他在魚腹中三日三夜。」
   〔呂振中譯〕「永恆主安排了一條大魚把約拿吞下去;約拿在魚腹中三日三夜。(希伯來經卷作拿二1)」
  〔原文字義〕「安排」派定,指定,計算;「大」巨大的;「吞」吞嚥;「腹中」內臟,腹部。
   〔文意註解〕「耶和華安排一條大魚吞了約拿,」聖經學者對此頗多猜測,並無確論,總之是一種體型龐大的魚類。
         「他在魚腹中三日三夜」這是概略的說法。約拿在魚腹三天仍能存活,實在是個神蹟。在新約,主耶穌引用此事作祂受死、埋葬和復活的預表(參太十二40)。
  〔話中之光〕(一)

叁、靈訓要義

【】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約拿書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約拿書提要」末尾處

本查經注釋是出自《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查經資料大全》http://www.ccbiblestudy.org/index-T.htm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