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9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24年6月16日靈命日糧讀經註釋 [複製鏈接]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4-6-16 07:59:0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rbc 於 2024-6-16 08:00 編輯

【約五1】「這事以後,到了猶太人的一個節期;耶穌就上耶路撒冷去。」

    ﹝原文字義﹞「耶路撒冷」平安的根基,平安的居所。

    ﹝文意註解﹞「這事以後」:按原文或作『這些事以後』;這話表明在作者心中有時序的感覺(參六1;七1)。

          「到了猶太人的一個節期」:『節期』的原文前面沒有加冠詞,究竟是甚麼節期,有許多不同的說法,有人主張是逾越節、五旬節和住棚節等三大節期之一,因為凡虔敬的猶太人都要在此三大節期上耶路撒冷過節;有人主張是逾越節,因為在主耶穌三年半的傳道事工中,一共過了四次逾越節,而在《約翰福音》中只明文提及其中的三次(參二13,23;六4;十一55;十二1);有人主張是普珥節,因為接下去是『逾越節近了』(參六4);另有人根據六章四節的『逾越節近了』,不但主張確定是逾越節,並且認為約六章和約五章的次序顛倒了,應當把約六章放在約五章之前。但我們認為聖經既未明指是何節期,這些爭論乃是多餘的。

    ﹝靈意註解﹞『節期』表徵人們理應滿有歡樂的時候。

          『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太五35),是神的居所;表徵人們理應滿有尊嚴和『平安』(撒冷的原文字義)的地方。

【約五2】「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門有一個池子,希伯來話叫作畢士大,旁邊有五個廊子。」

    ﹝原文字義﹞「羊門」與羊有關的;「畢士大」憐憫之家,仁慈的房子。

    ﹝文意註解﹞「靠近羊門有一個池子」:『羊門』的『門』字,或稱『市集』(market),但有的古卷並無此字;『羊門』(參尼三1)位於聖殿東北角,獻祭用的羊都由這門牽入。『有』字原文是現在式,表示在寫本書時,那池子還存在。

          「希伯來話叫作畢士大」:因這池子係專供養病之用,故稱之為『憐憫之家』(畢士大的原文字義)。

          「旁邊有五個廊子」:池的四周都有廊子,另有一廊將池分為兩半,形成所謂『雙子池』。『廊子』係有頂蓋的柱廊,柱子高達二十餘呎;專為收容病人,在裏面躺臥安歇之用。

    ﹝靈意註解﹞『羊門』表徵進出羊圈的門(參十1),而羊圈則是在新約的救恩還未來到以先,暫時看守神子民的律法(參加三23)。

          『畢士大池子』表徵人們經由遵守律法,而發現自己的軟弱、無能和可憐(參羅七7~24),因此只能仰望神的『憐憫』(畢士大的原文字義)。

          「旁邊有五個廊子」:『五』這個數字在聖經裏表示負責任;『廊子』是保護人們不受日曬雨淋,故表徵摩西律法的庇護。

【約五3】「裏面躺著瞎眼的、瘸腿的、血氣枯乾的,許多病人(有古卷在此有等候水動)。」

    ﹝背景註解﹞人們相信那池水具有治病的功效,因此各方的病人在這裏等候要得著醫治。

    ﹝靈意註解﹞本節表徵在宗教的羊圈裏面,受到摩西律法庇護的人們,都是些生命本質上有毛病的人(病人):『瞎眼的』表徵心眼未開;『瘸腿的』表徵無力行走人生的道路;『血氣枯乾的』表徵缺乏生命的供應。

    ﹝話中之光﹞人離開了基督,生命就顯得不正常,而有各樣靈性的疾病;惟有來到基督的跟前,才有得醫治的可能。

【約五4】「(因為有天使按時下池子攪動那水,水動之後,誰先下去,無論害甚麼病就痊愈了。)」

    ﹝原文字義﹞「痊愈」康復,康健,完整。

    ﹝文意註解﹞有些古卷並無上節的『等候水動』和本節,因此解經家對此有兩種不同的看法:(1)有人認為這段話是後人根據第七節而附加上去的解釋。(2)有人認為這段話乃屬原來經文中的一部分,若沒有這段說明,便顯得那麼多病人聚集在那廊子裏(參3節)相當不合理;乃是後來抄寫經文的人,為著與當時民間流行的崇奉聖水的異教迷信劃清界限,因此故意將它刪除,以避免引起後人不必要的誤會。

          「有天使按時下池子攪動那水」:可能那水池乃屬於間歇性湧泉,或季節性雨泉,故池水會按時漲湧,當漲水時會發生池水波動現象。

    ﹝靈意註解﹞『天使』在此處表徵鼓吹人遵行律法的猶太教領袖。

          『攪動池水』表徵激動人心,使之立志遵行律法。

          『最先下水的就痊愈』表徵人若真能靠己力遵行律法,便是完全人。

【約五5】「在那裏有一個人,病了三十八年。」

    ﹝文意註解﹞「在那裏有一個人」:約翰沒有說明他生的是甚麼病,但從他行動不便的情形(參7節)看來,似乎是一種癱瘓的病,或許至少是瘸腿的。

    ﹝靈意註解﹞本節是一幅寫意的圖畫,『在那裏』含有如下的意思:

                1.在『節期』(1節)理當快樂的時候。

                2.在『耶路撒冷』(1~2節)理當滿有尊嚴和平安的地方。

                3.在『羊門』(2節)理當受到羊圈的保護,免受侵犯。

                4.在『畢士大池子』(2節)理當滿得神的憐憫。

                5.在『五個廊子裏面』(2~3節)理當受到律法的庇護。

                6.在『安息日』(10節)理當享受安息的時候。

          在以上這些美好的情況底下,竟然有一個病了三十八年的人,表示他並沒有享受到快樂、尊嚴、平安、保護、憐憫、庇護和安息。

    ﹝話中之光﹞(一)「病了三十八年」:人生命中的毛病,都是老毛病,都是難於治愈的痼疾。

          (二)對於這樣一個多年生病的人而言,即使是在快樂的節期(參1節),他也沒有快樂;即使是在安息日(參10節),他也沒有安息。

【約五6】「耶穌看見他躺著,知道他病了許久,就問他說:『你要痊愈麼?』」

    ﹝原文字義﹞「痊愈」康復,康健,完整。

    ﹝話中之光﹞(一)人若沒有想得醫治的願望,似乎主也不會無緣無故的醫治人。我們雖然不是靠自己的意思得救,但主拯救一個人以先,他必須願意接受救恩才行。

          (二)主的救恩非常重視我們口裏的承認與求告(參羅十10,13)。

          (三)這個病人尚未向主求告,主就先問他:「你要痊愈麼?」哦,主何其牽就我們,祂的愛真是偉大!

【約五7】「病人回答說:『先生,水動的時候,沒有人把我放在池子裏;我正去的時候,就有別人比我先下去。』」

    ﹝靈意註解﹞本節表徵宗教所能給人的幫助,乃是指示人一些解決人生問題的辦法(「水動的時候...先下去」),卻不能給人力量使之履行那些辦法(「沒有人把我放在池子裏」),因此對軟弱無能的人毫無助益。

          本節也充分暴露了宗教的不合理性:(1)自私:讓人爭先恐後,不顧別人的死活,只顧自己求得醫治;(2)本末顛倒:病情較輕的,反而先得醫治,病勢最嚴重的,總是得不到機會。

    ﹝話中之光﹞(一)每一個宗教都有很多深奧的人生哲理,窮一生之久也無法研透,但人們即使明白了那些哲理,也得不到絲毫的幫助,因為它們都不能供應人力量去付諸實行。

          (二)人不能單憑自己解決生命上的難處,人決不能自己拯救自己。

          (三)凡是需要靠人自己的力量去遵守和實行教條的宗教,結果總是會發現:人上有人,只好歸咎自己不如別人(我正去的時候,就有別人比我先下去)。

          (四)我們若把脫離罪惡的盼望,寄託在任何人身上,必然會招致失望。

【約五8】「耶穌對他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走罷。』」

    ﹝文意註解﹞「拿你的褥子走罷」:『褥子』是一塊輕便的小床墊,為當時窮苦人用的寢具。

    ﹝話中之光﹞(一)我們信徒得救以後,不但是要站「起來」,且要向前行「走」道路。

          (二)許多所謂的基督徒,實際上仍是躺臥在褥子上、靈性有病的人,成天盼望別人給他們幫助(參7節)。

【約五9】「那人立刻痊愈,就拿起褥子來走了。」

    ﹝文意註解﹞「就拿起褥子來走了」:『走』字照著原文的語態,乃是『不斷的行走』或『一直行走』(to walk all around)。

    ﹝話中之光﹞(一)主耶穌叫人行事,未嘗不給人能力去行。這就是主耶穌與各種宗教不同之處:宗教只對人有要求,但從不供給人力量;主耶穌是先供應力量,然後命令人去作。

          (二)主的能力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林後十二9);我們雖然軟弱無能,但只要信靠主,即可有力行動(參腓四13)。

          (三)遵行主的命令,不可看自己的軟弱,而要確定主是否真的有此命令。

          (四)在還沒有得著主的救恩以前,乃是「褥子」托著我們;在得著主的救恩以後,乃是我們拿著「褥子」。生命的能力,就在此顯明。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