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31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24年6月4日靈命日糧讀經註釋 [複製鏈接]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4-6-4 06:27:1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rbc 於 2024-6-4 06:27 編輯

【詩四十二篇題註】「可拉後裔的訓誨詩,交與伶長。」

         詩篇第二卷從本篇開始,一直到七十二篇,與出埃及記相對應。第一卷大都稱神為「耶和華 Yehweh」,第二卷大都稱神為「神 Elohim」。其中可拉的後裔寫了四十二到四十九篇,五十篇是亞薩的詩,五十一至六十五、六十八至七十篇是大衛的詩,七十二篇是所羅門的詩。六十六、六十七和七十一篇沒有署名。──《聖經綜合解讀》

         本篇與四十三篇可能原來是同一篇詩,因為禮儀程式或其他理由而分成兩篇。──《聖經綜合解讀》

         利未的子孫可拉背叛神而滅亡了,但他的眾子沒有死亡(民二十六11),照樣蒙神慈愛,後來成了殿中歌唱者和守門者(代上六、九章)。詩篇中有十二篇(四十二至四十九、八十四、八十五、八十七、八十八)是「可拉後裔」(1節)的詩。──《聖經綜合解讀》

         ◎許多學者認為 42 與 43 原本是同一篇詩, 43 沒有標題,且主題與 42 相似,且 42:5,11 43:5 有同樣的「副歌」。雖然馬所拉經文與七十士譯本都將這兩篇分開。

         ●「可拉」:SH 7141,字義是「光禿的」。 民 26:58 說明可拉是利未家的首領之一。 代上 26:1 把可拉族列為「守門的人」。但 代下 20:19 記錄他們也在讚

美神的行列中。 民 16:1~40 記載這一族始祖可拉的叛變事蹟。──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序言——這是一首大衛的哀歌。他成了“被追逐的逃亡者,在曠野的岩石和山洞中藏身”。他逃離了神的聖所。參加裡面神聖的崇事曾使他得到快活。本詩結構精巧,由差不多長短的兩個段落組成。每段後面都有副歌,先是在第5節,再是在第11節(第三次在詩43:5)。

  有人把詩42篇和詩43篇看成一篇,理由如下:好幾個希伯來語文本把這兩篇合在一起(詩42篇裡兩個相同的副歌再次出現在詩43篇的結尾);詩43篇是《詩篇》卷二中唯一沒有題記的詩歌;詩42:4和詩43:3的情感相似。但“聖山”(詩43:3)如果是指耶路撒冷,詩43篇就不大可能是在大衛躲避掃羅的時候寫的。── SDA聖經注釋

【詩四十二篇詩題 可拉後裔】詩篇第四十二篇,第四十四至四十九篇,第八十四至八十五篇,第八十七至八十八篇都包括了「可拉後裔」一語。可拉最初在民數記二十六58中出現,作為利未各家的首領之一。歷代志上二十四至二十六章討論聖殿的體制時,將可拉族列為「守門的」人(代上二十六1)。按照歷代志下二十19他們亦參與讚美耶和華,這可能是詩篇的祭儀詩集提到他們的原因。──《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四十二1】「神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

         詩人所用的比喻是“鹿”在長期的乾旱中切慕能得到溪水。――《詩篇雷氏研讀本》

《詩篇》卷二以本篇排首,與卷一的明顯不同處是原文卷一多稱神為Yehweh(耶和華),卷二多稱神為Elohim(神或神)。《和合本》譯文也忠實反映了這個特點。本篇分為二段:1至5節為首段,6~11節為二段,四十三篇為第三段。每段均以副歌“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作結。

第一段描寫詩人遠離聖城,受人譏笑的苦況,渴望有神同在。第二段曆述在異地為神所棄,幾至於死的痛苦,但仍堅決仰望神。第三段是祈求神拯救的禱告,本著信心讚美神。――《啟導本詩篇註釋》

         “溪水”一年到頭長流不息,鹿遇乾旱四處尋覓水源,維持生存。神為永活泉源,詩人流亡在外,分外渴慕神。――《啟導本詩篇註釋》

         神啊: 第一句真實表達詩人的心境,他切切尋找神,胸中雖有千言萬語,卻無法用言語完全表達。“切慕”,以肉身的饑渴表達對神的切切思慕,使意境更形象化。 ――《聖經精讀本》

         神並不是我們生活中可有可無、錦上添花的存在,並不是人解決了現實的問題之後,有了閒暇才去追求的精神寄託;而是像曠野中的溪水那樣令人渴慕、必不可少。只有經歷過曠野的乾旱、炎熱,我們才能體會鹿對溪水的「切慕」(1節);只有經歷過人生的曠野,我們才能像詩人一樣「渴想神」(2節),體會到人生不能沒有神,就像鹿不能離開溪水一樣。「鹿」(1節)原文指母鹿。──《聖經綜合解讀》

         ●「鹿」:SH 3544,「鹿」。這個字通常是指「雄鹿」但此處是陰性,指「母鹿」。但有些抄本作「雄鹿」。

         ●「切慕」:SH 6165,「渴望」。

         ●「溪水」:SH 6500+SH 4325,「河道的水」。──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鹿('ayyal)。“公鹿”。可能要拼為'ayyalah(“母鹿”),與希伯來語陰性動詞“切慕”一致。

  1~6節是哀歌的第一段。

  切慕(`arag)。“渴望”。`Arag只出現在這裡和珥1:20,在那裡譯為“發喘”,但意思可能和這裡是一樣的。

  我的心。或“我”(見詩16:10注釋)。── SDA聖經注釋

【詩四十二1 鹿/心】現存好幾個主前八世紀和七世紀的印章上,都刻了母鹿漫步(尋覓水源?)的場面。基珥提出這個藝術題材如此流行,可能和這篇詩所用的象喻有關。──《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四十二1~5】詩人的苦況:他落在一個痛苦的光景裡(可能是被放逐),為人譏笑,心中渴望神的同在。當他記起以前在聖殿守節時的歡樂,更叫他悲上加悲。――《串珠聖經註釋》

         神是切慕之心的力量。事實上兩首詩是彼此相通的一首詩。證據:42篇有標題,43篇沒有標題;兩首詩的結語都是“我的心哪……是我的神”。關於作者,關鍵在於如何解釋標題。標題中有“可拉後裔的訓誨詩”,大部分聖經學者認為所有格“……的”不一定意味作者,且“後裔”原文是複數形態,如此看,標題可能指利未支派的子孫、管理聖殿的可拉家族保藏了本詩。大多數學者認為本詩是大衛所寫,遭受兒子叛亂之際(撒下15:1~12),呼求神的拯救。根據結語分成三部分:①遭到仇敵譏誚,以切慕之心呼求神(42:1~5);②向神陳明所受的苦痛(42:6~11);③經歷信仰的懷疑和苦惱後,再次更新信仰,確信主必幫助,身處患難卻剛強、稱頌神(43:1~5)。 ――《聖經精讀本》

         詩人仿佛處於被全世界拋棄的悲慘境地,切切尋求、呼告神的詩人,如同切慕溪水的小鹿。詩人陳明自己的生命僅剩眼淚,回顧往昔美好的信仰生活。 ――《聖經精讀本》

         那講求對稱的詩歌:「如鹿切慕清涼小溪」,加上一句形容:「因受追趕,熱氣難當」。但是詩人心目中所想的,似乎是由乾旱帶來的緩慢痛苦(參約珥書一20類似的表達),這情景耶利米書十四1~6節描寫得極其淒涼,草場枯乾,動物暈眩、氣絕。詩人靈裏長期的苦痛,可由第2節的哀聲幾時?看出,他荒蕪的光景則可由外人的譏刺在那裏呢?(3節)顯明。在人面前他很容易受攻擊,因為他已經聲明自己的信仰;當神的道路難以測度時,他就會遭譏笑。在他內心中,他也容易受傷,因為他所渴慕的乃是神;其餘事物都不能滿足他:請注意第1b節與第2節的重複語。這隻「受擊打的鹿」不像駱駝,慣於住在沙漠,能自給自足。他曾選擇饑渴慕義的人所得到的祝福,而不輕易自欺說:「你已經飽足了。」──《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四十二2】「我的心渴想神,就是永生神;我幾時得朝見神呢?」

         對詩人來說,生活中不可以沒有神,他所仰望的神是永活的,不象異邦的偶像,泥塑木雕,沒有生命。他渴望回到故土,在聖殿中侍奉。――《啟導本詩篇註釋》

         「永生」:應作「永活」,耶和華永遠真實地活著,不像那些沒有生命、由人手所造出來的偶像。

          「朝見神」:到聖殿敬拜神。――《串珠聖經註釋》

         永生神: 詩人有力地申明,雖然目前處於患難,但神沒有慘敗或死去。人確信永生之神,就必靠著神的永在,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至完全滅亡。幾時得朝見神呢: 詩人回顧昔日在耶路撒冷聖所敬拜神的喜樂之情。 ――《聖經精讀本》

         詩人所「渴想」的那位神,是「永生神」(2節)、是「笑臉幫助我」的(5節)、是「我的神」(6節)、是「必向我施慈愛」的(8節)、是「賜我生命的」(8節)、是「我的磐石」(9節)、是「我臉上的光榮」(11節)、是「伸我冤的」(四十三1)、是「賜我力量的神」(四十三2)、是「引導」我的(四十三3)、是「我最喜樂的神」(四十三4)。──《聖經綜合解讀》

         ●我的「心」渴想:SH 5315,「自我」、「生命」。

         ●「渴想」:SH 6770,「口渴」。

         ●「朝見神」:原文是「看見神的面」。──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渴想。本句加強了語氣。大衛在逃生的地方夏天很熱,經常缺水。時而有野獸阻礙溫柔的鹿接近稀有的水源。

  永生神。詩人小心選擇神的稱呼,在本篇和下一篇裡,強調自己極需神的幫助(見第8,9節;詩43:2,4)。

  得朝見神。在出23:17和詩84:7中,該片語指前往聖所。本詩強調來到神面前(見詩43:5,出34:24;申16:16;31:11)。聖所被視為人類會見神的特殊場所。── SDA聖經注釋

【詩四十二2 心】在希伯來語舊約中,譯作「靈魂」(NIV,和合本:「心」)的字眼是內弗什 (nephesh)。這字所指的是「自我」或「活物」(見:創二7;直譯:神「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他就成了活著的內弗什」),但不是新約中的「永生靈魂」。因此,聖經並沒有暗示內弗什在人死後仍然存活。這字與亞喀得語的納帕舒(napass%u)有關聯,後者所指的是頸項或喉嚨,引伸解作氣息。在希伯來用法中,身體和生命活力並沒有分別。因此,在列王紀上十九4等經文中,內弗什是指「性命」。像這首哀悼詩歌般「將靈魂倒出」(詩四十二4「我的心極其悲傷」4;撒上一15「傾心吐意」),能夠耗盡身體的精力或生命力。按照埃及的想法,使人有生命的活力是「巴」(ba),並且將之描繪成有人臉面的鳥。「巴」在人死時與身體分離,並被視為永恆不死的。但其所在卻是天上,不是屍體所前往的冥界。埃及文學中有一篇名叫《人和他「巴」的爭論》的著作,討論自殺的可行性。與「巴」相對的「卡」(ka)則比較像是人死之後留下的影兒。「卡」住在死者的安葬肖像中,享用獻給死者的供奉,因此,比較接近死者亡魂的概念。在美索不達米亞這個靈魂稱為「埃坦穆」(et]emmu),並且需要供獻來安撫。學者經常視之為鬼魂。在美索不達米亞人的想法中,「劄基庫」(zaqiqu)是人的另一個部分,似乎與靈魂最為接近。「劄基庫」和「埃坦穆」一樣,在人死後依然存活,但文獻之中甚少討論。在以色列的用語中,死者的靈稱為「伊羅興」(elohim)。聖經用這個字來描述撒母耳的靈魂(撒上二十八13)。──《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四十二3】「我晝夜以眼淚當飲食,人不住地對我說:“你的神在那裡呢?”」

         “以眼淚當飲食”乃形容痛苦之深,終日以淚洗面。與神為敵的人看見信神的人受苦,總會譏笑,問他所信的神在哪裡,不是神不關懷他,便是並不存在。――《啟導本詩篇註釋》

         「你的神在那裡呢」:仇敵譏笑詩人,認為他的神其實不存在;不然,為甚麽讓他受苦呢?――《串珠聖經註釋》

         你的神在哪裡呢: 在信仰上污辱承受痛苦的義人,其實是對神的褻瀆。因義人是神的百姓,神是義人之主。永生之神必彰顯公義。――《聖經精讀本》

         當我們受苦的時候,即便我們自己不問「神在哪裡」(3節),仇敵也會不住地替我們問:「你的神在哪裡呢」(3節)?當初期教會被尼祿皇帝逼迫,信徒被殘殺的時候,仇敵也不住地問:「你的神在哪裡呢」?初期教會就躲在墳墓地洞中頌念這首詩,一直到神顯明大能,使整個羅馬帝國被基督化。現在還能看到在那些洞中所刻的鹿像。──《聖經綜合解讀》

         ●當「飲食」:SH 3899,「食物」、「麵包」。

         ●人「不住地」:直譯是「白天與夜晚」。「整天」的意思。──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眼淚。見詩80:5。

  飲食(lechem)。詩人在這裡把眼淚說成食物很有意思。烏加列詩人曾說到喝“眼淚如酒”。

  人……說。大衛的仇敵用難聽的話嘲笑他,暗示大衛所信靠的神一點兒也不關係他的利益。── SDA聖經注釋

【詩四十二4】「我從前與眾人同往,用歡呼稱讚的聲音,領他們到神的殿裡,大家守節。我追想這些事,我的心極其悲傷。」

         詩人緬懷舊日在聖殿中守節的歡樂,不覺悲從中來。“領他們到神的殿”一語說明作者是負有侍奉責任的人。――《啟導本詩篇註釋》

         我的心極其悲傷: 不信者褻瀆信仰和神的存在,信徒必感到極度憤怒與悲傷。對於基督徒,越是這種時候,越要切切尋求神。 ――《聖經精讀本》

    回想過去怎樣和大家一起崇拜神,而現在又是如何的寂寞,就難免心中會悲傷。思想過去怎樣踴躍崇拜耶和華,現在卻心中渴慕與他親近。這樣表示渴慕見他,就是希望神再賜大復興。在神面前傾心吐意,渴望神再賜恩,再賜機會,在他面前和大家一同歡喜快樂。有許多基督徒從來沒有經過一次正式的大復興。但是那些經過的人,屢次說到是不能忘記的經驗。他們經過了一次,知道真復興快樂的味道。總是心中切切盼望神再賜大復興。── 包忠傑《詩篇註解》

         詩人此時可能正在流亡之中,緬懷昔日在聖殿中守節的歡樂,所以心中「極其悲傷」(4節)。我們在屬靈低谷的時候渴慕與神親近,追想神時心中「極其悲傷」,但卻並不悲哀。許多人從來沒有嘗過與神親近的喜樂,既沒有得到過,也就沒有失去後的「悲傷」,這才是真正的悲哀。──《聖經綜合解讀》

         「用歡呼稱讚的聲音領他們到神的殿裡」(4節),表明詩人可能在聖殿詩班中事奉,或者帶領節慶的遊行。──《聖經綜合解讀》

         ●「我的心極其悲傷」:直譯是「我的性命傾倒在我身上」。

         ◎ 42:4 表達出作者似乎是離開了聖殿,短時間內無法回去。也很可能是作者被擄到約旦河北部 42:6~7 無法回去。──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流亡中的大衛回憶起他和眾人在神的聖所敬拜的日子。那時他們在神面前歡喜快樂。這樣的回憶使受苦者更加難受。“回憶幸福的過去是最悲傷的事”(丁尼生,1809~1892)。但另一方面,回憶神的引導也會給受苦者帶來堅持不懈的力量。── SDA聖經注釋

【詩四十二4 節期遊行】這一類的遊行甚少在聖經中提及,但本節所提的大概與詩篇六十八24所述的節日慶典同類。該處經文所述的遊行是由祭司率領,隨同的人包括了歌唱者、弦樂手,以及其他樂師,一同前往耶路撒冷聖殿的入口。詩篇一一八27所述的也是節日的遊行,參加者手執樹枝,跳舞直「到壇角那裡」(參看該處經文的注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詩四十二5】「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神,因他笑臉幫助我,我還要稱讚他。」

         “憂悶”。失望。“煩躁”。不安。也見於第6、11節及第四十三篇5節。――《詩篇雷氏研讀本》

         這是第一段的副歌。作者責備自己為什麼灰心,不本著信心讚美神,因祂是人的幫助。本節下半可譯為:“應當仰望神,還要讚美祂,祂是我的救主、我的神”。“笑臉”有鼓勵、支持、拯救之意。――《啟導本詩篇註釋》

         我的心哪: 詩人將自己的心冠以第二人稱,清楚表明:雖然心在憂愁,然而,真正的自我卻始終堅立於信仰之上。應當仰望神: 詩人回顧往日神驚人的幫助,確信神必幫他度過難關,決志更加切慕神。詩人以優美的詩句描繪仰望神的信仰智慧。還要稱讚: 在痛苦中依然能稱頌神,因詩人堅信耶和華是永生之神,必得最後的勝利。這是惟有聖徒才能知曉的尊貴秘密(西1:24)。 ――《聖經精讀本》

         當我們「憂悶、煩躁」(5節)的時候,應當省察自己的「心」(5節)、「仰望神」(5節)。整天盯著環境和難處,只會徒增煩悶,不能「耐性等候」神(四十1)。──《聖經綜合解讀》

         第5節是本詩的副歌,在11節和四十三5中重複。「憂悶」(5節)原文是「彎腰、絕望」。「煩躁」(5節)原文是「騷動、吼叫」。「仰望」(5節)原文是「等候、期望」。「祂笑臉幫助我」(5節)原文是「祂的臉是救恩」。──《聖經綜合解讀》

         ●我的「心」哪:SH 5315,「自我」、「生命」。

         ●你為何「憂悶」:SH 7817,「被丟棄」、「絕望」。

         ●「煩躁」:SH 1993,「騷動」、「激動」。

         ●「仰望」:SH 3176,「等待」、「等候」。

         ●「他笑臉幫助我」:直譯是「他的臉是救恩」。

         ◎ 42:5 是個很大的反差,作者想到自己目前的處境,心情欠佳。但又立刻提醒自己,應該等候神,因為神是救恩。

         ◎ 42:11 與 43:5 是完全一樣,作「我的臉」, 42:5 是「他的臉」,有學者認為 42:5 是抄寫錯誤,也有人認為這是一種文學手法。──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為何?第5節是本詩的副歌(在11節和詩43:5重複,稍有變動)。在這樣快樂的回憶中,大衛為自己的沮喪自責。

  憂悶。直譯是“被壓彎”。

  。詩人指自己。

  煩躁(hamah)。如野獸吼叫,海浪咆哮(見詩46:3),或風在哀鳴。

  仰望。見詩25:3;27:14;哀3:24。我們唯一的盼望是神,卻從自己身上尋找安慰。

  還要。在屬於神的日子裡,只要我們不斷信靠祂,一切都將平安。

  因他笑臉幫助我。直譯是“祂面容的拯救”(見詩13:1)。神拯救的方式多種多樣的。── SDA聖經注釋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