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14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24年3月29日靈命日糧讀經註釋 [複製鏈接]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4-3-29 07:27:3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rbc 於 2024-3-29 07:29 編輯

【彼前三13】「你們若是熱心行善,有誰害你們呢?」

    〔原文字義〕「熱心」熱情,熱衷於某事,切慕;「害」傷害,作惡。

    〔文意註解〕「你們若是熱心行善」:『熱心』按原文意指如同狂熱愛國主義者奮銳黨人那樣的熱情;『熱心行善』指以行善為職志,投身其中的人。

          「有誰害你們呢?」這話不是說沒有人會加害熱心行善的人,乃是說任何反對的人最多僅能傷害我們的身體,卻不能傷害到我們的屬靈生命(參太十28)。

    〔話中之光〕(一)約翰施理曾說:「沒有熱愛的心,其心則不純;缺乏熱忱的美德,其美德則速逝。」

          (二)一個人若充滿行善熱心,則其他惡事就對他無能為力了。

          (三)敵人對基督徒所能做的,無論多惡劣也不會是永恆的傷害。敵人可以傷害他的身體,但決不能傷害他的靈魂。

【彼前三14】「你們就是為義受苦,也是有福的。不要怕人的威嚇(的威嚇:或譯所怕的),也不要驚慌;」

    〔原文直譯〕「但你們如果為義而受苦,也是有福的。你們不要怕他們所怕的(或他們的威嚇),也不要慌亂不安;」

    〔原文字義〕「受苦」受害;「威嚇」使之害怕;「驚慌」動搖,困擾,騷擾,心緒不安。

    〔文意註解〕「你們就是為義受苦,也是有福的」:這句話按意思引自主耶穌的登山寶訓『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太五10~12)。

          「不要怕人的威嚇,也不要驚慌」:『怕人的威嚇』按原文應譯作『怕人所怕的』;全句可能引自賽八12『他們所怕的,你們不要怕,也不要畏懼。』

    〔話中之光〕(一)信徒在受逼迫時,若體會有主基督的同在,他們就有從神而來的膽量,引導他們作美好的見證。

          (二)與其懼怕仇敵,倒不如全心信靠神,相信基督統管一切,由祂掌管我們的思想和情感,仇敵就沒有辦法動搖我們了。

          (三)有人曾說:「我們不大畏懼神,是因為我們過於懼怕人。」

【彼前三15】「只要心裏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

    〔原文直譯〕「只要在你們的心裏尊主基督為聖。時常作好防守的準備,用溫柔和敬畏來答覆任何人詢問你們關於你們裏面盼望的緣由;」

    〔原文字義〕「尊…為聖」分別為聖;「緣由」說明,交代;「回答」解釋,辨護。

    〔文意註解〕「只要心裏尊主基督為聖」:『尊主基督為聖』意指將基督從各樣事物中聖別出來,尊祂為主,使祂在凡事上居首位(參西一18)。

          「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盼望』指對承受永遠生命的活盼望(參一3);『緣由』指合理的解釋。

          「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常作準備』指平時就作好準備如何回答的工夫;『溫柔』指回答時的態度溫文有禮;『敬畏的心』指回答時的存心和動機出於對神的敬畏。準備是對己,溫柔是對人,敬畏是對神。

    〔話中之光〕(一)真正尊主基督為聖的人,應當讓祂主宰我們生命的每一範疇,包括我們的財產、職業、收藏、婚姻、閒暇等等。

          (二)人若心裏尊主基督為大,對這人來說,生命中最寶貴的,乃是他與神之間的關係,而這關係是世上任何事物也不能奪去的。

          (三)一位有主在心的人,必定滿有敬畏及溫柔。他敬畏神,因為他深知神是那一位;他有溫柔,因為他是由神作主,而非自我作主。

          (四)一個可悲的現象,就是有許多基督徒對本身所信的是甚麼,及為甚麼要信,都啞口無言,或一竅不通。基督徒必須在心智與屬靈上作好準備,能為自己的信仰作出合理的解釋。

          (五)欲使人歸信基督的最佳方法,乃是不斷地以好言相勸;強蠻的頑辯,只有促使人見基督教則迴避之。

          (六)神學上的爭辯最易令人大動肝火;宗教見解的差異,最易令雙方互相敵視。無論在傳講福音或為真道辯護時,我們必須以愛心進行。

【彼前三16】「存著無虧的良心,叫你們在何事上被毀謗,就在何事上可以叫那誣賴你們在基督裏有好品行的人,自覺羞愧。」

    〔原文直譯〕「持守著純善的良心,使那些誣賴你們這在基督裏有好品行的人,就在毀謗你們是作惡者的事上,自覺慚愧。」

    〔原文字義〕「無虧」美好的,完美的;「誣賴」凌辱,騷擾;「自覺羞愧」感慚愧。

    〔文意註解〕「存著無虧的良心」:指行事為人良心沒有不安,自覺對得住神(參二19)。

          「叫你們在何事上被毀謗」:『被毀謗』指被人以莫須有的罪名加在身上;世人常因對方不是同路人而隨意怪罪別人(參四4)。

          「就在何事上可以叫那誣賴你們在基督裏有好品行的人,自覺羞愧」:『誣賴』指惡意地用傷人的言語或行為來對待別人;『在基督裏』指以基督為其生活的規範,並在凡事上聯於基督;『有好品行的人』相當於本段聖經裏的『義人』、『熱心行善的人』、『心裏尊主基督為聖的人』和『存著無虧的良心的人』(12~16節);『自覺羞愧』指其良心受控告,但不一定會歸結於真正的悔改(參太廿七3~4;林後七10)。

    〔話中之光〕(一)基督徒的生活,是信仰的最佳辯護!讓我們的行為能無虧於良心。讓我們以無瑕及清高的生活,來面對批評。

          (二)我們不能避免別人的攻擊,但至少可以減少給別人找話柄的機會。只要我們所做的事都正確,別人便找不到批評指責的理由,反而叫他們自慚形穢,所以要以好行為勝過一切批評。

          (三)有人曾如此說:「所謂聖人,就是其生活能令他人更容易相信神的人。」

          (四)一個人必須「在基督裏」行事為人,才能在神眼中看為是「好品行的人」。

          (五)言語若不謹慎,常會自食其果,自取其辱。

【彼前三17】「神的旨意若是叫你們因行善受苦,總強如因行惡受苦。」

    〔原文直譯〕「你們行善而受苦,如果神的旨意願意這樣,總比行惡而受苦的好。」

    〔原文字義〕「強如」好過,更美。

    〔文意註解〕「神的旨意若是叫你們因行善受苦」:『神的旨意』指神為著我們的益處而對我們所處的環境有所安排(參羅八28);『叫你們因行善受苦』這話暗示前面所說的『熱心行善』和『存著無虧的良心』行事(參13,16節),不一定會改變反對者的態度,而仍叫我們繼續受冤屈的苦。

          「總強如因行惡受苦」:『總強如』指權衡之餘,寧取其中之一;『因行惡受苦』指一切出於自己的過失或疏忽而招致的苦。

    〔話中之光〕(一)只要是「人」,就必都有人生的苦難,問題乃在於我們所受的苦,是自己招來的呢?還是神所安排給我們的?

          (二)信徒受苦若是出於神的旨意,就必含有積極的作用:信心是否牢靠;受苦能考驗人依靠神的真正程度。

          (三)既然苦難不能避免,倒不如接納為一種應有的生活方式,成為基督徒獨有的特權,其他人就是求也得不到哩!

【彼前三18】「因基督也曾一次為罪受苦(有古卷:受死),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為要引我們到神面前。按著肉體說,祂被治死;按著靈性說,祂復活了。」

    〔原文直譯〕「因為基督確曾一次總括地為罪(複數)受苦,(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為要領你們進到神面前。在肉身裏,祂是被置於死了,但在靈裏,祂卻得以存活了。」

    〔原文字義〕「罪」罪行(原文複數詞);「受苦」受害;「義的」公正,公平;「肉體」肉身;「靈性」靈,心靈。

    〔文意註解〕「因基督也曾一次為罪受苦」:『一次』指一勞永逸,一次所作,成全到永遠(參來七27~28);『為罪受苦』並非指因祂自己有罪,因而受苦受死,乃指祂代替人擔當罪的刑罰而受苦受死,使我們得以蒙神赦罪。

          「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義的』指主耶穌基督;『不義的』指我們歷世歷代的罪人。

          「為要引我們到神面前」:『引』字的原文意指引薦,古時宮廷侍者引導賓客覲見帝王的用語;『到神面前』本來罪攔阻在神與人中間,使我們不能親近神,如今罪既被除去,我們就得以來到神面前(參來九26;弗二13)。

          「按著肉體說,祂被治死」:『肉體』指主耶穌降生在地上時所穿戴的肉身(參約一14);『治死』指祂被人釘死在十字架上。

          「按著靈性說,祂復活了」:『靈性』指主耶穌所賴以活在地上的靈(參可二8「心」原文為「靈」),當祂在十字架上斷氣時曾將其交在父手裏(參路廿三46「靈魂」原文是「靈」);『復活』按原文和21節的復活不同字,這裏意指『得以存活』,當主的肉身被釘死時,祂的靈並沒有死,而仍舊是活著的,所以這裏的『復活』並不是指在祂死後第三日的復活(林前十五4),而是指在祂的肉身復活之前,祂的靈仍舊活著未死,祂就是在這靈裏曾去陰間宣告得勝(參19節)。

    〔話中之光〕(一)每一位受苦的基督徒,都應該知道他有一位受苦的主;祂自己先於我們受苦,為要成為我們受苦的表率和搭救(參來二10,18;四15)。

          (二)我們所受的苦,泰半是自己惹來的,而基督的受苦,完全是為著別人。

          (三)關於基督代替性贖罪的苦,只有祂一人能夠承當,我們絲毫不能參與;但基督為著見證而受苦,我們卻要與祂一同受苦(參四13),並且須盡力「補滿基督患難的缺欠」(西一24)。

          (四)「死」並不是生命的終結,死乃是一項解脫,要帶領人進入另一個領域;所以我們還在肉身裏活著時,不要注重今生的生命過於永活的生命。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