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15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24年2月1日靈命日糧讀經註釋 [複製鏈接]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4-2-1 07:27:5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rbc 於 2024-2-1 07:29 編輯

【腓二1】「所以在基督裏若有甚麼勸勉,愛心有甚麼安慰,聖靈有甚麼交通,心中有甚麼慈悲憐憫」:

    ﹝原文直譯﹞「所以在基督裏若有甚麼鼓勵,若有甚麼愛的安慰,若有甚麼靈裏的交通,若有甚麼慈心和憐憫」:

    ﹝原文字義﹞「勸勉」在旁安慰,鼓勵;「安慰」在旁說話,使之舒暢,支持;「交通」相交,同領;「慈悲」內在情感,同情心;「憐憫」仁慈,憐恤。

﹝文意註解﹞「若」:字在原文沒有疑惑的意思,乃是既有的事實,是下面行動的條件和根據。

          「若有甚麼」:亦即『既然有了』。

          「在基督裏若有甚麼勸勉」:信徒之間的勸導與鼓勵,一面是因彼此與基督的關係而有,一面也以基督為其範圍。

          「愛心有甚麼安慰」:指出於愛心帶著溫柔的言語。

          「聖靈有甚麼交通」:指信徒一同有分於聖靈,或在聖靈裏彼此相交。

          「慈悲」:指內裏的感受。

          「憐憫」:指外在的表達。

﹝話中之光﹞(一)由於教會傳福音事工非常艱鉅,並且使命非常重大(腓一27~30),「所以」信徒之間需要彼此勸勉、互相安慰和同情。

          (二)信徒惟有在基督裏和在靈裏,才能與別的信徒發生正當的關係。

          (三)彼此勸勉的生活,是基督徒該有的情形;可惜在今日教會中,肯接受別人勸勉的人實在太少了。

          (四)只有在基督裏,才能彼此勸勉;在基督之外,勸勉徒生問題。

          (五)我們若有甚麼從基督而來的話,由聖靈的感動而有的勸勉,便不可積壓在心中,而應當在愛中說誠實話(弗四15)。

          (六)信徒總要趁著還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勸(來三13);在主裏互相勸勉,是基督徒應盡的責任。

          (七)凡是需要別人去安慰的人,必然是失敗、灰心、遭遇患難或靈性軟弱的人,對於這種人,千言萬語往往不如一滴同情的眼淚。

          (八)能叫人心得安慰的,並非安慰者的身分、口才或學問,而是他愛心的流露,特別是在愛裏用溫柔的言語來安慰。

          (九)甚麼是真正的愛心?愛是用我的心把他的心包圍起來。

          (十)我們若安慰人不得其法,結果不但不能安慰人,反倒使人愁煩。

          (十一)信徒之間缺乏靈裏的交通,就是缺乏生命的交流;我們惟有常在靈裏有交通,才會供應別人,也才會叫自己得到供應,因而長進。

          (十二)許多時候,我們只注意個人與神之間『縱』的交通,卻忽略了信徒彼此之間,以及眾教會之間『橫』的交通。

          (十三)魔鬼慣用的技倆,就是在信徒之間製造隔膜,從而引起誤會與偏見,然後予以各個擊破。

          (十四)對於軟弱、失敗的人,應當有同情和體諒的心;但對於罪惡和情慾本身,千萬不可同情、包庇。

【腓二2】「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

    ﹝原文直譯﹞「你們就要思想相同的事,有相同的愛,在魂裏聯結,思想同一件事,以滿足我的喜樂。」

    ﹝原文字義﹞「意念」心思,思想;「愛心」神聖的愛;「一樣的心思」原文無「心思」,同一氣息,魂裏聯結;「滿足」完成。

﹝文意註解﹞「意念相同」:保羅的意思不是指一致的思想,而是指信徒心思和意念,應當朝向相同的方向和目標。

    ﹝話中之光﹞(一)基督徒的合一,不是以某人的看法為看法,或以某人的喜愛為喜愛,而是以共同的目標──基督──為聯結點。

          (二)信徒的思念和情感,應以基督為交集點,否則必造成彼此不和。

          (三)信徒之間應當愛心相同,不該厚此薄彼,對人有不同程度的愛。

          (四)信徒不能合一的難處,並不在於他們的靈,乃在於他們魂裏的心思和情感。

          (五)信徒應當努力追求,讓那在他們靈裏的基督,浸透並變化他們的魂,如此才能在魂裏達致合一。

          (六)不論一個工人的靈性多高,其情緒仍難免受其他信徒們情況的影響。

          (七)主工人的喜樂與滿足,並非外面事務的興盛,而是教會真實的合一。

          (八)第一節是第二節的根源:勸勉產生意念相同;愛心安慰產生愛心相同;聖靈交通產生一樣的心思、一樣的意念。

          (九)教會的同心,不只叫神喜樂,並且叫神有滿足的喜樂。

【腓二3】「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

    ﹝原文字義﹞「結黨」營私爭勝,爭鬥圖利己方;「貪圖」依照;「虛浮的榮耀」虛榮心,空洞的意見,沒有根據的驕傲,錯誤的自負;「存心謙卑」在卑微裏,低如地毯;「看」計算;「強」超越,高過,更好。

    ﹝文意註解﹞「凡事不可結黨」:原文意指沒有一件事是按照自私的野心,偏袒一方的意見。『結黨』是屬肉體的行為(加五20),和「貪圖虛浮的榮耀」同為破壞教會合一的根源。

          「存心謙卑」:指心裏卑微,但不是自卑,而是一種正確評估自己的態度,不自負,不自誇,不為自己留地位。

          「看別人比自己強」:不是低估自己的才能,而是虛心接納別人,肯定別人應獲的待遇。

    ﹝話中之光﹞(一)人有兩隻眼睛,故當一面看自己,一面也看別人,且當更清楚地看出別人的長處來。

          (二)信徒應當注意看自己:有沒有自私的野心,有沒有錯誤地高抬自己?

          (三)凡是我們對事務或真理的看法,因人而易,必定是受「結黨」的靈所影響。

          (四)真正的榮耀是極重無比的,且是人所看不見的(林後四17~18);凡是顯明的,多人能看見的,都是「虛浮的榮耀」。

          (五)明知自己的意見是錯的,卻還要堅持己見,這就是一個「貪圖虛浮的榮耀」的人,因為他只顧自己的面子和別人的贊賞,而不顧神的稱許。

          (六)我們一旦「貪圖虛浮的榮耀」,就會使我們失去客觀公正的態度,事事講求虛榮,而不以真理為處事的準則。

          (七)「看別人比自己強」,乃是謙卑的標誌;只有存心謙卑的人,才會發覺別人的長處,也知道自己有不如別人的地方。

          (八)信徒若看別人身上的基督(長處),而看自己身上的老我(短處),就能「看別人比自己強」。

          (九)有些信徒從表面看來,似乎一無所長,沒有用處,但若仔細觀察,在他們身上總有甚麼地方是別人所不及的。

          (十)「存心謙卑」,是針對結黨與貪圖虛榮的藥方,也是達到合一最有效的途徑;驕傲的人很難與人相處,是合一最大的障礙。

          (十一)信徒不是故作「謙卑」的外貌,乃是從內心裏發出來的;口裏說謙卑的話的,不一定有謙卑的存心。

          (十二)凡是說:『我』有甚麼權柄,『我』應當得著甚麼的人,他永遠不會謙卑。

          (十三)「謙卑」的意思是,我們要把自己降卑,像『地毯』(原文)那樣,攤在地上,讓別人在我們身上行走,覺得柔軟而舒服。

          (十四)「謙卑」是全部美德中最難的一件;撒但所以成為撒但,乃因牠驕傲。

          (十五)在信徒中間所發生不幸的爭執,若不是因為「結黨」,就是因為彼此想為大(「貪圖虛浮的榮耀」),互不相讓。

【腓二4】「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

﹝原文字義﹞「顧」顧念,留意,思及,慎重。

    ﹝文意註解﹞不是說,信徒不可照顧到自己的益處;乃是說,應當以同樣的心態,兼顧到別人的益處。

    ﹝話中之光﹞(一)我們與弟兄姊妹相處,對自己應當「看別人比自己強」(3節),對別人則應當「也要顧別人的事」。

          (二)不是說『不要顧自己的事』,乃是說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人若不顧自己的事,就是一個懶惰的人;若不顧別人的事,就是一個驕傲且無情的人。

          (三)信徒應當顧念別人的需要,但對待自己的需要,卻不可凡事依賴別人的照顧,而要盡力自己照顧,並且仰賴神的幫助。

          (四)教會中多少的毛病,都是我們的『自我』在作祟,而『自我』也是我們最不容易擺脫的一個枷鎖。

          (五)世人是損人利己(詩四十九18),信徒是捨己利人;「顧別人的事」,乃是一個捨己的生活。

          (六)信徒真實『謙卑』的表現,在於顧到別人的益處。

          (七)顧別人的事,不但可以使別的肢體免陷於孤獨無援,也使自己免於孤獨;顧別人的事,其實也是幫助了自己。

          (八)神容許我們各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缺欠,但藉著肢體彼此相顧,使所有的缺欠都能得到補正。

          (九)如果主像我們這樣的冷淡,這樣的不顧別人,那麼,就沒有你我今天的光景了。

   

【腓二5】「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

    ﹝原文直譯﹞「應當讓基督耶穌裏面的心思,也存在你們裏面。」

    ﹝話中之光﹞(一)信徒以基督的心為心,是教會合一的根源。

          (二)信徒必須先有基督的存心和意念,然後才能有一至四節那樣的存心和意念。

          (三)只有以基督那『倒空自己』的心懷為心懷的人,才能顧念到別人的益處。

          (四)在教會中,眾人都以基督為中心,大家都注目於基督,以祂的心思為心思,以祂的觀念為觀念,以祂的靈為靈,以祂的行徑為行徑的時候,才會產生真實甜美的交通與合一。

【腓二6】「祂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

    ﹝原文字義﹞「本有」生存著,存在於;「形像」形狀,與實質相符的外貌;「強奪」緊抓不捨,堅持不放,可供利用的鴻運。

    ﹝背景註解﹞本章第六節至第十一節,許多人認為是早期教會的一首讚美詩,為保羅採用並潤飾,以表達他對基督的信念和頌讚。

    ﹝文意註解﹞「祂本有神的形像」:指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裏面(西二9),祂具備了神『所以為神』的一切特性的總和。

          「與神同等」:指基督在地位上和尊榮上,原與神平等。

          「不以自己...為強奪的」:指祂並不以自己原有的地位為不能捨去的而想要強行保住。

    ﹝話中之光﹞(一)祂甘心捨棄一切合法的權利,這是基督耶穌的心!

          (二)世人不肯放棄自己既得的權利,這是罪人的本性,但在教會中,竟也有很多信徒為著權利而勾心鬥角,這是何等可羞恥的情形。

          (三)我們的主永不為祂自己的權利說甚麼話;請記得,我們沒有一個人可以為自己的權利說甚麼話。

          (四)基督徒不只是求不虧待別人,乃是當別人虧待我時,我仍然忍受得住。

          (五)主的順服,是順服與祂「同等」的;但我們卻常不能順服比我們大的(譬如順服神)。

【腓二7】「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

    ﹝原文字義﹞「反倒」但是;「虛己」倒空自己,放棄一切,脫除尊榮;「樣式」相似,彷彿,認同。

    ﹝文意註解﹞「虛己」:是一種隱喻的說法,指基督道成肉身;祂成為人,一面具有完全的人性,一面也仍具有完全的神性;祂所放棄的不是神性,而是榮耀的外表和地位(約十七5)。

          「取了奴僕的形像」:指基督來到世上,是為照著神的旨意,以服事人為職志(太廿28);此片語重在指祂的卑微。

          「成為人的樣式」:指基督不只外表像人,祂也具備真實的人性(約一14;羅八3;來二17);此片語重在指祂受到『作人』的限制,例如餓了要吃飯,睏了要睡覺。

    ﹝話中之光﹞(一)基督倒空自己,是為要服事我們;凡以服事聖徒為職志的工人,最需要的是倒空自己。

          (二)許多時候,我們不能忍受別人的輕看和羞辱,這無非是因為我們還不肯為主倒空自己。

          (三)愈倒空自己的人,愈沒有要求;倒空到完全沒有自己的人,才會沒有絲毫的要求。

         

【腓二8】「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原文字義﹞「樣子」體態,姿態;「卑微」壓低,降低;「順服」置自己於下面;「死在十字架上」十字架上的死。

    ﹝文意註解﹞「以至於死」:強調基督耶穌順服神的徹底和完全。

          「死在十字架上」:強調基督耶穌降卑的程度,十字架的刑罰乃是一種咒詛和最羞辱的處死方式(申廿一23;加三13;來十二2)。

    ﹝話中之光﹞(一)自己卑微、存心順服,正是基督一生最顯著的特色(林後八9);祂將命傾倒,以致於死(賽五十三12)。

          (二)自己卑微與存心順服是分不開的;我們自己卑微的程度有多少,就存心順服的程度也有多少。

          (三)一個信徒在神的恩典裏爬得愈高,他對自己的評價也就愈低。

          (四)主降世時有一個倒空,倒的是自己與神同等的榮耀;主死時也有一個倒空,倒的是主自己的寶血。

          (五)主的順服,是順服到「以至於死」的地步;但我們卻不能順服聖靈,與罪惡相爭到流血的地步(來十二4)。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