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19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23年12月14日靈命日糧讀經註釋 [複製鏈接]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3-12-14 07:59:5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rbc 於 2023-12-14 08:00 編輯

【詩一百三十一篇題註】「大衛上行之詩。」

         大衛表達他對耶和華存天真單純的信靠(1,2節),並呼籲以色列人仰望耶和華(3節)。

         大衛宣示自己心不狂妄,也沒有過分的野心。――《詩篇雷氏研讀本》

         這是一首個人信靠之詩,願意完全交托,向神盡忠。

         詩人不要求象神那樣大能,自以為是;他完全信賴神的幫助。他希望能有自知之明,懂得在神的蔭庇下享受平安。――《啟導本詩篇註釋》

         這是一篇強調對神信賴的個人祈禱詩:詩人指出他願意謙卑,把自己完全交付耶和華,且盼望同胞也照樣信靠神(3)。――《串珠聖經註釋》

         擁有純全心靈之人: 本詩是大衛之作,以淡雅的抒情氣息優美地表現了他對神的謙卑與信靠。大衛的敬虔與謙卑是基督徒的榜樣。

         突出地體現了大衛謙卑的信仰人格。他的事工與治世並不是為了高舉自己,他也未曾陷入自我陶醉而欲成就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情。 ――《聖經精讀本》

序言——本詩表達了孩子般的信靠和謙卑的服從。詩人所培養的自製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關於本詩的題記,見詩120篇序言。── SDA聖經注釋

【詩一百卅一1】「耶和華啊,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測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

         「眼不高大」:不驕傲,不自視過高。

          「測不透的事」:艱難的事。――《串珠聖經註釋》

    這一節可能很容易成為逃避人生挑戰的藉口。但其實第la節所拒絕的罪是驕傲(參箴三十13那目空一切之人的小小畫像),而第1b節則是僭妄。若有第一種態度,就會低估別人(除了認為他們或許可教也!);若存第二種態度,就會高估自己,作出自不量力的事,忘了如申命記二十九29的教訓。腓立比書第二章告訴我們,如何能積極勝過第一種試探,就是以作僕人為榮;腓立比書第三章,哥林多前書第二章,則答覆了第二種試探,不是去遏止冒險精神,乃是要給予正確的引導。──《丁道爾聖經註釋》

         人的謙卑是被破碎的結果,凡是在神面前沒有經歷過破碎的人,就不會有真正的謙卑。從修養裡來的謙卑,是自我感覺「謙卑」,內心驕傲自信,外表扭捏作態;眼中豪情萬丈,口裡故作謙虛。人的風度涵養,一經肉體的碰撞和環境的試驗,就會原形畢露。而真正謙卑的人,卻不會覺得自己「謙卑」,也不用努力表現得謙卑,而是有自知之明,內心知道自己靈裡貧窮(太五3),口裡承認自己敗壞無能;既然「心」(1節)不驕傲,「眼」(1節)就不會高抬,也「不敢行」(1節)越過界限的事,這是對「舊人」(羅六6;弗四2;西三9)的徹底否定。「凡自己謙卑像這小孩子的,他在天國裡就是最大的」(太十八4)。──《聖經綜合解讀》

         大衛的一生是被神追趕的一生,從破碎中學到了謙卑的功課,因此「心不狂傲」(1節)、「眼不高大」(1節);不但不為自己爭競,也不強求為神做大事(撒下七2、5)、追求去行「重大和測不透的事」(1節),而是甘心做神手中的器皿。而掃羅一開始也很謙卑(撒上九21),但等到環境改變了、王位穩定了,肉體裡的驕傲和不順服也就出來了。因為天然人的謙卑是不能持久的,一旦被高舉,就會自高自大;一旦被降卑,就會自戀自憐。──《聖經綜合解讀》

         「重大和測不透的事」(1節),原文是「重大和奇妙的事」。驕傲的人要為神做大事,其實是為了抬高自己、與人爭競;而謙卑的人不但會恪盡本分,也懂得守住界限:「隱秘的事是屬耶和華——我們神的;惟有明顯的事是永遠屬我們和我們子孫的,好叫我們遵行這律法上的一切話」(申二十九29)。──《聖經綜合解讀》

         ●「測不透的」事:SH 6381,「超越自己的能力」、「難以達成的」。

         ◎ 131:1 不是在推卸責任,而是表明在神面前的謙卑,等待神,不主動處理超過自己能力的事情。──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在經驗的學校中,詩人必須放棄驕傲和自私,培養溫柔謙卑的精神。神眼中的偉人乃是最謙卑的人。耶穌說:“凡婦人所生的,沒有一個興起來大過施洗約翰的”(太11:11)。但約翰是最謙卑的人。他達到了克己的崇高境界(見約3:30)。“與寶座最接近的,乃是卑微的腳凳”(見耶45:5)。只有真正的謙卑才是真正的偉大。 ――《SDA聖經注釋》

【詩一百卅一2】「我的心平穩安靜,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中;我的心在我裡面真像斷過奶的孩子。」

         正如孩童經過惱人的斷奶時期,找到平靜安穩,大衛也從所有追逐私利的境況裏得到拯救,在耶和華裏面找到安穩。――《詩篇雷氏研讀本》

         孩童在三歲左右斷奶,為斷奶時依偎母懷,常因饑餓而啼哭。現已斷奶,三歲大的孩子可以在母親身邊放心遊玩,心境愉快平靜。――《啟導本詩篇註釋》

         「斷過奶的孩子」:約三歲;此處比喻詩人滿足寧靜的心境。――《串珠聖經註釋》

         這一節詩表現了大衛王的深沉而成熟的信仰。在無數危急的患難中,他都進到神面前,使自己的靈魂飽償超自然的平安與安息。藉著默想與禱告而與神進行深交。 ――《聖經精讀本》

    RSV的翻譯,刻劃出一個嬰孩滿足地躺在母親懷中,但本節的原意並非如此;這裏所強調的是「斷過奶」一字,即是這個孩子不再吵著要從前他絕對離不開的東西,以此比喻已經學到某些功課的心靈。RV的譯文比較忠實:「就像斷過奶的孩子與母親在一起,我的靈和我在一起,就像斷過奶的孩子。「亦即不再爭鬧著要滿足自己(按1節),而按第3節更可加上,不再受虛假的渴望與恐懼所束縛。從新約來看,這能具體說明腓立比書二3以下的教訓(「凡事不可自私,或自誇」,RSV),及四11以下的榜樣(「我學會了知足」,RSV)。──《丁道爾聖經註釋》

         「斷過奶的孩子」(2節),在古代大約是三歲。一個「斷過奶的孩子」躺在母親的懷中,不是因為離不開奶,而是因為離不開母親,只要在母親的懷中就能「平穩安靜」(2節)。一個真正謙卑的人,不再尋求恩典,而是尋求神;因為十字架的工作就是使人拒絕自己,專心「仰望耶和華」(3節),全然信靠、得著安息。──《聖經綜合解讀》

         ●「平穩」安靜:SH 7737,「鏟平」、「修平」、「使平穩」。

         ●平穩「安靜」:SH 1826,「使寂靜無聲」。

         ●「斷過奶的孩子」:SH 1580,「斷奶的孩子」。

         ◎ 131:2 用「斷過奶的孩子」來描述作者在神面前的態度。當時一般是三歲斷奶,這時的小孩,不會因為飢餓要喝母乳而隨意哭鬧,可以安穩的在母親的懷中獲得滿足。所以詩人用這種年紀的小孩那種不汲汲營營追求供應的安全感來描述自己的信靠。──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人斷絕了世俗的野心和欲望,得享神裡面的平安和滿足。 ――《SDA聖經注釋》

【詩一百卅一3】「以色列啊,你當仰望耶和華,從今時直到永遠。」

         “仰望耶和華”能為人帶來真正的滿足安穩,從俗世的野心中釋放出來。――《詩篇雷氏研讀本》

         他勸勉同胞應象他一樣專心仰望神。――《啟導本詩篇註釋》

    最後一節激勵我們,不單要思想大衛的榜樣,更當起而學習,並要效法他那偉大的後裔;不是透過反省,而是藉著斷開不實際的野心,並取用我們可以吃的固體食物。「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作成祂的工」(約四34)。──《丁道爾聖經註釋》

         人之所以不肯仰望神,堅持苦苦掙扎,是因為對自己還存有盼望。只有一個對自己徹底絕望的人,才能倒空自己,內心從雄心大志中釋放出來,「平穩安靜」(2節)地「仰望耶和華」(3節)。──《聖經綜合解讀》

         一個人若在破碎中學到了謙卑的功課,不但自己能在基督裡得著安息,也能幫助肢體脫離「虛浮的榮耀」(腓二3),專心仰望神,凡事知足(腓四11)、各盡其職(弗四12),成為神保守教會合一的祝福(弗四2~3)。──《聖經綜合解讀》

         ◎ 131:3 鼓勵以色列人學習作者對神的信靠,我們也能這樣信靠上帝嗎?──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歌的語氣從個人的感受轉變成對全體以色列人的呼籲。詩人斷絕了自私的願望,為他的以色列同胞發出祈禱。他為神而活,並鼓勵朋友和同胞們效法他。他個人的勝利成為全體以色列人效法的榜樣。 ――《SDA聖經注釋》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