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22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23年11月2日靈命日糧讀經註釋 [複製鏈接]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3-11-2 07:32:2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rbc 於 2023-11-2 07:32 編輯

【徒十七24】「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

    〔文意註解〕「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神」:表示這位神乃是一位有位格的創造主宰,與泛神論的斯多亞哲學觀點成對比。

          「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司提反也講過此話(徒七48)。

    〔話中之光〕(一)我們若要引導異教徒認識神,最好從神的創造說起。

          (二)神乃是超越宇宙萬物的神,天地之大,也不足以容祂――何其無限無量!因此祂絕「不住人手所造的殿」,受到人工的限制,固定在某一處所,或某一班人中間。

          (三)「人手所造的殿」,不是神安息的地方;所以我們敬拜神、和神交通來往,必須離開物質的層面,而進到心靈的層面,用心靈和誠實拜祂(約四23~24)。

          (四)服事神的人最大的危機,就是常會不知不覺地將神『關住』、『限制』在自己手中的工作,將「天地的主」變成自己事工的僕人。

【徒十七25】「也不用人手服事,好像缺少甚麼;自己倒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萬人。」

    〔文意註解〕「也不用人手服事,好像缺少甚麼」:神無需人的供給,這個言論與以彼古羅派的觀點相符。

          「自己倒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萬人」:神是一切生命之源,這個言論與斯多亞派的觀點相符。

    〔話中之光〕(一)神不是靠人的支持才生存的,祂是那位支持人類生存的神。祂乃是將人類所賴以生存的萬物,甚至生命賜給人類。

          (二)神是一切「生命、氣息、萬物」的本源,祂不但豐滿無缺,並且樂意將祂的豐滿賞「賜給萬人」;所以我們親近神,不但不致有所虧損,反而『恩上加恩』(約一16),源源得著供應。

          (三)我們服事主,表面看好像是我們給了主甚麼好處,實際上是讓主有機會賞賜好處給我們。

【徒十七26】「祂從一本(本:有古卷是血脈)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並且預先定準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

    〔文意註解〕「祂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一本』指一個先祖、血統、家系、種族(stock)。這話指明萬族均同出一源,就是亞當(創二7);這個說法與雅典人的迷信相違,他們相信他們的祖先是由雅提迦(Attica)的土壤而生。

          「並且預先定準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列國的興衰和各族定居的區域,乃出於神預先的策劃(申卅二8)。以彼古羅派認為萬事萬物均隨機遇,故與聖經的觀念相反。

    〔話中之光〕(一)「祂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沒有一個種族不是屬於神的;作為基督徒,千萬不可存著種族的優越感,在神面前沒有人能自負。

          (二)主曾用自己的血,從各族、各方、各民、各國中買了人來,叫他們歸於神(啟五9);任何人都可以親近神。

          (三)猶太人和希利尼人並沒有分別;因為眾人同有一位主,祂也厚待一切求告祂的人(羅十12)。

          (四)神在導演歷史。在過去,祂是萬國興亡的幕後主導者;如今,祂的手仍在控制著一切。

【徒十七27】「要叫他們尋求神,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實祂離我們各人不遠;」

    〔原文字義〕「揣摩」觸摸。

    〔文意註解〕「或者可以揣摩而得」:『揣摩』意指有如人在暗中摸物,靠著觸感來體會其真相。

          「其實祂離我們各人不遠」:暗示祂是無所不在的靈。

    〔話中之光〕(一)神造人的時候,便賞賜給我們一種尋求祂的本能,使我們本能地渴慕神,雖在黑暗中仍不斷摸索找神。

          (二)神對我們人惟一所要求的,就是「尋求」「而得」著祂,也就是以祂為至寶、為目的。尋求神的人有福了,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太七8)。

          (三)「其實祂離我們各人不遠」:祂正在我們的口裏,在我們的心裏(羅十8)。

          (四)神雖然偉大到『不住人手所造的殿』(參24節),但祂並非遠在人所不能及的地方,祂總是與我們信徒同在,和我們一同生活、行動。

【徒十七28】「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祂。就如你們作詩的,有人說:“我們也是祂所生的。”」

    〔原文字義〕「所生的」種,族,類。

    〔文意註解〕「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祂」:此句引自革哩底詩人伊庇麥尼德(Epimenides,約主前六百年)所著之《革哩底家》詩。伊氏在該詩中如此寫著:『聖潔至高者阿!他們為你造了一個墳墓,革哩底人常說謊話,乃是惡獸,又饞又懶!然而你不是死的;你永遠興起,永遠活著,因為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你。』保羅在別處也曾引用了這段詩的另一句(多一12)。據說伊氏曾勸勉雅典人在雅典城並它的周圍設立『無名神壇』。

          「就如你們作詩的」:『作詩的』原文為複數詞。

          「我們也是祂所生的」:此句引自基利家詩人亞拉塔士(Aratus,約主前270年)所著之《費諾緬那》詩;或克林特斯(Cleanthes,約主前300年)所著之《丟斯頌》,也寫過同樣的話。

                『所生的』這字在聖經都是譯作『種類、族、列國』;惟有在此譯作『所生的』。這字與『兒子』大有分別;惟像『兒子』一樣,也是一個名詞。所以這裏只說到世人是神的族類,並不以世人作神靈性上的兒子。並且看上下文,更明白保羅所說的,是指著人是神『所造的』。

          保羅的聽眾都是研究哲學的外邦人,因此從他們能同意的地方講起,然後指出異教思想與基督信仰不同處。

    〔話中之光〕(一)我們一切的一切,莫不都是出自神的,也是仰賴於神的;因此我們該好好敬愛祂,信靠祂,也可安息於祂。

          (二)若沒有這位又真又活的神,我們就連一刻也不能生存;我們若離開了神,就是雖生猶死――有如行屍走肉。

【徒十七29】「我們既是神所生的,就不當以為神的神性像人用手藝、心思所雕刻的金、銀、石。」

    〔原文直譯〕「我們既是神的族類,就不應當以為那用人的手藝和想像所雕刻的金、銀、石頭,彷彿成了那神聖的。」

    〔原文字義〕「神性」神聖的;「心思」想像,意匠。

    〔文意註解〕「我們既是神所生的」:保羅這句話只不過指明人的生命乃是出於神,他在此並沒有意思說,不信的人裏面也有神的生命。只有信徒才真正是由神而生――重生――裏面有神的生命和性情(約壹五12;彼後一4)。

          「就不當以為神的神性像人用手藝、心思所雕刻的金、銀、石」:換一句話說,我們不應當用具體的死物,來代表那位賜生命氣息與萬人的活神。

    〔話中之光〕(一)人們常常在不知不覺中敬拜了人手所造的東西――如果我們把全部的時間、思想與精力都獻給某些事物,這便是在敬拜人造之物了。

          (二)我們不但無法用「手藝、心思」來表達神,連我們的言語、文字也無法充分的表達祂,所以認識神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我們的心靈裏敬拜祂、與祂交通來往,實際地經歷祂。

【徒十七30】「世人蒙昧無知的時候,神並不監察,如今卻吩咐各處的人都要悔改。」

    〔文意註解〕「世人蒙昧無知的時候,神並不監察」:意指在此之前,神寬容了世人因無知所犯的罪(羅三25)。

          「如今卻吩咐各處的人都要悔改」:『如今』就是現在。『悔改』原文意思是『改換一個心思』;指對神、對人、對己、對罪等看法的徹底改變,在思想上更新。悔改不能獨立於信心之外,使人得救的信心包括了悔改在內。

    〔話中之光〕(一)凡悔改相信的,都可得救;現在正是悅納的時候,現在正是拯救的日子(林後六2)。

          (二)人無知與摸索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如今認識神的知識,已經在基督裏完全揭露出來了。我們應當趁著還有今天,趕快來就近祂。

【徒十七31】「因為祂已經定了日子,要藉凓祂所設立的人按公義審判天下,並且叫祂從死裏復活,給萬人作可信的憑據。」」

    〔文意註解〕「要藉凓祂所設立的人按公義審判天下」:『祂所設立的人』指耶穌基督;當基督再來的時候,祂要按公義審判萬民(太廿五31~46;詩九十六13)。

          「並且叫祂從死裏復活,給萬人作可信的憑據」:『可信的憑據』意指確實的證據。基督的復活給了我們一個確實的證據,表明神已經承認了基督在十字架上流血受死的功效,赦免了我們一切的罪,使我們得以在神面前稱義(羅四25)。基督從死裏復活,也是我們確信祂還要再來審判世人的憑據。

    〔話中之光〕(一)父不審判甚麼人,乃將審判的事全交與子(約五22);因為必須是『人子』,才堪作人類的審判主(約五27)。

          (二)審判的日子即將來臨。生命是到基督審判臺前的旅程,也許有的人生命尚未到達終點,還活著的時候,審判的主就來臨了。

          (三)復活的基督,是我們可信的憑據;根據我們對主復活生命的經歷,我們有肯定的把握,神對我們不再是『未識之神』(參23節),而是又真又活的神(帖前一9)。

          (四)人若要認識並相信神,惟一的途徑乃是藉著那「從死裏復活」的基督,因為祂是我們「可信的憑據」。

          (五)我們對這位復活的基督,是漠視無知呢?還是珍惜追求呢?我們對祂的態度相當緊要,因為這是神將來審判我們的準則和依據。

          (六)神接受基督的死,我們接受基督的復活。我們不但要相信基督為我們而死,也要相信基督為我們而復活。

【徒十七32】「眾人聽見從死裏復活的話,就有譏誚他的;又有人說:『我們再聽你講這個吧!』」

    〔文意註解〕「眾人聽見從死裏復活的話,就有譏誚他的」:根據希臘人的哲學思想,他們雖然相信靈魂不滅,但不相信死人復活。

    〔話中之光〕(一)直到如今,復活的道理仍是許多自命有頭腦學識之人的絆腳石,但它乃是基督教信仰的中堅。

          (二)知識分子對福音的反應很冷淡,可見古今皆然。

          (三)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神的大能。世人憑自己的智慧,不能認識神的救恩。我們所以能相信主,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林前一18,21;二5)。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