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15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23年8月31日靈命日糧讀經註釋 [複製鏈接]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3-8-31 07:43:0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rbc 於 2023-8-31 07:43 編輯

【詩一百四十二篇題註】「大衛在洞裡作的訓誨詩,乃是祈禱。」

         這詩篇包含大衛向耶和華哀告(1,2節),他抱怨仇敵試圖殺害他卻沒有人理會(3,4節),以及他有信心耶和華必拯救他(5~7節)。“訓誨詩”。參看詩篇第三十二篇的腳註。“祈禱”。參看詩篇第十七篇的腳註。“洞”。也許是亞杜蘭洞(撒上二二)或隱基底(撒上二四)。這是大衛逃避掃羅那時期所作八首詩篇的最後一首(其它詩篇是:三四;五二;五四;五六;五七;五九;六三)。――《詩篇雷氏研讀本》

         這是一首個人求告詩,求神拯救脫離強敵之手,憐憫人的孤單、軟弱和無處躲避之苦。――《啟導本詩篇註釋》

         這是一篇個人的祈禱詩。1~4  詩人的苦況:他遭受敵人迫害,沒有人加以援手,也沒有可避難之所。5~7  祈求的內容和基礎:詩人求神搭救,因為只有神才是他的避難所,而且他獲救後,就可贊美神的名。――《串珠聖經註釋》

         生存世界中的福分: 本詩是大衛的悲歎詩,其寫作時期是他被掃羅追趕而躲在洞裡的時候(撒上22:1,2;24:1~7)。這首詩從結構上分成兩個部分,亦即向神陳說自己所處險境(1~4節)與祈求神施行救恩(5~7節)。大衛的此番祈禱與呼求皆蒙應允,他走出了所有危機而登上統一以色列的寶座,造就了以色列燦爛的鼎盛期。 ――《聖經精讀本》

         本篇是大衛被掃羅追趕的時候,躲在亞杜蘭洞(撒上二十二1~2)或隱·基底曠野的洞裡(撒上二十四1~7)所寫的,這是大衛逃避掃羅時期所作八首詩篇的最後一首(第三十四、五十二、五十四、五十六、五十七、五十九、六十三篇)。──《聖經綜合解讀》

         ◎這一篇的背景是 撒上 22:1~2 24:1~7 ,大衛為了躲避掃羅的追殺,躲在亞杜蘭洞或隱基底洞穴中的狀況。一般學者認為是躲在隱基底洞穴中,也就是 撒上 24:1~7 所記載的比較可能。

         ◎這一篇詩與 詩 57 大概是同一個時期的作品。

         ●「訓誨詩」:SH 4905,「靜思的詩」、「默想的詩」。──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序言——本詩是在大難中向神懇求幫助。

  根據題記,本詩是大衛在山洞裡藏身時創作的,但不知道是哪一個山洞。也許是亞杜蘭洞(撒上22章),隱基底(撒上24章),或歷史記錄中沒有提到的一個山洞。有人據詩142:6認為,在上述兩個地點中,隱基底的可能性較大。── SDA聖經注釋

【詩一百四十二1】「我發聲哀告耶和華,發聲懇求耶和華。」

    這個禱告的迫切,從「大聲……大聲」(和合:發聲)的重複,立即可見。就像福音書的巴底買一樣,大衛也知道拒絕保持沉默的價值。若靜默不言,就是死路一條。──《丁道爾聖經註釋》

         大衛情辭迫切地傾訴,並不是神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因為「我的靈在我裡面發昏的時候,禰知道我的道路」(3節),神比我們更瞭解我們的處境和出路。當我們靈裡軟弱的時候,神也比我們更瞭解我們的光景和前途。大衛向神「哀告、懇求」(1節),「吐露、陳說」(2節),是為了躲進靈魂的「避難所」(5節),是孩子在父親懷中的哭泣。──《聖經綜合解讀》

         ◎ 142:1~2 作者似乎是向另一個人傾訴他的狀況, 142:3~4 轉過來向神發言,請神鑒察他的絕望處境。──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見詩107:13注釋。 ――《SDA聖經注釋》

【詩一百四十二2】「我在他面前吐露我的苦情,陳說我的患難。」

         我的苦情與我的患難: 指大衛毫無緣由地被掃羅與其追隨者所逼迫。聖徒有時會莫名其妙地遭遇來自不信者的許多逼迫與痛苦。此時,我們當向神吐露所受的苦楚,求得神的幫助(弗6:18;帖前5:17;雅5:13)。 ――《聖經精讀本》

    從開頭幾節所用的詞彙,可看出他禱告的一些特色。懇求是向良善求助(希伯來文的含義);我的埋怨(和合:苦情)不像英文有急躁的意思,不妨譯為「我困擾的思緒」;吐露與陳說\cs8等字,顯示坦言不諱,在祂面前的重複(2節,和合本未譯出),則表明神是可接近的;這些都不應忽略。──《丁道爾聖經註釋》

         「在祂面前吐露我的苦情,陳說我的患難」(2節),目的是傾吐,而不是抱怨。大衛被神膏立以後,人生不但沒有一帆風順,反而跌宕起伏、滿了患難。但他卻沒有在神面前抱怨,而是傾心吐意,把自己的難處和煩惱全然交托給神。──《聖經綜合解讀》

         ●「苦情」:SH 7879,「焦慮」、「苦惱」。──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苦情(síach)。或“憂慮”。詩人沒有埋怨神如何對待自己。他是向神傾訴,而不是抱怨。 ――《SDA聖經注釋》

【詩一百四十二3】「我的靈在我裡面發昏的時候,你知道我的道路。在我行的路上,敵人為我暗設網羅。」

         我的靈在我裡面發昏的時候: 大衛雖立定凡事信靠神,然而在殘酷的現實難關面前,也不可避免地感到了深深的苦惱與痛楚。遇到矛盾與困境時,真正的信徒當迎面而上去克服它,而不是逃避問題。 ――《聖經精讀本》

    本節是本詩三個略為突起的高峰之一,由於它是出於極深的低谷(TEV意譯為:「我快要放棄時」),而「你知道我的道路!」,更令人覺得他聳然而立。──《丁道爾聖經註釋》

         「我的靈在我裡面發昏」(3節),形容心情和精神陷入低谷、幾乎就要放棄(一百四十三4)。──《聖經綜合解讀》

         ●「發昏」:SH 5848,「昏厥」、「暈倒」。

         ●「知道」我的道路:SH 3045,「由經驗中領悟」、「認識」。用此字顯示作者認為神是感同身受的體會他目前的痛苦。──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人的傾訴不為了告訴神什麼事,而是向天上的朋友訴說自己的苦衷。 ――《SDA聖經注釋》

詩一百四十二3~4】神知道大衛的道路(3節),這個把握來得正是時候,由這裏可以清楚看出。首先,第3b節顯示前面的路危險重重;但他可以感謝神,因為這對神毫無困難。接著,第4節說到,大衛沒有朋友,沒有人想認識他──至少他感覺如此。在此又見神的憐憫:祂認識他,並眷顧他。從事實而言,神似乎給了他很豐富的回應,不久就差遣大衛的「弟兄和他父親的全家」到他藏身的洞穴中,後來又打發一群人來,這些人以後成了他國度的核心。(撒上二十二1、2)。他所遭遇的這個低潮,便成了一個轉捩點。──《丁道爾聖經註釋》

【詩一百四十二4】「求你向我右邊觀看,因為沒有人認識我。我無處避難,也沒有人眷顧我。」

         “我右邊”,通常有人站在那裏保衛他。――《詩篇雷氏研讀本》

         “向我右邊觀看”:右邊是審判時替被告辯護的人站的地方。此處指他孤立無助。――《啟導本詩篇註釋》

         4上  可作「看看我的右邊,沒有人關心我」。――《串珠聖經註釋》

         這一詩節表現了詩人的孤獨與無力。事實上,他並不是單身一人藏在洞裡,身邊還有追隨他的人(撒上22:1,2;24:4,6,7)。然而在掃羅全副武裝的精兵面前,他們卻不能保護大衛。 ――《聖經精讀本》

         「我右邊」(4節),指被告的辯護人或證人在法庭上所站的位置。──《聖經綜合解讀》

         「求禰向我右邊觀看,因為沒有人認識我」(4節),意思是大衛此時孤立無援,無人關心、無人幫助。──《聖經綜合解讀》

         當大衛被仇敵追趕、孤立無援、躲藏在「洞裡」(1節)的時候,在世上找不到任何避難之處(4節),惟有神才能作他的「避難所」(5節)。我們也常常要在「無處避難,也沒有人眷顧我」(4節)時,才能發現神始終等著作我們的「避難所」。──《聖經綜合解讀》

         ◎「右邊」是當時的法庭見證人或法律顧問站的位置。

         ●「因為沒有人認識我」:原文是「沒有一個是我所認識的」、「沒有我認識的人」。

         ●沒有人「眷顧」我:SH 1875,「小心地尋找」、「照料」。──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右邊。見詩121:5注釋。

  認識我。在危急關頭,似乎沒有一個人願意承認與他的友誼。 ――《SDA聖經注釋》

【詩一百四十二5】「耶和華啊,我曾向你哀求,我說:“你是我的避難所,在活人之地,你是我的福分。”」

         我的福分: (參見119:57)。 ――《聖經精讀本》

         「禰是我的福分」(5節),原文是「禰是我的產業」,意思是神就是他所要的一切。雖然環境還沒有改變,但神在大衛的心中已經從「避難所」變成了「福分」,這是一個極大的信心飛躍。──《聖經綜合解讀》

         ●「福分」:SH 2506,「一份」、「一片土地」、「一份財產」。翻譯成「業分」可能更合適。──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見詩119:57注釋。 ――《SDA聖經注釋》

【詩一百四十二5~6】這是本詩的第二個高峰(參,3a節):第二度不顧周圍環境與內心情緒,而發出的肯定之言。在情緒方面,第6a節的表達一針見血,其痛楚的狀況,正如主耶穌親身的體驗:「我心裏甚是憂傷,幾乎要死」(太二十六38)。

  我的避難所(5節;與4b節的用字不同)是大衛最愛用的字,這是很容易瞭解的:見五十七1的註釋。這時能說出「我的福分」,等於往前跨了一大步,就像愛能超越恐懼一樣。TEV將這個字的巨大力量表達了出來:「你是我所要的一切」(參七十三26,一一九57;及十七14的強烈對比)。──《丁道爾聖經註釋》

         ◎ 142:5~7 作者進一步呼求神的名字,懇求神拯救。──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四十二6】「求你側耳聽我的呼求,因我落到極卑之地;求你救我脫離逼迫我的人,因為他們比我強盛。」

         “極卑之地”指絕望的境地。――《啟導本詩篇註釋》

         「落到極卑之地」:比喻十分痛苦的景況。――《串珠聖經註釋》

         因我落到極卑之地: 大衛所處的悲慘境地。他終於明確認識到,靠著自己的力量決不能克服此危機。自身無能的告白能產生對神之大能的信靠。神常常會等到人完全放棄自己的努力之時顯示他的大能。 ――《聖經精讀本》

         大衛並不是無緣無故地「落到極卑之地」(6節),而是神親自把他領到痛苦之中,好讓他認識到自己的敗壞、無能和無助,因而不再倚靠自己、也不再倚靠人,而是單單求神側耳聽自己的呼求(6節)。神也常常把我們領到極其軟弱和絕望的地步,好讓我們經歷祂的恩典夠自己用的,祂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因此,我們就「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後十二9)。──《聖經綜合解讀》

         ●「極卑之地」:SH 1809+SH 3966,「極度地低下」、「極度地憂傷(情緒低落)」。

         ●「逼迫」我的人:SH 7291,「追逐」、「追趕」。──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詩一百四十二6~7】逼迫我的人(6b節)在此也許不是比方,因為當時大衛正遭通緝。「追趕的人」(NEB)為較佳譯法。被囚卻是比喻,形容環境令他十分沮喪,他被迫藏匿,與正常的生活斷絕(舊的譯法:「將我的靈魂帶出監獄」,也許為過分拘泥的直譯,因「我的靈魂」常是表達「我」的較長形式)。

  第7b節的結束,將本詩帶上一新的高峰(參3a、5節),在那裏信心與盼望攜手,一同望向未來。否認大衛為本詩作者的人,認為這乃是一指定作品,任何落在患難中的個別信徒都可使用;他們認為第7b節是展望那位受苦者,在蒙神垂聽之日,到會眾面前來獻上感謝祭(參,如:詩一一六12~19)。這觀點提醒我們,詩篇從前是給大眾使用的(現在依舊),眾人也可以自己寫詩。然而最初這確實是大衛的大膽前瞻,望向那一日他不再被人拒絕或追捕,反倒為眾人簇擁,甚至能加冕作王。

  或許他所期盼的,只是能在眾人崇拜時獻上感恩祭,因他重獲了自由。不過他已經知道自己將來會作王,因此在這漆黑的時刻,當他祈禱時,那最初的異象或許可能又更新了呢?──《丁道爾聖經註釋》

義人如同約瑟落在極卑微之禍坑裏,有主全能的手能把他拉上來,又使他升到高處。主耶穌因暫時為我們下到陰間,卻升到高天,坐在父神的右邊,父神“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義人雖然是軟弱的,逼迫他的人比他強盛,但是他所倚靠的神是全能的,義人因軟弱,便不敢倚靠自己,這樣,就因軟弱而支取主的能力。使徒保羅說:“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哥林多後書十二章九節)。── 包忠傑《詩篇註解》

【詩一百四十二7】「求你領我出離被囚之地,我好稱讚你的名。義人必環繞我,因為你是用厚恩待我。」

         “被囚之地”。不是監牢,而是因躲避掃羅而受到限制和約束。――《詩篇雷氏研讀本》

         “被囚之地”比喻為痛苦所環繞如處牢獄中。――《啟導本詩篇註釋》

         「被囚之地」:也是比喻苦難。――《串珠聖經註釋》

         求你領我出離被囚之地: “被囚之地”象徵大衛所度過的逆境,表明他的肉身困在洞裡的時候,他的靈魂則被身陷囹圄般的煩悶與無奈。大衛深深地認識到惟有神才能從此地拯救他。――《聖經精讀本》

大衛終於出了亞杜蘭洞,登了王位。他現在求主領他出離被囚之地,目的不是單為自己的幸福和享受,乃是為著神的名得稱讚。信徒的禱告祈求,總要先求神的榮耀。我們的幸福是包含在主裏面的。我們得著他為我們福分。就一無所缺了。信徒得救登了天堂,必有眾聖徒環繞慶祝他得蒙救恩。那是何等快樂凱旋的大日子呢!惟願我們都能在那裏一同讚美神。── 包忠傑《詩篇註解》

         「被囚之地」(7節),比喻大衛所遭受的限制和難處,就像靈魂身陷囹圄。「被囚」意味著對人自由和尊嚴的損害,所以坐牢只是現代的觀念,律法從來不把「被囚」作為一種刑罰。在律法中,監獄只是在審判前暫時留置犯人的地方(利二十四12;民十五34),而刑罰或者是賠償、或者是死刑。──《聖經綜合解讀》

         許多信徒事奉的年日久了,常常把聚會、事奉和傳福音當作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以致漸漸用人前的忙碌和熱鬧代替了神。這時,神也常常會任憑我們被困在各種孤單危險的「洞裡」、限制在備受約束的「被囚之地」,經歷軟弱無力、寂寞無助和無所作為。但正如大衛經過了亞杜蘭洞(撒上二十二1~2)和隱·基底曠野(撒上二十四1~7),生命就更加進深;神把我們領到靈魂的「洞裡」,也是為了把我們單獨領到祂面前,好讓我們在「洞裡」經歷信心的飛躍,看到神才是我們所需要的一切(5節);也讓我們體會肉體對自己的囚禁和限制,因此求主「領我出離被囚之地」,好自由地活出基督的見證、讓神的名得榮耀!──《聖經綜合解讀》

         ●「被囚之地」:SH 4525,「地牢」。如果這真是大衛在洞中的詩,「地牢」的形容就非常貼切。

         ●你是「用厚恩待」我:SH 1580,「大大的回報」。

         ◎ 142:7 表達出作者的信心,他相信神會大大的回報他,所以他的周遭會圍繞著義人,而非意圖傷害他的惡人。── 蔡哲民等《詩篇研經資料》

  環繞(kathar)。真正跟從神的人,顯然很高興詩人的得救,並與他一起感恩。

  用厚恩待我。儘管眼下困難重重,前途險惡,詩人仍憑著信心展望得救的日子。 ――《SDA聖經注釋》

【詩一百四十二7  被囚之地,大衛被囚之地是……】這首詩是大衛在亞杜蘭(參撒上22章)或隱基底(參撒上24章)洞中躲避掃羅的時候寫的。這些地方對他來說就像是監獄一般。──《靈修版聖經註釋》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