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52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20年11月02日靈命日糧讀經註釋 [複製鏈接]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0-11-2 06:19:2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rbc 於 2020-11-2 06:20 編輯

【王上十八25】「以利亞對巴力的先知說:“你們既是人多,當先挑選一隻牛犢,預備好了,就求告你們神的名,卻不要點火。”」

         你們……當先……求告: 以利亞把優先權讓給了巴力眾先知,從而表現出出於耶和華信仰的堅固之信心。他們持著優先權使用了所有手段和方法,卻仍然遭失敗,這不僅使他們蒙受了恥辱,也襯托出以利亞的偉大。 ――《聖經精讀本──列王紀上註解》


【王上十八25~29】
「踴跳」(26)、「用刀槍自割、自刺」(28)和「狂呼亂叫」(29):乃當時敬拜巴力的儀式。――《串珠聖經注釋》


【王上十八26】
「他們將所得的牛犢預備好了,從早晨到午間,求告巴力的名說:“巴力啊,求你應允我們!”卻沒有聲音,沒有應允的。他們在所築的壇四圍踴跳。」

         ●「踊跳」:「跛行」、「跳」。――《蔡哲民查經資料》


【王上
十八26~29 先知對巴力的呼籲新國際本描述這些先知「在所築的壇四圍踴跳」(26節;和合本同),又「用刀槍自割自刺」(28節)。第一個形容之動詞的意思仍然未有定論。這動詞與出埃及記十二章譯作「逾越」的字眼相同(見:出十二11的注釋),譯作保護性地看守可能更佳。古代世界雖然有很多儀式性舞蹈的例子,文獻之中卻沒有一個與迦南人有關的例證。本段所述的自我割傷是哀悼儀式的一部分。按照烏加列文獻,諸神聽聞巴力死亡時亦有此舉。再者,來自烏加列的亞述智慧文學顯示,流血哀悼禮儀與超脫式先知有關。──《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王上十八27】
「到了正午,以利亞嬉笑他們,說:“大聲求告吧!因為他是神,他或默想,或走到一邊,或行路,或睡覺,你們當叫醒他。”」

         ●「嬉笑」:「嘲笑」。

         ●「默想」:「沈思」。

         ●「走到一邊」:「走開」。

         ◎此處以利亞用的譏諷說巴力:「默想」、「走到一邊」、「旅行」、「睡覺」、「叫醒」。是與烏加列文獻描述巴力的活動相關,這些文獻紀錄巴力的確是有這些活動。――《蔡哲民查經資料》

         根據迦南的神話,西頓的巴力喜愛哲學和遠行。以利亞在此譏諷巴力先知,說巴力可能正忙於沉思或旅行,所以不理會他們。

          「走到一邊」:原文作「轉身退後」。有學者認為此字應作「忙於內務」。

          「睡覺」:大概是指每年旱季時巴力進入靜止狀態,需要在雨季來臨時喚醒它,才會賜下雨水。――《串珠聖經注釋》

         巴力眾先知從早到中午大聲求告巴力,也不見任何跡象,於是以利亞譏諷巴力的虛無性。巴力先知那麼熱切地呼求時,巴力卻坐在遠處默想,這豈不是啼笑皆非之事。  或走到一邊: 希伯來語的原文意味“為休息而走到一邊”。相反,創造地極的神既不疲乏,也不困倦(賽40:28)。 或行路: 與神的無所不在形成顯明的對比(詩139:7-12)。或睡覺,你們當叫醒他: 在巴勒斯坦地區,因著炎熱有午睡的習俗。以利亞的譏誚之語出於這種習慣。然而,看顧以色列的神卻不打盹,也不睡覺(詩121:3,4)。 ――《聖經精讀本──列王紀上註解》


【王上
十八27 以利亞的譏諷經文提到以利亞提出巴力可能進行的活動有四:默想、走到一邊、行路、睡覺。這些活動可以和烏加列文獻描述巴力的部分活動有關。女神亞拿特前來尋找巴力時,所得的答案卻是他已出獵。烏加列文獻描述巴力死亡的部分,一再重複的句子則說他必須被喚醒。以弗所之米南德(Menander of Ephesus)是約瑟夫所參考的古希臘史料,此人報稱喚醒赫拉克裡(=默珥卡特;見十六31注釋)的儀式,是與大衛同時代的推羅王希蘭所設立的。古代世界的神話認為神明的各種活動,有很多和人類相仿。以利亞雖是出言譏諷,他對迦南人信念的形容卻也不是沒有根據的。巴力的先知不會認為他的描述荒謬或不合神明體統。──《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王上十八30 以利亞重修祭壇本節的用語顯示此地原有祭壇作崇拜耶和華之用,但後來遭受破壞而失修。祭壇被拆毀的原因想必是耶洗別鼓吹巴力崇拜的結果。宗教改革往往包括毀壞能夠成為競爭對手或不合規格的邱壇。神殿或祭壇的方位和地點是神明所定,因此十分重要,是很普遍的信念。故此第32節雖然說以利亞是用十二塊石頭──大概沒用其他石頭──「築壇」,他的作為仍可稱為「重修」。原因是這壇和昔日的祭壇依然有其連續性。──《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王上十八31】
「以利亞照雅各子孫支派的數目,取了十二塊石頭(耶和華的話曾臨到雅各說:“你的名要叫以色列”), 」

         ◎築祭壇不一定要用十二塊石頭,以利亞用十二塊石頭,應該是要提醒以色列人自己的來歷,與神怎樣帶領他們進入與出埃及。――《蔡哲民查經資料》

重修祭壇──十二塊石頭代表真以色列(一如在吉甲時一樣,書四2-5),十二個支派重新回復劃一的敬拜。──《丁道爾聖經註釋》

         雖然十二支派已經分成兩個國家,但以利亞取了十二塊石頭,表示他們在神的計劃裏是聯合的。――《列王紀上雷氏研讀本》

         取了十二塊石頭: 作為北國以色列先知的以利亞,取十二塊石頭築壇是意味深長的行為。雖然以色列因著神的懲罰分為南北(12:24),但以利亞卻正確地認識到他們仍然是神的立約百姓。王國分裂之後,直到滅亡,兩個王國並沒有形成統一。尤其被擄到亞述的北國以色列百姓中,大部分人永遠未歸迦南地,成為“以色列失落的十支派”而銷聲匿跡。但是,神對“十二支派的以色列”的永恆之約,卻通過豎立在“十二使徒”基礎上的屬靈以色列,即教會而成就(創35:9-12;撒下7:16;啟7:4-8)。 ――《聖經精讀本──列王紀上註解》


【王上十八32】
「用這些石頭為耶和華的名築一座壇,在壇的四圍挖溝,可容穀種二細亞,」

         ●「穀種」:「種子」。

         ●「二細亞」:約14公升。――《蔡哲民查經資料》

         “榖種二細亞”。約五加侖(14誇脫,或16公升)。這樣的溝似乎太小了,所以有學者認為在祭壇四邊的溝,是每一邊都可容榖種二細亞,有的卻認為那溝就象可以撒二細亞榖種之犁溝的大小。――《列王紀上雷氏研讀本》

         「二細亞」:約十四公升。――《串珠聖經注釋》


【王上
十八32 溝的大小和用意經文用可容納半蒲式耳穀物,來形容溝的大小。但只能容納半蒲式耳的溝不會很大。經文或許是指繞壇挖掘之溝的深度,等於盛載(原文:「如房屋存放」)這麼多穀物之標準容器的大小(正如我們描述兩公升的瓶子等)。溝的功用是防止溢流,不然這些水只會被乾燥的土地吸盡。──《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王上十八
32~34壕溝的大小可以解釋為十五公升容量或甚至大到三百平方公尺。這不可能是一個魔力的圓圈或是以仿造的魔術來使種子發芽!(此乃 Gray 之解釋。)更不可能是求雨儀式或是交感的魔術。以利亞在溝中倒水更是「反其道而行之」(Rowley),使情況對以利亞極端之不利,更證明這不是詐欺的手段。──《丁道爾聖經註釋》


【王上十八33】
「又在壇上擺好了柴,把牛犢切成塊子,放在柴上,對眾人說:“你們用四個桶盛滿水,倒在燔祭和柴上。”」

         相傳的這個地點附近有一個長年出水的水泉,“水”大概就是從那裏取來。――《列王紀上雷氏研讀本》


【王上十八33~45】
通過禱告經歷神跡之能力: 以利亞用四個桶盛滿水,在燔祭上和柴上共倒了十二桶,這樣做的目的:①為了更生動地刻畫神跡之能力:在被水淋濕的燔祭和柴上點火,惟有神超自然的奇跡才能做到,而以利亞已確信了這種奇跡;②為了除去目擊者的疑惑:據教父而言,古代有些外邦祭司在祭壇下挖一個洞,在此點火後,欺騙眾人是神跡(Stanley)。 ――《聖經精讀本──列王紀上註解》


【王上十八34】
「又說:“倒第二次。”他們就倒第二次。又說:“倒第三次。”他們就倒第三次。」

         ◎倒三次水,顯然就是要讓整個祭物和木材都溼透,難以著火。――《蔡哲民查經資料》


【王上十八35】
「水流在壇的四圍,溝裡也滿了水。」


【王上十八36】
「到了獻晚祭的時候,先知以利亞近前來,說:“亞伯拉罕、以撒、以色列的 神,耶和華啊,求你今日使人知道你是以色列的 神,也知道我是你的僕人,又是奉你的命行這一切事。」

         ●「獻晚祭的時候」:大約下午三點。

         ●「以色列的神」:引用列祖時,一般都是稱呼「雅各的神」出 3:6  3:15-16 ,此處以利亞特別改成「以色列的神」應該也是要提醒以色列人跟神的關係。――《蔡哲民查經資料》

         獻晚祭的時候是在下午三時左右(出二十九38;民二十八3)。――《啟導本聖經列王紀上註釋》


【王上十八36~37】
18:36-37 中以利亞禱告的重點是希望神用神蹟讓百姓與神重新建立關係。――《蔡哲民查經資料》

         以利亞的禱告,指出是次試驗的目的,是要使人知道耶和華是神(以利亞的名字即「我的神是耶和華」之意)。結果神應允他的禱告。――《串珠聖經注釋》

         以利亞祈求火的莊嚴而真誠的禱告: ①祈求神之榮耀的禱告。以利亞歎息因著可憎的拜偶像,神之榮耀被褻瀆;②祈求百姓悔改和神的救恩。他是不為個人的情感或利益,乃為全以色列百姓的救恩而祈求的真正的屬靈領袖。他的這種形象預表新約的中保耶穌基督(來9:15);③使人紀念代代相傳的以色列傳統之信仰。也就是說,呼召亞伯拉罕(創12:1,2),使雅各生十二支派(創49章),引導以色列出埃及(出3:10),最終使百姓定居在祝福之地迦南(書1:6)的耶和華神。所以說,以色列百姓離棄耶和華神,事奉巴力偶像,是自我抹殺的行為;④沒有許多重複的語言(太6:7)。這與巴力先知狂呼亂叫,形成鮮明的對比。 ――《聖經精讀本──列王紀上註解》


【王上十八
36~39以利亞簡單明瞭的禱告(參24節)與巴力先知咆哮式的長禱截然不同,他不僅要求耶和華行神蹟顯明祂是神,更要求以色列人悔改歸向神。他提醒神祂以前的事蹟,使用「以色列」一名代替雅各可能是為了要指責以色列人悖逆。「天火」(38節)彰顯神的權能及審判,見:列王紀下一10、12;約伯記一16。民眾承認耶和華是神(39節),這是禱告的應驗(參21、24節)。──《丁道爾聖經註釋》


【王上十八37】
「耶和華啊,求你應允我,應允我!使這民知道你耶和華是 神,又知道是你叫這民的心回轉。”」

         ●「應允」我:「回應」、「回答」,跟 18:24 的「顯應」原文相同。簡單的說就是求神「降火回應」。

         ●「知道」你是:「認識」,「藉由經驗中體認」,舊約聖經以此字來描述「性行為」。因此此處講的不單是知識上的「了解」,也是關係的建立。――《蔡哲民查經資料》


【王上十八38】
「於是,耶和華降下火來,燒盡燔祭、木柴、石頭、塵土,又燒乾溝裡的水。」

         ●「耶和華降下火來」:原文是「耶和華的火降下」。「耶和華的火」是單數型態,可能是指閃電一類的火焰降下。不過一般的閃電不可能將石頭做的祭壇一併燒成灰燼,所以應該是一種神蹟性的火焰。

         ●「燒盡」燔祭、木柴、石頭:原文是「吞吃」。

         ●「燒乾」溝裡的水:原文是「舔起」。

         ◎ 18:38 顯示神的火將祭壇都燒成灰燼,這並非一般的火焰或閃電能夠造成的。因此百姓震驚,立刻承認神是神。――《蔡哲民查經資料》


【王上
十八38 耶和華的火古代近東的風暴之神通常備有霹靂作降火之用。這時代的亞述君王則形容神明為烈火,又用火在面前開路。亞述王以撒哈頓(主前七世紀)將自己軍隊的挺進和攻擊,形容為不能壓抑的火。這都是神明據稱開入戰場的姿態。霹靂所放的火是他的主要兵器。迦密山事件沒有形容耶和華用火摧毀敵人;反之,祂是用火擊敗對手巴力。另一個耶和華降火燒盡祭物的例子,發生在亞倫父子就職之時(利九24)。──《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