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482|回復: 0

2018年1月11日靈命日糧讀經註釋 [複製鏈接]

Rank: 8Rank: 8

發表於 2018-1-7 20:41:56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rbc 於 2018-1-7 20:53 編輯

哥林多後書4章7-18

https://www.biblegateway.com/passage/?search=%E5%93%A5%E6%9E%97%E5%A4%9A%E5%BE%8C%E6%9B%B84%3A7-18&version=CUVMPT


【林後四7】「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裏,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

〔原文字義〕「寶貝」財寶,寶藏;「瓦器」土製的器皿或器具;「莫大的」超越的,超絕的,高超的,優越的,極大的,無比的。

〔背景註解〕古時常用瓦器煉金,金煉好後就打碎瓦器取出金子。從前中東富有的人,因社會治安不良,常常把他們的寶貝放在瓦器裏埋藏在地底下。這裏借用來作為一種比喻的講法,說明基督住在信徒的心靈裏面,如同瓦器裏的寶貝。

〔文意註解〕「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裏,」『我們』指所有的信徒;『這寶貝』指內住的基督;『瓦器』指我們人,人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成的(創二7),就著我們人原來的本質來講,不過如同瓦器那樣的卑賤、脆弱(參羅九21;提後二20)。

「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這莫大的能力』意指超絕不凡的能力;內住的基督,具有超絕不凡的能力,是信徒應付難處的力量。『是出於神,不是出於我們』指不是出自我們肉身的生命,乃是出自神的作為。


【林後四8】「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裏作難,卻不至失望;」

〔原文字義〕「受敵」受患難,被壓縮;「困住」圍緊,陷入狹窄的地方;「心裏作難」無路可走,猜疑不定;「失望」絕望,走不出去。

〔文意註解〕「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意指四面受壓,卻仍留有迴旋的餘地;亦即我們所遭受的難處,不會過於我們所能忍受的(參林前十13)。

「心裏作難,卻不至失望,」意指似乎無路可走,卻不至絕無出路;亦即在人所不能的事,在神卻能(路十八27)。


【林後四9】「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

〔原文字義〕「遭逼迫」被追逼,被追逐;「丟棄」被撇下,被離棄;「打倒」摔下去,被投擲。

〔文意註解〕「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意指雖被人(仇敵)追趕,卻不被神撇棄;亦即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羅八31)?

「打倒了,卻不至死亡,」意指雖然表面上似乎失敗了,卻不至於完全失敗;亦即基督的恩典──復活生命的能力,要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參十二9)。注意,本句不能解釋作『基督徒的肉身絕不至於死亡』。


【林後四10】「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

〔原文直譯〕「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殺死,…」

〔文意註解〕「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耶穌的死』指主耶穌所經歷十字架上受死的光景;『身上帶著耶穌的死』是指我們信徒背十字架跟從主(太十六24),為主在自己身上有十字架治死的光景。

我們為著主的緣故所遭受的一切苦難,也可以視如在我們身上帶著耶穌的死,也正如下一節所說:『我們這活著的人,是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參11節)。

「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耶穌的生』指祂復活的生命;這復活的生命原是藏在我們的裏面,得不著彰顯,必須藉著死而復活的原則,才能顯明在我們身上(參羅六4~5)。

〔問題改正〕有些人誤解了『耶穌的死』,而把基督徒所遭受的一切病痛、災害、損失和難處都包括在內。但基督徒的苦難有兩種:一種是因自己的疏忽、錯誤、罪過和天然因素所引起的苦難,此類的苦難與一般世人的苦難並無差異,不能算作十字架的苦難;另一種是為著主耶穌(太五11)、為著基督的身體(西一24)、為著神的國(啟一9)所遭受的苦難,此類苦難才能視為在肉身上帶著『耶穌的死』。


【林後四11】「因為我們這活著的人是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使耶穌的生在我們這必死的身上顯明出來。」

〔原文字義〕「死地」死亡,致死。

〔文意註解〕「因為我們這活著的人,是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我們這活著的人』指一切仍生存在世的信徒;『被交於死地』指所面臨的困境不是自找的,乃是被動的──包括撒但的激動、人的逼害、神的容許與安排--但其真正原因卻是『為耶穌』。請注意這裏的『常』字,表明這種苦難並不罕見,乃是經常發生的。

「使耶穌的生在我們這必死的身上顯明出來,」『耶穌的生』請參閱10節註解;『這必死的身』指會朽壞的肉身(參林前十六42,50,53),乃強調我們的肉身必會死。


【林後四12】「這樣看來,死是在我們身上發動,生卻在你們身上發動。」

〔原文字義〕「發動」運行,運作,活動,發出效能。

〔文意註解〕「這樣看來,」表明本節乃是7~11節這一段聖經的總結。

「死是在我們身上發動,」指死亡在人的肉身上發生作用,令當事人感受到死亡的效力與痛苦,也就是指十字架在我們身上進行殺死的工作。『我們』在此可指任何以供應基督生命為己任的信徒。

「生卻在你們身上發動,」『你們』指接受前者服事與供應的信徒;當服事者正在經歷十字架的殺死之時,受服事者卻能感應到基督復活生命的工作與能力,正在源源不斷的傳輸過來。這種現象,就是所謂藉死亡供應生命。


【林後四13】「但我們既有信心,正如經上記著說:『我因信,所以如此說話。』我們也信,所以也說話。」

〔原文直譯〕「照經上記著說:『我信了,所以我說。』如今我們既有這同樣的信心之靈,所以我們也信,我們也說話。」

〔原文字義〕「信心」同樣的信心(活信仰)的靈。

〔文意註解〕「但我們既有信心,」『既有』按原文可譯為『既得』;我們的信心,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弗二8)。

『信心』按原文直譯是:『這同樣的信心之靈』;指與本節所引用的經文具有同樣的信心之靈,而這『靈』並不單指聖靈,乃是內住的聖靈與我們人的靈合一的表現(參羅八16原文)──信徒的靈回應內住之聖靈的感動,一同發出信心的見證。

「正如經上記著說,」下面的經文出自詩一百十六10。

「我因信,所以如此說話,」指詩人雖曾落在危難中,卻因信靠神必施拯救,故宣告他自己必要在神面前行活人之路。

「我們也信,所以也說話,」指使徒保羅也與詩人一樣,因著信靠神,不但說了上面的一段話(參7~12節),而且也憑信心繼續說下面的一段話(參14~18節)。


【林後四14】「自己知道,那叫主耶穌復活的,也必叫我們與耶穌一同復活,並且叫我們與你們一同站在祂面前。」

〔原文字義〕「知道」察覺,看見,曉得。

〔文意註解〕「自己知道,那叫主耶穌復活的,」『自己知道』原文只有『知道』而無『自己』;『那叫主耶穌復活的』即指父神(羅八11)。

「也必叫我們與耶穌一同復活,」此處的『復活』有二解:(1)指肉身死了之後的復活(參林前十五52);因為有此復活的盼望,所以願意天天冒死傳揚耶穌(參林前十五30~32);(2)指靈性的復活(參弗二5~6);這話也暗示使徒保羅自認在患難中實在經歷了死亡的滋味(參一9),但同時也滿心相信神必叫他與耶穌一同復活。

「並且叫我們與你們一同站在祂面前,」『我們』指保羅和他的同工;『你們』指哥林多信徒,也泛指所有的信徒;『一同』意即所有的信徒都不例外;『站』字即指復活,死人是躺著的。


【林後四15】「凡事都是為你們,好叫恩惠因人多越發加增,感謝格外顯多,以致榮耀歸與神。」

〔文意註解〕「凡事都是為你們,」『凡事』指保羅所遭遇的一切事,此處特指為傳福音服事主而被交於死地(參11節);『為你們』指為信徒們的益處。

「好叫恩惠因人多越發加增,」『恩惠』即恩典,指信徒對於寶貝──內住基督──生命和能力的享受與經歷;『因人多越發加增』意指人數越多,所享受與經歷的總合也越多。

「感謝格外顯多,以致榮耀歸與神,」恩典的享受帶來對神的感謝,享恩越多感謝也越顯多;而感謝神即歸榮耀給神。

本節說明使徒保羅冒死盡職的理由:(1)他所面臨的境遇是為著信徒們的益處;(2)更多人能因他的服事而得以享受神的恩典;(3)神的恩典也因人多而加增;(4)更多的恩典帶來更多向神的感謝;(5)最終叫神得著榮耀。


【林後四16】「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

〔原文直譯〕「…外面的人雖然毀壞,裏面的人卻一天新似一天。」

〔原文字義〕「外體」外面的人;「毀壞」消耗,磨損,損毀,朽敗。全然敗壞,蛀壞;「內心」裏面的人;「新」更新。

〔文意註解〕「所以,我們不喪膽,」『不喪膽』指對於盡職時所遭遇的難處(參1節)。

「外體雖然毀壞,」『外體』原文為外面的人,包括肉身和屬魂的生命;『毀壞』指身體和精神的消耗與損壞。

「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內心』原文為裏面的人,包括重生的靈和更新變化過的魂生命;『一天新似一天』指日漸更新變化成主的形像,且榮上加榮(參三18)。


【林後四17】「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

〔原文字義〕「至暫」暫時,一轉身的工夫;「至微」輕微,最小的;「苦楚」遭患難,被壓迫;「成就」作成,作出,生出;「極重」極其貴重,極有重量;「無比」極其超越,投擲超過別人。

〔文意註解〕「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這話是指今世所遭受的一切苦難,就其時間長短而言,不過極其短暫;就其輕重程度而言,不過極其輕微。

「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要為我們成就』意指我們所受的苦楚不是白受的,是會產生出某些結果的;『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是與前句的苦楚作一對比:我們所付出苦楚的代價是至暫至輕的,但所換來給我們的榮耀,就其輕重程度而言,是極重無比的;就其時間長短而言,是永遠的。


【林後四18】「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

〔原文字義〕「顧念」留意看,注視。

〔文意註解〕「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所見的』指人的感官所能感受的一切屬地和屬物質的事物,在此特指外體的毀壞和所忍受的苦楚(參16~17節);『所不見的』指人外面的感官所感受不到,但在信心的靈(參13節原文)裏卻能知道(參14節)的一切屬天和屬靈的事物,在此特指內心的更新和將得的榮耀(參16~17節)。

「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一切屬地和屬物質的事物,肉身和屬魂的享受或苦楚,都不過是暫時的;一切屬天和屬靈的事物,卻要永遠存留。


本查經注釋是出自《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查經資料大全》http://www.ccbiblestudy.org/index-T.htm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