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45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啟示錄】第二章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7-12-13 11:08:3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壹、內容綱要


【現在的事──主給七個教會的書信(一)】

    一、以弗所教會──預表「後使徒時期」的教會(1~7節)

    二、士每拿教會──預表遭羅馬帝國逼迫時期的教會(8~11節)

    三、別迦摩教會──預表政教合一時期的教會(12~17節)

    四、推雅推喇教會──預表背道的教會(18~29節)


貳、逐節詳解


【啟二1】「你要寫信給以弗所教會的使者,說:『那右手拿著七星、在七個金燈臺中間行走的,說,」

    〔原文直譯〕「你要寫信給在以弗所教會的使者:那在祂的右手中持有七星,在七個金燈臺中間行走的,這樣說,」

    〔原文字義〕「拿著」控制,拿,抓,握緊;「以弗所」可羨慕的,放鬆,投擲,滿意。

    〔文意註解〕「你要寫信給以弗所教會的使者,說,」這是新約聖經裏面寫給以弗所教會的第二封書信,第一封是使徒保羅所寫的,信中的道理非常深奧,可見以弗所教會信徒們的屬靈程度原來很高。

          「那右手拿著七星、在七個金燈臺中間行走的,說,」主對各地教會說話之前,先描述祂自己是怎樣的一位,並且幾乎各有不同的描述,表示乃是針對各地教會不同的情況而發。

    〔靈意註解〕「你要寫信給以弗所教會的使者,說,」『以弗所』字義是『放鬆』,表徵教會的屬靈情況已經有所鬆弛。『以弗所教會』預表『後使徒時期』(主後第一世紀末葉)的教會屬靈光景,已經逐漸鬆弛下來,由火熱愛主轉變成勞碌工作。

                註:寫給七個教會的書信,可以有四方面的解釋法:(1)當時各該地教會的真實屬靈情況;(2)預表全地教會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中的代表性屬靈情況;(3)表明歷世歷代各地的教會均可能有這七種不同的屬靈情況;(4)對我們這末世的信徒而言,七封書信均可作為我們的警告和勸勉。

          「那右手拿著七星、在七個金燈臺中間行走的,」表徵基督是在眾教會中間行動的大祭司,祂對各地教會掌有屬靈的實權。

    〔話中之光〕(一)無論是講道或是寫書,都要先有主的話,清楚告訴我們說:「你要寫(或講)…」,這樣,主所起的頭,祂必親自成就。

          (二)無論是我們個人(星)或是教會團體(燈台),主耶穌都關心我們,祂的手和腳都在為我們而行動。


【啟二2】「我知道你的行為、勞碌、忍耐,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惡人。你也曾試驗那自稱為使徒卻不是使徒的,看出他們是假的來。」

    〔原文直譯〕「我知道你的行為,你的勞苦和你的忍耐,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惡人;你也曾試驗那些自稱是使徒卻不是的,看出他們是假的。」

    〔原文字義〕「行為」工作;「勞碌」辛勞;「容忍」攜帶,承受;「試驗」檢驗;「假的」撒謊。

    〔文意註解〕「我知道你的行為、勞碌、忍耐,」『我知道』主對我們的情況瞭若指掌,或好或壞全都知道;『行為』或作『工作』,特指有關教會行政方面的事奉;『勞碌』意指事奉很殷勤;『忍耐』指事奉上所面臨的難處能任勞任怨,忍耐以對。

          「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惡人,」『惡人』特指異端假教師(參彼後二1~3;約貳7);以弗所教會對假使徒不能容忍。

          「你也曾試驗那自稱為使徒卻不是使徒的,看出他們是假的來,」『試驗』表示不輕率、不馬虎,提防、戒備並察考(參徒十七11)。一般試驗的方法包括:(1)聽其言(道理教訓);(2)觀其行(行事為人);(3)察其色(存心)。

    〔話中之光〕(一)主耶穌是無所不知的,我們的情況如何,祂全都知道;問題乃是:許多信徒只怕人知,卻不怕主知,才會胡作非為。

          (二)以弗所教會有不少的長處:作事忠心、殷勤、不半途而廢,而且有見識,持守真道;今天恐怕很少教會能跟她相比。

          (三)撒但有牠假冒的傳道人,教會必須不斷地儆醒看穿他們,摒棄他們(參林後十一1~4,12~15)。

          (四)教會接納傳道人小心為妙,宜有一定的試驗程序;有些教會僅憑一兩位信徒的推薦,就請人過來講道,講台上所講的也多半中規中矩,但會前會後私下接觸聖徒,結果帶走了一些愛主但缺少分辨力的人,事後教會負責人徒呼負負,後悔也來不及了。


【啟二3】「你也能忍耐,曾為我的名勞苦,並不乏倦。」

    〔原文直譯〕「你也有忍耐,曾為我名的緣故忍受(或作勞苦),並不乏倦。」

    〔原文字義〕「乏倦」疲乏,變得萎靡,消沉。

    〔文意註解〕「你也能忍耐,」本節的『忍耐』按原文與第二節的『忍耐』同一字,但前節是指在教會中事奉的忍耐,本節則偏重在指對世人的忍耐,亦即為著傳福音和作耶穌基督的見證而忍耐。

          「曾為我的名勞苦,並不乏倦,」『為我的名』指為傳揚主的名;『勞苦』指努力於救人工作;『並不乏倦』指堅持到底,不輕易放棄。

    〔話中之光〕(一)傳福音不可一曝十寒,有時功效雖不顯著,但仍應繼續堅持下去,到了時候自必有出人意外的收穫。

          (二)凡我們為主所擺上的,主都知道並且記念。


【啟二4】「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就是你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

    〔原文直譯〕「然而我有(一件)要責備你的,就是你已經離棄了你起初的愛。」

    〔原文字義〕「責備」反對,抵擋;「起初」最初的,上好的。

    〔文意註解〕「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本句按原文沒有『一件』的字樣,只說我有要責備你的,而這必須被主責備的情形相當嚴重。

          「就是你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起初的愛』意指時間上最初的愛,以及品質上最好的愛(原文與路十五22『上好』同字)。以弗所教會雖然有那麼多值得主讚賞的長處,但仍不能彌補這個缺點(參5節),可見這個缺點相當嚴重。『為主作工』固然重要,但若作工僅出於責任感,而非出於對主的愛心,其價值就要大打折扣了。

    〔話中之光〕(一)一個信徒可能熱心服事主,甚至肯為主受苦,卻不是真正的愛主。

          (二)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撒上十五22);我們為主所擺上的一切,若不是出於對祂的愛心,便都枉然。


【啟二5】「所以,應當回想你是從哪裏墜落的,並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裏,把你的燈臺從原處挪去。」

    〔原文直譯〕「所以要回想你是從哪裡墜落的,並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若是不然,我就要快快地臨到你,將你的燈臺從原處挪開。」

    〔原文字義〕「回想」記念;「墜落」墮落;「悔改」改變心意;「原處」地方,處所;「挪去」移開。

    〔文意註解〕「所以,」主在這裏針對以弗所教會的缺失,提出了下面三點補救的建議。

          「應當回想你是從哪裏墜落的,」意指要回過頭去追查出是甚麼原因使之離棄了起初的愛。

          「並要悔改,」意指這時的心思正朝向錯誤的方向前進,必須將心思完全轉變過來。

          「行起初所行的事,」意指現在所行的事,外表雖然不錯,但因行事的動機有問題,所以沒有實質的價值;必須像當初一樣,因著起初的愛而行事。

          「你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裏,把你的燈臺從原處挪去,」『我就臨到你那裏』不是指主的再來,乃是指主的審判就要臨到;『燈台從原處挪去』意指不再有教會的見證,不能在地上為主發光。

    〔話中之光〕(一)正如我們與神的相交有辦法可以恢復(參約壹一9),我們對主「起初的愛」也是可以恢復的。

          (二)恢復「起初的愛」的三點要件:(1)讀經、禱告、默想,尋求從主來的亮光;(2)認罪、向主悔改,改變心意;(3)順服,付諸實行。

          (三)教會與信徒存在地上的功用,就是作「世上的光」(參太五14),一旦我們失去這個功用,便沒有存活的價值,何等可怕!


【啟二6】「然而你還有一件可取的事,就是你恨惡尼哥拉一黨人的行為,這也是我所恨惡的。」

    〔原文直譯〕「不過,你有(這一件):就是你恨惡尼哥拉黨的行為,這也是我所恨惡的。」

    〔原文字義〕「尼哥拉」在百姓之上者,百姓的征服者。

    〔文意註解〕「然而你還有一件可取的事,」主在責備之餘,並沒有忘記鼓勵的話。

          「就是你恨惡尼哥拉一黨人的行為,」『尼哥拉一黨人』按原文係由兩個字組成一個新字,即由『征服者』和『人民』兩個字所組成,合起來變成『人民的征服者』。

          「這也是我所恨惡的,」意指主恨惡『尼哥拉一黨人』的行為。

    〔靈意註解〕「尼哥拉一黨人的行為,」意指聖品階級的行為,在一般信徒之上,另有一班少數人成了居間階級,包辦屬靈的事奉。

    〔話中之光〕(一)我們通常在責備別人之際,會把對方的好處忘得一乾二淨,但主卻不是這樣,並且是在責備的前後,都加以稱讚;我們對待別人,也當多多記取對方的長處。

          (二)教會中任何居間階級的觀念和行為,乃是主所恨惡的,所以我們也當恨惡才對。然而,無論是信徒也罷,傳道人也罷,在潛意識裏仍會認為某些事是屬於某一班人才可以作的,這是錯誤的。


【啟二7】「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得勝的,我必將神樂園中生命樹的果子賜給他吃。』」

    〔原文直譯〕「凡有耳的,應當聽(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得勝的,我必將神樂園當中生命樹的果子賜給他吃。』」

    〔原文字義〕「得勝」戰勝,取勝。

    〔文意註解〕「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有兩點值得注意:(1)原來是主在說話(參1節),現在變成聖靈在說話了;(2)原來僅向以弗所教會說話,現在變成向眾教會說話了。

          「凡有耳的,就應當聽,」這話暗示許多人雖然有耳卻聽不見,聽見卻不明白(參賽六9)。

          「得勝的,我必將神樂園中生命樹的果子賜給他吃,」『得勝的』指勝過教會墮落的情況(參4~5節);『神樂園』指將來的新耶路撒冷城(參三12);『生命樹果子』指新耶路撒冷城內街道當中生命河兩旁所長的生命樹,結十二樣果子,每月都結果子(參廿二1~2);『賜給他吃』意指得以預嘗,而不必等到將來。

    〔靈意註解〕「神樂園中生命樹的果子」表徵基督作我們生命的供應,雖然一般信徒也都能夠享受,但惟有得勝者才能享受到豐滿的地步(「十二樣果子」意指完滿;「每月都結果子」意指經常不斷)。

    〔話中之光〕(一)聖經上白紙黑字的話,都是主的話,但都是客觀的話(logos),必須被聖靈感動,成為主觀且應時的話(rhema),才能作我們個人的供應。

          (二)聖經上對任何時代、任何教會、任何個人的教訓,都可適用於我們,但卻不能一五一十全般照收,而必須經過聖靈的翻譯和帶領,才能適用於各種不同情況的需要。

          (三)我們的耳朵往往是發癢的耳朵,只聽見我們所愛聽的話,卻聽不見聖靈所說的話(參太十三13);求主開通我們的耳朵,使我們能聽見祂的聲音(參賽五十4~5)。

          (四)主耶穌說,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十10)。我們享受主的生命若未達到豐盛的地步,必定是因為我們還未能勝過墮落的光景(意即還未得勝)。


【啟二8】「你要寫信給士每拿教會的使者,說:『那首先的、末後的、死過又活的,說,」

    〔原文直譯〕「你要寫信給在士每拿教會的使者:那是首先和末後的,曾經死過卻又活的,這樣說,」

    〔原文字義〕「士每拿」沒藥,苦。

    〔靈意註解〕「你要寫信給士每拿教會的使者,說,」『士每拿』原文字義是『沒藥』,表徵受苦;『士每拿教會』預表第一世紀末至第四世紀初,受羅馬帝國逼迫的教會。

          「那首先的、末後的、死過又活的,說,」『那首先的、末後的』表徵二意:(1)我們所受的苦是祂所允許的,凡事都在祂的管制之中,絕不會超越過祂所定的界限;(2)祂自己率先親身受過苦,所以祂能體恤我們的苦(參來四15),祂要幫助我們一直到底。

                『死過又活的』表徵基督復活的生命,要在那些為耶穌被交於死地的人身上顯明出來(參林後四11)。

    〔話中之光〕(一)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裏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提後三12);但一切都在主的管制之下,祂必不叫我們受試探過於我們所能忍受的,總要給我們開一條出路(參林前十13)。

          (二)我們若在祂死的形狀上與祂聯合,也要在祂復活的形狀上與祂聯合(羅六5);我們若是與基督同死,就信必與祂同活(羅六8)。


【啟二9】「我知道你的患難,你的貧窮(你卻是富足的),也知道那自稱是猶太人所說的毀謗話,其實他們不是猶太人,乃是撒但一會的人。」

    〔原文直譯〕「我知道你的行為和患難,以及貧窮,其實你是富足的;並且(知道)那些自稱是猶太人的毀謗話,其實他們不是,乃是撒但會堂的人。」

    〔原文字義〕「患難」壓迫,困頓;「貧窮」赤貧;「毀謗話」毀謗,污蔑。

    〔文意註解〕「我知道你的患難,」主的『知道』是最大的安慰;人受苦而無人能瞭解和同情的話,那是苦上加苦。

          「你的貧窮(你卻是富足的),」『貧窮』指物質方面的缺乏;『富足』指靈性方面的豐富。

          「也知道那自稱是猶太人所說的毀謗話,」『那自稱是猶太人』指按肉身是屬猶太人,但在神面前並不是真猶太人(參羅二28~29),此處特指那些熱中於猶太教律法主義者;『所說的毀謗話』意指人若不遵行律法禮儀,就不能得救(參徒十五1,5,24),有的甚至藉口基督徒背叛該撒,假借羅馬人的手要除掉他們。

          「其實他們不是猶太人,乃是撒但一會的人,」『撒但一會的人』指被撒但所利用的人(參約八44)。

    〔話中之光〕(一)基督徒乃是一班奇特的人,世人看我們似乎在忍受患難,其實卻在主裏有平安與喜樂(參約十六33;腓一17~18);又看似貧窮,其實卻是富足的(參林後六10)。

          (二)今天在基督教裏面,也有一班人自稱是「基督徒」,其實他們不是基督徒,乃是撒但一會的人。


【啟二10】「你將要受的苦你不用怕。魔鬼要把你們中間幾個人下在監裏,叫你們被試煉,你們必受患難十日。你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

    〔原文直譯〕「你所要受的苦,一點也不用怕。看哪!魔鬼將要把屬於你的(一些人)投在監裡,叫你受試煉;你必受患難十日。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

    〔原文字義〕「怕」害怕,懼怕;「下在」投入;「務要」變成。

    〔文意註解〕「你將要受的苦你不用怕,」『將要受的苦』意指重大的逼迫即將來臨;『你不用怕』意指不要怕逼迫和苦難(參太十28)。

          「魔鬼要把你們中間幾個人下在監裏,叫你們被試煉,」『魔鬼』按外表看,是人在逼迫,實際上是魔鬼使然;『幾個人』意指不是教會全體,乃是一部分人受逼迫;『下在監裏』意指利用政權之手施加逼迫;『叫你們受試煉』受苦乃是一種試煉(參彼前四12~13),為要試驗我們的信心(參彼前一6~7)。

          「你們必受患難十日,」『十日』指一段短暫的時間。

          「你務要至死忠心,」意指信徒遭受逼迫時該有的反應,不是反抗,而是忍耐(參十三10;十四12);『至死忠心』意指雖至於死,也不愛惜性命(參十二11)。

          「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那生命的冠冕』指主早就預備好,要賞給那些至死忠心的人的獎賞;他們為主的緣故喪掉生命,卻要得著生命(參太十六25),就是得著一種『特殊的復活』(參腓三11原文)。

    〔靈意註解〕「你們必受患難十日,」有二意:(1)表徵他們所受的患難是完全的(『十』在聖經裏是完全的意思),卻又是短暫的;(2)預表初期的教會即將受到羅馬帝國的『十次大逼迫』,後來果然應驗。

    〔話中之光〕(一)「怕」是基督徒失敗最大的原因,它使我們喪膽,失去信心(參可五36),甘心為奴(參來二15)。

          (二)逼迫對於基督徒乃是一種「試煉」,魔鬼企圖藉逼迫與患難試探我們,使我們失去信心(參路廿二31~32);神也藉它試煉我們,叫我們的信心更顯寶貴(參彼前一6~7)。


【啟二11】「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得勝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

    〔原文直譯〕「凡有耳的,應當聽(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得勝的,決不受第二次死的害。』」

    〔原文字義〕「害」傷害。

    〔文意註解〕「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請參閱第七節註解)。

          「得勝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第二次死』指被扔在火湖裏(參二十14);『第二次死的害』意指蒙受火的痛苦,信徒雖不至於被扔在火湖裏,但有可能像從火裏經過一樣的受虧損(參林前三15),惟有得勝者可以免受如此的虧損。

    〔話中之光〕(一)「死」是得勝和失敗的分界線──不怕死,忠心至死的(參10節)就得勝;怕死,向環境妥協的,就失敗。

          (二)怕第一次的死(即肉身的死)者,將來若不是會遭受第二次的死(指不信的人),便是會受第二次死的害(指失敗的信徒)。


【啟二12】「你要寫信給別迦摩教會的使者,說:『那有兩刃利劍的,說,」

    〔原文直譯〕「你要寫信給在別迦摩教會的使者:那有兩刃利劍的,這樣說,」

    〔原文字義〕「別迦摩」高地,高樓,聯合,極大的結合,護城。

    〔靈意註解〕「你要寫信給別迦摩教會的使者,說,」『別迦摩』原文字義是『結婚、聯合』或『高樓』,表徵二意:(1)教會與世界聯合;(2)教會在世界取得崇高的地位;『別迦摩教會』預表第四世紀初羅馬康士坦丁大帝宣佈接受基督教為國教,至第六世紀羅馬教皇形成為止,政教合一的教會。

          「那有兩刃利劍的,說,」表徵主口中所出的話具有兩種功用:(1)審判並攻擊教會中世界的攙雜(參16節);(2)剖開並切斷教會和世界的關係。

    〔話中之光〕(一)主耶穌所說芥菜種變成大樹和麵酵使全團發起來的比喻(參太十三31~35),原是定罪教會(天國的實際)在世上不正常的發展,不料竟被許多傳道人解釋為聖靈所作的好事,真是讓人啼笑皆非。

          (二)主的話如同從祂口中出來有兩刃的利劍,可以用來審判並切斷教會和世界的關係。


【啟二13】「我知道你的居所,就是有撒但座位之處;當我忠心的見證人安提帕在你們中間、撒但所住的地方被殺之時,你還堅守我的名,沒有棄絕我的道。」

    〔原文直譯〕「我知道你的居所,就是有撒但座位之處;甚至當我忠心的見證人安提帕在你們中間,撒但所住之處被殺的那些日子,你仍持守我的名,也沒有否認對我的信仰。」

    〔原文字義〕「居所」居住,生活;「安提帕」反對一切;「堅守」抓緊;「棄絕」否認;「道」信仰。

    〔文意註解〕「我知道你的居所,就是有撒但座位之處,」『你的居所』教會原本暫時寄居在地上,僅似流動的帳棚,不料竟有了固定的居所;『撒但座位』意指撒但在教會中竟有了掌權的地位。

          「當我忠心的見證人安提帕在你們中間,」『見證人』原文與『殉道者』同一字根;『安提帕』原文字義『反對一切』。本句意指在教會中有一班人,為了忠於主的見證,便懷著寧可為主殉道的精神,起來反對教會中一切不正常的情形。

          「撒但所住的地方被殺之時,」『撒但所住的地方』意指世界,但因教會已與世界聯合,故也就等於在教會中;『被殺』指為主殉道。

          「你還堅守我的名,」『我的名』指主耶穌的名,信徒是藉求告主名而得救(參羅十13),故堅守主名意指有一班信徒仍舊守住信仰。

          「沒有棄絕我的道,」『道』原文是『信心』或『信仰』;全句仍與前句同義,也就是沒有放棄信仰的意思。

    〔話中之光〕(一)我們若要為主作美好的見證,就要抱定決心,不惜犧牲一切,甚至肯為主殉道,來反對一切與真理不合的情形。

          (二)信徒所反對的,乃是一切與信仰並主的名不符的情形,而不是反對任何人;請記得,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參弗六12)。


【啟二14】「然而,有幾件事我要責備你:因為在你那裏有人服從了巴蘭的教訓;這巴蘭曾教導巴勒將絆腳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叫他們吃祭偶像之物,行姦淫的事。」

    〔原文直譯〕「然而有幾件事我要責備你,因為在你那裡,有些人持守巴蘭的教訓;這巴蘭曾教導巴勒,將絆腳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叫他們吃祭偶像之物,並且行淫亂。」

    〔原文字義〕「責備」反對;「服從」依附;「巴蘭」貪食者,吞吃百姓者,百姓的主,朝聖之徒;「巴勒」虛空,荒廢者;「祭偶像之物」祭牲,拜過偶像之物。

    〔文意註解〕「然而,有幾件事我要責備你,」『幾件事』表示不只一樣;『我要責備你』指主反對教會中的一些光景。

          「因為在你那裏有人服從了巴蘭的教訓,」『巴蘭的教訓』從巴蘭的路(參彼後二15;猶11)已經發展成了教訓,教導信徒可以為著錢財與世界合作。

          「這巴蘭曾教導巴勒將絆腳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巴勒』是外邦人的王(參申廿三4);『絆腳石』指巴蘭向巴勒獻策,如何引誘以色列人離開神(參民廿四14)。

          「叫他們吃祭偶像之物,行姦淫的事,」『吃祭偶像之像』意指拜偶像(參民廿五2;卅一16);『行姦淫的事』意指以色列人與外邦人發生淫亂關係(參民廿五1)。

    〔話中之光〕(一)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六10)。

          (二)淫亂總是與拜偶像相連(參林前六9);那裏有拜偶像的事,那裏就有淫亂。

          (三)信徒在教會中若高抬任何人過於聖經所記(參林前四6),無異在其心目中崇拜某一位屬靈的偶像,跟世人崇拜運動明星、影星、歌星並沒有分別,所以在神看來,就是犯了屬靈的淫亂。


【啟二15】「你那裏也有人照樣服從了尼哥拉一黨人的教訓。」

    〔原文直譯〕「你那裡也有些人照樣持守尼哥拉黨的教訓;這是我所恨惡的事。」

    〔原文字義〕「照樣」以同樣的方式;「尼哥拉」在百姓之上者,百姓的征服者。

    〔文意註解〕『尼哥拉一黨人的教訓』原來在以弗所教會中,僅僅出現尼哥拉一黨人的『行為』,尚且遭有見識的信徒所恨惡(參6節);如今竟由行為發展成了『教訓』,可見階級觀念已經深入一般信徒之心,公然教導也不以為忤。

    〔話中之光〕(一)所以會有人教導一些錯誤的道理,乃是因為有人願意聽且願意服從;服從錯誤教訓的人,請不要以為只有那些教導錯誤道理的人會受主責備,主在這裏是責備那些服從錯誤道理的人。

          (二)在教會中順服權柄固然是一件美德,但要小心,順服錯誤的權柄,不但不會被主所稱許,反會被主責備。


【啟二16】「所以,你當悔改;若不悔改,我就快臨到你那裏,用我口中的劍攻擊他們。」

    〔原文直譯〕「所以你要悔改;但若不然,我就要快快地臨到你那裡,用我口中的劍與他們爭戰。」

    〔原文字義〕「快」馬上;「攻擊」打仗。

    〔文意註解〕「所以,你當悔改,」意指要在心思、觀念和行為上,有徹底的轉變。

          「若不悔改,我就快臨到你那裏,」不是指主就快快的再來,乃是指主的審判將會快快的臨到(參5節)。

          「用我口中的劍攻擊他們,」意指主將根據祂口中所出的話審判並定罪他們。

    〔話中之光〕(一)主的警告若尚未成就,,並不是因為祂在躭延,乃是因為祂寬容我們,願意人人都能悔改(參彼後三9)。

          (二)神的話乃是聖靈的寶劍(參弗六17);我們在平時當用各樣的智慧,把基督的話豐豐富富的存在心裏(參西三16),才能為主作屬靈的戰士。


【啟二17】「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得勝的,我必將那隱藏的嗎哪賜給他,並賜他一塊白石,石上寫著新名;除了那領受的以外,沒有人能認識。』」

    〔原文直譯〕「凡有耳的,就應當廳(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得勝的,我必將那隱藏的嗎哪賜給他吃,並賜他一塊白石,上面寫著新名,除了那領受的以外,沒有人知道。」

    〔原文字義〕「嗎哪」這是甚麼(參出十六15)。

    〔文意註解〕「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請參閱第七節註解)。

          「得勝的,我必將那隱藏的嗎哪賜給他,」『那隱藏的嗎哪』原指藏於約櫃中金罐裏面的嗎哪(參出十六32~34;來九4),現已隨約櫃之失傳而無蹤跡可尋。

          「並賜他一塊白石,石上寫著新名,」『白石』原用於法庭上陪審員判決時,無罪則投白石,有罪則投黑石。

          「除了那領受的以外,沒有人能認識,」另有解經家認為『白石』係古猶太人當作密友的標誌,兩個知心朋友各持一塊白石,其上刻有彼此的名字,然後互贈,只有受贈的人才知道其上的名字,外人無從知悉。

    〔靈意註解〕「得勝的,我必將那隱藏的嗎哪賜給他,」『嗎哪』原係神的子民在曠野裏行走時的天賜糧食,表徵神的話乃是我們的靈糧(參申八3);『那隱藏的嗎哪』表徵基督為得勝者額外保留的那一分特殊享受與經歷。

          「並賜他一塊白石,石上寫著新名,」『白石』表徵基督為得勝者所達到屬靈境界的承認;『新名』表徵得勝者本人所經歷的程度。

    〔話中之光〕(一)人吃的是甚麼,所得的也是甚麼。人若吃祭偶像之物(參14節),就是接受所拜的偶像進入他的心中;人若吃神的話(參太四4),就為自己積蓄神生命的成分。

          (二)信徒各人今天對基督的享受和經歷,都會成為他個人在天上的儲蓄(參路十二33;十八22),作為將來的賞賜。

          (三)我們天然的人都是神用泥土造的(參創二7),重生得救的人卻變成了活石(參彼前二5),但還須追求聖潔如白石,才能蒙主悅納(參彼前一15~16)。


【啟二18】「你要寫信給推雅推喇教會的使者,說:『那眼目如火焰、腳像光明銅的神之子說,」

    〔原文直譯〕「你要寫信給在推雅推喇教會的使者:那眼睛好像火焰,腳好像精銅的神之子,這樣說,」

    〔原文字義〕「推雅推喇」燒香,獻祭不倦。

    〔靈意註解〕「你要寫信給推雅推喇教會的使者,說,」『推雅推喇』原文字義是『不斷的祭祀』;『推雅推喇教會』預表第六世紀羅馬教皇形成之後,一直到現在的天主教,她的特點是不止息的彌撒儀式。

          「那眼目如火焰、腳像光明銅的神之子說,」表徵主的眼目一直在察看背道教會裏面的存心和外面的作為,同時,祂要以祂自己的標準來審判,並要踐踏一切凡不符合祂標準的。

    〔話中之光〕(一)人獻祭是為了討神喜歡,殊不知獻上凡火反而惹神憎惡(參利十1~2);宗教式傳統的事奉與作法,無法通過神審判的眼光和標準。

          (二)信徒應當有主的眼光,能看主所要我們看見的;也應當有像主那樣的腳,能行主所要我們遵行的。


【啟二19】「我知道你的行為、愛心、信心、勤勞、忍耐,又知道你末後所行的善事,比起初所行的更多。」

    〔原文直譯〕「我知道你的行為、愛、信、服事和你的忍耐,也知道你末後所行的,比起初的更多。」

    〔原文字義〕「行為」工作;「勤勞」服務。

    〔文意註解〕「我知道你的行為、愛心、信心、勤勞、忍耐,」『行為』原文是『工作』,天主教有許多所謂的事工,特別是社會福利事工;『愛心』像特瑞莎修女那般有愛心的事例,並不少見;『信心』像蓋恩夫人那樣有信心的事例,亦比比皆是。

          「又知道你末後所行的善事,比起初所行的更多,」意指天主教當中的善行,會越來越多。

    〔話中之光〕(一)天主教向著世人的愛心和善行,這是不爭的事實;然而,有愛心卻忽視真理(參20節),人所謂的善行就會變成主所認為的惡行(參約貳11),主真實的信徒應當在真理中愛才對(參約貳1~2)。

          (二)一個教會若注重社會事工過於福音事工,就變成本末顛倒;一個信徒所能作最大的服事,乃是將罪人帶到主面前。


【啟二20】「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責備你,就是你容讓那自稱是先知的婦人耶洗別教導我的僕人,引誘他們行姦淫,吃祭偶像之物。」

    〔原文直譯〕「然而有少許的事我要責備你,就是你容讓那自稱是女先知的婦人耶洗別,教訓並誤導我的眾僕人,使他們犯淫亂,並且吃祭過偶像之物。」

    〔原文字義〕「先知」女先知;「耶洗別」貞潔;「引誘」欺騙。

    〔文意註解〕「先知,」原文是『女先知』,先知是傳達神諭、為神說話的人。

    〔靈意註解〕「就是你容讓那自稱是先知的婦人耶洗別教導我的僕人,」『那自稱是先知的婦人』表徵教會越過權限,自行訂定真理;天主教在聖經之外,有許多從人的思想觀念、傳統習俗,甚至由迷信而來的教訓。

                『婦人耶洗別』預表背道的教會;教會在主面前的地位是『婦人』(參弗五32),『耶洗別』是以色列王亞哈的外邦人妻子,將異教信仰帶給以色列人(參王上十六31~32),所以婦人耶洗別就是那將麵酵藏在三斗麵裏使全團都發起來的婦人(參太十三33),麵酵表徵邪惡的異端教訓,而教會應當是無酵的細麵(參林前五6~8),但天主教卻把舊酵帶進教會中來。

          「引誘他們行姦淫,吃祭偶像之物,」『行姦淫』表徵屬靈的淫亂,將可憎之物混進神聖的事物中(參十七4);『吃祭偶像之物』表徵敬拜偶像,就是在真神之外,另有所敬拜的(參林前十20~22)。

    〔話中之光〕(一)教會在聖經之外另行自定真理,就變成了「自稱是先知」的,主必將災禍添加在她身上(參廿二18)。

          (二)「自稱是先知」最可怕的情形是,引用一點點神的話,卻加上了許多自己的話,而讓人誤以為這些都是神的意思。

          (三)我們不要被那諸般怪異的教訓勾引了去;因為人心靠恩得堅固才是好的(參來十三9)。

          (四)基督徒應當專心敬畏真神;不可又懼怕耶和華,又事奉自己的神(參王下十七34~35,41),這是犯屬靈的淫亂,最惹神忌恨的。


【啟二21】「我曾給她悔改的機會,她卻不肯悔改她的淫行。」

    〔原文直譯〕「我曾給她時間,讓她悔改她的淫行,她卻不肯悔改。」

    〔原文字義〕「機會」時間。

    〔文意註解〕「我曾給她悔改的機會,」表明神有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而祂的恩慈是要領人悔改的(參羅二4)。

          「她卻不肯悔改她的淫行,」意指她並未改變她的基本態度,仍舊認為將異教的崇拜儀式和一些作法混雜在真實的敬拜中並沒有錯。

    〔話中之光〕(一)悔改須趁機會,機會一去,恐不復再來。

          (二)最可怕的,是在錯誤之中卻不知錯,永遠沒有悔改的可能。


【啟二22】「看哪,我要叫她病臥在牀。那些與她行淫的人,若不悔改所行的,我也要叫他們同受大患難。」

    〔原文直譯〕「看哪!我要將她拋在(病)床上,那些與她行淫的人,若不為他們的行為悔改,我必叫他們與她一同進入大患難。」

    〔原文字義〕「叫…病臥」投在;「牀」病床;「大患難」大災難。

    〔文意註解〕「看哪,我要叫她病臥在牀,」『她』指婦人耶洗別,就是背道的教會全體;『病臥在牀』意指失去正常的行動能力,只能苟延殘喘,沒有希望了。

          「那些與她行淫的人,,若不悔改所行的,」『與她行淫的人』指20節裏的『我的僕人』,就是天主教中的主教、神父、修女等聖品階級人物。

          「我也要叫他們同受大患難,」『同受大患難』意指凡不悔改的聖品階級人物,都要一同受到主的懲治;『大患難』指對於身、心均能產生極大痛苦的境遇。

    〔話中之光〕(一)主一再提到「悔改」(21~22節共提三次),可見主的本意不是懲罰,而是要藉懲罰的警告,盼望人能悔改;主雖嚴厲,卻又滿有恩慈(參羅十一22)。

          (二)主的懲治與管教,乃是愛我們、要使我們得益處;凡是真正蒙恩得救的人(註:天主教裏面仍有許多真正信主得救的人),最終都要使我們在祂的聖潔上有分(參來十二9~10)。


【啟二23】「我又要殺死她的黨類(原文是兒女),叫眾教會知道,我是那察看人肺腑心腸的,並要照你們的行為報應你們各人。」

    〔原文直譯〕「我又要用死亡擊殺她的兒女,叫眾教會都知道,我是那察看人肺腑心腸的;我且要照你們的行為報應你們各人。」

    〔原文字義〕「黨類」兒女;「察看」搜尋細察;「肺腑」腎,腰子;「心腸」心;「行為」工作。

    〔文意註解〕「我又要殺死她的黨類,」『殺死』指死於非命,因為是為著『叫眾教會知道』;『她的黨類』黨類的原文乃『兒女』,指糊里糊塗接受她的異端教訓的人,亦即有名無實的教友。

          「叫眾教會知道,我是那察看人肺腑心腸的,」『眾教會』指羅馬天主教以外的正統基督教會;『肺腑心腸』原文是『腎臟和心臟』,聖經用來代表隱藏在人裏面的秘密。

          「並要照你們的行為報應你們各人,」『你們的行為』指各別的工作(「行為」的原文),包括行為在內;本句乃是神將來審判信徒的原則,聖經中重申這句話多達數十次(參太十六27;羅二6等)。

    〔話中之光〕(一)接受異端教訓者咎由自取,不能把所有的責任推給異端假教師,因為若沒有人肯聽信,也就沒有那些假教師了。

          (二)俗語說:「信不信由你。」相信與否,是各人心裏的故事,旁人無從知悉,但主是那察看人肺腑心腸的,祂非常清楚我們是真信、假信或迷信。

          (三)主的審判絕對公平、公正、公義,因為不但根據我們外面所作所為,並且也根據我們裏面的動機;主也照「各人」的情形分別判定,決不至於判定有罪的為無罪,或無罪的為有罪。


【啟二24】「至於你們推雅推喇其餘的人,就是一切不從那教訓、不曉得他們素常所說撒但深奧之理的人,我告訴你們,我不將別的擔子放在你們身上。」

    〔原文直譯〕「至於你們推雅推喇其餘的人,就是一切沒有這教訓,不知道他們所謂撒但深奧之事的人,我告訴你們,我必不將別的重擔放在你們身上。」

    〔原文字義〕「深奧」深;「理」事。

    〔文意註解〕「至於你們推雅推喇其餘的人,」『其餘的人』指天主教裏面真實相信主耶穌的信徒。

          「就是一切不從那教訓、不曉得他們素常所說撒但深奧之理的人,」『不從那教訓』指不接受天主教會歷世歷代所傳下來的異端邪說;『不曉得』指不願意深入查考;『他們素常所說』指教會中耳熟能詳的教訓;『撒但深奧之理』異端假教師最喜歡強調他們所教導的道理,乃是一種奧秘的事,艱深難懂,必須成為其入門的成員才能明白,其實,他們所謂的道理,都是撒但之理。

          「我告訴你們,我不將別的擔子放在你們身上,」『別的擔子』指救恩基本信仰以外的道理,有時會變成重擔(「擔子」的原文),叫人難以承擔。主體諒我們所能承受的,不願意叫信祂的人背負重擔(參太十一28~30)。

    〔話中之光〕(一)異端分子喜歡玩弄道理字句,似是而非(參提前六20~21),荒渺無憑(參提前一4),叫人覺得深奧難懂,卻反而更吸引人想去研究,一旦墜入其中,就難以醒悟過來。

          (二)很叫人覺得希奇的一件事實就是,在基督教界中,反而是那些異端和極端的教會的跟從者,對聖經道理的研究非常深入,但多數僅就他們所注重的道理推敲字句,一旦鑽進牛角尖,便爬不出來,而看不見聖經更廣大、淵博、均衡的真理,非常可惜。

          (三)主耶穌責備法利賽人和文士,把難擔的擔子放在人身上,自己一個指頭卻不肯動(參路十一46),這話用在異端假教師身上,正是合式。


【啟二25】「但你們已經有的,總要持守,直等到我來。」

    〔原文直譯〕「但你們已經有的,務要持守,直等到我來。」

    〔原文字義〕「直等到」直到。

    〔文意註解〕『已經有的』指他們的善行,就是行為、愛心、信心、勤勞、忍耐(參19節);『直等到我來』這話暗示背道的羅馬天主教會將會存留直到主再來,不像前面的三個教會已經不復存在。

    〔話中之光〕(一)基督徒對於一切道理教訓的基本態度應該是,凡事察驗,善美的(即合乎真理的)要「持守」,各樣的惡事(即異端教訓)要禁戒不作(參帖前五21)。

          (二)基督徒對於異端邪派,毋須特意去攻擊它們,因為主認識誰是屬於祂的人(參提後二19),會為祂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參羅十一4);當主再來時,一切都會在審判台前顯明出來。


【啟二26】「那得勝又遵守我命令到底的,我要賜給他權柄制伏列國;」

    〔原文直譯〕「得勝又守住我的工作到底的,我必要將治理列國的權柄賜給他;」

    〔原文字義〕「遵守」保持,守衛;「制伏」治理。

    〔文意註解〕「那得勝又遵守我命令到底的,」『那得勝…的』指勝過背道的教會那些墮落的教訓和行為的人;『我命令』按原文是『我的工作』,指主耶穌所成就的救贖大工,亦即救恩真理;『遵守我命令到底』指遵行真理直到見主面。

          「我要賜給他權柄制伏列國,」指在將來的國度中,與基督一同作王(參二十4,6)。

    〔話中之光〕(一)主呼召一班清心愛主的人,為真道站住;雖然四周的光景令人痛心,但千萬不可灰心喪志,因為有主就夠。

          (二)今天為主遵守真道的人,可能會因此失去教會中的地位和權柄,但主必會以將來的權柄補償給他們,而將來的權柄遠勝過今天地上的權柄。


【啟二27】「他必用鐵杖轄管(轄管:原文是牧)他們,將他們如同窯戶的瓦器打得粉碎,像我從我父領受的權柄一樣。」

    〔原文直譯〕「他必用鐵杖牧養(或作治理)他們,好像打碎窯戶的瓦器;正如我也從我父領受的(權柄)一樣;」

    〔原文字義〕「轄管」牧養。

    〔文意註解〕「他必用鐵杖轄管(轄管:原文是牧)他們,」『鐵杖』指強而有力的權杖,可以威服下屬;『轄管』原文作『牧養』,指以積極的供應代替消極的轄制。

          「將他們如同窯戶的瓦器打得粉碎,」『他們』指列國(參26節);『窯戶的瓦器』形容易於被粉碎;『打得粉碎』意指無法再反抗。

          「像我從我父領受的權柄一樣,」這是因為得勝者乃是與基督一同作王,所以他們的權柄就像主從父神所領受的權柄一樣。

    〔話中之光〕(一)教會裏最好的治理方式乃是「牧養」與教導,使信徒在生命裏長大成熟,自願受主管理和指揮。

          (二)今天我們在主裏面是預嘗一點點主生命中的權柄,但到那一天,得勝者將要分享主的權柄到豐滿的地步。


【啟二28】「我又要把晨星賜給他。」

    〔原文直譯〕「我又要把那晨星賜給他。」

    〔原文字義〕「晨星」早晨出現的星。

    〔靈意註解〕『晨星』當主再來之時,只有那些儆醒等候的得勝者,才能親眼目睹祂的隱密再來如同晨星(參廿二16);至於一般信徒,則須等到祂公開的顯現,那時,祂向他們顯現如同公義的日頭(參瑪四2)。所以晨星預表主以祂的顯現作為獎賞,讓得勝者得以預先迎見祂。

    〔話中之光〕「晨星」乃是太陽昇上來之前,破曉天空中那顆明亮的星星(參彼後一19),惟有早起的人才能看得到。現在黑夜已深,白晝將近(羅十三12);所以我們不要睡覺,像別人一樣,總要儆醒謹守(帖前五6)。


【啟二29】「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

    〔原文直譯〕「凡有耳的,就應當聽(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

    〔文意註解〕注意,前面三個教會的書信,都是先提到這一句勸勉的話,然後才呼召得勝者;但從這裏開始的四個教會書信,則一反順序,先呼召得勝者,然後才提到勸勉的話。這個現象表示,前面三個教會是一組,後面四個教會則是另一組。前面三個教會已經不再存在,指教會歷史中的三個過渡時期;後面四個教會則陸續在教會歷史中出現,但都要存續直到主再來。


叁、靈訓要義


【主的所是vs.各教會的光景】

    一、以弗所教會:

          1.那右手拿著一星,在七個金燈台中間行走的(1節)

          2.你把起初的愛心離棄了,若不悔改,我就臨到你那裏,把你的燈台從原處挪去(4~5節)

    二、士每拿教會:

          1.那首先的,末後的,死過又活的(8節)

          2.你將要受的苦你不用怕;你們必受患難十日;你務要至死忠心(10節)

    三、別迦摩教會:

          1.那有兩刃利劍的(12節)

          2.你那裏有人服從了巴蘭的教訓,也有人照樣服從了尼哥拉一黨人的教訓;若不悔改,我就快臨到你那裏,用我口中的劍供攻擊他們(14~16節)

    四、推雅推喇教會:

          1.那眼目如火燄,腳像光明銅的神之子(18節)

          2.你容讓那自稱是先知的婦人耶洗別教導我的僕人,引誘他們行姦淫,吃祭偶像之物;我是那察看人肺腑心腸的,並要照你們的行為報應你們各人(20,23節)


【得勝者的情形與獎賞】

    一、以弗所教會:

          1.你不能容忍惡人;你也能忍耐,曾為我名勞苦,並不乏倦;你恨惡尼哥拉一黨人的行為(2、3,6節)

          2.得勝的,我必將神樂園中生命樹的果子賜給他吃(7節)

    二、士每拿教會:

          1.我知道你的患難,你的貧窮,你卻是富足的(9節)

          2.你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得勝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10~11節)

    三、別迦摩教會:

          1.你堅守我的名,沒有棄絕我的道(13節)

          2.得勝的,我必將那隱藏的嗎哪賜給他;並賜他一塊白石,石上寫著新名;除了那領受的以外,沒有人能認識(17節)

    四、推雅推喇教會:

          1.不從那教訓,不曉得撒但深奧之理;你們已經經有的,總要持守(24~25節)

          2.那得勝又遵守我命令到底的,我要賜給他權柄制伏列國;我又要把晨星賜給他(26,28節)


【主向眾教會的勸勉】

    一、應當回想你是從那裏墜落的,並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5節)

    二、你將要受的苦,你不用怕;你務要至死忠心(10節)

    三、你當悔改(16節)

    四、我不將別的擔子放在你們身上;但你們已經有的,總要持守,直等到我來(25節)


【推雅推喇教會的四類人】

    一、那自稱是先知的婦人耶洗別(20節)──歷代教皇的總合

    二、我的僕人(20節)、那些與她行淫的人(22節)──聖品階級教士

    三、她的黨類(23節)──糊塗迷信的教友

    四、其餘的人(24節)──主耶穌真實的信徒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啟示錄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啟示錄提要」末尾處


本查經注釋是出自《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查經資料大全》http://www.ccbiblestudy.org/index-T.htm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