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49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彼得後書】第一章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7-11-27 10:00:4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壹、內容綱要

【真知識的認識】
   一、真知識的來源和本質(1~4節)
         1.真知識的管道和領受者──使徒和信徒(1節)
         2.真知識的益處──多多加給恩惠平安(2節)
         3.真知識的賜予和其本質──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3~4節)
   二、真知識的追求和長進(5~11節)
         1.真知識長進的途徑──八步進階(5~7節)
         2.真知識長進的必須──四大果效(8~11節)
   三、真知識的內涵和憑藉(12~21節)
         1.真知識的內涵──主耶穌基督(12~18節)
         2.真知識的憑藉──先知的豫言(19~21節)

貳、逐節詳解

【彼後一1】「作耶穌基督僕人和使徒的西門彼得,寫信給那因我們的神和(有古卷沒有和字)救主耶穌基督之義,與我們同得一樣寶貴信心的人。」
    〔原文直譯〕「耶穌基督的奴僕和使徒西門彼得,寫信給那藉著我們的神和救主耶穌基督的義,分得和我們同樣寶貴信心的人。」
    〔原文字義〕「僕人」奴僕;「使徒」使者,被差遣的人;「義」公義,公平;「同得」抽籤得到;「一樣寶貴」相同種類,同樣價值,同等權利,同等地位,同等尊榮。
    〔文意註解〕「作耶穌基督僕人和使徒的西門彼得,」『僕人和使徒』表明他在主和信徒之間的關係,『僕人』指他服事主的身分,『使徒』指他教導信徒的身分──他受主差遣,向眾信徒傳遞真知識,藉以事奉主,也服事眾聖徒。
                『僕人』按原文原屬卑下的奴隸,但又因所服侍的主人而含有尊榮的意味,如摩西被稱為神的僕人(申卅四5;詩一百零五26)。『作耶穌基督僕人』的含義如下:(1)我們是絕對隸屬於主耶穌基督的;(2)我們應絕對順服並聽從主的命令;(3)我們這個身分不是一時的,乃是終身的,甚至在永世裏,我們仍然是作僕人的(啟廿二9)。
                『西門彼得』和前書的自稱不同,那裏僅稱『彼得』(參彼前一1),且此處『西門』的原文拼法(Simeon)係古老希伯來文拼法,和新約通常所用的希臘文拼法(Simon)不同,卻和雅各稱呼彼得的『西門』(Simeon)吻合(參徒十五14),因此,有不少的聖經學者相信《彼得後書》是彼得口述,而由雅各的肉身兄弟猶大(參猶1)代筆。
          「寫信給那因我們的神和救主耶穌基督之義,」『神和救主耶穌基督』按原文只有一個定冠詞,故可有如下的解釋:(1)救主耶穌基督就是神,祂與神原為一(約十30);(2)基督的義就是神的義(腓三9);(3)認識主耶穌就是認識神(參2節)。
                『我們的神和救主耶穌基督之義』有解經家認為這個片語中的義,按原文是直接與神連在一起,故指救主耶穌基督就是神的義──不僅因著神的愛,使得祂差遣獨生愛子降世成功救贖;並且也因著神的義,使得祂不能不差遣那無罪的神子成為救主耶穌基督──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徒四12)。然而,按照原文文法,『義』字兼指神的義和救主耶穌基督的義,故含有如下的意思:(1)神是公義的,祂的賞罰公平、正直,祂決不能徇私;(2)世人都是有罪的,無人能通得過神公義的審判;(3)無罪的神子降世為人,在十字架上為人人受了神公義的審判,成就了神的義;(4)我們藉著相信耶穌基督,取用祂所成就的義;(5)神既在十字架上審判了耶穌基督,就不能再審判凡相信耶穌基督之人從前所犯的罪,否則祂便是不義;(6)耶穌基督一次的義行,使祂成為我們的救主;(7)救主耶穌基督是公義的,凡信靠祂的人,祂都能拯救到底(來七25);(8)神的義和救主耶穌基督的義同作保證,我們的信心乃是寶貴的,使祂不能不賞賜給我們那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參4節)。
          「與我們同得一樣寶貴信心的人,」『我們』指本書信作者和同在一處的聖徒;『同得』按原文含有抽籤得賞的意思,意指恩典所得,非人工所得;『同得一樣』指本書信的受者和作者在主裏所得完全相同;『一樣寶貴信心』指從主耶穌所領受的信心,因祂是我們信心的創始成終者(參來十二2),而信心之所以寶貴,乃因根據信心所賜給我們的應許是又寶貴又極大的(參4節)。
    〔話中之光〕(一)「僕人」必須完全聽命於主人,照主人的意思說話行事,而不可自作主張;今天傳道人最大的缺點,乃是曲解聖經,人的意思過於主的意思。
          (二)先作「僕人」後作「使徒」,人必須先降服於主,然後才能被主差遣;人必須先被主得著,然後才能代表主出去得人。
          (三)「西門彼得」這個複名代表他身分和生命的轉變,也代表他從舊約時代進入新約時代;基督徒舊事已過,一切都變成新的了。
          (四)神的義和救主耶穌基督的義,使我們信徒都被稱為義(參羅三26;五18),不能再定罪我們了(參羅八34)。
          (五)我們固然是「因信稱義」(加三8),但我們的信心也是主給的(來十二2),所以也可說是「因義得信」。
          (六)「同得一樣寶貴信心」表示使徒彼得將他自己和眾信徒列在同等的地位上,彼得並不高抬他自己,也不輕看眾信徒。
          (七)我們所得的信心,和使徒們所得的信心並沒有分別。
          (八)我們在神面前與世人不同之處,乃在我們有信心;若非因著信心,我們的能力、尊貴、智慧、體魄比不上許多世人(參林前一26~27)。

【彼後一2】「願恩惠、平安,因你們認識神和我們主耶穌,多多的加給你們。」
    〔原文直譯〕「願恩典和平安,因你們對神和我們主耶穌的確實認識,而多多的加給你們。」
    〔原文字義〕「恩惠」恩典,可喜悅的;「認識」真知識,充分認識,確實認識;「多多的加給」多而又多,加增。
    〔文意註解〕「願恩惠、平安,」『恩惠』或恩典原係希臘人慣用問候語;『平安』原係希伯來人慣用問候語;但兩者用在新約信徒身上,絕非無意義的例行公式,認真地說,惟有在基督裏的人,才有真正的恩典和平安──恩典特指得著而享受神自己和神的作為,平安特指享受恩典之後而有的心靈健全狀態。
          「因你們認識神和我們主耶穌,多多的加給你們,」『因』字表明因果關係,認識神是因,加給恩典和平安是果;『認識』按原文含不斷增添直至充分、確實的認識之意,它不僅指道理上客觀的認識,並且也指經歷上主觀的認識;『神和我們主耶穌』這裏再一次顯示了神和主耶穌的合一(參1節),我們對主的認識,也就是對神的認識,並且對兩者的認識應當兼容並蓄;『多多的加給』按原文含有不間斷的繁增和大量的加添之意。
    〔話中之光〕(一)『認識耶穌』卻是一切知識之母,只有這知識才能帶來人心所渴望的恩典與平安。
          (二)真正的恩典和平安,來自對神有真實的認識;我們對神的認識越多,就越多享受神的恩典和平安。基督徒愈多體會神和主耶穌基督,便愈多經歷恩典和平安。
          (三)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裏面(西二9),所以我們對主耶穌的認識越多,就對神的認識也越多。
          (四)基督教和其他宗教不同的地方,乃在基督教看重神與人之間不斷更新的個別關係,其他宗教則著重在理性的知識。
          (五)我們對神和主耶穌的認識,必須不斷的增長,千萬不可以已經所認識的為滿足,乃要竭力的追求(參腓三10~14)。
          (六)我們對三一神充分、深刻、透澈的認識,乃是在屬靈正道上前進的根基,也是對抗異端教訓的先決條件。

【彼後一3】「神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皆因我們認識那用自己榮耀和美德召我們的主。」
    〔原文直譯〕「神照祂神聖的能力,因著我們確實認識那位用自己的榮耀和美德呼召我們的,把一切有關生命和敬虔的事,都賜給我們。」
    〔原文字義〕「神能」神性的大能,神的權能,爆炸力;「關乎」向著,對於;「虔敬」敬虔,虔誠;「認識」真知識,完全認識,充分認識;「美德」德行,品德,優越。
    〔文意註解〕「神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神的神能』指神大能的作為;『已將…賜給』表示已經賜給了;『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指信徒所追求的兩大屬靈領域:(1)生命乃指屬靈的生命,敬虔乃指屬靈的生活;(2)生命因信心而得(約三16),敬虔因盼望而有(參路二25);(3)生命乃關乎得救(彼前二2),敬虔乃關乎得勝(提前四8);(4)追求生命長大與愛慕神的話有關(彼前二2),追求敬虔與愛慕主的顯現有關(提後四8)。
          「皆因我們認識那用自己榮耀和美德召我們的主,」『皆因』指明上文賜給我們的原由;『我們認識』本節再度指出真認識主的好處(參2節);『榮耀和美德』都是神的屬性:(1)榮耀與生命相對應,美德與敬虔相對應;(2)榮耀是神自己的彰顯(出卅三18,22),美德是神性情的彰顯(參彼前二9);(3)榮耀重在指神大能的作為(民十四21~22),美德重在指神恩典的作為(賽六十三7)。
    〔話中之光〕(一)教會一片混亂、基督徒不能活出見證的主要原因,乃在於我們迷失了追求的目標,捨生命和虔敬的事,而去追求一些道理、字句和儀文。
          (二)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乃是「賜給」的,我們不能憑自己的功勞,來獲取它們;但感謝神,這些都已經賜給我們了,問題乃在於我們如何去發掘和享用。
          (三)神呼召我們,是要叫我們在世敬虔度日(參彼前一17;二9),為這緣故,祂先開我們的心眼,使我們認識祂的榮耀和美德;繼而裝備我們關乎生命和敬虔的本能。
          (四)我們對神屬性(榮耀和美德)的認識越多,自然就越多得而享用神關乎生命和虔敬的本能。
          (五)我們固然須要追求生命的成長並活出敬虔的生活,但其基本原動力乃在於神的呼召和賞賜;祂若不「吸引」,我們就不能「快跑跟隨」(參歌一4)。

【彼後一4】「因此,祂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
    〔原文直譯〕「藉著這些,祂把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好叫你們既然逃脫世上從情慾而來的敗壞,就可以分享神的性情。」
    〔原文字義〕「因此」基於此,藉著這些;「寶貴」貴重的,值得敬重的;「極大的」巨大的,最大的;「應許」預先宣告;「既脫離」得以逃避;「性情」長出來的,本性;「有分」共有者,分享者,參與者。
    〔文意註解〕「因此,祂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因此』指藉著前節所述的緣故,亦即藉著我們所認識基督的榮耀和美德;『已將…賜給』原文是過去完成式,表示我們在信主之時就已經得著了;『又寶貴又極大』形容我們所得著的非同小可,不容忽視;『應許』指神以祂的信實保證必要兌現的賞賜。
                『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有解經家認為這應許就是指本節後面所形容的兩大收獲,但根據原文文法,後面這兩件事,乃是憑藉這些(that through these)應許才有可能達致,故這兩件事並非應許的本身。廣義的應許乃指聖經上一切的應許(如:太廿八20;約六57;七38~39;十28~29;十四19~20,23;十五5;十六13~15等),狹義的應許乃指第三節的『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生命與神的性情相對應,虔敬與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相對應。
          「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叫』意指藉著前面的應許才能達成;『脫離』指消極方面的除去和減少;『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指人世間因肉體而產生的敗壞(參創六3,12;雅三15~16)。
          「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神的性情』指神生命中一切美德的根源,聖經中特別重在指祂聖潔的性情(參來十二10,14;彼前一15~16;二9);『有分』指積極方面的收獲和增加。
    〔話中之光〕(一)神的應許乃是又寶貴又極大的,可惜許多信徒不懂珍惜神的應許,反而去追求一些應許之外的事物。
          (二)我們已經得著了神的應許,現在的問題不是要尋求應許,乃是要支取並活用神寶貴的應許。
          (三)凡神所應許的必要成就(來十23),但我們若不肯專心跟從祂,就不能親身經歷祂的應許(參民卅二11)。
          (四)愛祂乃是承受祂應許的秘訣(參雅二5);我們若愛祂,就不忍得罪祂,特別是不忍得罪祂聖潔的性情。
          (五)我們對神應許的看重和寶愛,是叫我們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並得與神的性情有分的原動力。
          (六)積極方面,追求生命的長大成熟,使我們更多有分於神的性情;消極方面,在生活上操練敬虔,使我們越過越脫離情慾的敗壞。
          (七)今日社會的潮流,乃是與神的性情背道而馳,故我們越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就越與神的性情有分,這是必然的道理。反過來說,我們越是有分於神的性情,也就越容易脫離了。

【彼後一5】「正因這緣故,你們要分外的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
    〔原文直譯〕「但也為這緣故,你們要在一切之上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添美德;有了美德,又要(加添)知識;」
    〔原文字義〕「分外」隨身攜帶,格外;「加上」充足地供給,進一步增添,裝備自己;「德行」優美的品性,過人的美德,卓越的表現;「知識」道理,情理,學識。
    〔文意註解〕「正因這緣故,你們要分外的殷勤,」『正因這緣故』指為著前節所述脫離情慾的敗壞,而與神的性情有分的緣故;『你們』指信徒們;『分外的殷勤』按原文含有額外付出、鼎力合作的意思。
          「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信心』意指信心是一切屬靈事物的入門先決條件,先有信心,然後才能有下列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又要加上』指由真信心自然流露於外的表現,而非外表的做作;『德行』指由優美、卓越的品格表現出來有見證的行為。
          「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有了…又要加上』按原文並不是指逐一的加上去,而是指信心所產生的七種果效或要素(參5~7節)須全面且均衡地發展;『知識』指能帶進真實認識神(參2~3節)的知識,使人藉以分辨是非。
    〔話中之光〕(一)過聖潔生活所需的一切,神早已賜給我們(參4節),但我們若不肯鼎力跟祂合作,神決不會勉強我們。
          (二)在基督徒的生活中,神的恩典加上人的殷勤努力,是使生命達於優美境界的不易道理;懶惰的人永遠不能成功神的旨意。
          (三)信心是靈性長進的根基,沒有信心就沒有屬靈的長進;信心乃在乎有無,不在乎人的培養。
          (四)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雅二17);信心必須加上德行,才能顯明是活的信心(雅二18),否則就辱沒了基督徒之名。
          (五)德行,顯明我們內在之信心,證明真實信心的能力,並在我們的經歷當中增加我們的信心。
          (六)基督徒生活中的美德應不斷增長,且一刻也不容放鬆。
          (七)知識乃藉著實際在生活中操練美德而獲得,而操練美德又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基督(參8節;約七17)。
          (八)知識,使我們的信心與品德都行在正軌中,知道如何妥善而謹慎地運用。
          (九)聖經的先後次序是信、行、知,與一般世人的教訓:「知而後信」及「知易行難」剛好相反,是「信而後行」且「知難行易」。

【彼後一6】「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節制;有了節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
    〔原文直譯〕「有了知識,又要(加添)節制;有了節制,又要(加添)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添)敬虔;」
    〔原文字義〕「又要加上」(原文沒有,但照文法有此意思);「節制」自制;自我克制,自我拘束;「忍耐」恆忍,留於情況底下,堅定的耐心;「虔敬」敬虔,敬重神。
    〔文意註解〕「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節制,」『節制』指自制的能力,使徒保羅所說『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林前九27),乃是節制最好的註腳。它不僅是在飲食上能自制,並且是在生活的每一層面上皆能自制;而這自制決不是單純出自人意志的力量,乃是人定意揀選、體貼、順從聖靈(參羅八4~11)所生的力量。
          「有了節制,又要加上忍耐,」『忍耐』指在艱難和逆境中鍥而不捨,堅持到底的耐力。這種忍耐不是消極、被動地接受一切,乃是積極、主動地恆久忍耐。它比自制力(節制)更高,是愛的表現(參林前十三4),因經歷患難而更增強(參羅五3)。
          「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虔敬』指由敬畏神的心所產生的敬虔態度和生活,不敢任意妄為,以致得罪神。
    〔話中之光〕(一)知識容易叫人自高自大(參林前八1),所以若光有知識而無節制,便會偏向極端,而被神和人所棄絕。
          (二)真正的知識決不會導致失去節制,反而會引導人善加自制;任何令人藐視紀律或脫離道德規範的教訓,都是徹頭徹尾的異端。
          (三)基督徒不但在肉身的種種慾望和屬世的追求上需要節制,甚至在屬靈的事上,譬如讀經、禱告、事奉等也同樣要節制。
          (四)節制乃是針對享樂的慾望持有抗拒的力量;忍耐則是針對艱難和憂患具有忍受的力量。
          (五)基督徒的人生乃是一個挑戰,必須在逼迫和困境中堅忍不拔,勇敢地忍受生命中的每一難處,而將難處當作前進的階梯。
          (六)忍耐出自真實的信心;沒有別的比患難更可靠地能試驗出信心的真偽,而真正的信心必能產生持久忍耐(參羅五1~3;可十三13)。
          (七)凡真正對神虔敬的人,必然害怕得罪神、辱沒神,而會在實際的生活上表現出聖潔來,討神的喜悅(參來十二14,28)。
          (八)敬虔乃是神在肉身顯現(參提前三16),所以操練敬虔就是在生活上活出神的形像來。

【彼後一7】「有了虔敬,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上加上愛眾人的心;」
    〔原文直譯〕「有了敬虔,又要(加添)弟兄相愛;有了弟兄相愛,還要(加添)神聖的愛。」
    〔原文字義〕「愛弟兄的心」弟兄相愛(philadelphia);「愛眾人的心」聖愛(agape)。
    〔文意註解〕「有了虔敬,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愛弟兄的心』按原文沒有心字,指骨肉親情和友愛。真正的愛心,是由真正的信心生發的(參加五6)。
          「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上加上愛眾人的心,」『愛眾人的心』原文乃單字,指神聖的愛,就是捨己無私的大愛(參約三16;林前十三章;約壹三16)。
    〔話中之光〕(一)真正的虔敬若沒有愛弟兄的心,是不可能存在的(參約壹四20)。
          (二)基督徒的特質就是自然而然的愛弟兄(參約壹三14;四7),世人藉此認出我們是基督的真門徒來(約十三35)。
          (三)真正的弟兄相愛是「有愛無類」的,分門結黨的人不是活在神的生命裏,他們偏愛的表現,證明他們是活在自己的愛惡情感裏。
          (四)無論是人間的友愛也罷,或是神聖的愛也罷,都是付出;凡只有享受而沒有付出的人,都沒有愛的實際,都不配提說「愛」。
          (五)愛的特性是:(1)由上往下:愈有為父和為母的心腸,就愈能愛人;(2)從裏向外:先有愛的心靈,後有愛的話語和行動;(3)推己及人:愛人如己,由愛自己進而愛弟兄,擴展到愛眾人。

【彼後一8】「你們若充充足足的有這幾樣,就必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於閒懶不結果子了。」
    〔原文直譯〕「你們裏面有了這幾樣,並且不斷加增,就必叫你們在確實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於閒懶不結果子。」
    〔原文字義〕「充充足足」豐富,增長,顯多;「閒懶」懶惰,不作工,不積極主動;「不結果子」沒有果子,無出產。
    〔文意註解〕「你們若充充足足的有這幾樣,」『充充足足』意指不是單有敬虔的外貌,乃是具有敬虔的實際(參提後三5),不僅如此,其實際內容,正不斷增長加添,直達到豐滿充裕的地步;『這幾樣』就是指5~7節的八樣屬靈德行。
          「就必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認識』和2,3節的『認識』原文字相同,指確實、充分的認識;『認識我們的主』這是一切屬靈祝福的來源和根基(參2,3節)。
          「不至於閒懶不結果子了,」『閒懶』是殷勤的反面,即停滯不動,沒有活力,不肯竭力追求;『結果子』指結出屬靈生命的果子,包括真理的認識、生命的長進、福音的效益、事奉的成果等,此處特別是指更多認識主,以及因認識主而產生的果效(參2~3,11節)。
    〔話中之光〕(一)「充充足足」是不斷地「有了…又要加上」(參5~7節)的自然結果,甚麼時候停止了「加上」,甚麼時候就不充足。
          (二)我們絕不可找藉口以現今的成就而自滿,因為人若沒有屬靈上的長進就是屬靈死亡的徵兆;活人不停地長進,先身量後度量。
          (三)操練敬虔和認識主具有絕對的關係:我們越有充足的屬靈美德,就越認識主;反過來說,越認識主就越多增美德。
          (四)一切道理知識,必須以認識主為依歸──更多認識主的所是、所有和所作;任何道理知識,皆不能違背主的本性和心意。
          (五)閒懶的人不能明白聖經,也不會結出屬靈的果子;魔鬼最喜歡使用懶惰的人,但神只使用殷勤的人。

【彼後一9】「人若沒有這幾樣,就是眼瞎,只看見近處的,忘了他舊日的罪已經得了潔淨。」
    〔原文直譯〕「人若缺少這幾樣,他是眼瞎、近視,忘記他過去的罪已經得了潔淨。」
    〔原文字義〕「眼瞎」瞎子;「只看見近處的」近視;「舊日」從前的,很久以前;「潔淨」洗淨。
    〔文意註解〕「人若沒有這幾樣,」『沒有』不是指完全沒有、一點也沒有,而是指貧乏,僅有一點點,卻不再加添;『這幾樣』指前面所提的八樣屬靈德行(參5~7節)。
          「就是眼瞎,只看見近處的,」『眼瞎』不是指完全看不見,而是指就著所該看見的,卻沒有看見,或雖看見了,卻不曉得(參太十三13~17);『只看見近處的』亦即近視,只看見表面的、膚淺的、局部的、眼前的、現在的,卻未看見屬靈的實際、屬天的事物、過去經歷的教訓,和將來追求的方向等長遠且重大之事項。
          「忘了他舊日的罪已經得了潔淨,」本句含示他們是已經清楚蒙恩得救的人,但他們過去屬靈的經歷,卻對今日的為人與追求失去影響力;也就是說,他們從前蒙恩的軌跡,不再是他們求恩的借鏡,他們拋棄了與神關係的鑰匙。
    〔話中之光〕(一)神就是光,我們若真認識祂並與祂相交,自然就在光明中行(約壹一5,7);但若缺少光明的果子,就是在黑暗中瞎眼的人(參約壹二11)。
          (二)近視或短視乃眼瞎的一種,只顧屬地利益,漠視屬天獎賞;只顧眼前所得,漠視將來所失;只顧局部效益,不顧全般收獲。
          (三)眼瞎、只看見近處、善忘,乃是基督徒常犯的三種毛病;不僅世人善忘,連基督徒也善忘,難怪主耶穌親自設立了主的桌子,要我們時常記念祂為我們捨命的愛(參林十一23~25)。
          (四)基督徒如不努力長進,就是故意忘記他信主時舊罪已經獲赦;如不敬虔度日,就是故意忘記我們乃是分別為聖歸於神的人。

【彼後一10】「所以弟兄們,應當更加殷勤,使你們所蒙的恩召和揀選堅定不移。你們若行這幾樣,就永不失腳。」
    〔原文直譯〕「所以弟兄們,要更加殷勤,使你們所蒙的呼召和揀選堅定不移;你們若實行這幾樣,就永不至絆跌。」
    〔原文字義〕「更加」更大程度,更為用心;「堅定不移」穩固不動,牢靠;「失腳」跌倒,過失。
    〔文意註解〕「所以弟兄們,應當更加殷勤,」『所以弟兄們』這裏的語氣含有手足之情,對於他們非常關懷;『應當更加』按原文乃係迫切的命令式,意指從前面的話得出一個結論,非如此不可;『殷勤』與『閒懶』(參8節)相對,如欲結出果子,便須殷勤。
          「使你們所蒙的恩召和揀選堅定不移,」『所蒙的恩召和揀選』按時間的先後次序而言,揀選在先,恩召在後(參羅八30),但按經驗而言,我們先體認神的恩召,後才領會神的揀選;『恩召和揀選』都在乎神的恩典,不在乎人的行為,但人得救後的行為,卻印證了神的恩召和揀選的美意(參弗二9~10);『堅定不移』雖然就著客觀的事實,神的恩召和揀選是不會改變的,但在我們主觀的經歷上,常因自己的情況而似有動搖的感覺,所以這裏的堅定不移含有在感覺上自我充實並加固的意味──在恩典上積極進取的人,對自己的蒙恩毫無疑慮。
          「你們若行這幾樣,就永不失腳,」『行』指持續不斷地切實做到;『這幾樣』指前面所提的八樣屬靈德行(參5~7節);『永不失腳』並非指永不犯罪(參約壹一8),乃指永不迷失方向或偏離正軌(參賽卅五8;來十二13),不至於在信心的道路上一蹶不振。
    〔話中之光〕(一)不曾蒙恩得救的人,再殷勤努力也沒有用,再多的「死行」,也不能換取救恩;他們需要的,是停止靠自己的努力工作,單單信靠主所成就的救恩。但已經蒙恩得救的人,便須與神在我們心裏的運行配合,努力作成得救的工夫(參腓二12~13)。
          (二)揀選和呼召雖來自神(參3節),但信徒有責任藉好行為和靈性的長進證明神呼召的真實;如此才不致最終失落,反能豐盛地有分於主耶穌將來永遠的國度(參路十二47~48;林前三10~15)。
          (三)行天國的道路,是不能停歇的,必須繼續前進,一停步就會退後。不過,幸而有聖靈加給力量,使行路的人,不至於困倦疲乏(參賽四四十28~31)。

【彼後一11】「這樣,必叫你們豐豐富富的得以進入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永遠的國。」
    〔原文直譯〕「這樣,你們就必得著豐富充足的裝備,可以進入我們的主和救主耶穌基督永遠的國。」
    〔原文字義〕「豐豐富富的」豐厚地,富裕地;「進入」入口,進口,進到(名詞);「國」王國,國度。
    〔文意註解〕「這樣,必叫你們豐豐富富的得以進入,」『叫』按原文與『加上』(參5節)同字,有供應、裝備、賞賜的意思;『豐豐富富的』有兩種意思:(1)指過程中得著充足豐富的裝備與供應;(2)指後果得著充足豐富的獎賞。按原文這片語曾用來形容奧林匹克得獎的運動員,光榮返鄉時受到夾道熱烈歡迎的情景,這裏轉用來形容得勝者進入天國的榮耀。
                『得以進入』指獲得『入門』的特權,能昂首挺胸、長驅直入。
          「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永遠的國,」『主救主耶穌基督』是對主耶穌的一個完整稱呼,在全部新約聖經中僅出現三次,且都在彼得後書中(參一11;二20;三18);『主』指祂的權柄;『救主』指祂的工作;『耶穌』指祂謙卑為人;『基督』指祂榮耀受膏。
                『永遠的國』指永恆的、沒有終止的國,它與我們今天所處年日有限且短暫之『地上的國』相對(參啟十一15)。
    〔話中之光〕(一)基督徒在進入神國的過程中,若是在生命與性情上殷勤豐富的裝備自己,神也必加給我們豐富的獎賞。
          (二)我們在地上任何偉大的成就,所能獲得的光榮和獎賞,都不足以與他日得勝者所受「豐豐富富的」天上賞賜相比擬。
          (三)基督徒至少可分兩類:一是得以「豐豐富富的」進入永遠的國;另一是「僅僅得救」(彼前四18)。
          (四)他日所要得的豐富,始於今日所付出的代價(參10節);我們今日捨棄的越多,為他日累積的賞賜也就越豐富。

【彼後一12】「你們雖然曉得這些事,並且在你們已有的真道上堅固,我卻要將這些事常常提醒你們。」
    〔原文直譯〕「因此,你們雖然已經知道這些事,且在現有的真理上得了堅固,我還是不輕忽而時常提醒你們。」
    〔原文字義〕「曉得」看見,感覺,洞察,知曉;「真道」真實,真理;「堅固」堅立,加固;「題醒」使之想起,題說。
    〔文意註解〕「你們雖然曉得這些事,」『曉得』偏重在指客觀道理上的認識;『這些事』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參3節)。
          「並且在你們已有的真道上堅固,」『已有的』指信徒現在所已經接受並持有的;『真道』指基督徒的信仰真理;『堅固』指堅信不移。
          「我卻要將這些事常常提醒你們,」『提醒』表明我們人何等容易忘記,所以需要時常被『題說而想起』。
    〔話中之光〕(一)無論是肉身的父母或教師,或是屬靈的牧者,鼓勵的成效總是勝於斥責;當受教者感受到施教者對於自己仍寄以厚望時,通常會更加用心接受對方的叮嚀。
          (二)基督徒也會喜新厭舊,對已經聽過的舊道理感覺厭煩,而喜歡聽從未聽過的新道理,這種態度使我們容易受假教師的欺騙。
          (三)在我們學習的經驗中,溫故而知新,是進步的方法,因此須要被「常常提醒」。

【彼後一13】「我以為應當趁我還在這帳棚的時候提醒你們,激發你們。」
    〔原文直譯〕「趁著我還在這帳棚的時候,我認為理當提醒你們,使你們被激發,」
    〔原文字義〕「以為」想,認為;「趁…的時候」盡可能;「激發」喚醒,興起,使心智甦醒。
    〔文意註解〕「我以為應當趁我還在這帳棚的時候,」『這帳棚』比喻會朽壞的,短暫寄居在世的肉身(參林後五1);『趁…的時候』暗示本書信作者已知道自己活著的時日無多(參14節)。
          「提醒你們,激發你們,」『提醒』重在糾正『忘記』之心;『激發』重在對付『懈怠』之情。
    〔話中之光〕(一)基督徒活著的每一天,都是神賞給我們的機會;我們應當抓住每一個機會,一面學習並充實自己,一面服事別人。
          (二)一切事務均有定時(參傳三1,17),若不趁時就會錯過,屆時悔恨已晚,倒不如及早立定心意,按時行所該行之事。

【彼後一14】「因為知道我脫離這帳棚的時候快到了,正如我們主耶穌基督所指示我的。」
    〔原文直譯〕「因為知道我脫開這帳棚的時候快到了,正如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清楚指示我的。」
    〔原文字義〕「知道」看見,感覺,洞察,知曉;「脫離」除掉,脫去;「快到了」馬上,將臨;「指示」指明,用話語表明。
    〔文意註解〕「因為知道我脫離這帳棚的時候快到了,」『知道』原文和『曉得』(參12節)同字;『脫離這帳棚』意指脫下肉身,即死亡離世(參林後五4);『快到了』表示他預知即將為主殉道,一如使徒保羅(參提後四6)。
          「正如我們主耶穌基督所指示我的,」指有關彼得會為主殉道的預言(參約廿一18~19)。
    〔話中之光〕(一)「帳棚」僅供我們暫時居住(參來十一9),並非久留之所;基督徒不要太過講究肉身的需要和享受,而宜預謀將來永遠的享受(參太十六25)。
          (二)際此末世,我們各人究竟是離世見主(參腓一23),抑或活著遇主再來(參帖前四17),隨主安排,凡祂所量給的,都要安然領受。

【彼後一15】「並且我要盡心竭力,使你們在我去世以後時常記念這些事。」
    〔原文直譯〕「我也要竭力,使你們在我去世以後,還時常追念這些事。」
    〔原文字義〕「盡心竭力」急忙,竭力而為;「去世」起程,出去,離開;「時常」每一次,每一場合;「記念」放在心上,想念。
    〔文意註解〕「並且我要盡心竭力,」指趁活著時作完主所託付的工。
          「使你們在我去世以後時常記念這些事,」多數解經家認為他的意思是要趕緊寫完《馬可福音》(泰半解經家相信該福音書是彼得口授,馬可執筆完成的,且當時尚未有其他三本福音書問世),好讓後世信徒有確定的文字資料可供追念他對救主的頭手經歷(參16~18節)。
    〔話中之光〕(一)我們應當竭力多作主工,因為知道我們的勞苦,在主裏面不是徒然的(林前十五58)。
          (二)文字工作有時比口頭傳道收效更大,不但受益者更多,且流傳時間更長。

【彼後一16】「我們從前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大能和祂降臨的事告訴你們,並不是隨從乖巧捏造的虛言,乃是親眼見過祂的威榮。」
    〔原文直譯〕「我們曾經把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大能和降臨的事告訴你們,並不是隨從機伶揑造的無稽之談,卻是(親眼看過)祂威榮的見證人。」
    〔原文字義〕「降臨」來到,在旁顯現,君王蒞臨;「隨從」跟隨,依據;「乖巧捏造」運用聰明,精巧地題說;「虛言」神話,故事,傳奇;「親眼見過」目擊者,見證人;「威榮」無法言喻的神威,宏偉。
    〔文意註解〕「我們從前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大能,」『從前』廣義指自從彼得在五旬節傳道(徒二章),直至他執筆書寫《彼得後書》的這段期間,狹義則指他所書寫的《彼得前書》,內中提到許多基督在世時的事蹟和主將要降臨的預言;『主耶穌基督的大能』指主耶穌死而復活所彰顯的大能;主耶穌道成肉身時是卑微、軟弱、無能的(參來二9,18;四15),但祂將來第二次降臨時卻是大有能力的(參可十三26)。
          「和祂降臨的事告訴你們,」『祂降臨的事』指有關主耶穌將來要再來顯現的事(參帖前四16;五23;帖後一7;二8;徒一11);『告訴你們』彼得自己至少在《彼得前書》中提過多次主將要再來(參彼前一7,13;四13;五1,4)。
          「並不是隨從乖巧捏造的虛言,」『並不是隨從』指並不是根據別人的傳言;『乖巧揑造的虛言』指巧妙地造作出來的神話。
          「乃是親眼見過祂的威榮,」『親眼見過』原文乃見證人,指他在變像山上肉眼目擊的事實(參太十七1~2;路九32);『祂的威榮』指當祂那「神本體的真像」向人顯明時所發的榮耀光輝,具有顯赫奪目的景象(參來一3;啟一16)。
    〔話中之光〕(一)耶穌登山變像時的榮耀,足可證明祂神聖的身分和祂榮耀再來(「降臨」)的必然性,並使徒所傳信息(參2~11節)的可靠性。
          (二)基督徒的信仰,絕非人智慧的產物,而是根據親眼見過神子之人的第一手經歷所傳給我們的見證(參約壹一1~2)。
          (三)使徒所認識的主耶穌基督有三方面:(1)過去活在歷史中的人子耶穌;(2)現今活在信徒裏面的復活之主;(3)將來還要再來的大能的基督。
          (四)基督徒透過信心的眼睛,也看見了:(1)基督在十字架上贖罪的死;(2)復活之主在我們裏面活著;(3)大能之主必要再來。
          (五)我們向世人傳福音作見證,並非靠巧妙動聽的言語,最要緊的乃是將親身所經歷的基督呈現出來。

【彼後一17】「祂從父神得尊貴榮耀的時候,從極大榮光之中有聲音出來,向祂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原文直譯〕「因為祂從父神得著尊貴和榮耀(的時候),在極顯赫的榮光中,有這樣的聲音對祂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原文字義〕「極大」極度偉大;「榮光」耀目光采,美榮;「喜悅的」滿意,喜愛。
    〔文意註解〕「祂從父神得尊貴榮耀的時候,」『尊貴』重在指神性的顯露;『榮耀』重在指神能的顯露;『得尊貴榮耀的時候』指祂在變化山上變像的時候,一面發光顯明祂具有榮耀的神能,另一面父神也發聲為祂表白祂具有尊貴的神性──「祂是我的愛子」(參太十七2,5;路九32,35)。
          「從極大榮光之中有聲音出來,向祂說,」『極大榮光』指光明的雲彩(參太十七5),又稱舍吉拿(Shekinah),標誌著神的臨在。
          「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我的愛子』重在指祂尊貴的身份;『我所喜悅的』重在指祂榮耀的使命和事工,所作所為全為著神所喜悅的旨意。
    〔話中之光〕(一)我們所信的主是何等的「尊貴榮耀」,可惜大多數基督徒對祂的認識僅止於客觀的道理,尚未得著主觀的經歷。
          (二)我們若能在主觀經歷上對主有所認識,則必能時常看見主的顯現,並時常聽見神的聲音。
          (三)基督徒雖然已經得著了「神的兒女」的身份(參約壹三1),但是否蒙神「所喜悅」呢?端視我們得救以後的追求和表現(參帖前四1;來十二28)。

【彼後一18】「我們同祂在聖山的時候,親自聽見這聲音從天上出來。」
    〔原文直譯〕「這從天上發出來的聲音,是我們和祂同在聖山上的時候,親耳聽見過的。」
    〔原文字義〕「同」連…帶,在一起;「聖」聖潔的,聖別的。
    〔文意註解〕「我們同祂在聖山的時候,」『我們』指彼得、雅各和約翰(參太十七1;路九28);『聖山』即指變像山,神臨在之處稱之為『聖地』(出三5),神臨在之山即聖山。
          「親自聽見這聲音從天上出來,」『親自聽見』彼得在16節說他親眼目睹,本節說他親耳聽聞。
    〔話中之光〕(一)基督徒若常經歷主的顯現和同在,則無論我們身在何處,即使是在平凡、污濁的地方,也都因主的同在而成為「聖」了。
          (二)基督徒作見證的三要項:(1)親眼看見的見證(參16節);(2)親耳聽見的見證;(3)親身經歷(「我們同祂」)的見證。
          (三)一個人(我)的見證,功效有限;眾人(「我們」)合一的見證,可靠且功效無限。

【彼後一19】「我們並有先知更確的預言,如同燈照在暗處。你們在這預言上留意,直等到天發亮,晨星在你們心裏出現的時候,才是好的。」
    〔原文直譯〕「我們還有先知更確定的話,你們要特別留意它,如同(留意)照在暗處的燈,直等到天破曉,晨星在你們心裏出現。」
    〔原文字義〕「更確的」更確定的,更穩定的,更堅固的,更可靠的;「預言」話,道(logos);「燈」燈盞;「照」照亮,顯明;「留意」留心,注意;「發亮」黎明;「出現」升起。
    〔文意註解〕「我們並有先知更確的預言,如同燈照在暗處,」『先知更確的預言』意指舊約先知關乎基督再來的預言,提供給我們更確實的憑據;『如同燈』意指神的話就是照耀的燈,使我們藉以獲得亮光(參詩一百十九105;箴六23);『照在暗處』意指光照在我們不明究理的心眼裏(參林後四3~4)。
          「你們在這預言上留意,」意指在聖經的字裏行間揣摩與默想,仰望神藉聖靈的啟示。
          「直等到天發亮,」『直等到』含有在神的話上殷勤而不懈怠,堅持到底之意;『天發亮』意指曙光顯現,有二意:(1)神的話被解開之時(參詩一百十九130);(2)我們心靈覺醒之時(參羅十三11~12)。
          「晨星在你們心裏出現的時候,才是好的,」『晨星』亦有二意:(1)指主自己(啟廿二16);(2)指預言得著應驗(參民廿四17)。『在你們心裏出現』意指心中確實的知道(參路一4)或看見(參林後四6)。
          本節經文具有狹義和廣義兩方面的意思:(1)狹義方面,指對有關基督再來之預言的認識;(2)廣義方面,指包括基督再來在內之聖經全備真理的啟示。
    〔話中之光〕(一)先知的預言比我們目睹的現象更加確實(「更確」),也就是說,神的話比經歷更為肯定;信徒不該盲目相信所謂「屬靈的經歷」,而應以神的話為印證和確據。
          (二)我們向著主話的心態,和所得亮光的多寡,具有絕對的關係。心中珍重而細心查考,亮光就越多;粗心大意而輕忽主話的人,不要指望能從聖經得著甚麼亮光。
          (三)凡是多下工夫查考聖經的人,所得屬靈的光照也就越多。
          (四)基督就是光,就是晨星;信徒讀經必須從經文中找到基督,聖經才跟我們有益處(參約五39~40)。
          (五)從聖經獲得靈感的四階段:(1)查考聖經──在先知的預言上留意;(2)得著話中之光──直等到天發亮;(3)遇見基督──晨星出現;(4)心靈印證──在你們心裏。

【彼後一20】「第一要緊的,該知道經上所有的預言沒有可隨私意解說的;」
    〔原文直譯〕「最要緊該知道的,(就是)聖經所有的豫言,都不是人自己的見解,」
    〔原文字義〕「第一要緊的」首先,最重要;「知道」明白,曉得,客觀認識;「私意」私下的,自己的,它自己獨有的;「解說」解開,釋放,釋意,闡釋,斷定。
    〔文意註解〕「第一要緊的該知道,」原意指對舊約聖經的首要認識,但亦可轉用來指解經(包括新舊約聖經)的首要原則。
          「經上所有的預言,」原意指舊約聖經中所有的預言,特別是指關乎基督再來的預言,但亦可引申為指所有的聖經經文。
          「沒有可隨私意解說的,」原意指先知絕不是憑自己的見解而發表或釋放預言(參耶廿三16;結十三3),但亦可轉用來指我們絕不可『隨私意』或任意解釋聖經;『隨私意』在此有二意:(1)隨自己心意所好;(2)單憑該處經文。
    〔話中之光〕(一)聖經絕非人意的產物,因此聖經具有無上的權威。
          (二)說預言或寫聖經的人,既不是隨他們自己的見解而為,我們當然也不可隨自己的私心隨意而解讀聖經。
          (三)傳道人決不可將自己的意思加在神的話語上,以致曲解了聖經,濫用神的話來成就自己的心意,這是最不敬虔的行為。
          (四)人們喜歡單憑一處經文就確定對某項真理的解釋,這種作法相當危險,不僅會誤解真理,且往往容易產生異端或極端。
          (五)若要懂得某處經文的意思,須要多處經文的對照與引證。
          (六)正確解說聖經上的話,乃是抵擋異端教訓的惟一武器。

【彼後一21】「因為預言從來沒有出於人意的,乃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神的話來。」
    〔原文直譯〕「因為豫言從來不是出於人的意思,乃是屬神的聖人,被聖靈感動而說出來的。」
    〔原文字義〕「出於」帶動,攜帶,載著,背負;「人」世人,屬人的;「意」意思,心意,定規;「感動」(原文和「出於」同字)。
    〔文意註解〕「因為預言從來沒有出於人意的,」『因為』意指本節是在解釋20節的話;『預言從來沒有出於人意的』意指預言本身,從來沒有被人的意思所帶動──人的意願、思想、見解,都不是任何預言的源頭。
          「乃是人被聖靈感動,」意指聖靈主動吹氣在人身上,帶動或推動人照著聖靈的意思,而說出預言來,就如風吹動帆船一樣。
          「說出神的話來,」意指預言按表面看是人的口所說屬人的話,但實際上是人的口替神說出神的話。
    〔話中之光〕(一)聖經是作者被聖靈感動而寫出來的,我們這些聖經的讀者也需要聖靈的感動,才能正確的明白聖經。
          (二)聖經既是神的話,所以它適合每一時代、每一背景、每一個人的需要,以不變應萬變,古今中外,人人都能從聖經得著幫助。

叁、靈訓要義

【認識基督】
    一、因認識基督而多得恩惠和平安(2節)
    二、因認識基督而領受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3節)
    三、因靈性長進且充足而更多認識基督(5~8節上)
    四、因在認識基督上結果子而得豐豐富富的進入神國(8節下~11節)
    五、在認識基督上由「肉眼的看見」進到「心眼的看見」(16~19節)

【屬靈算術的基本法則──加、減、乘、除】
    一、加法──有分神的性情,加上八種德行(4節下~7節)
    二、減法──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減去罪行(4節上,9節下)
    三、乘法──充充足足的有德行,豐豐富富的結果子(8,11節)
    四、除法──捨己、高舉基督(15~18節)

【長進八級階梯】
    一、信心(5節上)
    二、德行(5節中)
    三、知識(5節下)
    四、節制(6節上)
    五、忍耐(6節中)
    六、虔敬(6節下)
    七、愛弟兄(7節上)
    八、愛眾人(7節下)

【殷勤】
    一、分外殷勤乃是我們發展屬靈素質的必要條件(5~9節)
    二、更加殷勤乃是我們堅定所蒙恩召的必要手段(10~11節)
    三、殷勤(盡心竭力)乃是我們克盡職責服事聖徒的必要表現(12~15節)
    四、在神的話上殷勤(留意,直等到)乃是在心靈裏遇見基督的必要方法(19~21節)

【不長進的五種負面影響】
    一、不結果子,即沒有效能的活動(8節)
    二、眼瞎,即失去神的眼光(9節)
    三、只看見近處的,即只看見屬世的和現在的事(9節)
    四、善忘,即忘記在主裏的經歷(9節)
    五、失腳,即再次與罪惡和世界混在一起(10節)

【長進的四種果效】
    一、多結果子(8節)
    二、堅定不移(10節上)
    三、永不失腳(10節下)
    四、豐豐富富的進入神國(11節)

【基督徒信仰的兩大根據】
    一、使徒所傳的教訓──新約(16~18節)
    二、先知所傳的預言──舊約(19~21節)

【聖經是神的話】
    一、它真確可靠(19節上)
    二、它照亮人心(19節下)
    三、它有聖靈的能力(20~21節)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彼得後書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彼得後書提要」末尾處

本查經注釋是出自《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查經資料大全》http://www.ccbiblestudy.org/index-T.htm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