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46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雅各書】提要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7-11-21 15:43:4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壹、作者

         本書作者自稱其名為『雅各』(一1),這名在初世紀的猶太人和基督徒當中相當普遍,在新約四福音書裏,至少提到五位名叫雅各的人,包括:
         (一)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太十3)。
         (二)十二門徒之一猶大(他可能是達太的另一個名字,而不是賣主的猶大)的父親雅各(路六16;參太十3)。
         (三)十字架下婦女們當中的一個馬利亞的兒子雅各(太廿七56;可十五40)。
         (四)西庇太的兒子使徒約翰的兄弟雅各(太十2)。
         (五)主耶穌的肉身兄弟雅各(太十三55;可六3)。
         根據本書信的內容來看,作者必定是一位非常出名且在信徒中間具有影響力的權威人物,在上述眾雅各當中,只有西庇太的兒子使徒雅各和主耶穌的兄弟雅各兩人符合這樣的身份,至於第一、二、三位,似乎與本書信沒有甚麼關係。而第四位雅各,即西庇太的兒子,在教會初期就已為主殉道(徒十二2),並未留下甚麼事蹟,故絕大多數解經家相信,本書信的作者應當是第五位雅各,即主耶穌的肉身兄弟雅各。
         這位雅各,在主耶穌被釘十字架之前,並不相信祂是神的兒子(參可三20~21,31~35;約七5),但在主復活以後,因主曾特別向他顯現(林前十五7),遂成為主的信徒(參徒一14),且因非常虔敬,乃躍居教會領袖地位,使徒保羅稱他為教會的柱石(加二9),在教會中甚具影響力:
         (一)使徒彼得被天使從監獄裏救出來後,曾特地請弟兄們把這事告知雅各(徒十二17)。
         (二)使徒保羅悔改歸主後,第一次上耶路撒冷時曾去拜訪雅各(加一19)。
         (三)他不但倍受信徒們尊重,甚至被那些信徒中的猶太主義者所利用,他們往往假藉雅各之名,吩咐新約的外邦人信徒也要遵守摩西的律法(參加二12;徒十五1,5,24)。
         (四)為了外邦人信徒是否該受割禮而特地召開的耶路撒冷大會,雅各乃是拍板定案的最後發言人(徒十五13~21),可見其地位崇高,受眾信徒的敬重。
         (五)使徒保羅最後一次上耶路撒冷時,又去見雅各(徒廿一18)。
         (六)寫《猶大書》的作者猶大,自稱是雅各的弟兄(猶1),可見這一位雅各在眾教會中相當出名,僅題說其名雅各,便知是誰。
         根據傳說,這位雅各在信主後立志遵行律法作『拿細耳人』,過著敬虔和聖潔的生活,被人尊稱為『公義的雅各』,在教會受公會迫害期間,惟獨他特別獲准進入聖殿敬拜神;他很注重禱告,常在聖殿中俯伏跪拜,以致雙膝磨得有如駱駝皮一般粗厚。根據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的記載,在主後62年,他最後因拒絕否認主耶穌,被公會的人從聖殿的殿頂推下,又用石頭擊成重傷,他仍跪地求神赦免迫害者,終至被木棍打死。

貳、寫作時地

         根據本書信的內容,其著書日期可分為兩種不同的見解,一是較早時期但不遲於主後五十年,二是較晚時期但不遲於主後六十二年(雅各殉道之年),各有支持的理由。
         (一)較早時期但不遲於主後五十年的理由如下:(1)稱信徒聚會的地方為『會堂』(二2),這是教會早期的現象(參徒十三14~15,42~44;十五21);(2)只提到『師傅』(三1)和『長老』(五14),而未提及『執事』,這也是教會初期的情形;(3)本書信中沒有題到耶路撒冷會議(約主後四十九年)所議決的事;(4)書中反映了初期教會迫切盼望主再來的心情(五8)。
         (二)較晚時期但不遲於主後六十二年的理由如下:(1)本書信所提及的問題,多是教會後期才出現的現象;(2)教會初期少有富人,故重富輕貧(二1~6)和持富驕縱(五1~6),應是後期才有的毛病;(3)本書信中已缺少教會初期靈性火熱的特色,可見當時距離聖靈降臨已有一段頗長的時間;(4)本書信未題到耶路撒冷被毀(主後七十年)事。
         多數解經家較為贊同本書是早期的作品,甚至本書極可能是新約聖經中最早的一卷(意即本書有可能比《加拉太書》更早寫成)。總之,本書成書日期,大約是在主後四十五年至五十年之間,即或不然,最遲也應不晚於主後六十二年。
         至於本書信寫作的地點,應當是在巴勒斯坦地,極可能就在耶路撒冷,因無任何文件記載雅各信主之後曾經離開過耶路撒冷。

參、本書受者

          本書信是寫給『散住十二支派之人』(一1),即指散居在巴勒斯坦地區以外各地的猶太人信徒(二1)。
          有人認為『散住十二支派之人』乃是一種含蓄的表達法,用來暗指所有的新約信徒,但書中的遣詞用字具明顯的猶太色彩,例如『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二21)、『萬軍之主』(五4)等,顯示其對象仍以猶太人信徒較為合理。
          雖然如此,本書信中所涉及的靈性與道德生活原則,超越過時間,仍可適用於今天的教會。故我們今日讀本書信,仍應持著神也藉此書信向我們說話的態度來加以領受。

肆、寫本書的動機

          雅各寫本書的動機至少有二:
          (一)為著改正教會中錯誤的觀念。有些人宣稱他們相信主耶穌,但他們的行事為人卻與基督的福音不相稱。他們的信仰只不過是一種口頭上的表示,認同基督徒的身份,但他們的生活行為卻與不信的人沒有兩樣。
          (二)為著指明正確的基督徒信仰。凡是真實的基督徒信仰,必然是起因於神的道栽種在一個人的心裏,從而在行為上結出新生命的果子來。若要認識一個人的信仰是否純正,只需看其信心有否行為表現便可瞭然。

伍、本書的重要性

          本書提供給我們基督徒務實的警戒,指出古今信徒都同樣具有一個危險的傾向,那就是我們有可能專注於建造屬靈的空中樓閣,而忽略了腳踏實地的生活,以致表裡不一,虧缺了神的榮耀。難怪常聽到世人有如下的評論:「許多基督徒道理說得好聽,實際行為卻比不信的人還差。」因此,本書乃是一面屬靈的鏡子,使我們在聽道與行道,信心與行為,傳道與說話,屬靈與屬世,謙卑倚靠神與克盡作人本份,上列兩者之間取得平衡,成為正常的基督徒。

陸、主旨要義

         真實的信心,必定會在一個人的生活和經歷上表現出來。換句話說,凡沒有行為表現的信心,它對我們基督徒並沒有多大的助益,反會招致神的審判。

柒、本書的特點

          本書具有下列顯著的特點:
          (一)有明顯的猶太人智慧文學色彩。本書例證很多取材於舊約(參二21~23,25;五11,17)。解經家邁爾(Meyer)甚至從本書中找出一些符合十二支派預言的描述:(1)亞設有屬世的富足(一9~11;創四十九20);(2)以薩迦執著服苦(一12;創四十九14~15);(3)流便是長子(一18;創四十九3);(4)利未與敬拜神有關(一26~27;創四十九7);(5)拿弗他利使人和睦(三18;創四十九21);(6)西緬和迦得與鬥毆爭戰有關(四1~2;創四十九5~6,19);(7)「但」等候救恩降臨(五7;創四十九18);(8)約瑟與禱告得福有關(五13~18;創四十九22~26);(9)便雅憫與人分享生命(五20;創四十九27)。
          (二)理論少,但實踐卻多。書中甚少提及系統性的神學教義,卻很注重基督徒實際的生活問題,例如:(1)在患難中仍有喜樂(一2~4);(2)聽道是為行道(一19~25);(3)真實虔誠的表現(一26~27);(4)不以外貌待人(二1~7);(5)若要全守律法便須愛人如己(二8~13);(6)真信心必有行為(二14~26);(7)完全人必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三1~12);(8)真智慧必結出良善的果子(三13~18);(9)真愛神必不愛世俗(四1~10);(10)真知善惡就必行善(四11~17);(11)真正持守真道的人必定不愛錢財、受苦時能忍耐、不起誓、注重祈禱、使罪人轉回(五1~20)。
          (三)章節少,但主題卻多。短短的五章經文中,一個主題緊接著一個主題,先後提及二十個以上的主題。
          (四)頗多命令式的句子。全書共一百零八節經文中,將近有六十個句子屬命令式;平均每兩節便有一節是命令語氣。
          (五)希臘文文筆優美流暢,幾可與《希伯來書》相題並論。
          (六)本書充滿了比喻。正像主耶穌的講道一樣,常利用淺顯而現實的比喻,解釋一些含有深意的真理,例如︰(1)海浪喻信心(一6);(2)花草喻屬世的虛榮(一10~11);(3)種子和鏡子喻神的道(一21~23);(4)身體與靈魂喻信心與行為之關係(二26);(5)馬的嚼環、船的舵和火,喻舌頭對一個人的影響(三3~6);(6)泉源和樹果喻人不可一口兩舌(三9~12);(7)雲霧喻人的生命(四14);(8)生銹喻用錢不當的後果(五3);(9)農夫等候出產喻信徒應當忍耐(五7)等等。
          (七)本書也充滿了對比。全書至少有十二項對比:(1)試煉與試探(一2~18);(2)聽道與行道(一19~25);(3)虔誠與虛偽(一26~27);(4)偏心待人與愛人如己(二1~13);(5)信心與行為(二14~26);(6)頌讚與咒詛(三1~12);(7)真智慧與假智慧(三13~18);(8)追求神與追求世界(四1~10);(9)自以為是與倚靠神(四11~17);(10)不義財主與萬軍之主(五1~6);(11)現今忍耐與將來結局(五7~11);(12)起誓與祈禱(五12~18)。

捌、本書與其他聖經書卷的關係

          與本書關係密切的聖經至少有三卷,它們是舊約的《箴言》,新約的《馬太福音》和《加拉太書》。
          (一)按其寫作的形式有如格言集,書中多採用諺語和精簡的句子等,且格式簡單。內容與舊約的《箴言》相似,兩者均強調智慧,講論敬畏神者該有的行為表現,故本書可視為新約的《箴言》書。
          (二)按其寫作的內容,似乎多處引用了主耶穌的『登山寶訓』,故本書可與《馬太福音》彼此對照,其含意相近者如:(1)在試煉中要喜樂(一2;太五10~12);(2)忍耐以至完全(一4;太五48);(3)祈求就必賜給(一5;太七7~8);(4)不宜動怒(一20;太五22);(5)憐憫人(一27;二13;太五7);(6)不偏心待人(二1~8;太五43~47);(7)言行一致(二14~26;太七21~23);(8)甚麼樣的樹必結甚麼樣的果(三12;太七15~20);(9)使人和睦(三17~18;太五9);(10)祈求就必蒙垂聽(四2~3;五15~18;太七7~11);(11)不可批評論斷(四11~12;太七1~5);(12)不可倚靠錢財(五1~6;太六19~21);(13)不可起誓(五12;太五33~37)。
          (三)按其寫作的重點『人稱義是因著行為』,正與《加拉太書》的『人稱義是因著信心』相輔相成;一個是強調得救以後的行為,另一個是強調得救以前的信心;一個是說真信心必然會產生出行為來,另一個是說沒有信心的行為不能使人得救。論點和角度不同,決非彼此矛盾。

玖、鑰節

    「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一22)
    「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二26)
    「你們中間誰是有智慧有見識的呢,他就當在智慧的溫柔上,顯出他的善行來。」(三13)
    「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這就是他的罪了。」(四17)
    「出於信心的祈禱,要救那病人,…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五15~16)

拾、鑰字

    「試煉、試驗、試探」(一2,3,12,13,14)
    「智慧」(一5;三13,17)
    「行道、行出來、行為、善行、行善」(一22,23,25;二14,17,18,20,21,22,24,25,26;三13;四17)
    「信奉、信、信心」(二1,5,14,17,18,18,20,21,22,23,24,26;五15)

拾壹、內容大綱

【真實的信心】
    一、引言與問安(一1)
    二、真實信心所該有的各種表現(一2~五20)
          1.信心與對待試煉和試探(一2~18)
          2.信心與對待神的話(一19~25)
          3.信心與對待別人(一26~二13)
          4.信心與行為(二14~26)
          5.信心與言語(三1~12)
          6.信心與情慾(三13~四10)
          7.信心與自恃(四11~五6)
          8.信心與各種境遇(五7~20)
                (1)受苦時能忍耐(五7~11)
                (2)被冤屈時不自我表白(五12)
                (3)病痛時彼此代求(五13~18)
                (4)遇失迷者使其回轉(五19~20)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雅各書註解》

本查經注釋是出自《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查經資料大全》http://www.ccbiblestudy.org/index-T.htm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