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45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希伯來書】第十一章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7-11-21 15:41:4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壹、內容綱要

【信心的定義和榜樣】
    一、信心的定義和解釋(1~6節)
          1.信心的定義(1節)
          2.信心的證據(2節)
          3.信心的來源──神的話(3節)
          4.信心的屬靈能力(4~5節)
                (1)亞伯──雖死仍舊說話(4節)
                (2)以諾──不至於見死(5節)
          5.信心的賞賜(6節)
    二、在世而超世之信心的榜樣(7~16節)
          1.挪亞──定了那世代的罪(7節)
          2.亞伯拉罕──在地作客等候天城(8~10節)
          3.撒拉──彷彿已死卻仍生產(11~12節)
          4.這些人──羨慕天上更美的家鄉(13~16節)
    三、勝過死亡之信心的榜樣(17~29,31節)
          1.亞伯拉罕──彷彿從死中得回兒子(17~19節)
          2.以撒、雅各、約瑟──臨終預見將來的事(20~22節)
          3.摩西的父母──勇敢不怕王命(23節)
          4.摩西──免得那滅命的臨近以色列人(24~28節)
          5.以色列人──過紅海未被吞滅(29節)
          6.妓女喇合──不與那些不順從的人一同滅亡(31節)
    四、勝過敵對、患難、苦害之信心的榜樣(30,32~38節)
          1.以色列人──使耶利哥城牆倒塌(30節)
          2.眾士師和眾先知──勝過敵對(32~34節)
          3.世界不配有的人──勝過患難和苦害(35~38節)
    五、信心的結局(39~40節)
          1.至死仍未得著所應許的(39節)
          2.卻要和我們同得神所預備更美的事(40節)

貳、逐節詳解

【來十一1】「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原文直譯〕「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體,未見之事的確證。」
    〔原文字義〕「信」相信,信服,被說服;「實底」本體,實質,確定之物,肯定,把握,保證,顯為實在;「確據」證明,顯露出來,證據,證實,信念。
    〔文意註解〕「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所望之事』指尚未得著的事,亦即將來的事;『實底』原用來證實所有權的文件(如地契)或材料(如抵押品──質),轉用來形容將所盼望的事加以實化。全句意即雖未得著,卻如同得著,便為信;信心是對所盼望的事有把握、有必然成就的確念。
          「是未見之事的確據,」『未見之事』指肉眼看不見的事;『確據』原用來指提出法律控告的證據。全句意即雖未看見,卻如同看見,便為信。
          本節兩次提到『之事』,可指事情、物件或行為。
    〔話中之光〕(一)我們從前未信主之前,在神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活在世上沒有指望,沒有神(弗二12);但如今我們已經蒙了重生,有了活潑的盼望(彼前一3)。
          (二)信徒乃是有盼望的人,而所盼望的卻是那看不見的事(羅八24~25),所以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林後四18)。因此,我們行事為人的準則,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林後五7)。
          (三)信心乃是看見一件在神裏面的事實,並且有能力將它顯為實在;所有在神裏面的事實都是實實在在的,但惟有信心才能將那件事實證明出來。
          (四)信心就是把事情交託給神,放心倚靠祂,祂必成全(詩卅七5);真信心不必時時去查驗事情的發展,因所相信的是神自己,到了時候,祂必作成。
          (五)真信心是事先的看見,是一種超越時間、年代的遠見;雖然眼前尚無跡可尋,但有信心的人卻早已從遠處望見了(參13節)。

【來十一2】「古人在這信上得了美好的證據。」
    〔原文直譯〕「因這信的緣故,古人得了美好的見證。」
    〔原文字義〕「古人」年長的,在前頭行的人;「美好的」(原文無此字);「證據」印證,指證,作見證,提供證據,有好名聲。
    〔文意註解〕「古人在這信上,」『古人』在此指舊約時代的信心偉人,特別是本章所列舉的人物;『這信』指第一節所討論的信。
          「得了美好的證據,」本句按原文語態為與神有關的被動語態,表示是神提供了關於古人的證據,亦即古人因著信蒙神證實他們已經蒙悅納了。
    〔話中之光〕(一)信心具有兩面的功效:對事,使我們有確實的把握(參1節);對神,使我們能蒙神悅納,且為我們作見證。
          (二)信神就是尊敬神,尊敬神的人必蒙神尊重,並且樂意為他們作見證;反之,不信神就是不尊敬神,對神無禮,必被神棄絕。

【來十一3】「我們因著信,就知道諸世界是藉神話造成的;這樣,所看見的,並不是從顯然之物造出來的。」
    〔原文直譯〕「因著信,我們知道宇宙乃是藉神的話架構而成的;這樣,所看見的並不是從顯然之物造出來的。」
    〔原文字義〕「世界」世代,時代;「話」(原文指即時的話rhema);「造成」補滿,成全,使之完備,裝備,架構;「顯然之物」發光,照耀,顯明出來;「造出來」成為,發生,產生。
    〔文意註解〕「我們因著信,就知道諸世界是藉神話造成的,」『知道』指信心的推論所得結果;『諸世界』是時間與空間的總合,特別重在指空間,即整個宇宙;『神話』指神即時的話;『造成』一詞用來表達造物的統一和多樣性;其原文時式為現在式,表示原先創造方面的教訓仍在持續和應用。
          「這樣,所看見的,並不是從顯然之物造出來的,」『顯然之物』指看得見的東西;『不是…顯然之物』也就是看不見的東西;『造出來』指『使之成為』。全句意指那看得見的是從看不見的造出來的,亦即『使無變為有』(羅四17)。
    〔話中之光〕(一)信心能讓我們體認神話中的權能,神說有就有,命立就立(詩卅三9);神的話一出,事就這樣成了(創一7,9,11…)。
          (二)神的話不僅創造萬有,並且托住萬有(參一3);因此我們不必杞人憂天,怕天會塌下來,儘管相信並倚靠神的話,祂必頂住。
          (三)信心的偉人乃是在眾人都認為『不是顯然之物』的時候,就已經『看見』了,所以他們的看見,乃是事先的看見,不是事後的看見;他們乃是因信而看見,並不是因事而看見。
          (四)信心是屬靈的眼睛,使我們能看見那不能看見的屬靈事物;信心不但使我們能認識那不能看見的神,並且也能認識神作事的軌跡和法則。

【來十一4】「亞伯因著信,獻祭與神,比該隱所獻的更美,因此便得了稱義的見證,就是神指他禮物作的見證。他雖然死了,卻因這信,仍舊說話。」
    〔原文直譯〕「因著信,亞伯向神獻上比該隱更美的祭物,藉此他得了稱許為義的見證,就是神指著他的供物作證;(他)雖死了,卻還藉著它(信)說話。」
    〔原文字義〕「更美」數量更多,質量更好;「稱」是;「義」公平,正直,正當,合理;「見證」印證,指證,得證實,提供證據。
    〔文意註解〕「亞伯因著信,獻祭與神,比該隱所獻的更美,」『更美』指神看中亞伯的祭物,而看不中該隱的祭物(參創四4~5);亞伯所獻的是羊群中頭生的和羊的脂油,預表基督是神的羔羊(參約一29,36),祂是那『更美的祭物』(參九23)。
          「因此便得了稱義的見證,」『稱義的見證』指神對亞伯這個人的見證,神稱他為義。
          「就是神指他禮物作的見證,」這裏的見證指神對亞伯所獻『祭物』的見證;前面的見證乃基於這裏的見證,換句話說,因祭物蒙悅納,連帶獻祭的人也蒙悅納。
          「他雖然死了,卻因這信,仍舊說話,」『這信』原文是陰性單數詞的『它』,可指信,也可指祭物,但多數解經家同意應指信,因為信乃是亞伯獻祭的動機,且蒙神悅納的因素;『仍舊說話』按原文時態,指繼續不斷地說下去;『說話』在此含有作見證的意思。
    〔話中之光〕(一)『獻祭』是為著對付罪,以便和神恢復交通;罪若不除去,便會阻隔在神與人之間,使神與人無法暢通來往。
          (二)同樣是獻祭,一個蒙神悅納,一個不蒙神悅納,其分別點乃在於獻祭的動機,是出於信心或是出於自己;出於因神啟示而有的信心行為,才能得稱義的見證。
          (三)我們能蒙神悅納,並不是因為我們比別人好,而是因我們所憑藉的祭物──所相信的基督──使得神不能不悅納我們;基督乃是惟一通神的『道路』(約十四6),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徒四12)。
          (四)人『生前』信心的行為,『死後』仍舊繼續說話,不但在神面前說話作見證,也在後人面前說話作見證;許多從前信心的偉跡,不知激勵了多少信徒,投身學習那些已死之人信心的榜樣。

【來十一5】「以諾因著信,被接去,不至於見死,人也找不著他,因為神已經把他接去了;只是他被接去以先,已經得了神喜悅他的明證。」
    〔原文直譯〕「因著信,以諾被提接而不見死,(人)也找不著他,因為神把他提接了;原來在被提接以先,他已得了神喜悅的證言。」
    〔原文字義〕「接去」被帶走,被遷移,改變,移居,遷徙;「明證」印證,指證,作見證,提供證據。
    〔文意註解〕「以諾因著信,被接去,不至於見死,」『被接去』指他原先是在地上生活,現在被『改變』(translate)到天上去了;『不至於見死』意指沒有死亡的經歷。
          「人也找不著他,因為神已經把他接去了,」全句意指他不再在屬地、屬物質的世界裏了。
          「只是他被接去以先,已經得了神喜悅他的明證,」『神喜悅他的明證』應是指他與神同行這件事(創五24),因為與神同行的人必須是配得過的(參啟三4),顯明他已得了神的喜悅。
    〔話中之光〕(一)今天我們這活在末世的信徒,也有可能活著被提(帖前四17),不至於見死;然而當主再來的時候,並不是所有活著的信徒都能馬上被提(參啟三10),必須是因信活出得勝生活的人才能首先被提。
          (二)以諾因著信,與神同行三百年,然後才被神取去(創五22,24);有信心的人並不是拋棄在地上作人的本份,而是在正常的為人生活中顯出信心的行為,任何遁世修道的說法,有違聖經的教訓。
          (三)信徒在被提以先,必須確信已經得神喜悅;平日生活為人不討神的喜悅,卻在那裏堅信『全教會一次被提』,這是誤解聖經。

【來十一6】「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
    〔原文直譯〕「然而沒有信,不可能蒙(神)喜悅;因為到神面前的人,必須信『祂是』,並且(信)祂對尋求祂的人是賞賜者。」
    〔原文字義〕「有神」祂是(第三人稱,單數,現在時式),神存在。
    〔文意註解〕「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意指信乃是人得神喜悅的基本條件;若沒有信,人無論作甚麼好事,都不能得神的喜悅。
          「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信有神』又可譯作『信神存在』,或『信神是』,意即信神是像祂那樣說的神,就是信神所說『我就是那我是』(參出三14原文)的神。
          「且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尋求』按原文時態指一生繼續不斷的尋求。
          本節說明得神喜悅的『信』有兩方面:(1)信有神,也就是信神存在;(2)信神必賞賜尋求祂的人。
    〔話中之光〕(一)人對神沒有信心,就是不以神為神,好像兒子不認父親作父親,這是極大的侮辱,當然不能得神的喜悅。
          (二)『信有神』或作『信祂是』;我們需要甚麼,祂就是甚麼,這樣的信心,乃是經歷神一切豐富的訣竅。
          (三)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太七8)。神厚待一切求告祂的人(羅十12),厚厚的賞賜尋求祂的人。

【來十一7】「挪亞因著信,既蒙神指示他未見的事,動了敬畏的心,預備了一隻方舟,使他全家得救。因此就定了那世代的罪,自己也承受了那從信而來的義。」
    〔原文直譯〕「因著信,挪亞既蒙神指示那未見的事,就懷著虔敬,預備了一隻方舟,使他全家得救;藉此他定罪那世代,並且照著信成為義的承受者。」
    〔原文字義〕「蒙神指示」得著神諭,奉神諭令,告誡;「動了敬畏的心」(原文一個字)得著虔敬,小心抱住,謹慎地行;「預備」建造,裝配,裝備;「承受」繼承,作後嗣;「從…而來」依靠,由於,因為。
    〔文意註解〕「挪亞因著信,既蒙神指示他未見的事,」『未見之事』應是指神將要用洪水毀滅全地的事(參創六13)。
          「動了敬畏的心,預備了一隻方舟,」『動了敬畏的心』全句僅一個字,指挪亞因蒙神指示,以致懷著虔敬的心而順從;『預備』包括設計、收集材料、實際建造等步驟;『方舟』預表基督的救贖(參彼前三20~21)。
          「使他全家得救,」『全家』指他一家八口(參創七13)。
          「因此就定了那世代的罪,」『因此』指藉此信心的行動;『定了那世代的罪』指造方舟是為避免與那世代的人一起被毀滅(創六13~18),藉此顯明了全地的人都是敗壞的(參創六12)。
          「自己也承受了那從信而來的義,」挪亞因信而預備方舟,預表他相信並接受基督的救贖,故得以照著信而成為義的承受者(原文)。
    〔話中之光〕(一)一個人的信心,可以使他的全家人得救(參徒十六31);信徒若有家人尚未得救,應當憑信心向神恆切祈求。
          (二)挪亞一面造方舟一面傳義道(彼後二5),以積極的行動來定那世代的罪,可見最好的定罪,乃是積極地遵行神的旨意,以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來突顯別人的不是,而非消極的暴露別人的罪行。

【來十一8】「亞伯拉罕因著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哪裏去。」
    〔原文直譯〕「因著信,亞伯拉罕蒙了召,就聽從而出去,往他將要得為業的地方去;既出去了,仍不知往那裏去。」
    〔原文字義〕「遵命」聽從,順從,服從;「業」嗣業,承受產業。
    〔文意註解〕「亞伯拉罕因著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蒙召』和『遵命』按原文是一種同時的動作,表示亞伯拉罕一蒙召,即刻就遵命,並未拖延。
          「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為業的地方』指可以代代相傳的產業所在地。
          「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哪裏去,」本句與前句似乎有矛盾,既然是往某地方而去,怎麼會不知往哪裏去呢?原來前句的『往…去』是指神的應許,而本節的兩次『出去』是指他的行動,當他採取行動的時候,對於神的應許僅有一個模糊的概念,實際上並沒有確定的目的地。
    〔話中之光〕(一)亞伯拉罕自己沒有一定的去向,完全以神的同在和引導為依靠,這便時刻需要他運用信心來仰望神。
          (二)信心的功課沒有畢業的時候,從頭一次的相信接受開始,縱我們一生,仍須繼續不斷地信靠神,直到見主面。
          (三)神是阿拉法,又是俄梅戛(啟一8),中間的字母也都是祂;一路都由祂來帶領,信靠祂的人,必不至於羞愧(羅九33;彼前二6)。

【來十一9】「他因著信,就在所應許之地作客,好像在異地居住帳棚,與那同蒙一個應許的以撒、雅各一樣。」
    〔原文直譯〕「因著信,他在應許之地作客,好像外人,與一同承受這同一應許的以撒與雅各,同樣都住在帳棚裏。」
    〔原文字義〕「作客」寄居,旅居,僑居;「在異地」外人,外國人。
    〔文意註解〕「他因著信,就在所應許之地作客,」『應許之地』指迦南地,是神應許賜給亞伯拉罕和他後裔的(參創十二7;十三15;十七8);『作客』指暫時旅居者,但他們仍有某些法律權利。
          「好像在異地居住帳棚,」『居住帳棚』意指不斷要搬遷,而未定居下來。
          「與那同蒙一個應許的以撒、雅各一樣,」『一樣』應指同樣都住在帳棚裏,而不是指都一直住在同一個帳棚裏;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乃是一個應許的共同繼承人。
    〔話中之光〕(一)這世界並非我們的家,我們都是在世界上作客的人,所以千萬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投注於地上的事物,而應多多思念上面的事(參西三1~2)。
          (二)我們都是同蒙一個應許的人(參弗三6),但須各自過居住帳棚的生活;我們信徒都站立在同一個應許上面,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歷,各人生活的態度,要決定他對神應許的經歷有多少。
          (三)神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裏都是是的,所以藉著祂也都是實在的(林後一20)。

【來十一10】「因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經營所建造的。」
    〔原文直譯〕「因為他等候著那座有根基的城,其設計者與建造者乃是神。」
    〔原文字義〕「等候」期待,等著接受,預備好面對那境況;「根基」安置的地基;「經營」工程師,設計師,工匠;「建造」公共建設。
    〔文意註解〕「因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等候』含有熱切地期待著等候的意思;『那座有根基的城』指天上的耶路撒冷(參十二22;加四26),就是那從天而降的聖城新耶路撒冷(啟廿一2)。
          「就是神所經營所建造的,」『所經營』重在指計劃、設計;『所建造』重在指計劃或設計的實施。
    〔話中之光〕(一)信心的生活,乃是等候神的生活;神不動,我們就不動;神動了,我們才動,這叫作信心。
          (二)神所經營所建造的,遠超過我們所經營所建造的;因此無論是個人生命的更新改造,或是教會的建造,都應當讓神來作。

【來十一11】「因著信,連撒拉自己,雖然過了生育的歲數,還能懷孕,因她以為那應許她的是可信的。」
    〔原文直譯〕「因著信,撒拉自己雖然超齡不適於生育,卻仍領受了懷孕的能力,因她認為那應許者是信實的。」
    〔原文字義〕「歲數」(原文兩個字)最佳的時機,成熟的年齡,適當的年歲;「懷孕」(原文兩個字)承受撒種,接受播種。
    〔文意註解〕「因著信,連撒拉自己,雖然過了生育的歲數,」『過了生育的歲數』指天然生命的能力被帶到盡頭,憑她自己無能為力。
          「還能懷孕,因她以為那應許她的是可信的,」『那應許她的』因神曾應許撒拉要生一個兒子(創十七15~16;十八12~15);有些譯本認為『她』字應譯『他』,即指亞伯拉罕,因為神是向亞伯拉罕應許的。
    〔話中之光〕(一)若不死就不能生(林前十五36);我們身上若常帶著耶穌的死,便叫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林後四10)。
          (二)人的盡頭是神的起頭,我們必須被帶到憑著自己完全不能作甚麼的地步,才能真正地信靠神的應許,憑信而活。

【來十一12】「所以從一個彷彿已死的人就生出子孫,如同天上的星那樣眾多,海邊的沙那樣無數。」
    〔原文直譯〕「所以從一個人,且是近乎死了的人,竟生出(子孫)如同天上的星那樣眾多,海邊的沙那樣無數。」
    〔原文字義〕「彷彿已死的人」(原文一個字)治死,如同死了,當作已死的;「子孫」(原文無此字);「眾多」充滿,許多人;「邊」唇,入口處,海濱;「無數」不可勝數;不能點數,數不清。
    〔文意註解〕「所以從一個彷彿已死的人就生出子孫,」『一個』原文陽性,指亞伯拉罕,他是新族系的開端;『彷彿已死』形容如同死了。
          「如同天上的星那樣眾多,海邊的沙那樣無數,」引自創廿二17。
    〔靈意註解〕「如同天上的星那樣眾多,」『天上的星』象徵亞伯拉罕屬天的子孫,就是信心的子孫──信徒(加三7,29)。
          「海邊的沙那樣無數,」『海邊的沙』象徵亞伯拉罕屬地的子孫,就是肉身的子孫──猶太人(太三9)。
    〔話中之光〕(一)『一個彷彿已死的人』表明無可指望的時候,『就生出子孫』表明仍有指望;信心就是在無可指望的時候,仍有指望(參羅四18),因為我們的指望不在乎自己,乃在乎活神。
          (二)一粒麥子落在地裏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十二24);我們若要為主多結果子,最好的辦法就是死──捨己。

【來十一13】「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
    〔原文直譯〕「這些人都是存著信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既信服且歡迎,又承認自己在地上是外人和客旅。」
    〔原文字義〕「遠處」遙遠的,遠遠的;「望見」看見;「歡喜迎接」擁抱,問安,打招呼;「客旅」外人,外國人;「寄居的」異鄉人。
    〔文意註解〕「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這些人』不是指所有的子孫,而是指亞伯拉罕、撒拉、以撒、雅各;『存著信心死』原文作『死在信心裏面』,意指他們的信心一直到死都沒有搖動;『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指他們死時仍未見應許的實現。
          「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本句有如一個出遠門的人回家時,遠遠已看見故鄉在地平線上出現,興奮地向遠處的景象歡呼;或像在船上向岸邊迎接的人揮手致意。
          「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承認』指公開宣認自己的身份。
          本節表明信心的三個重要步驟:(1)『遠處望見』神所應許的;(2)『歡喜迎接』神所應許的;(3)『得著』神所應許的。
    〔話中之光〕(一)信心必須堅持到底,否則會歸於徒然(帖前三5);神所看重的信心,乃是至死不變的信心(參十三7)。
          (二)信心起始於看見了一般人所不能看見的,並且以熱切的心態去回應所看見的,才能實際的有所得著。

【來十一14】「說這樣話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個家鄉。」
    〔原文直譯〕「因為說這事的人,是表明他們在找一個自己的家鄉。」
    〔原文字義〕「表明」顯示,報知;「家鄉」父親的地;祖國。
    〔文意註解〕「說這樣話的人,」『這樣話』指『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之話(參13節)。
          「是表明自己要找一個家鄉,」『一個家鄉』指那座有根基的城(參10節)。

【來十一15】「他們若想念所離開的家鄉,還有可以回去的機會。」
    〔原文直譯〕「他們若確實在想念所離開的(家鄉),他們還有機會回去。」
    〔原文字義〕「想念」回憶,思念,記得;「家鄉」這個,那一個(代名詞);「回去」捆回去;「機會」時間,時機。
    〔文意註解〕「他們若想念所離開的家鄉,」『若』字表示一個假設的情況,須根據下文才能推斷它所要表達的意思是正面或是反面。
          「還有可以回去的機會,」既然有機會可以回去而未回去,故此可以斷定他們並不想念所離開的家鄉。
    〔話中之光〕(一)『想念所離開的家鄉』乃是人之常情,正如以色列人出了埃及卻仍想念埃及地的韮菜、葱、蒜一樣(民十一5),但有信心的人並不走回頭路,他們乃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腓三13~14)。
          (二)在屬靈爭戰中,心思是一個主要的戰場(參林後十5),人心所思念的是甚麼,整個人就會傾向甚麼;聖經的教訓是,我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西三2)。

【來十一16】「他們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稱為他們的神,並不以為恥,因為祂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
    〔原文直譯〕「但他們如今卻羨慕更美、屬天的(家鄉);所以神被稱為他們的神,並不以他們為恥,因為祂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
    〔原文字義〕「羨慕」想要,貪圖,,渴望,伸展雙手歡迎;「更美的」更好的,更強的;「以為恥」感覺羞恥,看為羞恥。
    〔文意註解〕「他們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羨慕』指他們已確定了一個追求的目標,是他們所渴望的;『更美的家鄉』原文無家鄉一詞,更美乃是與所離開的家鄉作比較;『在天上的』是解釋那更美家鄉的性質,並非屬地的家鄉。
          「所以神被稱為他們的神,並不以為恥,」意指神不以作他們的神而感到恥辱。
          「因為祂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本句是解釋前面不以為恥的原因,神以行動來嘉許他們『羨慕』的心,證實他們所追求的並不是虛無飄渺的幻想。
    〔話中之光〕(一)神固然是萬人的神,更是信徒的神(參提前四10),祂顧念我們的存心,要為我們的信心成全到底(參十二2)。
          (二)這座更美、屬天的城,一面是神為我們『預備』的(參約十四2),另一面也是我們自己『預備』好了的(參啟十九7;廿一2),故可以說,是神在我們信徒裏面作預備的工作。

【來十一17】「亞伯拉罕因著信,被試驗的時候,就把以撒獻上;這便是那歡喜領受應許的,將自己的獨生的兒子獻上。」
    〔原文直譯〕「因著信,亞伯拉罕被試驗而獻上了以撒,就是那歡喜領受應許的,將獨生子獻上。」
    〔原文字義〕「試驗」探刺,刺穿過,考驗,細細察驗;「獻上」帶來送給,供奉;「獨生的」惟一的。
    〔文意註解〕「亞伯拉罕因著信,被試驗的時候,就把以撒獻上,」『被試驗的時候』原文被動語態與神有關,表示是神試驗亞伯拉罕。
          「這便是那歡喜領受應許的,」『歡喜領受』含有歡迎並重視神的命令,視之為一種崇高的職責之意。
          「將自己的獨生的兒子獻上,」亞伯拉罕獻獨生子之舉,也預表父神為我們捨棄祂的獨生愛子(參約三16;約壹四9)。
    〔話中之光〕(一)真正的信心,是經得起試驗的信心;信心經過試驗,就會更顯寶貴(彼前一7)。
          (二)有信心的人,即使面臨死亡的抉擇,仍然一往直前,因為他信神是那叫死人復活的神(參羅四17),即或不然,雖至於死,也不愛惜性命(啟十二11)。
          (三)惟有那能摸著我們心中至愛的奉獻,才能摸著神的心。

【來十一18】「論到這兒子,曾有話說:『從以撒生的才要稱為你的後裔。』」
    〔原文直譯〕「論到這(獨生子),曾有話說,從以撒裏面(出來)的,才要稱為你的後裔。」
    〔原文字義〕「從…生的」在他裏面,在內萌芽;「後裔」種子。
    〔文意註解〕「論到這兒子,曾有話說,」下面的話引自創廿一12。
          「從以撒生的才要稱為你的後裔,」『從以撒生的』預表耶穌基督從死裏復活的生命所產生的信徒;『稱為你的後裔』預表我們因信基督耶穌,都是神的兒子(加三26)。

【來十一19】「他以為神還能叫人從死裏復活;他也彷彿從死中得回他的兒子來。」
    〔原文直譯〕「他認定,神能叫(人)從死人中復活,因此就表記而言,他也真的得回了以撒。」
    〔原文字義〕「以為」算為數,看作,認為;「彷彿」比喻,比作,表樣,表記,表號(a sign)。
    〔文意註解〕「他以為神還能叫人從死裏復活,」『他以為神…』指他在確定明顯的基礎上算計或思考;『能叫人從死裏復活』這話說出亞伯拉罕獻以撒的行動乃出於他對神的信心:(1)神是信實的神,祂既然說過從以撒生的才要稱為他的後裔(參18節),祂的話必不至於落空;(2)神是那叫死人復活的神(羅四17),所以以撒雖然死了,仍會復活。
          「他也彷彿從死中得回他的兒子來,」雖然事實上神阻止了獻以撒的事(創廿二10~12),以撒當時並沒有經過死,但就著象徵的表記而言,亞伯拉罕的內心經歷了從死中得回他的兒子來。
    〔話中之光〕(一)將自己置於死地,才能經歷神復活的大能;今天許多人口裏談論復活,卻沒有實際的經歷復活,因為他們從未經過死。
          (二)先有『獻上』(參17節),後才有『得回』;我們若想經歷基督復活生命的豐盛,必須先有十字架捨己的奉獻。

【來十一20】「以撒因著信,就指著將來的事給雅各、以掃祝福。」
    〔原文直譯〕「因著信,以撒指著要來的事給雅各和以掃祝福。」
    〔原文字義〕「指著」關於;「將來的事」要來的,勢將來到;「祝福」說好話。
    〔文意註解〕「以撒因著信,」『因著信』指其行動乃出於信心。
          「就指著將來的事給雅各、以掃祝福,」『將來的事』指在將來所要發生的事;『給雅各、以掃祝福』此事載於創廿七27~40。
    〔話中之光〕(一)信心使人有長遠的眼光,對將來的事有確實的把握(參1節)。
          (二)信心不但能叫本人蒙福,而且還能將祝福帶給身邊的人們。

【來十一21】「雅各因著信,臨死的時候,給約瑟的兩個兒子各自祝福,扶著杖頭敬拜神。」
    〔原文直譯〕「因著信,雅各臨死時分別給約瑟的(兩個)兒子祝福,並扶著杖頭敬拜神。」
    〔原文字義〕「各自」分別,每一;「扶著」在…之上;「杖頭」(原文兩個字)手杖的頂端;「敬拜」俯伏輸誠。
    〔文意註解〕「雅各因著信,臨死的時候,」『臨死的時候』指他正處在死亡的時刻。
          「給約瑟的兩個兒子各自祝福,」此事載於創四十八15~16,結果立次子以法蓮在瑪拿西以上(創四十八20)。
          「扶著杖頭敬拜神,」『扶著杖頭』表徵雅各自己承認自己在地上是客旅,是寄居的(參9,13節);『敬拜神』含指他承認是神牧養了他的一生(創四十八15)。

【來十一22】「約瑟因著信,臨終的時候,提到以色列族將來要出埃及,並為自己的骸骨留下遺命。」
    〔原文直譯〕「因著信,約瑟臨終時題到關於以色列子孫出埃及的事,並為自己的骸骨有所囑咐。」
    〔原文字義〕「臨終」終結,死;「提到」關於;「族」兒子,子孫;「出埃及」出走,離開;「骸骨」骨,屍骨;「遺命」囑咐,吩咐,命令,指示。
    〔文意註解〕「約瑟因著信,臨終的時候,」『臨終』指生命將近完結的時候;約瑟的遺言載於創五十25。
          「提到以色列族將來要出埃及,」按當時的情況,以色列人相當得勢,常人的眼光不可能預見他們會被迫出埃及。
          「並為自己的骸骨留下遺命,」『骸骨』象徵復活的生命(參創二21~23;結卅七1~10);他預見自己將要復活在榮耀裏。
    〔話中之光〕(一)以撒、雅各、約瑟三人都是臨死時預見死後的事,他們都有臨終的信心;一個人的信心如何,並不在於開始時的信心,乃在於結束時的信心,但願我們的信心也能維持不墜直到見主面。
          (二)信心叫我們看見雖然身在世界(埃及所預表的),卻不屬世界(約十七14~16);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惟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約壹二17)。

【來十一23】「摩西生下來,他的父母見他是個俊美的孩子,就因著信,把他藏了三個月,並不怕王命。」
    〔原文直譯〕「因著信,摩西生下來時被他的父母藏了三個月,因他們看見這孩子是俊美的,並不怕王的諭旨。」
    〔原文字義〕「生下來」生,出生;「俊美的」文雅的;「怕」畏懼;「王命」王的諭旨,王的禁令,王的定規。
    〔文意註解〕「摩西生下來,他的父母見他是個俊美的孩子,」『俊美的』指他有不平凡的、吸引人的外表。
          「就因著信,把他藏了三個月,並不怕王命,」此事載於出二2;信心帶來勇氣,信者無懼。
    〔話中之光〕(一)俊美的外貌固然可愛,但在信心的眼光中,應是預見摩西將來會成為神美好的器皿,才會不顧自己的生死,決心為神保存他的性命;我們作父母親的人,也當用這樣的心志來培育兒女。
          (二)王命如果有違神旨,仍當以神旨為優先(參徒四19;五29)。

【來十一24】「摩西因著信,長大了就不肯稱為法老女兒之子。」
    〔原文直譯〕「因著信,摩西長大了,拒絕稱為法老女兒的兒子。」
    〔原文字義〕「不肯」否認,拒絕,說不,背棄。
    〔文意註解〕『不肯』表示自願的選擇;『不肯稱為法老女兒之子』意指甘願與希伯來人弟兄認同,而不以皇親貴族自居(參出二11)。

【來十一25】「他寧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願暫時享受罪中之樂。」
    〔原文直譯〕「他寧可選擇與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願暫時有『罪的享受』。」
    〔原文字義〕「寧可」比較情願,多於,寧選,選擇;「同受苦害」(原文一個字)共同受惡待;「暫時」一時,片刻,飛逝,消逝;「享受」有,得著;「罪中之樂」(原文兩個字)罪的享受。
    〔文意註解〕「他寧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同受苦害』意指以色列人在埃及地所遭受的惡待,他感同身受,雖然他並沒有親身經歷那些苦痛(參出二15)。
          「也不願暫時享受罪中之樂,」『享受罪中之樂』按原文是『罪的享受』,指在埃及(即世界)的一切享受,在神的眼中看來,乃是有罪的。
    〔話中之光〕(一)一般人(包括許多基督徒)寧願享受,不願受苦;然而受苦往往能造就人,使之成為神手中有用的材料。誰苦受得越多,就越『有』可以給人。
          (二)暫時的受苦,能為我們帶來永遠的福樂;反之,暫時的享受,會為我們帶來長久的痛苦。

【來十一26】「他看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賞賜。」
    〔原文直譯〕「他算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財寶更寶貴,因他轉眼注目於那賞賜。」
    〔原文字義〕「看」以為,認為,算,估量;「凌辱」侮辱,辱罵;「財物」財寶,寶貝;「更寶貴」更大的富有;「想望」珍視,望斷於;「賞賜」報答。
    〔文意註解〕「他看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為基督受的凌辱』按原文是『基督的凌辱』,信徒在地上若緊緊跟隨基督的腳蹤而行,難免要忍受祂所受的凌辱(參十三13),凡我們為著基督而受的凌辱,祂都看為是祂自己的凌辱(參羅十五3)。
          「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賞賜,」『想望』指關注某種事物,好比藝術家關注他自己正在創作的藝術品;這詞在原文是過去未完成時態,強調在過去時間裏的連續行為。
    〔話中之光〕(一)舊約時代的信心偉人,他們雖然並不認識基督,但他們在信心裏面所作的,神都看作與基督有關;舊約人物是憑信仰望那未降世的基督,新約信徒是憑信仰望那已升天的基督。
          (二)有『失』必有『得』,所失去的,不過是暫時的、會朽壞的財寶,但是所得的,卻是永遠榮耀的獎賞;以損失換取得著,沒有比這個更划算。

【來十一27】「他因著信,就離開埃及,不怕王怒;因為他恆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
    〔原文直譯〕「因著信,他離棄了埃及,不怕王的忿怒;因為他堅定不移,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
    〔原文字義〕「離開」丟下;「怒」怒氣,忿怒;「恆心忍耐」(原文一個字)堅定不移,堅持握住。
    〔文意註解〕「他因著信,就離開埃及,不怕王怒,」『離開埃及』摩西共兩次離開埃及,第一次是逃往米甸,第二次是率以色列人離開埃及;『不怕王怒』似應是指第二次的離開較妥,因第一次是為躲避法老的追殺(出二15),但也有人認為第一次離開並不是因害怕王怒,而是因為整個大環境逼使他不得不離開,並且這一次的離開,應在他設立逾越節和灑血之事(參28節)以前,故仍以第一次離開為宜。
          「因為他恆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恆心忍耐』摩西兩次離開埃及之後,都各在曠野裏度過了四十年(參徒七30,36);『那不能看見的主』按原文沒有『主』字,那不能看見的,就是神。摩西遇見神,應是指他在何烈山看見荊棘火燄異象一事(參出三1~6),那時他因怕看神,故蒙上臉,符合此處所描述的『如同看見』。
    〔話中之光〕(一)摩西的經歷正可預表基督徒的靈程:(1)摩西因信離開埃及,信心叫我們離開罪惡與世俗,過分別為聖的生活;(2)摩西不怕王怒,我們也不怕撒但和世人的怒氣;(3)摩西恆心忍耐,我們信主後的一生直到見主面,仍須恆久忍耐;(4)摩西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信心開啟我們屬靈的眼睛,使我們處處事事看見神的帶領。
          (二)看見神是我們基督徒行走一生道路的秘訣,我們在靈裏看見神,才不至疲倦灰心,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參十二1~3)。

【來十一28】「他因著信,就守(或譯:立)逾越節,行灑血的禮,免得那滅長子的臨近以色列人。」
    〔原文直譯〕「因著信,他立了逾越節和灑血的事,免得那毀滅者觸害他們的首生者。」
    〔原文字義〕「守」行,作,設立;「灑」澆;「臨近」觸摸;「以色列人」(原文無此字)。
    〔文意註解〕「他因著信,就守逾越節,行灑血的禮,」『守…行』原文僅一個字,且為完成時態,表示這一行動好比慶祝神聖制度的設立;『逾越節…灑血之禮』此事載於出十二1~14。
          「免得那滅長子的臨近以色列人,」當那夜滅命的擊殺埃及人的長子時,凡門楣和門框上有塗灑羔羊之血的,就必越過那家而不擊殺(參出十二21~24)。
    〔話中之光〕(一)基督徒不僅在得救之時需要羔羊的血,此後一生仍須不斷在信心裏取用寶血的功效(參約壹一7~9)。
          (二)我們逾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所以我們守這節不可用舊酵,也不可用惡毒邪惡的酵,只用誠實真正的無酵餅(林前五7~8)。

【來十一29】「他們因著信,過紅海如行乾地;埃及人試著要過去,就被吞滅了。」
    〔原文直譯〕「因著信,他們經過紅海如同行過乾地;埃及人一嘗試,就被吞滅了。」
    〔原文字義〕「過」穿過,經過;「試著」嘗試;「要過去」拿取,接受;「吞滅」喝下去,吞下。
    〔文意註解〕「他們因著信,過紅海如行乾地,」此事載於出十四21~22。
          「埃及人試著要過去,就被吞滅了,」此事載於出十四23~28。
    〔話中之光〕(一)敵勢雖然凶猛,但是信心能使我們安然渡過危機,因為信心所倚靠的對象,乃是那位全能的神。
          (二)基督徒受浸的經歷,有如過紅海,世界和仇敵到此為止,都被埋在浸水之下,所以我們是藉水得救,歸入基督(參林前十1~2)。

【來十一30】「以色列人因著信,圍繞耶利哥城七日,城牆就倒塌了。」
    〔原文直譯〕「因著信,耶利哥的城牆被圍繞七日,就倒塌了。」
    〔原文字義〕「圍繞」四周繞行,環繞;「倒塌」墜落,倒下。
    〔文意註解〕此事載於書六1~20;『耶利哥的城牆』預表仇敵的權勢;『圍繞七日』象徵完滿的信心;『倒塌』預表仇敵權勢的崩潰。
    〔話中之光〕(一)屬靈的爭戰,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神的靈,方能成事(亞四6);信心就是倚靠萬軍之耶和華的靈,所以事情就照神的話成就了(書六2~5)。
          (二)『七』在聖經中乃是象徵完滿的數目,當我們信心的行動,達到完全的地步,滿足神心的要求,祂就起首作工,自然無敵不克了。

【來十一31】「妓女喇合因著信,曾和和平平地接待探子,就不與那些不順從的人一同滅亡。」
    〔原文直譯〕「因著信,那妓女喇合以和平接待了探子,就不與那些不順從的人一同滅亡。」
    〔原文字義〕「和和平平地」平安,和平,和睦;「接待」歡迎,款待;「探子」窺視的;「一同滅亡」一起被毀滅。。
    〔文意註解〕「妓女喇合因著信,曾和和平平地接待探子,」『和和平平地』指其友好的態度,不但沒有敵視,反而善加款待。
          「就不與那些不順從的人一同滅亡,」『不順從的人』指與神的子民敵對的人;『一同滅亡』原文只有一個字,指一點也沒有機會逃生,一下子就統統毀滅掉了。
    〔話中之光〕(一)信心不論出身低,只要有信心,都有資格列入信心的英雄榜;妓女喇合甚至因此有份於耶穌基督的家譜,成了主耶穌的先祖(太一5)。
          (二)喇合是個外邦人,居然也在信上得了美好的證據,她的故事激勵我們外邦信徒,神並不偏待人,只問你有沒有信心。

【來十一32】「我又何必再說呢?若要一一細說,基甸、巴拉、參孫、耶弗他、大衛、撒母耳,和眾先知的事,時候就不夠了。」
    〔原文直譯〕「此外,我還要說甚麼呢?我若要談到關於基甸、巴拉、參孫、耶弗他、大衛、撒母耳,和眾先知的事,時間就不夠了。」
    〔原文字義〕「一一細說」充分敘述,詳盡告訴,詳細討論;「時候」時間,時期;「不夠了」失敗,倒下。
    〔文意註解〕「我又何必再說呢?若要一一細說,」這裏意指古時信心的偉人不勝枚舉。
          「基甸、巴拉、參孫、耶弗他,」他們都是士師,他們的事蹟記載在《士師記》裏面。
          「大衛、撒母耳,」『大衛』是以色列人中著名的君王;『撒母耳』則為著名的先知;他們兩人的事蹟詳載於《撒母耳記上下》。
          「和眾先知的事,時候就不夠了,」『眾先知』詳載於歷史書和大小先知書;『時候就不夠了』意指篇幅有限,恕不贅述。

【來十一33】「他們因著信,制伏了敵國,行了公義,得了應許,堵了獅子的口,」
    〔原文直譯〕「因著信,他們制服了列國,執行了公義,得到了應許,堵住了獅子的口。」
    〔原文字義〕「制伏」對抗中取勝,苦鬥而勝過,制服;「行了」有效地運行;「公義」公平,公正;「得了」獲得,接受;「堵了」阻擋,停止。
    〔文意註解〕「他們因著信,制伏了敵國,」『他們』指前述眾多人物(參32節),但本節所記事蹟,似乎以大衛王為對象;『制伏了敵國』原文為複合詞,不僅表示敵對,而且表示該行為於其對手不利,大衛王治服了眾多鄰國(撒下八1~14)。
          「行了公義,得了應許,堵了獅子的口,」大衛王秉公行義(撒下八15),得神應許必堅立他的國(撒下七4~16),他年輕時曾赤手打死獅子,打羊羔從牠口中救出來(撒上十七35);『堵住獅子的口』也可指但以理的經歷(但六22)。

【來十一34】「滅了烈火的猛勢,脫了刀劍的鋒刃;軟弱變為剛強,爭戰顯出勇敢,打退外邦的全軍。」
    〔原文直譯〕「熄滅了火的威力,脫逃了刀劍的鋒刃,在軟弱中得著加力,在爭戰中顯為勇敢,擊潰了外邦的軍隊。」
    〔原文字義〕「滅了」熄滅,滅火;「猛勢」大能,權勢;「脫了」逃脫,逃走,逃遁;「全軍」軍隊,軍營。
    〔文意註解〕「滅了烈火的猛勢,」譬如但以理的三個朋友在烈火的火窯裏並沒受害(但三16~27)。
          「脫了刀劍的鋒刃,」『脫了』指成功地逃脫;譬如以利沙曾免受亞蘭王軍隊的圍勦(王下六8~19)。
          「軟弱變為剛強,」譬如參孫重新得著神力,他死時所殺的人,比活著所殺的還多(士十六22~30)。
          「爭戰顯出勇敢,」譬如基甸僅率三百人擊潰米甸二王全軍(士八4~12)。
          「打退外邦的全軍,」譬如耶和華的使者一夜之間殺了亞述營中十八萬五千人(王下十九35)。

【來十一35】「有婦人得自己的死人復活。又有人忍受嚴刑,不肯苟且得釋放(原文是贖),為要得著更美的復活。」
    〔原文直譯〕「有些婦人得回自己的死人復活過來;另有人忍受酷刑拷打,不肯妥協得釋放,為要得著更美的復活。」
    〔原文字義〕「忍受嚴刑」被折磨,受棒擊敲打;「茍且得」望得;「釋放」付清贖價得赦免,贖出,得贖,解救。
    〔文意註解〕「有婦人得自己的死人復活,」譬如以利亞和以利沙均曾使婦人的兒子從死裏復活(王上十七17~24;王下四32~37)。
          「又有人忍受嚴刑,不肯苟且得釋放,」『忍受嚴刑』指或直接鞭打或棒打,或被捆在轉輪上用棍棒打折肢體,直至斃命;這裏可能是指馬喀比時期的抗敵事蹟。
          「為要得著更美的復活,」『更美的復活』指『超越(或傑出)的復活』(腓三11原文);當基督再來時,所有在主裏睡了的人都要復活(帖前四16),但只有得勝的基督徒才能有分於更美的復活,在國度裏與基督一同作王(啟二十4)。

【來十一36】「又有人忍受戲弄、鞭打、捆鎖、監禁、各等的磨煉,」
    〔原文直譯〕「此外有人忍受戲弄和鞭打,甚至捆鎖和監禁的試煉。」
    〔原文字義〕「戲弄」玩弄,取笑;「磨煉」試煉(原文和『試驗』同一字系)。
    〔文意註解〕「又有人忍受戲弄、鞭打,」『戲弄』指用拙劣的模仿對人進行嘲弄,使人精神受苦;『鞭打』則使人肉體受苦。
          「捆鎖、監禁、各等的磨煉,」『捆鎖』指手腳被鐵鍊捆鎖住;『監禁』指被囚禁在監牢裏面;『各等的磨煉』指忍受戲弄、鞭打、捆鎖、監禁等各種的苦難。

【來十一37】「被石頭打死,被鋸鋸死,受試探,被刀殺,披著綿羊山羊的皮各處奔跑,受窮乏、患難、苦害,」
    〔原文直譯〕「被石頭打死,被鋸鋸死,受試探,被刀劍殺戮而死;披著羊皮或山羊皮各處奔跑,受窮乏,遭患難,被苦害。」
    〔原文字義〕「各處奔跑」到處遊蕩,繞著行走;「受窮乏」缺乏;「患難」壓迫,使困頓。
    〔文意註解〕「被石頭打死,被鋸鋸死,」『被石頭打死』指被大眾用亂石活生生的打死,這是以色列人最普遍的刑罰;『被鋸鋸死』傳說先知以賽亞是被一把木鋸鋸死的,據猶太人文件記載,他在受酷刑時,不喊叫又不流淚,而是藉著聖靈說話,直至被鋸成兩截。
          「受試探,被刀殺,」『受試探』或指被刑逼拷問;『被刀殺』是一種最普通的死刑。
          「披著綿羊山羊的皮各處奔跑,」有謂先知們穿的是羊皮外衣;但亦有謂這是羅馬帝國逼迫基督徒的一種酷刑,把剛剝下來的羊皮綁在受刑人的手和腳上,在烈日曝曬下任其乾縮,他們只能不斷地在曠野中奔跑,企圖減少肉身的痛苦,但至終抽筋或皮肉腐爛而死。
          「受窮乏、患難、苦害,」『受窮乏』指被剝奪財物和日用品;『患難』指受到壓榨和逼迫;『苦害』指受虐待,不被當人對待。

【來十一38】「在曠野、山嶺、山洞、地穴,飄流無定,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
    〔原文直譯〕「他們是這世界不配有的,就在曠野,在山嶺,在洞窟,及在地穴飄流無定。」
    〔原文字義〕「飄流無定」流浪,迷路;「配有的人」應得的,該受的,合宜的,相稱的,值得的。
    〔文意註解〕「在曠野、山嶺、山洞、地穴,飄流無定,」『飄流無定』指像迷失的羊被狼追逼的那種情況。
          「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這些人被視為不配在文明社會生活,但實際上是文明社會不適宜他們居住。
    〔話中之光〕(一)凡是因信忠心為主受苦的人,表面看,他們是世界不配有的人,事實上是世界配不上他們,他們也不屑世界的好處。
          (二)每一次苦難的試煉,叫我們更進一步脫離世界,而更配親近神,更配得著神的賞賜。

【來十一39】「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證據,卻仍未得著所應許的;」
    〔原文直譯〕「這些人全都藉著信得了證據,卻仍未領受所應許的。」
    〔原文字義〕「美好的」(原文無此字);「證據」印證,指證,作見證。
    〔文意註解〕「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證據,」指他們因著信蒙神證實他們已經蒙悅納了(參2節)。
          「卻仍未得著所應許的,」指他們死時仍未見應許的實現(參13節)。

【來十一40】「因為神給我們預備了更美的事,叫他們若不與我們同得,就不能完全。」
    〔原文直譯〕「因為神為我們預備了更美的事,以致若沒有我們,他們就不完全。」
    〔原文字義〕「預備」預見,提供;「更美」更好,更強,更有力,更尊貴;「完全」完成,成全,完滿,達到目標。
    〔文意註解〕「因為神給我們預備了更美的事,」『我們』指新約的信徒;『更美的事』指基督的救贖。所有舊約獻祭贖罪的事都是影兒,惟獨基督獻上自己的身體為我們成就永遠的救贖,才是將來的美事(參十1,4,12),就是更美的事。
          「叫他們若不與我們同得,就不能完全,」『他們』指在舊約時代有信心之神的選民;『同得』指一同得著神所應許的(參39節),而神的應許是在基督裏實現,故指他們也要在基督裏得著救恩。
    〔話中之光〕(一)舊約的信心偉人只得了應許,而我們新約的信徒卻已得了應許的應驗;他們只盼望所應許的,而我們卻承受所應許的。如果應許的盼望足以叫他們活出奇妙信心的見證,我們嘗到應許實現的人豈不更當活出信心的見證嗎?
          (二)舊約聖徒的美好見證,激勵我們更學習信心的功課;我們新約信徒的被成全,也要讓他們所盼望的得以完全。他們和我們,彼此相輔相成,一同臻於完全的地步。

叁、靈訓要義

【信心的道路】
    一、信心的定義(Definition)──所有權狀和證據(1~3節)
          1.信心的確據(Confidence,1節)
          2.信心的獎賞(Commendation,2節)
          3.信心的理解(Comprehension,3節)
    二、信心的要求(Demand)──到神面前的入門和得神喜悅的保證(6節)
    三、信心的表明(Declaration)──要尋找一個家鄉(14節)──接受、擁抱和並承認神的應許
    四、信心的表現(Demonstration)──因著信(28,33~34節)
    五、信心的獻身(Devotion)──不肯苟且得釋放(35~38節)

【信心的三步驟】
    一、憑信知道(3節)
    二、因信獻祭──獻上感謝讚美(4節)
    三、因信被接去──神悅納(5節)

【神的畫廊和它的分區】
    一、第一區:洪水以前的時代──亞伯、以諾、挪亞(4~7節)──他們作其他人所不願作的事
    二、第二區:族長時代──亞伯拉罕、撒拉、以撒、雅各、約瑟(8~22節)──他們羨慕其他人所不感興趣的事
    三、第三區:出埃及時代──摩西的父母、摩西、摩西所率領的以色列人(23~29節)──他們選擇其他人所不肯選擇的事
    四、第四區:在應許之地時代──以色列人、喇合、眾士師、大衛、眾先知(30~39節)──他們忍受其他人所不能忍受的事
    五、第五區:現代──為著我們(40節)──少數人奔跑那其他人所不願奔跑的路程

【信心的顯明】
    一、信心的敬拜(Worship)──更美的獻祭(4節)
    二、信心的見證(Witness)──以諾得神喜悅(5節)
    三、信心的工作(Work)──挪亞豫備方舟(7節)
    四、信心的行走(Walk)──亞伯拉罕遵命出去(8節)
    五、信心的等候(Waiting)──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10節)
    六、信心的心願(Willingness)──撒拉領受力量(11~12節)
    七、信心的迎接(Welcome)──他們承認並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13~16節)

【信心的英雄】
    一、亞伯(the Sacrifice of Faith)──因著信獻祭與神(4節)
    二、挪亞(the Simplicity of Faith)──單純的信心(7節)
    三、亞伯拉罕(the Sojourn of Faith)──信心的寄居(8~10節)
    四、以撒(the Sanguinity of Faith)──信心的享受(20節)
    五、摩西(the Suffering of Faith)──信心的受苦(24~27節)
    六、喇合(the Salvation of Faith)──信心的拯救(31節)
    七、其他人(the Supremacy of Faith)──信心的至尊(32節等)

【信心的活相片】
    一、亞伯──稱義的信心(4節)
    二、以諾──成聖的信心(5節)
    三、挪亞──見證的信心(7節)
    四、亞伯拉罕──經營的信心(8節)
    五、撒拉──繁增的信心(11節)
    六、以撒──前瞻的信心(20節)
    七、雅各──仰望的信心(21節)
    八、約瑟──望家的信心(22節)
    九、摩西的父母──母愛的信心(23節)
    十、摩西──男兒的信心(24節)
    十一、跟隨摩西的以色列人──群眾的信心(29節)
    十二、喇合──接待的信心(31節)
    十三、其他眾人──贏得的信心(33~34節)
    十四、殉道者──忍受的信心(35節)
    十五、殉道者──確據的信心(39節)

【摩西的選擇】
    一、摩西向它們說『不!』
          1.世上的虛榮──不肯稱為法老女兒之子(24節)
          2.罪中之樂──不願暫時享受罪中之樂(25節)
          3.埃及的財物──不看為寶貴(26節)
    二、摩西向它們說『是!』
          1.天上的賞賜──想望所要得的賞賜(26節)
          2.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寧可受苦也不願暫時享樂(25節)
          3.為基督受凌辱──看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26節)

【摩西選擇的特徵】
    一、因著信──乃是信心(Faith)的選擇(24,27節)
    二、想望賞賜──乃是有遠見(Foreseeing)的選擇(26節)
    三、丟棄埃及的榮華富貴──乃是辭別(Farewell)的選擇(24~26節)
    四、不怕王怒──乃是無懼(Fearless)的選擇(27節)
    五、恆心忍耐──乃是最後(Final)的選擇(27節)

【摩西──具有目標(Purpose)和能力(Power)的人】
    一、拒絕尊榮(24節)
    二、選擇受苦(25節)
    三、看重凌辱(26節)
    四、尊重賞賜(26節)
    五、棄絕埃及(27節)
    六、忍受王怒(27節)
    七、守逾越節(28節)
    八、勝過障礙(29節)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希伯來書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希伯來書提要」末尾處

本查經注釋是出自《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查經資料大全》http://www.ccbiblestudy.org/index-T.htm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