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44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哥林多後書】第一章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7-10-12 09:36:1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壹、內容綱要

【得安慰並給安慰的執事】
    一、引言(1~2節)
    二、基督的安慰(3~7節)
    三、全備的救恩(8~11節)
    四、彼此的誇口(12~14節)
    五、確定的行程(15~17節)
    六、確定的信息(18~22節)
    七、寬容的存心(23~24節)

貳、逐節詳解

【林後一1】「奉神旨意作基督耶穌使徒的保羅和兄弟提摩太,寫信給在哥林多神的教會,並亞該亞遍處的眾聖徒。」
    〔原文字義〕「使徒」被差遣的人,使者;「保羅」微小;「聖徒」被分別出來歸給神的人。
    〔文意註解〕「奉神旨意,」表示他現在的身分完全是出於神的旨意,不是自取的。
          「作耶穌基督使徒,」這話表明:(1)他是屬於主的;(2)他是受主差遣的;(3)他從主承受那解明真理的權威;(4)但他並不引以為驕傲,而是要忠心地執行主所託付他的使命。
          「同兄弟提摩太,」『同』表示此書信乃與別人一同署名,但實際係保羅一人所寫(參十1);『兄弟』指共同信仰的夥伴,主內的弟兄(參徒九17;來二11)。
          「在哥林多神的教會,」這句話說明教會的兩個特性:第一,教會是屬『神的』,是出於神,又是歸神所擁有的;教會完全是為著彰顯神的榮耀而存在的(弗三21;提前三15~16)。第二,教會是出現『在哥林多』地方的,是世人所能看到的,並不是一個抽象的物體。
          「並亞該亞遍處的眾聖徒,」『亞該亞』指希臘的南部地區;當時希臘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下,北部為馬其頓省,南部為亞該亞省,包括哥林多、堅革哩和雅典等城鎮。『遍處的眾聖徒』這話表示本書雖然是特別針對哥林多教會的處境,卻也是為在各處的基督徒寫的。
    〔話中之光〕(一)作者得救後即改名自稱『保羅』,自甘『微小』(原文字義);神的僕人不可自高自大,乃要自己卑微的來服事人(太廿26~28)。
          (二)我們若不認識神的旨意,就不配作神的工人。
          (三)每一個事奉神的人,應當放下自己的心意,而以神的旨意為重;故其事工應專一討神的喜悅,而不受自己或別人好惡、喜厭的影響。
          (四)傳道人所需要自我介紹的,不是他屬世的地位或銜頭,而是顯出自己確實是奉神旨意說話的人。
          (五)既是奉神旨意作基督的僕人,就當確信神必與他同在,幫助他擔負這重大的使命。
          (六)作基督使者的人,必須先常與祂同在,住在祂裏面,讓主的話也住在他的裏面(約十五7),然後才能出去為主傳說祂的話。
          (七)教會是神從世界裏呼召出來的一個團體,是出世而屬神,屬神而在世的;它是居在神和世界之間,它可以把神的旨意傳給世人,又可以把世人送到神前。

【林後一2】「願恩惠、平安從神我們的父和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
    〔原文字義〕「恩惠」恩典,悅人,吸引力,感謝。
    〔文意註解〕「恩惠,」即恩典,就是神賜給人,叫人白白享受的好處;人最大的恩典,是神自己給人得著並享受。
          「平安,」不是指環境的平安順利,而是指裏面心境的平靜安穩;換句話說,平安乃是人因著享受神的救恩,使神與人、並人與人得以相和,而產生的一種心境。
          「從神我們的父,」神是世人的神,卻是我們的父;神是恩典和平安的泉源,我們信徒是享受恩典和平安的器皿。
          「並主耶穌基督,」保羅以同等語調提到父神和主耶穌這表示主耶穌和父神是同等的「歸與你們,」『你們』即指信徒;神是源頭,主耶穌基督是導管,神的恩典與平安透過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臨到了信徒身上。
〔話中之光〕(一)基督徒乃是得享神恩典的人,故其人生必然有它可悅的地方;沒有吸引力的基督教,不是真的基督教。
          (二)恩典乃是一件禮物,人憑著自己沒有方法可以獲得,因為人沒有甚麼功績配受恩典。
          (三)恩典是平安之源,平安是恩典之果;人不先求神的恩典而想得到神的平安,這是不可能的。
          (四)『恩惠』是各種福氣的根源而接受神恩惠的人在他生命中會生出『平安』的效果(五)主所賜的平安非同世人所謂的平安;主所賜的平安乃是屬天的,是世界不能奪去的。
          (六)我們不該在神之外求平安;真平安的捷徑乃是遵行神的旨意。
          (七)信徒的『平安』,與客觀環境無關,也不受外界事物的影響。
          (八)一切屬靈的好處,都必須藉著耶穌基督才能得著。

【林後一3】「願頌讚歸與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父神,就是發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神。」
    〔原文字義〕「頌讚」祝福,說好話,感謝,稱頌;「慈悲」憐憫,憐恤,體恤,同情;「安慰」在旁激勵,靠近勸慰(含有使之振作而更加奮鬥的意思)。
    〔文意註解〕「願頌讚歸與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父神,」『頌讚』是因為我們有感於神的所是和所作,而向祂說好話;『我們的』指這一位主耶穌基督乃是信徒所共有的;『主』是重在說到祂的地位,是在萬有之上,為一切屬祂之人所敬奉;『耶穌』是重在說到祂的為人身分,是那道成肉身,降卑取了奴僕形像的拿撒勒人耶穌;『基督』是重在說到祂的事工職分,為神所膏,奉神差遣來遵行神旨,作成祂的工的『彌賽亞』。
                『主耶穌基督的父神,』父字著重在表示神是生命的源頭,本句意指這一位是生命源頭的神,透過主耶穌基督叫我們得著祂的生命和性情。
          「就是發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神,」『慈悲』是神對祂兒女的心,『安慰』是神對祂兒女的行動;也可以說『慈悲』是神對我們的一種感覺,『安慰』是因神的慈悲而在我們的心中所產生的一種感覺。『賜各樣安慰的神』說出神是我們各樣安慰的根源。
                『安慰』指慰藉與鼓舞;這安慰在信徒為基督受苦時臨到他們,並裝備他們使成為別人在患難中的安慰(參4~7節)。
    〔話中之光〕(一)一般信徒只想從神得著祝福,卻不曾想到神也巴望能從我們人的口中得著『祝福』(『頌讚』原文字義)!
          (二)今天有許多的頌讚攙雜著高抬人的成份;但願一切的頌讚都向神而發,使一切榮耀都歸給神。
          (三)『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主乃是一切信徒所共有的──基督是他們的主,也是我們的主(林前一2)。
          (四)『耶穌基督的父神』──凡不認子的就沒有父,認子的連父也有了(約壹二23)──我們因著相信耶穌基督,祂的父神就成了我們的父神。
          (五)保羅在這裏頌讚神時所用來稱呼神的名字,乃是由於他在苦難中經歷了神的憐憫、安慰,體會了神的憐憫何其豐富、神的安慰何其親切,自然而然從口裏述說出來的名稱人更多經歷神,就必更多認識神。
          (六)神是最慈悲、最豐富的,沒有不同情我們的時候,也沒有求不應的時候;我們雖有各樣的患難,但神能賜各樣的安慰;我們沒有一樣的患難,是神的安慰所不能應付的。
          (七)我們雖有患難,但我們可以從神找到安慰,用安慰來消除患難的味道。
          (八)神的安慰不僅是消極的安撫,且是積極的鼓勵,使我們在困境中仍能振作起來,愈戰愈勇。

【林後一4】「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
    〔原文字義〕「患難」壓碎,壓迫(偏重於指身體上的遭遇)。
    〔文意註解〕「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我們』在此包括所有神的兒女,都可以在患難中得到神的安慰;『安慰』的原文是現在式,表明神的安慰是隨時且是一直在發生的。
          「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叫我們能』按原文含有給我們帶來一種本領的意思;患難是我們學會本領、增加才幹的機會;『用神所賜的安慰』表示安慰別人必須運用神的裝備;『那遭各樣患難的人』表示不限制對象,任何在患難中的人都可以從我們的經歷受益。
    〔話中之光〕(一)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一切』表明並不是神有時安慰我們,有時不安慰我們;祂乃是在我們一切的患難中,都一直的安慰我們。
          (二)我們安慰別人的能力,是從我們自己先經歷患難而得來的。
          (三)基督徒一生的遭遇並非一帆風順,乃是常遇風波。但感謝神,我們雖在患難中,祂卻來安慰我們;並叫我們能去安慰那些和我們一樣在患難中的人。
          (四)沒有受過患難磨煉的人,就沒有嘗過神所賜的安慰;沒有受過神的安慰,就不懂得怎樣去安慰別人。我們自己必須先經歷神的安慰,然後才能用所經歷的神之安慰去安慰別人。
          (五)教會中安慰別人的恩賜,是要花相當大的代價才能得來的。凡不出代價的安慰,只不過是嘴唇的安慰,只能進到別人的耳中,不能進到心裏面。
          (六)惟有像保羅這樣,在他裏面沒有一件難處能摸著他的人,才是能安慰別人的人。
          (七)真實基督徒的安慰,是帶給人勇氣的安慰,能幫助人解決生命中的問題。

【林後一5】「我們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
    〔原文字義〕「多」充足有餘,滿溢,越發;「苦楚」苦難(重在指心情上的感覺)。
    〔文意註解〕「我們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基督的苦楚』有兩種:一種是十字架上贖罪受死的苦,沒有人能有分於此,惟祂獨自承受;另一種是非贖罪性的苦,是為著保養顧惜教會而有的,我們可以有分於其中,與祂一同受苦,以『補滿基督患難的缺欠』(西一24)。
          「就靠基督多得安慰,」本節中兩次所提到的『基督』在原文均有定冠詞,乃指基督自己的苦楚和安慰;我們若有分於這一位基督的苦難(太廿22;羅八17;腓三10;彼前四13),就能從祂得著安慰。
〔話中之光〕(一)我們所受的苦若是『基督的苦楚』,乃是有價值的;但若是為自己的犯罪或疏忽而受苦,就沒有多大的價值。
          (二)主的受苦與我們為祂所受的苦,有所不同祂受痛苦,無人給祂安慰(詩六十九20);我們為祂受苦,卻能『靠基督多得安慰』。          (三)我們若是因自己的過犯而嘗到苦果,並不能得到甚麼安慰;但若因順服祂的旨意,而走十字架的道路,喝祂所喝的苦杯(太廿23),就必得著主的安慰。
          (四)受苦愈多,所得的安慰也愈多;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以致能『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4節)。這就是藉基督十字架的死,供應基督的豐盛。
          (五)誰受苦最多,誰安慰人的能力就最大。受苦不只對自己有益處,並且對眾人也有益處。
          (六)當我們身歷苦難困境的時候,要記得我們所忍受的每一樣磨煉,都不會白受的,它會轉成我們的裝備,幫助我們去安慰那些身在類似困苦中的人們。
          (七)主耶穌『祂自己既然被試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試探的人』(來二18)。真實基督的門徒,也當為著幫助其他掙扎在人生波浪之中的人們,甘心經歷『基督的苦楚』。

【林後一6】「我們受患難呢,是為叫你們得安慰,得拯救;我們得安慰呢,也是為叫你們得安慰;這安慰能叫你們忍受我們所受的那樣苦楚。」
    〔文意註解〕「我們受患難呢,是為叫你們得安慰,得拯救,」原意是說保羅為著傳福音而蒙受患難,使接受福音的人(在此特指哥林多信徒)得蒙拯救,領受神的安慰。
          「我們得安慰呢,也是為叫你們得安慰,」因為自己先『得安慰』,才會有安慰別人的能力(參4節)。
          「這安慰能叫你們忍受我們所受的那樣苦楚,」『這安慰』表明它不是一般的安慰,乃是一種具有應付困境能力的安慰。
    〔話中之光〕(一)真正神的執事,無論自己是受患難或是得安慰,都為著能叫別人得安慰。
          (二)一個真正安慰者偉大的工作,就是將力量和勇氣放在受苦者的裏面,叫他們在極度的苦楚中,仍能忍受一切,歡然走十字架的道路。

【林後一7】「我們為你們所存的盼望是確定的,因為知道你們既是同受苦楚,也必同得安慰。」
    〔原文字義〕「盼望」指望,預期的希望;「確定的」堅定不移的,牢靠的,保付,堅信,兌現。
    〔文意註解〕「我們為你們所存的盼望是確定的,」『確定的』是當時商業上的法律名詞,買賣雙方訂好合約之後,就彼此以合約為定,不得更改。保羅一見信徒受苦,就確定他們必得安慰。
          「因為知道你們既是同受苦楚,也必同得安慰,」保羅這種確定的盼望,一面是由於他自己不斷地因苦楚而得安慰的經歷,另一面也是由於提多所帶來的好消息(參七7),知道哥林多信徒受感而轉向保羅,從此也必能得著與保羅同樣的屬靈經歷。
    〔話中之光〕(一)主真實的工人,他所關心的不是個人的得失,乃是信徒的屬靈情況如何。
          (二)我們對別人的認識,乃基於我們自己的屬靈經歷──我們自身如何經歷主,別人經歷主的路也大致相同。

【林後一8】「弟兄們,我們不要你們不曉得,我們從前在亞西亞遭遇苦難,被壓太重,力不能勝,甚至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
    〔原文字義〕「被壓」受壓,負重;「絕了」沒有出路。
    〔文意註解〕「弟兄們,我們不要你們不曉得,」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提醒』他們所已知道的事,而不是在『告知』一件他們所不知的事。
          「我們從前在亞西亞遭遇苦難,」『我們』這複數主詞雖可指保羅以及和他一同旅行傳道的同工們,但本書大多數場合均指保羅自己的際遇;『亞西亞』乃羅馬帝國的一個省分,位於現今土耳其的西部,與希臘隔海相對。這裏的『苦難』原文是單數詞,指一次苦難的事件;聖經未指明是那一次事件,故解經家有諸多的猜測,有的指在以弗所發生的騷亂事件(徒十九23~41),有的指保羅身患重病、幾乎一病不起等等。
                『遭遇苦難』按原文是被動式,含有被苦難追上、抓住,或被苦難壓下的意思。
          「被壓太重,力不能勝,甚至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被壓太重』意指負荷過度,超越安全界限;『力不能勝』指超過了力量所能承擔的限度;『指望都絕了』原文字根的意思是走不出去,故『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意指面臨絕境,不復有出死入生的指望。
    〔話中之光〕(一)神使我們『遭遇苦難』並不是沒有目的的,祂乃是要藉著苦難來造就我們,而且是苦難越厲害,我們就越深得著造就。
          (二)神要把祂生命的能力賜給我們,就先要使我們不靠自己的能力;苦難使我們認識自己的能力有限(『力不能勝』),轉而仰望神、尋求神的能力。
          (三)神生命的能力只能從生命的壓迫產生,沒有壓迫就沒有能力;壓力與能力是成正比的,你若越多被壓,你就越有能力。基督徒不能盼望平安無事的度日,因神乃是藉著他們天天受壓迫,將能力賜給他們的。
          (四)人的盡頭乃是神的起頭,當我們被帶到『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的時候,就表示對自己絕了望,此時惟一的指望就是神;人在地上的路不通,就不能不抬頭仰望神,從天上尋求出路。

【林後一9】「自己心裏也斷定是必死的,叫我們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復活的神。」
    〔原文直譯〕「我們自己也認為必死無疑(或我們自己也以為得了死的判決)…」
    〔文意註解〕「自己心裏也斷定是必死的,」意指在苦難的重壓下,心裏自問前景如何,結果所得的答案乃是必死無疑。
          「叫我們不靠自己,」指在這種非自己能力所能克服的環境下,只有停下自己的掙扎奮鬥。
          「只靠叫死人復活的神,」『靠…神』乃是本書的主要原則之一;神恩夠用,我們的軟弱正是彰顯神權能的機會(參十二9~10)。『叫死人復活』表示保羅所受的苦難對其生命構成極大威脅,以致他看自己的存活和復原如同從死裏復活一般。
    〔話中之光〕(一)人的生命在神的手中,或死或活全在於神,死不一定是壞事,活也不一定是好事,要緊的是我們如何活在神面前。
          (二)人生活在平靜安穩中,往往只會依靠自己,因為自己足夠應付一切的情勢;但當我們面臨重大的危機時,特別是自己感到無能為力時,就會轉向神而依靠神。因此,危機常會轉變成我們生命上的轉機,藉此學習取用神能力的供應。
          (三)聖靈藉著環境的重壓,把我們帶到十架死的絕境,逼我們不得不放棄對天然生命的倚靠——『不靠自己』,然後我們才會經歷到復活的基督——『只靠叫死人復活的神』,如何是我們豐滿的救恩——『祂曾救…現在仍要救…將來還要救…』(10節)。
          (四)死的經歷引領我們進入復活的經歷;我們若未曾經歷過屬靈的死,就不能經歷屬靈的復活,因為不死就不能生(林前十五36)。
          (五)十字架的工作就是要了結我們的己,其目的為要使我們能在復活的境界裏經歷並享受叫死人復活的神。

【林後一10】「祂曾救我們脫離那極大的死亡,現在仍要救我們,並且我們指望祂將來還要救我們。」
    〔文意註解〕「祂曾救我們脫離那極大的死亡,」『救』字原文是過去式動詞,指永遠的救恩,亦即對我們的靈的拯救。
          「現在仍要救我們,」『救』字原文是現在式時態,指今世的救恩,亦即天天對信徒的拯救,包括身體的保守和魂的變化更新。
          「並且我們指望祂將來還要救我們,」『救』字原文是將來式,指將來的救恩,亦即信徒身體的得贖。
    〔問題改正〕有許多解經家認為本節單純在講信主之後蒙神救援脫離危難的環境;保羅本於他過去和現今的經驗,相信神拯救的能力必不會叫他失望。這樣的解釋雖然沒有錯(因為這一段經文就是講在患難中對神的經歷),但要小心,不要誤以為凡我們所遭遇的苦難,神必一一介入施行拯救,我們必不至於死。這就像有很多基督徒引用主的話:『這病不至於死』(約十一4)來安慰自己或別的病人,結果卻不如所願。因此,在應用本節經文時,必須認識乃係以『願神的旨意得著成就』為大前題:若非神的許可,我們必不至見死。
    〔話中之光〕(一)本節的話說出,主的救恩何等恆久而完全!我們可以全然安息信靠在祂懷中。
          (二)神的救恩是全備和到底的,祂一次拯救,必然永遠拯救;並且祂的拯救是確定不移的,世上絕無任何苦難可以奪去神的救恩。
          (三)神拯救的能力,在過去、現在、將來,都是同樣有效的。
          (四)人越絕望,以後就越有指望;自己越多死過幾次,就越多認識叫死人復活的神。
          (五)已往的經歷會幫助我們生發新的信心,也引進新的經歷,再建立對主更新的信靠。沒有人可以憑舊的經歷去應付今天的遭遇,也沒有人能本著昨天的信心來解決今天的難處。

【林後一11】「你們以祈禱幫助我們,好叫許多人為我們謝恩,就是為我們因許多人所得的恩。」
    〔原文字義〕「幫助」作幫手,一同作工;「謝恩」感謝;「所得的恩」所得的恩賜。
    〔文意註解〕「你們以祈禱幫助我們,」前節所指望神的拯救,需信徒們以祈禱來配合幫助,才能完滿成就。
          「好叫許多人為我們謝恩,」『人』字原文是『臉面』,含示眾人向神獻上感謝時帶著喜樂的面容。
          「就是為我們因許多人所得的恩,」意指我們從神所得的恩,乃是因著有許多人以祈禱幫助而獲致的。本句的『恩』字在原文是恩賜,不是恩典;但按這裏的上下文來看,這個恩賜並非指工作才幹方面的恩賜(林前十二4~11),而是指生命享受方面的恩賜(羅六23)。
    〔話中之光〕(一)我們雖然常感不能給別人多大的幫助,但有一件事是我們確定能幫助別人的,就是為他禱告;禱告所給人的幫助,大於一切外面事工上的幫助。
          (二)不要以為只有一般人和信徒需要我們的代禱,主的僕人們則不需要。要知道,每一位真正給主使用、為神作工的人,都是撒但攻擊的對象。
          (三)主的工人需要教會禱告的扶持,沒有教會的扶持,主的工人就軟弱無力。信徒不可有一種錯誤的想法,以為主的工人都是『超人』,他們是專門替人禱告的人,用不著別人替他們禱告。

【林後一12】「我們所誇的是自己的良心,見證我們憑著神的聖潔和誠實;在世為人不靠人的聰明,乃靠神的恩惠,向你們更是這樣。」
〔原文直譯〕「我們所誇的是,我們的良心在神的聖別和純真裏,見證我們在世為人,不靠屬肉體的智慧,乃靠神的恩典,對你們更是這樣。」
    〔原文字義〕「誇」誇口,誇耀,引以為樂,引以為榮;「聖潔」聖別,聖善(另有古卷作單純,簡單);「誠實」純真,純潔(在日光下察驗,顯明其純度無訛)。
    〔文意註解〕「我們所誇的是自己的良心,」指行事為人憑著良心(徒廿三1),就在神和人面前能夠引以為榮,絲毫沒有愧疚的感覺。
          「見證我們憑著神的聖潔和誠實,」『見證』指自己良心所作的見證;『神的聖潔和誠實』指全然善良純一,能通過最嚴苛的考驗,而不是裝模作樣給人看的。
          「在世為人不靠人的聰明,乃靠神的恩惠,」『不靠人的聰明』就是不耍手段;『靠神的恩惠』就是蒙恩到甚麼地步,就照著甚麼地步行(參腓三16)。
          「向你們更是這樣,」『更是』可能是因為哥林多信徒專好講世上的智慧(參林前一17~二7)。
    〔話中之光〕(一)信徒行事為人,必須維持清潔的良心(提後一3),和無虧的良心(徒廿四16),才能在人面前有美好的見證。
          (二)外邦人在世為人,乃是靠人的聰明,不然就會吃虧;我們信徒在世為人,卻『不靠人的聰明,乃靠神的恩惠』。因為人的聰明還是有失誤,神的恩典卻永遠可靠。這是作基督徒的秘訣。
          (三)常靠『人的聰明』、手腕、政治的,就不懂得倚靠『神的恩惠』;只有痛絕人的聰明、手腕的,才會活在神恩典的原則中。使徒能作剛強的『見證』,原因就是在此。
          (四)『靠人的聰明』等於靠人自己,『靠神的恩惠』等於靠神自己;苦難能使人認識自己的不可靠,而認識神真的值得我們信靠。
          (五)信徒在世為人若『靠人的聰明』,就在神面前失去聖潔和誠實的存心,也就對自己的良心有虧,因此在眾人面前也就不能坦然。
          (六)信徒在世為人若單『靠神的恩惠』,就無論落在甚麼景況中,絕不至於羞愧,因為負責任的是神,而不是我們自己。

【林後一13】「我們現在寫給你們的話,並不外乎你們所念的,所認識的,我也盼望你們到底還是要認識;」
    〔原文字義〕「到底」最終,到末了,完全。
    〔文意註解〕「我們現在寫給你們的話,並不外乎你們所念的,所認識的,」指保羅的心意已經誠誠實實的寫在書信裏,絲毫沒有隱瞞,所以只要念了書信,應當可以明白瞭解才對。
          「我也盼望你們到底還是要認識,」保羅也知道人們藉著書信中的話,所能認識的程度究竟有限(參14節,『幾分認識』),雖在字裏行間琢磨推敲,有時仍難免誤解,所以他盼望哥林多信徒最終還是能夠對他有正確且充分的認識。
    〔話中之光〕(一)與人之間『心意的交通』(communication),相當困難。在教會中,真須求主給我們增進表達的技巧,也須求主給我們增強領會的能力。
          (二)『誠實』是我們與人交通來往的最佳策略,既不掩蓋,也不添飾,這樣才可以避免令人瞎猜;有時雖不能叫人充分認識,卻可留下叫人逐漸增加認識的餘地。

【林後一14】「正如你們已經有幾分認識我們,以我們誇口,好像我們在我們主耶穌的日子以你們誇口一樣。」
    〔文意註解〕「正如你們已經有幾分認識我們,」『有幾分』表示他們對保羅還沒有完全充分的認識,但至少已經有了某種程度的認識。
          「以我們誇口,」指以認識保羅為榮耀。連同下一句話,保羅的意思含有盼望他們對他的認識,能達到如同他對他們的認識一樣。
          「好像我們在我們主耶穌的日子以你們誇口一樣,」『主耶穌的日子』指主再來時審判的日子(參五10);『以你們誇口』指主的工人在審判時要向主交工作成果的賬,而傳福音所得的果子,以及信徒靈命的長進,就是主工人工作的成果。
    〔話中之光〕(一)工人與信徒之間,理當彼此越過越認識,並且越認識就越彼此信任,以互相的關係為榮;若因認識而破壞關係,就表示其中一方或者雙方都偏離了屬靈的原則,『靠人的聰明,而不靠神的恩惠』(參12節)。
          (二)若所服事的信徒真的對工人有充分的認識,就表示工人有值得誇耀的工作成績,因為他把信徒屬靈認識的水準提高了。

【林後一15】「我既然這樣深信,就早有意到你們那裏去,叫你們再得益處;」
    〔原文字義〕「早」先前,從前,首先,第一;「益處」恩典。
    〔文意註解〕「我既然這樣深信,」指保羅深信哥林多信徒對他已經有了肯定的認識和瞭解。
          「就早有意到你們那裏去,」本句按原文可譯作:『就有意先到你們那裏去』,加上回途再訪(參16節),共有兩次訪問的機會。
          「叫你們再得益處,」按原文是得著第二次的恩典,意指保羅無論到那裏,乃是帶著基督的恩典而去(參羅十五29),故他每次的來到,都叫人得著一份的恩典。
    〔話中之光〕(一)我們自己須先享受並浸透在神的恩典(『益處』的原文意思)中,才能夠叫別人藉著我們得神的恩典。
          (二)我們的行蹤應當能叫所接觸的人得到屬靈的益處才對;何時該去、何時不該去,都以叫人得益處為準則。

【林後一16】「也要從你們那裏經過,往馬其頓去,再從馬其頓回到你們那裏,叫你們給我送行往猶太去。」
    〔背景註解〕保羅原先預定的行程是先由亞西亞去馬其頓,然後由馬其頓到哥林多,再由哥林多回耶路撒冷(參林前十六3,5)。這與本節所述去馬其頓之前先造訪哥林多,然後從馬其頓再回到哥林多的計劃相較,顯示行程計劃已有了改變。
    〔文意註解〕「也要從你們那裏經過,」『也要』原文係一連接詞,也可譯作『就是』,表示本節是在解釋前節的兩次受益。
          「往馬其頓去,」『馬其頓』乃羅馬帝國的一省,位於亞該亞省的北方,境內包括腓立比和帖撒羅尼迦等城。
          「再從馬其頓回到你們那裏,」這表示他計劃前後兩次在哥林多停留。
          「叫你們給我送行往猶太去,」『送行』意指資助去猶太地的路費,當然也包括藉著禱告交託在主的恩手中(參徒廿36~38;廿一5~6)。
    〔話中之光〕(一)信徒雖可以預定將來的行程,但仍須天天仰望主的引導,隨主的帶領而有所改變(參雅四13~15),不可固執己意。
          (二)主的工人和各地信徒的正常關係,應當如同自己的家人一樣,或甚至比家人更親、更深(因為屬靈的生命高過肉身的生命)。

【林後一17】「我有此意,豈是反復不定嗎?我所起的意,豈是從情慾起的,叫我忽是忽非嗎?」
    〔原文字義〕「反復不定」行事輕浮;「情慾」肉體;「忽是忽非」是是又非非(意指出爾反爾,三心兩意)。
    〔文意註解〕「我有此意,豈是反復不定嗎?」『此意』指『有意到你們那裏去』(參15節);『反復不定』指心意變來變去,叫人無從捉摸。
          「我所起的意,豈是從情慾起的,叫我忽是忽非嗎?」『從情慾起的意』指出於人天然肉體的想法,多半為著自己的益處著想;『叫我忽是忽非』原文為『叫我是是是非非非』,即一會兒是,一會兒非。
          保羅因主的帶領而改變行程(參15~16節),因此引起一些哥林多信徒的誤解,批評他行事『反復不定』、『從情慾起』意、『忽是忽非』。對此,保羅在一18~二13特地說明他行事的原則和他改變行程的背後原因。
    〔話中之光〕(一)凡以自私為出發點所起的意,就是出乎肉體的(『情慾』的原意);這類的起意,會叫人忽是忽非,反復不定。
          (二)為著叫別人得屬靈的益處所作的改變,並不是反復不定,因為這樣的改變並不是從肉體起的。

【林後一18】「我指著信實的神說,我們向你們所傳的道,並沒有是而又非的。」
    〔文意註解〕「我指著信實的神說,」有古卷在本句前面加一『但』字,表示與前節成對比;保羅所信靠的神既是信實的,因此他自己也決不是一個忽是忽非、行事輕浮不守信的人。
          「我們向你們所傳的道,」就是所傳關於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的信息(參19節)。按原文『所傳的道』可譯作『所說的話』,故亦可指一般的日常對話。
          「並沒有是而又非的,」指並不是『今天一個說法,明天另一個說法;今天是這樣,明天卻是那樣』。
    〔話中之光〕(一)基督徒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太五37)。
          (二)傳道人若是為著避免得罪人,要討人歡喜,就會常因聽眾的不同,而改變說法和內容;這種傳道法,叫作『是而又非的傳道法』。
          (三)為利混亂神的道(林後二17),謬講神的道理(林後四2),都是屬於『是而又非』的傳講;主真實的工人,決不屑如此。

【林後一19】「因為我和西拉並提摩太,在你們中間所傳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總沒有是而又非的,在他只有一是。」
    〔文意註解〕「因為我和西拉並提摩太,」保羅、西拉和提摩太三個人曾在哥林多傳過道(參徒十八5)。
          「在你們中間所傳神的兒子耶穌基督,」十八節重在『所傳的道』,本節重在『所傳神的兒子耶穌的基督』。本句在原文的排列法突出『神的』一詞,與一般正常的次序不大相同,似乎用意在與十八節的『指著信實的神說』相呼應。
          「總沒有是而又非的,在他只有一是,」『一是』原文是完成時式,表示祂這個『是』乃終極、確定並可信的『是』,決無可更改。當主耶穌對人一說『我就是』的時候,所有的人就退後倒在地上(約十八6),因為這句話含有『我就是那我是』的耶和華神的意思(參出三14原文)。
    〔話中之光〕(一)從肉體情慾所起的意,總是反復不定,忽是忽非(17節);但出乎基督的,必然始終不渝,永遠確定的。無論個人追求,或是教會帶領,都可以此判定。
          (二)缺少基督異象的人,所傳的信息,常是『是而又非』的無定號聲。人若對『神的兒子耶穌基督』,有了確定的看見;他的看見就『只有一是』,他的信息也『只有一是』。
          (三)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來十三8)。

【林後一20】「神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藉著祂也都是實在(實在:原文是阿們)的,叫神因我們得榮耀。」
    〔原文直譯〕「原來神的應許無論多麼多,在基督裏都是『是的』,所以我們藉著祂也都說『是的』,使榮耀歸於神。」
    〔原文字義〕「是的」實在的,阿們的,確定的。
    〔文意註解〕「神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意指神一切有關祂兒子耶穌基督的應許,都已經一一應驗了。
          「所以藉著祂也都是實在的,」『實在』原文是『阿們』,意實實在在,是的;神是信實的(參18節),『信實』的希伯來文發音和希臘文『阿們』相近,而主也自稱祂是『那為阿們的』(啟三14),故保羅在這裏有意藉讀音相近強調一項真理:神的應許藉著基督成為實際。
          「叫神因我們得榮耀,」這是由於我們藉著祂都說『阿們』(確實如此),故叫神因此得榮耀。
    〔話中之光〕(一)基督乃是神向人賜恩的中保(來七22);感謝神,今天我們已經得著基督,所以也就能實際享用神一切應許的福分。
          (二)人若沒有摸著基督,就會對神的應許能否實現,感到疑惑;只有當人摸著基督的實際,才會覺得神的應許何等實在,也才能從深處對神的應許說『阿們』(小字)!哦,豐滿的基督乃是神一切應許的實際、保證和把握。
          (三)主耶穌對神的一切安排,乃是說:『父阿,是的』(太十一26);而對我們乃是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約一51;三3,5,11;五19,24,25;六26,32,47,53…)。對神說『阿們』,對人說『真話』(羅九1;提前二7),乃是我們基督徒該有的本分。

【林後一21】「那在基督裏堅固我們和你們,並且膏我們的就是神。」
    〔原文字義〕「堅固」固定,設立,證實(商業用語,含有保證的意思);「基督」受膏者,彌賽亞。
    〔文意註解〕「那在基督裏堅固我們和你們,」意指『那把我們和你們在基督裏堅固地聯結在一起』;『我們』指保羅和他的同工;『你們』指哥林多信徒』。本句是說神使一切屬祂的人不斷地進深到基督裏面,藉以堅固並建立他們。
          「並且膏我們的就是神,」『膏』指聖靈的膏抹;基督原文即受膏者,保羅在本節是用雙關語來表達神在基督裏對我們所作的,而此處受膏的乃是我們信徒。『受膏』含有賦與使命或承接聖職的意思(參出四十13~15)。
    〔話中之光〕(一)基督怎樣被聖靈所膏,我們也照樣被聖靈所膏;聖靈的膏抹,首先在我們身上作分別為聖的工作,使我們得以有新的生活和新的事奉,今後的生活與事奉都是專一的為著神。
          (二)聖靈降臨在我們身上,就使我們得著聖靈的能力(參徒一8),得以在生活和事奉上完成所託付給我們的使命。
          (三)聖靈的膏抹也把三一神那神聖的素質塗抹並加添在我們身上,使我們不僅得著神的生命和性情,並且越過越加多神的成分。

【林後一22】「祂又用印印了我們,並賜聖靈在我們心裏作憑據(原文是質)。」
    〔文意註解〕「祂又用印印了我們,」『印了』指用印封住,烙上印記,含有『擁有』之意,意指使我們成為祂的所有物,我們是屬於祂的,祂是我們的主;印記也含有刻上形像的意思,聖靈的印記,使信徒成為神的形像。
          「並賜聖靈在我們心裏作憑據,」『憑據』原文是『質』,意指『首先的部分』,暗示其餘的部分也必賜予;這表示信徒既然已經有了聖靈住在裏面,故所得的救恩將來必不會失落。
    〔話中之光〕(一)聖靈的印記,表明我們是神的產業,我們是屬於神的;基督徒既有如此高貴的身分,就當自潔,不可羞辱自己。
          (二)聖靈作質,表明神是我們的產業,有聖靈在我們裏面,作我們將來必得著一切屬天福分的憑質和保證。
          (三)聖靈作質也是一個預嘗,我們信徒不必等到將來被提升天,今日在地上就可以享受三一神的一切豐盛。
          (四)我們將來能永遠得救,並非渺茫無定的事,因為神已經將祂的聖靈放在『我們心裏作憑據』。這聖靈就如神的印,印在我們心版上,保證祂要負我們永遠的責任。阿利路亞,何等穩妥!

【林後一23】「我呼籲神給我的心作見證,我沒有往哥林多去是為要寬容你們。」
    〔文意註解〕「我呼籲神給我的心作見證,」保羅呼求信實的神向哥林多信徒見證說,他之所以改變行程計劃,決不表示他是一個三心二意的人。
          「我沒有往哥林多去是為要寬容你們,」保羅覺得在哥林多信徒對他仍舊持著成見之時,冒然前往訪問他們,恐會激起更多反感,致事情沒有轉圜的餘地,因此改變行程計劃,不願專為斥責他們而去哥林多。『寬容』在此有『寬以時日,待其回心轉意』的意思。
    〔話中之光〕(一)主所應許的再來尚未成就,有人以為是躭延,其實不是躭延,乃是要寬容我們(彼後三9),所以我們總要趁著還有今日,及早儆醒預備。
          (二)基督徒應當學習嚴以求己、寬以待人,用愛心互相寬容(弗四2)。

【林後一24】「我們並不是轄管你們的信心,乃是幫助你們的快樂,因為你們憑信才站立得住。」
    〔文意註解〕「我們並不是轄管你們的信心,」信心是各人運用自由的意志,對神的恩典有積極反應的產物;『轄管』意指不容許有自由的意志。
          「乃是幫助你們的快樂,」本句也可譯作:『乃是你們喜樂的同工』。
          「因為你們憑信才站立得住,」『憑信』按原文是『在信心裏』或『在信仰上』,這裏的信心,不是我們站穩的媒介,而是站穩的範疇。基督徒的信心,與站立得穩關係密切(參西四12)。
    〔話中之光〕(一)任何人都不能強迫別人的信仰,只能給人指引一條正路,幫助他相信。
          (二)在教會中作長老的人,不可轄制神所託付給他們的羣羊,乃要作羣羊的榜樣(參彼前五1~3)。

叁、靈訓要義

【為著遭遇患難而感謝神】
    一、因患難給人帶來了安慰(3~4節上)
    二、因患難給人帶來了安慰別人的本領(4節下~5節)
    三、因患難給人帶來了忍耐(6節)
    四、因患難給人帶來了盼望,知道凡為主受苦的也必同得安慰(7節)
    五、因患難給人帶來了信心,信靠神必拯救底(8~10節)
    六、因患難使許多的人謝恩(11節)

【保羅經歷患難所認識的神】
    一、認識祂是賜各樣安慰的神(3~7節)
    二、認識祂是叫死人復活的神(8~11節)

【保羅行事與待人的原則】
    一、不靠人的聰明,乃靠神的恩惠(12節)
    二、決不反復不定,乃是定意叫人得益處(15~17節)
    三、不傳是而又非的道,乃持定神的一是(18~20節)
    四、不是轄管人的信心,乃是幫助人對三一神更有信心(21~24節)

【得著神幫助的步驟】
    一、遭遇苦難(8節)
    二、被壓太重(8節)──在環境上死了
    三、力不能勝(8節)──在自己的能力上死了
    四、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8節)──在情感上死了
    五、自己心裏也斷定是必死的(9節)──在心思上死了
    六、叫我們不靠自己(9節)──在意志上死了
    七、只靠叫死人復活的神(9節)──開始取用神的幫助

【真正信靠神的人只有一是】
    一、所傳的道只有一是,不是是而又非的(18節)
    二、主耶穌只有一是,總沒有是而又非的(19節)
    三、神的應許只有一是(20節)
    四、神在基督裏所作的工只有一是(21~22節)

【保羅的事奉乃根據三項絕對不可改對的事】
    一、神的道並沒有是而又非的(18節)
    二、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總沒有是而又非的,在祂只有一是(19節)
    三、神的應許在基督裏都是是的,也都是實在的(20節)

【信實的神在信徒得救時所作的四件事】
    一、堅固信徒(21節)
    二、膏抹信徒(21節)
    三、印封信徒(22節)
    四、賜聖靈給信徒作憑據(22節)

【聖靈的所是】
    一、神的『膏』(21節)——膏我們為聖
    二、神的『印』(22節)——印我們屬神
    三、神的『質』(22節小字)——叫我們預嘗豐盛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哥林多後書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哥林多後書提要」末尾處

本查經注釋是出自《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查經資料大全》http://www.ccbiblestudy.org/index-T.htm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