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57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哥林多前書】第十六章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7-10-5 11:52:3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壹、內容綱要

【愛心的囑咐】
    一、捐獻的原則(1~4節):
          1.當在捐獻上有份(1節)
          2.當定期捐獻(2節)
          3.當選擇可信的人送捐獻(3~4節)
    二、預告行程計劃(5~9節)
    三、親切的囑咐(10~18節)
    四、問安、警告與祝福(19~24節)

貳、逐節詳解

【林前十六1】「論到為聖徒捐錢,我從前怎樣吩咐加拉太的眾教會,你們也當怎樣行。」
    〔背景註解〕《使徒行傳》十一章記載革老丟年間猶太地有大飢荒,而安提阿教會曾託巴拿巴與保羅把捐款送到耶路撒冷去賑濟當地信徒。日後保羅同樣教導他所建立的教會為耶路撒冷聖徒的需要捐錢。
    〔文意註解〕「論到為聖徒捐錢,」『論到』表示下面有關捐錢的教導(1~4節),也是根據哥林多教會的來信而發(參林前七1)。
                有些人認為使徒保羅熱心為窮人募捐(參加二10),乃是一種社會福利工作,因此他們也仿效保羅,大力推動社會慈善事業,其實這是誤解聖經,也誤解保羅的動機。這裏明明提到『聖徒』,就是在耶路撒冷教會中屬神的人(參羅十五26),而不是一般猶太窮人。
          「我從前怎樣吩咐加拉太的眾教會,」加拉太是小亞細亞地區的一個省份,位於今日土耳其領土內。保羅為著幫助在耶路撒冷的聖徒,擴大募捐的範圍,從加拉太、馬其頓而及於亞該亞諸省份(參林後八1;九2),可見規模很大。
          「你們也當怎樣行,」這話表示各處地方教會在實行上,應該適用同樣的原則。
    〔話中之光〕(一)保羅先在林前十五章解決將來死後復活的疑問,然後在這裏提到財物奉獻的問題,這個順序非常有意思。人若能把眼光從今生轉到來世,從物質轉到屬靈,就會更多依靠神而不依靠瑪門,也就會更樂意為主奉獻錢財。
          (二)愈清楚認識自己蒙恩得救的人,愈肯樂意捐錢。愈不肯捐錢的人,也必定是愈不認識自己的救恩福氣。
          (三)基督徒熱心幫助窮人原是好的,但不要好高騖遠,而應該從自己身邊作起:(1)先看顧自己家裏的人(提前五8);(2)次看顧神家裏的人(雅二15~16;約壹三17);(3)然後由相近的鄰舍起,推而廣之。

【林前十六2】「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進項抽出來留著,免得我來的時候現湊。」
    〔文意註解〕「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就是每逢主日;主日也就是主耶穌復活的日子(太廿八1)。
          「各人要照自己的進項抽出來留著,」『各人』指人人都要有分於財物奉獻;『照自己的進項』意即照自己收入的比例;『留著』指劃分出來專為著奉獻給主。
          「免得我來的時候現湊,」指奉獻錢財的事,應該老早就規劃好,並付諸實施,不要等到時候才去籌款。
    〔話中之光〕(一)這裏給我們看見,信徒捐錢是一週一次,不是月底結帳。他是說,每逢七日的第一日,人應該在神面前結帳。在主日,一邊擘餅,一邊奉獻,這是非常好的事。一邊,我們記念說,主怎樣將祂自己給了我們;一邊,我們看見說,我們今天也給主。
          (二)財物的奉獻,須在『七日的第一日』來作;而七日的第一日,正是主復活之日。所以在財物的奉獻裏,不該有錢財的臭味,乃該有復活的馨香;不是顯出錢財的勢力,看錢的數目有多少,乃是顯出復活的大能,如何把人從錢財的捆綁中救拔出來。
          (三)在主復活的日子奉獻財物,也含示著我們信徒若向神有所獻上,應當憑著基督復活的生命,而不應憑著我們天然的生命。
          (四)人若勝過錢財的霸佔,甘心把錢財用在主的事工上,就證明他是活在復活的境界裏。
          (五)『抽出來留著,免得我來的時候現湊。』神該得的分,不該和人的混在一起,該抽出來留著;也不是留在家裏,乃是留在教會,叫神的家有糧,這樣在需要時就不必現湊。
          (六)『留著』──不要挪用主款,勿向主借貸。要信靠主,祂會供應你的一切所需。既是神的物,總要在主日投入教會的奉獻箱,勿留在你手裏太久,以免受引誘虧空主款。
          (七)『免得現湊』──奉獻財物不是憑臨時的靈感,而是照著你的心願,在主面前訂下一個數目,養成一個習慣,切實執行,忠心到底。即使遇到艱困,也要守住向主所許的心願,先給主,再為自己用。如此必蒙神祝福。
          (八)神所看重的不是數量的多寡,而是你的心如何。

【林前十六3】「及至我來到了,你們寫信舉薦誰,我就打發他們,把你們的捐資送到耶路撒冷去。」
    〔原文字義〕「捐資」恩典,慷慨,禮物。
    〔文意註解〕「及至我來到了,」保羅當時是在以弗所,原計劃經過馬其頓、亞該亞(哥林多是在亞該亞省),然後從哥林多上耶路撒冷(參徒十九21;林後一16)。但後來因猶太人設計要害他,就改變計劃從哥林多取道馬其頓去耶路撒冷(參徒廿2~3)。
          「你們寫信舉薦誰,我就打發他們,」保羅並無直接經手或親自指定人處理捐款,乃由教會舉薦經手人,如此可避免盜用教會公款的嫌疑。
    〔話中之光〕(一)金錢絕不是權柄的根據,不是誰出錢,誰就有權;更不是錢最多的人權柄最大。
          (二)保羅身為使徒,有權決定人選並打發他們去處理奉獻的事宜,但他並不使用這權柄,而讓哥林多教會自行舉薦人選,這表示他很小心不讓權柄破壞了教會與工人間的和諧,他留心在人面前行光明的事,不給人留下說話的把柄(參林後八20~21)。

【林前十六4】「若我也該去,他們可以和我同去。」
    〔文意註解〕意指如果適合他去耶路撒冷的話,他也會陪著同去。

【林前十六5】「我要從馬其頓經過;既經過了,就要到你們那裏去,」
    〔文意註解〕「我要從馬其頓經過,」意指他要先去馬其頓訪問那一帶的教會。
          「既經過了,就要到你們那裏去,」事實也是保羅先走遍了馬其頓一帶地方,勸勉門徒之後,才來到希臘(哥林多),在那裏住了三個月(徒廿1~3)。

【林前十六6】「或者和你們同住幾時,或者也過冬。無論我往哪裏去,你們就可以給我送行。」
    〔文意註解〕「或者和你們同住幾時,或者也過冬,」可能是徒廿3提及保羅在希臘停留的那三個月。
          「你們就可以給我送行,」『送行』指代禱與祝福,也可能包括提供旅程必需品和裝備(參羅十五24);但保羅曾在本書信上題過,不願給哥林多人增加經濟上的負擔(參林前九7~12)。

【林前十六7】「我如今不願意路過見你們;主若許我,我就指望和你們同住幾時。」
    〔文意註解〕「我如今不願意路過見你們,」意指保羅不願藉著路過哥林多僅在那裏停留幾天而已。
          「主若許我,我就指望和你們同住幾時,」他盼望主容許他能停留在哥林多較長的時間。
    〔話中之光〕(一)有些基督徒一味自行定規旅程,絲毫不仰望主的旨意,這種態度是雅各所定罪的(參雅四13~16)。
          (二)另有些基督徒好像很屬靈,不事先計劃行程,完全隨主引領,突然動身,忽東忽西,這也不是保羅所示範的榜樣。正常的作法應該是可以有所計劃,但也要一步一步隨主的引領,『主若容許』就照著計劃,若不容許就變更計劃。

【林前十六8】「但我要仍舊住在以弗所,直等到五旬節;」
    〔文意註解〕「但我要仍舊住在以弗所,」保羅的行止,仍以福音和教會的需要為重;他總是製造機會、守住機會、迎接機會,為主竭力傳福音作工。
          「直等到五旬節,」可見本書信是在該年五旬節以前書寫的。

【林前十六9】「因為有寬大又有功效的門為我開了,並且反對的人也多。」
    〔文意註解〕「因為有寬大又有功效的門為我開了,」當時甚至連惡鬼也聲稱認識保羅(徒十九15);又有許多人信主(徒十九18);又有許多行邪術的,把邪書拿來焚燒,書價值五萬塊錢(徒十九19)。路加在《使徒行傳》記載:『主的道大大興旺,而且得勝,就是這樣』(徒十九20)。
          「並且反對的人也多,」這些反對來自猶太人和城中的權貴商賈(參徒十九9~10,33~34;廿20~21)。
    〔話中之光〕(一)凡真是主所開『寬大又有功效的門』,必定『反對的人也多』。若不能驚動陰府的權勢,也沒有多少屬靈的價值。
          (二)凡有傳道寬門,必有世俗逼害;但是反對的人愈多,也愈是福音門戶洞開的日子。

【林前十六10】「若是提摩太來到,你們要留心,叫他在你們那裏無所懼怕;因為他勞力作主的工,像我一樣。」
    〔文意註解〕「若是提摩太來到,」保羅打發提摩太先去馬其頓(徒十九22),然後轉往哥林多(參林前四17)。
          「你們要留心,叫他在你們那裏無所懼怕,」提摩太似乎生性膽怯(參提前四12;提後一7),保羅要哥林多信徒善待他。
          「因為他勞力作主的工,像我一樣,」保羅訓練提摩太事奉主,乃是以身作則,自己勞苦作工(參徒廿35),所以提摩太也學他的榜樣。
    〔話中之光〕(一)現在教會中有不少年輕同工,不肯學習保羅和提摩太勞力作工的榜樣,卻竭力想要得著像保羅那樣的地位和尊榮。
          (二)在教會中另有些年長的同工,霸住權位,指使年輕同工替他們作這作那;有的甚至怕別的同工侵犯他們的『地盤』。他們欽羨保羅作工的果效,卻忽略了保羅作工的精神。

【林前十六11】「所以,無論誰都不可藐視他,只要送他平安前行,叫他到我這裏來,因我指望他和弟兄們同來。」
    〔文意註解〕「所以,無論誰都不可藐視他,」保羅說這話,乃因他實在怕哥林多教會既敢輕看他這創建教會的使徒,當然有可能藐視他所差遣的年輕同工。
          「只要送他平安前行,叫他到我這裏來,」保羅在此呼籲哥林多教會停止敵對的態度,化干戈為玉帛。
          「因我指望他和弟兄們同來,」『弟兄們』可能包括以拉都,他與提摩太被保羅打發一同去馬其頓(徒十九22),大概也一起去哥林多,因以拉都原是哥林多城管銀庫的信徒(參羅十六24)。

【林前十六12】「至於兄弟亞波羅,我再三地勸他同弟兄們到你們那裏去;但這時他決不願意去,幾時有了機會他必去。」
    〔文意註解〕「至於兄弟亞波羅,我再三地勸他同弟兄們到你們那裏去,」哥林多信徒可能也在他們的信中問起亞波羅(參林前七1);保羅對於亞波羅並沒有一點妒忌之心,他們之間的關係良好。
          「但這時他決不願意去,幾時有了機會他必去,」亞波羅自己避開哥林多,可能是為了免得情形更趨惡化。
          由本節可見保羅與亞波羅的友誼,分爭結黨只是哥林多信徒中間的問題。
    〔話中之光〕(一)亞波羅在此時不願意去哥林多,想必不願意助長哥林多教會分門別類的風氣(參林前一10~12)。今天有許多所謂主的僕人,巴不得有更多信徒跟隨自己,這種私心實在要不得。
          (二)『同工』千萬不可以成為『同攻』,而應該是『同供』,彼此同心供應屬靈的幫助才對。保羅和亞波羅真可作服事主之人的榜樣。
          (三)保羅雖然是在主裏的先輩同工,但他並不勉強後進的亞波羅;同工乃應各自向主負責,從主領受命令,而不可有人企圖掌控整個主的工作,指揮別的同工,不給他靈裏的自由。

【林前十六13】「你們務要儆醒,在真道上站立得穩,要作大丈夫,要剛強。」
    〔文意註解〕「你們務要儆醒,在真道上站立得穩,」『真道』指客觀的信仰;『站立得穩』意指不被任何異端所動搖,在此特別是指死人沒有復活的異端。
          「要作大丈夫,要剛強,」『作大丈夫』指在生命上長大成人;『剛強』在此有兩方面的意思:
                (1)在信仰上剛強,站立得穩。
                (2)在心志上剛強,不作小孩子(參林前十四20),以免被各種教訓之風吹來吹去(參弗四14)。
    〔話中之光〕(一)『要作大丈夫,要剛強。』不要求安逸的生活,要求作剛強的大丈夫。不要求與你能力相等的工作,要求與你工作相等的能力。這樣,你所行的算不得神蹟,你自己卻是一個神蹟。
          (二)教會面對末世黑暗的權勢,應當作神軍兵:(1)務要儆醒(弗六18);(2)站立得穩(弗六13~14);(3)作大丈夫──凡事不怕敵人驚嚇(腓一28);(4)作剛強的人(弗六10)。

【林前十六14】「凡你們所作的都要憑愛心而作。」
    〔文意註解〕『愛心』原文是神聖完全的愛;全句意指要讓神的愛從我們身上流露出來。
          上一節偏重於持守信心,本節偏重於生活為人;上一節偏重於對付假師傅,本節偏重於對待真弟兄;上一節偏重於真理的立場,本節偏重於事奉的態度。
    〔話中之光〕(一)神愛了我們,救了我們,又把這愛放在我們心裏,成為我們所有生活為人的根基和動力。
          (二)哥林多前書講恩賜,但運用恩賜的原則是愛,所以哥林多前書也是一本講愛的書;愛是我們行事的原則。
          (三)教會若要對抗外在的敵人,就必須先取得內在和諧一致;教會若要抵擋異端的侵襲,就必須先肢體彼此相顧(林前十二25)。

【林前十六15】「弟兄們,你們曉得司提反一家,是亞該亞初結的果子,並且他們專以服事聖徒為念。」
    〔文意註解〕「弟兄們,你們曉得司提反一家,」『你們曉得』特意提醒他們;『司提反一家』即保羅為他們施浸的那一家(參林前一16)。
          「是亞該亞初結的果子,」也就是全哥林多教會最早歸主的家。
          「並且他們專以服事聖徒為念,」『他們』指全家人;『專以服事聖徒為念』原文意指『委身服事聖徒』或『委任自己去服事聖徒』。

【林前十六16】「我勸你們順服這樣的人,並一切同工同勞的人。」
    〔文意註解〕「我勸你們順服這樣的人,」這話暗示可能有些哥林多信徒排斥司提反;保羅勸勉他們要以這樣服事聖徒的人為順服的對象,因為只有服事人的人,才符合主耶穌所教訓的『為大、為首』的條件:『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太廿26~27)。
          「並一切同工同勞的人,」意指要欣賞他們的勞苦作工,並接受他們的領導。
    〔話中之光〕(一)司提反一家,『專以服事聖徒為念』(15節),使徒說,『要順服這樣的人』。可見屬靈的權柄,乃從降卑服事而來。
          (二)真正愛主愛教會的人,都是值得我們敬重的。

【林前十六17】「司提反和福徒拿都,並亞該古到我這裏來,我很喜歡;因為你們待我有不及之處,他們補上了。」
    〔文意註解〕「司提反和福徒拿都,並亞該古到我這裏來,」這三人可能是哥林多教會差遣他們送信給保羅的弟兄(參林前七1),保羅也可能託他們攜帶本書信回哥林多。
          「我很喜歡;因為你們待我有不及之處,他們補上了,」意即這三個弟兄對待保羅的熱情,使他覺得從他們三個人身上補足了整個哥林多教會對他的冷淡。

【林前十六18】「他們叫我和你們心裏都快活。這樣的人,你們務要敬重。」
    〔文意註解〕「他們叫我和你們心裏都快活,」『心裏』原文是『靈裏』;信徒之間的交通和關係,宜多在靈裏,而不宜停留在魂的情感裏,以免產生不正常的結合,造成分門別類。
          「這樣的人,你們務要敬重,」『敬重』原文意為透徹的認識,或認知其身分。
    〔話中之光〕(一)能真實供應人,叫人『靈裏都快活』的,這樣的人『務要敬重』(原文)。這也是說出屬靈權柄的原則。屬靈的權柄,乃在屬靈的供應;供應停了,權柄也空了。
          (二)哥林多前書提到要趕出甚麼人,也提到要敬重甚麼人,因為教會是一個團,是一個身體,是富有傳染性的;會使全團敗壞的,就要趕出(林前五章);會叫大家快樂、得益處的,就要敬重。

【林前十六19】「亞西亞的眾教會問你們安。亞居拉和百基拉並在他們家裏的教會,因主多多地問你們安。」
    〔文意註解〕「亞西亞的眾教會問你們安,」『亞西亞』是羅馬的一個省份,位於今日土耳其西部,包括以弗所、歌羅西、老底嘉等地教會。
          「亞居拉和百基拉並在他們家裏的教會,」亞居拉和百基拉曾經和保羅一同創建哥林多教會(徒十八1~4),如今又和他同在以弗所(參徒十八24,26;十九1)。
          「因主多多地問你們安,」指因在主裏同作聖徒而熱誠問安。
    〔話中之光〕(一)亞居拉和百基拉這對夫婦,無論搬到那裏居住,總是把他們的家打開,供教會聚會之用(參羅十六3~5);我們也應當學習他們的榜樣,把家打開,供接待聖徒和家庭聚會之用。
          (二)弟兄姊妹之間的情誼,並不是因為相熟相知,乃單純是因為同是屬主的人,是為著主的緣故。

【林前十六20】「眾弟兄都問你們安。你們要親嘴問安,彼此務要聖潔。」
    〔文意註解〕「眾弟兄都問你們安,」前面19節是教會團體的問安,這裏是眾弟兄個別的問安。
          「你們要親嘴問安,彼此務要聖潔,」『親嘴問安』乃是東方人請安的方式而為教會所採用(參彼前五14),現今希臘東正教會中在特殊場合仍沿用此禮節。

【林前十六21】「我─―保羅親筆問安。」
    〔文意註解〕這似乎是保羅的習慣,要在他的親筆書信中加上一個最後問安,等於他在信上的簽印(參西四18;門19;帖後三17)。

【林前十六22】「若有人不愛主,這人可詛可咒。主必要來!」
    〔文意註解〕「若有人不愛主,」個人對主的愛是作基督徒的要素。這裏的『愛』字不是神聖、超越、完全的愛,而是屬人的、友誼的、平凡的、不全的愛;如果連這樣的愛都吝於給主,實在是不應該。
          「這人可詛可咒,」『可詛可咒』原文意為『被棄在一邊』,或更重一點可作『被咒詛』解。
          「主必要來,」原為亞蘭文的音譯,可能是早期教會的常用語,以主再來互相提醒或是求主快來的禱詞。
    〔話中之光〕(一)『若有人不愛主,這人可詛可咒。』主這樣愛我們,無條件的為我們捨命,拯救我們,使我們蒙到無限宏恩;如果我們不愛主,那實在是忘恩負義,可咒可詛!
          (二)人若不愛主,一切便都無價值;他的一生都活在咒詛之下,像世人一樣,主來時必要審判。

【林前十六23】「願主耶穌基督的恩常與你們眾人同在!」
    〔文意註解〕這是保羅慣用的祝福(參加六18;弗六24;腓四23);本書開始願恩惠歸與他們(林前一3),結束又願耶穌基督的恩常與他們同在,使人有被恩典包圍的感覺。
    〔話中之光〕(一)信徒的一生,乃是本於神的恩而終於神的恩;這恩是教會的主賞給屬祂的人的。
          (二)基督徒的人生,每時每刻都需要主的恩典。

【林前十六24】「我在基督耶穌裏的愛與你們眾人同在。阿們!」
    〔文意註解〕保羅雖對哥林多信徒疾言厲色,但仍要他們知道他實在愛這些和他一同信靠耶穌基督的人。
    〔話中之光〕保羅雖然這樣定罪哥林多的教會,但至終他仍是愛他們。這種超越的愛,不受對象光景影響的愛,絕非天然所有;乃是『在基督耶穌裏的』。

叁、靈訓要義

【為聖徒捐錢須知】
    一、時間──每逢七日的第一日(2節上)
    二、方法──預先抽出免得現湊(2節下)
    三、遞送──當打發可信的人(3~4節)

【從保羅的囑咐和問安看他的胸懷】
    一、他顧念廣大地區的信徒和福音工作(5~9節)
    二、他關心年輕同工可能面臨的處境(10~11節)
    三、他尊重同工個人從神所得的引導(12節)
    四、他勸勉不成熟的信徒們(13~14節)
    五、他以勞苦服事聖徒的人為喜樂(15~18節)
    六、他以信徒能愛主並彼此相愛為念(19~24節)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哥林多前書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哥林多前書提要」末尾處
          2.死被得勝吞滅(54~57節)
          3.今日的勞苦必不徒然(58節)

貳、逐節詳解

【林前十五1】「弟兄們,我如今把先前所傳給你們的福音告訴你們知道;這福音你們也領受了,又靠著站立得住,」
    〔文意註解〕「我如今把先前所傳給你們的福音告訴你們知道,」保羅在此重申先前對哥林多人所傳的福音,提醒他們要持守這福音。
          「這福音你們也領受了,又靠著站立得住,」『這福音』指信徒所領受的完整全備的福音,就是全部新約的啟示;『靠著站立得住』原文是『在其中站住』。
    〔話中之光〕『這福音你們也領受了,又靠著站立得住。』我們領受福音,並非欣賞一篇空洞的理論,乃是把復活的基督接受到我們裏面;讓祂作我們的主,在凡事上都依靠祂,就能站立得住,不致跌倒。

【林前十五2】「並且你們若不是徒然相信,能以持守我所傳給你們的,就必因這福音得救。」
    〔原文字義〕「徒然」無故,無效,無目的,無思考的,枉費,空空的。
    〔文意註解〕「並且你們若不是徒然相信,」『徒然相信』指若是將福音的內容擅自更改,剔除其中的重要環節,便會使信心失去功效。全句是假定式否定語氣,意指倘若你們沒有更動信仰的內容的話。
          「能以持守我所傳給你們的,」『持守』指將其牢牢地守住;全句意指能夠將保羅所傳給他們的道理全盤牢牢地守住。
          「就必因這福音得救,」我們一相信就立即得救,這是指靈的得救;但這裏講還要加上持守所傳的,故顯然是指魂的得救。我們今天都還在魂得救的過程中,靠著主的生命天天往得救的路上前進(參羅五10)。
    〔話中之光〕(一)接受耶穌基督,就是信祂的名。保羅傳講福音,說到主的死和復活。他們接受,相信,結果是:『你們站立得住…就必…得救』(1~2節)。他們的得救和站立得住顯明了福音的真理,那就是耶穌不但死了,並且又復活了。
          (二)如果今天有人問我,耶穌復活的證據是甚麼,我會回答說,證據就是基督教會。這是簡單明瞭的事。基督教會的價值不在於祂的教訓、祂的神蹟、祂的死,而在於祂的復活所說明的一切。祂若沒有復活,就沒有教會。門徒在祂死後就像糠秕被風吹散。祂的復活又將他們集合在一起。歷代以來,一直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領受福音,站立得住,而因福音得救,這是復活最大的證據。
          (三)每一個信徒一接受福音,就開始踏上救恩的道路,走在救恩的路途中;我們的魂需要逐漸蒙拯救,天天蒙拯救。屬世的思想觀念、天然的情感、舊人的意志都需要被改變,直達到與主一模一樣。

【林前十五3】「我當日所領受又傳給你們的:第一,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
    〔文意註解〕「我當日所領受又傳給你們的,」『領受』表示不是保羅自己發明的道理,乃是從主領受的;『傳給』表示他自己的任務乃是傳遞信息。
          「第一,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第一』指敘述事情的順序;『基督』是救主的職稱;『照聖經所說』指所發生在基督身上的一切事,都是按照舊約聖經所預言的。
          「為我們的罪死了,」福音不是指衪被釘十字架而死,乃是指衪『為我們的罪』被釘十字架而死。
    〔話中之光〕福音的最高證據乃是在於那些聽見、領受、並且相信的人之經歷,他們證明主代死的價值,並且說明了主復活的意義。

【林前十五4】「而且埋葬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
    〔文意註解〕「而且埋葬了,」『埋葬』表明基督死亡的事實,並不是暫時失蹤而已,乃是真的死了;『埋葬』也表明衪受了神的刑罰,使我們的罪因衪受咒詛而成為過去的事,不再被神看見了。
          「又照聖經所說,」基督將要復活的豫言載於詩十六10。
          「第三天復活了,」基督若只為我們的罪受了刑罰,卻沒有復活,就不能叫我們稱義得生命(羅四25;彼前一3)。所以基督若沒有復活,根本就沒有『福音』。
    〔話中之光〕(一)福音的基礎有三:(1)主為我們的罪死了(3節);(2)埋葬了;(3)復活了。
          (二)耶穌復活是我們信仰的磐石,我們必須確定它是真實的。但只有知識上冷漠的相信是不夠的,問題是復活的主耶穌有沒有向我們顯現?
          (三)基督的死葬是『照聖經所說』(3節),基督的復活也是『照聖經所說』。這說出基督的死而復活都是預定的,也是主動的。仇敵所有的打岔、攔阻,全歸徒然;基督永遠是居首的,永遠是得勝的!
          (四)主耶穌的死是在消極方面解決了我們罪的問題,主耶穌的復活卻給我們帶來了積極的功效──分賜復活的生命給我們,使我們能憑著這生命而活。

【林前十五5】「並且顯給磯法看,然後顯給十二使徒看;」
    〔文意註解〕「並且顯給磯法看,」此事發生在以馬忤斯的兩個門徒,看見主復活顯現以後,趕回耶路撤冷之前(參廿四34)。
          「然後顯給十二使徒看,」『十二使徒』是指整個使徒的團體,而不是指確實的人數,因為當時猶大已經吊死,而多馬又不在場,固實際僅有十個使徒,八日後再顯現時多馬也在場(約廿19,26)。
    〔話中之光〕(一)主的顯現乃為證明復活。所以每一次主在我們靈裏的顯現,都是為叫我們對復活的基督有更完全的認識。
          (二)眾使徒親眼目睹主耶穌復活後的顯現,使他們能作基督復活的見證人(徒一22),而他們的信息也是為基督的復活作見證(徒二32;四33),甚至他們的生活,也在見證復活的基督。我們信徒也應當轉向主,敞著臉時刻瞻仰祂的榮美(參林後三16~18),好叫我們也能作基督復活的見證人。

【林前十五6】「後來一時顯給五百多弟兄看,其中一大半到如今還在,卻也有已經睡了的。」
    〔文意註解〕「後來一時顯給五百多弟兄看,」『一時』意指只一次;此事可能是指在加利利所約定的山上,當時除了十一使徒外,或許尚有五百多位門徒也趕去見主(參太廿八7,10,16)。這麼多人一次同時看見主復活後的顯現,表明這是當時教會所公認不爭的事實。
          「其中一大半到如今還在,」『如今還在』指保羅寫《哥林多前書》時還存活在世;這封書信是一件公函,倘若反對保羅的人去找任何一位還活著的門徒,出面證明保羅說謊,就不會有今日的基督教了。
          「卻也有已經睡了的,」『睡了』指死了。

【林前十五7】「以後顯給雅各看,再顯給眾使徒看,」
    〔文意註解〕「以後顯給雅各看,」『雅各』是主耶穌的肉身兄弟(太十三55),他起初不信主(參約七5),他後來所以會相信乃因主向他顯現了(參徒一3,14);可見雅各歸主,就是主復活的一個證據。
          「再顯給眾使徒看,」這次的顯現,可能是指主升天時最後一次向眾使徒顯現,吩咐他們在耶路撒冷等候聖靈降臨,得著能力作主的見證(徒一4~11)。

【林前十五8】「末了也顯給我看;我如同未到產期而生的人一般。」
    〔文意註解〕「末了也顯給我看,」『末了』指最後;主耶穌是在復活升天以後才向保羅顯現(徒九1~5)。
          「我如同未到產期而生的人一般,」這是保羅自謙的話,他把自己比作早產的嬰孩,不是經由正常的生產程序。這大概因保羅不是在主耶穌一開始傳道就跟從祂,而是在主耶穌復活以後才蒙召的,和其他的使徒們迥異,是一種反常的現象。
    〔話中之光〕保羅既然在靈性上好像先天不足的嬰孩,尚且能這樣被主使用,為主作工,何況那些一開頭就受到最好栽培的人,豈不是更能被主重用,更應該為福音獻上一切麼?

【林前十五9】「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不配稱為使徒,因為我從前逼迫神的教會。」
    〔文意註解〕「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不配稱為使徒,」保羅這話一面是出於他的謙卑,另一面是因為他不是正規出身的使徒,他是由逼迫主轉變為服事主,所以他自認不配稱為使徒。
          「因為我從前逼迫神的教會,」這是解釋他為甚麼自稱『如同未到產期而生的人一般』,因為他在靈性上有先天缺陷。
    〔話中之光〕(一)保羅原名掃羅(徒九4),得救後才改名保羅,希臘文意是『微小』;主的工人不可自高自大,乃應自甘微小,服事眾人。
          (二)像保羅這樣逼迫神教會的人,竟然變成一個甘心被別人逼迫的人,福音的大能由此可知。我們傳福音不要因對象太難而放棄,任何難的對象只要一碰見主,就會有奇妙的改變。

【林前十五10】「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並且祂所賜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眾使徒格外勞苦;這原不是我,乃是神的恩與我同在。」
    〔文意註解〕「然而,」意即雖然如此。
          「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指他今天的身分和工作成就。
          「是蒙神的恩才成的,」這是說他前後判若兩人,完全是出於神的恩典。
          「並且祂所賜我的恩不是徒然的,我比眾使徒格外勞苦,」保羅悔改作使徒,並且肯格外勞苦,也是主復活的明證。
          「這原不是我,乃是神的恩與我同在,」神的恩典與保羅同在,這恩典使他能比眾使徒格外勞苦。
    〔話中之光〕(一)『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我們今日的光景,沒有一件不是神的恩典所使然。
          (二)神的恩典是人生轉機的因素;我們的人生有用或無用,成功或失敗,不在乎我們的能力與奮鬥,乃在乎神的恩典臨到我們身上。
          (三)如果我們能比別人更愛主,更殷勤事奉主,都不是我們比別人好,乃是神的恩與我們同在。

【林前十五11】「不拘是我,是眾使徒,我們如此傳,你們也如此信了。」
    〔文意註解〕「不拘是我,是眾使徒,」本節原文在開頭有『所以』一詞,表示無論是保羅或是眾使徒,都因著看見了主的復活,才會把復活也列入福音的三大要項(死、埋葬、復活)之一。
          「我們如此傳,你們也如此信了,」『如此傳』指所傳福音的內容一如3~4節所述;『如此信』指哥林多信徒起初所相信的福音也包括了基督從死裏復活。

【林前十五12】「既傳基督是從死裏復活了,怎麼在你們中間有人說沒有死人復活的事呢?」
    〔文意註解〕「怎麼在你們中間有人說沒有死人復活的事呢?」『你們中間有人』指在哥林多教會中傳異端的假師傅;他們不敢否認基督復活的事,因為當時還有很多目擊的見證人;但他們卻巧妙地否認死人復活的事,因為這是屬於將來的事。
    〔話中之光〕(一)許多時候,講異端的人可能不會直接否認或反對某些聖經真理,但是他們會用拐彎抹腳的說法,把信徒帶離真理。
          (二)基督從死裏復活,信祂的人也要從死裏復活;基督是我們信心道路的先鋒(參來六20),祂所經歷的許多屬靈事物,我們也一樣將要經歷。
          (三)人若沒有復活,神就是死人的神,不是活人的神,但祂是活人的神(太廿二32);基督若沒有復活,祂就是死的救主,不是活的救主,但祂是活的,直活到永永遠遠(起一18)。

【林前十五13】「若沒有死人復活的事,基督也就沒有復活了。」
    〔文意註解〕由本節可見他們所以否認死人復活,實際上是要否認基督復活。

【林前十五14】「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
    〔原文字義〕「枉然」虛空,虛無,無用,沒有功效。
    〔文意註解〕「若基督沒有復活,」意即基督若不能勝過死亡。
          「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使徒們所傳的基督乃是一位能救人脫離罪惡和死亡的救主,但祂自己卻不能勝過,如何能救別人呢?
          「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所傳的若是錯誤,所信的也就枉然。
    〔話中之光〕(一)今天不信派的人說耶穌基督是精神復活或心靈復活,而不是身體復活。這種人實際上就是要推翻使徒們所作的見證,不信耶穌基督身體復活這件事。所謂精神復活,只是一個抽象的名詞,精神不是具體的生命,無所謂復活。
          (二)我們信主最要緊的,是信主的死而復活。主的復活一面有聖經的記載,一面又有看見之人的見證(3~7節),實在是可以確信無疑的。主若沒有復活,也就和別的教主一樣,自身都在死亡中不能自救,怎能救我們呢?所以我們若對主的復活信得不夠堅定、徹底,那麼傳福音的也是枉然,信福音的也是枉然,大家都『仍在罪裏』(17節),根本沒有來世的盼望,比世人更加可憐,還不如吃吃喝喝,糊塗過一生,因為反正都是死了就了了,一切都完了(17,19,32節)。
          (三)基督若不是活的,那麼我們的一切都變成空的、死的,沒有內容,沒有生命;傳福音是虛空,信福音也是枉然,一切就都不實際了。

【林前十五15】「並且明顯我們是為神妄作見證的,因我們見證神是叫基督復活了。若死人真不復活,神也就沒有叫基督復活了。」
    〔文意註解〕「並且明顯我們是為神妄作見證的,」『明顯』指被人發現;『妄作見證』指作假見證。
          「因我們見證神是叫基督復活了,」使徒們一再的見證神叫基督復活了(參徒一22;二31~33;四2;十七18;廿三6;廿四15,21)。
          「若死人真不復活,神也就沒有叫基督復活了,」若沒有死人復活的事,基督也就沒有復活了(參13節);基督若沒有復活,當然就證明神並沒有叫基督復活。

【林前十五16】「因為死人若不復活,基督也就沒有復活了。」
    〔文意註解〕這是重複強調13節的話。

【林前十五17】「基督若沒有復活,你們的信便是徒然,你們仍在罪裏。」
    〔原文字義〕「徒然」虛妄,虛空。
    〔文意註解〕「基督若沒有復活,你們的信便是徒然,」這是重複14節的話。
          「你們仍在罪裏,」基督藉著從死裏復活,以大能顯明是神的兒子(羅一4),所以祂有能力救人脫罪;另外,基督的復活也表明神悅納了祂的救贖大工,使我們得以稱義(參羅五25),也就是在神面前不再有罪了。然而基督若沒有復活,就等於表示祂不是神的兒子,祂的救贖工作也沒有成效,所以我們也仍在罪裏。
                注意,保羅沒有說,罪案沒有除去;因為基督已經死了,罪案是已經除去了。但是,基督若沒有復活,就要仍在罪中,就所得的救恩只有一半。在這裏,我們看見復活的緊要。
    〔話中之光〕(一)耶穌已在十字架上還清了我們的罪債,耶穌復活就好比是神所發出的收據,如果耶穌沒有從死裏復活,那便表示贖價仍未還清,我們仍然欠了神的債。
          (二)基督如果沒有復活,就不能證明祂是神的兒子,是神所打發來的基督,祂的死就沒有特別的價值,祂是否有足夠的資格為我們贖罪也成了問題。
          (三)基督的死,拯救我們脫離罪的定罪;基督的復活,拯救我們脫離罪的權勢(參羅八2)。

【林前十五18】「就是在基督裏睡了的人也滅亡了。」
    〔文意註解〕那些相信基督的救恩,如今已經死了的人,既然信錯了對象,所以他們的結局也要滅亡。

【林前十五19】「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
    〔文意註解〕「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既然人不會復活,就沒有所謂來生和永生的事,因此所有的盼望只能對著今生了。
                若沒有復活,我們就沒有將來,對將來也沒有盼望;基督徒一切的盼望,就如基督是我們榮耀的盼望(西一27),我們永遠的福分(但十二13),在千年國度裏與基督一同作王(啟廿4,6),以及義人復活的賞賜(路十四14)等,都繫於我們的復活。
          「就算比眾人更可憐,」『眾人』指世人;世人因無來生的顧慮,所以能盡情享受今生,而我們基督徒卻要為著信仰的緣故,忍受各樣的逼迫和苦難,卻沒有來生的盼望,當然比世人更可憐。
    〔話中之光〕(一)因為我們跟隨基督,可能要在今生多受損失,或受人的逼迫,或受人的羞辱,並犧牲一些今世的罪中之樂;如果我們最後還是進到永遠的黑暗裏,豈不是比世人更加可憐麼?
          (二)今生何等短暫,永世何等長遠;今生的福樂,若換來永世的失喪,何等愚昧!但今生的苦難,若能換來永世的享受,何樂而不為?我們信徒因著有復活的盼望,所以把眼目從今生轉向來生,從遠處望見將來的基業,因而歡喜奔跑在地苦難的路程(參來十一13)。

【林前十五20】「但基督已經從死裏復活,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
    〔文意註解〕「但基督已經從死裏復活,」『但』字可作『然而如今』。
          「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睡了之人』指離開世界的基督徒;『初熟的果子』是所有也要熟的果子的憑據。基督的復活,就像一個初熟的果子,是所有信徒也要復活的憑據。基督復活,證明信徒也要復活。雖然信徒復活的事是在將來,但是因為耶穌基督已經復活了,單憑這個,我們就知道我們也要復活。正如我們看到初熟的果子時,知道其餘的果子也快要熟了。
                舊約裏面以列人的初熟節(參利廿三9~11),就是預表耶穌基督的復活。初熟節本身含有復活的意思。因為莊稼經過冬天以後再生出來的子粒,正適合象徵復活。主復活那天,正是初熟節獻禾捆當作搖祭的日子(參太廿八1),表示不久將有更大而全面的收成;所以主復活也就是我們必復活的明證。
    〔話中之光〕(一)『初熟的果子』,乃是以後眾果子的保證和標本。初熟的果子熟了,就保證其餘的果子即將成熟;初熟的果子形色和質地如何,就表明以後也必更多的結出同樣的果子。感謝主,基督就是我們初熟的果子!祂已復活,進入豐滿榮耀;就保證我們這信祂的人,也必隨祂進入豐滿榮耀,和祂完全一樣﹗
          (二)基督是初熟的果子,得勝的基督徒也是初熟的果子,因為他們學效基督──羔羊無論往那裏去,他們都跟隨祂(參啟十四4)。

【林前十五21】「死既是因一人而來,死人復活也是因一人而來。」
    〔文意註解〕「死既是因一人而來,」指亞當一人犯罪,死就臨到了眾人(參羅五12)。
          「死人復活也是因一人而來,」指耶穌基督一人既從死裏復活,信祂的人也必從死裏復活(約十一25)。

【林前十五22】「在亞當裏眾人都死了;照樣,在基督裏眾人也都要復活。」
    〔文意註解〕「在亞當裏眾人都死了,」在亞當裏的眾人,靈性都死了(參弗二1),身體也遲早會死,卻又因怕死而一生作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的奴僕(來二15)。
          「照樣,在基督裏眾人也都要復活,」在基督裏我們都成了新造的人(參林後五17),將來也都要復活。
    〔話中之光〕(一)在亞當裏的人,一生下來就註定要死的。人自出生開始,就走在死路上,人不是天天活,乃是天天死;死在人裏面發動,趨使人面向死亡直奔。
          (二)但在基督裏的人,從得救那天起,我們就搬了家,走在生命的路上,朝著生命直奔。我們天天經歷基督復活的生命,所以我們是天天『活』,而且愈過愈活,生命愈過愈長大,愈活愈有變化;到有一天,當我們朝見主時,身體得贖,完全變化,直活到永永遠遠。

【林前十五23】「但各人是按著自己的次序復活:初熟的果子是基督;以後,在祂來的時候,是那些屬基督的。」
    〔文意註解〕「但各人是按著自己的次序復活,」『次序』指時間的順序;將來所有的人都要按著次序在不同的時間先後復活。
          「初熟的果子是基督,」耶穌基督是第一個真正從死裏復活,所以祂是初熟的果子;其他的復活,如拉撒路和主在十字架上斷氣時那些已睡的聖徒,都是暫時的復活(參約十二1;太廿七52~53),所以不能算是初熟的果子。
          「以後,在祂來的時候,是那些屬基督的,」在基督裏已睡了的聖徒,當主再來的時候,也都要復活(帖前四16);聖經稱這是頭一次的復活(啟廿5),在這之前,如多加的復活(徒九40~41)等,因為都屬暫時的復活,所以也都不算在內。
          復活的次序乃採取當時軍隊凱旋回來的情形作比方:前面是官長,其次是軍兵,最後是俘虜。復活的次序先是基督,次是千年國度前的信徒,最後是千年國度後的人。一個是初熟,一個是收成,一個是打場後剩下的無用東西的焚燒(參24節)。

【林前十五24】「再後,末期到了,那時基督既將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都毀滅了,就把國交與父神。」
    〔文意註解〕「再後,末期到了,」『末期』指舊天地終結的時候(參啟廿11;彼後三10)。
          「那時基督既將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都毀滅了,」『那時』應是指千年國度之後(參啟廿7~10);『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有能的』指撒但和牠的使者說的(參弗一21);『毀滅』指被扔在硫磺的火湖裏(參啟廿10;太廿五41)。
          「就把國交與父神,」『國』指神的國度。這國原是基督從父神得的(路十九12,15;但七13~14),當基督對付了祂的仇敵撒但,以及宇宙中一切消極的事物,成就了一切,完成了父神的旨意之後,就又把國交還給父神。

【林前十五25】「因為基督必要作王,等神把一切仇敵都放在祂的腳下。」
    〔文意註解〕「因為基督必要作王,」這句話是指基督還未把國交與父神(24節)之前的事,也就是第七位天使吹號時所宣告的:『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祂要作到王』(啟十一15)。
          「等神把一切仇敵都放在祂的腳下,」這句話是形容基督完全的得勝。『等』字表示這是指基督在千年國度裏作王的時候,因為那時撒但的末日還沒有到(參啟廿7);等候神所定的時候到了,撒但要被放在祂的腳下作腳凳(來一13;詩一百一十1)。。
    〔話中之光〕(一)基督既是這樣一位得勝的君王,所以我們無須害怕撒但的攻擊,因為牠早已被主擊敗了。我們只要緊緊倚靠主,就能凡事勝過魔鬼。
          (二)教會既是基督的身體(弗一23;西一24),所以一切仇敵都在基督的腳下,也就是放在教會的下面;教會在基督裏,就能靠主與一切屬靈氣的惡魔爭戰(參弗六10~17)。

【林前十五26】「儘末了所毀滅的仇敵,就是死。」
    〔文意註解〕『儘末了』指最後,也就是『末期』(24節)舊天地終結的時候;『死』要與陰間一同被扔在火湖裏(參啟廿14)。
          死是最後的仇敵,因為魔鬼是掌死權的,牠曾藉著死奴役罪人(參來二14~15);死又將罪人死後的靈魂拘禁在陰間裏,所以死亡和陰間要等到交出其中的死人之後,最後才被毀滅(參啟廿13~14)。

【林前十五27】「因為經上說:『神叫萬物都服在祂的腳下。』既說萬物都服了祂,明顯那叫萬物服祂的,不在其內了。」
    〔文意註解〕「因為經上說,」下面的經文引自詩八6。
          「神叫萬物都服在祂的腳下,」『服』指降服;這是解釋上文基督要作王,並除滅一切仇敵(25~26節),承受萬有,是合乎神既定的旨意(參弗一22;來二8;彼前三22)。
          「既說萬物都服了祂,明顯那叫萬物服祂的,不在其內了,」『那叫萬物服祂的』指父神。

【林前十五28】「萬物既服了祂,那時,子也要自己服那叫萬物服祂的,叫神在萬物之上,為萬物之主。」
    〔文意註解〕「萬物既服了祂,那時,子也要自己服那叫萬物服祂的,」『祂』指子神,就是基督;『那叫萬物服祂的』指父神。三一神的身位,父與子原是同等的(參腓二6),因為父與子原為一(約十30),但在神的工作上,子承認父是比祂大(約十四28)。
          「叫神在萬物之上,為萬物之主,」『神』在此處指三一神,因為基督要與父神一同作王,直到永遠(參啟十一15;十九6)。

【林前十五29】「不然,那些為死人受洗的,將來怎樣呢?若死人總不復活,因何為他們受洗呢?」
    〔文意註解〕本節在神學上有不同的論點,茲列述於下作參考:
          (1)當時在教會中有為死去的信徒補行洗禮這個奇怪的習俗。保羅並不是表揚這個習俗,因為它與他一向注重實際而不注重儀文的觀點(參羅二28~29;西二14~17;林前一17)相反,並且這個習俗很快便消失了。但他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他雖不贊同這個習俗,卻可拿它來佐證,倘若人們不相信死人將來要復活,就不至於為死人受洗了。
          (2)活著的人因被死去的信徒親友所感動而受洗,盼望將來復活後仍能彼此相聚;此處『為』字指因著死去之人的緣故受洗,而不是指替死去之人受洗。
          (3)死人是指已死去的信徒,但受洗是在他們生前作的,只不過現在保羅追述他們的受洗時,稱作為死人受洗。
          (4)如同下文所述『天天冒死』(31節)、『同野獸戰鬥』(32節),乃是一種寓意說法,『死人』指靈性死的人(弗二1),『受洗』指受苦(參路十二50);信徒為不信的世人而忍受苦楚,乃為著將來復活的盼望。
          以上(1)和(2)點,比較合理;(3)和(4)點,相當牽強。

【林前十五30】「我們又因何時刻冒險呢?」
    〔文意註解〕指基督徒為著信仰常須面臨逼迫和艱難(參徒十四22),若是不信將來死後會復活,就沒有堅持信仰而不肯與世人妥協的必要了。

【林前十五31】「弟兄們,我在我主基督耶穌裏,指著你們所誇的口極力地說,我是天天冒死。」
    〔文意註解〕「我在我主基督耶穌裏,指著你們所誇的口極力地說,」在基督裏誇口,意指他所有的成就,都不是出於他自己,乃是基督所使然,因此只能在主裏誇口(參腓三3)。
          「我是天天冒死,」保羅為著傳揚福音,受盡逼迫與各種危險(參林後十一23~27,32~33)。

【林前十五32】「我若當日像尋常人,在以弗所同野獸戰鬥,那於我有甚麼益處呢?若死人不復活,我們就吃吃喝喝吧!因為明天要死了。」
    〔文意註解〕「我若當日像尋常人,」『像尋常人』指像平常世人的作法。
          「在以弗所同野獸戰鬥,」指以弗所的暴民發狂有如野獸,保羅心裏著急,幾乎要親自進到他們平日觀賞鬥野獸的戲園裏去,後被勸阻(參徒十九23~32)那件事說的。
          「那於我有甚麼益處呢?」他這般勇敢面對死亡的挑戰,若沒有死後復活的事,對他一無益處。
          「若死人不復活,我們就吃吃喝喝吧!因為明天要死了,」人死後若不復活,就當趁著今天還活著的時候,吃喝享受人生,免得明天一死就來不及了,因為死了就了了。
    〔話中之光〕世人因為對死後沒有盼望,所以存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態過日子;我們信徒因為有復活的盼望,所以生活的態度完全不同。

【林前十五33】「你們不要自欺;濫交是敗壞善行。」
    〔文意註解〕「你們不要自欺,」這句話是保羅警告別人時的慣用語(參林前三18;六9;加六7)。
          「濫交是敗壞善行,」『濫交』兩個字,應該繙作『不正當的交通』,或作『失當的來往』;『敗壞』兩個字,在英文裏是朽壞的意思,像木頭一樣,朽壞了,生蟲了;『善行』這個詞,輕一點可以繙作『好的禮貌』,重一點繙作『善行』,原文的意思是折中指『基督徒的體統』。
                當時哥林多教會裏面有些假師傅,多方攻擊保羅的教訓,誤導哥林多信徒去跟隨他們。保羅在此要哥林多信徒們防備他們,不要跟這些人交往,以免基督徒的體統因他們而遭破壞。
    〔話中之光〕(一)俗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信徒應當注意交往的對象,以免受他們的拖累,敗壞我們該有的見證。
          (二)信徒必須在正確的真理上彼此相愛(約貳1~2);越過真理的愛心,恐會在別人的惡行上有分(約貳9~11)。

【林前十五34】「你們要醒悟為善,不要犯罪,因為有人不認識神。我說這話是要叫你們羞愧。」
    〔文意註解〕「你們要醒悟為善,不要犯罪,」保羅勸哥林多信徒要醒悟過來,不要繼續與那班假師傅交往,以免被他們所影響,至終導致墮落犯罪。
          「因為有人不認識神,」指那班假師傅僅在外表有屬靈的知識,其實他們不認識神和祂的心意。
          「我說這話是要叫你們羞愧,」『你們』指哥林多信徒;他們原已有了純正完備的福音(參1~2節),今竟被迷惑去隨從那些不認識神的人所說的哲理,有識者必引以為羞愧。
    〔話中之光〕(一)所有的基督徒雖然都是『活著』的,但卻有許多基督徒不是『醒著』的。
          (二)我們對誰是認識神的人,誰是不認識神的人,要小心分辨,以免不知不覺受不認識神之人的影響,以致得罪了神。

【林前十五35】「或有人問:『死人怎樣復活,帶著甚麼身體來呢?』」
    〔文意註解〕「或有人問,死人怎樣復活,」『有人』可指那些假師傅,也可指哥林多信徒中對復活有疑問的人;『死人怎樣復活』指以甚麼樣的形體復活呢?
          「帶著甚麼身體來呢?」指復活之後仍帶著原來的肉身呢?或是另有別的身體呢?

【林前十五36】「無知的人哪,你所種的,若不死就不能生。」
    〔文意註解〕「無知的人哪,」保羅指責他們對真理和屬靈的事無知。
          「你所種的,」這裏是以盡人皆知的植物生長的現象來解釋復活(參約十二24)。
          「若不死就不能生,」種子須先落在地裏死了,然後才能長出生命來;我們原有肉身須先死了,爛了,然後才能長出新的形體來。
    〔話中之光〕(一)一切生命的子粒,『若不死就不能生』,這是宇宙間的定律。同樣的,我們所得屬靈的生命若,要達到將來復活的榮形也,必須經過長時間死的階段。凡肯與基督一同受死之苦的,也必與祂一同得榮耀(參羅八17)。
          (二)我們信徒若常為著耶穌被交於死地,就會使耶穌的生在我們必死的身上顯明出來(林後四10~11)。

【林前十五37】「並且你所種的不是那將來的形體,不過是子粒,即如麥子,或是別樣的穀。」
    〔文意註解〕「並且你所種的不是那將來的形體,」『將來的形體』指種子萌芽生長出來之後的形體。
          「不過是子粒,即如麥子,或是別樣的穀,」『子粒』指種子本來的形體;比方麥子或別種的穀粒。

【林前十五38】「但神隨自己的意思給它一個形體,並叫各等子粒各有自己的形體。」
    〔文意註解〕「但神隨自己的意思給它一個形體,」子粒的形體是神隨祂自己的意思給的。
          「並叫各等子粒各有自己的形體,」各種子粒的形體都不一樣。
    〔話中之光〕神給生物界的命定是『各從其類』(創一11~12,21~25);我們信徒從主所領受的屬靈生命,也是具有『各從其類』的性質,不喜歡混亂,只喜歡與同類的生命相交(參林後六14~18)。

【林前十五39】「凡肉體各有不同:人是一樣,獸又是一樣,鳥又是一樣,魚又是一樣。」
    〔文意註解〕「凡肉體各有不同,」指動物也各有不同的形體。
          「人是一樣,獸又是一樣,鳥又是一樣,魚又是一樣,」人類、獸類、鳥類和魚類都彼此不同。

【林前十五40】「有天上的形體,也有地上的形體;但天上形體的榮光是一樣,地上形體的榮光又是一樣。」
    〔文意註解〕「有天上的形體,也有地上的形體,」『天上的形體』指天上的眾星體;『地上的形體』指各種動植物和礦物的形體。
          「但天上形體的榮光是一樣,地上形體的榮光又是一樣,」『天上形體的榮光』指眾星體(包括反射光體,如月球)晝夜都發出光輝;『地上形體的榮光』指地上物體均有它們存在的價值,從其功用和外表的榮美,也都顯出另外一種的榮光。
    〔話中之光〕我們的神不喜歡單調,祂所創造的地上形體,如花草樹木,都各有各的榮美;天上的形體,如日月星辰,也各有各的光輝;這些不過是死人復活的影像而已。神能給舊造這麼美好的形體,也就能給復活的人更奇妙、更榮耀的身體。

【林前十五41】「日有日的榮光,月有月的榮光,星有星的榮光;這星和那星的榮光也有分別。」
    〔文意註解〕指天上日、月、星各種光體的光線強弱程度不同,眾星體之間也有差異。
    〔話中之光〕(一)將來在永世裏的榮耀,並非單調的一律,乃是各有各的榮光――『日有日的榮光,月有月的榮光,星有星的榮光,這星和那星的榮光也有分別。』這樣才顯出基督的榮耀乃是豐豐滿滿的榮耀。因此今天在教會中,應該容許各種的不同的和諧的存在,那才顯出基督的豐盛;若是伸出人工的手,硬性作成一律,那就違反了神永遠工作的原則。
          (二)每一種光體都有榮光,只不過強弱程度不同而已;每一個信徒都是世上的光(太五14),連最幼稚的信徒都能為主發光作見證,雖然光的程度不一樣。

【林前十五42】「死人復活也是這樣:所種的是必朽壞的,復活的是不朽壞的;」
    〔文意註解〕「死人復活也是這樣,」這句話是回應35節的問題。
          「所種的是必朽壞的,復活的是不朽壞的,」『種』意指死;『必朽壞的』指屬物質的身體必會毀壞(參林後四16);『不朽壞的』指復活的身體將會永遠長存。

【林前十五43】「所種的是羞辱的,復活的是榮耀的;所種的是軟弱的,復活的是強壯的;」
    〔文意註解〕「所種的是羞辱的,復活的是榮耀的,」『羞辱的』指人血肉的身體帶著罪,常常暴露出罪惡的醜態,故聖經以『赤身露體』為羞恥的記號(參創三25);『榮耀的』指復活的身體將與神兒子榮耀的身體相似(腓三21)。
          「所種的是軟弱的,復活的是強壯的,」『軟弱的』指血肉的身體會生病、會飢餓、會受罪的困綁,常感力不從心,故是軟弱的;『強壯的』指復活的身體不受任何的感染與牽累,故是強壯的。
    〔話中之光〕拉撒路復活了,但不是榮耀的復活,他還是死了;他復活時蒙著布、捆綁著、帶著死人的樣子,聖經還稱他為死人:『那死人就出來了』(約十一44)。我們將來的復活,是更美的復活,是榮耀的復活,我們的身體要改變成為榮耀的;榮耀的樣子乃要像主。

【林前十五44】「所種的是血氣的身體,復活的是靈性的身體。若有血氣的身體,也必有靈性的身體。」
    〔文意註解〕「所種的是血氣的身體,復活的是靈性的身體,」『血氣的』原文指天然的,屬魂的;『靈性的』原文指屬靈的。

【林前十五45】「經上也是這樣記著說:『首先的人亞當成了有靈(靈:或譯血氣)的活人』;末後的亞當成了叫人活的靈。」
    〔文意註解〕「經上也是這樣記著說,」下面一句經文引自創二7。
          「首先的人亞當成了有靈的活人,」原文作『第一個人亞當成了一個活的魂』。
          「末後的亞當成了叫人活的靈,」『末後的亞當』,是指耶穌基督;『叫人活的靈』按原文是『賜生命的靈』,當然是指聖靈。這裏清楚告訴我們,主耶穌經過死而復活,就成了賜生命的靈,化身成為另一位保惠師,就是真理的靈(原文『實際的靈』),來與我們同在,且要在我們裏面(參約十四16~20)。

【林前十五46】「但屬靈的不在先,屬血氣的在先,以後才有屬靈的。」
    〔文意註解〕「但屬靈的不在先,」指聖經的原則,往往是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太十九30;廿16)。
          「屬血氣的在先,以後才有屬靈的,」第一是屬血氣的,第二是屬靈的。神往往揀選第二的,例如揀選亞伯不揀選該隱(創四4~5),揀選以撒不揀選以實瑪利(創十七18~19),揀選雅各不揀選以掃(創廿五23)。

【林前十五47】「頭一個人是出於地,乃屬土;第二個人是出於天。」
    〔文意註解〕「頭一個人是出於地,乃屬土,」『頭一個人』指亞當,他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的(創二7),所以出於地,也是屬於土。
          「第二個人是出於天,」『第二個人』指基督,祂是從天降下仍舊在天(約三13),故是出於天。
    〔話中之光〕(一)這裏記著說:第一個是屬於地,第二個是屬於天。第一個是屬血氣的,第二個是屬靈的。聖經中最希奇的,就是神在聖經中常常揀選第二個的人(參創十七18~19;廿五23;羅九12~13;創四十八18~19;撒上八5;十六1;撒下十二14,24~25)。為甚麼呢?林前十五章是講身體的復活,但按屬靈的原則來看,就是凡屬靈的是在後,凡屬血氣的是在先。這就是神為何揀選在後的、拒絕在先的緣故。並且神不要第一,而要第二的,這是因為凡生出來就有的,就是屬第一個的;第二個的就是本來肉身所沒有的,從聖靈生了才有的(約三6)。這裏我們就樹立了『第二的原則』,或稱『第二的律法』。
          (二)基督是『末後的亞當』(44節),說出祂結束了整個亞當的族類;基督是『第二個人』,說出祂開始了一個新的人類。凡在基督裏的,也都在末後的亞當裏結束了,又在第二個人裏活在神面前。阿利路亞!基督乃是全人類的轉捩點。

【林前十五48】「那屬土的怎樣,凡屬土的也就怎樣;屬天的怎樣,凡屬天的也就怎樣。」
    〔文意註解〕「那屬土的怎樣,凡屬土的也就怎樣,」指亞當如何犯罪墮落,最後歸於塵土,凡憑血肉之體活在神面前的,也必照樣死在罪惡過犯之中,結局也是歸於塵土。
          「屬天的怎樣,凡屬天的也就怎樣,」指基督如何活著蒙神喜悅(參太三17;十七5),死了復活升天得榮耀(弗一20),凡屬祂的人將來也要與祂一同顯現在榮耀裏(西三4)。
    〔話中之光〕亞當是神用泥土造的(創二7)。我們從前怎樣如同亞當有罪、會死,現今既已成為屬乎基督的,也必怎樣如同基督復活、榮耀。

【林前十五49】「我們既有屬土的形狀,將來也必有屬天的形狀。」
    〔文意註解〕「我們既有屬土的形狀,」指我們既從亞當的生命承受了屬土的形狀。
          「將來也必有屬天的形狀,」指我們將來也要從基督的生命承受屬天的形狀。

【林前十五50】「弟兄們,我告訴你們說,血肉之體不能承受神的國,必朽壞的不能承受不朽壞的。」
    〔文意註解〕「血肉之體不能承受神的國,」我們必須重生得著神的生命,才能進神的國(約三3,5)。
          「必朽壞的不能承受不朽壞的,」那為我們存留在天上的基業,乃是不能朽壞、不能玷污、不能衰殘的(彼前一4),必須在不朽壞的的身體──復活的身體裏,才能承受。

【林前十五51】「我如今把一件奧祕的事告訴你們:我們不是都要睡覺,乃是都要改變,」
    〔文意註解〕「我們不是都要睡覺,」意指我們不是都要死,因為主再來的時候,有些信徒將會活著被提(帖前四17)。
          「乃是都要改變,」當主再來的時候,無論是死了或是活著的信徒,都要改變形體。

【林前十五52】「就在一霎時,眨眼之間,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因號筒要響,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我們也要改變。」
    〔文意註解〕「就在一霎時,眨眼之間,」指身體的改變是忽然成就,而不是漸漸成就的。
          「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當主再來時,有神的號筒要吹響(帖前四16;太廿四31)。
          「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我們也要改變,」指身體的改變是在復活之際發生的。
    〔話中之光〕被提不是一件歷史上所忽然發生的,乃是逐漸的一天一天走到被提的地步。這裏所說的一眨眼之間的改變,是指著身體說的,不是指著生命說的。被提是同行,不是飛。是與主同行到榮耀裏。一個基督徒在主裏的經歷是連環的,是死,而活,而被提。一環過一環,至終走到榮耀。多少時候,一件事是頂難順服的;但是多一次的死,主的生命就多一次的充滿,被提也進了一步。

【林前十五53】「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變成:原文是穿;下同)不朽壞的,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
    〔文意註解〕「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不朽壞的,」『變成』當譯作『穿』;復活的人帶來一個靈性的身體,活著的信徒神給他一個靈性的身體,一穿上就立刻改變了。
          「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

【林前十五54】「這必朽壞既變成不朽壞的,這必死的既變成不死的,那時經上所記『死被得勝吞滅』的話就應驗了。」
    〔文意註解〕「那時經上所記,」下面一句話是按精義引自賽廿五8。
          「死被得勝吞滅的話就應驗了,」『得勝』原文為名詞,即『勝利』,指基督救贖功勞的勝利,就是十字架救恩要勝過死亡。這個豫言最終要完滿的應驗在主再來、信徒復活之時。

【林前十五55】「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裏?死啊!你的毒凢在哪裏?」
    〔文意註解〕「死啊,」『死』原文為『哈底斯』,意即『看不見的世界』。
          「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裏?…你的毒凢在哪裏?」這是向死亡誇勝的宣告。
    〔話中之光〕我們所等候的並不是死,我們所等候的乃是那早晨――復活的早晨。

【林前十五56】「死的毒凢就是罪,罪的權勢就是律法。」
    〔文意註解〕「死的毒凢就是罪,」指死亡是藉著罪惡陷害世人,所以罪是死的毒鈎。
          「罪的權勢就是律法,」指罪是藉著律法引動私慾叫人犯罪(參羅七8),然後又藉著律法定違犯律法的人為罪(約壹三4),最後藉著律法殺死人(羅七11),所以說罪的權勢就是律法。

【林前十五57】「感謝神,使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
    〔原文直譯〕「感謝神,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賜給我們得勝。」
    〔文意註解〕得勝是神預備的一件東西來賜給我們的。我們的得勝,是白白得來的,不是自己用力賺來的。我們有個頂大的錯誤思想,就是以為得救是白白得來的,而得勝卻靠自己。
    〔話中之光〕(一)罪仗著律法的權勢,把人鉤入死亡中(56節);但讚美主,復活的基督把這一切都摧毀了!因此我們若還活在律法之下,以致被罪鉤入死中,那是何等愚昧!我們若活在復活的基督裏,就能歡然誇耀說,『感謝神,使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
          (二)這裏前兩節(55~56節)說到罪,說到律法,說到死,然後下文就說神把得勝賜給我們。得勝,不只勝過罪,也勝過律法;不只勝過律法,也勝過死亡。這裏有一個福音,就是神把得勝賜給我們每一個人。

【林前十五58】「所以,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裏面不是徒然的。」
    〔文意註解〕「所以,我親愛的弟兄們,」『所以』乃因為:(1)主已經為我們復活了;(2)我們已有必定復活和身體改變的盼望。
          「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既然:(1)基督已經復活了,故務要在信仰上堅固,不可搖動,接納死人不復活的異端;(2)我們對將來滿有盼望,故要在事奉上堅固,不可搖動,失去熱心和愛心。
          「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裏面不是徒然的,」我們既知道主會記念我們今日為祂所擺上的工夫,便當抓住機會,竭力多作主工,因為作工的果效會隨著我們(啟十四13),將來必要從主得著賞賜。
    〔話中之光〕(一)保羅對於弟兄姊妹的勸勉,最終歸結在兩點上:(1)要靠主『堅固不可搖動』;(2)對工作要『常常竭力多作主工』。這兩件事都有永遠的價值。
          (二) 『所以…你們務要堅固…多作主工…不是徒然』。這『所以』就是說出,我們能以堅固不動,我們的勞苦作工不致徒然,其根本都是在於復活的基督。基督乃是我們站住的原因,基督乃是我們勞苦的價值。

叁、靈訓要義

【復活的理論】
    一、主復活了是教會所公認的信仰(1~11節)
    二、如無復活的事,主未必復活,那真是不堪設想了(12~19節)
    三、主復活了,我們就必復活動力20~28節)
    四、我們有復活,就不怕死(29~34節)
    五、復活後的更美(35~57節)
    六、要勞苦為主,因為我們有盼望(58節)

【基督復活與我們基督徒的關係】
    一、基督復活是我們傳揚的中心(12,14節上)
    二、基督復活是我們信心的中心(14節下,17節上)
    三、基督復活是我們見證的中心(15節)
    四、基督復活使我們得以脫罪(17節下)
    五、基督復活使我們對來生有盼望(19節)
    六、基督復活是我們人生的意義(32節)
    七、基督復活是我們事奉的動力(58節)

【基督徒今日的肉身和將來復活身體的對照】
    一、必朽壞的――不朽壞的(42節)
    二、羞辱的――榮耀的(43節上)
    三、軟弱的――強壯的(43節下)
    四、屬血氣的――屬靈的(44節)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哥林多前書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哥林多前書提要」末尾處

本查經注釋是出自《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查經資料大全》http://www.ccbiblestudy.org/index-T.htm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