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32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馬太福音】第十四章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7-7-25 11:27:2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壹、內容綱要

【人們對君王的認識】
    一、施洗約翰殉難──希律憑傳言而認識基督(1~12節)
    二、五餅二魚──信徒憑順從主話而認識基督(13~21節)
    三、耶穌履海──彼得憑眼見而認識基督(22~33節)
    四、摸主得癒──眾人憑接觸而認識基督(34~36節)

貳、逐節詳解

【太十四1】「那時,分封的王希律,聽見耶穌的名聲」
    ﹝背景註解﹞「分封的王」指管理四分之一地區的統治者;「希律」是大希律(太二1)的四個兒子之一,又名希律安提帕,從主前四年至主後卅九年,統治加利利和比利亞(約但河東南部)。
    ﹝文意註解﹞「那時」就是主耶穌被自己家鄉的人厭棄之時(太十三54,57)。
    ﹝靈意註解﹞「分封的王希律」希律作王是羅馬皇帝封他的,所以他是豫表世界在屬神的子民中間掌權。
    ﹝話中之光﹞(一)當主被祂自己家鄉的人棄絕時,也就是神的子民不讓神掌權之時,世界就取代了神的地位,在神的子民中間掌權。
          (二)『希律』是異教徒、政治家(「分封的王」)和罪人的典型人物,他代表不信的外邦人,乃根據別人的傳言(「聽見耶穌的名聲」)來認識主耶穌。

【太十四2】「就對臣僕說:『這是施洗的約翰從死裏復活,所以這些異能從祂裏面發出來。』」
    ﹝原文字義﹞「臣僕」男童;「發出來」運行出來,發動顯出。
    ﹝文意註解﹞「這是施洗的約翰從死裏復活」施洗約翰被關在監裏並被殺的經過,就記在下文三至十二節。
    ﹝話中之光﹞(一)世人不認識基督,因為他們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林後四4),而活在黑暗裏面。
          (二)異教徒迷信靈界的事,以為耶穌不過是許多行異能者之一(「異能從祂裏面發出來」),並不認識祂是真神獨一的兒子。
          (三)單單行異能,仍不能叫人認識真神(參太七22~23)。

【太十四3】「起先希律為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羅底的緣故,把約翰拿住鎖在監裏。」
    ﹝背景註解﹞『腓力』是希律的同父異母兄弟,又稱希律腓力一世,他沒有作王,住在羅馬。『希羅底』是大希律的孫女,先嫁給在羅馬的叔父腓力,後改嫁另一叔父希律安提帕。
    ﹝話中之光﹞(一)異教徒表面上看似敬畏有神奇能力的人(施洗約翰所代表的),實際上他們的神就是自己的肚腹(腓三19)。所以無論是誰,若不能幫助他們來滿足其欲望,反而在那裏攔阻的,便要遭受其壓制(「拿住鎖在監裏」)。
          (二)希律代表羅馬政權──當時在地上最主要的政治體系──滿了邪惡、腐敗和黑暗;政治家表面上是為民服務,但實際上往往把一己的利益置於人民之上,並利用權柄排除異己。

【太十四4】「因為約翰曾對他說:『你娶這婦人是不合理的。』」
    ﹝原文字義﹞「不合理」不合法,不合規矩。
    ﹝背景註解﹞根據摩西的律法,若兄弟猶在,與兄弟的妻子結婚是屬被禁之列(參利廿21)。
    ﹝話中之光﹞(一)新約的信徒雖然不再在律法的規條之下(西二20~21),但行事仍須循規蹈矩(西二5;林前十四40)。
          (二)信徒行事不只講究在人面前合理不合理,更重要的是要凡事酌量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參徒四19)。

【太十四5】「希律就想要殺他,只是怕百姓;因為他們以約翰為先知。」
    ﹝話中之光﹞(一)政治家慣常的作法就是排除異己(「殺他」),而他們惟一的顧忌乃是民意和民心(「怕百姓」),他們的眼中並不怕神(羅三18)。
          (二)人們作事總有一些顧忌(「怕」),這些顧忌叫人不能隨心所欲(「想要」)的去行;我們受限制總是好的,否則就會任意妄為(參詩十九13)。

【太十四6】「到了希律的生日,希羅底的女兒,在眾人面前跳舞,使希律歡喜。」
    ﹝背景註解﹞根據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考證,「希羅底的女兒」的名字是撒羅米,她此時正值荳蔻年華,舞姿曼妙誘人;她後來嫁給統治北部地區的另一叔祖,就是希律腓力二世(腓力一世的同父異母兄弟)。
    ﹝話中之光﹞(一)過「生日」代表記念自己,高舉自己;「跳舞」代表放縱肉體的情慾。人在這種光景之下,最容易作出自陷於錯誤之事──起誓,殺約翰(參7~10節)。
          (二)過生日是記念肉身生命的來源和開始,按靈意就是思念肉體;體貼肉體乃是與神為仇,其結果帶來死亡(羅八6~7)。
          (三)本節是聖經中惟一作生日之處,可見作生日不十分好,易出事情;因人的歡樂,罪最容易進來。

【太十四7】「希律就起誓,應許隨她所求的給她。」
    ﹝原文字義﹞「起誓」用誓言提出,伴隨著誓言(原文是兩個字);「應許」保證,承認,宣告,表白。
    ﹝話中之光﹞(一)人「起誓」後就由不得自己。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僕,不得自由(約八34)。
          (二)俗云:『得意忘形』;當人歡樂至極時,最容易失去自制。
          (三)人不能憑自己的力量克制肉體,因為肉體不受約束。

【太十四8】「女兒被母親所使,就說:『請把施洗約翰的頭,放在盤子裏,拿來給我。』」
    ﹝文意註解﹞「盤子」一種木製的扁平盤子,用來盛肉款客。

【太十四9】「王便憂愁,但因他所起的誓,又因同席的人,就吩咐給她。」
    ﹝話中之光﹞(一)人隨肉體的情慾行事,第一個結果乃是「憂愁」──良心不安。
          (二)信徒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但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林後七10)。
          (三)希律因冒失開口而憂愁;說話一不小心,自己可能會成為第一個被自己話語套住的人(「因他所起的誓」)。
          (四)希律因愛面子(「因同席的人」),就不顧天良(「憂愁」)。愛說大話的人,相當在意自己的面子;愛面子的人,常常一誤再誤。

【太十四10】「於是打發人去,在監裏斬了約翰;」
    ﹝話中之光﹞(一)思念肉體的就是死(羅八6)。希律殺主的見證人(約翰),就是與生命的主隔絕,其結果就是帶進死亡(永遠滅亡)。
          (二)希律原先因怕百姓而不敢殺約翰(參5節),現在因放縱情慾而無所顧忌,可見情慾會使人失去理性。

【太十四11】「把頭放在盤子裏,拿來給了女子;女子拿去給她母親。」
    ﹝話中之光﹞(一)一個女孩子端著一個血淋淋的人頭交給她母親,母女兩人竟然若無其事!可見情慾也會使人膽大包天。
          (二)這事說出希律娶希羅底,不單是因希律喜歡她,並且她也喜歡希律,兩人一起犯下傷風敗俗的事;又因遭施洗約翰責備,希羅底憎恨在心,伺機殺人滅口。希羅底十足顯出一個蛇蠍女人的本相。
          (三)信徒不要在別人的罪上有分,要保守自己清潔(提前五22);一旦不小心,在別人的罪上有分,便容易和別人同心敵擋真道。

【太十四12】「約翰的門徒來,把屍首領去,埋葬了;就去告訴耶穌。」
    ﹝話中之光﹞(一)約翰的門徒跟隨他們的先生已經有相當長的時間,他們和先生之間的情感可想而知。他們的先生被人殺死,他們怎能不傷心悲痛呢?但聖經並沒有記載他們整天哭泣,也沒有記載他們逢人訴說希律的不是,而只記載他們所作的兩件事:(1)來把屍首領去埋葬了;(2)去告訴耶穌。可見這兩件事相當重要。
          (二)『埋葬屍首』意即掩蓋受人虧待的證據;「去告訴耶穌」意即單單向主傾吐自己的苦處。這兩項是基督徒處世為人的原則。
          (三)最沒有用處的是望著屍首整天悲傷;當我們遭遇悲痛的事時,可以到主面前去告訴祂,就必得主的安慰。
          (四)無論你把甚麼事來告訴主耶穌,祂都肯聽;祂能與每一個人表同情,祂看顧每一個人的事,祂背負你一切的憂愁。

【太十四13】「耶穌聽見了,就上船從那裏獨自退到野地裏去;眾人聽見,就從各城裏步行跟隨祂。」
    ﹝文意註解﹞「退到野地裏去」就是在伯賽大城外的荒野(參路九10)。
    ﹝話中之光﹞(一)主「獨自退到野地裏去」,是為親近神;我們也應當常有退到隱蔽之地去禱告的經歷(參太六6)。
          (二)羔羊的腳蹤總是「退」的;不過,祂越退越有人跟從,甚至「步行」──出代價「跟隨祂」。
          (三)人既屬乎肉體,神的靈就不永遠與他相爭(創六3原文)。主耶穌的「退」,說出了祂對不認識祂的人的態度。

【太十四14】「耶穌出來,見有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治好了他們的病人。」
    ﹝話中之光﹞(一)人雖棄絕主,但主始終對人以憐憫為懷。
          (二)主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四15~16)。

【太十四15】「天將晚的時候,門徒進前來說:『這是野地,時候已經過了;請叫眾人散開,他們好往村子裏去,自己買喫的。』」
    ﹝文意註解﹞「天將晚的時候」猶太人有兩個傍晚,第一個傍晚是從下午三時開始,第二個則在下午六時日落之後開始:本節指第一個傍晚,第廿三節則指第二個。
    ﹝話中之光﹞(一)時間是「天將晚」,地處荒郊「野地」,「眾人」的需要又是那般龐大;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常會遭遇如此的困境,解決的辦法是「進前來」告訴主,但不要自己出主意。
          (二)「請叫眾人散開」就是叫眾人離開主,我們也常有這種口吻;「自己買吃的」這是不負責任的態度。
          (三)門徒建議「叫眾人散開」,「自己買吃的」,乃因不認識豐滿的基督,祂能應付人所有的需要;不認識主的人,總叫人靠自己。

【太十四16】「耶穌說:『不用他們去,你們給他們喫罷。』」
    ﹝話中之光﹞(一)主說:「你們給他們吃罷!」主這話是要逼門徒們轉向祂,而認識並經歷這位滿有憐憫和能力的主。
          (二)「你們給他們吃罷!」主這話也表明門徒有東西可以給人吃,只是他們不知道而已;主在供給眾人之前,總是先供給親近祂的人。
          (三)叫人去『自己買吃的』(15節),這是律法的原則,必須靠行為才得享受;「你們給他們吃罷!」這是恩典的原則,不須靠行為就得白白的享受。
          (四)信徒若愛主,總得照顧並餵養主的小羊(約廿一15~17)。

【太十四17】「門徒說:『我們這裏只有五個餅、兩條魚。』」
    ﹝靈意註解﹞「五個餅、兩條魚」象徵我們手中有限的財物、能力、智慧、體力等。
    ﹝話中之光﹞(一)我們手中所有的,極其有限,似乎不足以應付眼前龐大的需要。
          (二)信徒須認識自己的無有,才能轉而信靠那『使無變為有』的神(羅四17)。

【太十四18】「耶穌說:『拿過來給我。』」
    ﹝話中之光﹞(一)我們手中所有的東西,在給別人(16節)之前,必須先「拿來給我(主)」──奉獻給主,才有屬靈的價值。
          (二)我們僅有的一點點東西,若保留在自己手中,就甚麼也不是;但若奉獻到主的手中,就要成為多人的祝福。

【太十四19】「於是吩咐眾人坐在草地上;就拿著這五個餅、兩條魚,望著天,祝福,擘開餅,遞給門徒;門徒又遞給眾人。」
    ﹝原文字義﹞「坐」斜臥,斜靠。
    ﹝靈意註解﹞「坐在草地上」象徵停止自己的掙扎努力,安息於主的腳前(參路十39)。
          「五個餅、兩條魚」象徵信徒對基督死而復活之生命的經歷所得。
          「望著天,祝福」表明神是一切供應的源頭。
          「擘開餅」象徵十字架的破碎。
    ﹝話中之光﹞(一)『你們給他們吃罷』(16節),『拿過來給我』(18節),「遞給門徒」,「門徒又遞給眾人」(本節),這四個「給」的次序太好了,豐滿供應的路就在於此。
          (二)要享受主,必須先安靜(「坐」)下來。
          (三)餅若保守完好,就不能供應別人的需要;餅擘得越碎,就越使多人得著飽足。
          (四)信徒若愛惜自己的魂生命,不肯被主擘開,就毫無功用可言。
          (五)「遞」字說出信徒不過是作主的管道,傳遞主的供應而已。
          (六)門徒們傳遞出去(「門徒又遞給眾人」),是根據從主接受進來(「遞給門徒」);主先讓我們經歷祂的生命,然後我們才能將祂的生命供應給別人。
          (七)我們每一次從主所得的經歷,雖然只有一點點,但我們不可將它埋沒,而要學習與眾人分享。

【太十四20】「他們都喫,並且喫飽了;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
    ﹝文意註解﹞「籃子」指猶太人隨身攜帶,可掛在臂上用作盛載食物和雜物的器具。
    ﹝靈意註解﹞本節表明主豐滿的供應:
                1.「他們都吃」──人人都可享受祂。
                2.「吃飽了」──能叫人飽足。
                3.「剩下的零碎」──供應綽綽有餘。
                4.「裝滿了十二個籃子」──『十二』代表完滿,祂的供應完滿無缺。
    ﹝話中之光﹞(一)五餅二魚何其有限,如果捨不得為主擺上,恐怕連自己都不夠用;但一經獻在主的手中,經主祝福,就會產生豐盈的後果。
          (二)收拾零碎表明我們應當愛惜主的恩典,不可糟蹋,而應保存多餘的恩典,以備日後不時之需。
          (三)當我們學會將基督測不透的豐富供應給別人時,就要看見,我們自己所收回來的(「裝滿了十二個籃子」),要比所擺上的(『五個餅、兩條魚』)多得多。

【太十四21】「喫的人,除了婦女孩子,約有五千。」
    ﹝背景註解﹞依照猶太人的規矩,在公共場合,不准婦女和小孩子與男人一同進食,因此婦孺另聚一處領受餅和魚,人數不詳。
    ﹝靈意註解﹞吃的人約有五千,『五』在聖經中表徵負責,故本節象徵主負責供應人一切的需要。
    ﹝話中之光﹞別處聖經記載二十個餅只飽一百人(王下四42~44),七個餅幾條小魚飽四千人(太十五32~39);本處是餅最少,但吃飽的人最多,原因是此處的餅擘得碎。可見不在乎餅的多少,乃在乎擘得碎不碎,越碎就越能供應多人的需要。

【太十四22】「耶穌隨即催門徒上船,先渡到那邊去,等祂叫眾人散開。」
    ﹝靈意註解﹞「催門徒上船」象徵主要我們信徒活在教會中。
          「渡到那邊去」意指信徒在地上不過是客旅,正在到天上更美家鄉的旅途中(來十一13~16)。

【太十四23】「散了眾人以後,祂就獨自上山去禱告;到了晚上,只有祂一人在那裏。」
    ﹝靈意註解﹞「祂就獨自上山去禱告」象徵主耶穌是升入高天尊榮的大祭司(來四14),在神面前為我們代禱(來七25)。
          「到了晚上」指現在是黑夜已深,白晝將近的時候(羅十三12)。
    ﹝話中之光﹞(一)無論我們的事工多忙,但總不能因此停止「禱告」;作神的工不能代替禱告,惟有與神親近才能作好神的工。
          (二)我們不但須要和眾聖徒一起禱告追求(提後二22),也要常有「獨自」安靜禱告的時候。
          (三)主的同在有明顯的一面(13~21節),也有隱藏的一面(22~26節)。

【太十四24】「那時船在海中,因風不順,被浪搖撼。」
    ﹝靈意註解﹞『海』象徵我們今天所處的世界;『風浪』象徵黑暗的權勢在環境中所興起的試探和難處。
    ﹝話中之光﹞(一)教會在地上,難免會遭受仇敵的攻擊與攔阻。
          (二)信徒在世上一帆風順,並非正常,反而叫我們不能經歷在主裏面的平安(參約十六33)。

【太十四25】「夜裏四更天,耶穌在海面上走,往門徒那裏去。」
    ﹝背景註解﹞根據羅馬計時法,夜間共分四更:(1)晚間六時至九時;(2)晚間九時至半夜;(3)半夜至凌晨三時;(4)凌晨三時至六時。故此處「四更天」即指凌晨三時至六時。
    ﹝話中之光﹞(一)環境越是黑暗(「夜裏四更天」)的時候,也就是我們遇見主(或說主來遇見我們)的時候。
          (二)復活升天的基督,超越過罪惡、死亡、世界、撒但,以及一切的難處(「耶穌在海面上走」)。
          (三)教會要從今世渡到永世去,而我們的主也正要來迎接我們。這一位為教會禱告、看顧教會的主,是走在風浪之上的主。祂遠超一切執政的、掌權的,萬有都在祂的腳下(弗一21~22)。

【太十四26】「門徒看見祂在海面上走,就驚慌了,說:『是個鬼怪。』便害怕,喊叫起來。」
    ﹝話中之光﹞我們因著不夠認識主,看見了主新奇的作為(「祂在海面上走」),就會害怕,甚至以為是出乎魔鬼的(以為「是個鬼怪」)。所以不要因著傳統的思想,老舊的觀念,對前所未有的事驟下斷語;但等主親自說話表白(27節),一切就都清楚了。

【太十四27】「耶穌連忙對他們說:『你們放心;是我,不要怕。』」
    ﹝文意註解﹞「你們放心;是我,不要怕」『是我』直譯是『我是』,神的名字是『我是那我是』(出三14原文);主耶穌一說『我就是』,人就退後倒在地上(約十八4~5),因為祂就是神。
    ﹝話中之光﹞(一)信徒只要有主(神)同在,就可以放心,不用懼怕。
          (二)我們在一切逆境中,只要有主的話,就能夠得著安慰。真求主常賜給我們『一句話』(太八8),就足夠應付我們的需要。

【太十四28】「彼得說:『主,如果是你,請叫我從水面上走到你那裏去。』」
    ﹝靈意註解﹞「請叫我...」彼得在這裏的話象徵信徒的禱告。
          「從水面上走到你那裏去」表徵渴望被提與主同在。
    ﹝話中之光﹞(一)我們跟從主,雖是出於主的呼召,但也須自己有跟從主的心願與禱告。
          (二)「請」字表明彼得順服的心志:若無主的吩咐,自己決不妄動。

【太十四29】「耶穌說:『你來罷。』彼得就從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穌那裏去;」
    ﹝靈意註解﹞「彼得」在此也代表一班得勝的信徒,因著在禱告中(『請叫我』)得到主的話(「耶穌說」),就有力量過被提超越的生活,勝過世界、罪惡、死亡、鬼魔等(「在水面上走」),逐步去迎見主(「要到耶穌那裏去」)。
    ﹝話中之光﹞(一)主並沒有責備彼得的請求,可見憑信心走在海面上,超越環境的艱難險阻,正是我們信徒應該學習的功課。
          (二)待在船中,代表教會團體的信心;走在海面上,代表個人的信心。團體的信心容易,個人的信心難;兩樣的信心都該有。
          (三)我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能更顯寶貴(彼前一7)。
          (四)「你來罷」這是主話的應許。我們若沒有主的應許,千萬不可以作冒險的事;但若有了主的話,而仍躊佇不前,就是不信。
          (五)只要你敢相信主的話,主就必負責履行祂話的信實。
          (六)沒有一個天然的生命能在海面上行走,必須有天上的生命能力在提著他;我們若真是等候將來被提到空中與主相遇(帖前四17),今天就須要追求過被提的生活。

【太十四30】「只因見風甚大,就害怕;將要沉下去,便喊著說:『主阿,救我。』」
    ﹝話中之光﹞(一)凡對主的信實不夠認識的信徒,就會缺乏信心來持定主的話(『你來罷』,29節),一看環境(「見風甚大」),裏面便動搖起來(「就害怕」),當然外面的情況也就更惡劣(「將要沉下去」)。但我們在軟弱中若呼求:「主阿,救我!」就必蒙主拯救。
          (二)在基督徒的實際經歷中,信心往往和眼見不一致,互相矛盾;所以我們行事為人總要憑著信心,不可憑著眼見(林後五7)。
          (三)真正的信心是持續不斷的信靠,不只走第一步,而應憑信心一步步的走下去(參來十一8)。

【太十四31】「耶穌趕緊伸手拉住他,說:『你這小信的人哪,為甚麼疑惑呢?』」
    ﹝話中之光﹞(一)主先伸手拉住彼得,然後才責備他。主帶領我們的原則乃是:先用油,後用酒(路十34);先供應,後對付。
          (二)「小信」是看環境的信心,因為一看環境,就會產生「疑惑」;真正的信心,只仰望神的應許能力,而不看環境。
          (三)正常時,主有話帶領(『你來罷』),可憑以往前;軟弱時,主會「伸手拉住」,可足以投靠。主的帶領和保守,何等全備,何等穩妥!
          (四)彼得因相信主的話,就有了一段得勝的經歷(行走在水面上),並且也經歷主的拯救;膽敢實驗主話的人,比別人更多經歷並享受主救恩的大能。

【太十四32】「他們上了船,風就住了。」
    ﹝話中之光﹞(一)只要有主在船上(教會中),一切的風浪就都要過去。
          (二)主顧念我們這些奔走天路的旅客,常親自來引領我們度過難關。

【太十四33】「在船上的人都拜祂說:『你真是神的兒子了。』」
    ﹝話中之光﹞(一)門徒所經歷的一切事故,乃為認識祂「真是神的兒子」。神在環境中,以及在我們身上的一切作為,尤其是讓我們軟弱、失敗,都是為叫祂兒子基督得著彰顯。
          (二)每次教會經歷苦難,多少總會增加一些對主的認識和經歷。

【太十四34】「他們過了海,來到革尼撒勒地方。」
    ﹝原文字義﹞「革尼撒勒」王子的花園。
    ﹝文意註解﹞加利利海(太四18),又稱革尼撒勒湖(路五1),故「革尼撒勒地方」或係指加利利海西邊近北端的一片平原。
    ﹝靈意註解﹞「革尼撒勒地方」豫表神的樂園。本節象徵當主再來時,要帶領我們信徒進入千年國度。

【太十四35】「那裏的人,一認出是耶穌,就打發人到周圍地方去,把所有的病人,帶到祂那裏;」
    ﹝靈意註解﹞當主再來時,認識主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賽十一9);人人都要認識祂是『耶和華救主』(「耶穌」的原文字義)。

【太十四36】「只求耶穌准他們摸祂的衣裳繸子,摸著的人,就都好了。」
    ﹝靈意註解﹞當主再來時,凡來到祂面前,憑信接觸主(「摸祂的衣裳禭子」)的人,都要經歷祂醫治的權能(參太八16~17)。

叁、靈訓要義

【希律的不安(1~12節)】
    一、不安而求道(因為犯了罪)
    二、求道又不安(因罪受責又不悔改)
    三、不安又背道(殺了施洗約翰)
    四、背道更不安(良心受控告)

【五餅二魚】
    一、奉獻給主──「拿過來給我」(18節)
    二、經過主的祝福──「望著天祝福」(19節)
    三、被主十字架破碎──「擘開」(19節)
    四、作主管道──「遞給門徒,門徒又遞給眾人」(19節)
    五、供應有始有終──「他們都吃,並且都吃飽了」(20節)
    六、不可糟蹋主的恩典──「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20節)
    七、恩典豐滿有餘──「裝滿了十二個籃子」(20節)

【主與我們之間的關係】
    一、門徒上船要渡到那邊去(22節)──信徒在教會中遵照主的吩咐,一同奔走屬天的路途,要從今世渡到永世裏去
    二、祂獨自上山禱告(23節)──主現今在天上作大祭司,在神面前為我們代禱(來七25)
    三、船在海中,因風不順,被浪搖撼(24節)──教會在世界裏遭受苦難與迫害;一面是撒但興風作浪,要攔阻教會往前;一面也是主的命定,好叫我們更多經歷並認識祂
    四、夜裏四更天,耶穌往門徒那裏去(25節)──主是在一切之上的主宰,祂即將再來迎接我們
    五、彼得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穌那裏去(29節)──得勝者要被提見主
    六、一與主相遇,風就止住了,大家衷心敬拜(32~33節)

【馬太十四章裏的基督】
    一、被棄的基督(1~12節)
    二、滿足人需要的基督(13~21節)
    三、升天代禱的基督(22~23節)
    四、拯救遭難信徒的基督(24~33節)
    五、榮耀的基督(34~36節)

【千年國度的小影】
    一、屬主的人都來到神的樂園裏──「來到革尼撒勒地方」(34節)
    二、認識主的知識要充滿遍地──「認出是耶穌」(35節)
    三、享受主醫治的權能──「病人...都好了」(35~36節)

【人對君王的認識】
    一、第一類世人──憑外貌認祂(太十三53~58)
    二、第二類世人──憑傳言認祂(1~12節)
    三、信徒常不夠認識祂的『肯』和『能』(13~21節)
    四、信徒也常不夠認識祂的『超絕』和『信實』(22~33節)
    五、當主再來時,人人都要認識祂(34~36節)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馬太福音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馬太福音提要」末尾處

本查經注釋是出自《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查經資料大全》http://www.ccbiblestudy.org/index-T.htm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