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44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馬太福音】第八章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7-7-25 11:23:3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壹、內容綱要

【君王權能的顯明】
   一、顯明在醫治各種病症上:
        1.醫治長大痲瘋的人(1~4節)
          2.醫治害癱瘓病的人(5~13節)
          3.醫治害熱病的人(14~15節)
          4.醫治被鬼附和一切有病的人(16~17節)
    二、顯明在各樣的境界中:
        1.顯明在人的心中,吸引不同的人跟從祂(18~22節)
          2.顯明在自然界中,平靜風和海(23~27節)
          3.顯明在靈界中,趕逐污鬼(28~34節)

貳、逐節詳解

【太八1】「耶穌下了山,有許多人跟著祂。」
    ﹝文意註解﹞「有許多人跟著祂」跟隨主的人當中絕大多數是出於好奇心(參太七28)。
    ﹝靈意註解﹞「耶穌下了山」主下山象徵君王的降卑俯就,從天上來到了地上。
    ﹝話中之光﹞(一)屬天的王降卑俯就祂的百姓(「下了山」),使我們這不堪不配的人,也得以蒙受祂豐滿的恩典。
          (二)主的話中有權柄(太七29),因此「有許多人跟著祂」。

【太八2】「有一個長大痲瘋的來拜祂,說:『主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
    ﹝文意註解﹞本節原文在開頭有『看哪!』一詞,表示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事例。
          「來拜祂」這個謙卑俯伏的舉動,表示他認識主的權柄。
          「主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這話說出他一面認識自己的敗壞,需要得著醫治;另一面他也認識主的能力,可以叫他得著醫治。
    ﹝靈意註解﹞「有一個長大痲瘋的」跟據舊約聖經的事例,『長大痲瘋』與背叛權柄和不聽從命令有關(參民十二1~10;王下五19~14),所以那個長大痲瘋的,乃是豫表悖逆的百姓,就是以色列人(羅十21)。
          在聖經裏面,『大痲瘋』豫表人污穢的罪:
                1.它是從裏面發出來的,表徵罪是出於人的天性。
                2.它是不易醫治的,表徵罪性難改。
                3.它是容易傳染的,表徵罪具有傳染性。
                4.它會使人變作腥臭腐爛至死,表徵罪的污穢可憎,結局悲慘可怕。
    ﹝話中之光﹞(一)我們人的肉體和天然本性,滿了罪污,時常頂撞神,在神的眼中看,都是「長大痲瘋的」。
          (二)本節啟示給我們罪人得醫治的條件:
                1.要認識自己的敗壞無救。
                2.向主俯伏,承認自己的罪。
                3.相信主有醫治的能力。
                4.求主耶穌。
          (三)我們必須先從自己的寶座上下來,帶著謙卑的心來到主面前(「來拜祂」),才能經歷主的權能。
          (四)許多時候我們相信主「必能」,但不敢相信主「肯」;信徒不但要相信主的能力,也要相信主的愛心。
          (五)主的「能」是能力的問題,主的「肯」是旨意的問題;主的能力是受祂旨意所支配的。

【太八3】「耶穌伸手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吧!』他的大痲瘋立刻就潔淨了。」
    ﹝文意註解﹞「耶穌伸手摸他」通常人不可接觸痲瘋病者,以免沾染不潔,但主耶穌反其道而行,是要把潔淨帶給對方。
          「我肯」原文『我是肯』或『我確實肯』,這話表明主不僅是有能力醫治人,並且祂的心是『十分願意』的。
    ﹝靈意註解﹞「耶穌伸手摸他」主伸手摸他是身體直接的接觸,象徵主道成肉身來到猶太人中間,是猶太信徒所聽見、所看見,親眼看過,親手摸過的(約壹一1)。
    ﹝話中之光﹞(一)主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來四15),同情我們的疾苦;祂喜歡進到我們的感覺裏面(「伸手摸他」),與我們表同情。
          (二)『摸,』在聖經裏代表聯合;主這位屬天的大醫生,乃是藉著與我們聯合,從我們的裏面醫治我們。
          (三)主說「我肯」;在主的心裏有我們罪人的地位,祂並且也進到我們罪人的感覺裏面,對我們的痛苦,感同身受。
          (四)主不僅用口說我肯,並且用手摸他,表示主是完全的肯;人若沒有得著主的救恩,原因不是主不肯,乃是人沒有信心,不肯到主面前來。
          (五)「你潔淨了吧!」主的話中有能力,祂的話一出口,就必產生功效。
          (六)主的工作大部分是用話語命令來成功的;我們若要與主同工,首先必須得著主的話。

【太八4】「耶穌對他說:『你切不可告訴人,只要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獻上摩西所吩咐的禮物,對眾人作證據。』」
    ﹝背景註解﹞按舊約的律法,痲瘋病患得痊癒後,要去給祭司察看,經祭司認定已潔淨後,他就可以獻祭;既獻了祭,就在眾人面前有了見證,成了一件推不翻的事實了(利十四2~20)。
    ﹝文意註解﹞「你切不可告訴人」這是因為主知道人心裏所存的(約二25),祂不願意人因著不良的動機而來跟隨祂。
          「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獻上摩西所吩咐的禮物」這是因為當時還是過渡時期,還未正式進入恩典時代中(因主耶穌尚未釘死十字架、完成救贖大工),所以猶太信徒仍須按照舊約律法的規條行事。
          「對眾人作證據」證明病者已經痊癒,可恢復與人正常交往。
    ﹝靈意註解﹞「獻上摩西所吩咐的禮物」這『禮物』乃是豫表基督,祂自己是罪人得以被神悅納的憑據(參來九9,14,24~28)。
    ﹝話中之光﹞(一)屬天的人不喜歡顯揚(「不可告訴人」),而喜歡隱藏。
          (二)主耶穌並非完全不顧律法上的義(太三15)。信徒不可藉口屬靈,而不理會在人面前作合理合法的見證(「對眾人作證據」)。
          (三)我們得救以後,要繼續不斷的藉著獻上基督,彰顯基督,來討神的喜悅。

【太八5】「耶穌進了迦百農,有一個百夫長進前來,求祂說:」
    ﹝文意註解﹞「百夫長」是當時羅馬軍隊的一種官銜,轄管一百個兵卒。
    ﹝靈意註解﹞這裏的「百夫長」豫表外邦人信徒。
    ﹝話中之光﹞(一)救恩是先臨到猶太人,後臨到外邦人(參徒三26;十三46;羅一16;十一11)。
          (二)「進前來」和「求祂」乃是我們得享主救恩的必要條件。

【太八6】「『主啊,我的僕人害癱瘓病,躺在家裏,甚是疼苦。』」
    ﹝靈意註解﹞「癱瘓病」患者在行動上心有餘而力不足,故它象徵世人無力行善(羅七18),不能遵行神的旨意。
    ﹝話中之光﹞(一)「主阿,我的僕人」這是在為別人代求;神的兒女應當顧到別人,常常把人帶到神面前來。
          (二)同情屬下的疾苦,為別人代禱,乃是尊崇主者愛人心腸的流露,也是信主之人的最佳榜樣。
          (三)在百夫長的禱告裏,他只是陳明苦狀,並未求主去醫治他的僕人,這表明他認識主的權柄──僕人得著醫治與否,權柄乃在於主。

【太八7】「耶穌說:『我去醫治他。』」
    ﹝原文字義﹞「醫治」服事,照顧,伺候,料理。
    ﹝靈意註解﹞「醫治」象徵拯救。
    ﹝話中之光﹞(一)求者還未信主是否肯,主就說『我肯』(3節);求者還未求主去,主就說「我去」;我們的主從不吝惜施恩,總是主動且積極的施恩。
          (二)百夫長只提他僕人需要醫治,並沒有說他配蒙醫治的理由,主就立刻應允;我們的禱告,只要把事實需要向主訴說,而不必陳明一大堆理由。
          (三)神施給恩典,只根據我們有需要;許多的理由,有時反而成為我們得神恩典的攔阻。

【太八8】「百夫長回答說:『主啊,你到我舍下,我不敢當;只要你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必好了。」
    ﹝文意註解﹞「你到我舍下,我不敢當」一面覺得他不配,另一面他認識主是超越空間的神。
          「只要你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必好了」百夫長實在認識主耶穌的權柄和能力,他知道救主醫治的權能是在祂的話裏,所以他只要主的『一句話』就夠了。
    ﹝話中之光﹞(一)主對我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約六63)。
          (二)主的話裏有權柄(路四32);祂用權能的話托住萬有(來一3)。我們只要得著主的「一句話」,個人或教會一切的難處,就都過去了。
          (三)若不是主的一『摸』(3節),所有的摸都是虛空;若不是主的「一句話」,所有的話語都是枉然。信徒所需要的,乃是主親手的一『摸』和主親口的「一句話」!

【太八9】「因為我在人的權下,也有兵在我以下;對這個說“去!”他就去;對那個說“來!”他就來;對我的僕人說“你做這事!”他就去做。』」
    ﹝文意註解﹞百夫長知道:他只要服從上級,他就有權吩咐下屬。他以這個原則向主祈求。因為他知道主常在天父的權柄之下,故祂當然有神的能力。百夫長也從自己對屬下說話帶著權柄一事,認識到屬天君王的權柄更是在祂的話裏。
    ﹝話中之光﹞(一)你若要當權,就要學習順從。你若完全順服神,神的能力就要進入你的裏面,神的權力就使你可以支配別人。這是得力的條件。
          (二)我們自己先順服主,然後別人才能順服我們。
          (三)本節說出權柄與話語的關係──權柄是話語的後盾,話語是權柄的顯彰。

【太八10】「耶穌聽見就希奇,對跟從的人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麼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中,我也沒有遇見過。」
    ﹝文意註解﹞信心是根據我們對主的認識而有的,因為祂是我們信心的創始成終者(來十二2)。以色列人因不夠認識主耶穌,所以沒有那麼大的信心。
    ﹝話中之光﹞(一)百夫長的信心,是基於他對主權柄的認識;我們若是對主有更深的認識,也就有更大的信心。
          (二)信心是享用屬天權柄的路。人必須用信心才能接通神的權柄,帶下神的能力和祝福。
          (三)「這麼大的信心」表示人對『主的話』有信心,比人對『主親手摸』的信心更大;一般人總是覺得『摸』比『話』更實在,但高層次的信心,乃是只要有主的話即足,根本不必主親自來摸。
          (四)當你認識神的權柄時,你就非常容易相信神的話;對神的話有疑惑的人,乃因對神的權柄認識不夠。

【太八11】「我又告訴你們,從東從西,將有許多人來,在天國裏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
    ﹝文意註解﹞「從東從西,將有許多人」這些人是指外邦人信徒。
          「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他們是以色列人的祖宗,也是信心的見證人(來十一17~21)。
          本節指出將有許多的外邦人,因著信心得有分於屬天的國度,也因著肯讓基督掌權而得享受救恩的筵席。
    ﹝話中之光﹞(一)感謝神,我們從前算不得子民,現在卻作了神的子民;從前未曾蒙憐恤,現在卻蒙了憐恤(彼前二10)。
          (二)古今中外,各地都有人被主興起來,有分於天國。不要以為愛主的人只有你一個。

【太八12】「惟有本國的子民竟被趕到外邊黑暗裏去,在那裏必要哀哭切齒了。』」
    ﹝文意註解﹞「本國的子民」指缺乏信心的猶太人。
          「外邊黑暗」指當人子帶著榮耀的光輝降臨在祂的國裏時(太十六27),凡缺乏信心的人要被趕離祂的面光,不得有分於神國的筵席(路十三27~29)而言。
          「哀哭」指心裏懊悔。
          「切齒」指深切自責。
    ﹝話中之光﹞(一)決定將來後果的,並不是根據我們『從前』的情況,乃是根據我們『現在』的光景。
          (二)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太十九30);我們不要認為從前曾經愛過主就夠了,以免當主再來時懊悔莫及。

【太八13】「耶穌對百夫長說:『你回去吧!照你的信心,給你成全了。』那時,他的僕人就好了。」
    ﹝原文字義﹞「成全」成為,變成,發生。
    ﹝話中之光﹞(一)我們無論求甚麼,只要信,就必得著(太廿一22)。
          (二)「照你的信心,給你成全了。」我們認識並相信主到那裏,就享受主的恩典到那裏。人的信心常是他蒙福的度量;神對人信心的賞賜,是與人信心的大小成正比的。
          (三)「那時」主的話一出口,就立即得著成就;我們只要對主的話有信心,就不必再等待。
          (四)主醫治『大痲瘋』(3節),是除去罪的污穢;主醫治『癱瘓病』,是除去罪的能力。主先醫大痲瘋,後醫癱瘓病;先赦免罪污,後剛強我們。

【太八14】「耶穌到了彼得家裏,見彼得的岳母害熱病躺著。」
    ﹝靈意註解﹞「彼得的岳母」代表猶太人。
          「害熱病」有兩方面的象徵:
                1.指猶太人在將來大災難期中被煎熬,陷在水深火熱之中。
                2.指猶太人為祖宗的遺傳和律法大發熱心(加一14;徒廿一20)。
    ﹝話中之光﹞(一)我們信徒若是熱衷於主之外的事物,卻忽略了主自己,這在神的眼中看來,也是「害熱病」。
          (二)「害熱病」人家不覺得熱,她一個人覺得熱,感覺和別人不一樣;凡是不正常的興奮和熱心,很可能就是「害熱病」。

【太八15】「耶穌把她的手一摸,熱就退了;她就起來服事耶穌。」
    ﹝靈意註解﹞本節象徵當主耶穌再來時,以色列人要被祂的降臨所摸著,因此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羅十一26);他們將要被復興起來,並且服事君王基督。
    ﹝話中之光﹞(一)主的「一摸」(3,15節),解決了所有的問題;若不摸著主或讓主摸著我們,則一切的摸索都是枉然。
          (二)當我們事奉工作的手被主摸著,不正常的熱度退了之後,才能對主有真實的服事。

【太八16】「到了晚上,有人帶著許多被鬼附的來到耶穌跟前,祂只用一句話就把鬼都趕出去,並且治好了一切有病的人。」
    ﹝靈意註解﹞「到了晚上」『晚上』原文是『傍晚』,豫表舊天舊地的末期,就是千年國度時代。那時,基督將要實際地作王掌權(啟廿4),彰顯祂的權能,特別是在趕鬼和醫病這兩件事上,達到極致。所以本節是象徵在千年國度時期,一切在地上的人,將要豫嘗基督來世的權能。
    ﹝話中之光﹞(一)我們身上許多的毛病,都與魔鬼的作弄有關。
          (二)主的「一句話」(8,16節)解決了所有的難處;若不是主的一句話說到我們的裏面,則所有的話語都是枉然。

【太八17】「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說:『祂代替我們的軟弱,擔當我們的疾病。』」
    ﹝文意註解﹞這個豫言引自以賽亞五十三章四節。主第一次的顯現,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並叫我們因祂所受的鞭傷得了醫治(彼前二24)。將來主還要向那等候祂的人第二次顯現,但那時將與罪惡無關,乃是單純為著拯救他們(來九28)。
    ﹝話中之光﹞(一)主在十字架上的救贖大功,不只除去我們的罪惡,並且還使我們經歷祂生命的大能,軟弱變剛強,疾病得醫治。
          (二)主自己就是我們的力量,就是我們的醫治;主的生命在我們裏面越長大,我們就越能勝過軟弱和疾病。

【太八18】「耶穌見許多人圍著祂,就吩咐渡到那邊去。」
    ﹝話中之光﹞(一)我們為主作工,要能拿得起,也能放得下;不要因為工作大有成效,得著很多人,就捨不得「渡到那邊」,離開人群。
          (二)今天信徒在世上乃是客旅,正在渡到那一邊去──天上更美家鄉的過程中(來十一13,16)。
          (三)我們跟從主往前,不是靠自己的力量『游』過去,乃是在恩典的船上「渡」過去。

【太八19】「有一個文士來,對他說:『夫子,你無論往哪裏去,我要跟從你。』」
    ﹝文意註解﹞「有一個文士來」『文士』就是舊約聖經學者;他不是蒙主呼召,而是自發自動的前『來』。
          「我要跟從你」他可能是因見到主耶穌會醫病趕鬼,想要從祂得些神奇的能力,期在宗教界中出人頭地。

【太八20】「耶穌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
    ﹝文意註解﹞「人子」這名源出『彌賽亞篇』(但七13~14)。主耶穌在地上時常用『人子』自稱,而不用『彌賽亞』,這是因為當時猶太人心目中的彌賽亞,乃是奉神差遣來地上帶領猶太人反抗羅馬帝國,重建大衛王朝的政治人物,當然主不願意猶太人誤解祂就是那個人。
          本節是在表明:連動物在地上都有棲息的地方,但主耶穌為了遵行神的旨意,卻要犧牲家庭生活的溫暖和安息。
    ﹝話中之光﹞(一)主為我們四處漂泊,而我們為祂擺上甚麼呢?
          (二)這地上是棄絕主、叫祂無處安身的;而今主所求於我們的,乃是使祂因我們的信,能夠安家在我們的心裏(參弗三17)。
          (三)人若自動要求跟從主,主就要他考慮代價的問題,因為若出於天然的熱心,終必因代價而卻步。
          (四)當我們有跟從主的心願時(19節),必須抱定決心,為著主的緣故,就是犧牲家庭生活的溫馨與享受,亦在所不惜。

【太八21】「又有一個門徒對耶穌說:『主啊,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
    ﹝背景註解﹞猶太人非常重視殮葬親人,連宗教規例都要押後遷就。
    ﹝文意註解﹞「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這是當時的諺語,意即養老送終。那個門徒的意思是說,他想要先對家人盡自己為人子的義務,然後才來跟從主。
    ﹝話中之光﹞(一)「主阿,容我先...」他這話自相矛盾,是『主先』?還是『我先』?既然稱呼主為主,就須尊重主的意思過於自己的意思。
          (二)我們跟從主,往往要面臨一個抉擇:是『主』重要呢?還是『家人』重要呢?

【太八22】「耶穌說:『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你跟從我吧!』」
    ﹝文意註解﹞前面一個「死人」是指『靈裏』死了的罪人(弗二1,5);後面一個「死人」則是指『肉身』死了的人。主在這裏的意思,不是要我們天國子民一點都不照顧地上家庭的需要。(主在十字架上臨死時,還把祂母親託付門徒來照顧,參約十九26~27)。主的意思乃是說,我們不該等到屬地的事務都辦妥了,然後才來跟從主。
    ﹝話中之光﹞(一)主對那自動要求跟從祂的文士,要他坐下來計算代價(19~20節);對這已經蒙召有意退後的門徒,卻鼓勵他向前。可見跟從主,最重要的乃在於有沒有主的呼召,不在於我們有沒有意願。
          (二)凡是認識了生命的真諦實意的人,都是把遵循主的命令放在首要的地位,而不讓次要的事務妨礙對主的事奉。
          (三)我們若愛父母、兒女過於愛主,就不配作主的門徒(太十37)。
          (四)君王的權能顯在家庭生活中,叫我們能為著主的緣故,甘心捨棄肉身的安逸,並且尊重祂過於尊重親人。

【太八23】「耶穌上了船,門徒跟著祂。」
    ﹝靈意註解﹞在聖經中「船」象徵教會;「海」象徵世界。船行海中,卻與海有所分別;今天教會寄居在世界上,卻與世界有分別。船上只有主耶穌和祂的門徒,這就是說,主和屬祂的人組成了所謂的教會。
    ﹝話中之光﹞(一)主和門徒是構成教會的要素,二者缺一不可。有主沒有門徒,教會無從出現在地上;有門徒沒有主,教會沒有內容與實際。
          (二)我們跟從主,最要緊的是主自己有沒有在這條船上;如果主不在這條船上,問題就大了。

【太八24】「海裏忽然起了暴風,甚至船被波浪掩蓋;耶穌卻睡著了。」
    ﹝原文字義﹞「暴」大,鉅大;「風」動亂,震動,搖擺。
    ﹝背景註解﹞加利利海常常因為突然而來的暴風,洶湧翻騰。狂風由北面吹襲約但河谷,經過狹谷時風勢加速。當暴風抵達海面,海面匉訇不平,使航行的船隻十分危險。
    ﹝話中之光﹞(一)教會在這世界裏,常會無端遭受外界環境的攻擊,有時情況會惡劣到一個地步,好像失去了主的同在(「耶穌卻睡著了」)。
          (二)我們只要有主,不論祂是明顯的同在(醒著),或是暗中的同在(「睡著」),仇敵雖然興風作浪,都不能動搖我們。

【太八25】「門徒來叫醒了祂,說:『主啊,救我們,我們喪命啦!』」
    ﹝靈意註解﹞「門徒來叫醒了祂」這是象徵禱告。
    ﹝話中之光﹞(一)險惡的境遇,常常逼我們到主面前去,向祂求告。
          (二)人若看外面的狂風大浪,就會覺得沒有得救的指望;但若持定主的話,就會放心,相信絕不致於失喪性命(參徒廿七20,22~25)。

【太八26】「耶穌說:『你們這小信的人哪,為甚麼膽怯呢?』於是起來,斥責風和海,風和海就大大地平靜了。」
    ﹝文意註解﹞「你們這小信的人哪,為甚麼膽怯呢?」主指責門徒,是因為他們對祂話中的權能失去信心,以致膽怯。他們只顧眼前的風浪,忘卻了稍早時主曾吩咐他們『渡到那邊去』(18節)的話。
          「斥責風和海」風和海是沒有位格和知覺的,主乃是斥責風和海背後的空中掌權者(弗二2),和海裏的污鬼(參32節)。
    ﹝話中之光﹞(一)主口所出的話,決不徒然返回,卻要成就祂所喜悅的(賽五十五11)。
          (二)「小信的人」和『這麼大的信心』(10節)對立。這麼大信心的人,只需要主的話,抓住主的話;小信的人,卻忘記了主的話。
          (三)主所責備的,不是他們的『叫醒』(25節)──禱告,主乃是責備他們的「膽怯」;主喜歡我們以禱告來麻煩祂,但不喜歡我們以懼怕來麻煩我們自己。
          (四)膽怯的人,乃是不認識主和忘記主話的人;這種人只看人、看環境,所以就怕人、怕環境。
          (五)我們不該讓環境來改變主的話,而該讓主的話來改變環境。
          (六)我們的禱告應當是信心的表示,但是許多時候,我們的禱告卻是表示不信;主不喜歡我們因著不信而發出的禱告。
          (七)教會內外所遭遇的一切事故,都是撒但和牠的使者興風作浪所使然的。
          (八)一個真正認識主、懂得抓牢主話的人,外面的風浪越大,他裏面的信心也越發大。外面的風浪不但不能吹走他裏面的信心,反而至終風浪被他的信心所平息。
          (九)外面的風浪並不可怕,裏面的風浪才可怕。外面的風浪儘管多大,只要不讓它們打進我們的裏面,就不足怕。因此主在斥責外面的風浪之前,先斥責門徒心中的風浪。

【太八27】「眾人希奇,說:『這是怎樣的人?連風和海也聽從祂了!』」
    ﹝話中之光﹞(一)苦難使我們更深一層的認識祂──「這是怎樣的人?」正如約伯從前風聞有神,經過苦難後親眼看見了神(伯四十二5)一樣。
          (二)主是君王,自然界和萬有都要聽從祂,躲在環境背後的鬼也要聽從祂,我們這些屬祂的人更要聽從祂。

【太八28】「耶穌既渡到那邊去,來到加大拉人的地方,就有兩個被鬼附的人從墳塋裏出來迎著他,極其凶猛,甚至沒有人能從那條路上經過。」
    ﹝原文字義﹞「加大拉」一個陌生人行近。
    ﹝靈意註解﹞「加大拉」象徵我們在陌生的人群社會中的生活環境。
          「兩個被鬼附的人」『二』是見證人的數目字(啟十一3),故兩個被鬼附的人就是見證全世界都臥在那惡者手下(約壹五19)。
    ﹝話中之光﹞(一)在這人群社會中,到處充滿了被鬼附的人,諸如:煙鬼、酒鬼、賭鬼等;又如:小說迷、電影迷、運動迷等。
          (二)被鬼附的人,他們所過的是如同在墳塋裏的黑暗生活,不但別人管不住他們,連他們本人也是身不由己。

【太八29】「他們喊著說:『神的兒子,我們與你有甚麼相干?時候還沒有到,你就上這裏來叫我們受苦嗎?』」
    ﹝文意註解﹞「神的兒子」污鬼認識耶穌的身分。
          「我們與你有甚麼相干?」污鬼的態度正如許多人承認宇宙中有神,卻不願意讓神來干涉他們的人生。
          「時候還沒有到」指牠們受審判的時候尚未來到。
    ﹝話中之光﹞(一)「神的兒子,我們與你有甚麼相干?」鬼認識主耶穌是『神的兒子』,卻仍與祂沒有相干,可見道理上的認識,若沒有加上信而順從的心,仍與我們無益。
          (二)每逢我們傳福音給世人時,一般人的反應總是說:「時候還沒有到」他們不願意現在就信主「受苦」,盼望趁著自己還年輕時,好好享受人生,等到年老行將就木時,才來信主。

【太八30】「離他們很遠,有一大群豬吃食。」
    ﹝背景註解﹞「豬」在神的眼中是骯髒不潔的(利十一7;彼後二22);一般說來,那時猶太人不養豬,因為既不能用來獻祭,也不能作為食物(猶太人不吃豬肉),故那一大群豬可能是外邦人養的。
    ﹝靈意註解﹞『養豬的人』豫表人群社會中的一班人,他們在外表看來似乎顯得很正常,正在日夜孜孜不倦地從事各種職業工作,但他們的工作不是為神,也不是為教會。
    ﹝話中之光﹞(一)我們的職業工作無論是多麼的高尚,若不是為著主和教會,就不過像是放豬的人一般,不討主的喜悅。
          (二)豬的特點就是一直「吃食」,結果卻變成了別人的吃食;世人的特點就是一直尋找屬地的享受,結果卻變成了魔鬼的享受。

【太八31】「鬼就央求耶穌,說:『若把我們趕出去,就打發我們進入豬群吧!』」
    ﹝話中之光﹞(一)魔鬼若不能直接在人身上祟弄人,便要藉外面的事物(附身豬群)間接地祟弄人。
          (二)豬群離鬼很遠(31節),卻仍逃不過鬼的眼目;魔鬼正在到處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前五8)。我們最安全的藏身之處,就是住在基督裏。

【太八32】「耶穌說:『去吧!』鬼就出來,進入豬群。全群忽然闖下山崖,投在海裏淹死了。」
    ﹝靈意註解﹞「鬼就出來,進入豬群」主耶穌容許污鬼進入豬群,表明了那些骯髒不潔的賺錢生涯,是被允許作為魔鬼活動的範圍的。
    ﹝話中之光﹞(一)必須主說「去吧!」鬼才能行動;這說出主的權柄,連鬼也在祂主宰的掌握中。
          (二)魔鬼的作為總是叫人自甘墮落(「闖下山崖」),投身在罪惡的世界裏(「投在海裏」),終至身敗名裂、斷送了一生(「淹死了」)。
          (三)主有時為著拯救兩個真實悔改的罪人(兩個被鬼附的人),竟寧可放棄一大群有名無實的基督徒(豬的象徵)。

【太八33】「放豬的就逃跑進城,將這一切事和被鬼附的人所遭遇的都告訴人。」
    ﹝靈意註解﹞「城」象徵系統化的社會組織。
    ﹝話中之光﹞(一)「放豬的」失去豬群,損失了財物,若能因此得著主,乃是最大的福氣,可惜他竟然不要主。
          (二)許多人事業遭遇了打擊,不但沒有因此醒悟過來,反而更深地依賴社會組織(「跑進城」)。

【太八34】「合城的人都出來迎見耶穌,既見了就央求他離開他們的境界。」
    ﹝話中之光﹞(一)屬地的世界和屬天的君王不能兩立;人若愛世界,愛神的心就不在他裏面了(約壹二15)。
          (二)撒但利用財物來控制人心──無論是得著或損失,都有可能使我們不要主。
          (三)「合城的人」竟都不要主,可見不認識主的人,在拒絕主的事上是相當盲從且團結一致的。

叁、靈訓要義

【君王的權能彰顯各個時代中】
   一、顯在律法時代和恩典時代之間的過渡時期(1~4節):
        1.主耶穌在肉身中與以色列人相處
          2.主的臨在和伸手觸摸顯出權能
          3.仍舊要那得著醫治的人遵守舊約律法的規條
    二、顯在恩典時代中(5~13節):
        1.主要對象為外邦人
          2.外邦人藉相信主所說的話,得有分於天國
          3.主的話語顯出權能
    三、顯在恩典時代的末了,當主第二次降臨之時(14~15節):
        1.當主再來時,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羅十一26)
          2.主藉降臨的榮光摸著猶太人
          3.猶太人將被復興起來,服事這位萬王之王
    四、顯在千年國度時代中(16~17節):
        1.世上的國成了主基督的國,祂要作王(啟十一15)
          2. 祂來醫病趕鬼,叫地上的人豫嘗基督來世的權能

【君王的權能彰顯於各種生活環境中】
   一、顯在家庭生活中(18~22節):
        1.對一般掛名的基督徒(文士)──警告他們跟從主須要犧牲家庭生活的溫馨與享受
          2.對願意接受主訓練的基督徒(門徒)──勸勉他們要愛主過於愛親人
    二、顯在教會生活中(23~27節):
        1.撒但常興起環境來攻擊教會
          2.迫使信徒向主禱告
          3.主斥責環境背後的魔鬼
          4.使教會安然渡過風波
    三、顯在社會生活中(28~34節):
        1.這個社會中到處是被鬼附的人
          2.鬼也藉著骯髒的賺錢事業扣住人們
          3.這個社會的人執迷不悟,不歡迎主

【人與主的幾種關係】
    一、憑著自己的熱心想要跟從主(19~20節)
    二、蒙主呼召跟從主(21~22節)
    三、有主一路同行,卻對祂小信(23~27節)
    四、寧要豬群(財物),而不要主(28~34節)

【跟從主的路】
   一、跟從主的路並不全是平坦──「忽然起了暴風」(23~24節)
    二、有時甚至很危險──「甚至船被波浪掩蓋」(24節)
    三、主好像不立即施救──「耶穌卻睡著了」(24節)
    四、打倒了,卻不至死亡(林後四9)──「我們喪命喇」(25節)
    五、從經歷中得著教訓,對自己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你們這小信的人哪」(26節)
    六、看見主的作為──「斥責風和海,風和海就大大的平靜了」(26節)
    七、對主有更深一層的認識──「這是怎樣的人?」(27節)

【兩個被鬼附的人】
    一、「兩個」(28節)──罪人喜歡結伴犯罪(參羅一32)
    二、住在「墳塋裏」(28節)──終日與死亡、黑暗、污穢為伍
    三、「極其兇猛」(28節)──性情表現出魔鬼的特性(參約八44)
    四、「沒有人能從那條路上經過」(28節)──專門製造麻煩,妨礙別人安寧,影響別人的生活行動
    五、「神的兒子,我們與你有甚麼相干?」(29節)──專門和主並屬主的人作對
    六、集「群」鬼於一身(30~32節)──在一個人身上,同時住著許多鬼(如:煙鬼、酒鬼、賭鬼等)
    七、「央求祂離開他們的境界」(34節)──世人為了骯髒的錢財(豬群),寧可忍受鬼的騷擾,而不願接受救主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馬太福音註解》

參考書目:請參閱「馬太福音提要」末尾處

本查經注釋是出自《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查經資料大全》http://www.ccbiblestudy.org/index-T.htm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