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281|回復: 0

【耶利米書】第八章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發表於 2017-3-21 10:47:26 |顯示全部樓層
內容綱要

【無人悔改(八1-22)】
   一、百姓頑梗的悖逆神及沉迷於拜假神
   二、如不羈的馬,直闖戰場,最終走向滅亡之道
──《新舊約輔讀》

逐節詳解

【耶八1】「耶和華說:“到那時人必將猶大王的骸骨和他首領的骸骨、祭司的骸骨、先知的骸骨,並耶路撒冷居民的骸骨,都從墳墓中取出來,」
  〔呂振中譯〕「當那時候──永恆主發神諭說──人必將猶大列王的骸骨、和首領的骸骨、祭司們的骸骨、眾神言人的骸骨、以及耶路撒冷居民的骸骨、都從墳墓中取出來,」
  〔暫編註解〕在戰役中,污蔑褻瀆墳墓是常有的做法,意思是刻意侮辱被打敗的人(摩二1)。有時候是為了盜取陪葬的寶物。
         到那時。就是耶7:32-34的事件發生的時候。
         將……骸骨……取出來。有人認為這種暴屍的動機是為了搜尋與國王同葬的財寶,首飾和證章等。但根據上下文,其動機更有可能是發洩對死者的憎惡。這種做法與亞述人對待被征服國君王墳墓的恐怖做法是一致的。遭到暴屍的人,正是帶領猶大墮落的階層。
         1~2骸骨……成為糞土: 本節與前章的32-34節一起,論及了罪孽深重的猶大將要承受的災難,預言了慘無人道的敵軍甚至會挖掘墳墓。這表明,耶路撒冷不僅會成為荒地,更會遭受民族性的羞辱。
       1~3戰爭時期,軍隊掘起敵人的墓地,一方面表示對敵人侮辱,一方面是奪取陪葬的寶物。過去百姓所拜的天象,一點也救不了他們。
     1-3那些僥倖被埋葬的死人,終被入侵的敵人淩辱,骸骨被人遺棄。至於那些僥倖生還的人,他們末後的景況比死亡更悲慘。(參王下25:5-7; 詩137篇)

【耶八2】「拋散在日頭、月亮和天上眾星之下,就是他們從前所喜愛、所侍奉、所隨從、所求問、所敬拜的。這些骸骨不再收殮,不再葬埋,必在地面上成為糞土。」
  〔呂振中譯〕「拋散在日頭、月亮、和天上的萬象之下,就是他們從前所喜愛、所事奉、所隨從、所求問、所敬拜的;這些骸骨必不再被收殮,不再埋葬,就在地面上成為糞土。」
  〔暫編註解〕以色列人一向喜愛敬拜天上的萬象(參王下17:16; 21:3, 5),但早在摩西時神已警戒他們不可隨從這些異教(見申4:19)。
       拋散。無疑指隨處亂撒,毫無敬意。
     所喜愛。見王下17:16;21:3;耶19:13;結8:16;番1:5。他們愛得發狂。
         收殮。即埋葬。

【耶八3】「並且這惡族所剩下的民,在我所趕他們到的各處,寧可揀死不揀生。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
  〔呂振中譯〕「這壞族所遺留下的餘剩之民、在我所放逐到的各地方〔傳統多:所剩下的〕寧可選擇死,也不選擇活;這是萬軍之永恆主發神諭說的。」
  〔暫編註解〕惡族所剩下的民: 指被擄到巴比倫的猶大百姓。可以說,他們處於生不如死的痛苦中。因為他們要忍受人所難以負荷的身心痛苦。他們的處境與末日的惡人相似。這些人頑固地抵擋神,最後掉進地獄而痛苦萬分(啟9:6)。

【耶八4】「你要對他們說,耶和華如此說:“人跌倒,不再起來嗎?人轉去,不再轉來嗎?」
  〔呂振中譯〕「『你要對他們說:永恆主這麼說:人跌倒,不再起來麼?人轉去,不再轉回來麼?」
  〔暫編註解〕人跌倒,不再起來嗎?與人的正常行為相比,耶路撒冷居民的頑梗不化實在是荒唐。一個人摔倒在地上,難道就躺在那裡,不肯起身嗎?
         人轉去,不再轉來麼。人走錯了路,難道就不願意回來嗎?
     4~5就如自然界有法則一樣,神的子民也有理當遵守的律例。若他們違背了此規律,無異于自動放棄選民的資格。本文將猶大的此番罪行比作自然法則(4節),以反問句式予以痛斥。
     4-7指出選民對神心硬及缺乏敏銳的反應,其實是反常的表現。
       4-12  愚昧的自滿:這時約在約西亞王改革後不久,由於國家剛發現律法書 (王下22:8),官方以擁有此珍貴的文字檔案而驕傲,智慧人、文士的教導被奉為正統權威,但先知卻一語道破問題所在,他微妙地區分出「律法」(8)與「耶和華的話」(9),一方面成文的律書卷僵化了神活潑的話語,掌握國家教育功能的祭司、文士拒絕神僕人所傳的信息;另一方面百姓雖有神的律法,但他們卻不願遵守神的話語(參9:13)。 因此,將來神必按律法追討他們的罪。
         4~12不歸向神的猶大: 耶利米蒙召作先知,是要察看百姓的動靜,並傳講他們所需要的信息。然而他看到神與猶大之間無法跨越的鴻溝,便陷入無限的悲哀。因為選民所作的與神的恩慈截然相反。他傳講了能使他們的靈魂得著平安的信息(6:16),但他們卻沒有尋求活水之源,反而鑿出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未曾結出好葡萄,反而結出了野葡萄(2:13,21)。這就如同女子忘記信物,自然現象脫離自然規則一般(2:32;5:22,23)。耶利米無法理解百姓的這些作為,便藉著一首哀歌,向不知悔改的他們宣告了責備的信息。
     八4~九26先知用詩歌體寫出神對怙惡不悛的百姓必施行審判。
         8:4-10:25  無可救藥的百姓:本段可歸納為兩個主題:恒久背道的百姓與其悲劇性的命運。

【耶八5】「這耶路撒冷的民為何恒久背道呢?他們守定詭詐,不肯回頭。」
  〔呂振中譯〕「這人民〔傳統多:耶路撒冷〕為甚麼長久轉離呢?他們執迷着詭詐,不肯轉回。」

【耶八6】「我留心聽,聽見他們說不正直的話,無人悔改惡行,說:‘我作的是什麼呢?’他們各人轉奔己路,如馬直闖戰場。」
  〔呂振中譯〕「我留心聽了又聽,但人都說不對的話;沒有人後悔自己的惡行,說:“我作的是甚麼?”他們各人都轉離而跑自己的路程,就像馬在戰場上橫衝直撞。」
  〔暫編註解〕「悔改」:應作「懊悔」。
     這裡用戰馬的狂熱來比喻百姓瘋狂地沖向厄運(見伯39:19-25注釋)。

【耶八7】「空中的鸛鳥知道來去的定期,斑鳩、燕子與白鶴,也守候當來的時令;我的百姓,卻不知道耶和華的法則。」
  〔呂振中譯〕「連空中的鸛鳥也知道她來去的定期;斑鳩燕子與白鶴〔意難確定〕也守候當來的時令;我的人民卻不知道永恆主的法則。」
  〔暫編註解〕對比那順應本能來存活的飛鳥,以色列人對創造主的回應是不自然和不正常的。
       「當來的時令」:指候鳥移棲的季節。時令與法則皆為神所命定,但人卻不如雀鳥,竟違背神的命令。
     一直以來,耶利米以人為喻,指出了猶大百姓的愚拙:如今,則以獸為喻,而指出百姓的愚頑,且責難他們尚不如禽獸。用來比喻的“鸛鳥”、“斑鳩”、“燕子”、“白鶴”均是候鳥。它們認得季節的徵兆,每逢換季,均會移居他處。猶大人雖然知道“晚上天發紅,天必要晴;早晨天發紅,又發黑,必有風雨”(太16:2,3),似乎懂得分辨天氣,卻不知分辯“時代的徵兆”。若他們稍加留意,就能夠認識先知所明確預示的審判之時。因此,他們被造時雖優於鳥,如今卻遜於鳥。以賽亞曾諷刺這些猶大百姓,尚不如牛驢(賽1:3)。
         鸛鳥。先知把候鳥忠實遷徙的本能,與人悖逆管束自己之律法的行為進行比較。巴勒斯坦是非洲北遷之鳥的必經之路。巴勒斯坦人都知道白色和黑色的鸛。在遷徙時,這些鳥從紅海朝北飛越約旦穀,在巴勒斯坦停下來,沿著約旦河和加利利海捕捉水中的小動物為食。很少有其他鳥比它們更遵守遷徙的時間。
         定期(mo`adim)。“指定的地點或時間”。
         斑鳩。斑鳩的返回說明春天來了(歌2:12)。
         燕子。這種鳥在非洲和歐洲之間遷徙的時候要經過巴勒斯坦。約旦河超過320公里的淡水使那裡的昆蟲大量滋生,大大超過地中海沿岸。

【耶八8】「“你們怎麼說:‘我們有智慧,耶和華的律法在我們這裡’?看哪,文士的假筆舞弄虛假。」
  〔呂振中譯〕「你們怎能說:“我們有智慧,永恆主的指教在我們兜裏”呢?其實、你看,經學士虛假之筆舞弄着虛假呢!」
  〔暫編註解〕首次提到“文士”是一個專業的階層。
       「文士 ...... 虛假」:文士的謊言使律法變成虛妄。
         文士的假筆舞弄虛假: 文士理當抄寫和解釋律法,如今,他們卻私意解釋律法,並記錄虛假之事。保羅曾稱這些愚頑之人為蠢笨人的師傅(羅2:17-25),但他們卻自以為有智慧。耶利米向這些百姓宣告“文士歪曲了律法”,揭露他們自詡為智者,也無非是謊言。因為他們確信,凡是不基於神的知識都是虛假的(箴1:7;9:10;太7:24)。
         你們怎麼說?這句話顯然特別針對祭司和假先知(見第10節;耶2:8;5:31)。他們自吹熟悉和享有律法,卻不理睬神的要求。
         文士的假筆舞弄虛假。假先知根本不接受耶利米的教訓。他們自以為很聰明,是神所任命百姓的教師。祭司也藉者歪曲聖經的教訓,把百姓引入歧途。
     8~9這是聖經中第一次提到專業抄寫聖經的“文士”(比較代下三十四13)。此時約西亞王已發現律法書(王下二十二8)。祭司、文士以為握有律法便是無上權威;不聽神藉先知所傳“耶和華的話”,豈有智慧可言?

【耶八9】「智慧人慚愧,驚惶,被擒拿;他們棄掉耶和華的話,心裡還有什麼智慧呢?」
  〔呂振中譯〕「智慧人必狼狽,必驚慌,必被捉住;看哪,永恆主的話他們竟棄絕了,他們心裏還有甚麼智慧呢?」
  〔暫編註解〕有什麼智慧?敬畏神是智慧的開端(箴1:7;9:10)。神的話是一切智慧的泉源(見申4:5,6;詩19:7;提後3:15)。但這些虛假的宗教領袖對神和神的話都不尊重。

【耶八10】「所以我必將他們的妻子給別人,將他們的田地給別人為業。因為他們從最小的到至大的都一味地貪婪,從先知到祭司都行事虛謊。」
  〔呂振中譯〕「因此我必將他們的妻子給別人,將他們的田地給那能擁為己業的;因為他們從最小的到至大的、都一味貪圖不義之財;從神言人到祭司都行虛假。」
  〔暫編註解〕他們……行事虛謊: 參見6:13。
       所以。這裡所說懲罰及其原因的話(第10-12節),與耶6:13-15基本相同(見該處注釋)。
     為業。即歸他們所有。

【耶八11】「他們輕輕忽忽地醫治我百姓的損傷,說:‘平安了!平安了!’其實沒有平安。」
  〔呂振中譯〕「他們輕輕忽忽地醫治我子民〔原文:我人民的女子〕的破爛,說:“平安了,平安了”;其實沒有平安。」
  〔暫編註解〕“輕輕忽忽”:表示輕浮而不實在的態度。假先知散佈盲目樂觀的論調,叫人不相信以色列人的罪惡已經滿盈,被擄即將來臨。
       他們輕輕忽忽地醫治我百姓的損傷: 參見6:14。
     11-12  見6:14-15注。

【耶八12】「他們行可憎的事知道慚愧嗎?不然,他們毫不慚愧,也不知羞恥。因此他們必在僕倒的人中僕倒;我向他們討罪的時候,他們必致跌倒。”這是耶和華說的。」
  〔呂振中譯〕「他們行了可厭惡的事、覺得慚愧麼?不,他們一點也不慚愧,也不知羞恥;因此他們必在仆倒的人中間仆倒;我察罰他們時、他們必致傾覆:這是永恆主說的。」
  〔暫編註解〕他們……不知羞恥: 猶大百姓已到了恬不知恥的地步,對自己的恥辱心絲毫也不以為意。先知的控訴已暴露無遺地展示了他們的罪惡,但已根深蒂固的罪孽卻麻痹了其羞恥心,任何良方都無法醫治他們。保羅稱這些人為“良心喪盡”的人(弗4:19),換言之,他們已經是無法遵守神之創造秩序的非人。在本節耶利米重複了6:15中的內容,更加深入地揭示了猶大已全然被罪惡所玷污,不再有痊癒的可能性。然而,即便其罪已深重無比,今天的聖徒依然能夠得到醫治。因為神的道連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來4:12),是醫治的光線(哈3:2)。然而,不思悔改的人,將失去所有希望。
     見耶6:15注釋。

【耶八13】「耶和華說:“我必使他們全然滅絕。葡萄樹上必沒有葡萄,無花果樹上必沒有果子,葉子也必枯乾。我所賜給他們的,必離開他們過去。”」
  〔呂振中譯〕「永恆主發神諭說:我必澈底收拾他們;葡萄樹上都沒有葡萄;無花果樹上都沒有無花果;葉子全都凋殘;我所賜給他們的都離開他們而過去了〔意難確定〕。』」
  〔暫編註解〕“葡萄樹”指以色列民。“無花果”象徵個人,神本願果樹有收穫,現在不給他們收成。
       「我必 ...... 滅絕」:原文或作「我必挪去他們的收成」,以致果樹失收。另一譯法是「我渴望收割他們的莊稼」,怎料樹不結果,只有枯葉一片(以葡萄樹代表以色列民,見2:21; 5:10; 6:9)。
     「我所賜 ...... 過去」:原文意思不詳、有學者譯作「我容許(敵人)毀滅他們」。
         賜給他們的,必離開他們過去: 神宣告說,他不僅要使猶大地有饑荒,且要使巴比倫徹底掠奪他們,從而使猶大彈盡糧絕(番1:2)。很多時候,人的罪行會帶來自然災害。事實上,自然界衰敗是人的墮落所帶來的悲劇(創3:18)。
         必使他們全然滅絕。這句話意義含糊,可能源於希伯來語'asaph(“聚集”)。從而譯成“我必聚集他們。”七十士譯本為:“他們將聚在一起。”參番1:2,3。據認為“我必使他們全然滅絕”,是假定動詞的詞根是suph,而不是'asaph。
         沒有葡萄。有人認為這是莊稼歉收和食物缺乏的警告。其實它更可能是比喻一個民族。神的子民已退化成為不結果子的葡萄樹,無花果樹,和枯乾的樹枝(見賽5:2;耶2:21;太21:19;路13:7-9)。
         葉子。把耶17:8與詩1:3義人的畫面進行對照。
         必離開他們過去。這句話的原文含義不明。七十士譯本沒有這句話。不清楚“賜給他們的”與“離開他們過去”這二者之間的聯繫。
         13-17  淩勵的毀滅:先知以農作物的歉收及毒蛇的攻擊形容神藉敵軍帶來毀滅。
         13~17臨近的審判: 耶利米曾通過比喻描述了猶大的寡廉鮮恥和其結果,在本文,他再次明確指出了厚顏無恥的結果,亦即審判的逼近。宣佈此預言,耶路撒冷尚未淪陷,但耶利米卻使用了過去式(16節),似乎城已被攻陷。這是確信審判必然成就,且即將到來。

【耶八14】「我們為何靜坐不動呢?我們當聚集,進入堅固城,在那裡靜默不言;因為耶和華我們的 神使我們靜默不言,又將苦膽水給我們喝,都因我們得罪了耶和華。」
  〔呂振中譯〕「我們為甚麼靜坐不動呢?聚集攏來哦,我們好進入有堡壘的城,在那裏寂滅掉;因為永恆主我們的神命定我們寂滅,將毒苦水給我們喝,因為我們犯罪得罪了永恆主。」
  〔暫編註解〕“苦膽水”。有毒的水。
       「靜默不言」:原文或作「滅亡」。
         「苦膽水」:或作「有毒的水」,可能指一有毒的植物,或指鹽分過高的水,二者皆不能進食。
         我們為何靜坐不動呢?先知形象地說出了恐懼的百姓彼此間所說的話。
         苦膽(ro'sh)。一種苦而有毒的植物(見申29:18;32:32;詩69:21),可能是毒芹,藥西瓜,罌粟或龍葵。
         14~15本文預言了當審判降臨時,自暴自棄的百姓將要狂呼哀歎。一直以來,猶大百姓誤以為聖殿會保守他們免遭審判(7:4,10,11),當審判開始席捲他們時,才會領悟到自己的認識是錯誤的,卻為時已晚。因為,那審判是不可挽回的審判。他們因侵略軍的威猛而驚惶不已,甚至失去了對恢復的盼望(3:22)。如今,他們要為自己尋找葬身之地。猶大人之所以如此灰心喪膽,是因為:①終於醒悟到神在向他們發震怒。因為他們告白說,耶和華使他們喝上苦膽水,即“那使人東倒西歪的酒”(詩60:3);②知道自己抵擋仇敵無異於以卵擊石。尋找葬身之地的原由亦在此;③至少自己是會免受患難的期待,遭到了挫折(15節)。這些事實告訴我們,當趁著還有時日警醒起來,忠於所當完成的使命。若錯過神所賜下的機會,就無法得到恢復,不僅被視為無用的僕人,而且也不能站在神所應許的榮耀之地,甚至是被丟在外面黑暗裡,在那裡後悔不已(太25:30)。
     14~16百姓說話,預見敵軍來襲。“靜默不言”亦作“滅亡”。“苦膽水”亦作“有毒的水”。

【耶八15】「我們指望平安,卻得不著好處;指望痊癒的時候,不料,受了驚惶。」
  〔呂振中譯〕「我們指望着平安,好處卻不來;指望得醫治時,唉,反而受了驚嚇!」
  〔暫編註解〕針對假先知的信息(見11)。
       平安。見耶6:14注釋。
     痊癒。或“治療”。
         驚惶(be`athah)。“恐怖”或“沮喪”(見耶14:19)。

【耶八16】「聽見從但那裡敵人的馬噴鼻氣,他的壯馬發嘶聲,全地就都震動;因為他們來吞滅這地和其上所有的,吞滅這城與其中的居民。」
  〔呂振中譯〕「『從但那裏聽到敵人〔原文:他〕的馬的噴鼻氣,他們雄壯的馬的嘶鳴聲,全國盡都震動;因為他們來吞滅這地、和境內所有的,吞滅這城和其中的居民。」
  〔暫編註解〕“但”位於迦南地的北界。參看撒母耳記上三章20節的腳註。
       形容敵軍來勢洶洶,以色列民大為震驚。
     「但」:位於以色列北面邊境,敵人從北面侵襲(參1:13注),所以首當其衝。
         噴鼻氣。先知形象的描寫述北方侵略者的來到,以及他們所帶來的恐怖。
         但。位於巴勒斯坦的北部邊境(見耶4:15注釋)。
         壯馬。這裡指戰馬(見耶47:3)。
         來。這裡生動地把將來的事情描寫成已經發生的。
         其上所有的。直譯是“其中充滿的”。

【耶八17】「看哪,我必使毒蛇到你們中間,是不服法術的,必咬你們。這是耶和華說的。」
  〔呂振中譯〕「因為你看吧,我必打發蛇、毒蛇、到你們中間,就是不服咒語法術的;他們必咬你們』;永恆主發神諭說。」
  〔暫編註解〕巴比倫人要象“毒蛇”那樣咬猶大。
       看哪!我必……: 以畫龍點睛之筆指出審判者就是神,並描繪了代神施行審判之人的特點。亦即,代行審判的巴比倫,如同絲毫也不被法術所左右的毒蛇。包括阿拉伯人在內的中東人,普遍認為法術可控制毒蛇(詩58:4,5;傳10:11)。但在本文,法術並不具有此直接意義,它意指某種特殊的方法或手段。因此,本節是指,貢物可以止息亞述的入侵(王下18:14)。但任何手段和方法均不足以中止巴比倫的侵略。猶大無法逃脫審判,並非因巴比倫殘酷,而是在背後動工的神恨惡罪惡。神的這種屬性卻保證了,他必將無限量的祝福賜給敬畏神的人。
     毒蛇(siph`onim)。不知是哪一種蛇,但肯定是有毒的。七十士譯本為“致命的蛇”,而不是“毒蛇”。
         服法術。耍蛇的歷史十分悠久(見出7:11注釋)。如今這種法術依然存在,特別是在印度和埃及。據說有些蛇是不服法術的(見詩58:4,5;見傳10:11注釋)。先知用這種蛇來比喻侵略者的無情本性。任何策略都無法平息敵人的憤怒。

【耶八18】「我有憂愁,願能自慰,我心在我裡面發昏!」
  〔呂振中譯〕「我的愁苦無法醫治〔傳統:我的喜色在愁苦中〕;我的心使我發暈。」
  〔暫編註解〕本書中有很多段落,例如八18~九2;十19~25;十五15~18;二十7~18等,都是記載先知向自己或向神所講的話。反映出耶利米內裡的感受。
       「願能自慰」:原文意思不詳,可作「我的安慰者啊」;有學者根據希臘文譯本,認為此字應屬上一節(17),解作「不得痊癒」。
         耶利米的哀歌: 耶利米因看到百姓的諸般罪惡,就不斷地予以痛斥,且宣告罪的結果就是審判,在本文,耶利米為同胞作了一首哀歌,以證明自己對同胞的骨肉之情。此哀歌可分為兩個部分:①為損傷的百姓而作的哀歌(8:18-22):生動逼真地表現出了耶利米為百姓的大患難而感到的悲傷,和他欲與他們同甘共苦的意志(21節)。本文也突出了耶利米站在神的立場上責備百姓的中保事工(19節)。百姓的提問與耶和華的回答相呼應,從而顯出神的智慧與百姓的愚頑。②為專事叛逆的愚蒙百姓而作的哀歌(9:1-8):這部分主要是耶利米的獨白,深入剖析了耶利米的絕望。這種絕望並沒有使耶利米放棄現實,反而鼓舞他走向更慘烈的真理之戰。
         本節前半部分的原文含義不明。但顯然先知對他民族的絕望狀況十分傷心。耶利米在本章結束時傾訴了自己因民族災難的迫近而產生的痛苦心情。
         8:18-9:1  先知為百姓的罪憂傷:先知的感情深深介入百姓的苦難中,面對絕望的局面,他的傷痛難以自禁。
     八18~九2耶利米為百姓的罪哀痛,他有“哀哭的先知”之稱。

【耶八19】「聽啊,是我百姓的哀聲從極遠之地而來,說:“耶和華不在錫安嗎?錫安的王不在其中嗎?”耶和華說:“他們為什麼以雕刻的偶像和外邦虛無的神,惹我發怒呢?”」
  〔呂振中譯〕「聽阿,我子民〔原文:我人民的女子〕的呼救聲,從遼闊之地而來,說:『永恆主不在錫安麼?錫安的王不在其中麼?』永恆主說:『他們為甚麼以他們的雕像、外人虛無的神、來惹我發怒呢?』」
  〔暫編註解〕「哀聲」:指求救的呼聲。
       「錫安的王」:即耶和華。
     極遠之地: 根據賽39:3,此地可以視為耶路撒冷居民將被擄去的巴比倫。但有些人認為此處是猶大的邊防,故將本節解釋為“從全國各地”。大多數學者都採用第一個解釋。其理由是,使哀歌更加有深度,並且為一直所宣告的要被擄到巴比倫的審判內容提出確證。也能證明一直宣佈的巴比倫俘虜的審判內容。
         為什麼?神用反問句來作為答覆。百姓為什麼要堅持拜偶像?他們的苦難不是因為神的失信,而是因他們背叛了自己的大君。
         外邦虛無的神。這些外邦偶像所代表的神根本不存在(見申32:21;王上16:13,26;耶14:22;詩31:6)。猶大的百姓選擇侍奉外邦的神,所以耶和華把他們趕到外國去。

【耶八20】「麥秋已過,夏令已完,我們還未得救!」
  〔呂振中譯〕「收割時候已過,夏天日子已盡,我們呢、還未得救助!』」
  〔暫編註解〕百姓哀哭已無用,因收穫季節已過。
       「麥秋」:原文作「收割」(每年四至六月)。
     「夏令」:指夏果的收成(每年七至八月)。
         先知以收割季節的結束比喻選民已錯失了悔改的機會,現在已經太遲了。
         麥秋已過,夏令已完: 巴勒斯坦人在初夏(6月)收割麥類,在夏末採摘水果。因此,若麥類沒有收成,就只能等候夏天的水果。倘若連夏果都沒有收成,百姓就只能忍饑受餓。耶利米以因遭受饑荒而痛苦絕望的農夫為比喻,指出了猶大全然沒有結出在生活中所當結出的聖靈的果子(加5:22,23),並且審判使他們掉進絕望的深淵,甚至使他們喪失了存活的可能性。耶利米特別強調,猶大百姓將因自己的罪而喪失生命的意義和盼望。
         有人認為本節是被擄者進一步的傾訴,也有認為是先知繼續哀歎他同胞的厄運。不管怎樣,它都是因失敗而悲歎。巴勒斯坦的莊稼大約是四月開始收穫的。水果是收穫約在八月或九月。如果莊稼歉收,仍有希望收穫葡萄,無花果和橄欖等。但猶大已錯過了水果收穫的季節,失去了得救的最後機會。她的厄運是不可避免的了。
         世界末日的夏天很快就會來臨。最後的莊稼即將收穫。接著成千上萬如今過著自滿生活的人,將再次發出這種絕望的哀鳴。

【耶八21】「先知說:“因我百姓的損傷,我也受了損傷。我哀痛,驚惶將我抓住。」
  〔呂振中譯〕「神言人說:『為了我子民〔原文:我人民的女子〕的破爛、我的心都破碎了;我悲傷哀悼,驚駭將我抓住。」
  〔暫編註解〕因我百姓的損傷。“損傷”可理解為 “憂傷”(見耶23:9)。一想到同胞將遭滅頂之災,耶利米的心都碎了。
       我哀痛。見耶4:28注釋。先知表示悲傷(見詩38:6;詩42:9)。
     驚惶(shammah)。“一件可怕的事”(見耶5:30注釋)。

【耶八22】「在基列豈沒有乳香呢?在那裡豈沒有醫生呢?我百姓為何不得痊癒呢?”」
  〔呂振中譯〕「在基列難道沒有止痛乳香?那裏難道沒有醫生麼?我子民〔原文:我人民的女子〕的新肉為甚麼總不長呢?」
  〔暫編註解〕基列的“乳香”是裹傷的藥物。譏諷以色列人很不智地捨棄了神的幫助。
       “基列”的“乳香”。一種藥用的樹脂,只需要走一天多的路程前往基列便可以取得(比較創三七25)。雖然路程不遠,但百姓卻拒絕神的幫助。
     「乳香」:指一種有舒緩效果的藥物,這裡比喻神的拯救。
         字面意義就是“基列豈沒有乳香,豈沒有醫生嗎?我的百姓為何得不到醫治?”基列是位於猶大東部的山地,以放牧的草地和盛產藥材乳香而聞名。耶利米也一定知道這一事實。他之所以採用“豈沒有……”的句式,是為了象徵作為犯罪的結果而臨到猶大的審判過於致命,任何援救之策均無濟於事。由此可知,“基列”代指猶大,“乳香”和“醫生”則代表醫治病人的藥和醫生,亦即神的話語和傳講神話語的祭司與先知。
         乳香。一種芬芳性樹脂,因其療效而珍貴(見耶46:11;51:8)。它提自約旦河東山區的一種常青開花的小樹。在舊約時代,這是出口產品(見創37:25;結27:17)。難道沒有乳香可以治療以色列屬靈的疾病?有沒有可以治療她的醫師呢?所暗示的答案是“有的。”如果百姓聽從先知所傳達的信息,就會得痊癒。
         罪病是有療治之方的。罪惡雖然嚴重,但人類的“醫師”醫術更加高明。
         為何?百姓未能痊癒,不是因為缺乏治療的手段,而是因這個民族拒絕接近那“大醫師”。也許百姓沒有感覺到自己的需要。也許他們太驕傲而不願意接受治療,以為自己能夠醫好自己。也許他們愛上了那種疾病。反正他們不肯向那“醫師”求助而存活。
         痊癒('arukah)。“治療”,與第15節的“痊癒”不是同一個詞。'arukah 指傷口長出新肉。
         我百姓。KJV版為“我百姓的女兒”。這是一個希伯來的習語,暗示過去的希伯來民族是“母親”,現在的世代是“女兒”。

【暫編註解資料來源】
《啟導本聖經註釋》․《雷氏研讀本》․《串珠聖經註釋》․《聖經精讀本──箴言註解》․《SDA聖經注釋》․

※以上內容摘錄自『查經資料大全』,更多相關內容,請上 http://www.ccbiblestudy.org/index-T.htm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