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25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詩篇】第七十二篇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6-12-6 15:10:2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內容綱要

【國度中的耶穌(七十二1~20)】
一、主的政權(七十二1~7)
二、王的疆域(七十二8~11)
三、王的慈愛(七十二12~17)
四、最後頌詞(七十二18~20)
——林政傑《詩篇的講章》

逐節詳解

【詩七十二1】「神啊,求你將判斷的權柄賜給王,將公義賜給王的兒子。」
  〔呂振中譯〕「〔所羅門的詩。〕神阿,將你的判斷才德賜給王哦;將你的公義賜給王的兒子哦!」
  〔暫編註解〕詩人求神賜王喜愛公平和正義的人,為神治理其民。
         本是「神啊,求你將你的公平賜給王,你的公義賜給王子」。
         賜給王。本詩一開始就為理想的國王祈禱。所羅門如果遵行了他父親在聖靈感動下所說的勉言,他的統治就會成為“公義的統治”。
         判斷的權柄。理想的國王會按照神的旨意作出決定(見申1:17注釋)。
         1-7  求神把公義賜給王:公義是上古君王必須具有的特質,他要公允地審判國民,才能保障窮人,使國家安定。
         72:1-20  這是一篇君王詩。
       這是為大衛在位的一個兒子求告的君王詩(看<參考資料>“《詩篇》的種類”條),可能用在國王登基的典禮中,表達全民祝禱新王能按公平、正義治理國家。這也是先知所預言的彌賽亞時代的特色。傳統認此詩乃基督為王的描寫。
     題注說明此詩為“所羅門的詩”,有的認為詩中所說的王是所羅門,有的認為這是大衛為他的兒子所羅門作的禱告。可以肯定的是,此詩必為王國早期的作品,詩人遠矚未來而寫。詩中描寫的遠超過所羅門王時代的成就。
         詩七二 在這首王者詩篇裏,所羅門祈求神使君王的統治充滿公義(1~4節)、和平(5~7節)、能力(8~11節)、憐憫(12~15節)和興旺(16,17節)。最後的讚美(18~20節)結束詩篇的卷二(參看簡介的“內容”)。象其它王者詩篇一樣(比較詩二),本詩也是彌賽亞詩篇,內容提到一位舊約的君王(所羅門或他的兒子),但最終的應驗卻在理想的君王、大衛最偉大的後裔(路一31~33)耶穌基督身上。“所羅門”。比較詩篇第一百二十七篇,那是另一首列明作者是所羅門的詩篇。

【詩七十二2】「他要按公義審判你的民,按公平審判你的困苦人。」
  〔呂振中譯〕「願他按公義為你的人民行裁判,按公平為你的困苦人伸訴。」
  〔暫編註解〕他要……審判。本詩的動詞可以譯為將來時,表達理想的國王將會如何;或譯為祈使語氣,意為“願他審判”等(見王上3:6-9;賽11:2-5;32:1)。
       你的困苦人。困苦人常常成為不公正審判的受害者。按公平審判困苦人,指的是公正執法(見申1:17注釋)。
     2~7祈求王的統治有公義,如“甘霖滋潤田地”:有繁榮,如月亮長久;國基永固如太陽。
         2~11 可以譯成一個一個的禱告(也見於15~17節):“願他按公義……”,“願大山小山……”。

【詩七十二3】「大山小山都要因公義使民得享平安。」
  〔呂振中譯〕「因有公義、願大山給人民帶來福利;願小山給民眾取得與隆。」
  〔暫編註解〕「大山小山」:代表全地;詩人表明全地都要結出公義和公正的果子。
     平安。因為公義,全地會得享平安(見賽32:15-17)。平安會給國家帶來物質上的福祉,而戰爭則會造成荒涼。公義的王彌賽亞將成為和平之君(見賽9:5,6;11:9;亞9:10;參來7:2)。

【詩七十二4】「他必為民中的困苦人伸冤,拯救窮乏之輩,壓碎那欺壓人的。」
  〔呂振中譯〕「願他為民間的困苦人伸冤,拯救貧苦之輩,壓碎那欺壓人的。」
  〔暫編註解〕見第2節注釋。4-8節將在萬王之王身上得到完全的應驗

【詩七十二5】「太陽還存,月亮還在,人要敬畏你,直到萬代。」
  〔呂振中譯〕「願他在世的日子同日頭一齊長久〔傳統:願他們敬畏你〕;願他在月亮之前代代無窮。」
  〔暫編註解〕多數學者根據古譯本譯作「願他的日子像太陽一樣長久,像月亮世世代代永無窮盡」。

【詩七十二6】「他必降臨,像雨降在已割的草地上,如甘霖滋潤田地。」
  〔呂振中譯〕「願他像雨、下在已割的草地上,如甘霖澆灌大地。」
  〔暫編註解〕「已割的草地」:指將要被割的草原;雨水使青草長得茂盛,促進收成。
     理想之王或彌賽亞的統治,就像溫和的小雨,使草地重新鮮豔美麗(見撒下23:3,4;參申32:2;賽55:10,11)。

【詩七十二7】「在他的日子,義人要發旺,大有平安,好像月亮長存。」
  〔呂振中譯〕「在他的日子願公義〔有古卷:義人〕發旺,願各地都很泰平,直到月亮消逝。」
  〔暫編註解〕「義人」:有古卷作「公義」,全節可譯作「在他的日子裡,公義必興盛,和平必發揚,直至月亮消逝」。
     發旺。直譯是“萌芽”。繼續第6節的比喻(見詩92:13)。

【詩七十二8】「他要執掌權柄,從這海直到那海,從大河直到地極。」
  〔呂振中譯〕「願他掌權柄,從這海到那海,從大河到地極。」
  〔暫編註解〕這要等到基督在千禧年作王的時候才得實現(另參看第11、17節)。
       「從這海直到那海」:指全世界。
         「大河」:指幼發拉底河;巴比倫人認為這河位於地的中央,故由「大河直到地極」也是包括整個地球在內。
         見創15:18;見出23:31注釋;參民34:3,6;詩89:25;亞9:10。
         8-11  求神使王統治全地。
     8~14描寫王秉公義治理,國勢日盛。 擴展到神所應許的廣大範圍(書一3~4),從紅海到地中海,從幼發拉底河到南邊的極界,但權柄則廣達全球(9~11節)。神的權柄到那裡,王的權柄也到那裡。因為“萬國都要侍奉他”。這些描寫除了指基督,很難得到更滿意的解釋。

【詩七十二9】「住在曠野的,必在他面前下拜;他的仇敵必要餂土。」
  〔呂振中譯〕「願他的敵人〔傳統:住曠野的〕在他面前屈身;願他的仇敵餂着塵土。」
  〔暫編註解〕“住在曠野的”:指住在以色列東邊阿拉伯沙漠中的民族。
       “餂土”。象徵徹底打敗。
     「住在曠野的」:原指野獸(參賽13:21; 耶50:36),這裡大概是代表敵人;
         「餂土」:即俯伏在地。
         餂土。指頭伏於地的跪拜,在東方象徵完全的屈服(見賽49:23)。亞述的浮雕描繪俘虜們面伏於地,跪在征服者腳前。

【詩七十二10】「他施和海島的王要進貢;示巴和西巴的王要獻禮物。」
  〔呂振中譯〕「願他施和沿海島嶼的列王都進貢;願示巴和西巴的列王都呈獻貢品。」
  〔暫編註解〕以色列西邊沿地中海的各國(“他施和海島的王”),和南阿拉伯及沿非洲海岸的人(“示巴和西巴的王”),都要來朝貢。
       他施為地中海極西的海港;示巴即今葉門國,在亞拉伯南端。西巴或即古實,在非洲。
     “他施”。也許在西班牙。參看以賽亞書二章16節的腳註。“示巴”。今天的也門。“西巴”。今天的蘇丹。
         「他施和海島」:代表巴勒斯坦西面各國。
         「示巴」:位於亞拉伯半島南端,即今日的葉門國。
         「西巴」:是示巴在非洲的殖民地。詩人求神讓王掌管全地,使各國諸君都成為王的臣僕,向王進貢和俯伏。
         他施。見詩48:7注釋。
         示巴。在阿拉伯的東南部。示巴女王曾訪問過所羅門(見王上10:1注釋)。
         關於示巴和西巴的確認,見創10:7注釋。
         禮物。參王上10:10,25,在所羅門時代的應驗。

【詩七十二11】「諸王都要叩拜他,萬國都要事奉他。」
  〔呂振中譯〕「願列王都向他下拜;願列國都服事他。」

【詩七十二12】「因為窮乏人呼求的時候,他要搭救;沒有人幫助的困苦人,他也要搭救。」
  〔呂振中譯〕「因為他援救呼求的窮人,也援救困苦人和無人幫助的。」
  〔暫編註解〕君王能夠接受11節所描寫的臣服,是因為他統治的公義和慈愛。
     12-14  指出君王首要的責任:既然王要統治普世,詩人提醒他必要以公平治國,幫助貧困的國民。

【詩七十二13】「他要憐恤貧寒和窮乏的人,拯救窮苦人的性命。」
  〔呂振中譯〕「他顧惜貧寒和窮人,拯救窮人的性命。」
  〔暫編註解〕「貧寒」:即軟弱無助。

【詩七十二14】「他要救贖他們脫離欺壓和強暴。他們的血在他眼中看為寶貴。」
  〔呂振中譯〕「他贖救他們脫離欺凌和強暴;他們的血、他看為寶貴。」
  〔暫編註解〕“他們的血在他眼中看為寶貴”是說王會保護他們,讓他們生活美好。“血”是生命的象徵。
       救贖(ga'al)。見得2:20注釋。“以親人的身份行動”。
     寶貴。神絕不讓聖徒的血白白流淌(見撒上26:21;王下1:13;詩116:15)。“當一個顛沛流離,飽經憂患的人為真理的緣故遭受辱駡的時候,也正是他的救主最疼愛他的時候。

【詩七十二15】「他們要存活。示巴的金子要奉給他。人要常常為他禱告,終日稱頌他。」
  〔呂振中譯〕「願他長久活着,有示巴的金子奉給他;願人不斷地為他禱告,終日不住地為他祝福致敬。」
  〔暫編註解〕“示巴的金子要奉給他”:示巴以產純金著名,此處是說各地都來朝貢。
       「他們要存活」:或作「願他萬壽無疆」。
     15-17  詩人祝賀君王。

【詩七十二16】「在地的山頂上,五穀必然茂盛,所結的穀實要響動,如利巴嫩的樹林;城裡的人要發旺如地上的草。」
  〔呂振中譯〕「願地上五穀豐登,山頂果實搖曳,如利巴嫩的樹林;願出於森林的〔傳統:出於城裏的〕旺盛、如地上的草。」
  〔暫編註解〕“地的山頂上”都可以種五穀,形容土地肥沃。“響動”有富實的意思。穀實肥壯,在風中能如樹林搖曳那末響。
       「響動」:原文可解作「富饒」;整句表示五穀要像利巴嫩的香柏木一樣茂盛。
     五穀。見詩65:9注釋。
         山頂。巴勒斯坦的許多農田都是山上的梯田。
         如黎巴嫩。指地勢很高的農田,在清風中發出的沙沙聲,就像黎巴嫩山上搖曳的雪松(見詩29:5注釋)。
         城裡的人。在城市和空曠的大山中,到處一片興旺。
         地上的草。參所羅門時代的繁榮(見王上4:20)。

【詩七十二17】「他的名要存到永遠,要留傳如日之久。人要因他蒙福,萬國要稱他有福。」
  〔呂振中譯〕「願他的名存到永遠,願他的名長立於日光之下;願人都用他的名而給自己祝福;願萬國都稱他為有福。」
  〔暫編註解〕這裡重述神賜給亞伯拉罕的應許。詩人的祝福,也是彌賽亞(耶穌基督)的寫照。
       要存。本節要到基督統治全球時最後完全應驗。
     蒙福。見加3:14;弗1:3;參創12:3;18:18;22:18;26:4。
         要稱他有福。見太21:9;23:39;路19:38。本節描寫彌賽亞最後得榮耀(參太25:31)。

【詩七十二18】「獨行奇事的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是應當稱頌的。」
  〔呂振中譯〕「永恆主神、以色列之神、那獨行奇妙事的、是當受祝頌的。」
  〔暫編註解〕以色列的神。見詩41:13注釋。第18,19節是一個感恩頌,標誌著《詩篇》第二部分的結束。
       奇事。參出15:11;伯5:9;詩86:8,10。
     18~19這兩節是榮耀頌。每一卷《詩篇》之末都有(第五卷的最後一篇(150篇),為全部《詩篇》的榮耀頌),是會眾對全卷書的回應,而以“阿們”(誠心所願)作結。
         18-20  第二卷的結尾:詩人用一段榮耀頌來結束第二卷。

【詩七十二19】「他榮耀的名也當稱頌,直到永遠。願他的榮耀充滿全地。阿們,阿們!」
  〔呂振中譯〕「他榮耀之名是當受祝頌到永遠的;願他的榮耀充滿了全地。阿們!阿們!」
  〔暫編註解〕「阿們」:是表示同意和贊許的聲明;兩次「阿們」有強調的意思。
       名。見詩5:11;7:17注釋。
     阿門,阿門。見詩41:13注釋;參89:52。在《舊約》中,“阿門”的重複只出現在《詩篇》的感恩頌裡。

【詩七十二20】「耶西的兒子大衛的祈禱完畢。」
  〔呂振中譯〕「耶西的兒子大衛的禱告完了。」
  〔暫編註解〕本節極可能為編輯作的注(參伯三十一40)。從較早存在的大衛詩集選出此詩,一併收入《詩篇》中。
       “大衛的祈禱”。大衛不是詩篇卷二惟一的作者,卻是主要的作者。在某個時候,詩篇的搜集必定是在這裏停頓了,因為下文再有十八篇以大衛為作者的詩篇。
     本節可能是《詩篇》卷二結尾的題署,說明在《詩篇》卷一和卷二中大衛的詩要超過卷三。在卷三中,大衛的名字只出現在一首詩的題記裡。但也有人認為本節單屬於詩72篇,因為當時大衛沒有其他需要祈禱的事。

【暫編註解材料來源】
《啟導本聖經註釋》․《雷氏研讀本聖經註釋》․《串珠聖經註釋》․《SDA聖經註釋》․

※以上內容摘錄自『查經資料大全』,更多相關內容,請上 http://www.ccbiblestudy.org/index-T.htm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