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33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士師記】第十章 [複製鏈接]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6-6-4 10:06:1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內容綱要

(暫缺)

逐節詳解

【士十1】「亞比米勒以後,有以薩迦人朵多的孫子,普瓦的兒子陀拉興起,拯救以色列人。他住在以法蓮山地的沙密。」
   〔呂振中譯〕「亞比米勒以後、有以薩迦人朵多的孫子、普瓦的兒子陀拉、起來拯救以色列人;他住在以法蓮山地的沙密。」
   〔暫編註解〕陀拉的影響力可能只在北方,且極局限。陀拉和普瓦也是以薩迦支派中的族名(創四十六13;民二十六23)。宗族通常用族中出名祖先為名,族中人也有用族名作自己名字的。沙密位於以法蓮山地。
         「沙密」:地點不詳。
         亞比米勒以後。本節沒有提供線索說明在亞比米勒死後和陀拉作士師之間是否有時間間隔。
         拯救。此句話說明,陀拉作士師的時候,也作了一些防禦外敵的工作,或至少遏制了以色列人在亞比米勒統治時期延續下來的惡行。
         陀拉。陀拉和他父親普瓦屬以薩迦支派,並且在以薩迦的兒子的名錄裡有兩個兒子也叫此名(創46:13;民26:23)。在大衛的時期,陀拉族產生了大能的勇士(代上7:1,2)。陀拉似乎是該支派產生的唯一一個士師。
         以法蓮山地。以薩迦支派通常住在以法蓮山的北部,遠離埃斯德賴隆草原的地方。顯然該支派有一部分人居住在通常被認為屬於瑪拿西和以法蓮的地域。
         1~5本節至5節和十二8~15都是小士師的記述,連同三31的珊迦共為六人,看二16注。在這個各自為政的時代,小士師當不只此數。本書選記六人與大士師六人構成十二圓滿之數,作為小士師的代表,以窺全豹。

【士十2】「陀拉作以色列的士師二十三年,就死了,葬在沙密。」
   〔呂振中譯〕「陀拉作士師來拯救以色列二十三年。他死了,埋葬在沙密。」
   〔暫編註解〕陀拉作以色列的士師。除了陀拉作以色列的士師二十三年以外,就再沒有什麼關於他的記載了。這顯然是因為在他作士師期間沒有外敵入侵的重大戰爭。在和平時期治理好一個國家並不比在戰爭中戰勝敵人更容易,他們同樣值得稱道。可是陀拉作以色列的士師究竟如何有效,文中並未闡述。關於他對耶和華的敬畏有這樣的闡述:“亞比米勒死後,在一些敬畏耶和華的士師的治理下,暫時遏制了拜偶像的風氣。”

【士十3】「在他以後有基列人睚珥興起,作以色列的士師二十二年。」
   〔呂振中譯〕「他以後有基列人睚珥起來、作士師來拯救以色列二十二年。」
   〔暫編註解〕基列在約但河東,為瑪拿西支派的業地。睚珥本為支派中一族之名(民三十二41),現用為人名。他住在基列,故應屬東瑪拿西半支派。
         睚珥。在民32:41中記載了同時代的摩西提到睚珥的名字,他屬瑪拿西支派的人,在基列奪取了一些村莊並住在那裡。我們可以猜測他與這裡提到的作士師的睚珥是同一人。
         基列人。基列在約旦河以東地區,地處基尼烈海南端和鹽海北端之間。
         作以色列的士師。這樣的措辭從未用到殘忍的亞比米勒身上,對他的闡述僅僅是他“統治”以色列。睚珥的治理一定像其他士師一樣蒙靈光照耀使百姓得福。

【士十4】「他有三十個兒子,騎著三十匹驢駒。他們有三十座城邑,叫作哈倭特睚珥,直到如今,都是在基列地。」
   〔呂振中譯〕「他有三十個兒子、騎着三十匹驢駒;他們有三十座城,直到今日還叫做哈倭特睚珥〔即:「睚珥的帳篷村」的意思〕,都是在基列地。」
   〔暫編註解〕睚珥有子三十人,可見妻妾甚多,其影響力可能遠超過本族(參十二9)。每個兒子都有驢駒,又有各自的城邑,足證有地位也有財富。不過“城邑”似乎只是些築有守望樓的村莊。“哈倭特睚珥”就是“睚珥的村莊”之意(參民三十二39~42;申三14),其地在加利利海東南約20公里。
         這個家庭相當富裕。
         他有相同數目的兒子、驢駒和城邑,顯示他有財富、名望和地位。
         「哈倭特睚珥」:意即睚珥的帳蓬村。
         三十個兒子。這幾乎可以證實睚珥婚姻和基甸一樣是一夫多妻。
         三十匹驢駒。所羅門時代以前的時期,以色列沒有馬匹,擁有驢駒是財富,尊榮和高貴的標誌。這個情況的紀錄表明一個人擁有三十個兒子的充盈的福份。作為首領或官長,他們享受著擁有坐騎的尊榮和聲望。
         哈倭特·睚珥。原文字義“睚珥的帳棚村莊”。在摩西時代,睚珥較早時從巴珊王噩的國奪取了一系列的村莊(民32:41;申3:14)。這就是給這一地區的名字。與此同時,更多的城邑出現,或其他的村莊被奪取,以至於到睚珥作以色列士師的時候,就能給他每一個兒子一座城邑,讓他們作那裡的官長。
         基列。原文字義是“凹凸不平”或“崎嶇”。此名源自於崎嶇不平之山脈的特點。基列被雅博河一分為二(申3:12;書12:2,5)。河南面一半由以色列人從亞摩利王西宏手中獲得(書12:2)。迦得支派住在南面,北面一半落入瑪拿西的控制。基列一詞在聖經裡有時使用很靈活,指約旦河以東的全地,北邊遠至但的地方(申34:1)。

【士十5】「睚珥死了,就葬在加們。」
   〔呂振中譯〕「睚珥死了,埋葬在加們。」
   〔暫編註解〕「加們」:位於加利利海東南、約但河東十六公里,亦即是今日庫恩市西北1.5公里左右之處。

【士十6】「以色列人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去侍奉諸巴力和亞斯他錄,並亞蘭的神、西頓的神、摩押的神、亞捫人的神、非利士人的神,離棄耶和華,不侍奉他。」
   〔呂振中譯〕「以色列人又行了永恆主所看為壞的事,去服事眾巴力〔即:外國人的神〕、和亞斯他錄〔即:外國人的女神〕、跟亞蘭的神、西頓的神、摩押的神、亞捫人的神、非利士人的神:他們離棄了永恆主,不事奉他。」
   〔暫編註解〕關於“諸巴力”和“亞斯他錄”,參看第二章13節的腳註。“亞蘭的神”包括臨門(王下五18)。“西頓的神”。巴力和亞舍拉(王上一六31~33)。“摩押的神”。基抹(王上一一7)。“亞捫人的神”。摩洛(王上一一33)。“非利士人的神”。大袞(士一六23)
         「亞蘭」:即敘利亞,居民所拜的神與西頓人拜的亞斯她錄相似;摩押人拜基抹;亞捫人拜米勒公(參王上11:33);非利士人拜大袞(參士16:23)。
         以民拜七個偶像,以致受七個民族欺壓(參11下-12上),但主要的壓力是來自東面的亞捫人。
         又行……惡的事。從基甸剷除普遍的背道,並推翻米甸人的壓迫以後,許多年過去了。現在又有大批的百姓再次轉向偶像崇拜。七個外邦的神靈作為新的崇拜偶像被供奉起來。這些外邦的神在各個方面束縛著以色列人。無論在人數上和分佈的廣度上都反映出偶像崇拜的嚴重程度。
         巴力和亞斯他錄。見士2:11,13註釋。
         亞蘭的神。亞蘭(或敘利亞)是從腓尼基延伸到幼發拉底河的一個國家。大馬士革是這一地區最知名的城市。這個地區主要的神是哈得,巴力,死神莫特和雅娜。舊約提到一個神名叫“臨門”(王下5:18)。
         西頓的神。即腓尼基的神,只在大城市裡記載這個神。腓尼基人的神也是迦南人和敘利亞人的神。
         摩押的神。摩押石碑和列王紀(王上11:33;等)表明該神是基抹。
         亞捫人的神。亞捫人的眾神之中有一個是摩洛(王上11:7,33;見利18:21註釋)。
         非利士人的神。這是非利士人從迦南人那裡接受過來的神,最出名的就是大袞和巴力-西布。
         10:6-11:40  耶弗他勝亞捫人:以民再次拜外邦人的偶像,離棄真神,神便藉亞捫和非利士兩民族管教他們。以民知罪悔改,神就興起耶弗他與亞捫人作戰,使百姓不再受亞捫人欺壓。
         自本節至十二7,在兩段小士師的記載當中,寫下了士師耶弗他拯救以色列人的事蹟。本章先記以民的背離耶和華(6節),引起神的忿怒(7節),為亞捫和非利士人欺壓共18年(8節),然後是以民的悔悟和呼求(10節)、神的責備(11~14節)、百姓哀求、痛改前非(15節),以及神的回心轉意(16節)。最後兩節是耶弗他英勇事蹟的引子(17~18節)。

【士十7】「耶和華的怒氣向以色列人發作,就把他們交在非利士人和亞捫人的手中。」
   〔呂振中譯〕「永恆主向以色列人發怒氣,就把他們交付〔原文:賣〕在非利士人手中、和亞捫人手中。」
   〔暫編註解〕亞捫人是亞伯拉罕侄兒羅得的後裔(創十九38)。亞捫人的壓迫和參孫時代非利士人的壓迫,可能在同一時期(比較十三章)。一個在約但河東,一個在西南的海旁平原。從這裡可以看出,同一時期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士師執政。
         這些異族大都拜迦南人的神巴力和亞斯他錄(參二11及13注),但也有他們各自的神。亞蘭人的主神未哈達(巴力的別稱),摩押人的神為基抹(王上十一33),亞捫人有米勒公(王上十一33),非利士人有大袞和巴力西蔔(撒上五1~7;王下一2)。這些神多半為土地、農作或生育之神。
         關於“亞捫”,參看第三章13節、創世記十九章31至38節和阿摩司書一章13節的腳註。
         亞捫人。此時對以色列最嚴重的威脅可能來自東方,亞捫人正使約旦河對面的以色列各支派屈從於他們。亞捫人是來自沙漠東部的一個遊牧民族。非利士人也變得越來越強大,並在猶大和但欺壓以色列人。在那裡參孫成為反抗非利士統治的中心(士13:1-5)。

【士十8】「從那年起,他們擾害欺壓約旦河那邊、住亞摩利人之基列地的以色列人,共有十八年。」
   〔呂振中譯〕「從那年起,他們就破毀了壓制了約但河東邊、在基列的、在亞摩利人之地的、以色列眾人、十八年。」
   〔暫編註解〕「擾害欺壓」:就是「迫害欺壓」。「迫害」原文一詞曾用來形容耶和華在紅海擊碎埃及人( 出 15:6 )。「欺壓」一詞則用於蘆薈「壓傷」( 賽 36:6 )。

【士十9】「亞捫人又渡過約旦河去攻打猶大和便雅憫,並以法蓮族。以色列人就甚覺窘迫。」
   〔呂振中譯〕「亞捫人又渡過約但河、來攻打猶大、便雅憫、和以法蓮家族;以色列人就非常困苦。」
   〔暫編註解〕渡過約旦河。在基列戰勝以色列各支派節節勝利的鼓舞下,亞捫人越戰越勇,他們渡過約旦河,開始襲擊住在巴勒斯坦中心地帶的猶大,便雅憫和以法蓮支派。

【士十10】「以色列人哀求耶和華說:“我們得罪了你,因為離棄了我們 神,去侍奉諸巴力。”」
   〔呂振中譯〕「以色列人向永恆主哀呼說:『我們犯罪得罪了你了,因為我們離棄了我們的神,去服事眾巴力〔即:外國人的神〕。』」
   〔暫編註解〕哀求耶和華。至少以色列人的這種哀求是值得稱道的,但神對他們的認罪和哀求幫助仍然不能接受,因為他們沒有真正的悔改。耶和華對罪人向他發出的最微小的舉動都有所回應,並尋求將罪人引至真正的悔改上。

【士十11】「耶和華對以色列人說:“我豈沒有救過你們脫離埃及人、亞摩利人、亞捫人和非利士人嗎?」
   〔呂振中譯〕「永恆主對以色列人說:『我豈沒有拯救了你們脫離埃及人和亞摩利人、亞捫人、和非利士人麼?」
   〔暫編註解〕「脫離埃及人」:指出埃及一事。亞摩利人的欺壓,見民21:21-31及本書11:19-23。
         西頓人可能指北部的腓利基人,曾協助耶賓及西西拉壓逼以民。
         耶和華對……說。這裡雖然沒有說明耶和華怎樣向以色列人講話,但一定是借著先知來傳講的。先知信息擔負的責任是提醒悖逆的百姓他們對神的忘恩負義。他們忘記了神拯救他們的奇妙作為,沒有從偶像崇拜的敗壞行為中吸取教訓。
         亞摩利人。見書10:5-27。
         亞捫人。見創19:38註釋。
         非利士人。見士3:31註釋。

【士十12】「西頓人、亞瑪力人、馬雲人也都欺壓你們。你們哀求我,我也拯救你們脫離他們的手。」
   〔呂振中譯〕「西頓人、亞瑪力人、馬雲人、也都壓迫你們;你們向我哀叫,我也拯救你們脫離他們的手。」
   〔暫編註解〕“馬雲人”可能是《代下》二十六7的米烏尼人,與非利士人、亞拉伯人共抗以色列人。
         「馬雲人」:七十士譯本作米甸人。
         亞瑪力人。他們與摩押人(士3:12,13)和米甸人(士6:3)聯盟。
         馬雲人。我們找不到神將以色列人從馬雲人手中拯救出來的記錄,在早先記載的神拯救工作中,前面只簡略地提到救以色列人脫離亞捫人,非利士人和西頓人。他們可能與代下26:7和代下20:1以及代上4:41中提到的米烏尼人是同一民族。如果是這樣,那麼他們居住在鹽海南部地區。事關這些事件的簡短信息資料說明,士師記沒有描述這一時期的詳盡歷史,而只是講述了這一時期與以色列人的行為以及神對他們實施幫助的相關事件,以此作為例證和典型來闡釋觀點。

【士十13】「你們竟離棄我,侍奉別神,所以我不再救你們了。」
   〔呂振中譯〕「你們竟離棄了我,去服事別的神;因此我不再拯救你們了。」
   〔暫編註解〕不再救你們了。這種威脅的警告是有前提條件的(耶18:7,8),在後來的事件中會顯明出來。

【士十14】「你們去哀求所選擇的神,你們遭遇急難的時候,讓他救你們吧!”」
   〔呂振中譯〕「你們去向你們所選擇的神哀呼!讓他在你們遭遇患難時拯救你們吧。』」
   〔暫編註解〕讓他救你們吧!。這個反話一定寓意深刻,因為以色列人轉而侍奉的神是欺壓他們的外族神靈。在此神懷著憂傷對他們講話,就像一個父親對一個不懂事的孩子講道理,尖刻地責駡是為激勵和促使孩子嚴肅地思考。儘管神拒絕接受以色列人發出的哀求,但祂不會永遠丟棄他們。祂實行嚴厲而重大的審判。我們應該記住這裡的拒絕只是在以色列民族履行神的約失敗的條件下發出的。對以色列個人得救的大門依然是敞開的。在這背道的黑暗歲月裡,只有少數的餘民能繼續拒絕拜巴力。

【士十15】「以色列人對耶和華說:“我們犯罪了,任憑你隨意待我們吧!只求你今日拯救我們。”」
   〔呂振中譯〕「以色列人對永恆主說:『我們犯了罪了:你看怎麼好就怎麼待我們吧;只求你今日援救我們好啦。』」
   〔暫編註解〕任憑你隨意待我們吧!。以色列人在痛苦中承認他們的過失,並請求耶和華以任何祂認為合宜的方式懲罰他們,只要能救他們脫離敵人之手。就像後來的大衛,寧願投入耶和華之手,因為祂大有憐憫之心,但人們遭受的痛苦他們已經飽嘗。
         15~16 這次認罪包括離棄假神。

【士十16】「以色列人就除掉他們中間的外邦神,侍奉耶和華。耶和華因以色列人受的苦難,就心中擔憂。」
   〔呂振中譯〕「以色列人就從他們中間除掉外族人的神,而事奉永恆主;因以色列人所遭遇的患難,永恆主的心就很着急。」
   〔暫編註解〕就除掉他們中間的外邦神。耶和華尖銳,嚴肅而又慈愛的指責由先知傳出,收到了預想的效果。百姓後悔他們的所作所為,所結出的果子表明他們的悔改是真實的。
         就心中擔憂。原文字義“就縮短”。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他變得沒有耐心”。即神不再忍受以色列所經歷的苦難。祂對以色列人的憐憫和對他們壓迫者的義憤之複雜感情混合在一起,使得祂付諸行動。祂不再袖手旁觀,無論何時,只要人借著禱告和誠實的悔改,呼求仁慈的神,祂就會像一位溫慈的父親那樣垂聽他們的懇求。人在處理人與人的關係時不會總是展現神這樣的品質,即使他們表示要跟從基督的腳步而行,但他們仍在別人尋求和解時耿耿於懷。如果神都把憐憫施予反叛的以色列,那麼他們在那熱情的懇求面前如何保持無動於衷呢,心存忌恨是許多表面虔敬的基督徒最常見的特徵。無罪的神遭受了人們肆意的對待,卻不斷地饒恕,然而,聲稱為神兒女的人卻常常滿懷惡意和仇恨。人們應該在主禱文的懇求中嚴肅的思考,“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太 6:12)。

【士十17】「當時亞捫人聚集,安營在基列。以色列人也聚集,安營在米斯巴。」
   〔呂振中譯〕「當時亞捫人應召而集,在基列紮營;以色列人也聚集,紮營在米斯巴。」
   〔暫編註解〕亞捫人入侵約但河東的基列,以色列人在米斯巴迎敵。米斯巴可能在迦得支派的業地上,名“拉末米斯巴”(書十三26;二十8)。米斯巴的意思為“守望塔”,是個很普通的名字,很多地方都叫此名。
         “米斯巴”的意思是“瞭望塔”,可以指好幾個地方中的一個。
         此米斯巴地點不詳。
         聚集。原文字義“被呼召在一起”,“被召集起來”。
         安營在基列。十八歲以上的亞捫人每個季度來到以色列人的領地掠搶農作物並強求貢物。他們無疑再次期待奴隸般的屈服,就像每年之前他們從以色列民那裡榨取貢物一樣。
         以色列人也聚集。神的責難以同樣的方法帶給以色列(11-14節),他們可能收到了神接受他們悔改的信息,現在他們已鼓起足夠的勇氣進行抵抗。
         米斯巴。原文字義“瞭望點”。該詞一般表示高牆上的瞭望塔或觀察點。這個地方或許就是“基列的米斯巴”(士11:29)。也可能是同一個米斯巴,即雅各和拉班離別之地(創31:25,49)。有人認為基列的米斯巴就是拉抹·米斯巴(書13:26)並以基列的拉抹(書20:8;王上4:13;22:3,6)得以確定。它位於迦得的領地,是一個堅固的要地。

【士十18】「基列的民和眾首領彼此商議,說:“誰能先去攻打亞捫人,誰必作基列一切居民的領袖。”」
   〔呂振中譯〕「基列的人民、基列的首領、就彼此說:『哪一個能先去攻打亞捫人,那一個人就可以做基列一切居民的首領。』」
   〔暫編註解〕基列是約但河東迦得、流便二支派與瑪拿西半支派的領土。
         誰?。約旦河東的支派首領已與武裝起來的以色列人一致行動,聚集在一起抵抗亞捫人,但在集合後,他們感到需要一位元英勇善戰,外交嫺熟,能結合各派力量組成戰鬥能力的領袖。那時,戰爭的結果取決於一場戰役。眾首領意識到他們必須認真挑選,在其它危險時刻神揀選了領袖,但此時祂尚未指明作出的選擇,所以基列的民被強迫用各自的最神聖地評判,從他們的民中選出一位。神對他們的選擇會給以尊榮,他會沛降聖靈在這揀選的領袖身上(士11:29)。他的品格或許不是最完美的,但因神揀選的工作經過人的作用來完成,祂就會依照人的選擇來作決定。即或是今天,神仍然是透過不完全的人這樣的管道來開展工作。如果我們能更好的明白這樣的事實,就會對那些神招選來侍奉他的人少一些評頭論足。

【暫編註解資料來源】
《啟導本聖經註釋》․《雷氏研讀本》․《串珠聖經註釋》․蔡哲民等《士師記查經資料》․《SDA聖經注釋》․

※以上內容摘錄自『查經資料大全』,更多相關內容,請上 http://www.ccbiblestudy.org/index-T.htm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